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生命化化教育教學觀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好好地寫一份心得體會,如此就可以提升我們寫作能力了。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生命化化教育教學觀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命化化教育教學觀摩心得體會範文(通用5篇)

生命化教育教學觀摩心得體會1

20xx年11月,林校長帶領我們一行8人來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參加生命化教育大問題教學研討會。本次活動由生命化教育的倡導者張文質和大問題教學的倡導者實踐者黃愛華老師共同組織,來自全國一千多名老師參加了此次研討會。

我們徜徉在桂花的海洋中,沐浴着桂花的陣陣芳香;漫步在灕江的兩岸邊,欣賞着灕江的夜色風光,頓覺神清氣爽,爲此次學習增添了風采。此次活動共聆聽了9堂問題教學觀摩課,7場學術報告。其中有黃愛華老師的《較複雜的平均數》,還有他和美國老師詹妮弗.格里芬同課異構上《認識方程》,還有一些全國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獲得者、教學新秀如:關少清、王開傑、胡治國、鄭熔虹等人上的課,讓人耳目一新,深刻地領略到大師獨特的教學魅力,感受到大問題教學的課堂吸引力。

下面我先向大家介紹大問題教學的特點和步驟:

一、大問題教學的特點是

1、問題讓學習發生,以問題爲導向,從高到低落實。

2、課堂以學生爲中心,學生在臺前展示並主持,教師在後面適時引導點撥。

3、緊扣教學本質,思考並提出這節課的核心問題、基本問題,逐步細化、解決。

二、大問題教學的步驟是:

第一、建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新知識之間的關係。第二、透過多種形式,師生共同提出並整理出大問題,整體呈現。第三、學生依據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課本內容自主合作學習。第四、展示研究成果,學生互動分享,師適時追問引發深層次的對話和碰撞。第五、師生共同參與,梳理和提煉,得出結論。第六、提出後續研究的問題,對知識技能進行鞏固深化延伸。我們覺得它和我校的四步主體教學有着異曲同工之妙:第一步建立關係可以歸結爲預習反饋,第二步提出問題和第三步嘗試探究歸爲自學交流,第四步展示分享和第五步共同概括可以歸結爲展示點撥,第六步問題延伸可以歸結爲練習遷移。它和我校的四步主體教學都充分地體現了新課程以學生爲中心、以學定教的教學理念,值得我們學習借鑑。

完全按照大問題教學模式來上課,我們覺得沒有必要,因爲我校的四步主體教學和它大體一致,而且步驟上更精簡些,但是一些本質上方法是值得學習的,表現在:

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黃愛華老師在課堂上常對學生說,同學們要學會傾聽,這是一種尊重和禮貌,也是課堂交流學習的前提,光聽還不夠,還要積極思考,纔會有更多自己的想法。

二、培養學生的'開放意識和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教學的靈魂,開放意識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前提。黃愛華老師非常善於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開放意識。他在課堂上常常鼓勵學生、啓發學生,提出質疑。例如:他在上《較複雜的平均數問題》時,當同學們都認同用男生平均身高加上女生平均身高,再除以2來求這10人的平均身高時,經過他風趣的調侃,幽默的啓發,就有好幾個學生提出總身高還不確定,10人總身高是多少?的疑問,由此引導點撥,建立3種猜想:(1)男生女生各5人,平均數剛好141釐米;(2)男生多於5人,平均身高在141釐米到142釐米之間;(3)男生少於5人,平均身高在140釐米到141釐米之間。再具體展開列式,驗證:份數對平均數的產生的影響,最後得出結論並應用。

三、讓學生走上講臺,展示並主持,讓學生主動探究,教師在後,深度點撥。 每一堂課,我們都可以看到在展示分享環節,老師讓學生走上講臺,展示彙報,並這樣主持:

1、請大家聽我說,

2、我要特別強調的是,

3、大家有什麼問題要問我嗎?

