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精選11篇)

觀後感2.06W

當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大家一定收穫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對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精選11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1

每個人都有一種本性,就是不知不覺中,對某人或某物產生傲慢與偏見。

《傲慢與偏見》主要講述了故事主人公班納特太太有一個畢生大志,這就是把五個閨女體面地嫁出去,故而總是把近旁有錢的單身漢看成某個女兒應得的一筆財產。於是故事中就有了幾對青年男女跌巖起伏的分分合合。豪門子弟達西與聰慧機敏的二女兒伊麗莎白之間的讒言誤會,富家子弟彬格萊與賢淑善良的長女吉英之間的欲說還休,還有浪蕩工藝豐翰與輕佻無理的小女麗迪亞的私奔緋聞……但是,最終男女主人公都放下了各自的傲慢與偏見,做出合乎自己道德的選擇。

其實,看過這本書的人都知道作者其實想透過這本書表達簡奧斯丁本人的婚姻價值觀,強調了經濟利益和門第觀念對婚戀的影響。

也可以說,《傲慢與偏見》中的主人公都是一羣幸福盲。相信大家都聽說過文盲,法盲,色盲等。幸福盲也是其中之一。主人公們都像一個自幼被封閉在洞穴中的人,在七彩光線下學者辨析青草和豔花,朗月和白雲,體會到了那些被黑暗囚禁的盲人,手術後一且開啟了遮眼的紗布,那份詫異和驚喜,那份東張西望的雀躍和喜極而泣的淚水,是多麼多麼的自然而然。

“生活中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發現幸福的眼光。幸福盲如同色盲,把絢爛的世界還原成了模糊的黑白照片。拭亮你幸福的瞳孔,放下你的傲慢與偏見,就可以看到被潛藏被遮掩被矇昧被混淆的幸福,就如美人魚一般從深海中升起,哺育着我們。

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2

《傲慢與偏見》無論是曲折的愛情還是豐富的人物性格都讓我意猶未盡。

傲慢、偏見,是我們很常見的弱點和毛病。每一個人其實都很容易被自己的主觀印象所驅使,因而容易對別的人下不正確的註解,進而造成了彼此之間的誤會。一個人所給予的第一印象固然可以影響到很多事,但並非一定不會改變,要有更加深入的瞭解,纔能有更客觀一點的論點,就好像故事中女主角對達西的看法,

這是個曲折但卻也美麗的愛情故事,主人公伊麗莎白是個勇於追求愛情、漂亮聰明、堅強可愛的中產階級女子。故事主要以她對達西先生從一開始的厭惡到尊敬,再到愛慕爲線索,也穿插了在幾個發生在她身邊的幸福或不幸的婚姻,揭示了作者對那個時代女人生活與愛情的理想和期望。故事中女主角伊麗莎白第一眼看到男主角達西就是不順眼的,加上男主角個性的傲慢,繼而對他有了偏見。而男主角達西,是個不受人歡迎的傲慢男子,也不屑於周遭冷淡的人際關係,對他來說,傲慢也許是有理的,偏見卻很無情,這兩者產生的衝擊是免不了的。兩個人之間也因此而常有針鋒相對的言辭,彼此之間的傲慢和偏見就造成了一開始的不愉快與誤解,但是經過種種事件的澄清,彼此又漸漸產生一點點的感情。

達西代表着“傲慢”,伊麗莎白代表着“偏見”,他們一開始都被自己的情緒所牽引。接着一連串對達西不利的流言,更讓伊麗莎白對達西反感。當達西向伊麗莎白求婚而遭到拒絕時,他說了一句話:“要是我耍一點手段,把我內心的矛盾掩飾起來,一味地恭維你,使你相信我無論在理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其他各方面,都是對你懷着無條件的純潔的愛,那麼也許你就不會有這些苛刻的責罵了。可惜無論是什麼樣的僞裝,我都痛恨。”達西沒有爲了討好伊麗莎白,而改變他的傲慢性情。伊麗莎白也表現了很真實的自己,彼此都不刻意去營造給人的印象,表現出了最真實的一面。而開始的時候,伊麗莎白一直活在自己的偏見之下,而忽略思考事實的真相,經過達西的解釋和自己的判斷,才最終找到幸福的歸宿。

《傲慢與偏見》通篇是伊麗莎白幽默的俏皮話,可是這種強顏歡笑下,隱藏的卻是那一時代人們無盡的苦惱、不滿、遺恨。或許不幸太多了,變成了麻木。可是令人羨慕、認可的“幸福”背後,堆砌着的又是什麼呢?是金錢、麻木、淚水、悔恨、遺憾,或許更多更多,但唯一沒有的便是真愛。

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3

初讀《傲慢與偏見》還是在初中,當時不僅是爲達西和伊麗莎白的愛情故事而着迷,更是被真實有趣的英國鄉村中產階級日常生活和美麗的田園風光所吸引。幾年之後,再此翻閱,對書中所展現的社會大背景以及人物的性格有了更深的理解。

