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綠皮書》觀後感

觀後感2.58W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這次觀看讓你有什麼體會呢?這時候最關鍵的觀後感不能忘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綠皮書》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綠皮書》觀後感

《綠皮書》觀後感1

前幾天,我看完了這部電影。

和名字不同的是,它並不是一部充滿術語條例的政治片,相反的,在一路向南的旅程中,獨屬於上世紀,野性的,暢快的美國,在黑人搖滾樂和爵士樂明快的節奏中逐漸的成型。

一個社會底層的白人,託尼,得到一個工作的機會,爲一位黑人鋼琴家,唐,當巡演司機。一個連黑人喝過水的杯子都要扔掉的白人,會與他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開着車一路南下,從城市到鄉村,從文明到落後。歧視黑人的氛圍越來越濃重,這時《綠皮書》作用,便慢慢提現出來,與其說是綠皮書,不如說是一本黑人的生存指南,上面標註了一路上黑人可以住的酒店,可以進食的餐館,密密麻麻,儼然一部嚴肅的法律條文。無奈的是,更過分的事情不斷髮生,鋼琴上被堆滿垃圾,晚上禁止黑人出沒的日落鎮,爲黑人提供的“像家一樣”的破落雜亂的旅館,貴爲鋼琴家卻只不過是白人消遣的工具,從琴凳起來的那瞬間,所受的尊敬和掌聲煙消雲散,與他們而言,他只不過是一個“低賤的老黑”。

看到這裏,或許你們會覺得這是個註定悲傷的故事,其實不然。

南下的路途中,託尼與唐在朝夕相處後,漸漸被他的才華所征服。更瞭解到唐與常人不同的,喜歡思考的,追求平等的,高尚的靈魂,它不會因爲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這個過程裏,與其說是拋去世俗成見的修行,不如把它看成一次互相的救贖。處於社會底層的託尼,在唐的指導下開始寫充滿詩意的信件,開始學會平和的對待別人,開始平等的對待以前所不屑的羣體。影片中溫暖的內核也逐漸揭開。

除了相互的救贖,影片更體現出的是一種對平等與自尊的嚮往。當唐的車經停南部一個農場時,被僱傭的黑人勞動力起身注視這位與他們格格不入的同胞時,他們眼神的空洞和一些看不出情緒的內容,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後來想想,兩個人,一個爲黑人開車的白人,一輛車,不正給了那些深色人種以新的希望嗎?

還有一幕,影片快結尾時,唐因爲被邀請他舉行聖誕音樂會的地方禁止與白人一同進餐,而勇敢的拒絕演出,我想,這也是追求平等的縮影吧,雖然不能改變根深蒂固的成見,但正是一個不斷向好發展的微光…

一個溫暖,詼諧的內核,救贖的不僅僅是那些深色的外表,更是那些披着美麗外殼卻黑暗的靈魂。

《綠皮書》在當下的社會中,不應該是黑人逃避傷害的港灣,更應變成他們爭取權利的通行證。

希望你們,也看看《綠皮書》。

《綠皮書》觀後感2

託尼是一位白人,由於工作的夜總會關門裝修,爲了維持生計,他亟需一份工作。有個朋友建議他去參加一位音樂博士爲尋找司機所舉辦的面試。到達豪華公寓後,他發現這位博士是個名叫唐的黑人古典樂鋼琴家,鋼琴家正需要一個司機,負責他舉辦南方巡演時的接送工作。

當然,兩人心裏都十分清楚,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種族隔離嚴重的南部地區,他們很容易身陷麻煩,但託尼需要錢,而唐需要一個能照顧他的專業司機。兩個人上路了,一路上託尼把唐保護得很好,每一場演出準時到達,鋼琴保證是斯坦威的。託尼欣賞着臺上的唐出彩地演奏,在給妻子寫信的流水賬裏驕傲地介紹着唐,誇他有多精彩有多棒。

每一場唐的演奏結束後,底下的白人權貴們都會爲他鼓掌,侍者彎腰說着恭敬的話,卻禁止他走進正規廁所,並客氣地指向花園裏用木頭搭的專供黑人使用的臨時簡易廁所。唐有骨氣,他堅決不用,寧願開着車回一趟酒店解完手再回去表演。

聖誕前的最後一場表演開始前,唐被禁止在高檔餐廳用餐。他離開了,丟下了所有期待他表演的白人們,頭也不回地離開了不住請求他的白人主管,離開了這個充滿歧視的華麗的酒店。

爲了打破種族歧視,爲了自由,唐冒着風險走這一趟南方之旅,和一位本來也看不起黑人的白人託尼,一起完成了兩個月的演出。託尼也在一場場演出中,感受到了唐的魅力。他們走出充滿種族歧視的豪華酒店,走進了全是黑人的小酒館。在酒館裏,唐彈起了黑人音樂,大家都爲他歡呼雀躍,黑人樂隊也和他一起愉快地演奏。唐笑了,第一次,在舞臺上笑得如此開心。

聖誕前夜下雪了,他們開始了艱難的返程。路上託尼實在太累了,以至於唐開着車把睡着的託尼送回了家。託尼邀請唐一起過聖誕,唐卻識趣地離開了。託尼的家人們團聚着,其樂融融,而唐一人安安靜靜地坐在偌大的公寓裏,聽着窗外的聖誕歌……託尼並不開心,好像少了點什麼。

門鈴響了,託尼拉開門。是孤獨的唐,他從超級住宅又來到了託尼家,懷裏抱着一瓶酒。黑白兩人,無需多言,他們擁抱一起:“聖誕快樂!”

