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3篇

觀後感1.34W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但是觀後感有什麼要求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3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3篇1

淡淡的文字,悠悠的敘述將我領進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老北京,在娓娓動人的真摯敘述中抒發了對童年的緬懷和對人間溫暖的呼喚,不但寫得親切動人,而且每個故事都能令我思緒起伏,多種交集的感覺同時在心頭涌現。

《城南舊事》中滿含着懷舊的基調,將其自身包含的多層次的情緒色彩,以一種自然的、不着痕跡的手段精細地表現出來。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駝隊、緩緩而過的人羣、緩緩而逝的歲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

這部作品由五個篇章組成:惠安館,我們看海去,蘭姨娘,驢打滾兒及爸爸的花兒落了,全文由一個人引起—英子,以她孩子般純潔的眼睛來看在北平生活的點滴,記載着英子七歲到十三歲的成長經歷,旁觀着成人世界的悲歡離合,憑着她微妙的記憶,將年幼時圍繞她發生的生活舊事記錄下來……一舉兩得造句

英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充滿疑問的,她從不在自己的世界裏上鎖,總是任由人們進進出出。因此她和被人們認爲是瘋子的秀貞結下了友情,三天兩頭的往惠安館裏鑽;她和“小偷”寫下承諾,甚而認真地聽着“小偷”的故事;她愛着自己的奶媽,望着她離去,英子悲哀難過。透過英子童稚的雙眼,我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歡離合,雖然很天真,卻道盡人世複雜的情感。

本書的每一篇到結尾,主角似乎總是離開英子,像惠安館的瘋子秀貞,我們看海去那個小偷,奶媽,最後連她的爸爸也離她而去了,當時她才小學畢業呢!看着無人修剪的花任意雕落,也爲本書畫上句點……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3篇2

爲了讓我們更好地理解《爸爸的花兒落了》一文,老師爲我們播放了《城南舊事》。

——電影中的主人公小英子記敘了自我在北京度過的童年時光:她結識了惠安館的瘋子秀貞做朋友,其實她並不瘋,只是因爲丈夫回老家沒有回來,孩子又被他媽送人了,所以悲哀過度。而小英子呢,幫秀貞找到了孩子,但母女倆在回老家的途中雙雙喪命在火車輪下;小英子而後又結識了一位小偷,他並不壞,只是爲了供成績優異的弟弟上學纔不得已走上犯罪道路的,但小英子不留意說漏了嘴,讓便衣把他抓了個正着,使他鋃鐺入獄。最後,爸爸因爲革命運動操勞過度,撒手人寰,宋媽也被她的丈夫接回了家——英子從此長大了。

使我印象最深的,還是在電影的結尾,父親去世可,家裏唯一的經濟來源沒有了。就在這時,屏幕上出現了七次楓葉的變換,配着悲傷的音樂,代表着時間一次次的變遷。宋媽走了,小英子也走了,宋媽騎在毛驢上,英子跪在馬車上,扭着頭,彼此不捨的望着,直至化作模糊的一點,消失在一片悲哀之中。

家人走了,英子父親的墓並沒有冷清,有不少當代進步青年來主動弔唁父親,在父親的墳頭放上一束花,再鄭重的鞠三躬,來表達自我對父親的尊敬與懷念。可見,當時小英子父親的信仰與地位,更體現了當時社會的腐朽與黑暗,英子的父親只能暗暗地幫忙熱血青年們,鼓勵他們,支援他們,直至病死。

電影中小偷的主角也讓我記憶深刻,那個人(書中代之小偷)在弟弟的畢業典禮上高高興興地撫摸着弟弟的頭,一副很滿足的樣貌,弟弟卻不明白哥哥供他讀書的錢是偷來的。那個人告訴小英子,讓她好好學習,不要像自我那樣沒出息,要幹這樣的勾當才供得起弟弟讀書。其實,從此看出了學習是改變命運的最好途徑,學習是爲自我而學,並不是爲他人而學……

電影看完了,看着眼前劃過的演職表,心裏想了很多很多,這時,同桌又哼起了那首《離別歌》,曲調中的悲傷又一次涌上了心頭……

城南舊事電影觀後感3篇3

今天,我們全班去看電影《城南舊事》。

影片講述了英子在20xx年代時住在北京城南發生的人和事。影片中塑造了不少人物:在天橋上“吊嗓子”的妞兒,相思成瘋的小桂子媽,爲生計所迫的“好人”小偷,痛失兒女的奶孃宋媽……小英子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她膽大、好奇的性格爲她原本平凡的生活塗上了不平凡的一頁,讓我們瞭解到那個時代的風雲變幻。

“與賊相約”、“我們去看海”、“與瘋子一起尋找小桂子” ……這些事情本是不可思議的,但能折射出那個混亂的時代。她看的是槍殺土匪、革命學生,聽到的也是社會底層的呼喚,接觸的是大人的掙錢機器——妞兒,這些人,這些事,怎麼不會對她幼小的心靈產生影響?

她的童年是快樂的,她當畢業會上的“小燕子”,學駱駝咀嚼的樣子。她的童年是不快樂的:被父親責罵,看妞兒手上的傷痕。但是,我希望她沒有受到影響,如林海音所說:讓心靈的童年永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