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蝴蝶》觀後感

觀後感2.99W

看完某一作品後,從中我們收穫新的思想,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蝴蝶》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蝴蝶》觀後感

《蝴蝶》觀後感1

這是一部小清新的偏文藝的電影,全片節奏歡快,感動滿滿。畫面很美,情節簡單,故事很暖。過了很久,我來寫這篇影評,我只是想說:“每個人都在掩飾着自己,唯有愛,讓我們迴歸真實,變得圓滿。”

電影中的老爺爺,看似脾氣暴躁又固執,沒有更多的老人的慈祥和藹,而小女孩呢,年紀雖小,說話談吐卻又像一個大人,懂得好多大人世界的事情。

一個像小孩的老人,一個像大人的小孩,因爲一場追逐蝴蝶之旅,彼此慢慢靠近,慢慢放下防備。老人因爲兒子的離去鬱鬱寡歡,孩子因爲家庭的關愛缺失愈加調皮,前者懷着對兒子沉重的愛,後者懷着對母親熾烈的愛。因爲愛的缺失,他們極力掩飾着,但幸運的是,是靈魂的靠近,是愛的包圍,他們遇見了彼此,找回了那份缺失已久的愛。

世間萬物,唯情不死,唯愛至上。

《蝴蝶》觀後感2

誰能否定生命的美呢?

沒有人可以。因爲生命本身就是一個奇蹟,而從生命誕生起,它註定是美麗的……

一棵小草,又瘦,又小,但它卻能組成廣闊的草原;一滴水,又弱,又輕,但它卻能匯成江河湖海,鑄造山川秀美;一條毛毛蟲,又噁心,又難看,但它從破繭而出的那一刻開始,他就蛻變成世界最美的生命——蝴蝶。而人也是一樣的,形態各異的人也是美麗的,也許我們不可以改變自己的容貌,但我們的心靈可以提升,我們的心靈在受到一次次洗禮當中,醒悟、淨化,這就是心靈上的蛻變,我們的心靈也可以如蝴蝶一般,在世界的天空中翩翩起舞。

心靈,是人類最美麗的地方,應該說是萬物最美的地方,它就是萬物身上的蝴蝶。

但美好的總易破碎,人們總會感到可惜。蝴蝶雖然美麗,但它的一生非常短暫,多少天的奮力蛻變,只爲活四五天,這就是蝴蝶的一生。但是,我要感謝自然創造出了這樣的生物,因爲它用這短暫的生命給世間帶來了靚麗的風景,它揮舞的翅膀給我們、給世間帶來了絢麗的色彩。人的生命可能有許多個四、五天,但是又有多少帶給了世界美麗?我們的一生也很短暫,誰能保證你能說完你最後的話,但我們也要讓生命的美渲染世界……

昨夜,我含着眼淚看完了《蝴蝶》這部法語電影。當初決定看這部電影只因爲一句話——獨有長達4分鐘歐洲最美麗的蝴蝶“伊莎貝拉”破繭成蝶的最美畫面。我喜歡蝴蝶穿梭如虹般唯美光影,我希望看見它破繭成蝶的畫面,因爲它是那樣美麗,蝴蝶生命的律動,那破繭成蝶的霎間,給我的是生命的感動,心靈的震撼……

因爲這霎間的永恆美麗,我真切地感到:

誰能否定生命的美呢?

沒有人可以……

《蝴蝶》觀後感3

很久以前就看過希區柯克的電影,但是那都是一些諸如《西北偏北》《後窗》的一些懸念驚悚電影。這回看《蝴蝶夢》本以爲是風格差不多的電影,但是其懸念驚悚部分卻不是很強。

看完整個電影,就其故事情節來說,我很是羨慕女主人公的。一次簡單的旅行就可以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子,而且他又是典型的高富帥,這無異於天上掉下個林妹妹。女主人公就這麼愛上了德溫特先生,俗話說得好——“愛情裏最先投降的就會處於被動”,我們的“灰姑娘”就是一直處於被動的狀態。想象一下,從戀愛到求婚,以至於再到後來他進入曼德利,與其說她在和德溫特談戀愛還不如說是德溫特一直帶着她去各種地方,最後帶到了曼德利。

