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勵志電影《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觀後感8.12K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一、基本資訊

  《國王的演講》是湯姆·霍珀執導,科林·費斯、傑弗裏·拉什主演的英國電影。該片於2010年11月26日在北美開始點映,而在英國的正式公映時間是2011年1月7日。

《國王的演講》觀後感-勵志電影《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影片講述了1936年英王喬治五世逝世,王位留給了患嚴重口吃的艾伯特王子,後在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治療下,克服障礙,在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

  -------------------------------------------------------------------------------------------------

  二、劇情簡介

  約克郡公爵(科林·費斯飾)因患口吃,無法在公衆面前發表演講,這令他接連在大型儀式上丟醜。賢惠妻子伊麗莎白(海倫娜·邦漢·卡特飾)爲了幫助丈夫,到處尋訪名醫,但是傳統的方法總不奏效。

  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慕名來到了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傑弗裏·拉什飾)的宅邸,傳說他的方式與衆不同。雖然公爵對羅格稀奇古怪的招法並不感興趣,首次診療也不歡而散。但是,公爵發現在聆聽音樂時自己朗讀莎翁竟然十分流利。這讓他開始信任羅格,配合治療,慢慢克服着心理的障礙。喬治五世駕崩,愛德華八世繼承王位,卻爲了迎娶寡婦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艾伯特臨危受命,成爲了喬治六世。他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

  -------------------------------------------------------------------------------------------------

  三、《國王的演講》觀後感25篇

  下面是小編爲你帶來的《國王的演講》觀後感25篇,因爲內容比較多,大家可以採用“Ctrl+F”查找自己想要的內容。

  第1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400字

  看《國王演講》這部電影,實在是讓我受益匪淺。

  這主要講的是:一位患有口吃的王子放棄了希望,經過一場失敗的演講過後,王子拒絕了治療。王子的妻子特意給他找了一個偏門的口吃治療師——萊昂納爾·羅格醫生。用自己特殊的方法把王子給治療好了,王子有了自信,從此成了口齒凌厲的國王,而萊昂納爾·羅格醫生也與國王成爲了最好的朋友。

  看完後,我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整理着自己的思緒,感覺自己已經完全沉浸在《國王的演講》當中,不能自拔。其實在很多時候,我們就如影片中的國王一樣,總是放棄了對明天的希望,糊塗地浪費了今天。不敢在什麼時候,我們都要揚起對新生活的激情。只有擁有了信心,才能走出生活的低谷。萊昂納爾·羅格醫生就是國王心中的那一束光芒,永久點燃那熊熊熱火。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一個新聞,是一個小孩本來學習成績很好,可由於在考試時太過於緊張,沒有信心,所以結果跌了十幾名。多可惜啊!從中可以看出,自信心會給一個人帶來多大的改變!所以啊,不管在學習還是在生活當中,我們都應該保持着一顆平和的心態,平和的心態又來源於自己的信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快樂。

  擁有自信比什麼都重要。——這是《國王的演講》帶給我的道理。

  第2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500字

  放暑假前,語文老師告訴我們,獲得第八十三屆奧斯卡衆多獎項的《國王的演講》有着很深的教育意義。今天我懷着無比好奇的心情將這部影片看完了。看完後我心裏久久不能平靜……

  《國王的演講》這部影片講述了艾伯特——英國國王喬治五世的二兒子。艾伯特患有嚴重的口吃,所以他每次演講,大家都只能聽到他的結巴聲。他的妻子爲了他,千辛萬苦找到了一位語言治療醫生爲艾伯特治療口吃。在醫生的治療和幫助下,加上他每天也堅持不懈地來診所治療和訓練。終於在他成爲國王時,他在BBC廣播電臺上發表了一段現場直播演講,他不僅成功地改掉了口吃,還贏得了民衆的讚揚。並且鼓舞了二戰中的英國軍民,最後成爲一名卓越的領袖。

  看完這部影片,讓我對艾伯特十分地敬佩,他雖然患有口吃,但他以他持之以恆的精神和自強不息的意志戰勝了口吃,取得了勝利。這讓我浮想聯翩,不禁地想到了我自己。我卻和艾伯特有着大相徑庭的差別。由於我的字寫得太爛了,老師批評我,父母指教我,所以我下決心要把字寫好,而我卻總是堅持一兩天,一兩天過後,字寫着寫着就東倒西歪,又跟以前一樣了。這不正是說明我做事虎頭蛇尾,堅持不了幾天,沒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品質。還有當我遇上一道不會做的難題時,我總想:“算了吧!明天去班上問問同學,今天就放着吧。”所以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我不迎難而上,沒有堅強的意志。唉!看來我要向艾伯特學習他持之以恆的精神和自強不息的意志啊!

  這部影片不僅讓我知道了一些課外知識,還讓我從中明白了許多深刻的道理。

  第3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600字

  歷了兩個半小時之後,我們看完了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沒有像其他電影那樣大起大落,以豐富的劇情來吸引觀者。它的精彩之處全在於細節,縱使整部電影下來,很平淡,很生活;即使伯蒂口中多次吐出髒話,但是整個觀看下來仍然是有那麼一絲絲感動。

  第一個感動之處在於當伯蒂聽着自己從萊諾那兒拿來的錄音,本來懷着嘲笑一下那個江湖騙子心情時,當他突然聽見了那一番流利的莎士比亞名言時,他震驚了。也許他從未聽過用自己的聲音如此流利地說出這麼一番話,也許正是從這一刻開始,他覺得自己有救了,終於有人能將他從口吃的深淵中拯救出來。

  第二個感動之處在於因爲伯蒂的哥哥的執着,最終伯蒂不得不接過重任,成爲王國的國王時。那個時候的他,依然口吃,他依然不能在大衆面前流利地演講,雖然他心中不願意,甚至忍不住在妻子面前流淚,但是他還是承擔了這份責任。因爲這個國家需要他,所以他會站出來。

  第三個感動之處在於伯蒂和其妻子的感情。當伯蒂遇到困難,想要放棄時,從始至終,他妻子就沒有離開過她。這個女子實在不容易。當她說起多年以前的事時,當她向喬治六世說,自己多次拒絕他的求婚就是因爲不願意被王室的生活束縛,而她又富有感情地爲喬治六世的口吃感到慶幸,因爲這可以讓他們遠離政治的紛爭。可造化弄人,最終喬治六世成爲了國王,她也不得不當上了王后時,她沒有逃離,而是和丈夫一起承擔了那份責任。那種不理不棄的感情真的很美好。

  電影之外,我百度了下這段歷史,電影拍得很好,絕大部分尊重了歷史,也經得起大家考究。無論是伯蒂和萊諾的感情,那種亦師亦友的情感,還是伯蒂與其妻子的感情,都讓人十分感動。還有便是伯蒂那份堅持,其實世界上的事物本就沒有難度,只是要看你能否堅持,如果你堅持下來,那麼一切難題就會解決!

  帶着恐懼上路,以便於更好的戰勝它。

  第4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700字

  昨晚上熬夜在線觀看了《國王的演講》,原因有二:1、這部影片很有可能獲本年度的奧斯卡獎;2、這是一部關於口吃的電影。

  因爲我也是一個口吃者。

  記得第一次感到自己說話困難還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天和同學一起去上學的路上想說羅瑞卿大將的名字,可是隻能說羅這一個字,後面的瑞卿怎麼也說不出來,於是就不停的羅…羅…,一直羅到了學校門口才講出來。當時很詫異,搞不明白自己爲什麼會這樣。

  後來的中學、大學好像沒有特別口吃的情況,上班之後,情況開始慢慢嚴重起來了!尤其是打電話,心中充滿了莫名的恐懼。一次在辦公室接電話的時候,想說:這個檔案打不開,在打這個字上突然卡殼了,於是打至少說了五六遍,電話那頭也不禁笑了出來,放下電話,巨大羞辱感和自卑將我徹底打垮了,這樣的時候數不勝數,如果你不是個口吃者,是無法理解和體會的。

  今天,我還是個口吃者,還從事了一個每天必須打電話的職業,我最初的口吃可能就是因爲害怕打電話引起的,我每次打電話都可能引發嚴重的口吃,這種左右爲難的感覺讓我簡直到了痛不欲生的地步。

  我每天都在和自己鬥爭,努力讓別人覺察不出我是個口吃者,也許我做的還不錯,相信大多數人都感覺不到我的語言障礙,我只是竭盡所能地掩飾自己罷了。

  爲什麼我要熬夜看完《國王的演講》呢?

