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失孤》觀後感900字

觀後感6.02K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失孤》觀後感900字,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失孤》觀後感900字

《失孤》觀後感900字1

看完電影《失孤》,一切的不如意,都變的那麼淡然。唯有血濃於水的親情,波濤洶涌,讓人抑制不住的流出眼淚。劉德華本色出演的《失孤》把一個父親平凡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在光影中展現出來。片尾一陣蒼穹中的誦經的禪意,那是生命的救贖,聲音飄過千山萬水,昭示芸芸衆生,人世間最大的苦難莫過於骨肉分離。

想起了去年上映由趙薇主演的電影《親愛的》,還有那撕心裂肺的呼喊,讓我有好幾個晚上都難以入眠。又想起了中央電視臺倪萍主持的尋親節目《等着我》,別人吃過的那些苦,別人遭受的那些罪,一個大男人,我竟然無法平靜下來。以至於這半年來,每每我遇到一些不開心的事,都會到網上搜尋節目《等着我》來看,聽着別人的故事,默默地留下自己的眼淚,與自己的那點挫折對比,這些不如意也就雲淡風輕了。

夫得之而無以爲念,遂亡矣。生生世世,突然覺得世界上最溫暖的瞬間是離別後重逢的那一刻,情感穿透力是那麼的強大,強大的摧毀每一顆剛強的內心。尋親,這一有人類繁衍的那一刻起就存在的社會學行爲,從未間斷。

想起了老家的一個習俗,農曆臘月二十六,村裏的家家戶戶都會放爆竹慶賀,這一天隆重程度超過了除夕夜。後來,年長的前輩告訴我,傳說古代村裏人有一大部分人去北方修長城,到了臘月底,全村人都會在村口翹首以盼,期望家人團聚過年。可是,等了很多年,都沒有鄉親回來。終於有一年,臘月二十六日,有一個鄉親死裏逃生回來,全村人放爆竹來慶賀,這是一份鄉情的惦念,一份親情的寄託。於是,這個習俗一直保留了下來。

當骨肉被隱匿世界渺渺,棲身人海茫茫怕是唯一選擇。當親人被阻隔在迷茫的天地裏,找尋是安放親情的唯一神龕。愛是世上的幸福,但幸福並不是愛的全部禮遇。愛是團聚,但沒有分離也就無所謂團聚。在愛的作用下,一切都凝結在快樂和讚美之中。然而,倘若沒有先前的離別,就不會有眼前的團聚。感謝那些離別,讓愛多了一份厚重與期盼。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世間殘酷而戲劇,所以纔會有那麼多感天動地。天地乾坤,溫情永存,活着,是最好的信仰。期待世上所有的離散與不幸,都能帶來驚喜與相逢。相信“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是我卻用來尋找光明”,離散從未停止,但希望和信念也從未消逝,而是愈發澎湃,如同這春潮滾滾,拍打着岸邊的孤舟。

《失孤》觀後感900字2

這應該是一件值得慶幸的事情,我們的電影也漸漸開始直白的講述生活中的黑暗面了,雖然暫時只能是這種。

劉德華無論從造型,精神,動作,神態都值得大家走進電影院去支援這部電影。而他所演繹的角色又是那樣的真實且發人深省。

這樣的電影真的不適合用電影拍得好不好,剪輯好不好,配樂好不好,情節好不好,邏輯好不好這種思路去評價,當這樣一個話題擺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想無論是努力詮釋角色的演員還是講述這個現實的導演,應該都更希望看到生而爲人的我們去重視去看見社會中存在的這種問題吧。

這部電影出來應該就會被拿來與《親愛的》進行對比,但幾乎一樣的社會現實,你要導演怎麼辦呢?我們應該寬容一點,就像雷澤寬對這個世界的寬容一樣。他被漁場大媽打後,說這只是他第一次被打; 看到被人們丟棄的宣傳頁,他默默撿起擦淨; 他尋找自己的孩子,同時盡力幫助別人尋親......