女主人公愛的辛苦,尤其是在進入曼德利之後,一方面要克服地位不相稱的自卑感,一方面還要忍受無時不刻不出現的瑞貝卡,最重要的這個他深愛的男人——德溫特先生,她卻越來越看不清了。她甚至不敢保證德溫特是愛她的,認爲德溫特和她結合只是要彌補瑞貝卡的離開。

看到女主人公在愛情裏受到的煎熬,我又想到了一個著名的文學人物,那就是簡愛,但是不同的是,當羅切斯特對簡愛求婚時,她卻拒絕了。在簡愛的眼中,沒有比平等更加重要的了,在這份愛情裏存在着不平等,這觸及到了她的底線,所以就算再怎麼愛羅切斯特她還是選擇了離開。在我看來,愛情是不會一帆風順的,要想維繫愛情總是要有一方委屈求全的,選擇錯過是不明智的,錯過之後也許就會抱憾終身了。這一點我還是很贊同《蝴蝶夢》中女主人的,她知道等待,也會等待,最後也確實等到了德溫特的愛,所以這個結果還算是個不錯的結局。

我們生活中有一些東西很重要,重要到我們可以爲之受傷、受委屈,但是我們仍然再堅持,只因我們始終相信我們的忍耐獲得的回報是值得的,多年之後我們會爲自己當時的執着而感到欣慰,因爲我們收穫到了更多有意義的東西。

《蝴蝶》觀後感4

一直想不明白,如煙花般寂寞的夢,還是如夢般寂寞的煙花。夢和煙花本質是相同的事物,美麗卻脆弱。一場蟄伏已久的勝華,剎那間便已消散,輕而易舉的破敗。

拾掇完一場幻覺遺留的感念,撤銷一切華麗的裝潢,回首人間,得,便是恩賜;失,也只是一次寂寞豪賭丟掉了注。最終,或者兩個人一起看這落寞的人世,或者一個人踱一條註定了結局的路。

《蝴蝶夢》,中國曾有周公夢蝶,不知是碟化作了周公,還是周公化作了蝶。這是一種境界,並非這一切略帶着可笑的感情可以媲擬,更何況是被人規定了情節,摻雜了罪孽,順帶着刻意醜化,做一個鋪墊,襯托另一些純潔。看到這個片名,有一些悸動何從心底萌發的期待,可是最後只能淡漠,想,還是換個名字的好!

**世紀*的背景,黑白的質感,畫面投在布上,有明顯粗細線條上下的抖動,略顯得不大清晰。拉上窗簾,隔絕了外面的燈火,一個漆黑的氛圍正好合適,讓自己突然想起小時候,整個村子的人都被移動電影的人吸引,晚上,聚集在不大的場地,看着黑白跳動的人物和背景,心裏是極大的欣喜。擡頭,便是滿眸的星星,散亂地流落在幕空之中,如大顆大顆的眼淚,散着潔淨的光。大片麥子散發的香味,還有最後心安理得地爬上爸爸的背,回家。然後,便在暖暖的夜風和舒適的脊背上安安穩穩的入夢。回憶過後,習慣性的擡頭,上面是刷了白色石灰的光滑屋頂,隨着電影的畫面的轉換,同樣的光暗交替。

兩歲於二十歲的差距,在這十多年的磨合中,變化的又豈是這個時間的長度!

本是外國的電影,卻被應配上中文的對白,不管如何,總顯得突兀和拙劣,不太美好的開始,卻沒有離開的衝動。一個男子和懸崖的入場,才真正結束片頭的序幕。似乎是一個人企圖尋找結束,卻被無辜長如的女子打攪,男子粗暴的責備之後,便是女子慌張的逃離。

一個是獨居而性格淡漠卻有強制、易怒、充斥着大男子主義的男子——麥克西姆·德溫特。一個是身份低微、爲生活流落的孤女——梅西。如此尷尬的開端,接下去便是被註定好的糾纏。德溫特曾有一個最好的妻子,好並指美貌、才學等等,一年前在海上遇難。之後便一個人陰抑的生活。眼神中的冷漠與不可捉摸,在加上本身高貴的血統帶給人的敬畏。觸動了一個自卑但同樣有着女性柔弱心性女子的感情。德溫特的隨意亦或是因之某些微妙的感覺,兩個人便順理成章得開始了約會。