《綠皮書》觀後感3

總有一些感動,在不經意間進入你的生活,可能是一個簡單地微笑,一次緊緊地握手,或者是一部普通的電影。

電影《綠皮書》一直儲存在電腦的硬盤裏,夜深人靜的週末,家人孩子已入睡,這時是我自由的時間,打算透過電影放鬆身心的疲勞,忘記工作上的煩惱。

這部電影,是近兩年來,最讓我感到心情愉悅的一部電影,這是一部由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主要講的是:美國黑人和白人的一次旅行。

在電影中我感受到的是,一個是著名的黑人鋼琴音樂家,一個是歌舞廳裏遊手好閒的白人混混,在這次旅行中,不同種族、不同文化背景、性格迥異的兩個人之間產生了信任、快樂還有成長。

音樂家教小混混寫情信給愛人,教會混混人生選擇,混混幫助音樂家走出孤獨,並且幫助解決生活上的麻煩,相互影響互相成長。

李笑來的《財富自由之路》中有一句話是這麼寫的:

對於朋友來說,真正有用的,不是那種膚淺含混的“夠意思”、“講義氣”,而是幫助對方成長——這纔是最有價值的。

朋友在一起應該是相互學習,相互影響,共同成長,這樣的友誼纔有意義,才能更持久。

黑色的面板襯托出一口潔白的牙齒,在彈奏完畢後獲得大家的認可,這“潔白”的笑容顯得更具魅力。重要的還不是這個笑容,而是黑人音樂家在黑人小酒吧裏彈奏時感受到的放鬆與快樂,遠比在富麗堂皇的別墅爲高貴的白人彈奏開心得多。

因爲他知道在這裏沒有歧視,不管是在臺上還是臺下,他都能獲得尊敬,所以他後來在臺上與其他人合奏的時候,他開心的站起來半蹲着彈奏,臉上堆積着的笑容,讓作爲觀衆的我也爲他開心歡樂,並且跟着電影裏的音樂舞動着我的雙肩。

快樂其實就這麼簡單,一部電影,都會讓大腦分泌多巴胺。

黑人音樂家在去別墅彈奏之前,問過小混混:“你要進去嗎?”,小混混沒有選擇進去,而是站在外面聆聽和其它司機賭博玩色子。

音樂家給予小混混選擇的機會,這個機會能夠近距離的欣賞音樂,與更有學識、更有涵養的人接觸,從他們身上學到東西,但他沒有意識到這點。

人生當中,時時刻刻都是在選擇,你選擇與什麼樣的人爲伍,選擇整天打牌打遊戲還是閱讀運動,最終的結果是不同的,時間會懲罰那些自己選擇錯誤的人。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選擇決定命運,是在書籍《財富自由之路》裏,印象很深刻。

一部電影,能夠讓觀衆感到快樂與成長,這就是一部好的電影,所以強烈推薦。

《綠皮書》觀後感4

在週六,媽媽帶我看了一部有意義的電影,名叫《綠皮書》。看完它讓我感受很深。

故事發生在一個“端着”的僱主:黑人爵士鋼琴家唐·雪利和一個有豐富工作經驗和能及時處理麻煩的員工:託尼·利普之間。他們要去美國的南方著地演出,和唐·雪利一起演出的還有兩位提琴家。他們一行四人在這個演出之旅裏面發生了不少的插曲和感人的故事。我最喜歡就是唐·雪利和兩位提琴家的演奏,他們的三重奏是我聽過最好聽的音樂了,簡直可以形容是我聽過的最頂級的音樂了。大家可以去網上查檢視噢!在這部電影裏讓我感到非常驚訝的事情就是當時社會嚴重的種族歧視,鋼琴家唐·雪利面對事情的體面和周到,細心,隱忍,無論當時白人怎麼拒絕和歧視他,他都會隱忍下來,不會用粗暴的方法對待人。後來,他們的演出順利完成了,因爲託尼·利普要趕回家裏與家人共度聖誕節,由於長途駕駛,他非常疲勞但他又着急。鋼琴家爲了這位好朋友,親自駕車讓託尼在車裏好好休息。鋼琴家雪利是獨自居住的,在大家都歡度聖誕時,他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託尼。唐·雪利拿着一瓶香檳來到託尼的家,這時我忍不住激動的淚水流了下來,人與人之 間是平等的,他能和好朋友的家人一起歡度聖誕節!太棒了!

