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漢字五千年》觀後感

觀後感2.15W

導語:觀看了紀錄片《漢字五千年》,各位來談談自己的感想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漢字五千年》觀後感,供各位閱讀和參考。

《漢字五千年》觀後感

《漢字五千年》觀後感【1】

最近,我觀看完了《漢字五千年》。本來,我對漢字是孤陋寡聞,看了《漢字五千年》之後,我對漢字的博大精深有着去多感觸。

《漢字五千年》是一部八集的紀錄片。看篇是以英國馬格爾尼使團訪華事件引出當時西方世界對以漢字爲載體的漢字文化的缺乏瞭解。《漢字五千年》雖說是在說“字”,其實也是在向我們敘說着中國崎嶇坎坷的歷史。漢字也是世界上唯一從古代一直演變過來沒有間斷過的文字。這也提高了我對漢字歷史的興趣。

我從中獲取了許多知識,有些我雖然聽說過,但並不真正的瞭解。《漢字五千年》中卻把這些知識全都講到了。如,我們中國古代漢字家喻戶曉的傳說:倉頡造字——說倉頡看見一名天神,相貌奇特,面孔長得好像是一幅繪有文字的畫,倉頡便描繪它的形象,創造了字。有的古書說,倉頡創造出文字後,由於泄漏了天機,天落下了小米,鬼神夜夜啼哭。還有一種傳說,說倉頡觀察了鳥獸印在泥土上的腳跡,啓發了他發明文字的靈感。

《漢字五千年》中也曾提到過甲骨文。甲骨文是古代人們可在龜殼或獸骨上的字,所以才被稱爲“甲骨文”。甲骨文是被清朝末年的王懿榮所發現的。後來經過大規模的挖掘與搜查,最終在河南安陽的小屯村中發現了大量的甲骨文。

漢字還代表着藝術,是用來審美的。像是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蘇軾的《赤壁賦》;米芾的《寶章待訪錄》等等。這些書法作品龍飛鳳舞,入木三分。所以,人們常說:“寫字寫得好與壞,和他的個人素質修養有關。”也正是“書品及人品”。

一橫一豎,一撇一捺,漢字是世界上不能缺少的文字。

《漢字五千年》觀後感【2】

紀錄片《漢字五千年》分爲人類奇葩、高天長河、霞光萬道、華夏心靈、翰墨情懷、天下至寶、芳華永駐等。其藉助了32個富有代表性的漢字,透過文獻資料、考古研究、訪談調研等多種形式,探索漢字的起源,生動描繪了一幅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歷史長卷,呈現了波瀾壯闊的語言文化發展史。

全片開篇透過漢字與世界其他文字命運的'對比,凸顯出漢字在人類文明史中獨樹一幟的地位。古老的語言若沒有演化,沒跟上時代,沒有傳承,就會淹沒在歷史的黃沙中。在同類文字被埋沒後,漢字仍作爲世界上生命力最長的文字,儲存了人類歷史上最爲豐富的文明紀錄。漢字有着3000多年的生命史,作爲一種社會生命體,從甲骨文一直到資訊時代的漢字,漢字在幾千年中,從根本上沒有中斷過自己的生命,這種現象在人類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當漢字在黃河中游一代形成之後,隨着中華文明的延伸,開始在地域上擴張,漢字在亞洲地區形成了一個面積空前廣袤的文化版圖。

漢字和西方符號文字本質的不同在於,幾乎每一個漢字本身都是由精神價值構成的,單個的字塊放在那裏已經直白地告訴你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什麼是錯的。從這種意義上可以說,漢字的字庫就是整個民族的文化價值庫,漢字是中華文化基本精神、倫理價值的結晶。怎麼把字寫得美,在中國已成爲一個獨立的藝術門類。從敦煌出土的漢代木簡中可以發現,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的文官已經開始反覆練習漢字書寫的技巧。在此後不同時期,漢字書寫藝術化的過程經過了相當大的變遷,形成了它的規則和價值判斷。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字寫得好壞不僅直接會對科舉成績產生影響,更重要的是中國的讀書人把書法看作是完善個人修養的重要方式。書品直接代表着人品,清代著名書法家傅山在評價南宋趙孟頫的書法作品時,直截了當地說:“鄙其人則惡其書。”也許正因爲如此,幾千年來,無數優秀的讀書人將精力傾注於字塊的形狀,並把這種藝術推向了登峯造極的地步。

造紙術和印刷術——中華民族自豪於世界的四大發明中有兩項和漢字有關,它們的誕生與漢字在中國傳統政治結構中的特殊地位有着密切的關係。我們的祖先在空間能力上非常弱的時候,就建立了龐大、複雜的政治統治結構,這樣的統治需要在空間上傳遞文字這種權威符號,那麼,此後漢字書寫材料和書寫工具的每一次提升和演變,幾乎都與社會權力的重新劃分有關。漢字面臨的變革危機展示了中華文明在近代的命運。當中華文明和西方文明發生全面碰撞之後,漢字面臨與世界交往和現代科學技術不相適應的壓力。在壓力之下,漢字開始了自誕生以來最爲深刻的一次變化。新中國成立後相當長的時間裏,由於國際意識形態的劃分,國家基本上只接受前來中國學習語言的留學生,漢字並沒有真正走出國門。現在因中國的國際地位日益提高,“漢語熱”也在世界各國顯現出來。

正如外交家呼籲:漢字是世界上最最美麗的,也是最最有妙處的文字。我們的漢字被國際公認爲最美的語言,對學習漢語的國外人士來說“漢字像一張張圖畫”,難認、難記、難寫,且數量多。我們從小學一年級甚至更早開始學習寫漢字,學習查所學漢字的意思,學習由漢字組詞、造句,學習寫作文,卻從來沒有想過爲什麼要學漢字。看完《漢字五千年》後,我第一次開始思考漢字的意義,當看到外國留學生用漢語和我們交談的時候,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漢語的時候,我有一種自豪感,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文化,皆融入在漢字中,漢字不斷演化、記載、傳承,經過歷代的改良、發展,終於流傳至今,這是我們中華民族不可缺的語言符號,也是順應時代呼喚的產物。《漢字五千年》拍攝組花費了兩年的時間,走了四大洲,十幾個國家,在國內訪問了上百名學者,到了寶雞的周緣,到了安陽文字博物館,到了湖北、湖南等等地方,我想他們不僅是爲了更好地讓漢字被更多的人所知,也是爲了讓中國人更瞭解自己的母語。當了解了幾千年前老祖宗們創造字的初衷時,讓我加深了對漢字的理解,也從心底更加熱愛漢字。

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曾經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圓,周長可大可小,圓心無處不在,而半徑就是中文(漢字),漢字就是中華民族的向心力。”這足以說明漢字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