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廊橋遺夢》觀後感

觀後感1.77W

當看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快來參考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廊橋遺夢》觀後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廊橋遺夢》觀後感

《廊橋遺夢》觀後感1

問情爲何物?

在美國老電影《廊橋遺夢中》似乎便能找到答案。本片講述的是一個很普通的婚外情的故事,家庭主婦弗朗西絲卡趁丈夫與孩子孩子們外出的時候,剛好與攝影師羅伯特相遇,四天的相處、相知、纏綿、別離,卻用盡了餘生去彼此懷念與相思,直到去世,女主要求將骨灰拋灑於廊橋時,這段感情才畫上一個悽美的句號。

影片採取倒敘的手法,將女主與男主的故事慢慢鋪來。影片的場景一直都很樸素,包括男主,女主的衣着,用具等等一切,都採取一種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而村莊,田野,菜地,一幅唯美的背景圖,也彰顯了這份感情的純粹。

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很多時候,其實是一種巧合。本片也一樣,當女主的丈夫和孩子剛剛外出的時候,男主因找廊橋拍照而迷路誤遇女主,男主問路時,女主只望了一眼,便讓她語無倫次,說不清路線,便自願給他帶路,其實,這時的女主應該就被男主的身上的某些東西所吸引了。

到了廊橋,男主忙於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此橋,女主則在一邊默默地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注視着男主,當男主採來一把野花給女主時,女主說了一句“這花有毒”,然後開懷大笑,兩個人的笑容在陽光裏,溫暖,明媚。

這其實是一種伏筆,這花,僅僅是一個引子,也足見了男主心思細膩,擅於借用外來之物給女主帶來一種浪漫的情愫。

而這花給兩個人帶來的,是一種讓人肝腸寸斷的感情劇毒。

在回來的途中,男主在車上想播藍調曲,卻一時找不到,而女主一下便說出了“1410頻道”,透過這一細節,便能看出來,他們,其實是一種精神與靈魂相契合的知音。

男主將女主送回家後,本來這樣就可以結束的,可女主卻莫名其妙地又折轉身,問了男主一句“你要喝冰茶嗎”,男主沉吟了一下,說了一個字,“好”。如果沒有這個轉身,沒有這個“好”,或許,就沒有這個故事,也就沒有這部電影了。

隨後,便是兩人的交談,從字裏行間,便能感覺到,女主的丈夫理查德,在女主的眼裏“潔淨、勤勞、體貼、溫柔”,是個好父親,但在她眼裏,卻不見得是位好丈夫。

因爲丈夫直到去世,都在說,愛她,但給不了她的夢想。儘管丈夫天天陪在女主身邊,在精神層面,女主與丈夫,就如兩條平行的軌道,丈夫不能走進她的內心世界,給不了她所想的。

她喜歡葉芝的詩,她所居的環境甚好,民風淳樸,鄰里和睦,可是“這兒沒有少女時代,我所夢想的”。

而男主卻說“曾經的夢,都是美夢,雖未成真,但我慶幸我曾經擁有過”,這話一出,觸及了女主的內心世界,隨後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男主在院子裏清洗,女主則在屋內偷偷地看着,摸着臉說,不知自己怎麼了。這其實是一個女人動情後無意流露出來的感情。

晚餐後,羅伯特便給女主講一些趣事,他雲遊世界,到過很多地方,自然是眼界開闊,而女主因爲要照顧家庭,放棄了自己的工作,在家相夫教子。

當女主問及他的婚姻時,男主坦誠,他離婚了,並告訴女主,“不是所有人都該有個家”,“在旅途中,人是會迷失的”這也註定這個男人只能浪跡天涯。

當男主問及女主,“你會離開丈夫嗎?”

女主馬上說“不,當然不”。態度肯定,且毫不猶豫地回答,也提前告知了最後的結局。

第二天,當男主離開後,女主多是不捨,便寫了一張字條“白鵝舞動翅膀時若想晚餐,今晚工作完後隨時可來”,然後自己開車跑去廊橋,將字條貼在橋上,男主拍照時,無意發現了,便與女主打電話,說會去吃晚餐。這張字條,也讓兩人的感情升溫了。

所有的一切,就這麼不經意間開始了。然後第三天,兩人到了一個陌生的地方,沒有人會認識他們,兩人盡情地放縱自己的感情,世界只有他們。

夜晚的酒吧,兩人相擁而舞,音樂響起“我們只知道,我們可能永不會再見,”“我便伸出我的手,我的心亦在手中,我們只知道,這可能只是一個夢”。這些歌詞,也很好地詮釋了他們的這份情緣。