下面我來講一下片中的趣事吧!託尼在陪伴鋼琴家出門前,託尼的妻子交代託尼要經常給她寫信,於是,在途中每次早上出發前,託尼都會邊吃早餐邊寫信,餅乾碎和飲料常掉到信紙上,人物特點與性格生動地呈現了出來。直到一個早晨唐·雪利看不下去了,便問他:“What are you writing?” “Letter”託尼答道。然後唐·雪利拿起他寫的信看了一下,一讀就說:“你寫的是流水賬啊!Dear寫成鹿的意思啦,來!讓我教你寫一些有詩情畫意的信吧!”當託尼妻子收到了這些信的時候,她開心得與家人分享她的快樂。最後在唐·雪利和託尼工作快結束的時候,一天託尼和往常一樣寫信,唐·雪利拿過託尼的信看了一下,什麼都沒說,笑了。

在生活中,互相幫助也是我的習慣,有一次我在放學的路上碰到住在我家小區住的小東,他買了好多東西,看他提着重重的東西,我馬上跟他說:“我幫你一起拿吧。”他開心地笑了。

這真是一部有意義的電影,它讓我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要平等,這樣大家都會有和諧的生活。

《綠皮書》觀後感5

《綠皮書》講述的是一位黑色演奏家和白人司機一次南方巡演,兩人從排斥到最好成長一生摯友的故事。

剛開始清晰的記得白人託尼對黑人的態度,影片設定了一個小段子,一家人在熱鬧的團聚,兩位黑人維修工幫忙修理家中的家電管道,修理之後託尼妻子給黑人修理工打了兩杯水,之後黑人使用過的杯子託尼就直接丟進垃圾桶,反忖到後來託尼對黑人重新認識並且邀請黑人唐。雪莉去家裏過聖誕節的情景,故事我最回味的是最終唐。雪梨突然孤獨主動帶着紅酒去託尼家,並且他們相擁一起整個託尼家人那吃驚的表情有個特顯。

前後的差別讓人感動,又值得深思,種族歧視在1962年,美國這個國度是多麼痛的領悟。這部電影卻玲離盡致的表現出來。

還記得一個畫面,託尼和雪莉的車開到半路車熄火了,託尼下車修理,雪莉也下車感受下旅途美麗的陽光,這時鏡頭切換到對面的農場,一片黑人在農田不辭辛苦的勞作,一位農夫看到雪莉,然後大家相繼放下手頭農活,齊刷刷的眺望着雪莉。大家可以隨意猜測當時黑人心中的感受,是羨慕還是嫉妒還是什麼…總之導演的設定讓我無不稱讚,奧斯卡獎實至名歸。

電影除了在場景設定上用心,在整個故事間的交流和臺詞的設定上也非常有啓發和思考。雪莉作爲當時爲總統演奏的音樂家其實已經非常不錯的成就,原本可以在自己的城市很好的謀生,但是爲了改變人們的觀念,他選擇了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南方去巡演。綠皮書也是爲黑人定製的特別行程安排。

很多人的孤獨,其實是他們選擇孤獨,選擇放棄勇氣,放棄邁出的第一步。在故事結尾,也是聖誕節,託尼和家人一起歡聚一堂,雪莉卻一個人空守一座大房間,原以爲這樣就結束了,雪莉最後卻拿着紅酒去了託尼家,這時他們的友誼纔開始繼續昇華。

很多人有夢想過改變很多,對於婚姻,其實父母和子女的觀念就不一樣,所以就會有衝突和爭吵甚至是暴力,流血,電影中的小人物雪莉希望透過這個鋼琴曲去化解矛盾,用自己的專長去改變人們心目的觀念是需要非常強大的勇氣的。鋼琴不是白人專享,音樂也是白人專享的,他是世界的,這個過程他揹負着很大的責任,因爲膚色他的巡演變得特別崎嶇,這也是電影選材的用心。

最後推薦大家一看,相信也會給你不一樣啓發和體會。

《綠皮書》觀後感6

在五十多年前的美國,種族歧視無所不在。雖然南北戰爭後美國透過了廢奴令,但人與人之間的溝壑,又豈是一紙條文能夠消除的?

就是在這麼一個環境下,《綠皮書》的故事開始了。一位生活在美國北方的富裕黑人音樂家謝利,與一位並不是那麼富有的白人“小混混”託尼,在當時,這是一個奇妙的組合。鋼琴家想要去南方巡演,想要打破這種種族歧視,打破這種偏見與不公正,並且告訴那些南方的種族歧視者:原先受歧視的黑人,也可以爬上枝頭,也可以成就光輝的人生!

於是,音樂家懷着這樣的夢,帶上了託尼,前往了充滿種族歧視的南方。

他們終於發現,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南方對黑人的歧視是根深蒂固的,所謂飯廳裏“不接待黑人”的“規矩”,又只是一種新時代的種族歧視。

謝利是憤慨的。他面對着種族歧視的白人在游泳池大打出手,還遭到了兩個白人警察的虐待,託尼聯繫了州長事態才得以平息。謝利不理解:同樣是美國,爲什麼差別這麼大?所謂的“公正”“民主”“自由”爲什麼到了黑人身上就變成了“壓迫”“虐待”“歧視”?

託尼盡到了自己的責任,保護好了謝利。但他不理解,明明這位音樂家已經這麼富裕,還要追求自己的權利?他告訴謝利:“你不是住在光鮮亮麗的城堡裏嗎?爲什麼你還要鬧出這麼多麻煩?”

