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流浪地球》觀後感1500字

觀後感3.22W

當認真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流浪地球》觀後感15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流浪地球》觀後感1500字

《流浪地球》是我讀過的第一部劉慈欣小說。十好幾年前在網上讀的,當時大劉還不怎麼出名——至少我不知道此人。結果我一讀就被他吸引住了。從此,我成了他的fans,追讀了我能找到的他的所有作品。《三體》等小說還讀了、聽了不止一遍。

前幾年就聽說他的《三體》等將會被改編成電影。我十分期待。沒想到第一部成爲電影的大劉作品是《流浪地球》。沒話說,當然要去電影院支援一下我的idol。

畢竟已讀過原著了,我以爲自己要看的主要是特效,就像一個京劇發燒友,所欣賞的不是摺子戲的內容,而只是演員的表演一樣。沒有想到的是,我所看到的,是一個幾乎全新的故事。我不知道故事的主人公,完全不知道故事的走向。

說“幾乎全新”,是因爲,電影還是使用了小說的大框架——太陽將出現能蒸發掉地球的氦閃,爲應對此危機,人類成立聯合政府,製造行星發動機,把地球開出了公轉軌道,走向了星際流浪之旅——儘管講的是完全不同的小故事。我記得小說以科學應對方法爲背景(重核聚變技術、地球發動機),寫的主要是哲學的故事(如做出預測的科學家因爲氦閃沒有如期發生而遭到處決)、倫理的故事(成爲宇宙流浪者後,地球人婚戀觀的改變),而我所看到的電影,展示的基本是一個災難故事。

改變地球走向和人類命運的全球人類聯合行動,怎能沒有爭議,怎能無阻礙地進行?這其中當然會發生很多很多的故事。作爲不同的媒介,電影發揮自己在視覺衝擊力方面的特長,講幾個與小說不同的故事,當然也是可以的。愛情的故事、親情的故事、革命的故事、人類勇氣智慧和能力的故事......這些統統都可以講。

本片選擇的是講一個災難的故事——因沒有充分考慮到木星引力導致的地震對行星發動機的衝擊,失去40%以上動力的地球將被木星吞沒,只是因爲幾個小人物的偶發事件而於最後一刻得救。應當承認,電影的畫面是令人震撼的`。作爲災難片,它雖然還難及好萊塢大片《20××》、《後天》等,但它還是拍出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新高度。有人稱它是中國科幻電影的新紀元,我覺得也還是可以的。

讓我不滿的是,它在情節設計上的一些不合情理之處。在2040年左右,也即距今僅20年後,人類就發展出重核聚變技術,令石頭成爲星際航行的燃料,推動地球這麼大的飛船行動,並將達到千分之五的光速。如此科學技術,實在是太黑了!科幻當然得有想象力,這是可以的,事實上,原小說就是這麼設定的。讓人難以容忍的是,擁有如此黑科技的人類居然還要利用木星的引力爲地球做一點微不足道的加速。利用一下木星的引力當然也不是完全不可以,但怎麼能讓地球遭遇與木星相撞那麼大的風險呢?這麼大的風險,人類居然沒有應對預案,居然在災難發生前幾天才知道,這太不可思議了!

看到滅頂之災後,人類聯合政府,各個國家或地區的智庫、權力機構、科學家基本是束手無策,在地木發生碰撞前一週就放棄了一切努力。這種人類,也未免太沒毅力了!而中國一位十幾歲的叛逆少年,以及他的宇航員父親,卻輕而易舉地想出了對策,並不惜犧牲自己成功地加以實施,最終挽救了地球,這未免太令人難以置信了!事情往往不是那麼順利,在實施救援的過程中,高達11km、可以推動地球的發動機有些卡殼。他們不是運用別的機械的力量,而是花幾十分鐘或幾小時組織了百十人“擼起袖子”,靠人力將其推過去,這也未免太low了!

中國拍科幻片,以中國人爲主角,讓中國人去拯救世界,這當然也是可以理解的。讓我感覺羞愧的是,裏面的中國人,脾氣太暴躁,爆了太多的粗口——譬如,男主角不但不肯認父親,開口罵父親,居然還叫養育自己的外公爲“老東西”。中國人爲什麼要這麼不冷靜、不禮貌,爲什麼要這麼暴躁呢?

雖然存在一些不如我意之處,但作爲中國科幻起步階段的作品,《流浪地球》還是及格的,就算是科學上的硬傷,也不比《x戰警》、《鋼鐵俠》之類美國電影多。我願意推薦這部電影。

標籤:觀後感 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