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2016新城電影你的名字動漫觀後感

觀後感2.5W

《你的名字》之中,流星的墜落似乎是在踐行着櫻花秒速五釐米的約定,毀滅也有美學主義既視感。本站小編整理了你的名字動漫觀後感,快來看看吧。歡迎欣賞與借鑑。

2016新城電影你的名字動漫觀後感

  2016新城電影你的名字動漫觀後感一:

部作品,從我看來最有意思的應該是結局時“我好像哪裏看過你”這句對白。啊咧!怎麼這麼熟悉的對白,不是我們老土式搭訕最常用伎倆了嗎?是的!沒錯!就是這麼老土,沒有一絲套路。

但是最感動也應該是這句說話,本作主人公因爲特殊的體質交換了身體,在交錯的時空喜歡上了對方,卻因爲醒來後記憶會模糊而忘記了對方名字。

如果套回現實我可以理解成,前世我們互相認識,乃至於喜歡上對方,但是某些原因未能如願攜手一生。至於今世,我們彼此忘記了對方的名字。可以這樣理解嗎?

如果可以這樣理解,那麼現實裏“我好像哪裏見過你”會不會非常美妙呢?我們都是在尋找着一個人,這個人可能就是上一輩子和你有着關係的人,這一輩子真的只欠了一個見面勇敢說出那句哪裏見過你的說話。

在這裏我就不去解刨所謂世界線A與B的關係了,因爲我覺得美妙的應該是可以和現實呼應的話題。

儘管對於我來說同是新海誠作品《你的名字》整篇都是十分溫暖的,一種你再堅持一下,你再努力一下就會有轉機有希望的感覺。與《秒速5釐米》截然不一樣,沒有《秒速5釐米》的那種刻骨的無奈和刺痛感。反而有點像《言語之庭》,生活上總有點無奈,但是隻要遇到那個可以交心的人,爲何不努力嘗試愛一次的感覺。

最後我覺得女主的頭繩我也想要,好像男主一樣系在手上也不錯。

  2016新城電影你的名字動漫觀後感二:

同時秒五的音樂和畫面都是恰到好處的動人,山崎將義那首one more time,one more chance至今仍縈繞耳際,飛舞的櫻花,藉着兩隻孤飛之鳥展現的整個城市的夜景和夏日海濱的淡淡色彩也都歷歷在目。這部作品不能說很震撼我,除卻畫面音樂,那傷感綿長的劇情確實不去用心體味是很難理解的。不過13年初夏的秒五卻無比地貼合我彼時的心境,讓我覺得自己就是新海誠口中那些“需要他作品的人”,但拋開感性層面作爲混跡二次元多年的一個觀衆來說卻隱隱覺得這樣的片子和很多同樣青春題材的動畫(未聞花名、龍與虎以及後來的四月君噓等等以及日本國內同檔期的聲之形)在哪裏很不一樣,卻又說不上來究竟哪裏不一樣。

那之後一發不可收拾地喜歡上了新海誠和他的作品,照着秒五-言葉之庭-星之聲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追逐繁星的孩子-她與她的貓(97版)-cross road-某人的目光-大成建設的四支廣告補完了當時在大陸能看到的新海誠所有作品。那時候應該已經是14年的冬末了,其實我個人印象每一部有每一部的特色,並不像很多人說的那樣畫面漂亮而劇情單薄。追星的劇情其實是很豐富實在的,只不過沒有形成自己的風格,有點學宮崎駿的奇幻,那之後13年他迴歸製作70分鐘的個人動畫《言葉之庭》,其實那裏面對萬葉集不溫不火的運用,情感依次展開到最後涌泉式爆發是很流暢的,或許用商業作品的標準來衡量言葉之庭,言葉之庭並不成功,因爲他還是沒能以唯美的畫面和師生戀的話題吸引到絕大多數觀衆羣體,但不得不說言葉之庭很“新海誠”。

如果非要給新海誠也來排個三部曲我認可的新海誠三部曲應當是星之聲-秒速五釐米-言葉之庭。不論畫面風格主題都是一脈相承遙相呼應的。並且都沒有采用製作委員會制度,誠哥能自己把控的地方肯定也更多,無奈這樣的製作模式在商業上始終沒有成功,其知名度始終沒有提高,在國內恐怕也只是一些忠實粉絲在一如既往地關注與支援他。這個三部曲其實都是在講成長帶給主人公的一些不適應和孤獨感,或者至少都有講到。

