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流浪地球觀後感(通用15篇)

觀後感1.44W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爲此就要認真思考觀後感如何寫了。那麼你會寫觀後感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流浪地球觀後感(通用15篇)

流浪地球觀後感1

在年前我就聽說有一部電影叫《流浪地球》一聽到它的名字我就十分好奇。地球爲什麼要流浪?流浪地球到底是什麼?於是它剛上映沒幾天,我就帶着種種疑問去觀看了這場電影。

這部影片主要講了在未來太陽快速老化,劇烈膨脹時,科學家們預測人類再過三百年將會滅亡,爲了讓人類生存下去,聯合政府決定讓地球遷往另一個星系,以使人類可以繼續活下去,這個計劃被稱爲流浪地球。

接着講述了主角劉啓的父親劉培強,爲了執行流浪地球計劃要離開他的兒子17年,所以把照顧劉啓的任務便交給了他的姥爺。同時由於地面溫度急速下降無法使人們存活,聯合政府就在各國地下建立了地下城,並在地下城的上方建造了行星發動機,以供地球飛行另一個星系時能夠產生足夠的動力。

漸漸地劉啓長大了,長大後的他非常憎恨他的爸爸,錯誤的認爲他媽媽的死就是因爲他的爸爸造成的。有一年春節劉啓帶着妹妹朵朵去地面玩時,突然行星發動機停止了,他迫不得已的要和救援隊一起給行星發動機補充能源……在地球快與木星相撞時,我看到了他們團隊的協作精神,敢於嘗試,不拋棄不放棄任何一個成功的希望。

當看到劉培強最後一次和他兒子對話的情景時,我感動得熱淚盈眶,他們深深地父子之情再次打動了我。讓我突然也想到了我和爸爸,我們也是好久才能見到一次,在我的記憶裏爸爸從來都沒有打罵過我,但他的每句話我都牢記在心,我以後再也不埋怨爸爸陪我的時間少了,爸爸我愛你。

在這部影片中更突出的是他們對家人之間的那份親情和關懷。我很敬佩劉培強一家和救援隊的大無畏的奉獻精神,在生命垂危時刻仍然想着要保護地球這個家及世界上的所有人類。還讓我看到了世界各國人民在地球危難時刻,團結一心,堅持到底的決心。

我以後也要像影片中的劉啓一樣,敢於嘗試、不怕困難、深愛家人,做一個品行優秀的人。

銘記影片中的一句話: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範,親人兩行淚!

流浪地球觀後感2

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太陽正在急速老化,一直在膨脹。再過1000年,太陽就會把整個地球吞沒了。

爲了生存,人類決定要把地球從太陽系移走。於是,就在地球的一側安上了轉向發動機。在移動地球的過程中,人類製造的巨大發送機出現了故障,氣溫直線下降到了零下八十一度。因爲受到木星的引力,地球差一點就要撞上木星了。

爲了不讓地球與木星相撞,劉培強、劉啓、王磊和韓朵朵等人團結一心,透過他們堅持不懈的努力,最終拯救了地球。

在這部電影中,我非常喜歡裏面的兩個人物:劉啓和劉培強。

劉啓最讓我敬佩的地方就是他那永不放棄的精神了。每當他遇到困難時,他並不是往後退縮,而是想方設法的去解決它。每一次他做出的選擇都是關係到自己的生死,可是他每一次都沒有害怕過。我想到我平時寫作業時,稍微難一些的題目我就會忍不住想去看答案。看到這裏,我想:以後我要學習劉啓,學習上要不怕困難,有了困難要迎難而上。

劉培強是一名在空間站工作的航天員,他在地球危難的最後時刻挺身而出,雖然他失去了生命,但是拯救了地球,拯救了全人類。他這種對人民對社會的博愛和奉獻精神值得我學習。

這部電影也給人類提出了警示:作爲生存在地球上的人類,我們要好好保護好自己的家園,要講衛生,不要亂扔垃圾;要節約用水,不要隨意浪費;要珍惜地球上的一切資源。不要真的有一天讓地球變成一個流浪的孩子。