敞着頂棚的車,在某個城市的角落漫無目的的前進,兩個人的感覺,便在兩排不斷後退的樹叢中昇華。彼此的對視,然後便笑了,一個是憐惜,一個是愛惜,抑或是悲傷轉移。

女子容易心動,特別是面對略帶冷漠卻堅毅的眼眸,面對有着疏朗英俊臉部線條的男子,有憐憫觸動的母性,接着便轉變爲不知道真假的愛情。男人因爲這個平凡笨拙卻清澈的女子勾起內心潛藏的快樂,於是愛情如此輕而易舉,亦或是一場飛花雪月的殘局。

德溫特的地位,給了他可以粗暴對待任何人的權利,包括這個新婚的妻子。

一個動作便引發他徹底的憤怒,然後女子便驚恐地詢問自己哪裏錯了,這是女人的虐根。最後男人虛假的認錯和撫慰,很容易便抵消了女人的眼淚,一束花便有贏回了女人對他的全部情感。這是感情嗎?我真的真的不敢認同!

男人很容易放棄,女人卻忘不了男人的甜言蜜語

她說想把回憶像香水一樣裝在瓶子裏,任何時候都不會腐壞,想起的時候,便開啟瓶子,得到的便是永恆的快樂。

他說時間消耗了我們幸福的先機,你的錯誤讓我們沒有了可能。

《蝴蝶》觀後感5

演出歌劇《蝴蝶夫人》是青島大劇院的又一次驚豔之舉。悉尼歌劇院常駐王牌劇團的原版歌劇《蝴蝶夫人》,以豪華的演出陣容,一流的演出水平,以完美的劇情和藝術表演,極其唯美地闡釋了蝴蝶夫人與平克頓悲情的愛情故事,爲青島觀衆奉獻了一場視覺盛宴。

但我只想說,在這裏,我看到了最純粹的歌劇。

高高在上的漢譯字幕,大體解決了看懂歌詞的問題。對於整個歌劇的劇情來說,簡潔、明快的故事爲歌劇的音樂表達留出了足夠的空間,也可以讓觀衆不會糾纏於錯蹤複雜的人物關係和故事情節之中。《蝴蝶夫人》整個劇作就是爲蝴蝶夫人而設計的,無論是平克頓,還是五郎、美國領事、傭人鈴木,或者那個蝴蝶夫人與平克頓的孩子,都圍繞着蝴蝶夫人,突出了蝴蝶夫人的中心地位。劇作家普契尼由法國作家皮埃爾·洛蒂的日記體小說《菊子夫人》啓發而獲得靈感,以西方話語闡釋了一個東方女子的故事。在歌劇中,這個故事顯然是以更簡潔的方式呈現的,以清晰簡單的劇情爲歌劇的音樂表現留出足夠的空間,觀衆能夠有較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音樂之中。

當然,觀看演出的功課還是要做的。從怎樣欣賞歌劇到作品的劇情特點,從人物的梳理到主創人員的資料,大致的瞭解對於我這個“音樂盲”“歌劇盲”來說,是一次掃盲,也是試圖更好欣賞並領略到歌劇好處的自覺努力。正是這樣,當激烈的音樂響起的時候,我的思緒可以在平克頓、巧巧桑等人物的歌聲中,比較容易走進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的長崎,走進一個美國海軍和日本藝伎之間的愛情故事之中。