謝利的回答出乎意料。他哭着回答:“是啊,託尼。我住在這座城堡裏,但是孤身一人!”

於是我又想起了影片中的一幕:兩人的汽車拋錨了,停在了廣闊的農田旁。農田裏的黑人在辛勤地勞作。田地裏的黑人看到車上下來的黑人謝利,身着西裝,衣冠筆挺。兩個黑人的目光交集,老黑人的眼神裏透露着無奈。

同樣是黑人,爲什麼你就不用受到白人的壓迫?

謝利不知道。他只知道,世界上還有許多不平等。而破除這種不平等,可能需要好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不懈努力。

在平安夜的前夕,謝利將託尼送回了家,與家人團聚。託尼早已摒棄了些許對黑人的偏見,也懂得了許多。

謝利與託尼,或許就是那個時代消除不平等的最好佐證吧。

《綠皮書》觀後感7

《綠皮書》一本歷史上真實存在的黑人出行指南,由黑人郵遞員維克多雨果在美國白人至上運動的1962年編寫,旨在幫助黑人同胞們在旅途中找到可以供其入住就餐,乃至上廁所。

綠皮書,自由的指南。透過這部電影,我們可以窺見美國種族歧視環境下黑人與白人人格的不平等。雪利是聲名遠揚的鋼琴演奏家,他可以在白人餐廳中演奏他的音樂,獲得掌聲。卻無法使用餐廳的洗手間休息室等,因爲在當時,許多餐廳專供白人而不允許黑人使用,黑人想上廁所也只能提前規劃,避免踩到禁忌。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兩個場景,第一個是唐雪利和託尼的車在南部鄉間小路拋錨時,與田裏勞作的黑奴們的對視。雪利看着對面的同樣膚色的人們,卻說不出一句話。引用一位博主的話,“對面呢,仍是寒冬,自由在一點一點向外蔓延。”維克多雨果在綠皮書中寫下過一句很有名的話,“在不久的將來某個時刻,將有一天不必發佈本指南,那時候我們作爲一個種族在美國擁有平等的權利和特權。”

第二個記憶猶新的情節是唐雪利與託尼在車裏吃炸雞的場景,唐雪利爲了擺脫黑人就是喜歡吃炸雞的歧視言論,從不吃炸雞,但託尼執意將炸雞送給唐雪利吃,三四番拒絕之後,雪利翹起蘭花指,矜持地吃起了炸雞。後在晚宴上主人又侮辱性地爲雪利博士準備了炸雞大餐,還要求他到庭院外黑人專屬的茅廁上廁所。雪利博士並未因爲主人的歧視而怒火中燒,他乘車回到旅店上完廁所,返回後仍若無其事地與其他客人握手道別。

種族歧視是歲月與經歷無法抹去的痛苦。狹隘的思想與認知,不僅在表面體現了偏見與傷害,而且在內裏,是對人格平等的不敬與歧視。用表面而非內裏,甚至是偏見來評價一個人肯定是頗失公允的。如果世界是單調的,人們定十分嚮往多彩,但世界本就是多元多彩的,它是包容與理解的共存體。因爲差異和多元,世界變得更加和諧。當傲慢決定態度時,人們就會失去友善,當偏見佔據主導時,人會因此失去判斷。每個種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我們應該開放包容,即便不喜歡也不能侮辱。不要讓人心的偏見成爲我們之間橫亙的大山。

《綠皮書》觀後感8

電影中的優雅鋼琴家和粗俗的白人司機,一個感覺高高在上,一個太接地氣,一個收入豐厚,一個爲生計忙碌,一個經常是手捧一本書,一個經常是手抓一雞塊,一個處事得體,一個簡單直接......

太多差異的兩個人走在了一起,都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敬業,都穿着非常得體,一路走來,互相影響、互相幫助,除了友情的暖,還是輕鬆的笑,討論了很多關於人性,孤獨,偏見的話題,但沒有說教,而是用趣味傳達溫情,暖化了人的內心。

電影讓人領略了美國不同洲的風景和酒店,也讓人感觸深刻,有內涵,相對國內大部分肥皂劇來說,質量確實較高,有中心、有主線,有清晰的傳遞路線。

家庭的紐帶:家庭很重要,爲了家庭男主人公願意透過各樣的方式賺錢,養活家人,家庭是第一位的,爲了賺錢願意離開家兩個月,電影傳遞了離開家這麼久是多少不好的事,家庭聚會很重要,再怎麼樣也要在平安夜前回到家裏,否則就“沒有他的牀了”。

讓人不得不思考“人活着是爲了什麼?”“生活的中心是什麼?”

