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00字10篇

觀後感2.87W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千萬不能認爲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00字10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00字10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00字10篇1

今天的教研改了一種新的形式,觀看教育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這個電影初次聽說還是在一個娛樂節目上,印象中只有那羣歌聲如天籟般的孩子們,這次藉助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欣賞了這部電影。

在片初是以回憶倒序的形式向我們展示了故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羣頑劣的孩子各種惡作劇的戲弄老師,同時老師們也在用嚴厲的方式懲罰者他們,“犯規—懲罰”是校長及老師的口頭禪,孩子們的舉動就像彈簧一樣被壓制再反彈。

終於,主人公馬修老師給人們帶來了一種希望。他沒有偉岸的身軀,沒有滿腹的才華,僅僅是一個落魄的音樂老師,可他的到來就像一汪清泉注入了沙漠,讓我們瞬間就發現了這羣孩子的優點,他用音樂拯救了這羣無人問津孩子。

這部電影雖然沒有華麗的服飾和背景,沒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簡單,乾淨的音樂貫穿着整部影片,使觀衆在天籟般的童聲中欣賞着電影,是本影片的一大特色。雖然馬修不是聖人,他無力堅持自我的真理,但他儘自己所能做着一切。最讓我感動的是合唱團表演的那一刻,那個最具有音樂天賦的男孩因爲過錯被晾在一邊,心情沮喪,神情顯得格外落寞。

而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帶着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他的演唱。一位老師可以讓一個孩子得到對自己的肯定,對人生的期待,真的很偉大!像馬修老師,雖然被校長開除了,但那一雙雙從視窗伸出的小手,那一個個寫滿了孩子最真摯祝福的紙飛機已足以讓他感動,讓他幸福!

但願普天下所有的老師都能用尊重、用溫和、用愛心、用情感去感動學生,都能得到學生的認可,都能收到孩子們的紙飛機,寫滿了祝福與期盼的紙飛機!讓我們堅持着最初的夢想,把愛帶給每一個孩子!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00字10篇2

今天我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人過中年的馬修是“池塘畔底”這所少管所的代課老師。人生似乎在這個地方更沒了希望。暴戾的校長、冷漠的老師、陰森的大門、調皮的無可救藥的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遠也犯錯不斷。

馬修的第一節課就因爲同學的吵鬧而得到了校長的咆哮。同學不小心打上了心地善良的麥神父。因爲馬修獨特的教育方式,孩子們第一次做錯了事不被體罰,第一次知道做錯了事可以用負責任的方式彌補。馬修爲孩子們組建了一個音樂團,用他對孩子們徹底的真愛,使這些已經麻痹了的問題少年們,有了一絲絲良知,成就了莫翰奇的音樂之夢,也成就了自己的音樂之夢。

當他被惡毒的校長趕走後,孩子們折起帶着祝福的紙飛機,送給這個拯救過他們靈魂的人。他們變成了愛的精靈,紛飛在春的序曲中,融化了冰封的海洋,展開風帆,義無反顧的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中,翻開新的人生篇章。

馬修以他寬廣的'胸懷包容着這些可憐的孩子,他以一顆博愛的心將溫暖和希望播撒在孩子們的心田。他用音樂喚醒了這些孩子們冷漠的心,也喚醒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渴望。其實人人心中都有愛,人人心中都有一顆熾熱的心,人人都能體會到他人對自己的仁慈與付出。只是,如果沒有人來撥動這根愛之弦,這種熾熱的心就會被封沉。而馬修就是最好的撥絃人。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00字10篇3

我們先從電影的名字談起,放牛班,就是指很糟糕的一個班。放牛班的'“春天”又是怎樣的呢?我便帶着這樣的好奇觀看了這部影片。

影片剛開始時,著名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重回故地出席母親的葬禮,他的舊友貝比諾送給他一本陳舊的日記。這本日記是當年他們的馬修老師留下的。

皮埃爾小心翼翼地翻開這本日記,回憶起當年的一幕幕……

在一所名叫“池塘之底”的私立學校裏,有着格外調皮搗蛋的學生和嚴厲的老師。還有着“一犯錯,就處罰”的教育方式。體罰更是司空見慣。

就在這時,一位來自鄉村的音樂老師馬修來到了這所學校當代課老師。他對音樂有着濃厚的興趣,閒暇時也會創作一些小歌曲。

馬修老師用愛和溫暖感化着一個個看似調皮,甚至邪惡的孩子們的心。他時刻保護着孩子們,即使犯了錯,馬修老師也儘量避免孩子們受到關禁閉,甚至被打罵。而其他老師卻認爲對於一羣無藥可救的學生最好的辦法就是體罰。

馬修老師利用空閒的時間來教孩子們唱歌。令他驚奇的是班上有着一位“天籟之音”——皮埃爾莫翰奇。馬修老師又在這幾乎不可能的環境下成立了一支合唱團!

