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最新教師家訪心得體會(通用5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就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可以幫助我們分析出現問題的原因,從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最新教師家訪心得體會(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新教師家訪心得體會(通用5篇)

最新教師家訪心得體會1

俗話說“情感是教育的橋樑”,現在的聯繫方式很多,諸如電話、手機、互聯網等,爲什麼要跟家長面對面的交流呢?可是當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訪之路時,我才體會到了電訪所不能達到的效果。面對面促膝交談與電話裏的聽聲不見面,那感覺和效果就是不一樣。

3月15日利用休息時間,我深入幾個學生家中,進行家訪,感受頗深。家訪真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麼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心應手。同時大部分家長的熱情好客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爲一名教師的自豪。

學生黃庭航的家長對我的到來,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我給他們簡要介紹了當前教育的理念與發展,彙報了我們學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們班級是如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面對面促膝暢談,家長對我們教育人給予了高度評價與鼓勵,最後我說到:“我們武商小學辦得紅紅火火,學校大門要擠破,班級容量也很大,我們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請家長諒解,對於我們學校的發展、班級建設有什麼建議的可以儘管提出來。”秦前輝的家長說:“萬萬沒有想到老師對學生是如此牽掛和關心,我們的孩子放在你們學校,就是放心,你們這是在辦人民滿意的學校。我們家長一定大力支援學校的工作。”

很多家長對老師的到來,接待的非常熱情,他們覺得溫暖,倍感興奮,學生本人感到:原來自己並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師的心中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總是在注視和關心着自己。學生黃庭航說:“老師,您這次家訪,給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還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個好學生,在家裏更要做個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後的表現。”

這次家訪,使家長和學生感到十分親切,從內心深處非常感激教師。學生李小如見到我的到來,開始非常緊張,站在門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來向家長"告狀"的,沒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現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勵她要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進步。在輕鬆和諧的閒聊中,孩子越說越高興,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統統都講給老師聽,家長也因此瞭解了孩子內心更深刻的東西,對孩子的表現越來越滿意。最後,他們一家人依依不捨地把我們送出大門口,並希望老師經常到家。

在家訪中,我還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整個忙於生計,極少照看、督促孩子。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反映: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作爲學生的老師也特感動於這句話,老師的魅力無極限。當然高興之餘,需要我們付出更多了。讓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學生個體和認知表達水平。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已經養成良好的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文化程度不高,但爲人處事有原則的一類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有欠缺,但會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家長說的多,做的少。有相當多的家長對子女出現的一些不良傾向只會唸叨,卻拿不出或狠不下心採取措施,效果不佳。這類孩子需要在學習習慣、方法上多指導。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從小又過於溺愛;現在孩子年齡增長,膽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現了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針對有問題的學生,我和家長促膝談心,用一分爲二地觀點分析學生,同時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鬆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非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瞭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透過家訪才能瞭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爲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着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繫,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最新教師家訪心得體會2

在20xx——20xx年寒假家訪中,作爲一名班主任,共有以下體會:

一、統一思想,明確家訪的主要任務

1、瞭解所訪學生家庭情況。進行家訪前,我們首先對所訪學生家庭情況進行儘可能深入的瞭解。因爲,家庭情況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教師只有對學生家庭的具體情況做全面瞭解,纔有助於提高教育工作的針對性。

2、向家長反映學生在校的表現,多報喜,少報憂。向家長介紹學校開展的主要教育活動,在學校與家庭間形成有效溝通。

3、與家長共同研究,明確要求,統一思想,找出學生內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加深對學生的瞭解,在未來的教育中有的放矢。

4、向家長提出建議,爲其實施家庭教育提供幫助指導,必要時還要向家長介紹一些心理學、教育學的基本知識,並共同商量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透過切實開展工作,家訪成果顯著

1、透過本次家訪,我們全面瞭解了受訪學生及其家庭,爲在未來教育工作中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透過家訪,我們與學生家長之間建立起溝通渠道,第一時間瞭解家長的想法,解除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的疑惑和不解。

3、以家訪爲平臺,以學生和家長爲渠道,我們對學校進行全面宣傳,擴大了學校知名度和美譽度。

4、透過家訪,廣泛聽取社會對我校教育教學的意見和建議,並及時反饋。

三、家訪體會

1、良好的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至關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長對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從小就已經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爲處世有原則的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雖有欠缺,但會以言傳身教教給孩子做人的道理。這類孩子通常爲人不錯,心地善良,只要在學習方法上多加以指導,一般會有較大的進步。

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又過於溺愛。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的脾氣也越來越大,這些家庭往往已出現“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透過學校教育來改變孩子。

2、學生在校表現與在家的表現通常都有較大的差異。

絕大部分學生在學校裏各方面表現都良好,但在家裏卻彷彿變成了另一個人一樣。放假後,不學習,不寫作業,整天看電視、上網,什麼家務都不幹,動手實踐能力相對較差,必將影響其未來的發展。

3、家長對學校和老師普遍抱着較高的期望和要求。

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參與;家訪則是這一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一環,是做好教學和班級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透過一段時間的家訪,我們得到了許多收穫,並決心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有目的、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家訪工作,爲實現學校的跨越式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新教師家訪心得體會3

我認爲,家訪就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樑。透過家訪能及時瞭解學生學習和生活的情況,瞭解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同是還能取得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援,從而加深能夠教師與家長的感情。老師們上門家訪,也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的關注和重視,這對學生是一種激勵,對家長也是一個觸動。