《傲慢與偏見》寫於18世紀後期,此時英國正在進行工業革命,社會各階級之間已經出現了很大的矛盾,但作者簡·奧斯汀並沒有透過描寫大規模運動之類的來展現這些社會矛盾,而是選擇在她生活的英國鄉村這個小環境下,描寫伊麗莎白與達西,簡與彬格萊,麗迪雅與威克漢姆,卡洛蒂與柯林斯這四樁婚事,表達自己的婚姻觀,透過諷刺經濟利益對人們戀愛和婚姻的影響來展現社會矛盾。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故事開始時,自私勢力的貝內特太太對彬格萊的吹捧,她重點不在於品行,外貌,學識等,而是興奮於彬格萊5000英鎊的年收入,這是多麼滑稽可笑啊。還有威克漢姆爲了錢財誘騙達西的妹妹私奔,從這些小切入點就可以深刻反映出當時社會金錢至上的不良風氣。

達西的傲慢到底從何而來?從表面上看,是因爲他出身優越,相貌儀表堂堂,年收入又頗高。而我認爲,這是由當時的階級矛盾決定的。在第一次舞會上達西不願意與鄉村的姑娘們跳舞,看不起她們其中的任何一個,甚至美麗的伊麗莎白也被他拒絕。到後來達西和彬格萊的姐姐對簡與彬格萊婚事的阻止以及獨斷專行、自私自利的凱瑟琳夫人對伊麗莎白與達西婚事的阻撓。所謂的“上流社會”對在鄉村生活的中產階級的歧視,特別是柯林斯對凱瑟琳夫人那阿諛奉承,虛僞愚蠢,奴顏婢膝的惺惺作態,無一不反映出階級差距造成的深刻影響。而作者簡·奧斯汀本人是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的一員,並且終身未婚,書中描寫的社會生活狀態正是對她自己生活的真實寫照。具有鮮明的時代性。

這本書描寫的社會生活十分有趣,人物更是性格各異,栩栩如生。我最喜歡的是伊麗莎白。伊麗莎白是作者心中完美女性的化身,她的美貌雖不及姐姐簡,但她具有過人的膽識和果敢的氣概。柯林斯爲了更理所當然地繼承貝內特家的遺產,於是向美麗的伊麗莎白求婚,伊麗莎白理智地判斷自己的情感,果斷地拒絕了求婚。在凱瑟琳夫人來詢問她與達西的婚事時,她不懼地位的懸殊,階級的差距,勇敢的表達自己的內心。這些片段都使我不由自主的喜歡上了伊麗莎白。但同時她的偏見也使她和達西的感情走了一些彎路。我們常說:不可以貌取人。但其實在生活中這一點很難做到,就像伊麗莎白對達西的偏見一樣,威克漢姆軍官,英俊瀟灑,玉樹臨風,又平易近人,幽默風趣。與達西的傲慢,不善言辭比起來,確實表面上要好很多。誰又能想到這位英俊的軍官竟然是個恩將仇報的無賴賭徒,而看似冷血的達西卻是個善良助人的紳士?就連聰明的伊麗莎白也被威克漢姆光鮮的外表給騙到了,聽信讒言對達西產生偏見。這也教會我們一個道理,在瞭解朋友時,萬萬不可被外表所迷惑,要深入瞭解其人格,從多方面瞭解朋友。並且,朋友要自己去感受,從第三方瞭解到的情況並不一定是真實的。

男主角達西也十分有個性,他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慷慨大方,助人爲善,是英國貴族的典範。他面冷心熱,雖然看起來冷冰冰的,拒人於千里之外,但他的內心充滿了愛與仁慈。在威克漢姆揮霍完遺產,想拐騙他的妹妹離家出走從而獲得金錢的情況下,達西還能寬容大度的原諒他,並且給予他金錢,實在是仁至義盡。達西在被伊麗莎白拒絕後,瞭解到了伊麗莎白的妹妹麗迪雅和威克漢姆私奔,在貝內特家面臨危機的時刻,他不計前嫌,親自到倫敦與伊麗莎白的舅舅一起尋找麗迪雅並商量計策解決問題。而這一切他都沒有告訴伊麗莎白,這種不求回報的愛深深打動了我。俗話說“金無赤足,人無完人”,達西的傲慢他最大的缺點,達西第一次向伊麗莎白求婚時不僅傾吐出他對伊麗莎白的愛慕之情,同樣也滔滔不絕地吐露自己的傲慢心情,並且談得毫不遜色。他覺得她門第低微——他是降格要求,是家庭方面的障礙,使得理智與情感發生衝突。他說得熱情激動,好像是他自貶身價之故,不過這卻不大可能對他的求婚有利,他流露出來的勝券在握的神情更是火上澆油。對於自尊心強烈的伊麗莎白來說,聽到這番告白是憤怒高於驚喜,自然少不了對達西的斥責。這也是文中最有意思的部分,把達西的那份傲嬌毫不保留的表現出來,讓人忍俊不禁。

