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關於圓明園觀後感大全

觀後感1.85W

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是清代一座大型皇家宮苑,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給大家分享了關於圓明園觀後感,歡迎借鑑!

關於圓明園觀後感大全

關於圓明園觀後感1

在大清時代,中國曾有過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圓明園。但沉迷於遊山玩水的皇帝將這座皇家園林毀於一旦。由金鐵木導演的,以法國傳教士的立場拍攝的一部電影——《圓明園》就講了這座園林的輝煌到燒燬。

當法國傳教士郎世寧進入清皇室7年後,他與其他畫師一起設計了圓明園。可事實上,還 是皇帝設計了圓明園,畫師們只畫了皇帝的旨意。建造這座圓林的是深受歷代皇帝信任的雷氏家族,其主要靈感來是江南的奇異風光和詩人們的詩情畫意,如玉泉觀魚、武陵春色。這部紀錄片在描寫圓明園的同時,還 對政治格局、清王朝的腐敗沒落和圓明園的毀滅進行了描述。

看完《圓明園》後,我不禁由衷地讚歎清朝工藝的偉大。所有的東西都栩栩如生。可是從“輝煌”的雍正乾隆時,中國的科學技術便停滯甚至開始倒退。愚蠢的清朝官員把科技只當成皇帝的小玩具,十二生肖池原本的自動噴泉改成了人工的,我無法想像大清帝國的主人如此愚昧。

落後就要捱打。1856年,英法聯軍入侵中國,他們不費吹灰之力便攻進了北京,一把大火燒燬了圓明園,也燒燬了清王朝的“輝煌盛世”。清王朝不得不被迫簽署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平等條約,將中華民族推入多災多難的深淵。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在一代又代的仁人志士的努力下,中華民族又迎來了偉大的復興。進入二十一世紀,中國已經昂首站立在國際舞臺上,中國人的尊嚴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尊重。在圓明園作爲中華民族曾經的恥辱應該深深地烙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上。

關於圓明園觀後感2

從小到大,我看過許多紀錄片。比如《大黃山》、《舌尖上的中國》和《兵馬俑的神祕主人》等,但是,最讓我震撼的一部紀錄片是《圓明園》。

《圓明園》講的是清朝皇帝康熙死後,雍正、乾隆兩位大清帝國的皇帝先後擴建圓明園,以及由於清政府的軟弱無能致使圓明園被英法聯軍燒殺掠奪的歷史。看完這部紀錄片,我感到無比的憤怒和深深的惋惜。圓明園,這座空前絕後,舉世無雙的皇家園林,這座擁有萬千珍寶的皇家園林,這座擁有將近一千座宮殿的皇家園林,竟然就被英法聯軍,這羣毫無人性的、無恥的強盜給燒燬了!我憎恨那軟弱無能的皇帝咸豐,那腐敗無能的清政府。泱泱的大清帝國竟手無縛雞之力的任憑這些卑鄙的在圓明園中任意胡作非爲,甚至放火……這難道不是每一箇中國人的恥辱嗎?我還 憎恨英法聯軍,這羣毫無人性的、無恥的強盜。他們爲了讓自己的腰包變得充實起來,竟不惜一切代價毀滅了當時是世界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的.圓明園。那麼美麗的皇家園林,竟然就在短短的三天時間裏被英法聯軍用殘忍的手段摧毀了!它的毀滅,是祖國乃至世界都不可估量的損失!現在,我們只能憑藉電腦和想象,去修復那既美麗,又漂亮的皇家園林了…...

昨天,已經成爲歷史,誰也無法改寫,但是,我們要從中吸取教訓,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爲了不讓外人侵略,我們現在就要刻苦學習,學好本領,把祖國建設的更強大,讓五星紅旗永遠飄揚在祖國的上空!