總之,我學得這雖然是一部科幻電影,但是給了我許多關於現實問題的啓示,我覺得是一部非常值得人們去觀看的電影。

流浪地球觀後感3

今年寒假,我大半時間都在老家。剛從老家回來的時候,爸爸笑看對我們說:"我們一起去看 電影《流浪地球》吧!這一部是吳京演的,肯定特別好看。"我們高興地連聲說好。

《流浪地球》開始了。只見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必需抓緊時間離開地球,去另外尋找生存的 空間,於是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但這推進器需在兩千五百年後纔可以抵達新的家園。

在此期間,人類建立了地下城,抽中籤的人們才能住進去。聯合囯在太空成立了空間站,將此計劃命名爲"流浪地球"計劃。兩位主人公偷偷溜出去過年,可在途中遇到了一場災難,許多城市的發 動機停止運轉了,在三十多個小時後地球將撞上木星,導致地球自行瓦解。他們的車被臨時徵用 爲救援隊,和CN7—11救援隊展開了一系列的救援,當人們把全部發動機重啓後,聯合囯和空間站宣 布放棄人類,並插報:在七天之內,可和家人團圓,並進行最後的告別,空間站將會開始火種"計劃,即帶看三億精子卵尋找新的家園。

所有的人類都準備回家團圓了,但是兩位主人公和 CN7—11隊想到了一個拯救世界的方法,用"火柴"點燃木星,木星上的波動會將地球推離軌道,其中一位主人公韓朵朵向世界動員,叫靠近他們的救援隊儘快趕來幫忙,這麼多人的努力以及劉培強 所在空間站的犧牲,地球被推離了木星,地球終於得救了。

看這部電影我的心一直和主人公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擔心看主人公的擔心,萬一地球真的被毀了,我們怎麼辦?當事情得以解決,地球得救了,我的懸看的心才放下來,才覺得回到現實中 來。

雖然這部電影並不是真的,但是讓我知道了要對未來做好充足的準備,我們要愛護地球,做只有善沒有惡的人類,就算是真的被放棄了,但是我們只要出一點點力,說不定就成功了,一定要堅持不懈。

流浪地球觀後感4

“希望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它是我們回家的方向。”

2057年,太陽迅速膨脹,即將毀滅地球,迫使地球還有36小時撞向木星,一羣人追隨希望,踏上了拯救地球的路。

這是由劉慈欣寫的一部科幻短篇小說《流浪地球》改編的影片,它深深地震撼了我。

最令我感動的是書中主人公韓朵朵,在最後危急關頭,她仍然不放棄希望,對全球說了這樣一番話:“大家好!我是韓朵朵,是一名初中的學生,現在情況危急,我很害怕,甚至全身在顫抖,但我們不會放棄希望。前些日子,老師問我們,什麼是希望?希望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它是我們回家的方向。現在我們面臨着巨大的危機,但我所在的救援隊有了新的策略,可能性幾乎爲零。但我們不能放棄這一絲一毫的希望,我們需要支援,一起拯救人類吧!”

另一個令我感動的角色是韓朵朵的爺爺韓子昂。在韓朵朵還是個嬰兒時,發生水災,韓子昂從水中找到了她,把她帶回家撫養大。他們之間如同父女一般親密。當災難來臨時,地球表面溫度達到零下80度,使得人們必須戴上頭盔才能生存。韓子昂在救援隊中不幸遇難,跌下高樓,頭盔裏只剩下1%的氧氣了,在生命的最後關頭,他拿起呼叫器說:“朵朵,不要放棄希望,活下去。”說完便拿下了頭盔,臉瞬間凍結,任憑韓朵朵怎麼哭叫,他是聽不見的了。

影片中還有很多這樣的場面,但始終沒有人退縮,因爲他們知道,一旦退縮,在你面前的只有一條路——死亡。但如果你繼續前行,永不言棄,便還有一些生的希望。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我們心中還有希望,加把勁,實現它吧!