20xx年7月6日上午,我去了七年級六班的曹聖淳家,這個孩子生活中屬於不善言談和交際的類型,不是特別頑皮,不過在學習上的問題很大,主要表現爲:課堂上也注意學習,平時也不偷懶,作業及其他也認真,但就是效果很差,成績很難提高。這次家訪我的目的是全面瞭解孩子的家庭成長環境和性格愛好,拉近與孩子及家長的距離,促進學生成績的提升。

在與曹聖淳媽媽的交談中,我得知他的父親做生意,媽媽是普通工人,文化程度不高,整日忙於生意,無暇顧及孩子。很少有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交流,缺少對孩子學習習慣和各方面的教育,缺少與孩子的溝通。父親對孩子學習成績的好壞、思想品德的優劣、行爲規範的養成採取的是不加過問或放任自流的態度,而母親雖然在家,卻也忙於工作,同樣沒有時間和孩子坐在一起,也沒時間陪孩子看看書或檢查檢查孩子的'作業,再加上爺爺奶奶的縱容,因此孩子在的學習習慣不能很好地養成,使得老師和學校的教育顯得無力,使得孩子對學習越來越缺乏主動性。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和恆心,需要家、校、社會三結合。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沒有正確的引導與教育,我們的孩子怎能進步?所以我陷入了沉思。

所幸我們及時進行了家訪,對家長“曉之以理,教之以法”,家長認識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表示願意與學校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雖然每次家訪都很辛苦,但家訪讓我對學生了解了更多的實情,對家長了解了更多。我也發現了不同的學生有不同家庭,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環境。可以說每個家長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績好,能成材。家訪讓我走近了學生,走近了家長,彼此縮短了距離。

我想:老師尊重家長,給孩子成功的感覺,孩子高興,家長也高興。畢竟每個學生都是家庭的驕傲和希望。特別是對缺點和優點一樣突出的孩子更需要如此。學生有了思想變化總會在種種現象中表現出來,老師要善於觀察,要注意與家長聯繫,這樣才能對學生的思想動態有個全面的把握,從而能對症下藥。

另外,我還認爲老師要與家長密切配合,採取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如果家長的教育方法偏離軌道,老師應該及時提醒他們進行調整,不能用一貫採取的方法去應對。

老師家訪的目的不是告狀,不是把“皮球”踢給家長,而是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最後在學校教育過程中解決問題,在這過程中老師要採取主動,給學生創造改變自己的有利條件,並能抓住契機,促成學生的轉變。

學生的轉變不是一兩次家訪就能完成的,這需要一個過程,有時還很漫長,老師與家長都需要有足夠的耐心。

家長和老師之間也應該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把孩子的近況告訴家長,讓家長協助老師對孩子進行監督和輔導。那麼我們的教育才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最新教師家訪心得體會4

整個家訪過程當中,我發現家長不論是本身文化程度或高或低,不管家庭的經濟條件如何,對孩子初期教育都比較重視。孩子小小年紀學畫畫的,學樂器的,學書法的,有的還參加了各種考級。固然不是所有家訪的學生都這樣,但可以看出如今的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重視。作爲一位老師,作爲一位家長,我深深地感動着。由於我知道,孩子每獲得一點成績,哪怕很微小,也是與家長忘我的付出息息相干的。在被感動的同時,我頓覺得肩上的責任重大。

作爲普通的教師,工作是辛勞的,也是平凡的。平凡得像生活中的柴米油鹽,平凡得像長江裏的一滴水,但我爲自己能找到自己平凡的位置而快樂着。人生中可以尋求的的東西很多,天天能快樂地生活,我以爲就是幸福的。學生和家長對你的理解、認可、肯定、支援是最寶貴的,裏面包括素不相識的能暖和人心的愛,它讓人滿足、快樂。家訪很累,但我學到也得到很多寶貴的東西,讓我感到真實的快樂。

最新教師家訪心得體會5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長過程當中兩個重要方面,而家訪則是連接這兩方面的重要橋樑。

透過這次家訪,我們瞭解了家長對孩子的一些想法、打算,進一步把握了學生的個性特點、行爲習慣、內心情感等等,增強了教育的針對性和感染力。家長也透過家訪瞭解了孩子在學校的情況,瞭解了班級的整體情況,更清楚自己孩子的上風和劣勢,使家庭教育更具針對性,並透過與老師的交換,更好地和老師配合,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說真的,這次“家訪“很受學生和家長的歡迎,有的家長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教師對學生是如此牽掛和關心,而且還寄與這麼高的厚看,不管怎樣樣總有一種欣慰的感覺。特別是平時我們關注不夠的學生,更是讓他們覺得暖和,倍感興奮:原來自己也其實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師的心中也盡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還是注視和關心着自己。一名學生的婆婆說:“現在的老師都不進行家訪,固然可以透過電話聯繫,但和家長的聯繫還是不夠。只有看到學生的生活環境,才能對他們有更深的瞭解,才能針對每一個人不同的個性特點進行教育。“她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極大的肯定和讚美,並由此談到學校的管理非常正規,讓他們非常放心孩子在校的教育。

這次家訪,使家長和學生感到十分親切,從內心深處非常感激教師。一名學生見到我們的到來,開始非常緊張,站在門口手足無措,畏懼我們是來向家長“告狀“的,沒想到我們隻字不提他表現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勵他在取長補短,爭取更大的進步。在輕鬆和諧的閒談中,孩子越說越興奮,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統統都講給老師聽,家長也因此瞭解了孩子內心更深入的東西,對孩子的表現愈來愈滿意。最後,他們一家人依依不捨地把我們送出大門口,並希看我們常常到家來坐一坐,聊一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