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500字(通用10篇)

我們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啓發後,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培養我們思考的習慣。那麼心得體會怎麼寫才能感染讀者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500字(通用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500字(通用10篇)

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1

20xx年x月xx日上午,我有幸參加了《洛陽師範學院送教下鄉伊川縣小學數學教師培訓》,聆聽了數學專家楊建濱老師的《在"問題"的驅動和引領下實現深度教學》專題講座,讓我茅塞頓開,收穫頗多!

一、第一次明白了什麼是“深度教學”。

深度教學是建立在教師深度教的基礎,透過學生深度的學來實現教育目標的一種教學方式。

二、深度學習的重要性。

爲學生的繼續學習發展做奠基,以問題爲核心,解決問題爲目標,自主探究爲主要方式讓學生置身於複雜而有意義的.問題情境,透過討論,探究,表達等學習活動,解決教學問題,發展學科關鍵能力。

三、深度教學的核心素養。

新的課程標準:四基,四能,三會。現在新課標指的“四基”包括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即透過數學教學達到以下要求: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基本活動經驗。四能是指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過去僅僅強調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現在加了兩個,就是增強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三會"是指平時的教學中要多培養學生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會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接下來的日子我會努力在教學過程中嘗試深度教學,促進學生學科關鍵能力的發展。

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2

7月22日,我校富有教學經驗的劉平、溫樹民老師對六年級青島版數學上下冊教材進行了解讀,做出了詳盡的分析和指導。因爲我馬上要教六年級了,所以我分秒不敢懈怠,仔細聆聽,努力領悟,並不時記錄自己的想法與感受。記得我在去年剛接觸青島版教材時,我一直被那些情境圖所困擾。在使用一段時間後,我認識到要把學習知識點傾向於學習的方法策略。因此,在聽兩位老師的教材分析時,我開始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來思考一些問題。下面談一談我個人的體會與收穫。

這一天教材培訓,兩位老師分單元進行了教材解讀,就教材各部分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材的編寫意圖、資訊窗、練習題的使用、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作了深入細緻的講解、分析與說明。劉平老師就六年級下冊回顧與整理,從教學內容的編寫意圖,例題設定的功能等,使老師們明確了資訊窗包含的數學知識體系,掌握了教學的基本步驟,清楚了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特別是對新教材與原來的教材的一些變化講解得非常透徹,對這種變化如何教學,她以“數的'認識”這個資訊窗爲例,談了自己對教學的思考,讓老師們心中有數。她對教材解讀精闢,有獨特的見解,贏得了全體教師的陣陣掌聲。

在聆聽中有了進一步的收穫和感悟,也讓我深深地覺得鑽研教材、吃透教材的重要性。其實只要我們深思教材,就會發現教材編寫的真正意圖,只有這樣纔會用好教材,纔會真正的用活教材,更好的做好數學教學工作。

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3

走進公開課、優質課還是我們平時的常態課堂,我們會發現低年級的孩子聽教師講課,只是聽沒有記,甚至沒有把練習本拿出來。爲什會這樣呢?我的真實想法是:低年級的孩子自制力較差,我怕聽會影響記,更怕記會影響聽。事實上在最後的講評課中我們真的要求孩子邊聽邊改的時候,他們卻無所是從,這時的我着急上火已晚。那麼學生邊聽邊記的`習慣到底該時候開始培養才科學,我很迷茫。

10以內的數包含10嗎?

7月16號,郭老師在做問題解答時,統一界定了統計這單元中,分段整理時數段的範圍,如,60分以下,不包含60,90分以上不包含90,對此我沒有任何異議。可是我無意中卻發現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單元題目是這樣寫的:“一、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而且教學目標中也明確的有這樣的話:“正確地數出10以內物體的個數;理解10以內數的具體含義;瞭解1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以內數的大小等……”很明顯,這裏的10以內是包含10的。

我的困惑:10以內的數包含10嗎?