相較於伊麗莎白和達西的個性,簡和彬格萊兩個人的性格則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他們都沒有主見,聽從他人的安排;並且都較軟弱,不善於反抗。彬格萊因爲姐姐們和達西的勸說,中途放棄了自己對簡的愛慕,離開的鄉村。而簡在面對彬格萊時也是猶豫不決,羞於表現自己的真心,導致兩人錯過了許多機會。好在最後兩人在達西和伊麗莎白的幫助下認識到了自己的真心,重新走到了一起。我們也許會討厭簡和彬格萊這種羞於表達、無主見的性子,但在生活中,擁有這種性格的人不在少數。這類人往往在生活、學習、工作中不突出,易隨波逐流,易受他人鼓動影響。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尋找到自己的目標,認清自己真正想要的做的是什麼,並堅定的走下去。

合上這本書,仔細品味一番,我看到了什麼?理智、人性、尊嚴、愛情。

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4

今年暑假,我有幸觀看到了一部精彩的影片--《傲慢與偏見》。對於一個喜歡看電影的人來說,能在看電影的同時瞭解到一些名著內容,提升自我文化素養,確實是一件好事。我鮮少去閱讀厚重的世界名著,僅僅會閱讀精簡版,瞭解大概內容。但是,在觀看完《傲慢與偏見》這部影片後,我便迫不及待地去翻看原著。大概,這就是這部影片的精彩程度,能讓我想不斷回味。

“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這樣的單身漢,……人們總是把他看作自己某一個女兒理所應得的一筆財產。”簡·奧斯汀在《傲慢與偏見》中描寫了幾對年輕人的愛情故事,小說沒有重大的歷史事件爲背景,而是以幽默細膩的筆觸展現了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鄉村中產階級生活的畫面,表明了作者對於愛情的態度。這是一場美好結局的愛情故事,對於我個人,是比較感興趣的。

女主角伊麗莎白從電影當中來看她是一個非常有主見、勇敢、不卑不亢、對自己愛情堅貞不渝的人。譬如說在第一次聚會時,達西對衆位班納特小姐的浪漫方式表現表示不屑時,伊麗莎白說跳舞就是一種表達浪漫的極好方式,之後便揚長而去了。在面對凱瑟琳夫人的種種咄咄逼人的問題時她從容不迫地解釋這一切,並且鄭重有力的維護了家庭的尊嚴。凱瑟琳夫人爲了讓她出醜叫她彈奏鋼琴時,她極力辯解但最後還是硬着彈了,雖然彈得不好但卻沒有顯得絲毫的慌張。最後面對凱瑟琳夫人的質問時任然堅決的說“我不能答應與達西先生永不訂婚的事情,你今晚侮辱我的已經夠多了!我不想再說了,請你離開我的家!晚安!”多麼勇敢堅定的女孩!

男主角達西是一位上流社會的貴族,如此鋒芒畢露的顯赫地位,怎會使他不在心中擰成一份傲氣?是的,他傲慢正是因爲如此,才讓人們忽略了他身材魁梧,一表人才的形象。任憑他財產再多,人們也只會認爲他自高自大,目中無人,不好逢迎。這是人們對達西先生的偏見。

而事實上,隨着影片的劇情不斷地推進,我們會發現達西真實的爲人卻並不是這樣的,他慷慨大方且有一顆誠實正直的心。而女主角伊麗莎白一開始對他也有偏見,但所幸,他們最終還是打破了這層隔閡,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這部影片給我的很深的印象,還是本片中的舞會片段。小提琴音樂響起,伊麗莎白與達西逐漸沉浸在其中,兩人產生心電感應,周圍的人頓時消失了,舞廳中只餘下兩人深情凝視,手拉着手翩翩起舞,沉醉於歡快的音樂旋律之中。但沒過多久,周圍嘈雜的人羣一下又出現了,兩人倏地從幻覺中驚醒,互相對望,恍若隔世。很唯美,很感人。同時也讓我學習到舊時英國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瞭解到了不少英國文化。這也是我的收穫之一。

總而言之,這是一部我很喜歡的影片,它帶給了我很多感動,很多思考。

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5

《傲慢與偏見》是一部改編自簡·奧斯汀的同名小說的電影,相信很多朋友都有看過,影片主要講述了19世紀的時候英國的伊麗莎白·班內特五姐妹之間關於愛情和擇偶的故事。網友看玩這部電影的感受是怎樣的呢?一起來看看吧!

