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大學生寒假心得體會範文

大學生寒假心得體會範文1

每過一個寒假,都會有不同的心境,來之於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我想更多的是心裏的成熟和責任意識的深化。

如今回想起來,前三年的是是非非,歷歷在目。初入大學第一個寒假,帶着急切與浮躁,既有內心長久未見爸媽的思戀,也有放假後的輕鬆自由自在,但更多的是離開了由幼稚不成熟的純真中學到與以往種種不同,事事摻雜着人情世俗的心靈承受煎熬的蛻變的大學環境後的那種發自內心的寧靜與祥和。大學第二個寒假較之第一個相比,過的相對輕鬆靜謐一些,心境經過了兩年的歷練,對人與人,人與社會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身邊的感情,人生,關係也開始慢慢接受,慢慢的去認可,儘管現實與最初的內心裏的那些純正不是相匹配,終確是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慢慢的也就融入到了身處的環境。

當然這個時候輕鬆的內心感受來由有一半的原因來之於躲開了學生會的那對於自己來說永遠無止境的工作,任務,領導風格的不同確實讓自己害怕過這樣的生活;此階段其另外的心思也就放到了將來自己的出路,思考了很久,差不多一個月之久躊躇在考研與否的決定之上,這個假期對於自己來說真的很重要,後來這些思想的變更都來之於這個假期的變化;總而言之,這些都還是停留在了宏觀虛無的思想界限上。真正着眼於實處,從微觀入手,從現實解決問題的還是第三個假期了,當然這個階段思想的蛻變,心境的成熟,不再是前兩個假期的那種如今看來比較幼稚的東西了。此階段我稱之爲成長過程,對較之前出現那些問題,心裏煩惱,無法接受的種種事情現在寫這個東西的時候,我已經沒有任何的心地起伏,波動跌宕了。生活的蛻變已經實實在在的刻印在了我的人生歷程中,以此指導着自己,督促着自己不斷地成長,去經歷去體會去學習去成長。

我想真正的成長,真正的學到的東西,在大學裏寒假中最大的最寶貴的收穫乃是心境經由萬事的磨練走向成熟的從而能指導自己的心得體會。

大三一個寒假,想的很多,思考的也很多,希望在這剩下的一年裏多跟老師學學東西,學學真正的實質性的思維上的東西,以此,以後的路也就更好走更順利了。

大學生寒假心得體會範文2

推薦剛開始看這本書時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書中所提的要求都讓我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說話先要講禮貌、主動詢問表關心、乘坐公車不吵鬧、見到老師問聲好,完成作業不拖延等這些不都是我們老師平時經常強調的嗎?書中沒有長篇累牘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小細節。真正開始對這本書感興趣時是在白鹿培訓時,和學員們一起觀看由這部書改編的電影《熱血教師》。

在寒假裏,我又再次拜讀了這本書,不得不佩服作者的這種對事業執著追求的精神。俗話說:“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好學生要靠老師的激勵、引導、督促教育才能成功。作者克拉克先生從細微處着手,透過對55個教育細節的處理,創造出教育奇蹟。作爲成功的教育者,作者在書中並沒有談及如何教書、如何分析教材、如何準備教案,而更像是在談論如何爲人處事、待人接物。透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例子,讓讀者感覺作者所描述的就在我們身邊。書中講述的.創造奇蹟的55個細節確實常常被人們忽略,而正是細節創造了奇蹟,成就了輝煌。書中提倡對孩子要從小在平時的一點一滴、一舉一動中體現出尊重孩子、寬容孩子、賞識孩子,並瞭解孩子的內心世界,讓孩子從生活中學習,從鼓勵中學會自信、從寬容中學會耐心、從讚美中學會感激、從接納中學會自愛、從賞識中學會行動、從分享中學會感激、從誠實中學會真理、從公平中學會正義、從關心中學會尊重、從保護中學會信任、從關愛中學會友善……

