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觀《三國演義》有感6篇

觀後感2.74W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這時候十分有必須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觀《三國演義》有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觀《三國演義》有感1

合上書,我又細細品味起這本可歌可泣的小說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說真的,看慣了武俠片中打打殺殺的內容,再看看這本記載三國時英雄人物“七分鬥智,三分勇”的歷史故事,還真有點“小巫見大巫”的味道?我們以前看的只能用“幼稚”二字來形容了。

這部書裏有許多的英雄人物:文有諸葛亮、司馬懿、姜維等,武有關雲長、張翼德、趙子龍……“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他們或冷靜、或暴躁、或執着、或浮誇……真是太佩服羅貫中了,能把這些人物寫得活靈活現,如此生動。

在書中所談及的這些英雄人物中,我印象最深的有以下幾位:

首先,當然是“臥龍”先生諸葛孔明。說起他的名字,大家都不陌生,“草船借箭”、“華容道”、“空城計”,都是孔明獻計的,如今早已成了千古佳話。還有那句名言“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句話曾在抗戰期間激起了多少英雄兒女奮起反抗抵禦侵略者!他的知識也淵博,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更是一位有名的科學家。他能有如此才華和他苦讀、勤讀有很大關係。誠如愛迪生所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不是嗎?

接着便是蜀漢王劉備了,作爲漢室的後代,有着皇族的血統,自然免不了是氣宇軒昂的,“身當七尺五寸,兩耳垂肩,雙手過膝”,真是一表人才。雖然他出身高貴,但處事謙恭、冷靜,爲能求得賢才,他三顧茅廬,可謂“伯樂”。撫今追昔,當今很多領導者在這一點上不及劉備,如果,這些領導者都能學習劉備禮賢下士,真做人民的公僕,而不是高高在上,爲人才提供更好的“平臺”,那麼,我想這些人才必能發揮他們的作用。

“亂世奸雄?曹孟德”。雖然很多《三國演義》的讀者都有點尊劉屈曹的味道。但我並不是這麼看。從客觀角度來評論,在殘酷的戰爭年代他能殺出一條血路,建功立業並試圖統一中原,難道他不是一名英雄嗎?他不僅是一位英雄,也是一個軍事家,他曾指揮了多少戰役並取得了成功。同時,他的文學造詣也頗高,“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曾引發了多少人的感慨!當然,“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點,我們不能以偏概全,片面地進行評價,這讓我聯想到生活中,家長和老師們都偏愛那些成績好的學生,甚至出現了“成績好,一切都好”的情況,我認爲成績好的學生有些方面做得並不好,而成績不好的學生並非什麼都不好。

除了英雄人物之外,我對書中所描寫的幾次戰役記憶猶新。首推的應是?官渡、赤壁大戰啦。

以少勝多,官渡大戰。這是三國時期一次著名的戰役。袁紹自恃有十萬多大軍,並不把曹操那幾萬精兵放在眼裏,結果反被曹操反撲,痛失愛將。後來曹操軍隊缺糧,謀士許攸勸他偷襲許都,他不肯。最終許攸投靠曹操,袁紹的一萬車糧食被曹操一下子燒光。不出三天,袁紹不戰自敗。

提到了官渡大戰,那就不能不再說說赤壁大戰了。這是一場經典的火攻大戰。曹操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呀。自以爲把船連在一起很平穩,卻反而是傷亡更加慘重。最後走投無路,在華容道向關羽伏首稱臣。狼狽極了。

這兩次戰役中失敗者的共同特點是驕傲輕敵,古人云“滿招損,謙得益”,在學習中也如此。有些同學,在考試中獲得了一次成功後沾沾自喜,自以爲了不起,便開始驕傲起來。便變得不懂裝懂,不可一世,最終在最後的考驗中露了馬腳,不僅受到了老師、家長的批評,自己也得不到好處,失去了學習的機會,有什麼好的呢?還不如腳踏實地得學習,才能學到真本領呀!