關於圓明園觀後感3

她,掌控中國48年,中國在她手中日益腐敗與衰微,她割出了蘇聯、朝鮮……她吸吮着民脂民膏——慈禧。咸豐無能,慈禧殘暴,英法聯軍侵入中國,闖進了圓明園將這偉大的工程毀於一旦,曇花一現的圓明園早早夭折。

下流無恥!卑鄙骯髒!喪心病狂!喪盡天良!慘無人道!毫無人性!殺人放火,燒殺搶掠是所謂的“文明”?世界上豈能有強盜文明之理?這可惡的侵略者,毫無休止地蹂躪中國的土地,殺害生命而眼也不眨,還說“要文明地搶和放火”!從軍長到士兵,個個草包!英法雖已與中國建交,可一個“sorry”也沒,東西一個不還,歐元一個不賠,燒燬、搶走的不僅有寶物,更有中國5000年的文明與中國人民的尊嚴與性命。中國人的胸襟再廣,早晚也會發怒;中國人再忍辱負重,早晚也要爆發。

圓明園在怒吼,中國人在怒吼,亞細亞在怒吼,世界在怒吼!

早晚英法會迎來四面楚歌的一天,將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圓明園毀滅,中國遭受巨大的損失,蒙受巨大的恥辱。圓明園中的國寶,讓中國花去大把金錢,而只有一片殘垣斷壁。滿地被火燒掉的磚瓦石塊,讓我異常悲憤。

英法聯軍永遠無恥,總統如何辯解都蒼白無力。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不求復仇,只求出現第二個開元盛世。

關於圓明園觀後感4

1860年10月6日,是一個讓我們中國人刻骨銘心的日子,因爲我們建築藝術的精華,園林藝術的瑰寶,統統被英法聯軍搶走了,燒燬了,它就是---圓明園。

圓明園位於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由圓明園,長春園和萬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園明三園。圓明園獨一無二,舉世無雙,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上自先秦時代的青銅禮器,下至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

英法聯軍太可惡了!他們橫行霸道,在中國的土地上胡作非爲。1860年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院內放火,大火連燒三天。圓明園佔地三百多公頃,這項偉大的工程用了一百五十三多年才建成,濃縮了全中國最有代表性的名勝,凝聚了中華民族多少代人智慧的結晶啊!但是,現在的圓明園,只剩下幾根殘柱了。這幫強盜不僅搶走了許多價值連城的寶貝還毀掉了圓明園,這是多麼大的羞辱啊!

同學們,讓我們永遠不忘國恥。時刻牢記“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不管在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是中國人,我們要愛祖國。

“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從現在開始,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後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繁榮,更強大。

關於圓明園觀後感5

看完電影,我就被英法聯軍的可恥和清政府的無能深深震撼了!明朝的火炮哪兒去了?戚繼光的鴛鴦陣哪兒去了?不過,那些中國士兵的悲壯深深感動了我。他們,總比那些逃跑的皇帝妃子好!他們,總比那些只知道紙上談兵的大臣好!他們,至少勇於獻身,至少臨死前還能與敵人同歸於盡!他們,至少對於中國不至淪陷還有些貢獻!

最令人震動的是那個與英軍談判人摔跤的蒙古大臣。當英國人羞辱中國,羞辱他時,他毫不猶豫地反擊,把英軍羞辱得惱羞成怒,把英軍統帥摔進湖裏,爲中國人出了一口惡氣!我瞧不起那些抱住他的大臣!哪像個男子漢!軟弱!

這使我聯想到了“落後就要捱打”這句名言。是啊,中國閉門造車,哪會打得過有槍有炮的英軍?現在的社會,不是大魚吃小魚的時代,使快魚吃慢魚的時代!現在,中國人變快了,快時代慢下來就會被別人超越,把你打下去,所以,必須快,慢就要捱打。我們要記住“落後就要捱打”這句名言!