讓絕大多數的老師感到比較頭疼的就是如何處理後進生的問題,比較聽話的還好,雖然完成質量不是很高,但至少作業還是能基本完成的,而對於作業經常拖拉不做的,我們一般採取的方法是一方面聯繫家長,讓家長積極配合學校的工作,另一方面就是和後進生談話,剛開始還是能收到一定的效果的,但久而久之,家長聽慣了孩子在學校的“不好表現”,也會對孩子失去信心,而孩子則會認爲自己在老師的眼裏就是一個差生,就更不想學習了。

作者克拉克也碰到了這樣的情況:他的一個“問題”學生已經很多天沒有交作業了,他馬上想到了和他的家長聯繫,但都沒能聯繫到。有一次總算聯繫到了,他就把這個不好的消息直截了當地告訴了這位學生的家長,想得到這位家長的支援。沒有想到的是這個家長聽完了竟然說:“我孩子在家裏也一向如此,你就將就一下吧”。這個回答真是讓克拉克哭笑不得。也許是克拉克他自己認識到了自己和家長的交流方式有待改善,所以在另外一個學生犯錯誤的時候,他改變了策略。他首先是耐着性子給這個家長撥通了電話,但與第一個學生的處理方法不同的是他沒有直接向這位家長“告狀”,而是向這位家長違心地說他的孩子這段時間表現得如何如何好,這位家長聽了以後自然非常高興,表示要老師對他的孩子一定繼續嚴格要求,家長會極力配合。過了兩天,克拉克再次撥通這位家長的電話,這一次向這位家長陳述了孩子這兩天的不好的表現,家長當然非常氣憤,當即表態,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回家一定批評教育自己的孩子。讀完克拉克的處理方法,真是佩服他的別具匠心。回想自己平時的教育方式,也是把孩子的不好表現直截了當地告訴家長,而孩子表現好的方面就很少會去告之家長了。

還記得去年任教五年級時,我也碰到過類似的學生,打電話給家長告訴她孩子經常不做作業,家長直接跟我說;“我管不了她,我都放棄她了,老師你也別管她了。”後來再打電話她就再也沒接過。如果那時我也象克拉克先生一樣,先讓家長了解孩子優秀的一面,也許結果就不一樣了。

事在人爲,同樣一件事情,不同的處理方法會有不同的結果。優秀是教出來的,我們要給孩子營造一個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援的氛圍,喚起他們的學習激情,讓他們享受學習的快樂和成功。透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相信我們的孩子會更優秀。

大學生寒假心得體會範文3

作爲一名年輕的班主任,我在處理班級一些棘手的事情時會感到有些迷茫,特別是針對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天真可愛、活潑好動,有着較強的好奇心,但是缺乏正確的判斷能力如何讓孩子們更好地認識自我,認識到問題的正確性,如何與這些充滿童真的孩子進行有效地溝通、交流,對於我來說非常重要。寒假裏,我再一次認真閱讀並細細品味了孫蒲遠老師《美麗的教育》這本書,確實是受益匪淺,感受頗深。這本書,就像黑夜裏的一盞明燈,給我指出了前進的方向,我不再迷茫,也不再困惑,一個個鮮活生動的例子,似曾相識,孫老師是那麼耐心細緻、不厭其煩地去處理去對待,她時時刻刻用她那平凡而偉大的愛心去溫暖着每一位孩子。

孫蒲遠是愛的大師,是脫離了浮華的愛的大師,而《美麗的教育》一書確實值得我們認真閱讀,認真思考。

書上有這樣一句話:班主任是世界上級別最低的主任,但又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主任。讀完了這本書,我的確有這樣一個感受。在與家長朋友的溝通中,家長也經常說:"孩子聽老師的要比聽家長的多很多。"還有人會說:"看,這個班孩子的做法真像他們的班主任。""這一看就是某某老師帶的班。"其實,這都是班主任在平時的工作中對學生的一種耳濡目染,一種側面薰陶,使孩子在無形中形成的一種定勢,一種傾向。正如孫老師說:"班主任在小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孩子對自己的班主任簡直到了崇拜的程度。小學班主任對自己的學生影響非常大,班主任提倡的東西將會釀成這個班的班風,班主任常說的話將成爲這個班的座右銘,班主任的好惡將會成爲這個班學生的是非標準,班主任的言談舉止對學生性格氣質的形成都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讀了孫老師的書,讓我更加意識到,教育孩子不是光靠老師尊嚴,師生關係的融洽,關鍵在於教師要千方百計營造一種和諧寬鬆的氛圍,這樣孩子才願意接近你,也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你,這不僅需要熱情和堅忍不拔的精神,更需要師生間的心靈溝通。我從孫老師的身上找到了作爲一名班主任,首先要具備什麼,要有一顆可貴的童心,我們只有變成孩子,才能懂得孩子,理解孩子,教育孩子。