十五年,一輛破舊的摩托,一面飄揚的尋子旗幟,一個磨損的黑色挎包,陪着他走過了衆多中國人口密集的城市。那幅殘破的地圖上標註着密密麻麻他尋子去到的地方,他說"十五年了,只有在路上,我才感覺我是個父親。在這十五年裏只有在路上我才覺得自己對得起他。"

他當然有抱怨,當然有恨,他問"爲什麼偏偏是我的孩子被拐走",但現實的.殘忍並沒有讓他變得十惡不赦,反而在十五年的尋子路上,人情讓他更懂感恩,更願幫助別人。出場時船上摩托車上的人,給他帶路偷偷塞錢的警察,幫他修摩托車不收錢的曾帥,網上線下的自願者等等,他笨拙的將得到的滴水之恩一筆一劃紀錄在本子上,讓我們感受到這個人的淳樸與善良,認真與執着,也讓我們感受到人間之愛,我覺得這是《失孤》與《親愛的》最大的差別。《親愛的》裏主要是丟掉孩子的人組成一起互助互勉,而《失孤》加入了很多普通人的力量,手機轉發,拍照上傳,幫助打一個電話,哪怕安慰一句,等等,對這樣的家庭這樣走在尋親路上的人來說也許都是莫大的幫助和關懷,讓他們不再那麼孤單,也能更快找到丟失的親人。

最後想說,希望人羣的溫度能逐漸回暖,不要太過冷漠的對待別人和世界,我們常覺人世冰涼,細想一下,不正是深處其中的我們使它冰涼嗎?如果常懷感恩與慈悲,常帶微笑和熱情,這樣的社會悲劇也許同時會減少。

《失孤》觀後感900字3

今天下午去看了電影《失孤》,本來以爲是一部苦情戲,但是看下來,發現的確是一部佳作,全劇沒有過於氾濫的感情催淚,在剋制中完成了感情的昇華。尤其是結尾處,雷澤寬的摩托車在綠色的大地上行使,繼續他的尋子之旅,充滿了對於生命殘缺的不妥協,使得該劇進入到了宗教和哲學的境界。

作爲一部描寫拐賣er童題材的影片,其主人公主要有兩個:作爲被拐兒童父親的雷澤寬和被拐兒童的曾帥。劉德華扮演的雷澤寬爲了自己的救贖,15年來騎着摩托車不停地行走、詢問、探訪、歷經磨難,苦苦尋找兒子的消息。而井柏然扮演的曾帥,則因爲特殊情況,沒有身份證,所以必須找到自己的親生父母纔可以完成自己社會人身份的建構。在同行中,他們漸漸產生了不是父子、勝似父子的依戀。最後,曾帥找到了自己親生父母,而雷澤寬繼續尋找自己的兒子。

在中國文化中,由於缺少宗教這個維度,所以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一旦失去孩子,父母的生命意義便大打折扣,而子女擁有父母也才擁有根。同時,從影片中也不難看出,中國很多家庭希望有男孩子,所以也使得拐賣er童尤其是男嬰有着很大的市場。

作爲一名曾經的準文藝青年,我這人心思向來比較細膩,當然也和最近的心境有關,所以我看這部影片時會結合自己的心情做過度解讀。在看這部影片時,我想到,其實我們生命中的一個偶然往往會註定自己的人生軌跡。在有的人看來很平常的幸福,對於另一個人而言則是奢望。但是,這也許就是真實的人生吧?就像雷澤寬的堅持,不是有無必要的問題,而是爲了完成自己的救贖,哪一天心安了、甘心了,修行也就完成了。

就像我,一直以來總是在追尋一個連自己都說不清楚的“夢”,30幾歲的人了,對於很多事,還是有點不甘心,可是在大多數人看來,自己也許有點傻氣吧?就像影片中的雷澤寬一樣,找到了親生兒子又如何?15年的時光沒有了,永遠無法享受自己相伴孩子成長的樂趣。可是,如果就此放棄,他也不會甘心。但是,換個角度來看,這15年來伴着希望的尋找,卻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沒有這15年,他不會那麼積極地幫着曾帥尋找父母。

其實,學問、愛情、人生也大都如此。

我承認,看這部影片,我想的是自己,但是表達不清,姑且寫下留存。

標籤:失孤 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