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電影盲視觀後感

觀後感7.58K

他們看不見,但是四感超羣。他們看不見,但是心中自有一片風景。

電影盲視觀後感

以雄偉的喜馬拉雅山爲背景,講述了六個藏族青年從珠穆朗瑪峯北坡攀登珠峯的扣人心絃的冒險經歷。很多藏族人都認爲這幾個孩子執着的過於瘋狂着魔了,甚至於他們的父母也這樣認爲。然而,一位盲人教育家和冒險家Sabriye Tenberken,他開辦了拉薩第一所盲人學校,在他的幫助下,這些孩子邀請到了盲人登山者埃裏克·魏亨麥爾來他們的學校。在瞭解了埃裏克·魏亨麥爾的征服珠峯的故事後,帶着老師的鼓勵,六個孩子開始了他們的驚人旅程……

 《盲視》觀後感

德國盲女Sabriye Tenberken獨自行走西藏,被這裏奇異的地域文化及那些不被社會重視的盲童所觸動,於是與自己來自荷蘭的好朋友,冒險家Paul Kronenberg 一起開設了拉薩第一所盲人學校。

作爲這所學校的負責人,Sabriye Tenberken傾盡全力照顧這些與光明絕緣的孩子們。讓他們得到了應有的教育和陽光般溫暖的關愛。他們的善舉打動了許多人,於是這羣弱勢羣體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與愛護。

2006年9月,一部關於這羣孩子的故事被搬上加拿大的大熒幕,不少身在異鄉的健全人爲這羣不屈的孩子留下了感動的淚水。這部影片是《盲視》,由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導演露西·沃克執導。

作爲紀錄片,《盲視》沒有直接將攝像頭的視角對準這些殘疾孩子的日常生活,反而是透過盲人學校開展的一次活動從側面表現出了孩子們內心的孤獨,以及釋放內心自由的渴望。雖然影片極力尋求一個客觀的態度,不帶任何感情色彩地對事件進行講述,然而畫面上廣袤的草原、高聳的山巒和渺小卻堅韌的孩子還是深深觸動了我。

影片開始,一個叫做埃裏克的登山英雄進入我的視野。這位來自英國的登山探險家與那些孩子們一樣,是個盲人。然而,在肢體殘缺的艱苦條件下,他竟然成爲第一位登上珠穆朗瑪峯的盲人探險家,創下了令人歎服的奇蹟。

Sabriye爲了讓孩子們感受英雄的力量,力邀埃裏克到西藏參與了一次與六位西藏盲童共同登山的活動。活動過程中將會遭遇到的困難是人們難以想象的,甚至六位盲童的父母都難以理解這項活動的意圖,然而這羣孩子憑藉自己的毅力以及這位來自異國的英雄的幫助又一次創下了奇蹟。

影片中展示了西藏的風土人情和孩子們各自的不幸遭遇,沒有驚險離奇的場面,也沒有煽情的言語和音樂。一切都看似平靜,然而是鏗鏘有力的。所有的一切都直射眼球,撞擊心靈。

尤其是在巍峨、陡峭的羣山中,一羣孩子們艱難地行走於坎坷的小道上。他們是那樣的渺小,小到只有綠豆那麼大。羣山間白雪皚皚,他們身處隨時都可以被大自然創造的怪獸吞沒的危險,可是他們沒有停止自己的腳步,依舊勇敢地前行,踏出的每一步都是如此堅定、有力……

我折服在他們幼小身體裏釋放的強大力量下,人與自然的抗爭、人對自然的依賴、人對自然災難的不妥協,在孩子們踏上雪山的那一刻交織在一起,編織成了最絢爛的一幅西藏勝景。

影片結束時,我心裏像是打翻了五味瓶,所有的滋味在我血液裏涌動。真不知道他們燦爛的笑容裏曾容納過多少眼淚,他們每一個人的經歷中流淌過多少鮮血。他們卻從未向命運低頭,用心靈之眼爲自己開啟了一扇窗,看着外面那片我們無法見到的精彩。