  做爲一個口吃者,沒法對這部電影不敏感。我非常震驚,堂堂的日不落帝國的最高領導者竟然是一名嚴重的口吃者,他的情況比我嚴重的多,至少我在公衆場合下講話並不口吃,朗讀沒有什麼障礙,看着喬治六世磕磕巴巴的講話,我從心底裏同情他,如果我在現場的話,我也會像英國人民一樣,默默低下頭去。

  應該說,在這部電影裏我並沒有找到克服口吃的靈丹妙藥,但我明白了一點,克服口吃,每個人應該都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而沒有必要刻意地去模仿。

  不是一個口吃者,難以理解口吃帶來的困惑,以及克服口吃之後給自己帶來的莫大安慰和自信,社會應該對口吃者寬容一些,更多一些同情和鼓勵,做爲一個正常人可以想想,在很多情況下,口吃者人生最大的心願僅僅是能夠完整流利的講一句話而已…。

  第5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900字

  和影片的片名一樣,《國王的演講》一開始給人的感覺是波瀾不驚,和好萊塢大片的氣質相去甚遠,與去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拆彈部隊》對現代戰爭背景下的人性思考也十分不同。但波瀾不驚決不是清湯寡水,《國王的演講》彷彿一出內斂而精緻的戲劇,在低調中醞釀出深厚,在深厚中鋪展出令人動容的力量。

  影片的故事情節非常簡單,取材於真實的歷史事件。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從小患有嚴重的口吃,最後,在萊昂納爾的治療下,終於克服口齒,發表了振奮人心的演講。這個簡單樸實的故事之所以會產生那麼大的戲劇張力,首先就是因爲細小的事情發生在了重大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身上。時值二戰,作爲一國之象徵的國王,需要發表演講來凝聚人心。在這樣的背景下,口吃治療就變得尤爲重要,細小的事情變得茲事體大。

  國王能否被治好口吃,成爲整部影片最大的戲劇張力,一直到最後,在萊昂納爾的指揮下,喬治六世終於完整進行了戰前演講,觀衆纔會舒一口氣。影片的張力還來自於國王和治療師本身,這是兩個身份差距很大的人,一個是國王,一個只是普通的治療師,國王的性格不僅內向,還容易憤怒,總有居高臨下的氣勢。

  這種因爲身份差異帶來的個性碰撞也成爲影片的亮點。治療師萊昂納爾的角色在這個碰撞過程中顯得尤爲出彩,他並沒有因爲治療對象是國王而卑躬屈膝,他要求國王打破常規,到自己簡陋的治療室來接受治療,一副我的地盤聽我的的架勢,他用自己不卑不亢的耐心和誠懇,最終開啟了國王堅固的心扉,找到了國王幼年的心理陰影。他甚至故意激怒國王,讓國王流利地說出罵人的話。而正是這種不卑不亢的真誠交流,讓萊昂納爾獲得了尊重,國王也把他當成了一生的好友。

  與此同時,影片對國王的描述,也是用的一種平視的鏡頭,國王雖然有着崇高的地位,但同時有着普通人的缺點,影片把喬治六世飽受口吃之苦的情狀展現得淋漓盡致。在別人以爲當衆說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在喬治六世那裏,卻是一件艱難無比的事情。在這個意義上,《國王的演講》也是一部勵志片,而且因爲是國王克服內心困境的努力,勵志的力量就顯得更大。當國王在麥克風前憋得滿臉通紅,痛苦萬分,但終於完整做完演講,影片的勵志力量也讓人生出了綿長的感動。

  網上有人建議陳凱歌導演看看這部影片,這個建議真是恰當得很。一拍國王,我們總是忍不住宏大敘事,但《國王的演講》卻在一個普通和細微的故事中,拍出了深厚、浩渺的意味,奧斯卡的評委們肯定明白,感動人心的力量不一定個來自於宏大的命題,國王的口吃,同樣能讓人思索良多。

  第6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世上最可怕的不是敵人,而是你自己的心魔,無論對於誰來講都是一樣的。

  你會甘心情願自己是個結巴的嗎?我想沒有人會甘心一生就此結結巴巴地過去的。當然也包括歷史上留名的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國王的演講》正是以他爲背景來展開敘述的。

  約克公爵爲人正義有責任感,正是因爲這樣,他不斷的嘗試治好自己的口吃,可依舊不能克服障礙。失去了父親不久後,又無奈接受了哥哥大衛的讓位,這對無論他,還是對任何人來講都是難以承受的。他那細緻的表情,將其內心的自卑、畏懼、無奈,表現得如此生動。而作爲一個公衆人物,他必須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可惜的是他卻“不擅長講話”。

  一個國王,代表着一個國家,他責任深重。影片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是他成爲國王之後做的第一次正式演說,在此前他說過:“如果我是國王,我的權力又在哪裏?我能宣戰麼?我能組建政府?提高稅收?都不行!可我還是要出面去坐頭把交椅,就因爲整個國家都相信…我的聲音代表着他們。但我卻說不來!”即使內心還存在多少掙扎,但在羅格的支援下,他終於發聲了,精彩地完成了演說,並且得到了大臣以及萬千國民的掌聲。而到了這時候,我們應該思考的不是影片給我們帶來的視覺感受,而是它的人生價值。

  我們往往會有自己的弱處,歸根究底其實都是心魔惹的禍。我們對自己的弱處會很自然地產生畏懼,於是不敢面對,便好像國王之前那樣,結結巴巴卻手足無措。沒有人會甘心自己有缺陷,所以他們立下決心要將其克服。喬治六世的內心很強大,可就是缺乏了那一份自信。國王到了最後終於能夠克服心魔,很大原因取決於他的語言治療師——羅格,羅格一直以他過人的膽識、獨特的治療手法着稱,與喬治六世的相處始終堅持平等,且態度誠懇。一段時間後他們彼此間有了信任,最後更成爲了摯友。

  國王的超越,事實上給了我們不同層面的啓發,因爲有了彼此間的信任,國王也漸漸產生了自信,而羅格的話也才能夠對國王起作用。這位國王是值得被歷史尊敬的,儘管到了最後還是有些許的拘謹。但在重溫歷史的同時,請記住他的“重生”,請記住他的超越!

  第7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不是天生的,在國王的演講裏一個結巴的人用10年的的時間改變自己的發音問題,不拋棄,不放棄,勇往直前,最終能夠面對全國所有人民順利的發音,成爲了最偉大的演講家。

  一個從來都沒上過舞臺的人,一個結巴的人登上一個自己害怕面對的舞臺,他是膽怯的,害怕的,他知道自己沒辦法去面對,但是他沒辦法逃避,最終啞口無言。曾放棄過,在所有人都放棄他的時候,而他的家人沒有放棄他,在一個有愛心的人幫助下,他找到了自己的結巴的根源,他們之間產生彼此信任,醫生很有愛心,內心是善良的,不是爲了掙錢而治病,而是爲了幫助這個可憐的人,他有起初的懷疑到信任,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幫助你改變的人,加上自己不斷的堅持,他在無數次的失敗中不斷的校正,他還是沒辦法改變他在面對個別人和曾經恐懼的呢個地方,他的內心受到了傷害而沒有找到改變的方式,最終在和老師敞開心扉開啟它內心深處的傷害,他開啟了心中的心結,他和老師成爲了朋友,他們之間的信任增加了一個層次,當老師知道了他埋藏在內心深處的病根,終於在老師的不斷幫助下,和他對老師的不斷信任中我自己認真改變中,他克服了哪個對他來說的惡魔,最終以超人能力完成了國王的演講,正是他的精神,也感動了他的家人,他的官員,他的民衆,他給整個英國人民的信心和信任,他得到信任後,也找到了自己的信心,在他戰勝惡魔後他的投也頭的正了,說話更有自信了,他在哪一個豁然開朗,他覺得他戰勝了所有人覺得不可能的事。