傳情的紙信:爲了省長途電話費,託尼一路給家裏的妻子寫了好多信,從一開始的流水帳到後面的講情畫意,從開始的照寫到後面的自成一套,寫得已經讓音樂大師都覺得滿意,妻子看得感動不已,也加深了夫妻的感情,說明交流很重要,表達很重要。

然而在現在這個互聯網時代,誰還會寫信呢?我們或許已經失去了這個途經。

快樂是什麼:是點燃一個煙,是喝一杯酒,是看一會書,是寫一封信,是吃一份三明治或雞塊,是在大衆的酒吧裏彈一曲音樂,是一次家庭的聚餐,是朋友間一次簡單的聊天,是在無垠的公路行駛.......快樂其實很簡單,只要是自然隨性、簡單純粹的一個小舉動。

而我們如今的快樂已經變得越來越難,忙着追求物質和一些不可及的東西,或許我們已經忘記了我們生活的初心....

包容是什麼:包容舉止的隨意粗俗,包括有點難看的吃相,包括性取向的不同,包容撿塊石頭那樣的小便宜,從扔掉別人喝過的杯子到同桌吃飯、共睡一間......

而生活中的我們或許太計較一些事情,太計較自己個人的得失...

電影還告訴我們什麼:

要有改變的勇氣,要學着嘗試。

要聽爸爸的話“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飯的時候要象最後一頓" 。

孤獨是什麼?不要總是一個人呆着,要和家人、朋友一起。

忍耐是什麼?拳頭有時候解決不了什麼,有時也能解決點問題,面對別人的不尊重和理解,要有自己的態度和方式。

《綠皮書》觀後感9

今天去電影院看了綠皮書,回到家後,感覺猶如男主回家時發生了很多,電影給我了很多啓發。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

電影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的美國和現在的中國自己。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問題和需要提高的地方。這些地方並不會隨着物質條件的改善而得到改變。這個世界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是物質和金錢不能夠解決的。比如人的觀念,國家的政治民主,開放,和自由。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美國社會的物質生活已經非常豐富,汽車,冰箱,電話,電視直播和住房。已經是一個十分發到的社會。但是在社會階級中還存在很多很多問題。特別是對黑人的公平對待方面存在嚴重歧視。電影中這位鋼琴師,儘管他社會地位高,收入豐厚,但是由於膚色原因,還是被各種刁難和歧視。這並不會由於他的收入而改變。1960年代的美國,社會階級方面真是非常非常糟糕。

反觀我們現在的中國,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均GDP即將突破1萬美元。但是在人文,宗教,民主,言論自由,法制等等方面還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我們的互聯網和言論還在遭到嚴格的管控。這部電影給了我們很多啓示和鼓勵。美國人民透過自己的努力,爲他們的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他們的努力真正的改變了國家和世界。正如片子中這位黑人鋼琴師所做的一樣。作爲一箇中國人,我們要做的也是努力改變自己的社會和世界。不要埋怨或怨天尤人,要想辦法努力爲社會正義公平,法制民主做貢獻。美國人是值得驕傲的,因爲回看到現在,他們在種族階級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儘管他們在種族歧視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我們確確實實可以看到,他們取得了巨大進步。黑人在美國已經得到了更公平和平等的對待。美國也已經選出了第一位黑人總統。中國也需要努力,改變人的觀念和想法,創建更法制和民主的社會。

同時,片中的鋼琴師給我了很多的啓發。記得以前有一句話叫做:主要看氣質。影片中,無論這位黑人鋼琴師面對多少的刁難,他總是很坦然的去面對。從來不怨天尤人,從來不抱怨。就猶如他選擇了去美國南部去巡迴演出,路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但從來沒有聽他抱怨爲什麼要來這裏,早知道我就不來了云云。或許他心中懷着更大的理想。或許這就是他的氣質。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有時候我們可以控制,有時候我們並不能。如果發生了,我們會怎麼面對呢?主要看氣質。

不要問國家能爲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爲國家做什麼。

《綠皮書》觀後感10

《綠皮書》,作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的獲獎作品,我滿懷期待的觀看了這部電影,它講述的是意裔美國人保鏢託尼被聘用爲世界上優秀的黑人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唐將從紐約到黑人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舉辦巡迴演奏,倆人根據綠皮書指南進行的友誼之旅。

我原本以爲它會是特別高深難懂且富含哲理的影片,看了後才發現並不是。全片以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黑人歧視爲背景,但沒有過於衝突激烈的矛盾表現,而是平白直敘的,還有點輕鬆幽默,更容易讓觀衆接受。影片中託尼最初在一家酒吧當保安,一個富商將對他最重要的帽子放在服務員那裏,託尼將帽子藏了起來,當富商找不到帽子而着急時,託尼又將帽子還給了富商,因此和他結爲了朋友,託尼很擅長處理人際關係,或許唐就是看中他的能力。後來託尼在酒吧打了有背景的人而被開除,之後纔給唐開車。唐十分高雅,非常有修養,兩人在旅途中相互學習,彼此都需要對方。

唐教會了託尼很多事情,例如託尼給妻子寫情書方面,不再記流水賬了,懂得如何浪漫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類似的例子還有,託尼發現地上有一塊綠色的漂亮石頭,隨手撿起來揣在兜裏,並沒有付錢,這被唐的朋友看到了,唐認爲託尼的行爲是偷竊,要求他去付錢,這讓託尼不能理解,在他看來,撿的並不算偷。最後託尼還是妥協了,付了錢。不過唐給託尼印象最深的是,不是所有麻煩都可以用拳頭解決,只有尊嚴才能讓你獲得別人的尊重。唐就像託尼的老師一樣,幫他慢慢改變自己的壞毛病。