紀錄片的名字很有趣,叫做《盲視》,真是一句雙關。據記載,“盲視”是一種生活在意大利和克羅地亞水域的不同尋常的兩棲動物,它們一生都生活在水環境中,其幼體長有腮。在深水下,它們可以生存100年,甚至可以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裏不吃任何食物。

世間竟有如此神奇的動物,而且具有如此耐力,真是大自然了不起的傑作。猜想導演在製作本部紀錄片時,定對這些孩子寄予了厚望,希望這些具有堅強品質的孩子們可以如“盲視”一般勇敢地、長久地活下去。

孩子們很爭氣,沒讓關注他們的人羣失望。在影片的最後交代了六名登山兒童現在的處境。他們都很好,甚至比許多身體健全的孩子們過得都好。

而Sabriye Tenberken和Paul Kronenberg開辦的盲童學校還將繼續四處尋訪那些失去光明的孩子們,讓他們在無光的世界裏度過光影琉璃的生活。

 電影《盲探》觀後感

說到盲人偵探,去年看過的《聽風者》也算一個例子,由梁朝偉主演,描述一名雙眼失明的男人,有著過人的聽力,能夠聽到一般人聽不見的高頻聲波,在劇中也大展身手,從吵鬧的雜音中尋找出重要訊息。

這回《盲探》也是一名盲人偵探,由劉德華主演,且人如其號稱,更像是一名偵探。四年前,重案組的「破案之神」莊士敦忙著查案失去雙眼,離職後只好當個私家偵探,靠著破案能力來賺取懸賞金維生。當他破解一樁案件的瞬間,功勞卻被司徒法寶給搶走,同時也與拯救自己的女警何家彤結下不解之緣。

何家彤十分欽佩莊士敦的破案能力,因此委託他調查自己的學妹的失蹤案,調查過程中更是揭穿了許多撲朔迷離的事情。

莊查案的方法很有特色,同時也是本作的看點,當一個人失去雙眼,看不見任何東西時,除了一些片面之詞以外,還能靠什麼方法,來得知一件事物的真相?「人盲心不盲」,這一句正是盲探莊士敦的名言,同時也是他的查案方式。

他喜歡用模擬的方式來還原整個案發現場以及過程,同時,也把自己想像成當事者或是嫌犯,並模擬當時的情境,來揣測那些人物在這種情境之下,會有什麼想法,會有什麼舉動。而且還不只如此,不管被模擬的當事者,做出什麼樣的舉動,模擬的`人也被命令照做不誤,因此引發了不少笑料。而且,就算出現了一些自殘、暴力相向等舉動也不例外,就算當事人的處境很痛苦,也要努力把自己搞得很痛苦……真的是用生命來辦案的……(當然,必要的時候,莊士敦也很通人情的採取一些防護措施)劇中角色也經常扯開嗓子大吼,演員演得很累,我的耳朵也禁不起考驗(汗

當然,同樣都是人,都會掉入自己的盲點,盲探莊士敦也不例外,但是很巧妙的,他總是會在自己親身遭遇的某些事情當中,找到正確的道路,進而找出錯在哪裏。看到這些片段的時候,總是讓我感到恍然大悟,原來如此!那些邏輯觀也都不馬虎,很耐人尋味,可以想見編劇在構思這些劇情時,確實都有用心在「犯案」。

一整部電影看下來,莊士敦出現了讓觀衆爲之驚豔的部份還蠻多的,除了他敏銳的反應之外,還有對於身爲一名偵探來說,不可或缺的帥氣推理秀,而且盲探的推理秀,自然不會讓觀衆失望。

盲探除了給人一種帥氣的印象之外,其實,他也有一些反應是相當可愛的,帥氣的推理秀結束的瞬間就是最好的證明!