  思路有點亂,昨天看的時候也是因爲其他原因打斷了幾次,感覺沒那麼深刻,但是對自己的觸動還是挺大的,沒有人是天生的結巴,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沒有不可能,只有不去做,如果愛,請深愛。推薦大家在夜深人靜的時候一個人帶上耳機再看一次會更好。

  第8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湯姆·霍伯導演的《國王的演講》是一部啓迪人心的勵志影片,故事講述的是有演講恐懼症的口吃公爵博迪,在語言矯正師萊昂內爾的幫助下一步步克服心理障礙,最終成功地完成了二戰前夕極具歷史意義的反法西斯演講。

  影片開始,直接將鏡頭推到博迪公爵在一次因口吃難堪退場的公衆演說,把博迪公爵口吃的特點最直白的拋給觀者,而對萊昂內爾的形象刻畫安排的頗有神祕感,但事實上,他只是空有頭銜,甚至不能算是一個正式的醫生,他的出現有兩面性,一面是,面對病人,他要求“絕對的信任和平等”這句臺詞在劇中的分量不清,也正是這份對演講,或者是對語言表達的自信,使他日後幫助出身高貴地位顯赫的公爵博迪,甚至是日後被授予國王喬治六世的時候持着一顆不卑不亢的心,不畏王威,與博迪坦誠相待,導演的對這一人物形象也並未有意美化,他的另一面則是話劇演繹不被認同,沒有合法醫生身份的平凡市民,他可以只求在自己的世界裏活的自在,這也和身在王室有諸多無奈和束縛的博迪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兩個命運本無瓜葛的人,相遇,相識,相知,成爲彼此的力量,共同面對困難的朋友,萊昂納爾透過真誠和自己的能力,在高高在上的王室贏得了尊重,影片的主題並不單一,它是宏大的,在人的社會裏,不存在完人,但每個人都有權利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出色,影片中博迪接受哥哥退位所授予的王權,加冕典禮無法避免,博迪在禮堂和他的矯正師萊昂納爾單獨對話的和兩人矛盾衝突爆發的那晚的約會何其相似,都是以萊昂納爾的無厘頭玩笑開始,博迪痛罵,萊昂納爾談笑風生場面失控,最終博迪心靈觸動告終,隨着肩上的擔子的加重,無法用語言履行職責的博迪,在萊昂納爾的引導下,溫和外表下潛藏的熾熱終於爆發,“聽我說!”的怒喊已經道出了口吃的博迪內心最真實想法,在這裏導演賦予他的第二面的形象也成功托出,而作爲語言矯正師的萊昂納爾也如他所說履行着自己進行這門工作的本心”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聲音,知道有人在傾聽。”

  這部影片榮獲多項奧斯卡獎項,離不開導演對人物多面性的深度剖析和適時展現,也正是豐滿的人物形象讓觀者在影片的片段中看到了某些時期自己的影子,更能走進內心,勵志影片的目的也就達成。

  《國王的演講》說的正是一個將你自己認爲不可能的事如何能做到的故事,語言矯正師告訴我們:“信任、平等地對待自己和他人。”

  第9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今天晚上,我組織全班同學在學校階梯教室觀看了勵志電影《國王的演講》。

  電影《國王的演講》傲視羣雄,以14項提名領跑今年的第83屆奧斯卡金像獎,壓倒此前呼聲甚高的《社交網絡》和《盜夢空間》等電影。最後,安靜穩重的《國王的演講》終於成功地阻擊了人氣更高的《社交網絡》,問鼎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故事情節很簡單。

  艾伯特公爵因患口吃,無法在公衆面前發表演講,這令他接連在大型儀式上丟醜。賢惠妻子伊麗莎白爲了幫助丈夫,到處尋訪名醫,但是傳統的方法總不奏效。一次偶然的機會,她慕名來到了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格的宅邸,傳說他的方式與衆不同。雖然公爵對羅格稀奇古怪的招法並不感興趣,首次診療也不歡而散。但是,公爵發現在聆聽音樂時自己朗讀莎翁竟然十分流利。這讓他開始信任羅格,配合治療,慢慢克服着心理的障礙。喬治五世駕崩,愛德華八世繼承王位,卻爲了迎娶寡婦辛普森夫人不惜退位於弟弟。患口吃的艾伯特臨危受命,成爲了喬治六世。他面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在二戰前發表鼓舞人心的演講。

  這是一部美麗的電影,它是一件藝術品。電影裏沒有視效,沒有美女,沒有硬漢,沒有華服,沒有恢弘的氣勢,更沒有火爆的動作場面。畫面鏡頭,彷彿夜半時分盛開的曇花,明明安靜而沒有高潮,每一秒每一分卻是映入你的眼簾,扣入你的胸膛。

  這是一個大人物透過努力取得成功的故事,卻讓看過電影的不少小人物產生了共鳴,很多幽默詼諧的臺詞讓學生們一直在發笑。作爲勵志片,它沒有我們期待的那麼激勵人心,沒有太多的艱辛努力催人奮進,但我們在片中看到了很多關於友情和友愛的表達,看到了作品對人物內心世界最真實的刻畫和和心靈歷程變化最生動的描寫。以人爲本,以人性爲本,便是《國王的演講》成功的關鍵。

  面對當今的激烈競爭,只要你努力,沒有你做不到的事情。人生最大的敵人,就是你自己。國王也是人,我們人人都可以勝過國王。

  面對緊張的學習,我們能有時間靜下心來看一場熱門的電影,學生們可能會終身難忘。今天看完了電影,也有任務。每位同學寫一篇讀後感,字數不限;然後在語文學習小組內交流,最後由一位同學聽取小組內其他同學的意見,彙總後寫一篇讀後感在教室內張貼並評選出優秀作品獎。

  第10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近日再次重溫了《國王的演講》這部影片,感慨良多,也不記得是第幾次看這部電影了,不過每次看完,都感覺有一種信心和力量在涌動。

  從片名來看,《國王的演講》的確並不是一部驚豔的電影,從而也讓我錯過了許久,直到在奧斯卡滿滿的獲獎榮譽裏看到,才讓我有一種想一看究竟的衝動,本片取材於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時爲艾伯特王子的喬治六世患有嚴重的口吃,身心的困窘令他自卑,孤僻,幸好他的妻子莫琳外出找到羅格醫生爲丈夫治病。在醫生幫助下下,艾伯特最終開啟心結,克服障礙。在民族危亡的時刻發表出振奮人心的演講時,我也從心裏給《國王的演講》投上了支援的一票。

  一個簡單樸實的故事之所以會引起這麼大的影響和共鳴,這也是跟他的特殊人物背景和特定的歷史時期分不開的,1939年,德國政府衝破防線進攻波蘭。英法被迫向德國宣戰。在這一關鍵性的歷史時刻,作爲一國之象徵的國王,需要發表演講來凝聚人心。而一個口吃、自卑、怯弱的國王,一個成長在父親和兄長陰影下的國王,就是在這種情境下,在民族危亡的巨大壓力下,他明白了肩上的責任,在堅持與執着中找到了信心,結果就如我們看到的那樣,喬治六世的演講極大鼓舞了民衆抗擊希特勒的鬥志。也爲自己贏得了榮耀。

  看《國王的演講》,這也讓我想起了一部同爲勵志片佳作的《阿甘正傳》,主人公都有一些身體或心理上的缺陷,但是他們明白自己責任、選擇了堅持和承擔,最終克服了困難,也戰勝了自己。克服內心困境的過程越是艱辛,勵志的力量就顯得更大。當國王在演講臺前憋得滿臉通紅,但是最終還是堅持做完了演講,影片的勵志力量就在每一個觀衆心中蔓延。