這是我第二次看完電影過來寫影評的,因爲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時,我沒有看懂,覺得電影的節奏很快,自己跟不上,當看完第二遍我忽然發現和不禁感嘆,有些時候,經典就是經典,劇情內容發展的巧妙絕倫,惟妙惟肖。

看了這麼多的電影,突然發現外國片其實更符合自己的口味,總覺得很新穎,而且也喜歡他們呈現出來的一些景象和場景,也可能這點與我的喜歡新鮮事物有關吧,在我沒有對象之前,我總是喜歡自己去探索新鮮事物的樂趣,自己去旅遊,可以遵循自己的意願想去哪就去哪,遇到一些事情,喜歡自己想辦法獨立解決。在有了對象後,我發現,和自己三觀一致的人在一起去旅遊去玩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單身有單身是的自由和快樂,談戀愛有談戀愛的不一樣的感覺和快樂。

扯了那麼多,都是因這部電影而觸發的一些感慨。

讓我們一起來談談這部電影吧,這部電影是一部愛情片。他們的愛情一波三折,一開始女主因男主的不善交際,不太能一見面就能融入大家,不知道怎麼先邁出第一步,而誤會他,並誤認爲他是一個不照顧別人感受的自私傲慢的人,接着又因爲女主的姐姐婚事,誤會男主是對自己的姐姐自己和家人的偏見,是對窮人的偏見,然後還有加上女主因威克漢姆的一些假的言詞而又誤會男主是一個充滿自私,嫉妒的人,以上三件事是女主對男主表面得出的一些誤會,再加上表白時男主的一些不恰當的話語,導致了男主第一次向女主表白的失敗的結果。

所有最美好的愛情,都離不開美麗的誤會被交流和解釋來成全。

當男主寫信解釋清楚時,再加上男主在背後默默幫助女主的姐姐和妹妹的事,使女主對他有了新的看法,有了對他進一步的瞭解,知道了他是重視友情,很慷慨和大方的人,並愛上了他,他的第二次表白被女主接受了,經過睿智的父親的一番談話,最後兩個人幸福的在一起了。

從對他傲慢與偏見的看法,到託付終身給他,這期間經歷的一波三折,是通往幸福道路的考驗。所以在這依然祝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願我們都能夠走在通往幸福的路上,並能走到終點。

這部電影不僅講述了愛情,而且還有親情和友情。有一種友情是達西(男主)與賓利的友情,賓利被女主的姐姐吸引而淪陷時,旁觀者達西(男主)能一心爲朋友好,就勸賓利離開了女主姐姐。有一種父愛是貝特納對女兒的愛,當女兒(女主)告知父親,愛上了達西(男主),並說服了父親時,父親留下了眼淚,既表達出了對女兒的不捨之情,又爲女兒感到高興,終於有人能夠配得上自己的女兒了,爲女兒找到了她自己的幸福而高興。整部電影中,父親的聰明和教養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而母親更多是呈現出來的一種迂腐,給人一種小市民的形象。而女主和女主姐姐的一些行爲更是得益於父親的教育,而女主的三個妹妹卻是更多的隨了母親,素質自然沒有那麼高,所以論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有一個好父親或者母親,或者有一個好的父母,對孩子來說真的是起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6

今天剛上班順順發消息給我命我看看電影《傲慢與偏見》,她說她剛看了頗爲激動,感慨萬千說不出來。讓我也看,看完之後以文藝女青年的身份寫點感受。這頂帽子要不得,文藝青年,屁,實乃庸人一個。我尊她之命看完了,讓我正兒八經的寫寫感受卻有點無從下手了。

電影很好,從選景到人物的刻畫無一不好。景色很美,天很藍,水很清,女主角漂亮,男主角帥氣。電影剛開始,綠樹茵茵,鳥語蟲鳴,陽光從斑駁的樹縫裏射進來,灑下一地金黃,恍惚中是心中的希望冉冉升起……只是電影有時長限制,劇情略顯輕描淡寫。沒有看過書,真正的感受電影人物的可愛,有些困難。

看畢,很讓我觸動的一句話是伊麗莎白的爸爸含淚喜悅地說:女兒,我真的不敢相信有人會配得上你。伊麗莎白不是五個女兒中最漂亮的,長姐姿色比她更勝一籌。她身上的閃光之處不僅僅是她清澈的雙眸更美的是她一塵不染高潔的心靈,捧一本厚厚書,陽光的餘暉拖長纖纖的麗影,那份將一切煩惱置身事外的嫺靜雍容之美,宛如清晨荷葉上一滴晶瑩剔透的露珠,不但外表溫潤如玉令人賞心悅目內在清香愈加沁人心脾。惟願遠觀不捨近玩的憐惜珍愛之情,一般肉眼怎能賞的,賞花摘花惜花者達西一人足以,花開雖遲,不寂寞!清新的她果斷拒絕了牧師柯林斯的求婚,儘管他有諸多優厚的條件,有寬而大的房屋,還可以讓家人脫離貧窮。這個矮小而齷齪的小男人把別人的施捨當做自己高高在上的籌碼,追姐姐不成,便退而求其次轉向伊麗莎白,他縱使有心也無法真正領略這顆璀璨的明珠。媽媽說她若不答應,她將再也不見這個女兒,爸爸拗不過一心讓女兒攀高枝的媽媽前來勸慰,卻陡然說你要答應了,我也不再見你。伊麗莎白愕然淚喜相擁父親,感謝可愛的父親知她懂她理解並支援她。當伊麗莎白誤解達西破壞吉芙和彬格萊之間的愛慕和對韋翰無情不施分文時,面對達西熾熱的求愛,冷漠的她又一次斷然拒絕了,英俊瀟灑的伯爵深情注視着出身寒微的灰姑娘,換了別的女子只怕是早就千千萬萬個答應並且欣喜若狂了!偏偏不願從俗入流的伊麗莎白,她那憤恨的表情如此可愛美麗又難得,父親有這樣優秀的女兒自然是驕傲的!