流浪地球觀後感5

這是一部科幻片。但其中的情節令人感動,十分精彩,這就是著名的中國第一部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今年寒假,我和家人一起來到了電影院,欣賞了這部“鉅作”。

故事是這樣的,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在地球表面兒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尋找新家園。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爲了拯救地球,爲了人類能在漫長的2500年後抵達新家園,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挺身而出,展開了爭分奪秒的生死戰。

在這部電影中,我見到了鋼鐵意志的韓朵朵,見到了堅韌不拔的劉啓,見到了英勇無比的王磊,但我最欣賞的卻是那個英勇獻身的劉培。

劉培強,在電影中也就出現了20多分鐘,頂多是一個配角。可他卻在我心中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印象。

他是一箇中國的太空飛行員,身上有着許多我們要學習的品質,我喜歡其中的兩個故事,其中有一個情節,沒有講到,就是劉啓的媽媽病了,他認爲已經無藥可救了,便讓劉啓和韓子昂去了地下城,不再花錢醫治劉啓的媽媽。雖然這樣做不太好,但我認爲劉培強能在關鍵時刻分清局勢,該如何去面對並作出判斷,還是能值得我學習的。另外一個情節就是他開着飛船撞上了火柱引爆木星。我還記着他說的一句話:“沒有人類的文明就不叫文明”。我想,正是因爲這樣,劉培強纔會不顧一切地撞上火柱,英勇獻身,劉培強纔是真正的英雄,他以自己一個人的生命換來了全球35億的人的性命。這種捨己爲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傳承,去發揚光大。

《流浪地球》,這一部電影給了我許多知識和無限的遐想。我還想再一次看這部電影。

流浪地球觀後感6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無論是感人的故事,還是逼真的特效,均獲得讚譽滿滿。而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那一句平凡的“我想回家”。

中國人歷來重情重義,對中國人來說,“家”遠非一個物理空間那麼簡單,這個字承載了太多的情感。所以,當災難來臨,在中國人的電影中,選擇了帶着地球一起“流浪”。

“家”亦分爲“小家”和“大家”。“小家”之愛人皆有之,影片中,當地球幾乎被木星捕獲時,所有人首要且唯一的念頭幾乎都是回家看看。但影片中也不乏“大家”之愛,甚至將其體現得淋漓盡致。地球踏上流浪之旅,撞擊木星的危機令人類團結,以“大家”之愛,救地球這一“大家”,從根本上解決了“人爲己”這一致命的毛病。

令我最難忘的是主人公劉啓的父親。作爲一個父親,他是多麼想要陪伴孩子的成長,但在人類命運生死攸關的時刻,他那“小家”之愛又是何其渺小——當整個星球都湮滅了,又何來的家?他毅然赴死,化作空氣中的一粒塵埃,陪伴人類左右,呼吸與共,永生不滅。那是他最後的家。

“家”,一個抽象而具體的東西。對於我自己而言,家便是情。前些天當一個親戚被查出癌症晚期,我有幾分認真地和父親打趣,要他常常體檢。他對我說:“你還沒長大,我怎麼會有事?”話題深入下去,父親和我說了種種他無法也不可能此時離去的理由:弟弟年紀尚小,此時哪怕父親失聯一陣也會對他的性格造成莫大的影響;我剛至成年,還沒做好準備面對世上的種種。我頓時哽咽無言,也忽然明白了這個家早已經成爲父親好好生活的理由。他是個偉大的父親,但他又是天下所有父親中普通的一個。

“大家”也好,“小家”也罷,我們真正捨棄不掉的,是那一份熾熱深情。家是支撐我們渡過難關的信念,是每一個人都不惜一切代價要去守護的東西。因而在影片中,最終的危難關頭,原本已經絕望的援兵又從四面八方趕了回來……

家因情而溫暖,家生於有情之外。

流浪地球觀後感7

今年的春節檔上映了很多電影,我卻只在意一部被導演稱爲“小破球”的電影,這就是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對這部電影的解讀有很多,有環境和氣候的保護,也有人工智能的反思。可是我卻更多的注意到這是中華文化價值觀的輸出。

