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心得體會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記錄在心得體會中,這樣我們可以養成良好的總結方法。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範文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1

在學期期末考試中,我們高二物理組連續第兩次取得德州第二名的好成績。這個好成績離不開隋秀剛主任的引領、姜希才組長精心組織及年輕有活力的李菲、秦士波的奮力拼搏。我們組除定時的集備,隨時都會有不定時的小集備,如:幾乎每節課都要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所講內容、統一教學方法。我們經常爲如何更好的講明白一個題甚至一個選項爭得面紅耳赤,經常看完作業比一比誰的班做的好,這樣的工作氛圍使得每位老師時時刻刻都有壓力,從不敢有絲毫鬆懈。

我所教的高二(28)班在李恆班主任的有效協調下,班級成績總是名列前茅。我們這個教學單元的老師真正做到了不搶佔課下時間,若有自由課,則由班主任主動協調相對弱點的學科,若最近學段都挺好,他就自己盯着讓學生學自己的弱科。

28班的物理成績一直穩居第一。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精心備課

備課時不僅將所要講的基本內容備細,還要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將學生的易錯點結合到一個小題中,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如何準確的運用所學知識。

二、靈活上課

在教學中,並不是將所備的課全盤端給學生。先讓學生自學,上課時發現學生已經明白了,我就乾脆不講。重點知識都要和高考連結一下,讓學生知道所學這個知識點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若連結不上則說明這是冷考點,但不排除高考時不考。爭取做到學新課時不漏知識點。

三、作業定時

每個晚自習學生要完成所發學案,下課立即上交。開始爲督促學生定時上交,我會親自盯着組長收完作業,這樣就使學生養成了下課就交作業的習慣,做作業時效率極高。每次作業和考試一樣都有時間限制,所以在考試時就不會慌亂,越是大考成績越好。

四、細看作業

作業不僅要看而且要看細。看作業時,將做錯重點強調的題型的同學將其名字記下,課下單獨瞭解出錯原因。做的好的同學要給其評上“好!”,若比較完美評“很好!”(並非題錯的很少,還要結合他現有的能力)。別看他們都有大人的個子,其實心智還不成熟,他們很渴望老師能給自己的作業評上“好”或“很好”。每次看完作業都要統計每個題的對錯情況:大題要具體到每一問,選擇題要具體到每個選項。這樣做需要很多的精力,但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五、不愛面子

我從未怕自己丟面而堅持自己的答案。物理選擇是多選如果題目不嚴密就會造成從不同角度考慮得到不同答案。這個班的有幾個學生思考的很深刻,他們時常會提出自己的看法。雖是多年的“老題”,只要學生想的更合理一些,我就會去“改錯”。如果學生的解題方法好,我也會極力推薦給班裏的同學。“你的方法更好些!”、“ 你思考的更全面一些!”,就是這些話使的這個班裏敢於向老師“挑戰”的同學越來越多。這樣激發了他們對真理的追求慾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

以上是我在教學中幾點的做法。我認爲成績的得來離不開備課組的團結,離不開單元的協調。高中物理實驗中開放性思維探究淺談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對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思考。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2

一、轉變物理教學的觀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爲的理論支點。在新課程背景下, 物理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爲, 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爲, 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 4 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 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 有着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麼, 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 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 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 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要轉變教學理念,豐富物理專業學識。

二、在力學與電學中的教學實踐經驗

1、 巧設實驗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恰當地設計實驗或演示實驗,既培養了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又使他們懂得物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高中學生對感性知識接受較快,印象深、記憶牢固。所以,透過實驗可使學生對學過的知識內容銘刻在心。

物理學中的某些結論學生難以接受,即使記下來,也不能理解,很快就會忘記。如在力的合成的教學中,當兩個力F1和F2的合力一定時,隨着F1和F2之間夾角的增大, F1和F2將不斷增大,F1和F2之間的夾角不可能等於180。學生難以理解,在進行這裏的教學時,我問全班同學:“咱們班裏誰的力氣最大?”很快就有不少同學舉手或推薦“力士”。於是我拿出預先準備好的繩子和重物,把重物掛在繩子中間,問學生:“誰能把這根繩子拉直?”幾乎所有的同學都認爲自己可以,想來試一試,結果無論誰都不能繩子拉直。由此對問題展開分析,使學生既有興趣去了解它的原理,又能把原理記下來。

又如在圓周運動的教學中,用繩子栓住的小球,在豎直面內做圓周運動,在最高點時,做圓周運動的最小速度。推導得出這一結論,學生很難理解。爲了解釋這個問題,可像“水流星”雜技演員一樣,在教室裏做一下這一演示實驗,很快使學生看到了結果,結論也就自然記下來了。在教學過程中,還有像慣性定律的教學,可這樣演示:把放在杯子上的木板從杯子上撞掉,而在木板上的雞蛋卻不會飛出去,掉在了杯子裏。等等。透過演示實驗來說明,既直觀,又有趣,又達到了教學的目的。