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4

回顧這十幾天的學習培訓歷程,雖然感到很忙碌,很疲憊,但是也很充實。培訓又讓我接觸了許多新思想,新方法,我認爲這次培訓後要改善自己,改善就是智慧,改善就是行動。

聽了成玉立老師的報告,使我認識到“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意識是一種探索意識,是學生創造的起點。學生有了問題,纔會有思考、探索、創新、發展。在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嘗試用以下方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1、營造民主平等的氛圍,消除學生的,保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敢問”。

2、精心創設問題的情景,讓學生進入情境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出問題,善於引導學生思考,創設機會讓學生問,使學生“愛問”。

3、指導學生每週寫一篇數學日記,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如:去商場、超市購物時,發現數學問題及時提出,並寫成數學日記,搞好積累,想辦法去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會問”。

總之,只有讓學生敢於提出問題,善於提出問題,並在教師的指導下討論和解決問題,才能真正實現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化,才能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人才。

培訓感受頗深,縱有千言萬語也難表達自己的心情,這次培訓對我來說,不僅是業務理論的學習,也是一次思想認識的提升,更是一次心靈的盪滌!

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5

透過這次暑期培訓,我的心再一次受到了洗禮,並且在與各同仁的交流中,教育思想產生了共鳴,我的思路再一次爲她們的理論而引領。

1、能力是練出來的,而不是聽出來的。

孩子是有思想、有靈魂的個體,我們不能因爲他的年齡小,就顯得畏手畏腳,什麼東西也不敢給予孩子,但從我這幾年的教學歷程中看,孩子們並不是弱小的'個體,而是有思想、鮮活的個體,我們要敢於大膽地給孩子們能力範圍甚至是孩子們跳一跳就能夠的着的東西,這其中就是靠反覆的、多層次的練習,以達到他們這一年齡段的能力,而這並不僅僅是聽能得來得。

2、學會——會學——樂學。

興趣是學習知識的法寶,孩子願意學,有興趣學,自然會很輕鬆的學到新知,甚至還會探索到更加讓我們意想不到的東西。同時,當孩子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並能靈活的運用知識,這時,孩子在有駕馭知識的能力時,自然也會產生濃厚的興趣。

3、爭做一名有思想的教師。作爲一個老師,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從教育大局出發,從孩子的整體發展着手,讓自己跟着時代的步伐走。

4、孩子們的常規要做到長期抓、時時抓、細緻抓,直到養成習慣爲止。良好的習慣是孩子一生受益的財富,作爲老師要不厭其煩的幫助孩子,要與家長達成統一的教育思路,讓每個孩子都更好的發展。

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6

伴着炎炎的夏日,我們開始了全縣教師的暑期培訓。我們純化鎮的小學數學教師可謂隊伍龐大,教師的年齡也相差很大,有年齡50多歲的老教師,有剛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不管培訓多麼累我們都堅持着,在堅持的過程中我們感悟到了很多。

在培訓安排中我有幸帶領我鎮的教師梳理三年級下冊的教材。在平時的上課過程中,我真沒有認真的進行梳理過,更沒有在這麼多人的場合發言,我的壓力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我根據今年的教學經驗,認真分析了每一個單元,不僅指出教材中的內容、目標、重點、難點,我更有針對性的.分析了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地方,特別是針對自己在教學中遇到的困難展開了與大家的討論,我更是抱着向大家學習的心態與大家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全體教師共同討論了:

1、428÷4中,“十位上不夠商1,怎麼辦?”你是怎樣講解的?

2、你怎樣講解“軸對稱”這個概念的。

3、兩位數乘兩位數時,怎樣講解第二部分積的位置的?

4、怎樣引導學生區分周長和麪積的。

沒有想到我的發言帶動了老是這麼熱烈的討論,從中我受益很多,相信教師們也受益很多。

藉着暑期培訓的東風,把我以前沒有做過的事做了,我有這麼一個機會來展示自己,同時來解剖自己,改掉以前的惰性心理,重新看自己,在痛苦中蛻變。

我感嘆:我參與、我收穫、我快樂!

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7

青島版小學數學教材立足學生實際,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慾,充分激發學生的自主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給學生提供創造的空間。

青島版數學教材以“問題情境”、“合作探究”、“問題口袋”、“自主練習”四大模組建構教材,充分展示探究的過程,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問題情境是探究的開始,合作探究是探究的具體實施過程,是探究的主體部分,問題口袋是活動過程的一部分,是探究活動的繼續和發展,自主練習則把探究延伸到課外。其中“合作探究”給了學生張揚個性,放飛想象的廣闊空間,學生在“做一做”、“玩一玩”、“畫一畫”、“試一試”、“測一測”中,大膽地探索,成功地發現,盡情地體驗數學探究的樂趣。

教學內容的開放性給教師、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和創新的空間。探究的內容的'開放,教師可以自主選擇和取捨;探究方法的開放,師生可以自主選擇和創新;探究結論的開放,教師可各盡所能,盡力而爲,而最終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必須運用數學的教育理念來指導教與學,必須以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爲宗旨。