這不同於好萊塢的傳統災難片。這部片子我認爲最大意義是好萊塢告訴大家拯救靠某個英雄團隊或者英雄個人。但現在我們告訴別人:不是的,我們民族經歷過的艱難困苦告訴我們,拯救我們的最佳方案,永遠是所有人都參與拯救自己,進行“飽和式救援”——100萬、200萬甚至一半人犧牲了,但只要有35億人能夠活下來,就代表着希望。這就是所表達的文化價值觀的輸出,我們有自己的文化和價值觀,我們不應該被動的接受好萊塢文化和價值觀。很早就有先賢教導我們,人類的歷史不是由某一個英雄推動的,而是由人民推動的。就好像這部片子,劉啓是點燃木星拯救人類的關鍵嗎?不是;劉培強是點燃木星的關鍵嗎?是,但是同樣可以被替代,也會有人去替代。在流浪地球裏,沒有劉啓的團隊,蘇拉威西照樣點燃;沒有劉培強,照樣有馬卡洛夫、或者空間站的其他甦醒者執行點燃木星計劃。

這是中國人從自身民族和歷史中得到的感悟與思考——08年雪災也好,汶川地震也好,對災難的救援,是靠着一個或者幾個英雄嗎?不是,是無數科學家夜以繼日攻堅科研,是無數解放軍的“飽和式救援”,是全國人民的的衆志成城,他們纔是英雄和關鍵,他們纔是中國民族的“主角”,在他們面前,總理都自發讓出通道。今天中國越來越強大,也在國際上佔據的更多的話語權。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流浪地球》出現,那時中國將會真正屹立於世界民族之巔。

流浪地球觀後感8

我們的希望是什麼?希望像鑽石一樣珍貴。

這句話,當我在電影中第一次聽到“班長”用誇張的背誦語調說出來時,我想優等生也沒有意識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只能從課本上看到,鸚鵡只是鸚鵡學舌。作爲一個窮學生,韓多多對這段話一無所知。然而,在經歷了無數次生命垂危的危機場景後,我相信,當她懇求全世界的人類點燃木星,拯救垂死的地球時,她對這段話的理解一定比任何一個所謂的頂級學生書呆子更深刻。這是爲什麼?原因在於“實踐”一詞。那些只知道如何在黑暗的地下城市閱讀迂腐的教科書,面對木星的死亡威脅束手無策的學生,誰像她一樣,真的抱有被人工智能“MOSS”稱之爲零的希望,與救援隊一起點燃木星?她對這句話的深刻理解是當之無愧的。

我們已經14歲了,就像漢多一樣。我們不能完全理解難懂的知識。"上課不學習,考試兩行淚。"在這《流浪地球》中,我看到了一種僵化的學習方式,只是爲了得到高分,忽略了知識的真正含義。我們應該測試我們在實踐中所學到的東西。雖然我們不能在災難中成長,如地球撞上木星,但我們不僅可以激發學習興趣,還可以透過持續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深入工廠和田地、幫助貧困兒童、向環衛工人獻愛心、慈善義賣等,增強我們的信念,獲得鑽石般珍貴的品質。

紀達力·王慶奎生來就參與社會實踐。在這個寒假裏,我們驚喜地發現她已經長大了。新青葵志願者組織了許多社會實踐活動,並於《新文化報》報道,成爲長春市助人爲樂的典範。他們堅持志願者的崇高精神,盡其所能,用自己的愛溫暖長春寒冷的冬天,並盡最大努力爲每個人傳播愛和希望。我們相信志願者在當前穩定的時代和未來可能存在的動盪的“地球漫遊”時代都是鑽石般的寶石。在未來,我們相信青奎志願者將會像空間站一樣,與我們一起永遠飛向美麗的吉大里王校園,成爲鑽石般珍貴的希望!

流浪地球觀後感9

什麼是希望?

是一種信念?還是人在絕望之中自欺欺人的一種表現?我不明白,但直到看完《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才徹底明白什麼是希望!

電影講述的是在幾千年以後,太陽發生急速衰老膨脹,即將燒燬地球。爲了拯救地球,人們將地球表面裝上萬座發動機,讓它離開太陽系。人類並沒有逃離地球而是選擇帶着生存許久的家園、帶着地球去流浪。在完成這一宏偉計劃的進程中,無數人挺身而出上演了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

電影主角劉培強爲了保護地球,放棄了給妻子治療絕症的機會,踏上了太空空間站工作之旅。十七年後,劉培強終於回地球和家人團聚了,可更大的危險來臨了,木星即將於地球相撞。在危難來臨之際,機器人莫斯爲了任務,實行火種計劃,放棄地球,放棄活生生的35億人!系統的決定正確嗎?正確,但人類不需要這樣的“正確”!所以,任務系統被劉培強銷燬前,說了一句“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確實是種奢望。”是啊!因爲人類是有情感的,他們無法眼睜睜看着35億人類同胞生命犧牲!哪怕希望很渺茫,他們也絕不放棄這僅有的一絲希望!