影片最後有一句令人刻骨銘心的話,讓我感到無比憤怒,更激勵我要好好讀書,讓祖國發展得更好:有一把火曾把恥辱烙在每一箇中國人的臉上,同時也在每一箇中國人的心裏烙上了深深的仇恨。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一個擁有黃河和長江滾滾波濤的民族,一個擁有億萬雙有力的手和億萬雙淚汪汪的眼睛的民族,卻只能握着空拳,眼睜睜看着這座萬園之園化爲灰燼……

關於圓明園觀後感6

看了《火燒圓民園》這部電影后,我感到無比的憤怒與惋惜。圓明園中,原來有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有熱鬧的買賣街,還有田園風光、宛若仙境的蓬萊瑤臺,被稱爲萬園之園。

可1860年10月6日,是我國災難的一天,侵略者在園內到處搶奪,把園內洗劫一空。更可恨的是,10月18日和19日,侵略者把空空如也的圓明園縱火燒燬了,這一天,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讓我感到無比的惋惜。

英法聯軍,你們這幫可惡的強盜,在中國的領土上爲所欲爲,居然還燒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能工巧匠的心血。這樣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就這樣變成了一片灰燼。

更讓我感到氣憤的是,在皇帝不管老百姓,自己到避暑山莊避難後,英法聯軍盡把從圓明園裏搶來的東西厚顏無恥的拿去拍賣,他們把贓物一件件賣過去,買不到好價錢的,就當衆毀掉,一幅幅珍貴的名人書畫,就這樣被火舌一點一點吞沒了,變成了灰燼。

如今,原來那座美麗的皇家林園——圓明園早已變成了一片廢墟,殘留的幾根石柱似乎在向我們哭訴着那段屈辱的歷史。

古人云:“落後就要捱打。”也因爲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才導致了這座萬園之園的毀滅。

關於圓明園觀後感7

愉快的北京夏令營,觀圓明園遺址之行卻令我心裏沉甸甸的。站在似荒郊野外的圓明園遺址,淒涼之感油然而生。雜草肆意地在土地上簇簇叢叢,最刺眼的便是那倒在草叢中的一塊塊白色巨石,似乎在告訴人們這裏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1860年“兩個強盜”闖入了圓明園,野蠻的槍炮聲打破了園林的寧靜,強盜們放肆地搶劫奇珍異寶。幾天後,“兩個強盜”帶着不計其數的寶貝,放了一把大火開溜了。大火焚燒着圓明園,也炙烤着無數仁人志士的心。大地在哭泣,爲坍塌在火光與殺聲中的世界名園哭泣,爲遭受侵略者屠殺的千千萬萬中國人哭泣。

置身在斷垣殘壁中,我既義憤填膺又非常難過。中華上下五千年,曾經十分輝煌,創造了空前盛世,成爲獨一無二的強國、大國。但是,由於“文字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壓制了知識分子的創造性,再加上閉關鎖國,中華的文明如同一個巨人慢慢地停止了腳步,直至病倒沉睡。

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令國力衰竭,民不聊生,侵略者用洋槍和大炮無情地轟開了中國的國門,清軍的武器居然是原始的大刀和長矛,中華大地怎能不生靈塗炭?

沉睡的東方雄獅被槍炮聲驚醒了!爲了抵禦外敵,爲了民族獨立自強,無數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建立了人民共和國。作爲21世紀的小主人,我們要不忘國恥,牢記落後捱打,爲國富民強,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關於圓明園觀後感8

過近現代史課,我有機會觀看《圓明園》的紀錄片,以前的我也對圓明園的歷史有一些瞭解,但是觀看時內心還是五味陳雜,多的是對那段屈辱歷史不甘,也有對如今國家崛起的自豪。真是應驗了那句斯大林的那句話“落後就要捱打”。

《圓明園》爲我們再現了一段真實可感且震撼人心的歷史,讓我穿越了歷史,親眼見證了大清帝國由鼎盛走向衰亡的全過程,我爲大清的興盛而自豪驕傲,又一起爲其逐漸衰亡悲哀感嘆。

圓明園曾是一座珍寶館,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博物館、藝術館。裏面藏有名人字畫、祕府典籍、鐘鼎寶器、金銀珠寶等稀世文物,集中了古代文化的精華。