4、感謝大家聽我的分享,並和下面同學互動。教師在臺下主動傾聽,積極互動,適時重複觀點,迂迴對話,適時追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在後面環節中,師生共同梳理、歸納,完善建構。美國老師詹妮弗.格里芬上的《認識方程》,內容很開放,是商場購物的情景題。她用單詞的第一個大寫字母代表這件商品的單價,由此列式產生多元一次方程,學生學得興趣很高。

生命化大問題的教學崇尚開放,有意識地讓學生超越已有的知識經驗,在潛移默化中學生會萌生一種大智慧,開闊一種大視野,產生一種大境界。問題讓學習發生,讓課堂靈動,此次赴桂林學習,不虛此行!

生命化教育教學觀摩心得體會2

20xx年6月14日,我有幸到江門市實驗小學參加了“生命化教育大問題教學課題觀摩”。在短短的半天時間裏,我們觀摩了蓬江區優秀教師、蓬江區教育指導團成員、蓬江區名師工作室學員陳國柱老師的課例《打電話》;還觀摩了全國優秀教師、數學特級教師、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繼續教育部主任、深圳市首批教育科研專家工作室主持人黃愛華老師的課例《方程的意義》和現場互動活動。

陳老師和黃老師精彩的課例,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特別是是黃愛華老師的課,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讓我重新定義了教學方式。以下是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一、老師生動的`預熱和豐富多彩的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真正在體驗分享學習活動。而教師的角色轉變了,學生的角色也主動轉變了。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爲主動的學習,學生既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的發現者,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充分體現“以人爲本”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與要求。

二、良好的教學基本功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黃老師風趣幽默的語調、生動精練、吊人胃口的講解,非常值得我學習,他合理地使用多媒體和黑板教學,不僅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而且創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幾乎不受下面幾百位老師觀摩的影響,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實在是妙!

在以後的數學教學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鑑有經驗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逐漸提高數學教學的水平。

生命化教育教學觀摩心得體會3

今天,我有幸欣賞了塔河四小安波老師的《愛在地動山搖後》,和松嶺一小張琳琳老師的《吃出健康來》兩節生命教育觀摩指導課,這二節課,讓我感受頗深,受益匪淺。這次觀摩指導課爲我們生命教育教師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學習機會,儘管學生水平不一,兩位教師教學風格各異,但每一節課都有很多值得我學習借鑑的東西,下面談一談自己的聽課心得:

首先,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讓學生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這是新課標的重要特點,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兩位老師既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又重視了學生個性健康和諧的發展,最大限度激發了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和參與意識。聽課時,我特別注意了兩位老師在教學實踐中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採用了不同的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式,而且,互動模式多樣,採用看圖、看動畫的模式或創造一情境,讓學生展開聯想,激起了學生對生命教育學習的興趣,營造了寬鬆,民主,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

其次,兩位老師自身的良好素質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證。聽課中我發現兩位老師基本有以下幾個共同特點:1、口語流利,發音準確。只有做到這一點,才能保證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從而學到正確的知識,地道的語言;2、善於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手段輔助教學,使學生接觸到的知識更立體,更直觀,更生動;3、教態親切,表情豐富,充滿激情。在課堂上能輕鬆,活潑,瀟灑地進行授課,富有藝術性;

透過這次聽課,我對自己也提出了相應的問題去思考,聯想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想了很多:

1、教學備課未達精細巧妙。對於備課,我感覺到了它的重要性,二位老師之所以課堂上運用自如,就在於她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宗旨和理念,掌握了教學內容的要旨,而我平時備課還達不到這種嚴謹的態度,今後我會盡力做到極致。

2、尊重學生的不同需要與興趣。要充分了解學生,理解學生,實事求是地分析學生的學習現狀。在教學中要激發學生興趣、求知慾、好奇心、上進心,善於找出學生的進步點,提供好的學習方法,創設成功的機會,激發學生向上的動機與行爲。兩位老師的確有許多值得自己學習和借鑑的東西,相信透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一定能拉近距離,不斷進步。