歌劇之“歌”可能與我們日常所接受的歌並不是一個概念,聽懂歌劇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僅僅是不懂意大利語,聽不懂用意大利語演唱的歌劇,而且更有可能是在傳統的審美經驗基礎上,難以理解和接受西洋歌劇。因此,雖然透過屏幕看懂了歌詞的意思,但卻無法真正進入不同的旋律與情境之中。無論是平克頓與巧巧桑的《月白青天》,還是蝴蝶夫人的詠歎調《晴朗的一天》以及蝴蝶夫人與傭人鈴木的二重唱,對於這些與歌劇更密切的可以用聲線、暴發力、音質等專業術語欣賞的部分,完全打破中國傳統戲曲講究扮相、唱腔、動作爲主的審美習慣,而在具有抒情性和象徵性的藝術表演中,極盡釋放自我內心世界,將人物的情感世界置於高音、聲線等藝術表現之中。不能不說,平克頓的演出者保羅·奧尼爾的男高音讓人震撼,也不能不說蝴蝶夫人的演出者權慧星的唱腔抒情而唯美。而這些距離我們較遠的藝術方式,對我來說,卻只能儘可能地用自己的理解去接受,在感受其演員的唱功及其樂隊的音樂中,努力把握聲樂中的情感律動。

遊走於《蝴蝶夫人》的藝術感覺中,對巧巧桑變成蝴蝶夫人的過程及其情感世界特別感興趣。巧巧桑作爲具有日本藝伎,所承載的是日本文化的傳統與日本女性的情感表達方式,她對平克頓的感情及態度,用美國學者本尼迪克特在《菊與刀》中的話說就是,“日本的倫理道德觀要求人們必須嚴格履行自己的義務和情義”。但作爲日本文化的承載者巧巧桑卻嫁給了美國人,成爲蝴蝶夫人。作爲蝴蝶夫人,她既帶有日本女性的特點,而又自認爲她應當遵守美國法律。在日本,當一個男人需要一個“精通音樂、舞蹈、按摩或其他技能的藝伎”時,他需要“跟這個女人的僱主簽訂協議,以保證女方獲得一定的經濟保障”。在日本,藝伎是不能結婚的,而她一旦結婚之後,也隨之失去了做藝伎的資格。因爲生活所迫,巧巧桑不得不做了藝伎,但當一位美國大兵出現在這位追求自由愛情的女性面前時,她以日本的情感方式和法律方式嫁給了美國大兵平克頓。從藝伎巧巧桑到出嫁成爲蝴蝶夫人,她嚴格履行着自己的義務,更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寄託到了平克頓身上。同時,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宗教信仰,不得不放棄家族及其文化的依託。對於蝴蝶夫人來說,最令她痛苦的,是生活於幻想和現實中的美國文化與日本文化的衝突之中,那一根糾纏於平克頓和巧巧桑之間的飄逸的白絲帶,演盡了人間說不盡的纏綿愛情,既讓平克頓與巧巧桑連結在了一起,又使他們保持着一定的距離,正是在這種距離的對峙與融合中,才顯示着男女對唱的抒情,愛情象徵的幽遠,也是對日本與美國兩種不同文化的碰撞與整合的表現。從這個意義上理解期盼丈夫歸來的蝴蝶夫人的情感世界,與其說她是在等待,在堅守,不如說她是掙扎在兩種文化的矛盾與衝突之中。生活在日本的蝴蝶夫人,成爲美國人的妻子,因而用美國法律理解她與平克頓的愛情與婚姻,當這種矛盾無法化解時,她又用了日本文化中最唯美的自然方式,以刀自殺實現其唯美的生命歷程的終結。

觀賞西洋歌劇,讓我想到了西方美學中的“美的距離說”。

《蝴蝶夫人》把觀衆拉進劇情之中,又讓觀衆保持着理性的審美姿態,劇作家準確地把握並寫出了以蝴蝶夫人爲中心的戲劇衝突,這種衝突不是她與平克頓或者鈴木、五郎或者其他什麼人的衝突,而是兩種文化之間的內心與情感的衝突,是蝴蝶夫人內心的自我衝突,也可以說是是兩種文化夾縫中的命運衝突。對此,演員以精湛的演出對劇情進行了發揮與闡釋,將戲劇衝突演繹到極致,而同時,演員的每一個動作以及情感的抒發,又總是在進行着藝術的控制,讓觀衆沉浸於藝術世界中的同時,保持着欣賞者與藝術的一定距離。也可以說,演出者對劇情的理解與把握,都在於恰到好處,既有發揮,又有節制,恰好帶來整個舞臺的藝術象徵性和表現性。