託尼也幫助了唐很多,每當唐受到種族歧視時,他都願意站在唐這一方,幫助唐。在託尼的眼中唐是孤獨的,時常夜裏一個人喝着悶酒,他舉止得體,身着西裝,而他的同胞卻言語粗暴,衣衫襤褸,優秀的他使得自己格格不入,他有個哥哥,卻沒有主動聯繫,託尼希望他給他哥哥寫信,但他好像在等待他哥哥聯繫自己,託尼說“人之所以孤獨,是不敢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我很喜歡這句話,感覺自己沒什麼朋友,可能就是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不過影片最後結尾唐本來拒絕託尼和自己去他家過聖誕夜,但他回到家中,卻發現只有自己孤獨一人,他勇敢邁出第一步,去了託尼的家。這也是託尼教會唐的一件事。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學會了很多,這個世界始終都存在着歧視和偏見,當我們遇到時,不要用暴力去解決,只有尊嚴是必勝的,維護自己的尊嚴纔是解決辦法。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要勇敢邁出那一步,你會收穫很多。我們也要多學習身邊人的優點,成爲更好的自己。

《綠皮書》觀後感11

種族話題一直是個很敏感的話題,電影是很好的媒介。但是要讓電影裏的這個故事既在三界之外遊離,又要觀衆有代入感和思考,這個平衡和角度很難取捨。一般這種類型的故事,常見的視角是強勢視角,看見弱勢的不順利之後反思自己然後做出改變實現大和諧,這個故事有趣的地方在於,弱勢羣體中的強話語權人與強勢羣體中的弱話語權人之間的交集。好看的故事必然要有衝突有碰撞,tony和tang兩個人物的們每一個點都在衝突,從靈魂到外殼,從外界到內在。發生衝突是理所當然,和解是漫長且考驗人的。電影展現的和解過程漫長又殘酷,從紐約出發一路向南像是把兩個人從象牙塔抓出來丟進現實世界的霧霾裏,從酒吧到西裝店到警察局,對博士種族身份折磨的高點發生在伯明翰,但是和解的也從伯明翰開始拴上了最後一環。博士和tony兩個人的和解是從澡堂和警察局這一段開始的,博士的那段自我剖析是他對自己的辯白和拉扯,給電影前段裏的那個私下端的過分臺上笑容親和的黑人鋼琴家的所有行爲做了解釋,同樣,tony的市井氣和義氣總是來得恰到好處,俗的時候真的太俗,能幹的時候又很能幹。電影裏有幾個場景很讓我動心,一路貫穿下來博士教tony寫情書,以及聖誕夜妻子悄聲對博士說謝謝他的信的時候。寫信的部分有個博士穿着黃格子西裝指導的場景,配着飄落的黃葉,那個場景太好看了。妻子那個擁抱和耳語之後兩個人的笑真的太美了。以及博士用邀請tony作自己的經紀人委婉的表達自己低頭的意願,那裏真是有股倔強的可愛。當然,肯德基的出場是不能不留下印象的`,別人家的全家桶有那麼大一個雞排!!雖然那天的晚飯沒有吃成肯德基但是這個小片段真的很有趣。

其實很開心最後看到了全家福一樣的和解畫面。電影表現的是美好的一面,真正的種族歧視其實還是沒有完全消滅,再將目光落回現實又會覺得很無力。但既然這是一個基於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那還是抱着最後一點柔軟先和自己和解吧。畢竟大雪夜的家庭聚餐太美好,每人能拒絕這份團圓美好。

《綠皮書》觀後感12

這也是一部關於萍水相逢,一起合作而產生了深厚友誼的電影,也是由真人故事改編。

一個白人被一個黑人博士鋼琴家僱傭開車,他們去美國南方各地演出,在19世紀六十年代,黑人在南方還受到特別大的歧視,找一個白人一起同行是爲了得到保護。但是白人是粗人一個,酒吧裏的工作人員,黑人是鋼琴家,優雅講究。開始,相處起來磕磕絆絆,爲了把綠皮書合同完成,只能互相忍氣吞聲。後來,白人與黑人都開始惹是生非,互相幫忙,他們漸漸理解了對方,開始友好起來。

白人與黑人分屬不同的階層,白人貧窮,黑人富有,白人沒有文化,黑人是個鋼琴家,自然他們的生活習慣也是截然不同的。

白人開着車吃炸雞,黑人很不喜歡,但白人非要黑人嘗一塊,沒想到,黑人愛上了吃炸雞,在演出地,黑人在餐單上特意讓人準備了炸雞和玉米,黑人爲此很開心,從與白人的交往中得到了未曾有的小享受。白人對黑人沒有歧視,當黑人在南方受到歧視捱打時,白人竭力保護,不是出於工作而是出於對黑人的尊重。黑人是同性戀,對此,白人因以前在酒吧工作很是能理解。最後白人很熱情的歡迎黑人在自己家裏過熱鬧的聖誕節。黑人在白人這裏得到了理解、快樂、與溫暖。