在書房靜靜地坐着看書,感受著書給我的人生啓迪。書,就是一面鏡子,它使人明理、使人成長。

觀《三國演義》有感2

複習迎考是很痛苦的,媽媽看到我的愁樣,打算給我放半天假!於是,我一做完作業,就上網看電影去了!可看什麼好呢?我想了半天也想不好,最後還是看《三國演義》吧,我就在三味影院查找《三國演義》這部電影,找到後我隨便點了一集看。

這集是奪戰西川,故事是這樣的,劉備想要奪得西川,就帶着五了大軍殺到西川,一路上透過諸葛亮計策打得非常順風順水。西川的川主劉璋擋不住,便求救於東川川主張魯。張魯就叫手下猛將馬超前去,馬超立營在劉備城前十里,馬超每天在叫陣,可劉備城中沒有人能敵得過馬超。剛好張飛來了,他就下城與馬超大戰,張飛與馬超打到幾百回不分勝負,他們有打夜戰,又打到幾百回不分勝負。

劉備想要奪得西川,但見馬超如此勇猛,又特別喜愛,想招爲自己的手下。就在他沒有辦法時,孔明來了,給他出了條妙計!想先用錢去收買楊松(張魯的手下),讓楊松去跟張魯說,讓馬超撤兵,就可讓張魯爲漢寧王。但馬超不肯撤,張魯又譴人三番五次去勸,馬超還是不撤,張魯再譴楊松去勸馬超,楊松說:“你要在一個月裏完成三件事,一要取得西川,二要劉璋首級,三呀退荊州兵,如沒完成,就把頭獻來。”馬超便馬上撤兵,楊松又傳流言說:”馬超回東川,必有異心。”張魯聽了後,就吩咐手下張衛分軍七路,堅守隘口,不放馬超兵入。馬超進退兩難,無計可施。劉備又派剛投降的李恢去說服馬超,最後馬超被說服了,歸降了劉備。有了馬超後,西川就被劉備佔了。

看完這回,我真是佩服張飛和馬超,竟然打了幾百回合也不分勝負,又佩服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三國演義》果然是四大名著,每一回都是那麼好看,那麼的精彩!

觀《三國演義》有感3

那是暑假裏的一天,我在家裏沒事可幹,媽媽看我實在無聊,於是就拿給我一本《三國演義》的書讓我看。

三天後我看完了整本《三國演義》。裏面寫了劉備、關羽、張飛在桃園結爲兄弟。他們都想幹出一番大事業。於是他們就開始招兵買馬。劉備有了一定的兵力又有了聰明的諸葛亮。多次在與魏軍的交戰中獲得了勝利,最後也成就了自己的一代王朝。

我印象較深的情節是,在大戰中劉備的夫人生了一個兒子,在魏軍重重的包圍中,英勇無畏的趙雲準備帶領夫人殺出去。但劉備夫人的腳被石頭砸傷了不能走路了,爲了保住自己兒子的性命,就把兒子交到趙雲手裏自己毫不猶豫的跳進了井裏。見此情景趙雲只能騎上快馬帶着孩子逃走了。就在這時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媽媽。平日裏媽媽默默的付出就像是書裏的情節一樣。在我害怕時他們會保護我,在我不知所措時他們會給予我一定的建議,在我猶豫不決時,他們會鼓勵我,他們一直在我身邊。我覺得在世界上有媽媽的愛就足夠了。

這本書讓我更加懂得了爸爸媽媽對我無私的關愛和默默付出的精神,他們是我在這個世界上最好的依靠。

觀《三國演義》有感4

《三國演義》可以說是人性的五味湯,裏面包含了各種人與俱來的性格—正直、驕傲、詭計等等,也包含了人的善於惡。比如說,關羽就是正義的化身,他勇敢、仁義且充滿機智,對任何惡事都進行鬥爭,也是東漢時期最令曹操畏懼的人之一。還有曹操,他擁有奸雄的智慧。電視劇從東漢未期到三國未年,魏,蜀,吳三個國家的興起與滅亡。在其中,忠臣義士的殉國,人生的不如意生與死的交織深深打動了觀衆。

