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紅高粱觀後感精選

觀後感5.04K

傷秋的情懷噴薄而出的是一種火似的壯烈,就如整個電影所表現的濃重而悲壯的紅色基調。似乎熱烈的有些許壓抑,那是灰暗的現實所帶來的壓迫感。張藝謀的獨到眼光,顧長衛的細節勾勒,在陝北的黃土地上,用民謠唱出它的質樸和熱情,用最直接的“野合”宣誓着對舊禮教的反抗。高高的紅高粱,紅紅的高粱酒,一切都似乎暗喻着某場一觸即發的戰爭即將要展開

電影《紅高粱》觀後感:人性原始的張狂

一望無際的紅高粱,在血色殘陽的籠罩下,隨風謳歌出一種人性原始的情感。這是對生命的禮讚,對蓬勃的嚮往,粗狂的表達一種生活。

本片是採用追憶的思路,說的是我奶奶的那個時候的故事,導演張藝謀這樣佈局的安排顯然是成功的,配上當地特有的嗩吶,土屋,釀酒缸,方言等成功使觀衆走進電影的內容。使觀衆更願意相信自己看的是一部自述式的紀錄片,增加了電影的真實性,讓觀衆心甘情願融入電影,感受張藝謀準備的謳歌原始蓬勃生機的電影《紅高粱》。

色彩美學是本片的最大亮點,紅色充斥着所有的鏡頭,卻有不一樣的作用。開場時鞏俐飾演的我奶奶表情凝重的坐在紅色的婚轎中顛簸,是一種對被禁錮的反抗;紅色的高粱酒的藝術的傑作,卻和我奶奶的窗花,燒傢俱的一竄竄火焰有機的結合,是人性的釋放;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剝人皮那場戲,羅漢的鮮血澆灌着紅高粱,是錚錚鐵骨的愛國情懷;我奶奶在給羅漢爺爺報仇的前夜,召集釀酒廠裏的人集體以十八里紅酒示信念,他們被造酒廠的騰騰的紅火焰籠罩,這是革命的號召。

從整部電影的民俗表達來看,是十分到位的。蒼茫的紅高粱環繞着青沙村,青沙村是以喝酒吃牛肉著稱的村子,十八里坡是專門造高粱酒的地方,所有的人都住在泥土砌成的屋子裏,一方水養一方人,高粱孕育着這個村子。除了本片發生的地理環境,更多的是人文情懷,比如:接新娘時要有壯漢顛轎,吹上嗩吶,打上鑼鼓,地上的塵土沒了壯漢們的腿,如同一隻自由羅漢隊;新娘子嫁過去之後得回一次孃家,坐騎是隻驢子;還有每隔一年就有敬酒神,壯漢們站成一排,雙手捧着大碗酒,唱着厚實樸素不羈的敬酒神的民歌;村上有一個惡霸別名神槍三炮,是這個地方的大哥大,卻也不把得罪的人乾淨殺絕。

思想上觀念的碰撞是一個小插曲,鞏俐飾演的新娘子是一個開放,明主的掌櫃的。她勇敢追求自己的真愛,讓釀酒的夥計叫她“九兒”,面對夥計的大碗高粱酒也一飲而盡,這一系列的細節描寫刻畫了主人公的性格特點,爲電影的人性主題增加說服力。

“妹妹你大膽的往前走,往前走,莫回頭。”“九月九釀新酒,好酒出自咱的手,一四七,三六九,九九歸一跟我走。”“娘,娘,上西南,騮騮的駿馬,足足的盤纏。”想必看過這部電影的觀衆,對這幾句民歌的旋律和歌詞都記憶猶新,這也正是電影的獨特之處。後期的配音基本沒有,都是同期聲,使觀衆更加融入電影的氛圍。