最讓我感動的一幕就是在危機關頭,劉培強帶着空間站30萬噸燃料衝向燃燒動力艙,身後是多年未見的親人,前方是卻是萬丈深淵!而他卻毫不猶豫,義無反顧的衝向死亡!那一刻,我熱淚盈眶,深深地被他那捨己救人的精神所感動!犧牲自己,換取35億人的生存,這是多麼偉大啊!

這一刻,我也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希望!希望是絕境中所寄託的對象;希望是黑暗中的唯一的一絲光亮;希望是海上的燈塔,爲迷路的人們指引前進的方向;希望是對未來的憧憬,也只有有了希望纔是也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

希望是這個時代象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依然選擇希望!”

流浪地球觀後感10

今年寒假,我大半時間都在老家。剛從老家回來的時候,爸爸笑着對我們說:我們一起去看電影《流浪地球》吧!這一部是吳京演的,肯定特別好看。”我們高興地連聲說好。

《流浪地球》開始演了。只見太陽即將毀滅,人類必需抓緊時間離開地球,去另外尋找生存的空間,於是在地球表面建造出巨大的推進器,但這推進器需在兩千五百年後纔可以抵達新的家園。在此期間,人類建立了地下城,抽中籤的人們才能住進去。聯合國在太空成立了空間站,將此計劃命名爲流浪地球”計劃。兩位主人公偷偷溜出去過年,可在途中遇到了一場災難,許多城市的發動機停止運轉了,在三十多個小時後地球將會撞上木星,導致地球自行瓦解。他們的車被臨時徵用爲救援隊,和CN7-11救援隊展開了一系列的救援,當人們把全部發動機重啓後,聯合國和空間站宣佈放棄人類,並播報:在七天之內,可和家人團圓,並進行最後的告別,空間站將會開始火種”計劃,即帶着三億精子卵尋找新的家園。所有的人類都準備回家團圓了,但是兩位主人公和CN7-11隊想到了一個拯救世界的方法,用火柴”點燃木星,木星上的波動會將地球推理軌道,其中一位主人公韓朵朵向世界動員,叫靠近他們的救援隊儘快趕來幫忙,這麼多人的努力以及劉培強所在空間站的犧牲,地球被推離了木星,地球終於得救了。

看這部電影,我的心一直和主人公緊緊地聯繫在一起,擔心着主人公的擔心,萬一地球真的被毀了,那我們怎麼辦?當事情得以解決,地球得救了,我的懸着的心才放下來,才覺得回到現實中來。雖然這部電影並不是真的,但是讓我知道了要對未來做好充足的準備,我們要愛護地球,做只有善沒有惡的人類,就算是真的被放棄了,但是我們只要出一點點力,說不定就成功了,一定要堅持不懈。

流浪地球觀後感11

《流量地球》是科幻片,是中國現代科幻片的先行者和引路人,居然看得人熱淚盈眶,這是什麼梗。

《流浪地球》中劉培強駕駛領航號空間站撞向木星大氣層,引爆了大氣球從而推動了地球加速逃離木星引力。

劉培強的岳父,我們親切的達叔,哦!現在應該叫達爺扮演的進階駕駛員最後選擇犧牲自己,把希望留給孩子們。

人工啓動行星發動機,裝填火石,工程師快速思索,人類的感性和靈機一動在此時與理性結合,沒有一次錯誤,也不允許出錯,一次搞定,含笑而逝,人生巔峯即終點,人生如此不遺憾啊。

電影中許多救援隊犧牲了,最後的完成率是71%,那麼就是說29%的救援隊沒有完成任務,也就是半路犧牲了,這些人的犧牲在我們看來都化作了數字,但他們的努力和拼搏不應該只是數字,努力而失敗和放棄希望是不同的。

