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2016年神州十一號返回觀後感

觀後感1.08W

神舟十一號飛船安全返回爲兩岸同胞注入了一針興奮劑。本站小編整理了神州十一號返回觀後感,歡迎欣賞與借鑑。

2016年神州十一號返回觀後感

  2016年神州十一號返回觀後感一:

新華社內蒙古四子王旗11月17日電(曾濤、李瀟帆)搭載航天員景海鵬、陳冬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返回進入倒計時,位於內蒙古中部草原的主着陸場區參試設備狀態良好,各項工作準備就緒,已經具備執行任務能力。

神舟十一號將是中國載人航天史上首艘在冬季返回地面的載人飛船。西安衛星測控中心主着陸場區指揮部指揮長李權告訴新華社記者,這將給搜救工作增加難度。進入冬季以來,內蒙古四子王旗地區氣溫逐漸降低,近日最低氣溫已低於零攝氏度。

李權介紹,一方面,搜救人員自身要做好禦寒措施;另一方面,要儘量避免寒冷天氣對航天員的影響,這對搜救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返回艙着陸後,艙內溫度會降低,搜救隊員要在半小時內將航天員救援出來,以往在艙內進行的重力適應過程,這次也將轉移到氣溫稍高的直升機上進行。航天員出艙後,工作人員將會爲他們穿上特製防寒服,添置保暖型睡袋和蓋毯。

景海鵬、陳冬在太空駐留的時間將達33天,這是中國航天員迄今在太空中駐留時間最長的一次。李權介紹,航天員在太空失重時間長,返回後適應難度會相應加大,這就要求搜救工作時間要短,效率要高,尤其是醫監醫護,要做到第一時間救援。

主着陸場區指揮部副指揮長李軍智表示,這次搜救任務,他們將利用無人機進行搜尋,這在中國載人航天搜救任務中是首次。在以往空中分隊的基礎上,新增無人機,從高到低形成固定翼飛機、無人機、直升機的多層次空中搜救力量,使得搜尋目標覆蓋範圍更廣,搜尋成功概率更高。

在地面測控系統,新增配了性能更優的2套光學設備。李軍智說,新的光學設備能“看得更遠、看得更清”,從飛船返回開始,測控系統的光學設備即對其進行跟蹤拍攝。測控系統佈設了多個光學設備,接力跟蹤拍攝,確保返回全程都有可靠影像。

李軍智還介紹,一些通信設備也進行了升級換代,資訊化程度更高,傳輸帶寬更大、速率更快,無線傳輸更加穩定。“這些新的設備,對我們完成返回艙搜救任務有很大的幫助。”

據瞭解,主着陸場區搜救隊伍14日進行了任務前的最後一次全系統演練。主着陸場區參試人員9月份陸續進場,並結合以往任務經驗和這次任務的特點,制定了搜救方案。他們還設想了可能出現的返回艙着陸姿態異常、着陸點偏離、遇惡劣天氣等多種異常情況,擬定了43種應急預案。

截至目前,全系統開展了綜合演練9次,針對性訓練30餘次,地面搜救分隊模擬訓練14次,有效檢驗了返回艙救援方式的正確性。

據李軍智介紹,現在着陸場區全系統參試人員崗位設定合理,裝備狀態均良好,在各次演練中指揮協調規範有序,情況處置科學順利,整個系統具備了執行航天員救援和返回艙處置的能力。

在神舟十一號返回前的2天時間內,他們將進一步明確各類流程程序和崗位分工,細化佈置各項工作,對搜救人員提出任務要求。李軍智說,主着陸場區系統正嚴陣以待,迎接神舟十一號返回。

  2016年神州十一號返回觀後感二: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搜救任務包括返回艙跟蹤測控、搜尋尋找、航天員救援、返回艙處置回收4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跟蹤測控

神舟十一號飛船太空啓動制動返回程序後,經過約30分鐘進入主着陸場設備跟蹤範圍。

測控設備主要有雷達和光學設備兩類。位於主着陸場區西北方向的白雲鄂博雷達站捕獲到返回艙信號後,迅速測量出返回艙出黑障區前後的軌道;在主着陸場區的大廟場區的測控設備捕獲目標後,向返回艙發送“回收着陸系統加電”遙控指令。

這次任務,新增了性能更加先進的光學設備,與原有的設備構成光學測量鏈,保證不間斷拍攝返回艙在黑障區前後及開傘着陸的實況景象,並實時傳輸至指揮部。

第二個環節:

返回艙搜尋尋找

返回艙的搜尋尋找主要依靠空中搜救分隊。據着陸場區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神舟十一號返回艙空中搜救力量,較以往的固定翼飛機和直升機,這次新增了2架無人機。這使得空中搜尋的視場更大、效率更高。

空中分隊的5架直升機在返回艙着陸前,就在以着陸點爲中心的36 36公里的區域上空四角待命。返回艙出黑障區後,艙上的信標機開機,向直升機發送信號,直升機則開始定向搜尋。返回艙拋大底後,直升機按照定向儀指向歸零飛行。

2架無人機在覈心着陸場區西北側和東南側空域待命飛行,利用光學吊艙輔助進行視頻搜尋,同時1架運輸機在着陸場上空搜尋返回艙信標機發出的`信號,再將相關數據發回指揮部,輔助提供搜尋定向資訊。

在確定了返回艙的準備位置後,直升機將立即前往,並同時通報地面分隊。

第三個環節:航天員救援

當搜救隊伍抵達返回艙着陸點後,首先要進行返回艙外觀檢查,在確認着陸姿態正常,沒有燃料泄露等異常情況後,再由搜救隊員開啟艙門。

隨後,醫監醫保人員進入艙內,對航天員進行血壓測量、心跳測量、外傷檢查等常規查體。這個過程大約持續20分鐘。在確認航天員身體狀況良好後,將其轉運至醫監醫保直升機。

轉運航天員所用的是一個半躺式的座椅。考慮到寒冷天氣對航天員的影響,航天員出艙後將爲其添置保暖型睡袋和蓋毯。同時重力適應過程由以往的在艙內進行改至在直升機上進行,適應過程需大約80分鐘。

在重力適應之後,後送直升機從着陸現場起飛,前往機場,再轉運至等候在那裏的航天員專機將他們送往北京。

第四個環節:

返回艙處置回收

在航天員進行醫監醫保程序後,搜救隊員會進入返回艙內,將有效載荷儘快取出,移交給相關科研單位。這些有效載荷將隨航天員專機一道返回北京。

載荷取出完畢後,搜救隊員將對返回艙進行拍照攝像、測量實際落點等,隨後將其吊裝至專用車輛,運送至着陸場站存放,次日透過專列將其轉運至北京。至此,飛船返回搜救任務全部結束。

  2016年神州十一號返回觀後感三:

11月18日下午14時許,神舟十一號飛船順利降落在內蒙古中部主着陸場。14時40分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張又俠宣佈天宮二號與神舟十一號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聽到這一消息,出席第十屆黃埔論壇的73歲臺胞宓攸武老先生激動地告訴中國臺灣網記者:“我爲中國航天人驕傲,爲中國航天夢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而自豪。”

宓攸武十分關注神舟十一號飛船,收看了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的直播現場。10月17日,他也觀看了神州十一號飛船發射的直播現場。11月18日14時許,當電視熒幕直播神舟十一號飛船順利着陸時,他懸着的心放下一半。14時40分許艙門開啟,經檢測,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身體狀況良好。他一顆懸着的心終於完全放下了,稱讚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是中華民族的英雄,爲中國航天夢抒寫了壯麗的篇章。

宓攸武還將“神舟十一號飛船已安全着陸”這一消息告訴了參加第十屆黃埔論壇的同伴們,大家報以熱烈掌聲,祝賀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安全着陸,希望中國航天夢早日實現。

“中國航天夢是屬於所有中華兒女的夢想。”中華當代兩岸學術交流協會副會長劉鎮燈表示,他身邊的親朋好友都非常關注神舟十一號飛船,關注航天員景海鵬、陳冬,時常透過網絡查詢關於神舟十一號或者航天員的相關新聞報道。中國在航天事業上取得的巨大成就,“臺灣同胞亦有榮焉”。他希望兩岸同胞能夠攜起手共同實現“中國夢”。

正在出席第十屆黃埔論壇的中華青年發展聯合會理事長王平,觀看了神舟十一號飛船順利着陸的直播。他表示,臺灣同胞身爲中華民族一份子,“我們真的與有榮焉”,兩岸同胞共享中國航天強國與中華民族復興的榮耀。

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林正元老先生說,神舟十一號飛船安全返回爲兩岸同胞注入了一針興奮劑。中國航天人爲祖國航天事業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爲他們感到驕傲和自豪。他希望兩岸同胞能夠共同努力,繼承中山思想,振興中華,早日實現“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