  《國王的演講》沒有太多高潮迭起的情節,沒有歡呼夾雜狂吼,也鮮有眼含熱淚地相擁,畫面溫婉而素淨,然而在平實與細微之中展現出令人動容的力量。

  第11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大家都知道,作爲一名國王,就必須要發表演講。不過演講不是一件很輕鬆的事。特別對於有一位從小就口吃的國王而言,是個天大的麻煩。

  這位國王就是英國國王喬治六世——伯蒂,伯蒂國王是一個結巴,不過大概是上天的戲弄,讓他到二戰時期作英國國王。他父親年老病死,哥哥爲了追求美女而拋棄江山,留下了“不愛江山愛美女”的典型。他臨危受命,但當起英國國王的重任。伯蒂因在五歲時的一次驚嚇而口吃,他爲了治好口吃而嘗試了許多祕方,都沒治好。在一次偶然中,他妻子發現了一個神祕的語音糾正所,在那兒,伯蒂開始他奇妙的語音修復路程。伯蒂怎樣從對醫生的不信任,到絕對信任,最後成爲醫生成爲親密的朋友呢?讓我們去看電影《國王的演講》。

  這部電影講述了伯蒂與語言治療師萊昂納爾的故事。由於伯蒂經歷了太多的失敗,所以一開始伯蒂並不相信萊昂納爾真的能治好他的口吃。伯蒂脾氣急躁,並不配合萊昂納爾的治療。不過,萊昂納爾知道伯蒂的煩惱和病因:他哥哥和他的不自信。所以,萊昂納爾並不生氣,按照伯蒂的性格開導他。由於衆議院的干涉和伯蒂哥哥愛德華八世的不負責任讓王室民心下跌,在有一段時間內,伯蒂經常不理萊昂納爾,甚至不去他那兒了,但萊昂納爾並不生氣,耐心的開導他,讓他開心起來。

  在治療中,他們時而大笑,時而生氣,經過兩人契而不捨努力,終於在面對德國的侵略時,伯蒂在萊昂納爾的幫助下克服重重困難成功的進行一次振奮人心的演講,成爲了偉大的喬治六世。在這個電影中,我明白了,包容才能讓友誼天長地久。

  第12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相信自己,克服心中的恐懼,你便能戰勝自己,到達成功的彼岸!”這是我從電影《國王的演講》中得到的體會。

  英王喬治五世有兩個兒子,哥哥是帥氣能幹、善於交際的溫莎公爵,弟弟是生性靦腆,從小就患有嚴重口吃症的約克公爵。

  喬治五世去世後,把王位傳給了長子溫莎公爵。這個溫莎公爵就是那個爲了美人而放棄王位的愛德華八世,他的弟弟約克公爵就此成了英國國王——喬治六世。

  在妻子莫琳和羅格醫生的幫助下,國王以頑強的毅力努力糾正自己口吃的毛病。一年以後,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國王再一次站在話筒前,這一次,他沒有畏懼,向全世界發表了空前成功的演講。

  片中國王的妻子是溫柔體貼、聰明能幹的,她爲了幫助丈夫糾正口吃的毛病,找到著名的語言治療師羅格醫生幫忙,羅格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有着正義感的醫生,即使約克公爵大發雷霆、對自己大罵出口,也不責怪他,只是一如既往地幫助他,教會他如何放鬆心情,教會他如何正視自己,教會他鼓起信心和勇氣,甚至在演講時,羅格醫生都一直陪伴着他,在旁邊指導他。但最重要的還是約克公爵自己,是他自己拯救了自己,約克公爵,後來的喬治六世國王,正是他的堅毅、勇敢、自信,他的堅持不懈,不甘於向命運屈服,才成就了自己偉大的命運。

  相信自己,別說自己不行。有時,自信可以產生強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化山窮水盡爲柳暗花明,讓你在荊棘叢生的道路上勇敢前行。海倫·凱勒克服身體的殘疾,成就了一個作家的夢想;貝多芬雙耳失聰,卻用自己的心靈去捕捉音樂的靈感,譜寫出震撼世人的交響曲。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曾經說過:“沒有信心,人什麼也不能做,甚至連一步也動不了。”影片中的主人公約克公爵正是靠自己的自信和羅格醫生的幫助,才成就了偉大的國王的演講。

  記得六年級時老師讓我上臺演講,我連演講稿都差不多背出來了,可是最後,我放棄了,我怯場了,我把這個機會拱手讓給了別人。跟約克公爵比起來,我是多麼的懦弱。我既沒口吃,也不需要面對那麼多人講話,可我卻怎麼也不行。

  電影中有句著名的臺詞:my、game,my、turf,my、rules。——翻譯成中文的意思是:我的地盤,我做主。約克公爵並不是上帝的寵兒,但他相信自己能行。最終也證明了自己能行,如果我們向他學習,我們就會發現,我也能行!“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尺。”讓我們以微笑面對困難,挑戰自我,成就自我!

  第13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身爲政治人物,最重要的能力便是演講。政客欲征服民衆,只消一副好口才。一條三寸不爛之舌,勝過百萬雄師,可撥動萬衆心絃,可不戰而屈人之兵,可驅懦夫昂揚赴死。幾乎每位政治家都有彪炳史冊的演講事蹟,但是他卻是一位說話結巴的領袖,這也是本劇的一大亮點。

  《國王的演講》開篇破題,上來就是一場“國王的演講”。寥寥幾筆,將主要人物定格在畫板上。在直播間裏,專業播音員用矜貴的手勢操持精緻的器具,漱口、開嗓,躊躇滿志如一方之主;真正的尊貴王爺卻正瑟縮在妻子身邊,惶然四顧,絕望得像個沒有溫書、自知考試要交白卷的小孩子;賢惠的王妃輕吻丈夫臉頰,無聲地在他手臂上捏一捏,主教和工作人員各自道出鼓勵話語。

  最後一場戲,當然就是那場華彩樂章:聖誕演講。就像爐火上燉着的一壺水,雖然火苗始終溫文,然不知不覺中水溫已至沸點。一道道窄門敞開,賢妻良友隨侍在側,盛裝的國王面沉如水,如赴戰場。

  最後的舞臺是小小的密閉的直播間。在伯蒂第一次閱讀的時候,萊昂納爾的動作便是推開窗子。這一點在最後的“聖誕演講”中得到呼應。

  統統作廢,公爵張口結舌,演砸了一場原本輕而易舉的演講。又是令人瞠目結舌的一幕。

  最後關頭,我們都知道國王和治療師要說一句溫情脈脈的表白。果然,國王至誠道謝,而萊昂納爾的最後一句話則是:忘掉其他一切,對我說,對我這個朋友說。三次紅燈閃爍在伯蒂面上,照應了影片開初他的失敗。在艱澀地起頭之後,爲隱蔽口吃而頻繁做出的停頓,反而益顯凝重沉痛,具有別樣的力量。

  穿插出現在伯蒂演講畫面中的幾組人,幾乎回顧了全片情節,像協奏的器樂,令這一曲更調和與雄壯,更具有深度厚度:曾領教了約克公爵那糟糕透頂的演說的工廠工人,如今聽得全神貫注、如癡如醉;曾多次鼓舞喬治六世的主教與首相,莊肅端坐,想必堅定了抗戰之心;獨處小室、守着孤燈的王太后,嘴邊逐漸浮起微笑,自是對兒子的讚許與自豪。

  歷盡艱險,伯蒂終順利完成最後一個詞:“勝利”。始終抓緊座椅扶手的王后,欣慰地與女兒互望,面頰上有恰如其分的一滴熱淚。那滴淚只星光似的一閃。大功告成後,萊昂納爾與國王相視微笑。萊昂納爾並未恭喜,一切美好如童話。最童話的結局字幕是:從此他們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做了一輩子的好朋友。

  做爲一部獲獎電影,確實有許多閃光之處,讓我們感受到了愛、勇氣、力量,人性的光輝,激勵着我們、引領着我們,沒有什麼是不可辦到的,只要我們付出努力,一切的不可能都會變成可能,成爲現實。我們特一樣,面對理想我們應該不退縮。

  第14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看完國王的演講,我的腦袋一下子冒出三個詞語:勇敢、自我、關愛。

