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電視劇暗算觀後感

觀後感2.5W

電視劇《暗算》改編自麥家同名小說,由柳雲龍、陳數、王寶強、高明等領銜主演,柳雲龍執導的諜戰類電視劇。

電視劇暗算觀後感

全劇分第一部《聽風》、第二部《看風》、第三部《捕風》。《聽風》,即無線電偵聽者;這是一羣“靠耳朵打江山”的人,他們的耳朵可以聽到天外之音,無聲之音,祕密之音。《看風》,即密碼破譯的人;這是一羣“善於神機妙算”的人,他們的慧眼可以識破天機,釋讀天書,看閱無字之書。《捕風》,即我黨地下工作者;在國民黨大肆實施白色恐怖時期,他們是犧牲者,更是戰鬥者,他們喬裝打扮,深入虎穴,迎風而戰,爲締造共和國立下了不朽的豐功偉業。

暗算觀後感2000字

《暗算》無疑是06年備受關注的一部電視劇,它以緊湊的敘事、炫目的畫面、精彩的表演吸引了衆多觀衆的眼球。柳雲龍更是以導演、演員的雙重身份於戲裏戲外出盡風頭。柳雲龍自導自演想必過足了戲癮,而觀衆看《暗算》同樣是一種過癮的體驗,然而過癮之餘總覺得少了些什麼。

本劇取巧地分爲《聽風》、《看風》、《捕風》三部分,將一部長篇電視劇一分爲三無疑大大降低了敘事的難度,同時也使該劇在形式上就引人注目,一舉兩得。說“取巧”而非“巧妙”是因爲這三個部分除了名稱上的噱頭之外並無實質的關聯。雖然都緊扣了地下工作的主題,可主人公如果不是安在天或安在天之父,換作他人亦無不可。就算編劇欲用版塊式結構講述地下工作者安在天的一生,那最後一部突然回溯到解放前,講述主要人物的史前史就殊難理解了。這樣的安排難免給人以拼湊之感。

分開看三部分。

《聽風》勝在玄妙。將阿炳、安在天神化爲非人的英雄,再輔之以豐富的視聽手段,爲原本平淡的故事增添了些許神采。故事落腳於阿炳因妻子出軌羞憤而自殺,安在天勃然大怒,處分了阿炳妻子及情夫,並以烈士之名厚葬了阿炳。這個本來很俗套的情節被導演處理得風生水起,極富表現力。最突出的便是柳雲龍富於張力的表演和極其煽情的臺詞。可當我們回過神來卻發現故弄玄虛的背後缺乏關懷。本應予以同情的阿炳妻子被簡單粗暴地設定爲英雄的對立面。片中也許流露出了那麼一點點對女性命運的憐憫,但微不足道。即便在那個年代人們的價值觀就是如此古板,創作者也應該超越戲劇情境、站在現代價值觀的高度展現是非善惡。況且掩蓋阿炳的真實死因,將一個白癡天才拔高爲英雄並不高明甚至並不光彩。顯然這些都不是創作者考慮的重點,其實阿炳及其妻子都是陪襯,他們考慮的只是如何突顯柳雲龍飾演的安在天是多麼的正義凜然。而當柳雲龍給了自己太多的特寫時,那張臉再英俊也讓人厭倦了。

《看風》勝在動人。其實這也是三部曲中最打動我的一部。它是三部中最樸素的.卻又是最豐滿的,因爲它飽含深情。它的動人全在細微之處,而古舊的六十年代因這微末的細節而不再蒼白。或許是出於對《誓言無聲》和《橫空出世》的喜愛,我很輕易地就被西部蒼涼的景象與用算盤替代計算機的豪情征服了。

這一部分有許多精巧的人物與情節設計。黃依依與小松鼠的關係映射安在天與黃依依的關係,樹林裏的瘋子映射黃依依,黃依依一進樹林就多愁善感、自悲身世,因爲她從小松鼠和瘋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的宿命。這種宿命感也體現在不時出現的安德烈語錄中。安德烈從一開始就道破了破解密碼的悲哀,這也註定了此一章節的悲劇基調。情節的悲劇性、畫面的蒼涼感,還有古板的時代氣氛都與黃依依的張揚相映成趣。有人說黃依依的張狂大膽不符合當時的社會現實,但我覺得這一點和不時出現的俄語獨白一樣,矯情而可愛,因爲它不同尋常。

與《聽風》一樣,《看風》的最大問題出在結局上。黃依依成了植物人,這是一種輕如鴻毛的悲慘。她既沒有爲情而死,也沒有爲事業而死,悲劇的結局只是源自一場誤會。雖然這種悲慘爲她最終贏得了安在天的照料,可這又有什麼意義呢。作爲描寫同時代同樣題材的電視劇,我不禁拿《暗算》與《誓言無聲》比較,《誓言無聲》的結尾主人公因工作需要與情人天各一方,可謂犧牲感情成就英雄,而《暗算》犧牲英雄成就感情,兩者的高下不言自明。

