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墊底辣妹勵志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2.34W

不是誰都可以走到這一步的,所以還是思考一下,你要如何邁出那一步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墊底辣妹勵志電影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

墊底辣妹勵志電影觀後感

墊底辣妹勵志電影觀後感1

從年紀倒數第一到考進名牌大學,這樣一個故事如果拿到中國來拍,拍的爛一點就是個《高中的你》,故事完全流水賬、人物情感無邏輯、早戀墮胎出車禍、高考突然撞了鬼、回憶青春逼你哭。

拍的好一點也就是個《青春派》,對於佔了整個三年絕大多數時間比例的學習幾乎隻字不提,偶爾提到“高考”兩個字就變成強行雞血,又完全落不到學習的方法上。所有學生都得服從大人們的意志——“累死你一個幸福你一家”,講到最後還是升學率大過天,完全不見所謂的“素質教育”。

當這個故事到了日本就成了《墊底辣妹》,它雖然還是一碗雞血,但它絕不強行灌到你嘴裏,而是用人物內心細微的變化、人物真實做出的奮鬥來慢慢把這種能量傳遞到你身上。更爲難得的是我們可以在這部電影裏看到學生、家長、學校老師、補習老師對於升學的不同看法,他們這些多元的角度纔是中國青春片最缺乏的。也正是有了這些多元的角度,“因材施教”四個字纔有了說服力,如何讓學生改變心態、讓學生主動去學纔是老師們最應該做的。

編劇完全不是用一種成年人居高臨下的姿態來擺弄未成年人的行爲、錯誤地解讀未成年人的心理,編劇細膩的刻畫出了女主角內心一點點的變化,這樣纔會產生真實感,也是正因爲這樣才能感動另一個國度的中國觀衆。

墊底辣妹勵志電影觀後感2

吊車尾逆襲考上名校的故事,是《墊底辣妹》稍顯俗套的勵志脈絡,但電影將教育與夢想的締結,不僅有着女主自信奮進的一半,還有着對教育影響成功的另一半,以此對夢想做出獨出機杼詮釋的同時,也給不重個人成長的應試教育以喜劇化的譏嘲。

這是一部與衆不同的勵志電影,他的不同在於並不像很多類型片中一味的灌輸自信與夢想的雞湯,而是以此爲奠基,用一主一輔的雙線架構對教育問題做出了深刻的反思,主線自然是女主沙耶加從吊車尾考上名校的勵志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校老師不斷的否定與培訓班老師不斷的肯定形成了電影鮮明的對比,而輔線強加於沙耶加弟弟棒球夢並對沙耶加不聞不問的父親,更加深化主題的同時,也道出了沙耶加爲何會退變爲一個墊底女生的過程,家人與學校老師的放棄和日本內部升學製成爲了沙耶加自我放逐的根源。

如果沒有培訓班老師坪田的正面引導,這是一個不可能發生的故事,坪田老師這一人物實則纔是這部電影真正的靈魂,是她令沙耶加找尋到了迷失的自我,也是她幫助沙耶加最終實現了考入名校的夢想,他就是這部電影中沙耶加成功的另一半,而另一面學校老師對沙耶加的嘲諷放棄,更加爲人看到了教育制度的缺陷,沒有一個人是先天的墊底生,坪田老師所獻於的感動,就在於他對學生不言放棄的努力,在於他用心平等的去關愛着自已的每一個學生,纔有了這樣一場堪稱奇蹟的逆襲。

個人因素雖然佔據了一個人成敗與否的主要成因,但不可否認家庭與環境的影響直接關係到了一個孩子能否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電影中如果父親能對沙耶加多一點關愛,如果學校老師能對學生多一點用心,那麼這個逆襲傳奇本也就會是一個不會發生的故事,當沙耶加遇到坪田老師後的心理蛻變,在感動之餘,更多的是感概,又有多少學生能遇到如電影中坪田這樣的老師呢?看着學校老師最終因不相信沙耶加能考上名校付出的賭約代價,會心一笑的同時,也希望更多的父母與老師相信自已的孩子“他能行”。

羅斯福曾說“ 相信自己能做到,你就已經成功了一半。”但夢想的成功,並不僅是源於一味的自信,成功的另一半實則包含着更多的因素,《墊底辣妹》這個本自真實的故事無疑正是對此做出了最好的例證。

墊底辣妹勵志電影觀後感3

今天是11月22日,天氣陰,坐在辦公室看到這個電影的簡介,說實在我看不上這個電影的譯名,覺得很俗,可是就衝着據說這個電影在日本是一匹黑馬。結果一發不可收拾,在辦公室這麼多人存在的情況下,我竟然一邊看一邊哭,一邊用抽紙揩着鼻涕,這真是一個……恩,無與倫比的週末……

由於家庭的原因,沙耶加的爸爸的生活的全部就是讓龍泰—他的兒子—完成他年輕時的夢想,成爲一名職業棒球隊員,而把沙耶加和她的妹妹丟給媽媽,媽媽給了她們兩個全部的愛、支援和信任,無論被叫到學校多少次,她也從不責備沙耶加,只想讓自己的女孩快樂和微笑。直到沙耶加被無限期停學,所以媽媽建議她去了坪田私塾補習。第一天坪田老師就幫沙耶加定了一個目標——慶應大學。之後纔是本片的重點內容,不眠不休的學習,不顧周圍人的`反對質疑,堅持下去,期間也有對自己的懷疑,也想過放棄,但就是爲了對得起媽媽和坪田老師的信任,她堅持了下來,最後成功考入的勵志奮鬥。

其實,我想說的是這部劇雖然有很大勵志的成分,但其中傳達的人性的真實還是讓我數度凝噎。當週圍人都不相信你,當你被說成是渣滓時,我們肯定不服,可是不服之後呢,最悲傷的事情就是我們發覺自己確實什麼也不是,然後最讓人更加看不起的就是我們繼續有知的墮落着,這是比無知更可怕的存在,自己眼睜睜的看着自己一步步的走入滅亡,而什麼也不去做。所以,我佩服沙耶加,在坪田老師和媽媽對她的信任中,她的人生知覺不斷開啓後,她敢於面對周圍嘲笑的眼光,不怕困難,去證明着,爲了別人的未來而努力着。想一想我們,我們的起點比沙耶加高了不知多少倍,我們不需要不眠不休,也不需要對抗爸爸和學校老師,可我們就是不能邁出努力的腳步,這是爲什麼?我一直都在問自己同樣的問題。以我親身感受,我自己是受不了周圍人的驚異的眼光,我怕努力過也失敗的結果,失敗結果可能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竟然是懼怕周圍人知道結果後的看法。爲此,我一直沒有行動,這是我的悲哀,不過悲哀不止一次,無盡的未知的可能……

當你再怎麼努力時,成果總是那麼的不理想,漸漸的我們就會懷疑自己,當初是不是太一意孤行了,是不是自己其實也就這樣了,再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這時候是最痛苦的了,即驗證了懷疑你的人,也無法面對一直支援和相信你的人,所以你想逃避,可是生活不是拍電影,你想去哪就去哪,你的圈子就在那,生活的地方也就那麼小,幸而沙耶加堅持了,不知道我自己如果碰到相似的境況又會如何?

不是誰都可以走到這一步的,所以還是思考一下,你要如何邁出那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