教育過程中,要把尊重孩子放在首位。從小被人尊重的人,有很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而我們不管作爲教師還是家長,一味的希望孩子能聽我們成年人的話,常常忽視孩子的需要,不考慮孩子在想什麼,不體諒孩子的處境,不顧及孩子的自尊心,不瞭解孩子的苦惱和心理障礙,只憑着我們想象的情況去教育孩子。一旦孩子的行爲出乎我們的預料,或者孩子沒有按我們的要求去做,我們就可能對孩子不滿意,甚至批評孩子。孫蒲遠老師告訴我們"懲罰是教育失敗的根源",懲罰的結果讓學習吃力的孩子更加自卑,讓常常出現問題的孩子更加自暴自棄,讓本來就頑皮的孩子喪失自尊心和自信心,讓這樣的孩子失去了童年的快樂。那麼,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不許批評嗎?不是!沒有批評就等於放縱孩子的不良行爲,但是批評的時候,一定要講清其危害,告訴孩子這樣做爲什麼不可以,這樣做對別人、對自己、對集體有什麼不好。

教育孩子,老師要有一顆寬容的心。寬容不同於縱容,寬容的前提是理解。教育家陶行之曾說過:要想做孩子的老師,你首先要變成孩子。淘氣是孩子的特點,是正常現象,犯錯誤是難免的,我們不可能限制他,我們要從他的淘氣中找尋身上閃光的地方,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孩子的淘氣,這時我們的工作就會變得主動和輕鬆起來,甚至還可以從中得到很大樂趣。當然,老師對學生的寬容不是對學生無原則的遷就和讓步,他是以學生認識錯誤爲前提的。對已經認識到錯誤的孩子的寬容是啓發孩子自我教育的有效方法。孫蒲遠老師教給我們很多寬容的方法,給膽小而又出錯的孩子一句安慰;給知道自己錯了的孩子臺階下,用顯微鏡找淘氣包優點,給矯情的學生一個存在的空間,包容學生進步過程中的反覆…

讓我們牢記孫老師"寬容與賞識讓教育更美麗,愛心與智慧讓教育走得更遠。"的經典話語,讓我們把寬容、賞識、愛心、智慧給予我們的孩子,老師愛學生,學生感到幸福,老師也會感到幸福;同樣,我們也會得到了學生最真摯的愛。這就是所有班主任的幸福,這樣的教育也是最爲美麗的教育。

大學生寒假心得體會範文4

我在酷寒中迎來了作爲大學生的第二個寒假,當然,也是我第一次經歷社會實踐。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敢於接受挑戰是一種基本的素質。雖天氣寒冷,我毅然踏上了社會實踐的道路。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瞭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鍊自己的才幹,培養自己的韌性,想透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

自從走進了大學,就業問題就似乎總是圍繞在我們的身邊,成了說不完的話題。在現今社會,招聘會上的大字報都總寫着“有經驗者優先”,可還在校園裏面的我們這班學子社會經驗又會擁有多少呢?

爲了拓展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真正走入社會,能夠適應國內外的經濟形勢的變化,並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問題,我來到了樂清市嶺底鄉,開始了我這個假期的社會實踐。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於零。

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另一方面,實踐可爲以後找工作打基礎。透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因爲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

在中國的經濟飛速發展,又加入了世貿組織後,國內外經濟日趨變化,每天都不斷有新的東西涌現,在擁有了越來越多的機會的同時,也有了更多的挑戰,前天才剛學到的知識可能在今天就已經被淘汰掉了,中國的經濟越和外面接軌,對於人才的要求就會越來越高,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