生命化教育教學觀摩心得體會4

20xx年12月15日,我有幸到雲頂學校傾聽“生命化教育大問題教學研討會”。在有限的一天時間裏,聽楊校長幽默有趣的<<教育應激揚生命>>的報告會:句句深入人心.觀摩了帥氣的我的王子張齊華老師的《認識負數》和<<方向與位置>>:新穎又有個人特色.還觀摩了呂明老師的<<成正反比例的量>>.陳燕虹老師的講座<<大問題教學在桂林>>.姜巍巍老師的<<課堂上學生是怎麼學會“說”的>>和陳洪傑主編的《課堂轉型與大問題教學》的講座。全場我都沒有遲到和早退行爲,是的!真的太精彩了!怎捨得離開呢?這是一個讓我成長的日子,我深刻地受到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藝術化。生命化教育大問題是一個讓學習真正發生的大問題,各個講師都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讓我體會最深的是張齊華老師的課,說實在,我是真奔着這天是因爲有張王子的課才搶票的,而這票搶得可以說 是“物超所值”啊!太動人心絃了!大愛張齊華—我們的數學王子!他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學方法和新的教學理念,讓我重新定義了教學方式。所以,我也只能跟大家交流我個人聽課的一點膚淺的看法。

一、匯入要預熱並且是精彩的,教學過程環環相扣。課堂上孩子們個個生龍活虎,源於老師生動的預熱和豐富多彩的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真正在體驗分享學習活動。而教師的角色轉變了,學生的角色也主動轉變了。由被動的學習轉變爲主動的學習,學生既是知識的接受者,也是知識的發現者,真正成爲課堂的主人。充分體現“以人爲

本、以學生爲主體”的素質教育的'思想。

二、教師紮實的基本功和自身的素養。良好的教學基本功是一堂課成功的關鍵。風趣幽默的語調,生動精練、吊人胃口的講解,非常值得我學習,十分期待還有下次可以學習。

三、巧妙地使用媒體和黑板,多增加生活實際事件。名師都廣泛地使用多媒體和黑板教學,不僅給人一種賞心悅目的感覺,而且創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幾乎不受下面上千老師觀摩的影響,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實在是妙!

四.創設情景教學。張齊華老師創設了現實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融入了情景中,在情景中輕鬆地學習;順應了《新課標》中培養學生運用數學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與要求。

透過一整天的學習,在以後的數學教學中我也要加倍努力,多多借鑑有經驗教師的教學方法,在學生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學有所創新,逐漸提高數學教學的水平。

生命化教育教學觀摩心得體會5

隨着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的豐富,關於生命與尊嚴、生命與價值、生命與發展等深層的問題迫切地擺在了中小學教育面前,必須儘快給孩子補上“生命教育”這一課,引導孩子們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從孩子七歲進入學校的那一刻起,就意味着家長把生命中最珍貴、最有意義的另外一個生命交給學校,交給教師。因此,小學階段作爲孩子成長的基礎階段,進行生命教育,更是責無旁貸義不容辭。

一、心明眼亮察現狀

1、視生命爲草芥生命,不僅包括個人及他人的生命,還包括一切自然生命。但是,今天的孩子卻不理解“生命”二字的含義,一切以自我爲中心,缺乏對生命的尊重、憐憫、關愛和幫助。看到花就去摘,看到草綠就去踩,看到蛙跳就去抓。殘疾人行走不便,不是上前攙扶,而是在背後邯鄲學步;街頭乞丐飢腸轆轆,不是送上一塊麪包,而是捂着鼻子躲得老遠;同學生病住院,不是着急探望,而是慶幸自己能獨佔一桌??