當然,青島版教科書只是提供了一種模式和樣本,我們要在理解和挖掘其教育內涵上下功夫,創造性地重組教材,進行優化選擇和取捨,把教科書變成“活教材”,真正領悟編者的意圖,引領學生活學活用會創新。

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8

轉眼間暑期培訓馬上就要結束了,幾天的培訓讓我感覺受益匪淺。老師們詳盡的教材分析、專家團成員精彩的報告、典型的視頻材料還有激烈的小組討論,讓我從中思考了很多,同時也收穫了很多。

“如何培養低年級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我們第一天小組討論的話題,這也是很多老師們非常關注的問題,因爲老師們都知道低年級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在整個小學階段顯得尤爲重要。在這裏我也想談一下我的幾點看法:

第一、培養學生專心傾聽的習慣。專心傾聽是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的'前提,所以我感覺學會傾聽是培養學生數學習慣的重中之重。爲了培養學生上課專心聽講的習慣,首先當然要求學生聽課時要注意力集中,不得開小差或做小動作。再一個我覺得老師講課時適時運用點小“手段”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一個同學回答完問題後,讓其他同學進行重複或對他回答的問題進行評價等,時間久了傾聽的習慣就養成了。

第二、“榜樣”的力量。低年級的學生都有很強的表現欲,都想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我們的老師就可以利用這一點:如果想讓某位同學做好,不是直接點名提醒他,而是表揚他身邊的同學,這樣就會給他以榜樣,他自然就會做好。

雖然近幾年來一直從事高年級數學的教學,但透過這次的培訓我對低年級的教學也同樣充滿了信心。

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9

原來我們都說:求兩個數的公因數,現在改爲“找兩個數的公因數”你注意到了嗎?將“求”改爲“找”,我想,這不僅僅是語言表述上的變化,更是教學目標要求上變化。課標之所以作這樣的改變,我想原因可能有以下兩點:

(1)“求”更多關注的是“算”,而“找”則更多關注的是“對意義的理解、思考問題的方法、及解決問題的策略”。

(2)降低教學難點。課標把找兩個數的公因數限制在會找100以內兩個數的公因數就可以了,最大的數纔是兩位,大大降低了找的難度,相比之下“求”的必要性就有所削弱。因此“找”比“求”更合適。

基於以上兩點,教師要準確把握和確定自己的教學重點,在學習這部分知識時,要把重點放在找兩個數的公因數的方法上來,鼓勵學生找最大公因數方法的多樣化。

教材爲我們呈現了兩種找公因數的方法。除此之外,還可以用其他方法找:比如:學生還可能用口訣對應的.方法找一對一對的找,這樣找不容易漏;還可能從12的因數裏面找18的因數;體會方法的優化(用列舉法找公因數是學生最常用的,也是比較適宜的,因爲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先寫出兩個數的全部因數,再找出共有的因數,操作起來也不麻煩,況且課標只要求100

以內數兩個數的公因數);還可以用短除法找;學生可能還會用其他的方法找,只要對,教師要給予肯定。

數學教師暑期培訓心得體會10

有幸參加了今年的暑期小學數學教師培訓,收穫頗多,感觸極深。

教師除了在自己所教專業方面要做到"知得深"外,還要對其它學科和領域的知識"知得廣"。這次的培訓使我深刻的認識網絡資訊技術對教學的重要作用,而我再也不能只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而應教學相長,在工作的同時,也要學會學習,加強自己網絡教研教學能力,不斷地給自己增添燃料,儲備能量,使自己不斷完善,充實自我,只有這樣,才能自信地面對學生。

葉聖陶說過,一堂課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一堂課究竟怎麼上?傳統教學中教師牽着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教學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和身心發展的。隨着科技的`發展,網絡的普及,教育不能再象以往那樣,只會知乎者也,再也不是灌輸,不是表演,是以學生髮展爲本,讓學生學會從不同的地方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網絡就是這樣一個平臺。

透過網絡備課培訓,使我認識到我們需要過得充實,心靈需要不斷的給養來保持新鮮。網絡教育就是一種學習的好方式,並且是一種與他人溝通、與社會接觸的有效途徑。在今後的教學崗位上,我一定努力學習、紮實工作,把所學到的教育技術知識更好地應用教研教改中,做一名對學生負責,對社會負責的優秀教師,真正讓教育技術爲提高教育教學初中化學水平發揮更大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