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大國崛起的觀後感作文

觀後感1.08W

從文化、制度欣賞墮落到技術崇拜的半拉子文化工程

--到底是作者不懂還是不敢說?

央視二套播出的《大國崛起》記錄片,從一定程度上給我們一個更新的視角觀察世界近500年來主導世界歷史的“大國”們是如何發跡、又是如何被新興的大國取代或者趕超。

我們看到作爲國家主流新聞媒體對於當今500年內世界風雲變換的國際舞臺的評價,其中不乏過去我們一直迴避的尖銳問題,確實叫人領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暢快和激情。

不過,對於一直關注近代歷史的讀者和觀衆而言,其實,系列片中的許多觀點已經不算新鮮,比如,社會和國家的關係在不同的大國崛起歷程中的特殊作用,比如對於自由經濟和政府幹預在近代經濟學和國家治理領域的爭論和實踐,還有就是後發國家的趕超戰略對於新興國家的借鑑價值。但是,對於深入思考的觀衆,這個系列片是否正在回答了片子開始提出的問題:大國崛起的祕密究竟在哪裏呢?

從最後一集,我們是否得到一個答案,就是最先找到適合於本民族發展道路且最符合其所在時代核心競爭力要求的國家,最有機會在強國競爭之林取得成功、乃至最終的優勝。

可我們回顧系列片提及的幾個國家,一方面對於促成其成功的部分原因可是理解,但是我們其實未必真正看到其被新的大國趕超乃至取代的“衰落”的原因,也就是幫助新興大國崛起的另一部分外因。

比如,介紹荷蘭的崛起之後,僅僅是提到他們在經歷其顛峯的全球貿易擴張之後突然中止了擴張的'步法,隨着荷蘭威廉三世入住英國,荷蘭的大國之運似乎也隨之被轉移到大英帝國之手。爲什麼荷蘭的崛起到了一定顛峯就停滯了?記錄片沒有給予回答。

實際上我們知道,對於既成大國而言,任何新興大國的潛在崛起都是一種重大威脅,這意味着資源的再分配乃是自身優勢地位的削弱。所以,只要可能,既成大國都會千方百計阻撓新興大國挑戰其霸主地位。這一直都是新興大國的一項重大戰略難題:如何處理好同既成大國的關係。

就像中國俗話所言,“餓死的駱駝比馬大”,如果新興大國的崛起之路上充滿了這類既成大國的刁難和阻撓,其發展的經歷一定波折而坎坷;萬一壓力過大,甚至會被扼殺在崛起的搖籃之中。

那麼,是什麼因素幫助那些新興大國最終成功崛起呢?往往正是那些既成大國的衰落,使得他們既喪失了以前的國際視野又失去了掌握全局的能力,導致新興大國乘隙悄然崛起、一鳴驚人,一舉將自我陶醉的舊霸權推下神壇。

而這樣的歷史機遇,歷史上又有幾回呢?記錄片沒有進行深入的討論。

我注意到,片子一再提及“核心競爭力”,同時對於當代的文明發展歸納爲,在科技領域掌握核心競爭力就是成爲當代大國的祕訣。我不得不困惑,憑什麼在當代激烈競爭的國際舞臺上,某個後發國家能夠取得優於發達國家和其他既成大國們優越的“核心競爭力”呢?特別是在科技領域,我們知道這是最重視積累的領域,沒有厚積哪來博發?恰恰在這個方面最不能保證新興國家取得核心科技競爭力。

另外,如果回顧世界歷史,是不是科技最發達的國家就當然地可以崛起爲大國?哪怕僅僅看中國的歷史就知道未必如此,因爲沒有人否認大宋的科技不僅僅在中國,哪怕在但是的世界領域都是傲視羣雄的,可惜呀,偏偏被北方少數民族政權擊敗。即使是世界歷史上看,很多國家或民族都曾經在科技上耀眼無比,例如中世紀時期的阿拉伯世界,可謂積累了當時西歐和中東文明的精華,偏偏那裏沒有孕育出世界性的近代大國。問題到底出在哪裏呢?

記錄片經常引用保羅.肯尼迪的論述。他也在片子最後一集裏提出,對於大國崛起的祕訣,可能文化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惜,記錄片的編導們對此也一帶而過,未能詳細分析。

文化是什麼?荷蘭的商業文化,英國的殖民文化,美國的自由主義和獨立精神,還是俄羅斯民族堅忍不拔和高度集權的混合體,都是文化麼?

那麼,我們不由得要問,我們當代中國的文化又是什麼呢?

所以,對於這個記錄片的反思,我想又不得不回到清末民初的討論:器物優越導致國家強大,還是制度先進保證國家興盛,或者應該是文化優勢促成了大國崛起?

如果從這個視角來看,記錄片編導的模棱兩可實際上把整個記錄片的立義給貶低了!

開始還推崇了荷蘭的商業文化,慢慢地變成欣賞英國和美國的制度,可到最後竟然高呼“技術萬歲”,墮落到器物層面的低級崇拜。

遺憾地把整個記錄片自我貶低到物質-技術崇拜的層次,極大的辜負了人們的關注,小看了觀衆的認識能力。

由此可見,這個記錄片純粹是一個未完成的作品,是一個半拉子的文化工程。如果僅僅是這些東西,未必對於中國的發展有太多的借鑑價值。至於沒有播出的部分或者是“此處刪節×××字”的作品,也不知道何時纔可以看到。期望應該是在不遠的將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