  的確,國王喬治六世很勇敢。面對父親的去世,哥哥只愛美人、不愛江山,戰爭的一觸即發,他勇敢的挑起重擔。他知道總要有一個人要挑起重擔,哥哥不願挑,那就只好自己來。他明知道國王只是權威的象徵,他不能裁決國家大事,說的難聽點,國王只是一個擺設。更重要的是當上了國王,意味着自己的一舉一動都得按照別人的指示以及受到別人的監督,也就是說自己的自由失去了。儘管如此他還是挑起了重擔,很勇敢地挑起了重擔。這勇敢的背後是責任,一顆責任之心。他說,民衆信任他。因此爲了這個信任,他勇敢地承擔責任。

  勇敢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堅定的信念支撐。民衆的信任,自己的責任,纔是國王喬治六世勇敢地挑起重擔。

  國王喬治六世從小就活在哥哥的陰影下,失去了自我,因此從5歲時就患了口吃。自己喜歡的小保姆卻喜歡哥哥,小保姆爲了討好哥哥結果讓他的胃落下了病根。從小自己喜歡用左手,因爲形象不好,被逼着用右手。由於小時候膝蓋內翻,被殘忍地夾上金屬板,強行矯正,只爲換來一雙直腿。自己喜愛做飛機模型,因爲“不務正業”被剝奪了這一喜好。總之自己的童年就被剝奪了,失去了自我的人,面對生活的恐懼,他的表現就成了口吃。幸運的是,在妻子和羅格的幫助之下,他敢於面對自我,成功地完成了國王的演講。

  敢於面對自己,不逃避,不膽怯,才能戰勝自我。自己解開自己的心結,才能釋放自己,從陰影中走出來。戰勝自我的第一步就是面對自己,逃避永遠只是弱者的表現。

  國王演講成功的背後,我看到了王妃的關愛。她幫他找語言治療師,她一直陪在他的身邊不離不棄。無論他在哪兒,無論他在幹什麼,她一直緊緊地拉着她的手,對他說:“我知道你可以的。也正是王妃的關愛,不放棄,才使得國王在最艱難的時候,才能堅持下去。

  沒有這樣的關愛,堅持如何實現。只因有愛,我們才能堅持下去,才能成功。

  國王演講的成功,總的來說就一句話——牢記自己的責任,堅定自己的信仰,帶着他人的關愛,走出自我,走向成功。

  第15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國王”兩目炯炯亮,卻是個結巴。沒有絕對的強者,太陽都有黑子,絕對的美好和絕對的殘缺都是理論上的存在,而那些在某些方面特殊傑出的人物便會成爲豪傑、英雄、偉人。這些偶像級人物對於芸芸衆生的意義千千萬,其中最重要的一條便是可以拿來“勵志”,進行“心嚮往之”的期望、憧憬,當然還有行動。《國王的演講》中國王原型爲喬治六世,根據史料的記載,片中提及的“幼年鋼板夾腿矯形”以及口吃、緊張等經歷均確有其事,而遜位的其兄正是那位大大有名的愛德華八世——不愛江山愛美人,對乎,錯乎,關乎風月,關乎政治,留於後人評說。生活從來比電影豐富,更厚重,然而電影卻始終以“管中窺豹”的角度,以杜康釀酒的提煉濃縮展現,力求集中。

  一、弱者與強者

  當國王還是王爺時,伯蒂口吃地一塌糊塗,在公衆面前的出醜似乎已經是家常便飯,這樣的人生中貴族的身份以及職責都成爲沉重的負擔。片中第一次的診療過程中,伯蒂滿口滿口的玻璃球,在醫生極力的催促下,努力地發出了幾個含混不清的音節,繼而難過地低下頭,又迅速地揚起,無奈焦慮地看了醫生一眼,忍耐,忍耐,終於一口吐出了所有的玻璃球,暴怒而去。在這個場景裏,醫生始終站立,伯蒂坐在椅子上,多個仰拍醫生的鏡頭和俯拍伯蒂的鏡頭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伯蒂其實是極端無助的,他的暴怒既是對這種壓力和痛苦的反抗,也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所以他纔會不時地看向後方的妻子和旁邊醫生。他像一個溺水者,掙扎呼吸,等待救援。

  “無照行醫者”萊昂納爾的出現正扮演着救贖者的角色,他迅速成爲伯蒂的拯救者。兩人的密切聯繫由醫者與患者的簡單溝通開始,進而複雜昇華爲朋友與知己。在口吃者和治療者這一層面,萊昂納多是絕對的強者,他一再地強調:“我的地盤,我的規則。”伯蒂必須服從。然而伯蒂的身份卻賦予了伯蒂凌駕於萊昂納爾之上的尊嚴和權利,對於伯蒂第一次的拒絕治療和第二次的拂袖離去,萊昂納爾都無能爲力。當萊昂納爾的妻子偶遇已經成爲國王、王后的伯蒂夫婦時,這位平時生活中游刃有餘、頗能掌控的女人也有些手足無措起來。而伯蒂對萊昂納爾的信任既給予了後者機會,也給予了後者榮耀。因此,二者的強弱關係始終是雙向的。

  二、瀟灑與責任

  愛德華的角色拒絕了對王室責任的承擔,選擇了自己的愛情,雖然說愛情依然是一種責任,但是影片的濃墨重彩更在於國王對於國家民族的責任。因此愛德華的瀟灑率性只在於愛情,伯蒂的隱忍堅持對於大衆和人民更具意義。這裏,筆者不做進一步的評判。

  三、有聲與無聲

  片中的伯蒂對白並不少,他一直在近乎努力地說,正是這種執着,凸顯了這位國王的人格偉大。古羅馬哲學家塞捏卡說:“真正的偉大,即在於以脆弱的凡人之軀而具有神性的不可戰勝。”海明威說:“人生來不是要給打敗的,你可以毀滅他,但是不可以打敗他。”他並非無法發聲,而是不能流暢地說,這種斷斷續續惹人嘲笑,令伯蒂難堪,更嚴重地是,無法履行王子和國王的責任。影片中對伯蒂緊張時的結結巴巴的刻畫以及對那些顫抖到幾乎無法發聲的細節描繪正達到了“於無聲處聽驚雷”的效果。白居易有詩:“別有幽愁暗恨生,此處無聲勝有聲。”結巴的伯蒂和基本不結巴的伯蒂都有震撼人心的效果,前者在於努力,後者在於持久地,長期地努力。片尾的伯蒂在萊昂納爾的“圈圈點點”中略顯緩慢地艱難演說,幾乎沒有結巴,這是一個奇蹟,當然也是全片的高潮段落。無論前面崎嶇坎坷了多久,這最後的高潮總讓我等H了起來!所以觀衆並不厭倦高潮,關鍵在於片子能不能讓大家真正地緊張、糾結、感動。

  四、嚴肅與活潑

  小學時校門上左右各書四個大字:“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當時很費解,團結緊張啥,嚴肅咋活潑?後來聽人說這是毛爺爺老人家說的,再後來才知道這是說的不同層面。《國王的演講》是部嚴肅的片子,這點毋庸置疑。對歷史的尊重是嚴肅的,演員的表演是經典級別的,片中所講的責任與承擔、掙扎與成長也是嚴肅的。能稱得上活潑節奏的場景屈指可數,一是36分鐘至37分鐘萊昂納爾對伯蒂進行結巴治療時的肌肉訓練,二是萊昂納爾夫人偶遇國王夫婦的一場,剩下的也僅有伯蒂夫婦重新上門就醫並道歉的那句:“等一個國王來道歉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總體而言,這個貴族確實是一個“嚴肅的男人”。

  在壓抑、痛苦、掙扎之後,他涅槃重生,成功地讓自己成爲真正的國王,而不是笑柄。影片的最終,伯蒂輕吐一口氣,帶着王后和女兒們走向羣衆,揮手致意。這個男人仍然有些拘謹,有些緊張,可能永遠不能成功地活潑起來,但是無妨,因爲他畢竟超越了自己,履行了責任。