物轉星移,滄海桑田。當時間匆匆從指尖悄悄溜走,當所有的冰雪都悄然融化,終歸,這一日,霧色藹藹,達西踏着蟲鳴再一次走近伊麗莎白,無限地深情地說:我的心願和情感依然如舊,只要你說一句話,我便再也不提這樁事。春寒料峭,迷霧打溼了他冰涼的手,溫暖的陽光正悄悄射進來。

這本書我十多年前就看過的,也曾經爲書中完美無缺的達西着迷一陣子。他應該是每個女孩夢想中的丈夫吧,富有,英俊,善良且有魄力。太優秀所以難以相信現實中會有,即便是現實中勉強有那麼其中幾點稍微符合的男人也會讓擁有的女人喪失安全感,唯恐哪天再失去。所以每一個美麗的故事開始之前,總會首先列明,本故事純屬虛構。也許是警惕讀者不要陷得太深,故事終歸只是故事。欣賞娛樂即可,無需入戲無需當真!

達西和《飄》中的瑞德終究是一類人吧?同是無可挑剔的男人,卻有不同的命運。達西比較幸運,他和相愛的人雖歷經波折,最後總歸守得雲開見月明,牽手相愛一生。瑞德傾盡自己所有給予或等待斯嘉麗長大,甚至明知斯嘉麗愛着別人,做了寡婦,他也毫不猶豫娶了他。因爲他知道,只有他是真的愛她,呵護,等待,任由她刁蠻任性,甚至無理取鬧。他的愛小心翼翼,保護斯嘉麗就像保護一朵溫室的玫瑰,一隻易碎的花瓶,冷不得熱不到碰不得傷不得。他的愛又如此寬廣遼闊,如巍峨的高山遠目小溪,如浩瀚的大海縱容浪花,默默堅守,一點一滴期盼小女孩快點長大,總有一天明白誰最愛她,誰最值得她愛。

斯嘉麗一直做一個同樣的夢,夢到自己在霧中行走,一個男人呼喚她,可她總也看不清那個男人的面孔。她曾以爲那是衛希禮,一度將自己的愛埋沒在對衛希禮的美好幻想中,以爲那纔是真正的男女情愛。直到有一天她終於從霧中走出來,看清那個男人其實就是一直在自己身邊呵護,容忍,縱容的瑞德時,瑞德對她的愛卻已經消磨殆盡了。痛失愛女讓他傷心欲絕,他何嘗不把女兒珍妮當做另一個小小的斯嘉麗呢?唯一不同的是他對女兒的寵溺,女兒給了他同樣的回報,總愛嬌嗔地纏着爸爸。

斯嘉麗雖然任性,她身上也有一點很讓人喜歡,堅強自信,不輕言放棄。縱使痛失瑞德,她依然相信只要明天還在,希望就在。故鄉塔拉是她的`生命之泉,回到那裏就如回到了母親的懷抱,重新獲得生命的動力,明天的事明天再說吧,明天將又是新的一天!

相信明天固然好,但是世上的事情不是什麼都可以重來,更那堪匆匆的流年,每一份過去的美好的情感。活在當下,珍惜擁有,便是最美好的祝願。

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7

每一個女孩心中都住着一位白馬王子,都渴望像電影主人公伊麗莎白一樣遇見自己生命中的達西。但是愛情從來都是得而不易的,在愛情裏也從來都是平等的,是需要兩個人相互付出、理解與尊重,摒棄一切的傲慢與偏見,要學會爲所愛的人改變,才能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愛情。

主人公伊麗莎白對達西的求愛先拒絕後答應,更是展現了她對無愛婚姻的蔑視。達西傲慢的態度讓伊麗莎白對他的誤會和偏見。達西認識到這一點,改變了過去那種驕傲自負的神態,消除了伊麗莎白對他的偏見。他們逐漸相互瞭解,消除偏見,拋棄毫無意義的所謂體面,最終認識到並且愛慕上對方的美德,從而與他締結了美滿煙緣。

愛情是神聖的,是絕對不能參有任何雜質的。伊麗莎白的朋友,夏洛特,她認爲自己既不美,又沒有錢,出於經濟方面的考慮,選擇了與愚蠢而又膚淺的柯林斯結合。夏洛特和柯林斯儘管婚後過着舒適的物質生活,但他們之間沒有愛情,這種婚姻實際上是掩蓋在華麗外衣下的社會悲劇。