設計實驗,要有針對性,既要可觀,又要效果或現象明顯,更不能讓實驗失敗。這就需要在演示前進行反覆調試和修改,做到萬無一失。否則,不但把問題沒有得到解決,又讓學生去考慮這個實驗,結果把一個問題變成了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問題。

2、形象對比

運用形象類比的方法突破教學難點,既省時、省力,也達到了教學目的,也使學生對物理概念有了較深刻的理解。

高中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是我們高中物理教學的目的之一,而僅憑課本中的定義讓學生髮揮他們的想象能力去理解,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興趣不高。同時也造成概念不清,給物理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但教師抓住學生類比、模仿能力強的特點,舉出形象、生動、有趣的事例讓學生去理解和想象,既達到了物理教學的目的,又實現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高中物理中,有相當一部分物理概念很抽象,表述不具體,使學生難以理解。如電動勢的概念,必修本的定義是:“電源的電動勢,等於電源沒有接入電路時兩極間的電壓”。這種表述,沒有說明電動勢的實質———電動勢是電源把其它形式能轉化成電能的本領,也沒有達到讓學生理解的目的。只能讓學生直觀地瞭解電動勢的大小。當電源接入電路時,隨着外電路電阻的變化,電動勢的大小保持不變,課本中整整用了一個課時,透過實驗來說明電源的電動勢不變,而此實驗要用稀硫酸去做,不但有一定的危險,而且實驗效果難以保證。自己在教學中做了這樣的類比和說明。電動勢是電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轉化成電能的本領,就像木匠能把木材做成傢俱,縫衣師傅把布料做成衣服一樣,都具有一種本領。木匠的這種本領已經具備,做傢俱以後就把這種本領表現出來,就像電源接入電路時,把電動勢———電源把其它形式的能量轉化成電能的本領表現出來一樣,未接入電路的電源,這種本領未表現出來,大小保持不變。再加上實驗,學生很快就理解了電動勢的概念。

又如在講電場的概念時,爲了得到某點電場的強弱,放入一個檢驗電荷,某一點電場的強弱與檢驗電荷電量的大小無關,這一點學生很難接受。在講到此題時,,我問學生:“同學們,外面有沒有風?”大家急切地向外看,齊聲回答:“有”。我再問他們:“你們看到的是風嗎?”同學們開始思考這個問題,很快回答說:“不是,是樹葉在擺動”。“對。樹葉是用來檢驗有無風及風向的物體。風的大小與有無樹葉及樹葉的大小無關”。這樣使學生儘快明確了電荷是用來檢驗電場的,電場的強弱是由電場本身決定的,與電荷的電量無關。

類比使許多難點得到突破,如用高度差類比電勢差。用小石頭與沙子類比單晶體與多晶體等。

形象類比,首先要形象,既形象又恰當,否則不但達不到教學目的,反而會把學生引入歧途。這就需要我們在備課中備好類比事例,做到類比通俗易懂、形象逼真,且符合實際,這樣才能真正突破教學難點。

高中物理教師教學心得體會3

高中物理教學是一種以追求物理教學合理性爲目的,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髮現、思考、解決問題,對教學行爲和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批判性的分析與再認識的過程。我認爲,新課改下的物理教學不僅僅是對物理教學活動一般性的重複,更應該是教師置身於整體的物理教學情境中,從更寬廣的社會實踐、情感價值觀及教育層面激發自我意識的覺醒。對新課標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我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一、要更新觀念

傳統的教育觀念往往是在非主動條件下形成的,沒有教師的主動思考和教育實踐,往往只是簡單的重複或照抄,其效果很不理想。因此,教師應進行新課程學習,培養新的教育觀念,積極對自身的教學觀念進行調整,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並以此指導教學實踐,這纔是收到較好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

二、改變教育教學方法

教師授課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絕大多數學生能理解、能消化。課後不僅要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輔導,更重要的是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會有意無意地將太多的精力、時間花在成績好的學生身上,然而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注意不要忽視所謂的差生。要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有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的物理概念,一種是在大量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另一種是在已有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透過演繹推理得到的。

三、要注重教學效果

新課標提倡“探究式學習”。這種學習模式能提供給學生更多獲取知識的渠道,在瞭解知識的發生和形成的過程中,讓學生獲得了比較完整的學習經歷。

例如:我在講授完原子物理知識後,提問:我國考慮在某地方建一新核電站,給出了某地方的一部分地圖以及有關資料,要求學生對照地圖和資料,以4人爲一組討論圖中提出的地點是否合理。問題提出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相互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我以認真的態度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和他們一起學習、共同探究。同時,我有意識地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指導:

(1)考慮問題時,必須進行多方位思考,要綜合已有的知識來解決研究的實際問題。

(2)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是單一的,要學會從中選出最佳方案。

(3)分析任何問題都應該採取科學的、辯證的、全方位的態度和方法。

在隨後進行的各組彙報中,學生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我最後總結時,重點並不放在結論上,而是放在大家對這一問題進行分析、探究的過程上。事實證明,採用這種方式學生理解得很透徹,知識掌握得很牢固,同時也學會了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