每一顆“將星”的燦爛與衰敗,都給這碗湯撒下了不同的味道,有些苦,有些甜。而我最喜歡的人物,則是那有着千古盛名的諸葛亮。我喜歡這個人物的原因並不是他有着天才的智慧,而是他有着泰山般的頑強毅力。阿斗,這個人物大家都很熟悉吧?沒錯,他就是蜀國的後主,昏庸無道,貪圖享樂,可以說是一個“爛泥扶不上牆”式的人。而諸葛亮用自己的生命暴打劉備“三顧茅廬”的情意。儘管爛泥扶不上牆,死水成不了活水,他還是用他的生命緊抓着那似乎不存在的希望。在他第一次進攻魏國,勝利遙遙在望時,後主聽信謠言,對諸葛亮的忠誠產生懷疑,將他召了回來,結果是大好時機白白喪失了。儘管如此,他依然沒有放棄,沒有責怪任何人,用自己的生命對抗魏國。人算不如天算,到最後,他還是以生殉國了。有些人可能會說“諸葛亮太愚蠢了,明知蜀國命不久矣,卻還進行無謂的反抗,這不是自找苦吃嗎?”但我認爲不是。他可能明白這一點,但他卻一定不會放棄。因爲他至少做到了“問心無愧。”他不進行反抗,可能不會成功,但是,他盡力了。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存在着相似的情況:一羣同學在操場上打籃球,其中有一個是初學者。他望着球架認真地投。但事與願違,那籃球架偏偏跟他作對,怎麼也不讓他進。旁邊的同學看到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但他呢,面對這些“笑”,只是抱以微笑。爲什麼它能以這種心態看事情呢?那是因爲:貴在嘗試,而不在於勝負。

觀《三國演義》有感5

最近我看了一部電視劇,那就是中央臺正在熱播的新版《三國演義》,《三國演義》講述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劇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鬥爭,反映了三國時代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與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鉅變,塑造了一批吒叱風雲的英雄人物。

《三國演義》表現了渴求和平統一,反對戰亂的思想,反映了百姓擁護明君,反對暴君的願望!此外還宣揚了“忠義”觀念!

有人喜歡武力高強的呂布,有人喜歡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人喜歡老謀深算的曹操,而我最喜歡的是忠勇雙全的關羽。關羽是《三國演義》中重筆刻畫的人物之一,他武藝高強,神勇蓋世,同時又“義不負心,忠不顧死”,是忠義的化身。在我眼中,關羽是一名英雄,字雲長,河東解良人,身高九尺,面如重棗,眉似臥蠶,胡長二尺,手持青龍偃月刀,很是威風。我眼中的關羽是勇敢的。關羽被曹仁的毒箭射傷後,華佗說用刀割開皮肉,刮掉骨頭上的毒,再敷上藥,縫合後就會好。關羽答應了,他一面伸開胳膊讓華佗刮骨,一面與馬良下棋。我眼中的關羽是仁義的。火燒赤壁之後,曹操敗走華容道,遇到了看守華容道的關羽。關羽本想殺了曹操,但想起曹操的恩情,過五關斬六將時曹操也未派兵阻攔……

這電視劇看得我熱血澎湃,讓我想穿越時空和關羽成爲結拜兄弟,一同征戰天下!

觀《三國演義》有感6

今年暑假,我看完了《三國演義》這部大型歷史劇,感慨萬千。

這是一個羣雄輩出的時代,這是一個文爭武鬥的時代,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時代,這就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著名的時代——三國時代。

三國鼎立,劉備、曹操、孫權雄才大略,手下謀士機智多變,將士英勇善戰。其中有太多讓人難忘的人和事,我最感興趣的一個話題是:是諸葛亮聰明還是司馬懿機智?

爸爸說:“諸葛亮,他多聰明呀,機智勇敢,還會奇門八卦陣,多厲害呀!我覺得是他最爲聰明,有例爲證:馬謖失了街亭,蜀軍慘敗,功虧一簣。接下來是諸葛亮上演了空城計,只有兩三千殘兵的西城,他卻敢大開城門,於城樓之上鎮定自若地撫琴,退了司馬懿十萬大軍,如此看來,諸葛亮是一個聰明絕頂的人。”

我說:“我覺得是司馬懿最爲聰明機智,雖然屢屢敗於諸葛亮,但是他其實是一個有大智的人。”

“爲什麼?”爸爸問。

“因爲,他大智若愚,深藏不露,最後是誰統一了國家?”我問。

“是司馬家族。”爸爸說。

“這不就完了!從結果來看,他是最後的勝利者,難道不算是最聰明的嗎?”

標籤:三國演義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