但是在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英法聯軍侵入我國北京,闖入圓明園,而慈禧太后帶着皇帝逃出了京城。英法聯軍瘋狂地搶奪、毀壞、火燒園中寶藏文物、古建築,這幫侵略軍在中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滔天大罪。那是我們中國歷史上最悲哀最黑暗的歷史時期,是我們中國人應該永遠銘記的一段屈辱的歷史。

從幼時懵懂那天起,重複在我耳畔的,便是正義必定戰勝邪惡的道德邏輯,而正視如釘在板上的歷史,更多的卻是與長年所習教義不甚一致的悲劇。爲了到哪都說不清白的毒品,竟明火執仗地打上人家,天下邪惡之最,可居第一;把圖財害命的強盜拒之國門之外,應是最天經地義的正當之舉,可結果總是邪惡

者揣着佔地索款的條約凱旋,正義者屈辱地舔憮着流血的創傷。這與正義何其相悖,可是道德邏輯依舊沒有顯示靈光。

影片中有一個鏡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康熙帝在暢園春見到了自己孫子弘曆,弘曆伴着飄落下來的紅色花瓣舞劍,那場景之美麗用任何華麗的辭藻都不能將其形容。但我又不禁將此時的美景與大火過後圓明園內大片的廢墟重合到一起,惋惜之情涌上心頭。

中華民族,是個有着幾千年悠久歷史的民族;一直以來,我都爲自己是一箇中國人而驕傲。雖然,在近代,我們的祖國忍受了太多的蹂躪、承受了太多的折磨,我們的國民被列強所歧視、侮辱,但,我依然深愛着他們。這種愛,包含着輝煌、包含着屈辱;包含着惜弱、包含着圖強。這種愛,沒有什麼原因,卻有千萬個理由。這種愛,已經深深的植根於我的心中。這種愛,給了我無形的強大動力,使我們每個有良知、有責任的華夏兒女,爲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歲月,爲了洗卻積壓於胸的憤怒,爲了我們的子孫不再有我們的尷尬,爲了中華民族的復興,都應努力的奉獻。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沒有一個強大的祖國,沒有一個繁榮的民族,作爲個人,不論怎樣,都逃不掉先輩的遭遇。

那段屈辱的歷史使我們不得不進行反思,是什麼造成了大清帝國如此輕易地從興盛轉瞬間步入衰亡?是英法聯軍的慘絕人性?不,那只是我們欺騙自己的藉口,大清鼎盛外表下糜爛的本質纔是大型帝國走向衰亡的真正的原因。長期的閉關鎖國,不與

外界交流,只一味的認爲自己的萬里河山是不能被其他人毀滅的,卻沒有發現這個偌大的帝國早已停下了前進的腳步,而西方國家已經後來居上,危機早就到來了。

歷史不需惋惜,只需要銘記,我們需要做的是從這段歷史中吸取教訓。過去已成歷史,我們要以發展的眼光憧憬未來。一個國家的繁榮與昌盛,需要我們對國情的深入瞭解,要求我們掌握各個領域中先進的科學技術,並與世界其他國家進行友好交流。歷史不會重演,我們將牢記中華民族一個世紀的屈辱和苦難,在我們手中,繁榮強大的中國不再是夢想,在我們腳下,中華大地將重現輝煌。我們將勇敢而又自信地向世界宣告:中華民族的屈辱和苦難已永遠過去!

歷史的車輪伴着禮炮的嗚響把中國載入了新的紀元。我們不再只有原始的火藥,騰飛的火箭將中國人飛天的夢想載上了環宇;我們不再只有古老的長城,橫截大江,“高峽出平湖”的情景彷彿就在眼前;我們也不再只有貧窮落後,已告別溫飽,實現小康……於是,在我思維的軌跡上,在我浩瀚的腦海裏,始終深深地銘刻着一條信念: 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960萬,該有多大多大;五千年光輝燦爛的歷史,五千年,該有多長多長……

標籤:觀後感 圓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