《捕風》勝在扣人心絃。劇情緊張刺激讓人慾罷不能。但它卻是最難以觸動我的一部。首先在意境的營造上就不能盡如人意。《聽風》有江南的陰沉,《看風》有西北的壯美,《捕風》除了那幾片雪花真的乏善可陳。對於老上海,太多的影視在那個基地拍攝,以至於看電視劇的時候完全不能入戲。其次,《捕風》也使最缺乏韻致的一部,整齣戲彷彿發生在閣樓上的一場真實版殺人遊戲,只有敘事技巧,沒有藝術底蘊。

結尾更是直白而寡淡,不僅沒有三部曲中畫面的質感,還安排安在天向記者傾訴作爲地下工作者保守祕密之苦,實在有些笨拙,因爲此前並無任何反映守口如瓶的苦衷的情節,這樣陳述不免失之生硬。

《暗算》的好看可歸功於創作者的才華和認真,它精良的製作水準使衆多粗製濫造的電視劇黯然失色。批評它是因爲它不缺技巧,缺境界。對《暗算》而言,華麗的只是形式,對地下工作的苦樂卻缺少思考與關照。全劇的成功與悲哀都在於它僅僅是柳雲龍個人演出的舞臺。

柳雲龍憑藉在《暗算》中的出演獲得了某獎項的肯定,在領獎時他說:“感謝導演柳雲龍給我這個機會。”柳雲龍的確應該感謝柳雲龍,因爲《暗算》不過是一場柳雲龍的英雄秀。

 暗算觀後感800字

我一般不看電視劇,但自從看了美劇《越獄》第一季以後,引起了我的興趣。像很多人一樣,我也着迷地找《越獄》第二季,並且通宵地看,包括《24小時》、《迷失》等。美劇好看並不意外,直到看了國產電視劇《暗算》,我認爲它像《越獄》一樣好看。

《暗算》的小說我也看了,我覺得至少在中國,唯一一部能把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後超過原著的,就是《暗算》――傳統劇像《雍正王朝》、《水滸》,都有好的文學基礎和大製作平臺。《暗算》題材選得好,保密局、地下黨、反特……本來神祕的東西就很吸引人,更重要的是它以非常電影化的手段講故事,充分運用了影視的聲音、光線、色彩、空間,製作水準比較專業、嚴謹,不需要你透過文字想像,直接作用於你的感官。

有人說《暗算》是最好的革命歷史電視劇,除了小時候看的《冰山上的來客》。我倒沒這樣想,畢竟這段生活是我們不熟悉的(《暗算》三部曲:《聽風》,即無線電偵聽者;《看風》,即密碼破譯的人;《捕風》,即我黨地下工作者)。我是從一個電影人的角度,國產電視劇能達到這樣的製作水平和態度,讓我感到意外,也意識到國產影視成爲一種產業的條件已經具備了。

我最喜歡《聽風》,講安在天和瞎子阿炳尋找敵臺的故事,特別電影化;《捕風》更戲劇化,這一段是原來小說裏沒有的,講安在天的父親錢之江以自己的死亡送出情報。總之,《暗算》具有神祕性、特殊才能、懸念、可看性,給人的興奮點很多,而且製作加分。

以前我們老把意義賦予一部作品,習慣於用一個主題來概括,對於《暗算》,我傾向於見仁見智。有人認爲它拍得很真實,突破了革命題材好人壞人的臉譜化,每張臉都很有個性,尤其是安在天成了很多人的偶像。有人說它有國家主題,跟“和平崛起”時勢合拍,《暗算》激勵人們爲國家再次獻身。有人說它反映了愛情與信念的衝突,數學家黃依依因爲愛情進了“保密單位”,卻沒能破譯自己的愛情密碼。

我認爲,當你生在一個文化和環境裏,愛民族愛國家是一個人的自然屬性,《暗算》拋開了以往單一的意識形態的價值觀念道德觀念,從人的角度,拍出了每個人的責任、義務和感情。不管做安全工作還是賣菜的,一個人重要的是能夠把自己的責任、義務弄清楚,愛國體現在你把每一件具體的事做好,頂天立地,而不在乎大事小事。當這三者攪和在一起――丈夫的責任、工作的義務、男人和女人的感情,就構成了衝突,所以貼近大多數人,並且感動人。可惜現在人多的是慾望,沒有義務,責任就是讓自己的慾望最大最好。

《暗算》本身是個隱喻:破譯生命的密碼。它也講了天才與不幸的關係,一羣人偶然地改變世界,是普遍的生命體驗。或者像德國電影《竊聽風暴》,以一個間諜講個人的道德和義務,以及偉大。反正要各得其所,不要主題先行,否則就把複雜、豐富的人生單一化了,索然無味。

雖然每部都有人死亡,但《暗算》並非悲劇,它從哲學上來理解人生和人的生存狀態。以前我們說工作着是美麗的,當一個人有信仰、有責任去做一件事的時候,也是美麗的,生命和什麼關聯的時候,無論付出和延長,也是美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