這一次選擇犧牲的人有中國人,印度人,俄羅斯人,韓國人,日本人或者其他國家人,這一次犧牲是全球人的犧牲,地球人因此損失慘重,然而爲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惟其如此地球纔有希望。

面臨天地浩劫,以往的外形入侵,史詩級的大洪水,再到大地震,火山爆發等災難就顯得小兒科,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覺,當面對天地偉力,傳統的超人,核彈顯然不夠看,這時候需要人類攜手解決,團結一致,靠的是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舉全球的力量辦大事,搞大事,但總有人要犧牲,總有人要捨棄個人利益和小集體利益,不再以某國爲中心,更不以某國的利益爲重,爲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每一個普通人做出的犧牲都彷彿一個個的火石,火種點燃了發動機,推動地球前進,到達下一個伊甸園。

流浪地球觀後感12

前幾天我看了國產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流浪地球》被稱爲國產第一部真正的科幻片,所以票房非常高。

由於太陽內核的急劇膨脹,很快太陽將演變成紅巨星,吞沒地球。於是人類決定傾盡所有能源,建造一萬臺行星發動機,幫助地球脫離太陽系。這,史稱流浪地球計劃。但是,在地球接近木星時被木星引力所吸引,即將與木星碰撞。同時,由於達到了洛希極限,地球接近一半的行星發動機停止運作,人類危在旦夕。雖然派出了所有救援隊前去支援,可仍然不能逃離與木星相撞的命運。而此時劉啓與妹妹韓朵朵所參加的N171-11救援隊卻想出了新的辦法由於木星90%都是氫氣,所以可以點燃木星,藉助木星爆炸的衝擊使地球脫離太陽系。他們決定利用行星發動機來完成。但是,他們發現行星發動機的光波無法到達木星,也就引爆不了。但此時,劉啓的.父親劉培強,一個航天員,因爲執行任務,使得劉啓的成長過程中缺少陪伴,導致父子關係疏遠。得知了這個計劃,所以自己駕駛空間站,引爆了木星。也正如大家所預料的,木星引爆的衝擊波使地球脫離了太陽系,地球又活過來了。

看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西方的神話中,神都是至高無上的存在,有什麼妖魔,只有神或半神才能打敗他們;但是在東方神話中,體現的卻是人勝天,盤古開天闢地、女媧補天、孫悟空大鬧天宮這些體現的都是人勝天。流浪地球也是這樣。當天註定地球要被毀滅的命運時,劉啓他們卻一定要戰勝天,最後,他們也成功了。也就是說,即使以後天註定你要失敗,你也要反抗,萬一真的戰勝天了呢!

流浪地球觀後感13

前幾天我看了《流浪地球》這個電影,我很有感悟。

電影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太陽系中的太陽不斷的在膨脹,它隨時有可能把地球吞了,併發生大爆炸,所以人類準備團結一心,把地球推至遙遠的恆星系。人類建造了100萬個地下避難所,和50萬臺加速器。還有50萬個地球轉彎器在太空站。其他人一直在觀察情況,當地球要撞上撞上木星時,太空站撤離了,這就是聯合政府籤的“火種計劃”,當地球快要毀滅的時候,太空站上帶有人類的文明、人類當時的種類,以及人類當時所需要的一些物品都保留在太空站之中。

在行進的過程中,需要燃料,這個時候,一個叫劉琪的人,想到他小時候他的爸爸告訴過他,木星是可以利用的,所以他就想辦法用。就是讓地球來衝擊木星,還有五公里就能到達了,但加速器失敗了,因爲沒有燃料。一個這個人發現了太空站有30萬噸的燃料。所以他就行駛到太空站,找到噴火點,把太空站引爆,木星推動着地球繞跑得更遠,不讓太陽毀滅掉地球。人類得救了。

透過電影,我知道了做什麼事都要持之以恆,要動腦子想一想。想完之後才能去做決定,要有信心。只有這樣,你纔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

在現實中。我在學習上一遇到困難,遇到難題,要想辦法去看看書,或問問老師,問問同學,問家長等等,只要肯堅持,就可以成功,我也可以在電腦上搜查資料,自己想辦法解決。如果你做了一半兒就放棄了,那就是半途而廢。一定要堅持,這樣才能成功。比如有時候在做作業的時候,有人叫你去玩耍。但是你一定不能答應,應該先把作業做好。可以給他說我馬上就要做完作業啦,等我做完作業再找你玩兒吧。完成作業之後再去找這個人去玩兒。