2、拿生命當遊戲

近年來,小學生死亡率明顯上升,意外死亡的事件常見之報端,讓人爲如花生命的逝去而深感痛惜和震驚。其中因游泳溺水身亡的例子屢見不鮮。《青年報》曾報道過這樣一個悲劇:四川成都某小學的四名六年級學生,相邀到一個“不花錢就可以游泳”的河裏去游泳,因河水冰冷,有三名孩子先後上了岸,卻遲遲不見李某的影子。找了幾遍一無所獲後,絕望的孩子們因爲害怕父母和老師的捱打,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要“保密”。於是,就在吞沒小夥伴的河岸邊,他們鄭重地訂下了永不泄密的“盟約”。在隱藏了李某的衣物、自行車後,三位小孩神色自若地回到了家。因爲父母沒有從孩子們稚氣的臉上看出任何異常,導致李某搶救無效。

3、用生命求解脫

常聽到身邊的小孩嘴裏唸叨着“活着真沒意思”、“不如死了算了”之類的喪氣話,雖然這也許只是一時的牢騷,但從一個稚嫩的兒童嘴裏吐出來,卻是多麼令人揪心和擔心啊!可見,小學生漠視生命、不熱愛生活、不接納自己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蘭州晨報》曾報道一個10歲學生因被懷疑盜竊粉筆笤帚,喝農藥自殺;前不久,《重慶時報》又報道了12歲的李某在放學回家途中玩火,不慎燒燬鄰居房屋,因害怕遭受懲罰而服毒自殺??

二、刨根究底探原因

1、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小學生由於年紀小,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社會的思想道德勢必會影響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影響他們爲人處世的態度。當今的小學生大多數是獨生子女,交際面越來越窄,對寬容、互助、憐憫、關愛、自省等越來越漠視。影視、網絡等媒體中的畸形鴉片,又像沙塵暴一樣,侵蝕着學生的純潔心靈,而使學生對生命產生了令人費解的行爲。

2、學校教育體制的弊端

由於教育體制的弊端,應試教育依然暢通無阻。小學生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小,學習壓力越來越大。有些學校很少開展活動,缺乏對學生進行責任心、愛、生命等的教育;有些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科學或嚴重失當,以罰代教、侮辱人格、變相體罰等導致學生對生命產生悲觀情緒;有些學生因學習成績達不到老師和家長的要求而遭到譴責打罵,於是憤而自殺。

3、家庭管理方法的不當

隨着社會的發展,家庭的規模越來越小,家族之間的聯繫越來越冷漠,家人間的.交往越來越來疏遠,兒童的情感世界缺少愛的滋養,缺乏對生活的熱情。再加上多數家長不自覺地重智輕德,不注意培養孩子的意志力、同情心、責任感等美德,導致孩子逐漸形成以自己爲中心的意識,只懂索取,不懂付出。此外,父母關係不好、家長的暴力行爲等,也是孩子走上生命極端的一個因素。

三、多管齊下找對策

(一)深挖教材,滲透生命意識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它不僅包括對生命的關注,而且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伴隨着課改,小學教材裏蘊含了豐富的思想內容,這些思想內容正是生命教育的基本要素。加強尊重生命的教育,世間萬物都有生命,但生命的歷程都很短暫。要讓學生知道個體生命充滿特色,而正是這些鮮明的特色,才造就了世界的紛繁複雜、多姿多彩。如,自然學科中的《花的構造》、《螞蟻》、《蝸牛》等,圍繞生命的產生、成長、消亡的過程,給學生介紹了動植物的生活習性。教師在講授這些科學知識的同時,可以趁熱打鐵地對學生進行尊重生命的教育,讓學生懂得動植物也是生命個體,我們應該尊重、保護它們。品德與社會學科中的《讀懂爸爸媽媽的心》、《來自社會的愛》,讓學生在感受幸福的同時,學會對生命的欣賞、熱愛,從而感激生命、感激父母,感激社會。這樣,孩子們才能進一步感受生命的美好和魅力。只有讓這些深刻的文字內涵流進學生的心田,才能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理想,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社會與自我實現,進一步懂得尊重生命、珍愛生命、張揚生命。