黑人教育白人要誠實,但白人很倔強,堅持地上的玉石自己可以隨便帶走。黑人幫白人給其妻子寫情書,黑人口述,白人書寫,白人與妻子之間的感情更深厚了。黑人與白人被警察抓起來,爲了不耽誤演出,黑人給一個高官打了電話,他們被釋放,白人把這看作是可喜的事,而黑人則覺得,爲此去求人是一種恥辱。黑人在最後一場演出前去一個餐廳吃飯被拒絕,於是黑人罷演,白人堅決拒絕了餐廳老闆的賄賂,與黑人一起離開,去了一家黑人餐廳,在那裏黑人展示了自己的才華,讓下層的黑人都享受到了音樂的魅力。

爲了能讓白人在聖誕節趕回家,黑人冒雪代替白人開車。把白人送到家之後,黑人回到自己的豪宅,一片孤獨在等待着自己,於是,黑人帶了酒去參加白人的家庭聚會去了。

事情一件接一件在電影中蜿蜒起伏着,給人帶來了溫暖。人一向願意各自爲政,這一件一件的事就像穿針引線,讓人從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中又燃起了希望。這一路上雖然只是一段時間的相處,但他們的友誼一有了開始,卻一直綿長了下去,友誼發生的條件是兩個人都從彼此之處得到了溫暖與快樂,理解與尊重。

一部情意綿綿的電影,陌生男人之間不止較量,也有更綿長深厚的友誼存在。

《綠皮書》觀後感13

託尼是一個有着兩個孩子和一個老婆的男人,他深深地愛着自己的老婆和孩子。因爲酒吧整頓而暫時失業的白人託尼應聘去給黑人鋼琴家雪利當司機,因爲雪利要巡迴演出,所以他們要在一起相處兩個月。

託尼是向來不講究的老大粗而雪利是從骨子裏優雅端莊的文化人,兩個人互相影響着。託尼從一開始不願意爲雪利拎箱子,到後來會真心爲雪利着想;雪利從一開始高高在上蓋着毛毯,到後來誤以爲託尼要離開而想給他加薪留住他。雪利教託尼怎樣把話裏的髒字去掉能讓人聽着更舒服,而託尼卻覺得如果別人不想聽他說話,就可以滾一邊去了。

雪利經常會因爲自己的膚色遇到很多麻煩,他不能進高檔的餐館,只能在松樹下的爛茅廁方便。無論他在臺上怎樣風光,到了臺下,也不過是別人眼中的“老黑”罷了。他會因爲自己那“不討人喜歡的膚色,處處受人欺凌惹麻煩,而託尼卻常能替他擺平這一切。

雪利教會了託尼要“站着生活不要跪着賭錢”,雪莉看到託尼在場外和別的黑人一起扔擲子賭錢,告訴他:“他們的出身決定了他們的命運,但你不同。”教會了託尼冷靜,並告訴他:那些打你的人愉快地喝着咖啡,和朋友聊天,而我們卻在這,什麼都不能做。發泄那點情緒並沒有什麼用,只有尊嚴纔是永遠的。雪利本來可以去更受歡迎的地方拿着比這裏高三倍的工資但他爲了改變人們的觀念卻還是選擇這麼做。

託尼本來也有着種族歧視,他丟掉了黑人喝過的杯子,但當他看見雪利演出後,卻說:“根本不像個黑人,而像個自由女神。”有一個片段讓我印象深刻,託尼告訴雪利,他父親說過,不管你做什麼都要做到極致,上班就認真工作,笑就盡情大笑,吃東西時就像是吃最後一餐那樣去享受。兩人在車內開懷大笑,這是我第一次見到雪利笑得這樣開心。之後,他在酒吧中唱歌,即使沒有報酬,但他維護了自己的尊嚴,比往常更開心。

他們從陌生人到工作關係,最後成了朋友。我明白了,黑人有高貴優雅,也有卑微低劣;白人有自視清高,也有溫暖善良。我明白了,有也許有一天你曾經最看不起的人,會是你過節時最念念不忘的人。

《綠皮書》觀後感14

影片中除了大環境之下跨越種族的非常友誼之外。更是用主人公唐和託尼彰顯了很多人生哲理和職場規則:

一、要想在職場或者人生事業當中取得賞識,那就先提升自己的價值;如同影片當中正是因爲託尼是個解決問題的高手,唐纔會用各種心理以及行爲戰術來拉攏他;二、身爲職場員工,要有解決各種問題的辦法或手段;因爲老闆僱傭員工就是爲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就像富士康老闆郭臺銘貼在公室門外的警言“遇到問題,先想好三個解決方案再敲門”一樣。你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相應你的價值也就越大。同時,這樣的方法也可以培養一個人獨自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一個人最值得珍貴和自傲的東西是正直、善良、正義、感恩和忠誠;就像託尼,雖然言語粗俗,行爲魯莽,放浪形骸,而且還很油膩。但他始終有着自己的道德底線,無論險境如何殘酷,他都能與唐共進退。突然又讓我想到早些年網絡流行的一句話“日落西山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

