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穹頂之下》觀後感彙編15篇

觀後感1.71W

品味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穹頂之下》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穹頂之下》觀後感彙編15篇

《穹頂之下》觀後感1

我們用兩節課的時間看完了《穹頂之下》,從未有這樣的時刻覺得霧霾離我們這麼近、環境的保護這麼迫切!

如果從國家層面來說,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所以在追求發展進步的過程中也會帶來大量的污染。儘管污染不可避免,但這幾年政府和相關部門也都在爲此努力着。包括制定新的法律條文、加強管理等。

然而中國有13億的人口,只靠國家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身爲高中生,理應承擔起應有的責任。僅懷有一顆愛國之心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切實付諸行動。

或許,我們的力量是單薄的,但是每一個小小的改變就是一個個大的進步的開始。或許現在環保部門沒有能力或是充滿無奈,但是他們努力做出一點改變就會給我們希望和動力。或許國家的某些行業還無法防守做環保或者難言之隱,但是國家的一些小小的改變就會讓大家關注環保,爲環保做出貢獻。這一切,只需要沉下心來,做出哪怕一點小小的改變。

我靜靜地凝神這一顆藍色的星球,這是我們共同的家,是我們和我們所愛的人共同居住的地方。我愛它,所以我將用自己的努力去默默守護它。

《穹頂之下》觀後感2

我所知道的《穹頂之下》有一部同名美劇,說的是一天,一個小鎮被一個外來的“穹頂”籠罩,與外界隔絕。而今天我們看到的卻是實實在在的穹頂——原央視記者柴靜以此作爲霧霾調查的題目,再貼切不過。

沒有一點點的防備,不知何時起,霧霾在我們身邊集聚。建築物、車輛和行人的倫廓在霧霾的籠罩中漸漸模糊。透過視頻我瞭解到,去年一年,北京的霧霾致使全年重度污染天數爲175天,而石家莊則爲265天……人們有大半年的時間都生活在看不見藍天、看不見遠方的霧霾中。那是一種痛苦又無奈的沉悶。

在調查中我們還了解到,河北省這個鋼鐵能源大省,大大小小的煙囪隨意地站立在土地之上,頭頂肆無忌憚地冒出連綿不絕的廢氣,灰了藍天白雲,濁了青山綠水……面對柴靜犀利的發問,負責人們卻出奇一致地支支吾吾,抑或是在這個堅強的女性面前強詞奪理……

看過視頻,想想自己,再望望窗外,有時也是灰濛濛的一片。正如一個巨大的穹頂罩住了整個城市,遮住了太陽的光芒,月亮的銀輝,自然的生機。

而我們,正是活在這穹頂之下的一羣人;我們,正是需要爲這自然做出改變的一羣人。

《穹頂之下》觀後感3

小小的PM2.5居然會引發人體呼吸道,肺部甚至心臟的各類疾病,它是我們隱形的敵人。面對敵人的強大勢力,僅靠我們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們能夠做的也許只是從自身做起,但是更要將霧霾帶來的危害讓更多的人看到,瞭解到。這樣才能共同抵抗這個“強敵”。

孩子是父母的天使,父母爲孩子撐起一片天。我們可以想想,在休閒時光擡起頭來看看,有多久沒有看到過藍藍的天。我們幾乎都可以說出“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樣的話,可是,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夠做到呢?我們需要新鮮的空氣,藍色的家園,我們不想再看到污濁的氣體飄蕩在空中,不想讓地球籠罩在霧霾之下不見天日,我們可以和柴靜一樣對自己身邊的惡劣環境做出抗議,盡到我們應該盡的責任和義務。

向上擡頭,所見之物,便是穹頂,它就像一層保護膜,安詳的覆蓋在地球的上空。柴靜作爲一位母親,用她的視角,描述了她眼中的霧霾,她的所想所問。她以一個普通民衆的角度向我們詮釋了這場“白色災難”。……這真的觸目驚心!

