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有關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3篇

從某件事情上得到收穫以後,不妨將其寫成一篇心得體會,讓自己銘記於心,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3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3篇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1

這些年,一直不間斷地學習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但總覺得理解不夠,導致在教學過程中不能更好地運用教材,沒能很好地達到教學要求。本學期,在同伴們的指引下,我買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案例式解讀 初中英語》一書重新閱讀學習。

《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注重素質教育,體現語言學習對學生髮展的價值。”並將其作爲首要理念,凸顯了素質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標準》進一步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主要目的是爲學生髮展綜合語言能力打基礎,爲他們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英語教育應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統一,使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既能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能夠學會如何學習,養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合作意識,學習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基本關係,形成創新意識,發展科學精神,從而全面提高綜合素質。由此可見,語言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

本次閱讀,我主要針對《在語言學習過程中促發展》的教學案例談談自己的感受。根據教學內容,本課是一節寫作課,寫作任務是:Write a passage about a wonderful place you like best.核心教學環節分爲三部分:首先,教師給出四幅世界奇觀的圖片,讓學生根據前兩個單元所學內容進行口頭描述,爲降低難度,教師提供了相關資訊表進行輔助提示。在這個環節中,教師採取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接着,教師要求學生迴歸教材內容,結合課後練習,總結和提煉課文內容寫作手法,梳理寫作框架,品讀其中的優美語句,思考寫作框架。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已有短文總結和提煉出寫作框架,找出能夠幫助自己寫作的好詞好句。第三個環節該模仿寫作了,這也是本節課的核心所在。考驗學生學得是否紮實,就看他們能否寫出漂亮的文字來。在這個環節中,教師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採取了指令型寫作和開放型寫作兩種方法。其中,指令性寫作屬於機械性的話題寫作,寫作的內容和要點已經給出,無需想象。而開放型寫作則是在指令型寫作基礎上的延伸和拓展,它不僅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文字能力,而且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因此,能力較差的學生可以透過第一種方法完成任務。由於寫作前學生對於已給出的圖片進行了充分的討論,加上教師給出的資訊以及對寫作框架的歸納,大大降低了寫作的南多,學生透過努力是可以完成寫作任務的。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透過第二種方法完成寫作任務。這種安排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羣體差異的關注,給學生創造了時間語言和展示自我的空間。

斯賓塞說過:“在教育中應該儘量鼓勵個人發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學生自己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儘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去發現的儘量多些。”本案例中的教師正是把“情感、參與、合作、策略”等視爲與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同等重要的教學目標,並透過目標分級的方式,讓學生不僅發展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又提高了自身的多種素質,爲今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回想自己平時的寫作教學,感覺總是教師講的多,學生說的少。教師爲學生提供的語言輸出的機會不多,因爲教師總是擔心學生不會說,結果經常出現替代行爲,事實上,儘管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東西也總是不盡人意。再者,課堂教學中,不太注意學生羣體之間的差異,佈置的任務梯度不大,有時甚至沒有梯度。這就導致了能力較低的學生擔心自己寫不好而去參照同伴的文字,這一部分學生不願意動腦思考,即使有個別學生願意去思考,也只是在別人成果的基礎上做了少量修改。而對於那些有能力去拓展延伸的同學,也只好在老師的引導下寫區分不大的作文。他們的成果,有時僅僅是教師作品的複製品而已。

透過本次學習,我認識到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以人爲本”,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生爲中心,體現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增強學生使用英語的能力。只要我們教師充分理解了新課標的核心,按照新課標的要求去備課,相信課堂上的教學效果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以新課標爲中心,認真備課,從多種渠道學習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2

說真的,新課程實施已經多年,但我並沒有認真地去研讀過新《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在教學上也是渾渾霍霍,憑着十幾年的老經驗不知誤了多少子弟。去年第二個學期以來,我擺正了心態,揮手告別過去,認認真真,真真正正地研究教學,以求自我專業的發展。我開始學習其他教師的論文,學習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現象:這些教師的論文中都不約而同地談到了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因此,帶着疑問,我認真地學習了這個新課標,再結合自己具體的教學實踐,我有了以下幾點心得體會:

一 、教師要成爲終身學習者

教師要走進新課程,實現課程目標,其自身必須有先進的、與新課程相適應的教育理念。爲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學習者”。

1、要學新的《課程標準》,理解新課程的目標,準確把握課程功能、課程內容、課程結構、課程實施、課程評價,把握新課程的精髓。例如:新的課程標準與以往使用的思想政治課課程標準比較,其體例、結構、表述與呈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進。新的思想品德課程設計以心理、道德、法律和國情教育等內容爲橫座標,以成長中的我、自我與他人、自我與社會爲縱座標,作爲內容整合的邏輯。

2、教師要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在新課程目標下,教師自身應具備寬厚的基礎知識和現代資訊素質,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知識結構;有開闊的視野,善於分析綜合資訊,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和以創新思維培養爲核心的評價標準等。因此,爲了適應教學,教師應透過自學或培訓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其次,透過報刊,雜誌等收集有關的教育教學資料,充實知識。總而言之,教師一定要透過學習後以最新的教育理念構建課程目標。

3、教師要在掌握紮實的專業知識上,學習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識,還要學習與提高對人的認識,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運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識,構建多元化的知識結構,使自己不僅會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與風格。現代教師不再比喻爲“一桶水”,而應當被比喻爲“一條不斷流動的河流”,“裝滿一桶水,享用一輩子”的思想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

二、師生之間和教師之間要積極主動合作

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1、師生合作

在新課程中,傳統意義上被認爲是知識傳授者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於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建立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的朋友式的關係,營造和諧的教與學的氛圍,創設師生“對話”的情境,使學生體驗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慾望、開拓創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關係,以達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識建構的目的。

2、教師與教師之間的合作

例如,在新的課程中要開設思品綜合實踐活動課,由於綜合實踐活動課包括的知識的內容很廣,有資訊技術、各種專業知識、科研方法等。因此,對絕大多數教師而言,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幾乎很難獨自一人很好地完成該課程的教學指導工作。這就要求教師從個體走向合作,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它相關學科,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同志合作完成對學生的活動課指導。在教育學生學會合作的同時,教師首先學會合作。

三、教師要成爲學生的促進者

教師作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有五大內涵:知識體系的構建者,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學習過程的激勵者,學習能力的培養者和人生的引路人。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迴歸到“立人”上。教師的角色轉變到“促進人的發展”上,一切爲了每位學生的發展。所以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與新課程的理念相適應的。

1、在思想品德課堂上,當學生在觀察、討論時,教師並不是清閒的,而是積極地看,積極地聽,真實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爲、所思所想,隨時掌握課堂中的各種情況,考慮下一步如何指導學生學習。同時教師還應給學生心理上的支援,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熱情更加高漲。

2、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尤其是智力發育低下的學生、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被孤立和拒絕的學生、有過錯的學生、有嚴重缺點和生理缺陷的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激勵每一位學生,面對學生的活動成果,教師應喜出望外、讚歎不已:“科學的發現總是屬於孜孜不倦、頑強探索的人”;面對學生的創新想法,教師應不恥下問:“這麼新奇的想法你是怎麼想出來的?”面對學生的暫時失敗,教師應熱情引導:“換個角度想想,說不定會柳暗花明呢。”同時還特別應處理好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讚賞每一位學生對學習內容中的知識的質疑和對老師的超越。這樣,學生始終處於被激勵的氣氛中,能夠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學生煥發出生命的活力。

3、新的課程標準完全改變了以往課標“知識——能力——情感”的梯級認知目標體系,而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爲首,兼顧能力目標、知識目標。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在使用新課程標準的過程中,主要也應關注,如何利用各門學科所特有的優勢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而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個結論是否記住,記得是否準確?不是僅僅關心學生對某項技能是否形成,並且運用起來是否得心應手?