因爲火災的事情,馬修老師被學校開除了,嚴厲的校長不讓馬修老師和孩子們告別。突然視窗飛出一架架寫滿話語的紙飛機。淚水模糊了馬修老師的雙眼!

假如沒有遇到馬修老師,貝比諾還是每個星期六到校門口等父母來接的孤兒;假如沒有馬修老師,也就沒有指揮家皮埃爾莫翰奇。他們是多麼的幸運呀!能遇到一位改變了他們人生的老師!

是馬修老師爲放牛班帶來了“春天”,讓這個班裏的學生懂得了“愛”是什麼。這部影片給教育工作者作了一個榜樣,也讓我們懂得了愛!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00字10篇4

新的學期,讓我們回想起曾經的往事;新的老師,讓我們回想起曾經的老師,前個學期趙老師伴我們度過美好的半年,如今新來的班主任老師讓我們好陌生。

趙老師對我們多好啊!我們班那時對音樂的感悟特別差,因爲我們不喜歡唱歌。趙老師爲了讓我們喜歡上音樂,還親自讓自己的兒子去上音樂輔導班。而每次在學習時,也順便聽課學習,每節數學課,總要抽出十分鐘,把她自己學到的音樂重點傳授給我們。她教我們發準每個音名,教我們練習視唱、教我們識譜,我們漸漸地喜歡上了音樂。在趙老師的指導下,我們班的音樂表現突飛猛進,就連音樂老師也不得不讚嘆我們的進步。

每當想到趙老師,我就會想起那部電影《放牛班的春天》。電影中,馬修老師進入這所寄宿學校教音樂。當他看見那些調皮的學生對老師惡作劇時,就下決心用音樂改變他們。當他看到校長對學生們懲罰殘酷時,又對學生感到痛惜。在這地獄般的學校裏,馬修老師用音樂感化學生們,想把他們從地獄拉出來。終於,在馬修老師的指導下,孩子們從黑暗中和陰影中走了出來,而自私自利的校長,卻想依靠他們優美的合唱歌聲爲自己臉上貼金,最終沒有成功。

啊!黑夜,讓我從黑夜中逃出來的馬修老師啊,他是黎明中的希望,他是給我們光明的太陽,是他給我們溫暖,最美的“風箏”,你多久回來啊!讓我們沐浴陽光的是老師,讓我們幸福成長的,也是老師!

音樂是我們心靈的啓迪,是夢想,的港灣,是音樂感化了我們,是音樂讓我們茁壯成長,要是我做了一名老師,我一定要讓我的學生生活在快樂中、美好的音樂聲中!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00字10篇5

今天老師給我們看了一篇電影《放牛班的春天》,我在某本書裏看到過這部影片名,但沒有看過這部電影,所以我滿懷期待的看了電影。

這部影片主要講的是,曾經是一位音樂家的馬修老師,來到一所教養院當代課老師。這所教養院的學生很頑皮,而這裏的老師和院長都很冷酷、冷血、古板,只要學生犯一點錯,就要受到懲罰,而且是全體懲罰。馬修老師想改變現在的狀況,於是創建了合唱團,老師,發現了一個叫莫翰奇的男生對音樂很有天賦,讓他當了獨唱。這時,來了個轉學生叫蒙丹,剛入學沒幾天就被當作小偷抓去了警察局,再次回到學校沒幾分鐘就又被抓到警察局。

在影片的最後,他把教養院給燒了。當院長看到教養院被火燒的一幕時,就吐露出了心中所有的想法。雖然這時所有的學生都平安無事,但最後院長把馬修老師開除了,還不讓學生們和馬修老師進行道別,但他們用紙飛機送別了馬修老師。馬修走的時候,一個叫貝爾諾的男孩跟着他一起走了。

看了這個影片,我一直有個問題,爲什麼取名爲《放牛班的春天》?後來我明白了:春天指的是馬修老師,放牛班指的是合唱團,是馬修老師感染了教養院裏的所有人,所以他是學生們的春天。

在這部影片中我認識了很多人,比如:寬容、關愛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的馬修老師,一心想着升官發財的院長和調皮的學生們。

這個影片沒有太華麗的背景,但是很讓人感到溫暖,也很感動,讓我久久不能忘懷。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00字10篇6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一聽名字就很吸引人,描述的是一個叫馬修的音樂家去一間學校音樂任代課老師。

學校被稱爲“池塘之地”是因爲這間學校各個方面都不好,而且同學又調皮又搗亂。校長不僅對同學體罰,還貪婪自己的名譽和金錢;冷漠的老師對同學就像對待動物,但馬修仍不用體罰的方法來教導學生。