今天新海誠在中傳的見面會上說自己學生時代是一個很怕“出社會”的人。這其實是熱衷於相較現實世界而言更加純粹理想的二次元世界的很多動漫迷以及“死宅”們共同的心理狀態。新海誠作爲動畫監督一貫的作品風格是很不“二次元”的,其實一批我們熟知的動畫導演如宮崎駿、細田守、新海誠、今敏所導演的動畫都是疏離於二次元核心動畫風格之外的,他們更慣用電影的敘事與表現手法來做動畫,把動畫作爲電影的一種形式,不過在今天動漫越來越注重人物的塑造而忽視劇情架構的時代要讓懷揣匠心的他們去迎合這種潮流纔是最不可能的。阿宅們有時候不能在這些人的作品中獲得單純的快樂也是很正常的事。扯遠了,回到君名。

我已經在影院看完全片了,要說他是三部曲的延續我是不願意的,但是票房的大熱和誠哥自己的一再推崇又讓作爲一直喜愛他支援他的粉絲們很矛盾。他自己說這是講了一個相遇前的故事,故事到男女主人公相遇就結束了。這樣解釋全片當然很妥當也很有值得人玩味的地方,不過作爲誠哥一直以來的粉絲私心是希望最後瀧和三葉的回首是對秒五明裏和原野錯過的一份補償或者說時隔九年的追憶吧。當然這樣要求新海誠要求這部單獨來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作品是很不公平的。商業上的成功纔是談情懷的資本,不過既然君名已經在日本國內拿下年度票房冠軍,似乎要拿他和之前新海誠認可度最高的作品做一個比較也並無不妥。整部作品給我的感覺更像是戲劇衝突不那麼激烈的細田守所作,當然細田守不會以這麼內斂的敘事節奏展開就是了。

看完細田守的作品往往讓人大呼過癮,心潮澎湃,即使狼孩其實內在覈心也是很“激昂”的。而看完新海誠的作品就是心裏會泛起淡淡的憂愁,激起人強烈的傾訴欲。這次君名做到了第二點,卻沒能讓我再度體會到那種難言的卻也很令人享受的敏銳的惆悵。電影的中段不再有空曠的教室、凌亂的桌椅和翩飛的窗簾這些以往他的作品裏似乎必備的空鏡頭,雖然也因此豐富了故事性,終於擺脫了“新海誠只適合拍廣告”的戲謔,卻讓人覺得似乎少了點什麼。也就恍然發現,那些如散文般的鏡頭和節奏纔是新海誠動畫獨具特色的'地方,剝離了這些,更多人能接受他的動畫了,因爲唯一一點和二次元相像的部分被抽離了。也難怪有人說新海誠在這部作品裏“背叛了”過去的自己,不過其實我想說新海誠早就“背叛”過自己了並且還失敗了,就在11年做追逐繁星的孩子之時他就在像市場更能接受的方向改變自己的作品風格,那是他第一部引進製作委員會制度的作品,全片只有頭尾才讓人覺得有新海誠一貫的特色並且銜接地很生硬,換言之把我之前的一段分析批評放到那部電影上也完全適用。

而至少君名頭尾新海誠式的演繹方式與中間緊鑼密鼓的劇情並不違和,所以其實是我們從很早開始就誤會誠哥了,他早就開始改變自己的風格,言葉之庭不過是他初次嘗試失敗後的迴光返照,而這次君名攜田中將賀等一衆王牌人設王牌製作成功地完成了他風格的轉變。可以理解爲由散文家新海誠變成了小說家新海誠了。以後應該不會有人調侃誠哥是“壁紙狂魔”或者每次他一出新作就說“一大波壁紙正在靠近”了,雖然我懷念着那樣被每個深愛着他的人調侃着的新海誠,卻也不得不承認,如果他的改變能讓更多人接受他喜歡他,那也是值得的。

可能很多很早就開始喜歡新海誠的動漫迷們從來沒有真正想到過誠哥的作品有朝一日會進軍中國內地,而且是以如此聲勢浩大的排場,不過所有的沒想到所有的不滿意都在商業成功面前顯得有些無力,我們只需看到,如今,他來了,帶着他最滿意的作品,他要征服的,遠遠不止阿宅們,而且我相信,他會的!

  2016新城電影你的名字動漫觀後感三:

下午去看了你的名字,之前沒看過新海誠的作品,這部真心讓人驚豔了。畫風細膩,人物不多卻都刻畫得很生動,幾個笑點很可愛,劇情幾次出人意料(幸虧沒看劇透),尤其是時空的跳躍銜接有多次,看起來卻沒有任何不理解和跳躍感,銜接如流水般自然。

最想稱讚的有兩點,一是看預告是技術製作的畫風,想過可能不如宮崎駿的那種手工畫風看着親切,沒想到完全沒有,很多細節細膩到難以想象,風、流水、樹木、繩線都很自然。二是劇情,非常引人入勝,剛開場還有觀衆問同伴爲什麼要看動畫片,半場之後幾乎所有人都被劇情吸引了,然而節奏其實是不快不慢的,這一點很牛逼。個人評分:9分。值得二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