巧巧桑出嫁時帶在身邊的那把刀極具隱喻意義,蝴蝶紛飛,芳雅如菊。在日本文化中,無論菊還是刀,作爲生命與生活的兩極,都具有唯美的特徵,蝴蝶夫人以刀實現了最後的唯美,也實現了自我生命的最後的潔雅與激情。

《蝴蝶》觀後感6

《蝴蝶效應》是由影星艾什頓·庫奇在20xx主演的一部劇情類別的科幻、驚悚電影,講述的一個回到過去改變未來的故事,是一部用生命本質和哲學來說事兒的電影。

回想我自己也有很多這種一念之差的細微片段改變了整個生命的片段,命運象無可挽回的無軌飛車,變化莫測到了離譜的份兒上。人的生命總是由這樣一些微小的因素來決定,我們因爲感覺它的神祕,所以稱之爲不可抗拒的命運。

電影《蝴蝶效應》只是透過種種互相矛盾的事件向觀衆展示了命運的無限可能性。 童年的埃文是一個失憶症患者,因此它的童年中有很多空白,而這些空白將成爲他人生中可以控制的轉折點。片中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凱莉,埃文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她。 影片看似在討論一個現實不容改變,命運不容挑戰的問題,怎麼和“蝴蝶效應”聯繫在一起呢?且讓我們看看蝴蝶效應的概念及其意義。

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事物存在普遍聯繫,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

它的意義在於解釋因爲一些小問題而引發不可收拾的局面的現象。

這樣看來它與電影的主題就非常貼切了,現實就是採取了這樣一種被稱爲“蝴蝶效應”的手段來實施懲罰的.。

從原則上講,沒有人會爲了過去某個該死的回憶去勞神費力的改變世界,而如果一個人擁有改變世界的能力,他就更不會爲了某個該死的回憶去改變世界,因爲他本來可以創造歷史。

從邏輯上講,事物是普遍聯繫的!如果一個人回到“過去”做了些改變,那就從根本上動搖了“現在”存在的依據,那“現在”就不存在了,這個人又怎麼回到“現在”呢?既然“現在”都不存在了那就動搖了這個人存在的依據,所以這個人

又不存在了,既然這個人都不存在了,他又怎麼能回到過去呢?

從倫理上講,事物的誕生於滅亡是依據一定的順序進行的,這就好比一個人的父親絕不可能在他兒子出生後纔出生。如果那發生了不知將是多大的災難。

當我們在窺視別人的時候,又從何知道我們是否被窺視呢?生活總有那麼多的不確定性和各種各樣的聯繫,這就是“存在與不存在,相關與不相關”的哲學。

影片基調灰暗,最難過的就是一次次的分析。但當分析結束了,眼前就豁然開朗。這一部讓人感覺憂鬱的電影,我僅體會到了這些,雖不盛膚淺,但我卻受益匪淺。

《蝴蝶》觀後感7

許多被好評的電影,其實都比較悶的,《潛水鐘與蝴蝶》也如此。

在1995年的時候,才情豐富、俊俏迷人的法國時尚雜誌Elle的總編輯尚多明尼克正值44歲的快樂時期,突然間腦幹中風,全身癱瘓,不能言語,只剩下左眼還能眨動。

這樣的生命有什麼意義嗎?是的,尚多明尼克覺得自己的生命猶如禁錮在潛水鐘裏,沉沒在無邊無際的大海深處。可是尚多明尼克卻能用他的想象走到無窮無盡的地方,如蝴蝶一直在尋找最美麗的花朵。蝴蝶的翅膀扇動了潛水鐘無法托起的生命,翱翔在天地之間。我們怎麼不爲此感動。一個偉大的靈魂,靠着眨動左眼,在友人協助下,一個字母一個字母地寫下一本不同尋常的回憶錄。回憶錄就是《潛水鐘與蝴蝶》。他告訴人們一個靈魂多麼孤寂,又多麼幸福。

在看電影時候,我百般去理解潛水鐘象徵什麼?蝴蝶又象徵什麼?隨着電影展開,我漸漸理解。或許這個理解對於他人來說不是正確的,但是對於我是正確的。每個人因爲不同的人生歷程,有不同的生命感悟。我想潛水鐘和蝴蝶暗示着以下意義。