《穹頂之下》觀後感4

今天,我看了一個關於霧霾的視頻,讓我很驚奇的是中國空氣污染是最嚴重的。平時我都沒有發現,霧霾原來那麼可怕,它對人體的危害原來那麼大。

這幾年,因癌症而死去的人的數量正在逐步增加,空氣污染也越來越厲害,造成這個局面的主要原因是:1、汽車尾氣;2、劣質煤的大量使用;3、污染企業排出的大量煙塵。以上三點是導致大氣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我們要做的是低碳環保,1、我們應該多植樹造林,2、我們要少開車,多騎自行車或多乘坐公共汽車。3、煤經過淨化以後再燃燒使用4、淨化污染企業排放的.煙塵。只要做到以上四點,我們的空氣污染度一定會大大降低;我們的生活也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讓我們攜起手來,做一名環保小衛士,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穹頂之下》觀後感5

耐着性子,終於把《穹頂之下》看完。印象如下:

一,主持人比內容更搶鏡。沉重沙啞的聲音、疲憊蒼白的神情、偶爾露出的慘笑,完全是聖鬥士經過一場艱苦卓絕的戰爭之後的表現,讓人好生憐愛。仍是一貫撒嬌賣萌煽情的路線。

二,呈現的內容支離破碎,且都是平時媒體報道過的,只不過呈現得更聳動一些,更悲情一些,讓敵人看上去更滑稽一些,更顢頇一些。

三,用閨女開題,用閨女結尾,首尾照應,用力過猛。

四,開出的藥方有兩副,一副叫技術改造,一副叫體制改革(也叫市場化),這個地球人都知道。

五,很驚訝有那麼多人看了片子之後一副恍然大悟、深受教育的樣子。同志們真是今天才知道霧霾和霧霾的成因麼?如果是,真懷疑他們是不是“可以教育好的羣衆”。平時真真切切地吸了那麼多霧霾卻無動於衷,對霧霾報道也充耳不聞,直到昨天看了一個電子版霧霾才淚如雨下,悔不當初,這樣的羣衆真的可教育麼?

總之,普及是應該的,煽情有點過了。時間很晚了,先說這麼些吧。

《穹頂之下》觀後感6

今天,觀看了《穹頂之下》令我震撼不已。

在紀錄片中,主持人柴靜帶着一個採樣模出門,24小時後,一個潔白的採樣模變成了一個漆黑的東西,專家檢測裏面有15種致癌物質。令人驚訝,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空氣”嗎?簡直就是一種獨特的毒氣,只是人們還沒有發現罷了。

小小的PM2.5,直徑小於2.5微米,我們肉眼看到的至少是它的20倍,居然會引發人體呼吸道,肺部甚至心臟的各類疾病,真是令人膽戰心驚。它就像是我們隱形的敵人,面對敵人的強大勢力,僅靠我們一人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們能夠做的也許只是從自身做起,但是更要將霧霾帶來的危害讓更多的人看到,瞭解到。這樣才能共同抵抗這個“強敵”。

向上擡頭,所見之物,便是穹頂,它就像一層保護膜,安詳的覆蓋在地球的上空。柴靜作爲一位母親,用她的視角,描述了她眼中的霧霾,她的所想所問。她以一個普通民衆的角度向我們詮釋了這場“白色災難”,讓我們知道了這種空氣污染和霧霾對我們的傷害。

人生只有一次見到天空的機會,一旦錯過,絕不會重來!所以, 讓天空變藍,讓星星充滿夜空,讓未來自己的孩子看的到星星看得見藍天、也希望他們可以創造更美的天空!

《穹頂之下》觀後感7

自從觀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我意識到霧霾對我們的危害,以及空氣污染後,空氣中夾雜着重金屬和致癌物質。

雖然中國用煤發電不是很好的事,但是我也知道中國用煤發電是迫不得已的,當時因爲只有火電能大規模迅速投產(2年),而且價格不貴。當時天然氣很少,進口也貴。大水電也沒那麼多,建設週期較長。核電爭議較大,建設週期也長。風電、光電當時很少,現在突飛猛進,速度冠絕全球,但這兩者仍然只是補充,很難取代火電。一個是規模小十分之一,一個是發電小時數少太多,與火電之比大約是1:3吧,兩個合一塊,風光發電只佔火電的30分之一,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況且,水電可以低至2毛左右,火電可以是3毛多,核電是4毛多,風電、光電、氣電通常是5毛多或更高。在沒有儲能條件、電力不緊張的情況下,電網願意吸納火電水電,而非風電、光電。氣電也就調峯有優勢。所以中國選擇用煤發電。當年用煤發電可以,但是現在繼續不可以。

爲了我們健康的未來,請各方少用煤發電,讓孩只看見湛藍的天空、潔白的雲朵,創造美好的新中國吧,一切爲了孩子。

《穹頂之下》觀後感8

剛剛看完柴靜關於霧霾調查的紀錄片,觸目驚心四個大字在腦海裏不停環繞,這是我第一次看完一個片子之後這麼急切的想說一些話,因爲這與我們的生活真是密切相關,就像柴靜說的:同呼吸,共命運。