  第16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上週政治學習時間,學校組織我們全體教師觀看了包攬第83屆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四項大獎的`電影——《國王的演講》,會上只看了一小半,會後我在網上看完全部影片。

  《國王的演講》是一部歷史片,講述了英國國王喬治六世和他的語言治療師萊納爾羅的故事。這個“被國王”的國王,一輩子活在父親跟哥哥的陰影下,這皇帝患有嚴重的口吃。國難當頭,政局危機,在語言治療師的幫助下,一步一步戰勝口吃,最後發佈了一場令全國人民激情洋溢、熱血沸騰的精彩反戰演講。必須說,這個故事本身並不新奇,甚至於可以說,這樣的故事,在那些所謂的自詡爲“心靈雞湯”的雜誌中,隨便就能找到。可這個電影還是勝出了。“電影很勵志,人要戰勝的始終是自己”,這是大多數媒體對《國王的演講》的評價。

  “懲罰教育”“否定教育”顯然是錯誤的,結果導致的不只是獨立人格的殘缺,還會引發各種生理疾患。口吃是複雜的語言失調症,與後天因素有很大的關係,各種負面的心理情緒與外部壓力,都會加劇症狀的惡化,所以首先要糾其病因,要開啟心結,治療心理創傷。這不單單表現在說話上,我曾經見過一個小朋友,他的媽媽責備他學習成績差,他就會用課本敲打自己的腦子,一敲就是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無法阻止。總之,《國王的演講》另一方面也探討了任何家庭中都存在的育兒教子問題,喬治六世給兩個小公主講故事的那段,溫馨提示了不再“重複錯誤”的現身行爲。

  因爲我也是老師吧,我印象最深的是羅格醫生,他的背景在整個影片裏面不過交代了幾句話,可是卻讓人好像立即就瞭解了整個人,他本身是一個演員,也做過老師,在戰爭期間,因爲看到很多因爲戰爭變得自閉的青年,因爲別人說了一句:你不是語言很行的嘛!就幫助那些沉默的青年重拾信心,走出自閉的陰霾。他不是醫生,但是卻能夠讀懂人的心,善於傾聽。相比之下,那些皇宮裏的所謂出色的治療師僅僅是有着文憑的花瓶。所以,我也相信,真正有作爲的人,不是那些在外面宣揚自己多麼厲害的人,而是用心做事的人,憑一顆熱忱的真誠的心做事的人,你投入了真心,就已經是成功的了。我想到了現在學校很多的老師,他們只想着怎麼提高教學質量,怎麼樣讓學生的分數更高一些,讓高考又重新載入紀錄,可是他們沒有真正的關心過學生的成長,沒有聆聽過學生心裏的聲音,他們很少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而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做事情。我們也不否認你投入的真心,可是你的真心裏面沒有傾聽,沒有產生學生的共鳴,沒有引出學生的求知渴望。

  羅格的與衆不同表現在他善於傾聽,真誠的、由衷的傾聽病人的談話,並鼓勵他們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對還是錯,至少要能夠隨心所欲的表達自己,自信的表達。他是對症下藥的,因爲國王本身是一個很優秀的人的,無論在哪方面都是很有才華的,唯一的缺憾就是結巴,他熱愛政治,熱愛他的國家和子民,希望做一個好國王,擔當起國王的職責,可是他卻是一個結巴,這是多麼大的打擊啊,所以他首先失去的是信心,他沒有勇氣在別人面前大膽的說話,勇氣是一個多麼美妙的詞,可是對於國王來講,那是比什麼都難的,因爲他從來沒有這樣的勇氣。他甚至以爲那是上帝的遺棄,他做不了一個好國王,因爲他是一個結巴,不能在公衆面前流暢的演講。

  我在想羅格在做老師的時候一定是一個好老師,我們身邊有多少老師能夠像他一樣真正去聆聽學生呢,就算是我自己,也是不敢肯定的回答的,因爲學業的繁重,我們的重心早就已經轉移了,或者說我們的重心一直都是在分數上的,儘管我們總是在談素質教育,可是真正能夠理解素質教育,並在自己的教育中實踐的,又有多少人呢?

  正如我們校長在我們觀看電影前說的一句話:教育中的問題其實就是一種心裏的“口吃”,作爲一名教師,怎樣戰勝“口吃”?是我從本部電影中得到的啓示。

  第17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國王的演講》,乍看之下這彷彿是一個勵志故事,當然,這麼認爲也沒有任何的問題,一個患有語言障礙的王室公爵在皇室、國家的緊迫情勢之下,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積極去改變,最終逃出了缺陷的陰影,而終於讓那些質疑、擔憂、譏諷等等的公衆輿論煙消雲散,最終也不失爲一個偉大的國王。

  這個故事的勵志意義另一部分也因另一個人物的所爲所對比昇華:George的兄弟Edward,本是一個風度翩翩的皇室公爵,王位的理所應當的繼承人,卻因人生際遇和風流個性,逐漸的放棄了對王位的追逐,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天賦如果不爲後天善用,也會逐漸被磨滅,被荒廢;而對於George來說,一個對於王位繼承者來說相當有阻礙的缺陷,如果有心去改變、不停的嘗試,最終也會得到糾正,獲得真正的自信。

  你也可以認爲這是一個爲了講述偉大王與民、醫與患無差別友情的故事,語言治療師洛格和王室繼承人George齊心戰勝“頑疾”,兩個人一同爲對自己來說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而奮鬥。當然,這個“頑疾”不同於表面上那樣簡單,僅僅是“口吃”或者“發音”,或是“說話是否流利”的問題。在當時的國際情勢下,而在王儲之中的理想繼任者卻沉迷風流韻事不思大體(其實對於這一點就我個人而言是否要對Edward抱否定批評態度,還是要持保留意見),而對於當時社會和國際情勢動盪的情況下,一個強有力的國王,一個英明的統帥,一舉一動都爲人們所關注,人民希望得到希望和自信,希望看到一個能給他們安全感的王。因此George的“頑疾”,反而顯得那麼的引人注目,因爲對於國王和重大場合而言,一場有力、有自信的完美的演講,對於王室、國民和公衆來說,都是必不可少需要的事情。

  所以如果George是個平常的人,或許他有口吃,或許他的發音有問題,這都沒什麼,他可以選擇成爲作家、賣筆桿子,他可以選擇出賣體力來維持生計,他可以儘量避開交際、閉門閉戶,這都是沒什麼重要的事情,他自己和別人也許都不會覺得這是多麼有問題的一件事。然而他卻成爲一個有語言缺陷的王室繼承人、國王,一個小問題也許就成爲了大困難,就像Edward一樣,一個花花公子其實沒什麼,但是因爲出身背景和責任,就顯得有些失大體、不成器之感,其實都是位置造就的,因爲人並不能選擇自己的出身。

  講到這裏,我想,很多人也許都在羨慕另一種生活,其實所有的生活都是一座圍城,除非你可以擁有每一座城門的鑰匙而可以自由進入,否則,並不要輕易羨慕或者盲目追尋另外的生活,除非你已經想得透徹,或者是你個永不思悔的人。

  第18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在國王第一次去見萊諾時,萊諾並沒有打算給他在術上面治療他的口吃,而是問他很多私事,那時國王還不是國王,而是殿下。

  殿下很不爽,他生氣罵人時流利得很,根本不口吃。

  最後殿下還是說出自己是在4、5歲之後才口吃的,這是他們的第一次見面,我心想:不錯啊,這位治療口吃的萊諾難道是位心理醫生?

  後來殿下父皇去世,他內心悲傷又無處訴說,則去跟萊諾傾訴,痛哭於保姆對他的傷害和他弟弟的去世。

  那是殿下第一次用“唱”的方式把內心話說出來,我的心爲之一振:這是多麼壓抑的苦痛,導致一個人完全無法正常訴說,而不得不用了這種自己都鄙視羞愧的“唱”的方式去傾吐。

  但是他那次還是沒有說出他的哥哥大衛對他造成的心理陰影。直到一段時間的治療後,殿下又一次面對哥哥的壓力,再次嚇得語塞說不出話。

  是的,恐懼,殿下的口吃源自對小時偷打自己的保姆、大哥及家人的恐懼。

  父皇去世,哥哥即位,哥哥不遵守皇室規定,萊諾不斷地刺激殿下的心理:你也可以繼承王位,你在怕什麼?

