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你在爲誰讀書讀書心得

篇一:你在爲誰讀書讀後感

你在爲誰讀書讀書心得

成功是一個多麼令人神往的字眼,可是成功的首要條件是什麼?《你在爲誰讀書》給了我們明確的答案:樹立一個遠大的理想。可是有些人並不缺乏崇高的理想,可爲什麼後來沒有成功?

讀了這本書,我找到了答案:遠大的理想不是用幾天、幾個月就能完成的,而是要花更多的時間。如果直接付出行動的話,過一段時間,就會覺得理想遙不可及,無從下手,漸漸放棄了。所以我們應該把理想分成幾個小目標,一步一步去實現,等你把所有的小目標都實現的時候,遠大的理想也隨之實現了。這個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有感觸。

就拿我來說吧,上學期的體育課上,最讓我頭疼的就是跑400米了,可我每次都堅持了下來。原因就在我每次開始跑時,先將目標定在100米內,對自己說:“只要25秒就到‘終點’了。”第二圈開始時,我將目標定在第三圈的起點,路程也是100米,我對自己說:“現在只有30秒就又到‘終點’了。”第三圈開始時我的目標和前面一樣:100米內。我說:“只有35秒,目標就又完成了。”最後一圈時我對自己說:“45秒,馬上就到了。”這種辦法效果很好,跑完還可以踢幾隻毽子。

而有些同學,他們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想當作家、數學家、科學家……但他們並不注重眼前的工作:上課不專心聽講,平時的練習、作業不認真及時地完成。只是空談理想,不付諸行動,一段時間後就覺得生活枯燥,理想太大,沒有把握,漸漸懈怠下來。我們往往會將目標着眼於大處,而常常忽略了細小的問題,讓我們將精神集中在十分鐘內的目標吧!

篇二:你在爲誰讀書讀後感

我在這個暑假裏讀了《你在爲誰讀書》,這本書的書名你們看了,每一個人都會有感想。這是一個書名也是一個問題,看到這個問題,你也許會笑,心裏會想,這麼簡單的問題難道也要問個爲什麼嗎?如果你是這樣想,那麼你就錯了。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但是每個人的答案又不盡相同。有人爲了自己讀書,有人爲了家庭讀書,有人爲了社會讀書……然而你又是爲了誰呢?

《你在爲誰讀書》這本書講述了五位主人公:楊略、孫甜、陳之浩、袁徵以及顧盛凌的成長。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都遇到了不同的挫折······主人公楊略從知識分子家庭中長大,從小衣食無憂。他性格懶散,經受不起挫折、沒有目標,缺乏鑽研精神,成績中下。而另外一位一一孫甜,她漂亮、成績優秀。但因父母常年在外工作,便造就了她內向的性格,並不懂怎樣與人溝通。陳之浩是從富裕家庭中出生的,他養尊處優、意氣用事,認爲用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而袁徵正和他相反,他家境貧寒,從小就比同齡人成熟懂事,自覺刻苦、成績優秀,但性格孤僻、懦弱,缺乏自信。還有出生在幹部家庭的顧盛凌,她父母在她幼時離異,便養成了她的雙重性格。看似自強自大、活潑開朗的她,其實內心卻脆弱、孤僻,對朋友、家庭具有嚴重的逆反心理。

主人公們在“心儀”(楊略爸爸)的幫助下克服了各自性格的缺陷,解決了各種學習問題,戰勝困難。從一箇中學生成長爲,著名音樂人士、跨國公司的進階職員、企業家、知名大學教授和外交官。

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更讓我深思。作爲大學生的我,已經經歷了人生中一個最重要的轉折點——高考。在這十幾年的讀書中,經歷過了許多考試,大考小考總是伴隨着生活,考試考的都快麻木了,喜怒哀樂更是相伴左右。“讀書很苦,讀書很累,讀書很無味。”我覺得這句話正確說出了許多學生的感受,許多學生不愛讀書,也正因爲這個原因。但是,當你從學習中、讀書中領略出其中的快樂,化被動爲主動,你就能登上高峯“一覽衆山小”。所以這個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要爲自己而讀書!

篇三:《你在爲誰讀書》讀後感

窗外,皎潔的.月光撒滿了大地,輕輕合上<<你在爲誰讀書>>,掩卷沉思,不禁感慨萬千。

奧斯特洛夫斯基說:“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我們應當怎樣度過這僅有的一次生命呢?”完成九年義務教育,是一種任務,是一種責任,是一種享受,還是一種快樂。在這九年時光裏,你有沒有想過,你在爲誰讀書?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已入流七年級急促的腳步,明年我將搭上“順風車”,面臨人生的你在哪裏?當別人尋找知識大門的金鑰匙時,你又在哪裏?沉迷於<<俠車>>,棄學習於不顧?狂奔在〈〈QQ飛車>>裏飛翔?爲什麼我們不能勤奮一點,贏得別人的“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呢?

“懶惰能磨去才智的鋒芒”,別讓我們像方仲永一樣,最後論爲庸俗的人吧!成功,不僅僅在於這幾點,有很多很多。

“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就讓我們自己給自己一次機會,脫去厚厚的冬裝,踏上求知的漫漫長路,像一隻風箏,脫離線的束縛,給自己一雙翅膀,翱翔在廣闊的天空中,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紮實的基礎去迎接初三的人生。

標籤: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