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觀後感

電視劇《都挺好》觀後感

觀後感1.16W

當品味完一部影視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電視劇《都挺好》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電視劇《都挺好》觀後感

電視劇《都挺好》觀後感1

近來觀完2019年最火的一部電視劇《都挺好》後,我心中感慨萬分!尤其是終局催人淚下的父女互動。大年節夜,蘇大強得了阿爾茨海默症,拿着本身攢的錢跑到書店要爲女兒明玉買了中考習題集,當蘇明玉又急又氣找到他,不當心撕壞了習題集,他嘴邊唸叨:“明玉放學期就要中考了,三十塊錢買個習題集,她媽又不給,同學又不借給她觀,我十分艱苦攢夠了錢,現在這缺了一頁,明玉觀不了,就考不上重點高中了”。

此時,蘇明玉哭得不能自已,她拉着父親的手走在巷子裏,這種情景讓我節制不住的眼淚流下來了,回顧起來我十幾年在重慶生活,和父母在一起的光陰很少,沒有給父母做過一頓飯,異常內疚!我們應該多花些光陰陪陪家裏人了,哪怕是發資訊問候,少一些聚會和應酬,多一些時光與家人陪伴!人老了,並沒有那麼高的物質要求,更必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我忍不住想起母親說過的一句話便是家和萬事興勝過金山銀山,家庭和藹比什麼都緊張。

《都挺好》這部電視劇,能讓我們多一些反思和發展。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願普天下兒女能珍惜與父母相伴的美好時光,千萬不要留下“爲時已晚”的遺憾。

電視劇《都挺好》觀後感2

2019年的熱播劇《都挺好》,這部劇從後代教導、婚姻關係、家庭關係爲切入口,貼近現實,揭示了白叟供養難題,深觸今世家庭中的難題,是中國今世家庭的縮影。

《都挺好》中的蘇家,是中國社會常見的一種家庭形態,母親強勢當家做主,父親失位。《都挺好》這部劇從名字上就存在譏誚意味的,實際上所有家庭成員所有家庭矛盾,讓每個家庭成員過得“都挺欠好”。這是個十分奇葩的家庭,外面的風光之下,暗藏側重男輕女的母親,懦弱無能的父親,包受壓迫的三女兒。身爲成功者的對妹妹的袖手旁看以及一個責任心極重的大兒子,但卻忽視了伴侶的感想感染……而這些隱患就爲下文埋下了地雷,而引爆點便是母親的過世……

身爲明玉的`母親,她以本身強勢和精明操控着整個家庭。她先是賣了女兒的房子供大兒子留學,再以省錢爲由,給女兒報了師範。面對丈夫的不合意她輕易反對,面對女兒的不滿她不屑一顧。但同時,它又顯示出慈母的天性,在家庭生活中,她十分節約勤儉,質樸無華,對兒子千般慈愛,重男輕女。飯桌上,五個雞腿,蘇母夾給兩個兒子,偏偏漏失落了明玉;明玉反抗母親,換來的倒是不均衡的巴掌!

爲什麼她已經有了兩個兒子了,卻還要輕視唯一的女兒,視女兒如草芥!我想蘇母是舊社會的產物,在她的看念中,女人就應該相夫教子,無法轉變自身命運。而男人在她心中,是強者,是可以寄託的,所以她將這些看念施加在家庭中。而這部劇中,男性對女性的雙重標準,獲得極盡描摹。嫌棄明玉是個“賠錢貨”時,可以不公道觀待,甚至可以十年不聞不問。三個男人亂成一鍋粥時,又必要她賢良孝悌,出錢出力。被親哥打傷也必須包容,否則被罵白眼狼。即使明玉想跟家庭徹底斷開,但身爲女性,又必須被親情和道義撕扯。

我覺得辦理這一問題的最佳方法便是尊重。父母對後代,尊重是最好的撫養教導;後代對父母,尊重是最好的孝順答謝。

電視劇《都挺好》觀後感3

在2019年的熱播劇《都挺好》幾乎霸佔了整個熒屏,我作爲追劇者之一,在追劇的過程中有過憤怒、有過無奈、有過同情、有過感動,但最終留給我的更多的是對現實生活的感恩和知足。

我認爲《都挺好》這部劇的脈絡是從世人眼中的“都挺好”最終走向了劇中人的“都挺好”,其中以蘇大強的“作妖”爲“料”,家庭成員之間的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將劇情一次次推向了高潮。劇中蘇家三兄妹如果生活在我們身邊,大家肯定都會感覺非常羨慕他們家——明哲作爲中國式“好孩子”讀名校最終定居美國、明成雖沒有大富大貴但是穿名牌開好車也算生活小資、明玉企業高管名利羨煞旁人。但是,也就是透過這部劇,大家也纔看到了他們家的“衰”——老大打腫臉充胖子海外生活拮据、老二啃老被人唾棄、老三從小被虐、全家人各有怨言。我個人感覺電視劇的魅力也在於此,即讓我們看到日常生活看不到的東西。比如如果不是這部劇,大家能想到這麼光鮮亮麗的兄妹仨有這麼多的糾葛和痛苦嗎?最終,雖然感覺蘇大強和蘇明成有一種被強行“洗白”的感覺,但是我自認爲還是可以接受。

看完劇,我自認爲劇中每個人都會對我們的生活有所啓示:

蘇大強:一輩子在老婆的“管教”中寄人籬下、夾着尾巴做人、膽小怕事、毫無擔當,這樣的父親對兒女是不負責任的,是父親教育的“畸形化”表現。作爲一個父親應該有最起碼的擔當和責任,在家中不是說非得說啥算啥,但是面臨大是大非一定要有主見、對自己的孩子要透過身體力行以身作則、更要體諒自己的孩子爲孩子分憂解難而不是火上澆油。

蘇明哲:以大哥的身份自居,處處想着要有老大的“擔當”,這一點當然不可置否。但是,這種擔當不能“打腫臉充胖子”,更不能犧牲自己的“小家”來爲自己的“面子”買單。作爲一個成熟的男人做事情必須腳踏實地、不爲所謂的面子所綁架,生活中既要沉得住氣、又要彎得下腰、更要擡得起頭。

蘇明成:剛開始將“啃老”視爲理所當然,但是由於朱麗和明玉一次次的“打擊”,最終讓明成走向成熟。明白了“人生的苦該吃的必須吃”的道理,也讓他在一直視爲仇敵的明玉面前真誠的“低了頭”。這也許就是成熟的一種魅力,少了些許年少的輕狂和嬌奢,多了一份生活對生活真諦的理解與擔當。

蘇明玉:從小被虐但卻堅強的走向了職業生涯的“高峯”,表面看似衣食無憂,但卻被家庭的“陰影”所深深羈絆。生活和職場中的她看似冷若冰霜實卻有情有義、看似堅強無比實卻脆弱不堪、看似衣食無憂實卻孤苦伶仃。她從開始對蘇大強大聲呵斥到最終選擇辭職相伴,從衆城的改革風波到最終離開衆城,從不管蘇家事到兄妹仨和好如初,都既表現了她的“剛”又表現出了她的“柔”。同時,也給我們啓示,不管職業多麼成功,但卻家纔是人生最後避風的港灣。

總之,看完這部劇後,最深的感觸就是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生活中,既不必羨慕他人的“光鮮亮麗”,也不必爲生活中的“溝溝坎坎”而自怨自艾,畢竟每個人的生活只有每個人最懂,其他人都僅僅只是旁觀者。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用心體驗生活的每個階段,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感恩現在所擁有的。

標籤:觀後感 電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