霧霾是這幾年纔出現在我們的視線中,並且幾乎成爲了生活常態,可是這個生活常態正常嗎?不正常,因爲這是以我們的生命健康爲代價的。我家住在武漢三環的位置,在十幾年前剛剛搬來的時候我記得晚上還可以看見星星,那真的是滿天的繁星,當時的我沒想到的是這居然在現在看來是多麼的奢侈。武漢在十幾年的時間發展的很快,但是發展得代價是我們的環境。我們現在走在武漢的街頭,到處都在拆房子,建房子,挖道路,建道路。到處都是裸露的泥土和飛揚的塵沙,我們走在路上必須得捂住口鼻,不敢呼吸。但就算這樣我們仍然會呼入大量的灰塵,而這些都是能夠誘發肺癌的因素,環境的污染程度和肺癌的發病率是成正比的,而大部分的受害者使我們的孩子和父母。

每次霧霾發生的時候我們都在祈禱趕緊來一陣風將霾吹跑,但是吹跑了一次還會有下一次,霧霾已經不是偶發事件,它仍會頻繁的發生,而且還是一個開始。

《穹頂之下》觀後感9

我在觀看過《穹頂之下》這部紀錄片後,大爲震驚,種種問題在我的腦海中迴旋,那一幅幅畫面一次又一次的在我眼前閃過,這還是我們生活的城市嗎?

以前,我聽別人說起過在我們的城市中存在這大量的PM2.5,當時我怎麼也不信,也沒有對此有太多的關注,總覺得不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只要離煙筒遠一點,裏工廠遠一點就沒問題。可是觀看過紀錄片之後我怔住了。造成這些的原因很多,其中低質燃油的燃燒和燃煤是一大方面,而且PM2.5會對人體有傷害。

不要總以爲柴油煤燒多了,我們中國就進步了,我們進步了,那環境那越來越差了。所以我們要多多植樹造林,儘量減少燃油的燃燒,出門儘量少開車。

我相信透過大家的努力,霧霾會越來越少,甚至消失。

《穹頂之下》觀後感10

剛剛看完柴靜關於霧霾調查的紀錄片,觸目驚心四個大字在腦海裏不停環繞,我看完這個片子最想說的是:和我們一起保護地球!同時,也揭開了霧霾是什麼?它是哪裏來的?我們應該怎麼辦?

霧霾是飄浮在空氣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細小顆粒物,它被吸入人體的呼吸道後給人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來之於我國當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問題消耗量大、質量低劣、缺少清潔、排放失控。北方的許多鋼鐵廠,大量用的劣質煤不經過清潔,以至黑色濃煙從煙囟排到半空,使我們看不到了藍天。城市裏,每天這麼多輛汽車,也會排放出許多尾氣,帶來污染環境。

而作爲我們現在能做到的是什麼呢?我們應該少開車,叫大人少抽菸,出門騎車、坐公交,還有一點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煙花,今年過年煙花爆竹聲雖然少了,但我想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霧霾,我們一定會重新看到藍天和星星的。

《穹頂之下》觀後感11

“拒絕霧霾,還我一片藍天”這應該是我們共同的心聲。

昨天我看了央視記者柴靜的公益片——《穹頂之下》深有感觸。短短兩個小時的時間,揭開了霧霾是什麼?它是從哪來的?我們應該怎麼辦?霧霾是飄浮在空氣中,直徑小於2。5微米的細小顆粒物,它被吸入人體的呼吸道後給人的健康帶來很大的危害。它最大的原因來之於我國當前燃煤和燃油存在四大問題——“消耗量大”、“質量低劣”、“缺少清潔”、“排放失控”。北方的許多鋼鐵廠,大量用的劣質煤不經過清潔,以至黑色濃煙從煙囟排到半空,使我們看不到了藍天。城市裏,每天這麼多輛汽車,也會排放出許多PM2。5。但同樣日本的東京和我們的北京都汽車這麼多,但他們的城市爲什麼這麼幹淨呢?原因是我們很多車用的油品達不到國四標準,而且很多汽車的排放都達不到要求,這也關係到我們國家在體制上出現的種種問題。

而作爲我們現在能做到的是什麼呢?我們應該少開車,叫大人少抽菸,出門騎車、坐公交,還有一點就是做到不要放鞭炮、煙花,今年過年煙花爆竹聲雖然少了,但我想我們還可以做得更好。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治好霧霾,我們一定會重新看到藍天和星星的。