顧長衛是攝影師起家的,他在這部《紅高粱》充分展示了他用鏡頭展示故事的才華。“我奶奶”在高粱地裏的奔跑,鏡頭用了平視和跟拍,加上比人高的高粱混淆了視線,使情節緊張,卻又不失緊湊。同樣也是在高粱地,姜文飾演的“我爺爺”和鞏俐飾演的“我奶奶”在一片踩倒的高粱上野合,鏡頭移向隨風搖擺的高粱,加上鼓聲敲打着節奏,落日的餘暉灑在高粱的頂端,無不暗示着原始生命的張揚。剝牛皮師傅的徒弟精神失常後,鏡頭拉遠,交代已經沒有村民和日本人,他坐在倒塌的高粱地中間,鏡頭不斷延向遠方,蒙太奇的鏡頭告訴觀衆曾經的茫茫高粱地如今被糟蹋的體無完膚,這時“我”的旁白響起,一串串的數字記錄着日本人得草菅人命。

對比也是這部戲的重要手法之一。電影中出現了若干次的日落,日出,殘月。除了用於時間的轉換,更多的是一種情緒的傳達,最後出現的日全食是藝術作品中的巧合,一家三口,媽媽倒在路上,爸爸神情堅毅卻在晚霞中顯得空洞,孩子豆官的哭鬧。日全食來了,紅色的天空在隱隱的歌聲中漸漸變暗,然後太陽新生,重新籠罩着大地,孩子豆官擦乾眼淚,爲媽媽唱最後的美好祝願,營造出來一種災難過後的不屈服的精神。

其實,每一部成功的電影並不是一千多字的評價就能概括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這纔是電影的語言。

電影《紅高粱》觀後感

大概在一個月前,看了電影《紅高粱》,當時就想寫點感想,這幾天網間瘋傳莫言是諾獎大熱門,今天中午又看了一遍。晚上,小說《紅高粱》的作者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趁機趕風頭說一說。

之前,我並沒有在意電影《紅高粱》是由小說《紅高粱》改拍的。所以對其中的微詞都是針對編劇和導演。這是對廣大小說被改成電影的作者的不重視,深感抱歉。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我並沒感到絲毫的自豪和驕傲,但有點慶幸的是,諾貝爾獎也許會因此不是敏感詞了吧,諾貝爾文學獎是斷然不會了,還會成爲這段時間的喉舌媒體關鍵詞大肆鼓譟。不知道諾貝爾和平獎會不會因此也不再敏感呢。如果繼續敏感,這無疑是給諾貝爾獎操作機構一記響亮的耳光,拍馬粘了一手屎。

一個月前看《紅高粱》,是對早期張藝謀抱有一欣賞態度去看的。但習慣於挑毛病的我看着看着就覺得不對勁。

得麻瘋病的`酒廠老闆用一頭大毛騾子從九兒她爹手上換來一個如花似玉的大閨女。沒多久就慘遭毒手,死了。轎伕鳩點雀巢成了酒廠主人九兒的老公。後面就是一些弘揚主旋律的無聊堆砌。雖說無巧不成書,但這電影中的一些巧還是超出了我能承受的範圍。所以不噴不快。在那個時代,麻瘋是人人談之色變的一種惡性病。俗稱癩子。我小時候聽老人講,以前如果村裏有人得麻瘋,要被趕出村去的,更有甚者,用一種叫糧杆的農具夾着脖子拖了丟下河去。村裏有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不得而知也無從考證。當時是當作真事相信了,震驚於前人對生命之冷漠之餘,對麻瘋的恐懼也讓人背部發冷。但電影《紅高粱》裏的李大頭,得麻瘋竟然繼續開酒坊,巧得讓人受不了。另一處,轎伕往酒缸裏灑尿,嚴重的食品污染事件,作坊的大工頭竟然說酒成了,味道特別好。不知道是以骯髒當高尚呢,還是別有用心的反諷。通觀整部影片,找不出反諷的跡象,所以原因只能是前者。而這究竟小說中原始情節還是劇本創作時改的,就得而知了,也不想知道了。聯想到價格屢創新高且銷量一路凱歌不斷的某些酒,我就別有用心的猜想,這些酒會不會也是加了尿的呢?