離別終將來臨,女主莫名其妙發對着男主發脾氣,她的眼神裏,是無奈,不捨,傷心,夾雜着太多的情緒,因爲她知道“當女人作出抉擇,去結婚和有孩子,在某方面,她的生命開始了,在另方面,卻停止了”,她沒有辦法將男主留在身邊,更沒辦法去隨男主相伴天涯,只能將深深的痛苦埋在心裏。她怕男主走後,會有很多的.女人,會將她忘記,但男主告訴她“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離別是在雨中,當男主出其不意地出現在她視線裏的時候,綠燈亮了,男主沒走,並將她送給他的項鍊掛在後視鏡前,儘管有點模糊,但她知道,男主在等她跟隨,她眼含淚水,手握車柄,多想不顧一切去跟隨這個帶給她美好的男主,可她知道,她背後是家庭,是兒女,是丈夫,更是責任。

透過那雙淚眼,我能看到女主內心痛苦、掙扎、矛盾與糾結。

一念起,萬水千山,海枯石爛;一念滅,滄海桑田,海角天涯。

女主終究沒有下車,只是遠遠地,默默地,看着那輛車及車上的那個人,消失在自己的視野裏,世界中。

女主在丈夫去世後,便想盡一切辦法尋找男主,可最終等來的,是男主的信及其他遺物,其中便有“四天懷念”的影集,男主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影片最後,沒有任何臺詞,低沉憂傷的背景音樂裏,只有女主含淚清理那些物件及那張發黃的字條,看得讓人心酸,心痛,心碎。

最終,這段感情在隨女主的骨灰灑向廊橋時而隨風飄逝,讓人唏噓不已。

我想,相遇四天,如果女主真的與男主走到了一起,激情與浪漫退去,他們的生活,會是一地雞毛麼?

相遇四天,生不能相依,死不能相隨,這樣的感情,值得麼?

這是一個關於婚外情的故事,而且是在1995年播出的,卻沒遭遇唾棄,相反,很多人是含淚看完的,此片並得過大獎,可見這部影片的魅力。

但畢竟這是電影,是藝術,不是生活。

《廊橋遺夢》觀後感2

今天才看《廊橋遺夢》,似乎有點太遲了。同事們津津樂道的經典影片自然有它吸引人的地方,曾經開啟過這部影片,可是一看女主角年齡大長相又普通,男主角更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頭,就失去了看下去的興趣。不知什麼原因,總是兀定地認爲,美麗的愛情一定要發生在青春年少的時候,那纔是個可以把愛情作爲生活主題的年齡,纔是個因爲愛而勇往直前的年齡。這樣的想法也許有點庸俗,顯示出我是一個典型的外貌協會會員。

今天讀王小波的雜文《奸近殺》,又一次提到了這部電影,讓我再次萌生了看這部電影的想法。看完,沉默許久,似乎有許多話想說,卻不知道說什麼,似乎有許多想法,卻理不出一個頭緒,只是靜默着。我想這就是好的影片給人的感覺吧!讓你安靜,讓你深思,讓你想說點什麼。

《廊橋遺夢》可以說是一部愛情片,雖然是中年人的愛情,卻也是美的,美得純正,美得聖潔,具有一切愛情該有的美感。[由整理]

弗朗西斯卡是一位普通的農場家庭主婦,當然不是我們理解的不識字的農村家庭主婦,她曾有過夢想,曾有過美好的少女時代。但是,現在的她是一個把一切精力都放在兒女、丈夫身上的家庭主婦,除此之外,她還從事着繁重的田間體力活。簡單地說,她是我們見過的最普通的具有偉大奉獻精神的妻子、母親。在廚房忙碌的身影已經失去了少女的輕盈,是無法和浪漫聯繫在一起的。爲了家庭,她放棄了自己的夢想,放棄了作爲一個獨立的自我的存在,她沒有自己的生活。是的,當一個人在家庭中承擔起責任時,還會有多少自己的生活呢?

攝影師羅伯特·金凱的到來,似乎是命運的安排。一次偶然的問路,一個人在家的四天自由時間,在冥冥之中爲他們的相遇相愛創造了條件。我是個愛尋根究底的人,從他們相遇開始,我就在尋找他們相愛的理由。我覺得,相愛一定是有原因的,既然這是真正的愛情,而不僅僅是情慾的宣泄。羅伯特爲什麼單單愛上弗朗西斯卡?弗朗西斯卡爲什麼又恰恰對羅伯特產生不可遏制的熱情?我想,羅伯特不同於當地人的言行一定是首先吸引弗朗西斯卡的原因。在那封閉的小鎮上,保守的人們喜歡議論的是別人的家長裏短,和我們的衛道士一樣,他們反對一切新的思想,違反傳統的行爲,對道德的捍衛不容置疑,哪怕壓抑人性也在所不惜。沉悶的生活讓弗朗西斯卡厭煩卻又無從說起,羅伯特的出現如心靈上厚重的布簾掀開一角,讓她看到了一個鮮活的世界,這樣的奇妙體驗讓她一步一步走近羅伯特。當她接過他送給她的野花時,竟如少女一樣調皮地開了個玩笑,說那野花有毒,嚇得羅伯特把花掉到了地上。哈哈大笑的她一定是找回了少女時的美好感覺,笑得放肆而輕鬆快樂。羅伯特也一定欣賞到了這種美,一定怦然心動了。