我覺得最感人的情景是:當馬修再也受不了哈珊校長體罰這種教育方式時,和校長爭辯自己的看法,結果被校長開除了。當他走到往日跟同學上課的教室時,看見了許多信飄了下來,他翻開一看,原來是從教室的窗戶那飄下來的,越飄越多,越飄越多……在這一刻,窗戶裏伸出了許多手,在空中晃着,代表着他們跟馬修老師告別。馬修老師笑了,我哭了。

我覺得電影裏面的校長對名譽和金錢看得太重了,本來是馬修老師建立的合唱團,可是到公爵夫人問是誰建立合唱團的時候,哈珊校長居然說是自己建立的。馬修老師這種不用體罰的教育方式是對的,這樣才能保護住孩子脆弱的心靈,假如小孩被打了或是被罵了,就會在心靈裏對學習和老師留下了一個黑色的陰影,永遠都抹不掉。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非常好看和感人,假如你想知道後來馬修老師怎麼樣了,就隨我一起進入電影吧!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00字10篇7

放牛班的春天,普通的篇名,普通的人物,普通的故事情節,卻演繹了一曲不同尋常的人生故事,洞穿的音樂、歌聲,飛逝的歡笑環繞着這所學校,一羣“無可救藥”的孩子,被夾着“行動.反應”的枷鎖,卻被一個叫克雷芒.馬修的學監喚醒。影片大篇幅的講述了學監和孩子們中間的學習和心靈的互動,每一個片斷都充滿了簡單而溫馨的愛,充滿了濃厚的感情,用心在投入,在交流,透過自己譜寫的音樂,喚醒了深埋在孩子們內心的渴望。該片從頭至尾被一種希望所寄託。用一個孩子心裏的星期六,預示着放牛班春天的到來,希望的到來,而影片結尾,春天到來,希望成真。也許結果如馬修所說,我是個失敗的音樂家,失業的學監,但事實上,他在這個地方播下了希望的種子,播下了希望。

馬修讓我聯想到了我們的教育,形勢不代表什麼,根本在於內心,只要內心是在教育,那就是教育。從小到大,從古到今,我們都在教育和接受着教育,從不停息,學校,成了教育的集中地。作爲一名普通的教師,影片中品之無味的學監,同樣的平凡,不顯一點色彩,卻可以讓我們演繹教育人生中迥然不同的經歷。影片中,在馬修之前,孩子的心是受傷和絕望的,被馬修用一顆虔誠而溫段的心,溶化了,而身處教育的我們,被這樣的教育所感動。虔誠,要知道,一個人民教師,我在做什麼,我本着什麼樣的目的,我在用什麼樣的方法,面對着一羣什麼樣的學生。馬修在跟音樂家的母親談話時說過,我不是一個人,我有這麼多的孩子。是的,他從一開始,就沒有認爲自己是獨立的,高高在上,反而迫切的希望融入到孩子們中間,在面對野蠻的校長,勇敢地施行自己的“試驗”,去體會他們的內心。

這是一部法國藝術片,沒有波瀾壯闊的時代背景,更沒有出衆的故事情節,即時到故事最終,馬修也沒有任何的變化,他沒有得到什麼,這是他的祕密,他離開了,同樣的身份。可真的只是他的祕密嗎?他同樣得到了,得到的是孩子們的希望,信任和寄託,也同樣地開啓了馬修前進的道路。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00字10篇8

“每一顆心都需要愛,需要溫柔,需要寬容,需要理解。”一名正處於人生低谷的法國音樂家馬修,從一個個“壞孩子”身上,領悟到這樣一個真理。

法國的一個冬天,馬修,曾經的大音樂家,此時正站在“池塘之底”學校的大門前,即將成爲一名代課老師。在這裏,馬修隊校長處罰式的教育極爲不滿,透過對孩子的觀察,馬修決定成爲一名“佈道者”,用音樂救贖孩子。

晚上作曲,白天教唱歌,成立了一個合唱團。與此同時,他還發現一個很有音樂天賦的男孩皮埃爾,一邊努力教導,一邊與家長溝通。然而,馬修也並非一切順利――蒙丹,一個心理變態、有暴力傾向的男孩,就不止一次的製造麻煩。最後,因孟丹縱火,馬修最終丟掉了工作。

這部電影有兩個情節引人思索,一是蒙丹被帶走的情節。那時蒙丹私自逃學,又恰好學校的經費不翼而飛於是他便認爲是作案者。在即將被警察帶走的那一刻,他轉過身來,對着默送他離開的馬修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笑,然後才一邊掙扎,一邊被警察帶走,馬修也喃喃說道:“再見了,男中音……”