《傲慢與偏見》應該討論的是一種婚戀觀吧,生而爲人,在這偌大的人世間,任誰都不想孤孤單單的走下去,想要找一個合適的人共度餘生,門當戶對當然是皆大歡喜,志趣相投,三觀一致則是幸福婚姻的基本條件,每個人都知道,好的伴侶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那麼,隨之而來就有個問題,當歲月悠悠,一去不返,隨着年齡日漸增長,是否還要尋找等待下去?這便是《傲慢與偏見》的經典之處了,面對這個問題我們每個人都不得不去認真思考,願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塵世獲得幸福。

我極喜歡伊麗莎白佇立湖畔的身影伶俐,有所思而又無所待。"我已亭亭,無憂亦無懼"。所以你只管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別擔心世上沒有人能配上你。

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8

其實在大約小學的時候我就早已知道了同名書,也早早得有了老師向我們推薦,然而我始終沒有看過。我想因爲大部分的原因是我對它有抗拒心理。其實,從書名上來說“傲慢”與“偏見”這兩個詞是可以有很深的含義的。但是我看了以後卻發現作者取的書名是很簡要而可愛的。

“傲慢”自然指的是達西,而偏見自然指的是伊麗莎白。達西是一個極高傲的單身貴族,而伊麗莎白則是家境窘迫並對達西有偏見的小姐。那個時代的背景是與現代截然不同的,但是那個時代卻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吸引力,這些人物性格等也是在那個時代所特有的並且是對於我們來說全新的。包括一些情節和風俗也都是隻在那個年代會出現的,可以說這也是這部電影的魅力所在,它給我們帶來了一個嶄新的世界。

其實說達西是傲慢的,但伊麗莎白又何嘗不是傲慢的呢?她外表可能是順從的,但她的內心卻是很高傲的,她敢愛敢恨,似乎是不爲世俗所困,她內心也許比達西要更高傲一些,這也是我在影片中最喜歡的一個人物形象。她是那個年代中少有的一類女性,獨當一面,有思想,甚至可以扛起整個家,這比起現代那些新女性來說也是毫不遜色的。

而整部影片都是圍繞愛情與現實的衝突而展開的。對於班納特太太來說比起愛情,她更相信現實,她認爲婚姻一定是建立在金錢的利益上,所以她不顧一切手段的可以說是“推銷”自己的女兒。從影片可以看出其實她並不在意對象是誰,只是在意他們能不能爲自己的家庭帶來轉機。當然,這並不只侷限於班納特太太一人,那本就是一個利慾的時代。而影片中有分別代表了三種類型的愛情。

首先是達西和伊麗莎白,是愛情與現實的完美結合,就像灰姑娘的故事最後幸福快樂的在一起,這也許是影片中最令人感動卻也是唯一一件令人喜悅的事情了。達西是一個用高傲來包裹自己的紳士,而伊麗莎白是對達西抱有偏見的女子。他們最終跨越了名利,家庭,阻撓,偏見在一起。他們的相愛就像是命運一般另人羨慕,最終度過挫折,讓人不禁祝福他們。

還有就是夏綠蒂和柯林斯就完全代表了建立在殘酷現實上的愛情。夏綠蒂只因家裏沒有財產,人又長的不漂亮,所以答應嫁給柯林斯,只是爲了能有個歸宿,有個能確保她不致挨凍受飢的“保險箱”。建立在無感情基礎上的婚姻,幸福難料,他們只把成家作爲最可心合意的避風港,以物質上的滿足來掩蓋感情上的空虛。他們是非常可悲的,但也是十分現實的。

最後是麗迪亞和韋翰,他們就是有愛情但極不成熟的例子。麗迪亞是個輕狂女子,一味想踏入社交,吸引男人眼光。跟着韋翰私奔,完全不顧及家庭和現實,後經達西搭救,兩人才苟全成親。爲了金錢和地位結婚是錯誤的,但沒有上述因素便是愚蠢的,他們兩人都不具備結婚的條件。他們可能相愛,也是極不現實,終究無法得到幸福的。

這部電影給我的是對於生活,愛情,親情的思考,引人反思。傲慢與偏見讀後感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500字《傲慢與偏見》讀後感1000字

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9

幾年前在書店,一時興起買了本《傲慢與偏見》。結果回家一翻卻發現是英文版的,於是只好將它束之高閣,待我英文長進之日再行閱讀。後來斷斷續續地看了兩部簡奧斯汀小說改編的電影《勸導》和《理智與情感》,當然還有關於她的傳記電影安妮海瑟薇飾演的《成爲簡奧斯汀》。唯獨一直沒去看《傲慢與偏見》,總是想我還有本書呢。

時至今日,雖然奧斯汀小說文筆舒緩通俗,但我英語水平還是隻能讓我瞭解大意。終於,決定還是去看電影吧。

其實劇情背景什麼的,跟簡的其他作品沒什麼太大的差異。無非都是是男男女女糾結一段之後擁有一個較完滿的結局,似乎是寄託簡對自己感情悲劇的慰藉。電影《傲慢與偏見》有一如往常英倫鄉村輕鬆優美的環境還有紳士淑女優雅卻詼諧的舉止,讓我在舒適緩慢的氛圍下體驗另一個愛情故事。