當然,這肯定不夠,不構成相愛的條件。他們的交流纔是重點。羅伯特是個熱愛自由的人,不願意受任何束縛,足跡走遍全球,做着自己喜愛的工作——攝影。可以說,他是一個實踐着自己夢想的人,他隨着自己的內心指引而生活,他不受普遍價值觀的束縛,他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個體。當羅伯特問弗朗西斯卡對現在生活滿意嗎?弗朗西斯卡猶豫了。也許以前從沒有人問過她,她過得幸福嗎?這是她想要的生活嗎?她的夢想是什麼?這個善解人意的男人讓她敞開了心扉,走出那長期自我封閉的思想狀態,也許這是她第一次面對自己的生活開始反思:在這樣的生活裏,自己在哪裏?內心的那個她甦醒了。我想,這是她愛上他的原因,一個可以走進她內心世界的人,一個真正關心她內心世界的人。而羅伯特也被這個外表平靜,卻有着豐富內在的女人深深吸引了。自此,一段激情四射的婚外情如野火一般地燃燒開了。

看完整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句:如此確定的事,一生只有一次。是的,真愛一次就夠了,只要它足夠真實,足夠美好,用盡全身的力氣去愛,去燃燒吧!也許對他們來說,來得太遲了,但畢竟來了。就如柏拉圖所認爲的,最初的人是一體的,後來分開了,所以人一輩子都在尋找自己的另一半。確定對方就是自己一直尋找等待的那個人,如此確定,這輩子就是幸福的。

這樣的一見鍾情,是美的。美就美在它的短暫,就在那fourdays,在最美的一刻,戛然而止,餘音繞樑,回味無窮。不讓它沾上柴米油鹽,不讓它沾上第三者的陰影,也不讓它沾上對子女無盡的思念以導致以後的爭吵,只停留在最美的部分。我想,這是許多人喜歡的原因,雖然是中年人的婚外情,卻如童話一般地純美無瑕。如果弗朗西斯卡跟着羅伯特走了,這美麗的愛情也就破壞了。

這當然不是一部簡單的愛情劇,如果只把這部影片看作是愛情劇,那麼就膚淺了。這是一部探討人性的影片,當一個人在愛情與親情,倫理與道德,責任與自我之間進退兩難時,我們該作出什麼樣的選擇?是隨着心去生活,還是根據自己擔任的社會角色去生活?弗朗西斯卡內心的掙扎、矛盾是許多人面臨這種決擇時深有同感的。我認爲這部影片最成功的地方就在這兒,女主人公的心理刻畫非常細膩,那份掙扎表現在臉上的淚水中,表現在收拾好行李卻又留下的腳步中,表現在抓住車把手卻最終又放開的手中……一個個細節的描繪,讓弗朗西斯卡糾結的內心表現得淋漓盡致。那是一種怎樣的煎熬啊!走,兒女怎麼辦?丈夫怎麼辦?他們將生活在被拋棄的陰影裏,生活在別人閒言碎語裏。留,又心有不甘,活了半輩子才遇到自己愛的人,難道以後就這樣過着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嗎?無盡的撕扯、分裂,一次又一次地衡量、比較,往前一步難,往後一步也難。這是命運給她的無法選擇的選擇題。

最終,弗朗西斯卡放棄了自己,選擇了家人,把羅伯特和那份刻骨銘心的愛放在了心底。無奈的選擇,也是必須的選擇。這是一種犧牲,應該說是偉大的。

看到這裏,我有些感動,也有些傷感。我們可以說,這就是生活。生活中有太多的無奈,太多的矛盾,太多的艱難決擇。弗朗西斯卡的選擇不是給我們指明瞭方向,而是拋給我們一個思考的題目,一個探討的領域。人的內心是一個豐富的世界,是複雜又柔軟的所在,在這個世界裏會發生各種衝突,如何取捨,正是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面對,都需要思考的。生活中人們會有不同的選擇,但誰又能說誰對誰錯呢?也許根本沒有對錯之分。

藝術作品不是道德教育的承載體,不需要給誰指明方向,更不能強迫別人的生活方式,而是要引領我們多思考,多探討,這樣我們纔可以走向更深入的心靈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