《紅高粱》觀後感300字

看《紅高粱》我深深的喜歡上九兒,九月初九生的丫頭,不甘被控制命運的質樸農家女。痛恨父親將自己與一頭大黑騾子相提並論,絕望的憤怒吼叫:“你跟你的騾子過去吧,我再也不回來啦。”推翻了桌子,就如推翻了整個封建禮教,包辦婚姻的束縛。她是叛逆的,但卻是有思想的,用剪刀護衛自己的貞潔,熱烈而執着的追求自己的幸福。

是的,她早已芳心暗許那個擡轎的,有黝黑結實身軀的北方漢子,鋥亮的光頭是粗獷而不羈性格的縮影。她是勇敢的,因爲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愛情或許已經變成反抗的最好載體,所以她不顧世俗的偏見和閒言碎語,早已在心底下定了決心。作爲一個女掌櫃,一個有家業的女人,她是大氣,真摯和勤勞的。她用她的誠懇和聰慧挽留下了那一大幫兄弟,用自己的勤勞和能幹,是家業在發展鍾整整日上。

高粱酒,紅紅似火又似血。血染日,她倒下的身軀卻是毅然的堅定和無怨……沒有悲傷的流淚,卻依然記得她淡定從容的微笑,是美的如此動人。她是鎮定的,當日寇來侵,她和高粱地裏的人選擇了戰鬥,保衛家園,這是怎樣的毅然決然啊?

紅,火一般的熱烈,血一般的驚心。紅紅的高粱地,紅紅的落日,紅紅的讓人驚心的熱烈女子啊……我在那般激情燃燒的歲月裏遇見你!

《紅高粱》觀後感

《紅高粱》是一個具有神話意味的傳說。整個小說在一種神祕的色彩中歌頌了人性與蓬勃旺盛的生命力。因此,讚美生命是該書的主題。“是要透過人物個性的塑造來讚美生命,讚美生命的那種噴涌不盡的勃勃生機,讚美生命的自由、舒展。

《紅高粱》並不是十分具有現實性的作品,也不是一種對民族文化的尋根。相反,在這個聯繫三代的以過去時回敘出來的故事中,塑造的是一個未來意義的人格,是一種人格理想,超越了具體的社會表層,具有人的本性與本質的深度,《紅高粱》自始至終所呼喚的主題就是勃勃的生命力,就是張揚活得不扭曲、無拘無束、坦坦蕩蕩的生命觀。因此.擺在讀者面前的作品不是一個已被理解的世界,而是對一個世界的生命的理想。這種理想就是在那具有“太陽崇拜”的神話中。《紅高粱》不同於以往任何一部反映農民的書籍,它的視角已從傳統的對土地的禮讚轉向了對生命的禮讚。故事的超常特點決定了敘事的非現實性,故事的地點也被淡化。在《紅高粱》中甚至淡化了社會最基本的結構——村落。《紅高粱》的所有敘事元素與視聽元素都在爲這種自然生命的熱烈、自由自在和痛快淋漓的風格服務。

與以往的探索小說不同,《紅高粱》雖然也承載了作者對生命主題的意念,但並不是完全像《黃土地》等探索淡化情節,靠純粹的語言的震撼力來直接表達導演的意念。作者在這部下小說中是從實處入手,從規定情境下的具體人物性格人手,編織一個完整、美妙動人的故事框架,從而使意念透過故事的曲折、人物的行爲、動作自然而然地流溢出來。在此,作者是如何透過具體的方法來達到這兩者的完美結合的呢?