四、解決問題往往有很多種方法,這句話用到託尼身上,我感覺再恰當不過了。其實我們遇到棘手的問題,感覺無法解決的時候,不妨跳出固有的思維,換一種思考方式,或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五、要有觀察入微的能力和大局觀意識;這一點從遭遇酒吧小混混搞事時,他用槍來威脅對方,沒有交戰的腥風血雨,卻展現了他對形勢的理性戒備和對自身力量的合理預估,所以他真的是帶了把槍。從這點細節來看,唐是不及託尼的謹慎;在警察抓到唐跟另一個男的幹壞事的時候,託尼則好聲好氣地賄賂兩位警察,因爲他一方面是想盡快讓唐擺脫麻煩,另一方面他又儘可能地在避免事情鬧大之後可能對唐的事業帶來災難性的負面影響。

六、無論做什麼都當全力以赴,不留餘力。就像***總經理的口頭禪“要麼成,要麼死”一樣。這是一種魄力,也是一種鞭策和信念的堅定。

而這些都恰好與***的企業文化相映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作爲移動互聯網健康產業的健康管理公司,需要更多的人才來幫助公司的發展,推動健康產業的發展。但公司又有着自己的原則,人才觀德爲才先,積極主動,專注極致,敢於擔當便能很好的體現。另外,好的發展環境與企業文化纔是一個公司能不能長遠生存的決定,所以,與其說《綠皮書》是日冠奧斯卡最佳影片,不如說是一部詮釋人生規則、爲人處事、職場規則的立體式教科書。

《綠皮書》觀後感15

趁着中午午休的空檔,和好友跑去影院看了今年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Green Book)。出了影院,似乎還沉浸在雪利博士的笑容當中,莫名還覺得他有點帥。這是一部黑人題材的電影,種族歧視便是它的標籤。前些年看《當幸福來敲門》看得我熱淚盈眶,《肖申克的救贖》裏面黑人瑞德的形象也是深入我心,所以對於看《綠皮書》我還是心懷期待的。

好在,不會太失望。雪利博士的出場,相當驚豔,託尼形容他是個酋長,金燦燦的服裝加上金燦燦的掛件,配上高大豪華的座椅,的確有着一城爲王的風範。但他也僅是他自己音樂世界裏的統治者,在那個房間裏,他是王,一個孤單的王。出了房間,他是西裝革履、舉止優雅的紳士,是永不能改變膚色的黑人。一路向南,他所有得體的舉止、得體的語言、得體的穿着都是他讓人質疑的對象。

在路上的一個農場,所有跟他同膚色的人在烈日的炙烤下,用鋤頭翻着已經乾裂的土地,他們看着他,他看着他們,一場巨大的波瀾壯闊的內心戲碼已經上演。

在僅供黑人居住的旅館,跟他同膚色的人喊他幫忙,並被嘲笑穿着管家的制服;在小鎮上的一家進階服裝店,店主並不願意他的衣服賣給黑色膚色的人;在俱樂部,被人欺負捱揍已是他見慣不怪的場景;即便是在大雨滂沱的晚上,警察也可以呵斥他下車接受盤問;甚至是爲人演出,卻不讓進廁所和餐廳......但是他依舊跟託尼說,你永遠不能以暴力取勝,只有保持尊嚴才能取勝。

在那場傾盆大雨中,雪利博士眼含熱淚喊出的那一句,我不夠黑,也不夠白,還不夠男人,那麼我是誰?這就像一句靈魂的拷問,直逼觀影者的心靈。對於他的遭遇,我們感同身受,但是真的也處於那種境遇,我們會做什麼呢?以沉默,以淚水,以同情,也或許都不是答案。

永遠都是在鋼琴表演後職業微笑的雪利博士,到後來發自內心的微笑,才發現,原來真誠,有着擊垮一切的力量。尤其是在橘鳥俱樂部,當只彈斯坦威鋼琴的雪利博士,走向了一架老式鋼琴,全民共舞,是音樂的力量,也是人性的溫暖,這或許是雪利博士自出生之後,最肆意飛揚的一次大笑吧。

再來看託尼。託尼有個幸福的家庭,但卻因爲收入問題,不得不收起自己的有色眼鏡,給雪利博士開車。他心有城府卻又大開大合,他守住底線也經得起別人的託付,你看他教雪利博士吃炸雞,簡直就是KFC最好的廣告,雪利博士彷彿一個大家閨秀似的去撕咬雞腿、往窗戶外面丟雞骨頭的場景再現了兩個人的調皮可愛。託尼從一開始只爲每週125美元幹活,到後來多番爲他兩肋插刀,再到後來回家團圓和家人過聖誕節時的莫名安靜,都是友誼升溫的見證。影片中,除了託尼所表現出來的溫暖之外,回家過聖誕節的路上,警察提醒後車車胎癟了也是劇中一個溫暖的點。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帶着一樣的面具;也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會像想象中那麼糟糕。

世界上,有太多的人害怕邁出第一步。而往往,邁出了第一步,就讓後面的路有了轉機。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影片,值得一看。

標籤:觀後感 綠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