  他怕的很。就是因爲無法觸碰這份怕,導致他口吃到現在,也導致他在萊諾的一再逼問下,一氣之下與其絕交。

  再後來,當殿下即位國王,面對一系列演講的排期時,他趴在桌子上哭得像個孩子,邊哭邊說:我不是國王,我不是國王。

  那一刻,我明白了:生命對我們每一個人是多麼地平等。

  第19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國王的演講》,就是講述了喬治六世與自己的弱點——結巴對抗的過程。可以說當時還是約克郡公爵的伯蒂是在在父親去世、長兄無能的情況下,被推上了王座。他不是一個登上王位的完美繼承人。他缺少做爲政客必不可少的一個能力——口才,他甚至無法順利地說出他想表達的一句話。

  關心他的妻子爲他找了無數位語言治療師。最終,她找到了萊昂納爾,這個“江湖術士”與“九五之尊”的伯蒂便成了一對並不和諧的醫生與病人。國籍、信仰、身份。衝突與理解在他們之間不斷髮生,但斷斷續續的治療卻頗有成效。之前因爲激將法,國王的口吃隱隱有痊癒的趨勢。這像是在溫火燒水,水未沸,溫度已高,只差一個契機,喬治六世便能改變自己。

  片末的因爲1939年9月3日,德國軍隊衝破防線進攻波蘭。英法被迫向德國宣戰。所以喬治六世要向國民發表演講,這像是對他的考驗。40分鐘中,他要順利地朗誦一篇從未讀過的演講稿,終於在萊昂納爾的幫助下,伯蒂克服了導致自己結巴的心理陰影,在一個小小的直播間脫胎換骨。

  人生的溝壑其實是每個人都可以成功跨過的,只要你能堅持,學會克服。最終,當你站在溝壑的對面,你會發現:在你克服自己後,對面那片朦朧的世界其實更爲寬廣。你,更能成爲你自己!

  第20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看完國王的演講,感受很多。

  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煩惱,都會遇到障礙。國王也會,他是一個結巴,但是卻要代表日不落帝國所有的子民發表演講,他的演講必須流利,有激情,有號召力,鼓舞人民。這是他的職責。但對一個講話結巴的人來說,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事。但是,在萊洛的幫助下,國王做到了。這是他的驕傲,是他的勇敢,也是他的成功。

  也許,每個人的成功都不一樣。但是,每個人都有着自己的成功。我2個月大的女兒,她也有自己的麻煩:努力長體重,長身高。如果,做到了,那這就是她的成功,我深引以爲傲。太棒了。

  同樣,我目前的囧境,是我目前的障礙,如果越過去了,那就是我自己的成功,很簡單,跨過去。一定可以跨過去!

  另外,我看到了20世紀初的西方,美麗安靜的城市,大街,衣着得體的人民,禮儀,等。看到了文明。

  我之前總有個疑問,爲什麼那麼多的發現都有西方做到的,爲什麼民主之花會開在西方,而不是東方。忽然,我大約找到了答案。

  這是文明的積累,文明累積的成果。而這些成果是絕不是誕生在荒蠻之地的。

  願有一天,自由之光可以照遍世上每一個地方,包括一些長年陰暗的角落。

  第21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在早上經過了一場考試之後,雖然還有好多事情要做,可是沒有一點點的心情去完成它。在找了一些電影之後,發現《國王的演講》是一部自己還沒有看過的電影。而且自己的演講能力也不眨地,就想看看電影的主人公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克服自己的困難的,所以點了進去,開始118分鐘的電影之旅。

  開頭講的是喬治六世在一次演講中,由於自己的口吃原因,並能在公衆面前進行演講。在後來,他想過治療,但是,遇到了一個醫生,讓他吸菸,這樣可以使得喉嚨更加放鬆一些。還讓他口含很多個玻璃球,再大聲朗讀文章,這使得他對治療自己的口吃產生了陰影。他妻子找到了一位語言治療師羅格醫生。在妻子的勸說下,喬治六世博迪第一次來到了羅格醫生的治療室,但是他拒絕了羅格醫生對他口吃的瞭解,並覺得自己的口吃是治療不好的。羅格醫生透過打賭的方式,讓博迪在帶上耳機後,進行了文章了朗讀並進行了錄音。博迪仍然不相信自己,並且要放棄治療。羅格醫生只是把錄音的磁盤給了他。

  博迪在一次家中,無聊播放着音樂,想起來了那張錄音磁盤,並進行了播放,在錄音中,博迪流利的閱讀文章,他相信了自己的口吃可以治癒的想法。並且每天都到羅格醫生的治療室進行治療。在遇到各種煩惱時,也到治療室跟羅格進行述說。隨着喬治五世的離世,博迪的哥哥順利登基,但是他優秀的哥哥卻“愛江山更愛美人”,主動放棄了自己的王位。博迪進行登基,在每一次重要的演講上,羅格醫生都在他身旁指導他。在1936年,德國和英國即將開展,喬治六世要發表國王的演講進行全國人民的廣播。在羅格醫生進行指導下,一段一段的演講內容被聯繫,但是到了最後一段。發表的時間已經來到。羅格醫生和喬治六世一起走入了播音室,讓喬治六世彷彿只是跟着羅格醫生進行說話一般。雖然在演講的過程中還有一些停頓,但是喬治六世戰勝了心理的恐懼,發表了第一次全國發廣播演講。

  從凡有嚴重的口吃,到能夠在全國人民進行廣播,這個過程確實是一個堅信的時間過程,但是喬治六世遇到了一直默默支援和鼓勵他的妻子,還有非常非常具有耐心的羅格醫生。在他們的幫助下戰勝了恐懼的心理。有時候在我們衆多的人際關係中,無非是能夠找到一個支援和鼓勵自己的人,和能夠耐心去教導你成功的老師。

  但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又有誰能夠花時間去認真的瞭解或者一直鼓勵自己身旁的人呢?

  第22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看了《國王的演講》,不難看的電影,可也不算好看,因爲一開始你就會知道結局,一個會讓人勵志振奮的結局,可惜喜歡的不是那個國王,而是那個醫生,一個沒有執照的醫生,一個有着靈魂的醫生,一個沉默與誇張並存的醫生,一個不畏懼身份的醫生,一個一心想當演員的醫生,一個能背出莎士比亞所有經典臺詞的醫生,一個永遠無法被選上演員的醫生,一個能治好國王口吃毛病的醫生。

  沒有一個人生下來就是天生的口吃,萊諾一直相信,而事實他也證明了口吃是可以痊癒的,在於怎麼去讓對方把內心想表達卻又無法表達的話順利的展現出來,國王作爲公衆人物必須把自己的心聲以及全國人民的心聲準確無誤,甚至需要一種激昂,一擊即中的去表現,去樹立形象,獲得民心。

  影片始終是影片,這個社會恰巧沒有這樣的醫生,恰巧也沒有這樣的國王,那給我的觸動又是什麼呢?恰巧是社會中衆多人的喧譁和衆多人的沉默,喧譁的東西總在表彰着一些人,而喧譁的同時對於那些喧譁的人來說,無所謂激動與否,無所謂慷慨激昂否,因爲那是他們的職業,當臺下觀衆陣陣鼓掌時,對他們來說或許只是演戲,如果不是發自內心,那麼也希望那些人可以把戲演得投入些,能讓臺下的觀衆得以共鳴。

  顯然我不可能成爲公衆人物,也不想成爲公衆人物,可是那些不喧譁卻能慷慨激昂的老師,還是讓人動容。那麼如果我們是口吃患者,我們並不想要上臺,我們的要得是什麼,我想除了聆聽,還是一種有說服力有幫助性的表達,去激勵身邊得人。而如今我們有太多時候發現自己不會表達,文字可以在鍵盤上折射出大腦的思想,從而變得流利,且無任何需要停格,一一敲打。而這些話,在現實,卻無法表達。是真的無法表達嗎,或者總是給予自己一個藉口,智者是不需要嘰裏呱啦亂說一通呢,那樣只會變得浮躁,還是因爲其實這些都是藉口,因爲我們無法表達,也無從表達。

  問題也就出現了,就如那個國王一樣,爲什麼我們憤怒之時,我們那些齷齪骯髒的語言就會情不自禁的從嘴巴,從內心噴出,而且不以爲然,覺得那不過只是發泄罷了,可我們該表達之時,那些順暢又去了哪裏?別說順暢了,在那時,似乎各位的語言組織能力,大腦的靈活性在那一刻全無,不是說錯話,要麼就是結巴,再不然的就是邊說邊緊張。不由內心順暢抒發的,表達力又會有多穿透,最最可悲的時無論怎樣的話語,我們會緊張,會束手無策,我們口吃了!

