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袁隆平》觀後感

觀後感1.18W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後,相信你會有不少感想吧,需要寫一篇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袁隆平》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袁隆平》觀後感

“雜交水稻之父”、“共和國勳章”獲得者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於20xx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聽到這個噩耗傳出時,我心頭一顫、難以相信這個消息,原來有的人偉大到讓我們以爲他沒有生老病死。袁隆平院士的一生有兩個夢:“禾下乘涼夢”、“雜交稻覆蓋全球夢”,並將此作爲畢生追求。他帶領中國科研團隊一次次攻破難題,爲中國人把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裏做出重要貢獻。看完《袁隆平》這部電影后,我頗有感悟。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回顧袁隆平院士的一生,他心懷“禾下乘涼夢”,秉着“躬耕田壟情”,畢生辛勤耕耘,讓全球數億人口擺脫飢餓,用一生爲這句話寫下了註腳。我們要讀懂袁隆平院士“平凡”背後的“不凡”,用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敢爲人先的創新創造、樸實無我的.奉獻精神,寫就不凡人生。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親歷過饑饉歲月的袁隆平懷院士揣着“讓中國人民吃飽飯”的理想,決心向“飢餓惡魔”發出挑戰,深紮實踐熱土,努力發揮聰明才智,腳踏實地把科技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讓糧食大幅度增產,用農業科學技術戰勝飢餓,用一生的實踐讓水稻高產成爲現實。

“操場裏跑不出千里馬,花盆裏長不出萬年鬆。”袁隆平院士憑藉豐富的想象、敏銳的直覺和大膽的創造精神,認真總結了百年農作物育種史和水稻育種經驗,做到了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雙結合”,推動雜交水稻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古代先賢荀子在《勸學》中說:“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試想,如果沒有在平凡崗位上鍥而不捨、日積月累的創新創造,哪有積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成就斐然。作爲青年學生,我們要勤於“下田”、善於“蹲苗”、敢於“拓荒”,努力從實踐中汲取“創新”之經、“闖關”之法、“奪隘”之策,在經風雨、見世面中長才幹、壯筋骨,練就擔當作爲的硬脊樑、鐵肩膀、真本事,努力做敢於擔當的排頭兵、善於作爲的領頭雁,以水滴石穿的韌勁和迎難克難的姿態踐行爲民之情,實現報國之志。

接續奮鬥,是最好的紀念。我們要從袁隆平的“不凡人生”中汲取成長力量,播種爲國爲民之夢,涵養創新創造之能,積蓄苦幹實幹之功,在爲民造福、奉獻社會中發光出彩。

標籤:袁隆平 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