4、學生正處於人格塑造和定化時期,社會文化中的價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審美情趨等都會受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爲思品教師的言傳身教,決定了其人格對學生人格的形成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這就要求思想品德課教師按公民的道德原則和規範去塑造自我,實現“超我”。1頁12

四、 以學生爲主體,注重能力提高

新的思想品德課標強調,教學“要面向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開發和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選取學生關注的話題,圍繞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社會生活的要求和規範,提高社會適應能力。”我們知道內因是事物變化的根據,學生的內驅力非常重要,以學生爲主體是獲得好的教學效果的根本保證,任何脫離學生的實際認知特徵的教學行爲都是事與願違的。本着“人的思想品德是透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這一理念,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強化了過程性、體驗性目標,以期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親身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改變單一的記憶、接受、模仿的被動學習方式,從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五、教師要有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新課程中,增設了培養學生的素質的內容。這些內容要求教師要用全新的教學模式來組織教學,因此,要求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要能夠推崇創新,追求創新,要善於打破常規,突破傳統觀念,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使思維具有前瞻性和獨創性。總之,教師要有創新的教學模式,創新的教學方法,靈活的教學內容的選擇,以創新思維培養爲核心的評價標準,善於創設“創新的自由空間”,爲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園地,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式。

總之,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新課程實施,而教材和教師是新課程實施中的重要角色,新教材僅提供一些簡單的素材,因此,還要我們教師細心揣摩發現與思品教學背景相關的素材,挖掘思品課程資源,使教學內容不斷豐富,日漸完善,同時教師要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方法充實自己,不斷總結自己的課堂教學,改變教學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新課程的實施中出現一些問題在所難免,只要我們勇於實踐,不斷探究,我們就能克服前進道路上不斷髮生的問題,真正做到“用科學深思的目光、追求真理的激情去感染學生,用聰明智慧的火花點燃每一位學生”。

新課標學習心得體會 篇3

今天夏老師的講座,使我受益匪淺,我從夏老師透徹的分析教材中更加了解到新的課程標準已明確提出了要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一是主張實現教學上的主體性,二是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

新課標要求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求學生擴大知識面,要求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等,我將根據新的語文能力實踐系統,致力於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促進語文課程的呈現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對於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培養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樹立。把課標學習與教材教法研究結合起來,要鑽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視教學反思的研究和收集;要牢記驗證課標和檢驗教材的實驗任務。在教學實踐中,我將力求打破傳統封閉、單項、機械的教學模式,主要將採取了以下幾點作法以:

1、認真學習新課標,深入領會《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切實轉變觀念,克服以往在語文教學中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培養,過分追求學科知識系統的錯誤傾向,真正確立語文教育的新理念,透過教學任務的完成,全面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注重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積極倡導,促進學生主動發展的學習方法,拓寬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聯繫生活,跨學科的學習和探究式學習,使學生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終身受用的語文能力。

2、我還將從整體上把握實驗教科書,弄清其編寫意圖、體系特點,弄清教科書與《課程標準》、教科書各教程之間的內在聯繫,弄清教科書各種編輯設計的意圖和着力點,以在備課和教學活動中準確設定教學的重點,找準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目標的落腳點,有效地實施語文教學。

3、在準確把握教科書編輯思想基礎上,從本班本校本地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不同教學內容,創造性地靈活地選擇和運用教科書的各種設計,採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把讀寫聽說和綜合實踐活動落到實處,大力改進課堂教學,提倡啓發式、討論式教學,積極開發課堂學習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溝通課堂內外,溝通平行學科,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豐富語言積累,掌握學習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薰陶感染,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鼓勵學生採用各種手段擴大閱讀面,增強學生在一切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積極參加各種課改活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新的一輪以課程與教材爲核心的改革正在逐步展開,這給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生機,當然也帶來了挑戰。

我認爲首先就是要由單純傳授知識向目標整體轉爲,弘揚人文精神,目標的整合具體體現在:語文教學內容上的整體觀,要堅持知識傳授,技能訓練和智力開發的整體教育,語文教學方法上的整體觀,要堅持讀寫聽說的綜合訓練,處理好教與學,講與練,學與用的辯證關係;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整體觀,要堅持學用結合,知行統一,實現知識能力的不斷遷移。

另一點體會是,新課程標準仍然非常注重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新課程標準對語文基礎知識不但有具體的要求,還有量化標準。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於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說“這個人的語文素養不錯”時,我們的評價纔沒有出問題。現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尋,處理資訊的能力,基於這些思考,就可以發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