  我們無法像國王一樣,在某個街巷的小店,偶遇一個名醫,恰巧他沒身份,他很幽默,最重要的是恰好他是治療口吃的,而且並能完全治好你的病。這一連串的現象都不可能發生,那我們又能怎樣去矯正我們自己的口吃呢?而如果影片只是過場,那個萊諾只是在你心裏劃過,那麼下次站在場上,也不用說站在哪裏了,就是普通的交流都會顯得有障礙。就如現在我們寫字,有電腦,可以敲打,甚至思路勝過鍵盤,而如果拿起一支筆,寫下這麼多文字,憋2個小時也不一定能把文章寫通順了,更無法一字不差的寫完,途中,某個字不會寫,敲打搜狗,查完筆畫,思緒也就沒了。

  萊諾,在哪裏?我們的口吃是誰造成的?歸根到底還是我們自己!可是怎樣變得不口吃,顯然多說話這是一句廢話,怎樣去突破這個語言關口,鄙人還是沒有這個能力,能知道的只是社會上沒有萊諾這樣的醫生,就算有,我們也無這個機緣,也無那個閒錢去矯正,那我們又該如何讓自己變得不再口吃?

  文章的結尾原本想附上一句自己最喜歡的臺詞,可最終發現整篇塗鴉不過是在圍繞“現代人的口吃”,無法圓最終的那句話,不過還是想寫最喜歡的那句。人能安貧即是富!

  第23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英語老師讓我們看一部英語影片,本來是爲了鍛鍊聽力,我卻深深的被這影片影響了。電影沒有誇大其詞,沒有驚險也沒有峯迴路轉。只是一顆救國救民的心在閃閃發光

  科林·費斯飾演的喬治六世被保姆虐待,因此一直患有口吃。可他哥哥愛德華“不愛江山愛美人”因此他成了國王。面對希特勒的強烈攻勢,他必須演講。這對於他來說這是很困難的,他不斷的想戰勝它。在萊昂納爾這位語言治療師的幫助下,他一步步勝利。可是他的口吃是他心中的一個結引起的。萊昂納爾成爲他的朋友,聽他訴說。因爲他王室的身份,沒有人知道他一直藏在心中的祕密,也沒有人能和他平等的成爲朋友。也看出王室這個家庭的酸辛。

  他們一起戰勝口吃,國王和平民醫生的友誼讓我感動,在國王壞脾氣面前,這位朋友默默忍受,他們都在第一時間爲對方道歉。他們相敬如賓,我非常羨慕他們的友誼。萊昂納爾對待國王不卑不昂又彬彬有禮。即紳士又不做作。國王對待萊昂納爾真誠平等。塑造了英國的氣質,讓我們看到一個讓人敬畏的國王和一個讓人感動的醫生。

  國王也是一個人,他有血有肉,他會害怕,會膽怯,會孤獨會無助。他想要一個幸福的家庭和一段真摯的友誼,科林·費斯精湛的演繹向我們呈現了一位真正的國王。電影結尾談到國王第一次軍事演講,他真的成功了,萊昂納爾也成功了。

  第24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今天看完了《國王的演講》,不得不佩服湯姆·霍伯對電影的把握,情節、人物、環境、氛圍……還有科林·費斯的表演,真是太精彩了,把一個受過傷害的、自閉的、脾氣暴躁的口吃王子表現得淋漓盡致,很震撼!這不是一個簡單的糾正口吃的教育片子,這裏面有親情:嚴厲的父親,慈愛的母親,還有兄弟之間的情誼……這裏面有愛情,哥哥爲了自己心愛的女人放棄王位,雖然從某些方面來說他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國王,但是他至少忠於自己的感情,有選擇的勇氣;喬治六世的妻子雖然不喜歡王室的生活,可是爲了自己的心愛的男人,努力做着他的後盾;醫生萊恩和妻子之間和諧的氣氛和對彼此深入的瞭解讓人覺得溫暖。

  這裏面最突出的就是國王喬治六世與醫生萊恩的友誼,萊恩不畏權威,勇敢的遵守着自己醫生的責任,護衛着自己的朋友,幫助他克服一切困難,幫助他戰勝膽怯的自己,成爲一個合格的君王,而自己,只是遠遠地看着他,看着他的改變,爲他高興……最後萊恩的微笑不知道感到了多少人,是不是有人和我一樣感動於這樣一份真摯的友情,超越權利,超越地位。

  最令人感動的是國王喬治六世不斷戰勝自己的毅力和勇氣,還有他對國家和民族的責任感。我不知道應該怎樣去描繪這個人的心理,只覺得讓人敬佩,讓人折服,最後那一段演更是讓人熱血沸騰,我想,那個時候的人們一定覺得滿是信心,因爲他們從國王的演講中聽到了一個民族誓死捍衛自己疆土的決心,看到了黑暗中的希望之光。

  第25篇:《國王的演講》觀後感

  影片《國王的演講》描述的是英國喬治六世國王克服口吃問題及由此導致的心理障礙,成功發表演講的故事。該影片獲得第83屆奧斯卡12項提名,是該屆奧斯卡提名獎項最多的一部影片,超過《黑天鵝》、《盜夢空間》等。

  影片情節看起來極簡單,沒有《盜夢空間》那樣的跌宕起伏和驚險刺激,但能夠獲得如此多的獎項提名,可以看出電影屆所引導的一種文化傾向,即,藝術儘管高於現實,但它更應源於現實、貼近現實。不必複雜離奇的情節,能夠生動刻畫現實的藝術形式,都可進入到人們的心靈深處。貼近現實需求的產品更容易開啟市場;簡單招式練到極致也是絕招。

  從內容看,刻畫的主題是,只要願意堅持學習,克服自我障礙,口吃也一樣可以成爲演講高手。自我設定心理障礙在現實生活中一個最生動的例子就是,同專業的兩位同學A和B,畢業後分別進入同一個單位的軟件部門和硬件部門工作,過了幾年後,A遇到硬件相關問題總是要找B問才能明白,而B也經常找A問軟件問題,告訴他看某某規範,他過了幾天又問同類的問題,總是不能認真研究規範,這其實是一種自我設定的心理障礙。也就是說,一個人在進入某個領域之後,總是覺得自己不可能瞭解清楚其他領域了,結果就不向着能夠成功的方向努力了。喬治六世剛開始認爲自己永遠不可能流暢演講,他剛開始找遍了所有知名的醫生,均無法幫他克服口吃問題,後來遇到了一個擅長演講的人指導,纔在不斷懷疑、堅持、再動搖、再堅持中逐漸克服了障礙。其實,學習,就像是一筆債,早晚都得還,只要下決心還,就一定能還上;要是拖來拖去的,早晚得被動。這不,我還是得仔細研究CA了。

  前幾天,在計算N個人之間通信如果採用對稱密鑰傳輸共需要多少組密鑰時,突然想不起該怎麼算了。後來在和Saic討論後纔想起來,只要運用排列組合公式CN2=N!/2(N——2)!就得到了。忽然發覺自己原本很熟悉的東西都忘記了,進而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不會了,再過一會,又覺得其實我基礎蠻好的,問題也逐漸沒那麼困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