電影中,溫柔內斂的Jane和熱情平易的Bingley,還有自尊獨立的Elizabeth和專一認真的Darcy(畢竟他的傲慢被證明是偏見)兩對情侶因爲性格的不同與家庭環境的落差,各自經過一番曲折,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

這是古典的英倫式愛情,不像人們想象中的那麼美好。也被房產、門第、家庭等問題纏繞。Elizabeth的密友Charlotte選擇了屈從嫁給了平庸古板的Collins,放棄了浪漫而選擇了生活,Bingley的妹妹Caroline一心想傍上比她哥哥更富有數倍的Darcy,Bennet夫人急於將自己的五個女兒嫁給有錢的人家,達西的姨媽Catherine夫人卻對家境普通的Bennet家充滿鄙夷。許多情境與現在我們社會上的有相似之處。但如今我們身邊的愛情的故事與電影中的比起來卻差了不少美感。

想從奧斯汀的作品中探索出崇高的道理,揣摩出人性並冠讚美於高尚,加批判於醜惡是愚蠢的也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我們總是被灌輸,透過一個偉大的愛情,可能是悲劇,可能喜劇,來判定一些跟愛情本身毫無關聯的因素。比如封建禮教的腐朽,時代背景的不幸,嫉妒背叛與堅貞忠誠什麼什麼的。像《羅密歐茱麗葉》或者《梁山伯與祝英臺》這樣的愛情題材,帶給我們的沉重大於對愛情過程的欣賞。劇情不是奧斯汀作品中佔據重要地位的,純粹的愛情纔是第一位的,我們只用去享受Elizabeth和Darcy從相識的各懷偏見,到相互瞭解漸生好感,再到最後消除誤解深愛彼此的過程中兩人優雅但不失自我的談吐舉止和流露出的對感情的尊重,對愛情的嚴肅。當然還有Jane和Bingley一見鍾情,並選擇對對方的一直堅持,將自己的深情珍藏於心,最後Bingley從倫敦回來,兩次拜訪Bennet家,終於對Jane深情求婚,釋放了兩人壓抑許久的感情。看完我們記住的更多的是那些關於愛情的細節,外在因素沒有主導愛情的發展,更多的是人物性格對愛情的影響。但前提是他們都是用最純淨的心來對待愛情,與之相比的是Collins向Elizabeth求婚未果立馬就娶生活陷入窘境的Charlotte,Wickham試圖勾引Darcy的妹妹私奔,最後和Bennet家的小女兒India私奔來獲取錢財。這些都讓人產生鄙夷。

我們如今所處的社會更加浮躁許多,也許電影中的愛情故事有點理想化啦。周圍人許多的愛情顯得令人厭倦。因爲寂寞空虛而戀愛,看別人戀愛所以自己也要戀愛,爲了急於結婚而戀愛,被對方花言巧語哄得戀愛,甚至爲了錢爲了前途戀愛等等。很多人爲了跟上“步伐”隨便找一條河就跳了,“愛情”像陣雨一樣來得快去得快。過程就像sin函數曲線一樣,前一段時間還親密不已如癡如醉,不久立馬就因爲各種各樣的理由黯然分手。浮華褪盡只剩一陣輕浮。我們總喜歡將這種“悲劇”歸結於客觀原因,諸如“身在異地”,“錢不夠”,“家人不同意”,“爲了學習事業”,“感情逐漸淡漠”(這算客觀因爲人有時候控制不了感情)等等。然而,怎麼會有這麼多形形色色的愛情悲劇呢?Elizabeth和Darcy面對了那麼多的麻煩最後還是在一起,其間對客觀因素的克服相比於各自對對方從偏見到了解逐漸磨合的過程顯得不足稱道。大多數人只是爲自己一開始對愛情的輕浮找一個藉口,然後自己脫身。也許一開始的愛情就是單薄的,不純粹的。就如同Wickham和India的愛情。

我們如今漸漸忘卻了“尊重”這個詞語,這裏的尊重不是片面的指電影裏紳士淑女各種優雅的舉止談吐,對對方彬彬有禮。而是尊重愛情本身,對待愛情的嚴謹。有些人總抱怨談了不少失敗的戀愛卻找不到對的人,我們在KTV唱着那首不知引起多少人共鳴的《錯的人》感慨萬分時有沒有想過自己是否尊重愛情?是否在浪漫到來之前用瞭解作爲鋪墊?是否認真想過這個人到底有什麼特點與美德讓他真的可愛?是否想過自己內心是否真的有了火花?愛情是神聖的,如果自己或是對方假借只是想找個帥哥或者美女陪伴來打發暫時的寂寞,甚至只是滿足情慾,無疑是對愛情的褻瀆。最後不是傷人就是傷己。真正對愛情尊重是用來尋覓一個可以真正心靈相容的伴侶。