這一段中,最令人捉摸不透的或許就是蒙丹的笑容吧,那笑容或許是對馬修的肯定,也許是對馬修的猜疑,也許是在告訴馬修:“我還會回來的。”

最讓我深思的是結尾那時馬修正欲登車離開,最小的孩子,佩皮諾小跑着叫住了馬修,央求着馬修帶着他一同離開。佩皮諾從小就沒有父母,可他總是堅信父親會在星期六帶他離開,馬修與他離開的那天,正是星期六。沒錯,馬修並沒有兒女,可對於“放牛班”,他就是“放牛班”60個孩子真正的父親。

曾經,六十個孩子也許是池底的污泥,而馬修卻如一束陽光,把池塘之底變成最純潔的流雲。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00字10篇9

短短九十多分鐘的片長,卻蘊藏着一個社會。

池塘之底是一個小社會,等級分明,制度森嚴。院長哈森是剝削階層的代表,冷酷無情,貪得無厭。他殘忍地對待那些犯錯的孩子們,濫用私刑,爲了他的仕途他不惜毀掉孩子們的前途,但沒有孩子有能力反抗,直到馬修的到來。

是馬修改變了這個社會。

面對被摧殘了心靈的孩子們,他循循善誘,面對孩子們過火的惡作劇,他用一顆仁愛之心去包容。他用音樂之光照亮了孩子們長期陰暗的心靈。

馬修是一個落魄的音樂家,仕途上的'失意使他偶然來到這個被鐵門緊鎖的院落——這個塵封心靈的地方。一道鐵門,囚禁的不只是軀體,還有心靈。

院長根本不懂孩子們的心,他只知道“一犯錯,就處罰”,在他眼中,孩子們只是他追名逐利的工具。對,孩子們是桀驁不馴,可這是誰造成的?人之初,性本善,他們因後天教育者的不負責任已經沾染惡習,院長還要把他們推入叛逆的深淵。他只管用暴力使孩子們屈服,卻不曾想過馴服烈馬要用溫情照料而不是兇狠的馬鞭。

可恨的是,我們現實生活中偏有這種人,騎在學生、家長頭上作威作福,卻少有馬修這樣的好老師。爲什麼哈森這種無能又喪盡天良的人能在社會上興風作浪,馬修這種善良負責任的人卻不得重用,鬱鬱而終?這不只是電影,更是現實。

是馬修給放牛班帶來了春天,試想如果池塘之底沒有馬修,將會葬送那裏所有孩子們的未來。那麼,現實生活中沒有心靈引導者,又會怎樣?我們不能強求每個老師都成爲馬修那樣的好老師,那是不現實的,但根本原因在哪兒?

每一個家長和老師啊,如果你們對孩子們少一分不聞不問,多一分仁愛和關懷,就沒有池塘之底。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00字10篇10

這個救贖心靈、充滿愛的故事發生在法國一個名叫“池塘底教養院”的地方。

這個教養院中有一位心胸寬大的老大爺。他在開門時被一位同學的噁心作劇弄傷了眼睛。還有一位電影中不可缺少的主角馬修老師,他是失敗的音樂家,了不起的代課老師。他以愛和音樂拯救了這羣無藥可救的“問題少年”。

當然有學院就會有院長,這個院長自私、冷酷,他相信讓學生嚐到皮肉之苦就會讓他們的心靈變得更加反抗。

在馬修老師剛剛入院的時候,門口站着一位小男孩,他的名字叫佩皮諾。一個可憐的孩子,他堅信每個星期六父親會接他回去。但人們早已告訴他,父母在二戰時就已經雙亡。

馬修老師聽到許多老師在他面前說這些孩子的壞話,馬修老師不信,便用寬容的心和音樂來馴服這些桀驁不訓的孩子。我的心中忍不住地感嘆道:“一個多好的老師啊,用心愛他們。不管孩子如何不禮貌地對待他,他也不生氣。”

有一次,院長想盡辦法拿音樂天才皮埃爾撒氣,都被這位善良的馬修老師阻止。他不畏懼一切危險,保護自己的夢想。

還有一個片段,讓我難忘馬修老師不顧校長的威脅,偷偷地在地下搞了一個合唱團。並在裏面發現了一個天才皮埃爾。可以說這個馬修老師真是慈祥和善火眼金睛呀!一羣差生中都能被練出如此多的精英,誰能不服呢?

在最後一段學校發生火災時,一件和馬修老師不相關的事卻怪在了他的頭上。冷酷的校長,把一位好老師逼到無處可逃,被開除。當校長把他開除時,他多想擁抱自己的學生啊!他默不作聲地去大門口。這時,小小的視窗飛出60架紙飛機。“這漫天飛舞的紙飛機,是我們對你的敬意。”看到這裏,我的心不由地顫抖起來。

這是一個用愛和音樂救贖心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