首先,《紅高粱》自身有一條完整的故事線,但這條敘事線大部分由文字感受來完成。《紅高粱》一開始,就傳來了“我”的敘述;“我給你說說我爺爺我奶奶的這段事,這段事在我老家至今還有人提起。”這是一個以現在時進行回述的讀點,這個“我”在此是一個故事的敘述者。由於他沒有在故事中出現,按理是一個客觀的敘述者,但他又是故事中人物的後代,這又使得他具有某種參與意識,從而又具有被敘述的意義。因此,這個讀點是非常奇特而又新穎的,它使作者在處理《紅高粱》時有了一種遊刃有餘的讀點參照,非常自由而又具有全知性。同時,他的敘述的特點把故事拉遠,又具有歷史的間離效果。在此讀者基礎上,《紅高粱》在這開場中道明瞭故事的虛構性。“日子久了,有人信,也有人不信。”從而非常自如地把故事納入非現實的時空之中。

《紅高粱》中的人物關係、周圍環境、時間轉換等幾個主要情節轉折點,幾乎都是讀者感受的。如我奶奶與麻風掌櫃李大頭的關係,高梁地的“鬼氣”,新婚三天新娘回老家的規矩,李大頭被殺,禿三炮綁走我奶奶的過程,羅漢大爺的出走,日本人的出場等。《紅高粱》還承擔了一種“預敘”的功能,如擡轎出發時就告訴讀者,轎把式將成爲我爺爺,這就增設了讀者的“期待讀欲”,使故事的進展更富有張力。《紅高粱》的空間與文字上也就能盡情揮灑,將大部分的文字用在表現顛轎、劫道、野合、敬酒神、日全食上,讓意念承附在具體的畫面上,依附於一個個具有強烈生命象徵意味的儀式之中,從而達到虛實相生的藝術境地。它“縫合”了過去與現在、意念與故事。

其次,當我們面對《紅高粱》時,就會感知到《紅高粱》都被那輝煌的紅色所浸透。紅色是太陽、血、高粱酒的色彩。在這裏,《紅高粱》對色彩的運用是高度風格化的。開頭就是年輕漂亮、靈氣逼人的我奶奶那張充滿生命的紅潤的臉,接着就是佔滿銀幕的紅蓋頭,那頂熱烈飽滿的紅轎子,野合時那在狂舞的高粱稈上閃爍的陽光,似紅雨般的紅高粱酒,血淋淋人肉,一直到那日全食後天地通紅的世界……,整部影片都被紅色籠罩。作者對這種基調的選擇幾乎完全剝奪了我們對《紅高粱》情節的關注,而進入一種對一個特定的造型空間的純粹情緒性體驗了。這是一種對完美自由的自然生命的渴望與讚美。這不是一個完全現實時空的再現,而是我們內在生命力的精神外化。《紅高粱》結束在那神祕的日全食中,紅色的擴張力獲得了一種凝固的近乎永恆的沉寂效果。黑紅色的高粱舒展流動充滿了整個《紅高粱》空間,極爲輝煌、華麗、壯美。

第三,《紅高粱》的空間環境與造型描寫,都在努力尋求一種色彩的單純化和空間的神祕與闊大。一切瑣細的對比協調和過渡都被拋開,造成一種崇高神聖和神祕生命的生存空間。《紅高粱》主要是兩個空間環境:高梁地和釀酒作坊,釀酒作坊體現出生命的遠古意識,如風雨剝蝕、似古堡般的十八里坡的圓形門洞。而那片自生自滅的高粱地,則透着生命的神聖。當《紅高粱》上描寫高粱地時,它是作爲一個巨大的自然生命符號羣,舒展、盛大、堅強、熱烈、寬厚。《紅高粱》三次對高粱的渲染都呈現出一種人與自然生命的整一性。當我奶奶淚水滿面、仰天躺在我爺爺踩踏出來的聖壇上時,《紅高粱》上一連出現了四個疊化的狂舞的高潮。在這裏,高粱地是生命誕生的見證。而在日本人強迫百姓踩踏高粱的中,又感到生命被摧殘的震撼。《紅高粱》結尾,我爺爺與我爹泥塑般立於血紅的陽光裏,面對那高速流動的高梁的鏡頭,我們內心喚起的是一種對生命的自信和對熱烈悲壯的生命的禮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