傲慢與偏見,是兩位主人公在愛情面前最難逾越的隔閡。可也正是傲慢與偏見,讓Elizabeth和Darcy的愛情變得豐滿且堅固。傲慢與偏見可說是二人性格中的缺陷,卻也讓他們不流於俗,認真地審視自己對於對方的情感,最終相互理解愛慕成長,用從相斥到相愛的曲折過程來對愛情表達最真切的敬意。

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10

閒來無事就想着看一些經典的電影,一來打發時間,二來充實下自己,畢竟是經典,我想看一看對自己還是非常有好處的,起碼不落伍。

看的是1940年版本的,還是黑白的畫面,看這部電影說實話並沒有想象中一樣產生什麼震撼的感覺,但是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裏面人物的表情,非常豐富,這也是外國片比國產片好的地方,國外的電影演員表情都非常豐富誇張,很帶感。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英國小鎮的普通鄉紳家庭,家裏有五個女兒,都正處於妙齡時期,因此鄉紳的太太非常着急的想爲五個女兒找到好的夫婿,然而由於自己處於中產階級,家境不算優越不能爲女兒們準備豐厚的嫁妝,並且鄉紳太太也非常勢力,愛慕虛榮,因此急切地想尋找有錢的富貴人家。恰好在附近的尼日斐莊園裏來了兩個倫敦過來的年輕人。兩個人不僅英俊瀟灑而且還多金,這可樂壞了鄉紳太太。

趕緊想方設法的想認識兩位有錢人,於是回家想方設法的想讓鄉紳去拜訪兩位公子哥,誰知鄉紳早已經做好安排,給了兩位公子哥一場舞會的入場券,舞會那天鄉紳太太帶着打扮的花枝招展的五個女兒一起去參加舞會,在舞會上其中一位叫賓格利的有錢人一眼就看中了大女兒簡,而另一個叫達西的有錢人卻對賓格利說不喜歡跟這樣行爲粗魯的中產階級交往,恰好這些話被簡的妹妹伊麗莎白聽到了,從此他就對達西產生了很深的偏見,認爲他太傲慢。

可是正是由於伊麗莎白並不像其他女人那樣對達西很恭維討好,反而引起了達西對他的注意和好感,開始追求她,然而他依舊不能完全放下他高傲的姿態,依舊採用一種很高傲的態度來追求伊麗莎白,因此導致第一次求婚被伊麗莎白毫不留情的拒絕,然而隨着妹妹莉迪亞跟克魯特軍官的私奔以及達西給伊麗莎白寫的信告訴他克魯特軍官的爲人,並且表明自己的想法,以及之後在達西的努力下莉迪亞和克魯特的順利結婚,這些事讓伊麗莎白改變了對達西的看法,最後兩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部電影就是圍繞着年輕人之間的情感戀愛件講述了英國中產階級和貴族之間那種關係,貴族的傲慢,中產階級也對其持有偏見,電影以小見大,其實反映的是兩大階級之間的鬥爭。

電影《傲慢與偏見》觀後感11

上大學時,讀過《傲慢與偏見》。不知是讀不懂還是沒認真深度,多年以後的今天對這本書的內容很模糊。

最近看了電影版的,卻十分喜歡。雖然反應的是200年前英國的鄉村生活,但女主人公的家庭結構與我們家目前的家庭很相似,而且我們也過着恬靜的鄉村生活。也許這就是我喜歡這部電影的主要原因吧!

他們在物質上不是很富裕,但仍然過着快樂而充實的生活。姐妹五個很團結,平時在家裏說說笑笑的,給鄉村平凡的生活增添了幾分色彩。作父母的都一樣,總希望自己辛苦養育的子女將來能有一個好的歸宿,但真的找到了一個好的歸宿開始離開父母獨立生活時,又是那麼的捨不得。很喜歡女主人公母親說的一句話:“當你有五個女兒時,再告訴我你當時的感受。我相信,你會理解我的!”

是啊,在我們眼裏父母的一些做法和想法有時很“不對”,或者“不應該”,甚至“有點怪”。我們可以站在他們的角度去考慮,但除非我們只有有了和他們一樣的處境,也許才能夠深深地理解他們當時那些我們認爲“不對”,“不應該”,甚至“有點怪”的做法和想法。喜歡她淡定優雅的性格。愛情來時那麼真實地幸福着,愛情去時又那麼的淡定。

一家人爲小妹的事情而焦急不安。有五個女兒,父母就要操五個女兒的心!

我們家有七個女孩,每一個女兒的成家都牽動着父母的心。謝謝父母給了我們寶貴的生命,哺育我們成長,教育我們做人,還給我創造瞭如此溫馨幸福的大家庭。

七個女孩演繹着七種不同的情感故事,將來要嫁給七個男人,組成七個家庭,過上七種生活。

我不渴望我們都像電影裏一樣嫁個有錢人,只願我們都快樂一生,親愛的爸爸媽媽也就快樂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