(二)培養正確的挫折觀

喜怒哀樂本爲人之常情,酸甜苦辣原是生命本色。但是,小學生由於年紀小,情感脆弱,在遭遇挫折、壓力、矛盾時常常不能獨立面對,或是逃避,或因生理失衡而尋求不當的手段來解決。因而,教師應該利用教材中的典型範例,引導學生向榜樣學習,鍛鍊自己的心理素質,正視壓力,正視挫折,知難而進。如語文教材裏的《向命運挑戰》一課,作者講述了21歲就患上絕症的霍金,在生活中、學習中,勇敢地與病魔做鬥爭,成爲偉大的天體物理學家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是可以向命運挑戰的,讚頌了霍金敢於向命運挑戰、不怕失敗、不怕困難的精神。培養笑傲困難笑傲人生的樂觀態度和迎難而上百折不撓的意志力。這樣,就會減少學生動輒輕生的可能了。

(三)啓發智慧,營造生命課堂

教育的真義是培養人,促進人的發展,領悟生命的真諦,追求生命的意義。打造生命課堂,激發生命活力是學校教育的根本要求。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你的冷眼裏有牛頓,你的歧視裏有瓦特,你的譏諷裏有愛因斯坦。”可見,教師角色之一即教師是學生個性的塑造者,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學生的身心發展及人格的完善。因此,我認爲實施生命教育,首先必須對教師進行生命教育,讓其在教學實踐中實施生命化的教育方式。從已經產生的小學生的生命問題來看,不少是由教師反生命的教育方式所導致,如教師的體罰和變相體罰;從罰站到罰蹲;從打手板到扇耳光,教師的病理性語言的諷刺挖苦,如老師一句“你真笨,怎麼教都不會”、“這個同學的智商有問題”等,都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精神壓力和精神虐待;而這些虐待僅僅是因爲學生學習不好而造成的,這種不尊重生命、不尊重人權的反生命的教育,輕則造成學生沉重的心理問題,重則導致學生的輕生。所以,進行生命教育,首先應從尊重生命開始。因爲學生是生命,所以尊重學生、熱愛學生、關懷學生、賞識學生,創造一個師生之間民主平等、溫磬和諧和充滿生命活力的成長環境就是生命教育,如果教師能做到這一切,那麼就是不教而教了。

(四)生命教育是一個持續不斷的認知過程,不是靠一時的感情衝動和言語說教能完成的

兒童的情感容易被激發起來,但也容易回落。因此,學校、家庭和社會應該全力配合,形成一個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氛圍,共同擔負起對學生生命教育的責任。生命教育同社會現象相結合。隨着物質發展,社會中的許多現象都在迫使我們對生命進行思考,如讓我們看到異端分子對生命的無情蔑視和踐踏;非典、礦難、海嘯讓我們看到生命的脆弱和活着的幸福。諸如此類的社會現象,是培養學生生命意識的最生動、最真實的材料。家長和教師可以透過對這些活生生的社會現象的講述和分析,增強孩子對生命的珍惜和熱愛之情。生命教育同實踐活動相結合。生命教育是一種身教重於言傳的特殊教育,以具體的行爲或舉動教育人,才能真正影響人,感化人,給人以心靈的震撼和人格的陶冶。因此,生命教育必須注重實踐活動的作用。

此外,實踐活動還是引導學生探索生命意義,提升生命價值的一方沃土。如運動會,可以激發學生拼搏奮進的精神;文藝晚會可以讓學生髮揮才能展現生命的活力;春遊可以讓學生感受萬物欣欣向榮、生機勃勃的氣息,感受世界的朝氣和希望??在活動中,學生磨鍊了意志、增強了信心、發現了自我、開發了自我,生命之花更加絢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