這就是我看了這個電影的感想。你們看了有什麼想法嗎,快分享給我吧。

流浪地球觀後感14

《流浪地球》小說本就想象力豐富,讓地球連同地球人一同逃難的創意蕩氣迴腸、驚豔無比。電影中的行星發動機很硬核,還原了小說中“雅典衛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寫;地球啓航產生的尾跡清晰可見,宛如一艘巨型飛船遨遊宇宙之間;北京、上海被冰雪覆蓋氣勢磅礴;地木交會更是讓人瞠目結舌,試問有電影能看到這樣一幕?

中國導演能拍出這樣的硬科幻,看到這樣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動,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說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腳,畢竟國內早就拍過很多軟科幻,但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硬科幻電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說中國硬科幻電影的元年,這是任何人都無可反駁的,它的工業化程度在國內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的電影!

其實中國觀衆對於這類型的硬科幻並不陌生,只是國內一直沒有拍攝這種硬科幻大製作的工業基礎,也可能是因爲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國獨有的文化語境,並不相信中國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終於有導演做了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給中國的硬科幻豎起了一個很高的行業標杆,在中國人的文化語境裏用中國人的方式拯救全人類,也一樣可以拍的毫無違和感,一樣燃爆!

最後表揚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說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畫翻頁片頭還精彩。電影保持了小說的整體框架,有一定改動(嚴格說其實是擴充),只拍了小說的前兩章,最精彩的《叛亂》希望能在續集看到。新加入的點燃木星很有新意,這種有創意的改動我還是能夠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讓“中國科幻電影”迎來真正的春天。中國科幻迷從此不再流浪,因爲我們終於有硬科幻了!

流浪地球觀後感15

想必大家一定看過外國的科幻大片,一定憧憬過成爲超級英雄拯救地球。看着電視屏上的歐美面孔,你是否有過失落?但在20xx的新春,我可以激動、自豪地告訴你:終於輪到中國人來拯救地球啦!

中國人何德何能能擔上這樣的責任?其中不可能有空手套白狼的事。電影一開頭在講述完世界觀之後,便爲我們呈現了在中國地下的景象:該打鬧的打鬧,該享樂的享樂,該過年的過年。也許有人認爲這是對生命的冷漠,對社會的不關心——畢竟地球危在旦夕!——但我卻不能苟同:其一,這些人都是平民百姓,就算心繫天下,也不過心有餘而力不足;其二,若表現出擔憂,不免會人心惶惶,亦不如淡然生活。老師從不停止教書育人的工作,廚師們也堅守在崗位上。各司其職,這也許就是他們能做到最好的了。這樣的大智慧,中國人已在無言中吸收了。

另一處令我深受震撼的,是在主人公劉啓逃亡過程中被強行徵用後所發生的事。劉啓失去了他不是父親,勝似父親的人,儘管如此,他非但沒有排斥救援工作,反而投身於此。他明白:這是地球存亡的關鍵。因此果斷地拋下了家事,擔起了拯救地球的使命,而在之後的救援中,更是他靈機一動,與同伴共同努力,在不斷撤離的人羣中逆流而上。就算只有一絲希望,他們也奮不顧身;儘管得不到一點幫助,他們也仍然履行自己的責任。他們,是中國人。

主人公的父親——劉培強中校在此過程中也在不斷地嘗試。他與空間站的智能機器人搏鬥;與聯合國博弈;在最後的最後,他獨自一人帶着空間站駛向了木地交界處,點燃了木星,也拯救了地球。這樣的頑強,這樣的不畏強權,這樣的捨己爲人,正是中國人在生死關卡所擁有的財富。

再說電影的製作,也許離頂尖的大片還遙遠,但相比之前已經邁出了一大步了。只要在前進,中國人就無所畏懼。電影裏如此,現實中更是如此,快速發展的中國勢如破竹,無人能擋!只要中國人依然在地球上;只要中國人的精神依然閃耀;只要那顆紅星永不墜落。拯救地球,輕而易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