潛水鐘是無法動彈的軀體,蝴蝶是無所不能的思想。潛水鐘是生活的無力感,蝴蝶是夢想的飛翔感。潛水鐘代表痛苦,蝴蝶代表幸福;潛水鐘代表死亡,蝴蝶代表誕生。何止一個腦幹中風病人如此,難道我們平常人不如此嗎?我們常感覺生命被關在某個箱子裏,沉淪在慾望的深海里。如何解脫?只能放飛自己的思想蝴蝶吧,尋找夢想的花朵。

生命是無力的,思想是自由的。思想可以達到生命無法達到的地方。到達最高的山,到達最深的海,到達最廣闊的草原,到達最迷人的森林。

《蝴蝶》觀後感8

潛水鐘與蝴蝶讀後感這是法國人鮑比的一本書,他曾晉升爲時尚雜誌ELLe的主編,正該是他意氣風發,慢慢享受人生的時候。然而尋常的一天,不尋常的開始,腦中風將他的一切全部帶走,取而代之的是一套絕緣的潛水鐘,將他帶入了鍾內的世界,原本一帆風順的生活徹底偏離了航道。他全身癱瘓、失去語言和聽覺,只有左眼的眼簾能動,眨眼睛成爲他與文明世界溝通的唯一方式。在臨死之前,他堅持用眼神寫完此書。

中國古代有這樣的說法,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事實上,一個人面對死亡的感言,在某種意義上,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人們好奇和關注,乃至成爲炒作的對象。一般面對死亡,人們最普遍的反應無非有三,恐懼,不捨,或是懺悔。對於有的人:死亡是一種渴望,意味着被拋棄的孤獨生活的結束,對於他們,與其醜陋地活着,不如浪漫地死去。而本書的作者,甚至比這些人處於更加苛刻的境地。對於幾乎完全失去行動能力的可憐作者,他的生活也幾乎完全失控,醜陋地活着很辛苦,浪漫地死去也不能。作者有一天下午向雕像吐露憂愁時, 看見玻璃上反射出一張陌生, 醜陋, 變形, 受病魔折磨的臉, 樣貌扭曲了, 活動能力沒有了, 歡樂也被帶走了, 此時的他卻有一份莫名恬適感涌上心頭, 然後笑了出來, 對於一連串的災難, 他決定當成笑話。病前他性格幽默,病後他仍保持難得的幽默感, 自嘲自己的“好運”和“吉星高照”, 但病後的幽默變得笨重。即便如此, 他仍堅持用唯一能動的左眼皮眨眼示意, 完成這本書。在本書出版的後兩天,作者完成了他這一生的使命,走入了歷史,或許在他閉上雙眼的一剎那,靈魂也乘着蝴蝶的翅膀自由的遨遊於廣闊的天空了吧。這不由令我想起這次5.12大地震中那許許多多平凡的人,他們把生的希望留給別人,把死的希望留給自己,他們這樣的死何嘗不是達到了道教“死而不亡”的境界。

世事、人生雖可以規劃,但結果往往難料,雖然在內心深處我們總期盼生命中的某些人、事、物能恆常不變,希望好運和幸福可以永遠眷顧,但事實上無常本是一種常態。在書的最後一段寫道“在宇宙中是否有一把鑰匙,可以解開我的潛水鐘?有沒有一列沒有終點的地下鐵?哪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讓我自由?”雖然終究沒有人可爲其打造一把鑰匙解開潛水鐘,也沒有一種強勢貨幣可以買回自由,然而他毅然將痛苦轉化爲創意,將絕望轉化爲文字來提醒大家要惜福,能正常活着就是幸福,保持一份從容和睿智應對生活與死亡。

《蝴蝶》觀後感9

影片的靈感來源於著名的混沌理論"蝴蝶效應"。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芝(Lorenz)於1960年代提出一篇論文,名叫《一隻蝴蝶拍一下翅膀會不會在德克薩斯州引起龍捲風?》,他說,亞馬遜流域的一隻蝴蝶扇動翅膀,會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場風暴。洛倫芝把這種現象戲稱做"蝴蝶效應",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來毫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改變。