《穹頂之下》觀後感12

今天,看了《穹頂之上》,我突然霧霾看對人類威脅很大。

從柴靜的生活經歷和以運用作比較,打比方,列數字,舉例子等說明方法來說明霧霾對我們全中國,甚至全世界都有傷害。從柴靜的孩子就可以說明霧霾傷害太大。一年中有174天是有重度霧霾的。那就是說一年有半年不能出去。

說鋼鐵中國第一,河北第二。其實是在反面說中國的霧霾。

還有關與霧霾。我就給大家講一下吧!從20xx年武漢剛剛霧霾那幾天人們爭先恐後買口罩戴口罩,到20xx年幾乎整年霧霾天氣超過250天人們依舊可以每天淡定的出門買菜、逛街、鍛鍊,到街上已經沒什麼人再帶口罩。從這件事上所以可以看出,習慣就好,習慣了我們就麻木了。

預防霧霾,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穹頂之下》觀後感13

今天花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觀看了柴靜的《穹頂之下》,感觸頗深。

以霧霾是什麼,它有什麼危害,它是怎麼來的爲主線貫穿下來,我們國家的煤、油、環保部怎麼了?我們該如何做?清晰條理的脈絡,層層遞進的問題讓我們大家應該強烈的意識到,我們的政府、企業還有我們自己都要去做什麼、都要去怎麼做。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們不惜以犧牲碧水藍天爲代價,國家的能源體制改革更是迫在眉睫。英國、日本等國家已經有了慘痛的教訓,難道我們還要將歷史重演嗎?大家經常會把“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句話掛在嘴邊,可是捫心自問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就像片子說的那樣,作爲普通民衆的我們可以選擇綠色的出行方式、不買劣質煤炭,看到冒黑煙的柴油車、工地上塵土飛揚的土堆等可以試試撥打12369舉報……願我們的行動能彌補我們曾經對大自然的傷害。

《穹頂之下》觀後感14

我不知道我每天抱怨着城市濃厚的煙霧的同時,又有多少的黑暗潛伏在深處。每天周而復始地吞吐着骯髒的空氣、呼吸着渾濁的灰霧、不知倦怠地奔跑跳躍的同時,我又是否爲自己擁有過某一片藍天而慶幸呢?以前我是多麼沒有環保意識,認爲“環保”這個詞太大、太空,與自己又有多大幹系呢?

當下中國的環保面對現實的道貌岸然,無力的狡辯與推卸之後,又何嘗不是大國經濟發展與生態可持續的矛盾呢?飽覽了太多的山清水秀,我何時把目光投向過重工業基地下的滿目灰塵?也許我真的沒辦法改變太多,但我可以從點滴小事着手,踐行環保理念,做一個環保之士。

曾經知名的央視記者柴靜因爲《穹頂之下》的演講重新回到公衆面前。本該在一國之中佔有重要地位的環保部門卻在中國處於尷尬境地,被視頻中的某一個老闆稱爲“有義務沒權利”的機構。一句戲言,卻道出了環保部門有心無力的處境,有的人甚至打出了“經濟與環保不可兼得”的旗幟,然而事實呢?這是一個引人深思的話題。

柴靜爲了孩子,爲了一家人,爲了這個愈加惡劣的社會環境站了出來。我們爲什麼不站出來加入這一場利人利己的環保活動中呢?茫茫宇宙之中,可只有一個地球啊!

《穹頂之下》觀後感15

20xx年2月的最後一天,柴靜在網上公開了這段視頻,我認認真真觀看了一遍,這段視頻是關於霧霾正對人類的生命造成嚴重的威脅,呼籲政府和有關部門應該痛下決心治理環境污染了,如果再遲疑,那麼中國死於肺癌的人將會越來越多。我們的村子100多戶人家,僅20xx年去世的6人中就有4人是由於肺癌奪去生命的。我總是無可奈何的半開玩笑地說“我們每天就像魚兒生活在污水裏一樣,苟延殘喘。”

柴靜103多分鐘的演講,條理清晰、思維連貫、語速得當、字字珠璣,口才了得,滿腹詩書,隨口引經據典,面部表情淡漠。她採訪時咄咄逼人的表情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爲了弄明白霧霾產生的原因,她的足跡遍佈多個國家,採訪過很多管理者。柴靜爲了尋訪治理霧都的經驗,隻身來到倫敦,找出倫敦當年的資料,我們才得以看到倫敦當年的情景,交警手拿電筒在路上指揮交通,可想當年的霧霾多麼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