 《盲山》觀後感

《盲山》不是能用以一句“跟前作《盲井》一樣震撼”就能形容我對此片觀後的喜愛。

從女主角大學生白雪梅被送上山的開始,我就知道又會是一部與《盲井》類似的描寫中國社會問題的電影。所以從一開始我就知道故事“應該”如何開始,經過如何,甚至再猜想著結局如何地發人深省。

《盲山》就是講一部中國八十年代初販賣人口的社會問題。正處於中國改革開放經濟轉型年代,女大學生畢業後急於四處找工作幫補窮困的家庭。不料卻成爲人口販子的目標,謊稱招入中藥公司,佯裝上山與農民商談中藥生意時,7000元人民幣留下女大學生白雪梅。接著電影進一步生動地展現了白雪梅與農民們一次又一次地逃脫與阻撓的過程。

在看電影的時候,一直都這樣認爲:農民都是施暴者,應該受法制制裁;被販賣到農村的白雪梅應該是受害者。後來聼李楊導演的一說,才發覺,這其實是一個誤區。我們如果從農民的角度去看的話,他們也是其中的受害者之一。一輩子賺的錢買一個老婆,卻被人看成拐帶。或者說,由於當時的社會資訊不對稱,如此偏遠的農村裏要招一個老婆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用錢買老婆是他們的唯一的出路。

爲什麼白雪梅一次又一次的逃跑,而農民們去一次又一次拼了老命地把她找回來,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錢。7000元人民幣,就是他們一輩子十幾二十年賺回來的錢一下子跑掉,他們能不拼老命嗎?

從一開始白雪梅被販賣到村裏的時候,農民們其實是想和她好好過日子的。找個老婆,生個孩子,過過小農的生活,延續下去,就是他們最基本的願望。最後還是不得不強迫白雪梅還是出於她的堅決抵抗不得已而做出的野蠻行爲。當然從農民們的教育程度來看事情,7000元人民幣買回來的東西,爲什麼不能佔有。

村裏就是這樣的氛圍,買老婆是一種大家一直以來後代延續的作爲,無可口誹的事情。所以老婆逃跑或者說丟失了,農民們當然團結地去找。即使是村委的幹部,也不會去管這些他看起來再平常不過的事情。而村上已經被販賣許久的婦女也心甘情願地留下來好好地過日子,因爲她們知道即使自己能逃出去,生活也不一定好過,改嫁的機會也等於零。

村上唯一有文化的農民德貴表弟也只讀過高中,白雪梅與他發生的戀愛也只是一種利用與被利用的關係,白雪梅通過他爲了逃離農村,而德貴表弟通過她,得到自己所要的性需求。

最後,白雪梅通過小孩的通風報信,公安來了抓人的時候,農民也跟公安講理 - 人帶走了,誰賠他們的7000元人民幣。 公安被農民包圍,也不得不讓步回去想辦法。

電影結尾白雪梅向“丈夫”砍去那一刀,其實在“丈夫”洗頭的時候就有埋伏,當時白雪梅在切菜,“丈夫”命令她拿毛巾時,白雪梅就已經緊緊地握著菜刀,似乎正要給“丈夫”一刀。結尾這一刀,我覺得是因爲“丈夫”在毒打著白雪梅的爸爸,所以比起之前要來得怨恨要多。如李楊導演所說,這是一個開放式的結尾,給了觀衆想象留有空間。李導演也給了我們一個暗示,這一刀給了白雪梅自由,同時又給她限制了自由。我非常認同的。因爲故事由始至終都圍繞著白雪梅不斷地失去自由和爭取自由來開展的。

爲了拍好這部片子,李楊是經過兩年多時間去到當地對被販賣的婦女一一進行採訪的,並且還成功地接觸到出獄後的販子進行更深入的瞭解。而電影中的演員們除了演白雪梅的是來自北影的大三女學生和演表弟的男演員外,其他都是第一次觸電,都是來自於當地的農民家庭。他們的演出非常地到位和出色。

觀影后,李楊來到現場,一一解答了觀衆的問題與自己拍攝《盲山》的初衷。“盲”字並不是特意接著上部電影《盲井》而來的,只是突發奇想,盲字在反映這部電影主題上非常的到位。“亡”字加“目”字,死亡的眼睛,不是人死了,是因爲人有眼睛卻視而不見。 《盲山》電影名的由來,或許是電影裏白雪梅要逃出生天惟一的路就是越過一座山去到鎮上。李導演還透露電影中那位通風報信的小孩的名字也是有意識地取的,留得“青山”在,哪怕無材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