電影主人公伊萬希望透過回到那些消失的記憶(在這二十多年裏,他總會突然失去記憶,而每當他醒來的時候都會面對無比可怕的現實,而所有人都當他精神病患者)去改變過去的細節,希望能挽救他的錯誤和朋友們的現狀,回到現實卻展現了不同的情景。每次小小的改變都會引起大大不同的未來。他希望能與凱蕾共度餘生,但他又不想傷害琳妮,同時,他又忘不了湯米對他的傷害。他嘗試過很多次,結果是不完美的,總有人活在痛苦中。最後,他做出了對誰都好的決定--他放棄了凱蕾(凱蕾在小時候曾爲了能見到伊萬而放棄了跟隨媽媽,選擇了她討厭的,無賴的爸爸),他回到過去,拒絕了凱蕾。終於,凱蕾和他的哥哥湯米獲得了事業的成功,而伊萬和琳妮也成了永遠的朋友。只是,他與凱蕾變成了陌路人。幸福是需要犧牲的(片尾語)。劇情的結局並不歡喜,但伊萬不會再爲他糟糕的童年而懊悔,他甩去了包袱,終於活的自在了。有時放棄也意味着幸福啊。

現實總是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我們總是打算做好每件事情,並儘量不去傷害每個人,但常常事與願違。就是在平時我也總在想能回到過去,改正那些耿耿於懷的錯誤,改善目前的境遇。這部影片告訴我們,生活中的每個細節都會或大或小的影響我們和周圍其他人的生活和未來。我們不可能回到記憶中,但我們一定要注意這些細節,尤其在與人交往中的細節,不要讓未來的自己後悔今天。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或許這些細節會影響你的明天。

要想達到幸福,總是要有犧牲的。伊萬期望一個每人都圓滿的結局,卻總是傷害了更多人。這種幸福令他感到痛苦。最後他選擇了犧牲了自己的幸福,放棄了暗戀的女孩,爲他人爭取到了個幸福的結局。當然我們也在追求幸福,我們也要面臨犧牲的抉擇。這部電影或許會告訴你該如何做。

《蝴蝶效應》真的是部很棒的電影。對你的未來很有幫助。一定要看一看。認真看,前一小時你是不會真的懂它的。

《蝴蝶》觀後感10

我想我能看到《蝴蝶效應》這部電影也是一個絕對的機緣巧合,首先我要感謝推薦這部影片的人和此劇導演。這樣的導演不多,我真的佩服這位導演,五體投地,看得我,無法言語不看真心是一個遺憾,如果想一遍過,希望不要快進。

曾幾何時,我們會想起過去那些不堪回首的記憶,也許我們都曾這樣想過,時間會因我而倒退,退到整件事的開始,讓我把它做得完美。沒有人可以判斷這個世界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僅僅憑藉現有的感官來判斷是不可能的,所以就要藉助第六感,然而第六感是個很玄虛的東西很難把握,總之它比我們可以把握住的感官要難以控制,聽、觸、嗅、視、味,來的是那麼真切,然而那些所謂的真切就真的是真的麼?莊生夢蝶,被自己的夢所縈繞,自此分不清自己夢蝶,還是蝶夢自己。我當年曾說,我不會像莊生一樣,我還分得清自己,那是因爲我還沒有莊生那種境界。然而今天我迷惑了,或許這種迷惑是一種開始,也是一種結束。

我想,該發生的就一定會發生,“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我和大多數人一樣,也希望有回到過去這個能力,但是看到主角擁有這種能力之後,我不禁凝重。就算能回到過去,能改變朋友的友誼?能不犯錯誤?能追回當初沒有好好珍惜的人,能鼓起勇氣對心愛的人說聲“我愛你?”能拯救家人的疾病纏身?能拯救你自己內心?於是我們都要學會適應自己的宿命,即使有再多的不願意。或許埃文的宿命就是最終和心愛的凱麗形同陌路,然而最痛苦的莫過於,埃文心裏明白而凱麗卻糊塗,所以難得糊塗真的是名言。

影片基調灰暗,最難過的就是一次次的分析。但當分析結束了,眼前就豁然開朗。這一部讓人感覺憂鬱的電影,我僅體會到了這些,雖不盛膚淺,但我卻受益匪淺。

標籤:蝴蝶 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