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精選6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書筆記呢?千萬不能認爲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讀書筆記(精選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師讀書筆記(精選6篇)

教師讀書筆記1

利用假期,把劉鐵芳教授所著《守望教育》認真讀完了,暗自爲自己讀到這樣一本好書感到慶幸,劉教授有着不平凡的境遇,幹着不平凡的事業。他之所以事事比他人做得好,首先取決於他崇高的精神境界。也說明了教師這個職業是需要愛心的職業,沒有愛心的人是做不了好教師的。

印象最深的是書中講到轉化後進生的問題,劉教授所說的教師做差生的轉化工作如同醫生診病一樣,醫生只有在治療疑難雜症中才能提高醫療水平,教師只有在教育差生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這一認識應該說也是非常獨特、耐人尋味、給人啓示的。在我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也能體會到,雖說在教學中我們對後進生的確也很關心,但能夠像劉鐵芳老師對待差生那樣,說實話,我做不到。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爲人師者的愛心、耐心和信心,無論朝着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他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天底下最有耐心的人。

作者在文章中還提到以美德故事喚醒孩子道德情感的方法,值得我們借鑑。他強調知識和故事是教育中兩個並行的要素,一個讓我們獲得對世界與自我的認識,另一個則憑藉真實可感的世界來撫慰我們的生命。每個人的童年都應該是被故事侵潤着。閱讀故事可以讓孩子們掌握知識獲得日常生活中不一定能夠擁有的感情體驗,同時他們也必然地從中獲取人生的啓蒙教化的薰陶。

一代代兒童透過閱讀童話故事完成自己的精神成長,因此,我們應鼓勵學生讀一些著名的兒童作品,聽一些兒童故事是非常有必要的。願我們每一位教育者都能夠正確引導學生閱讀,留給學生閱讀時間和空間,讀他們自己的故事,讀一些美德故事

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愛心是人類的一種進階情感,但是又和人類的理智、道德、審美、人格相互關聯。“愛心育人”不僅是一般的職業素養和職業要求,更是教育人道主義的體現。作爲教師,最可貴的是能夠保持高尚的人道主義情懷。讓我們以一顆平凡、摯愛、理性的心靈來守望教育,守望我們心中的教育夢想吧。

教師讀書筆記2

曾經有老師告訴我,一個教師要獲得成功,就必須發自內心認同教師這個行業。熱愛教書,喜愛學生,友愛同事。年輕的我如同一隻蒙着雙眼的雛鷹,四處亂撞,撞傷了,撞疼了,責怪環境不夠優越,自暴自棄。今天的我,得到了認可,得到了幫助,適應了教師這個行業,也慢慢如那位老師說的那樣,認同了自己這個職業。我發自內心想做好,發自內心想發揮自己的價值。這位讓我成長的老師就是李鎮西老師。

這學期,我利用課餘時間拜讀了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老師》一書,書中李老師針對我們青年教師如何提高自己的教育科研修養提出了許多建議。的確,青年老師要有所作爲,關鍵還是離不開自身的努力。

李老師在書中建議青年教師應積極承擔班主任工作,在日常的教育瑣事中學會思考、研究、解決問題,因爲往往是這些常被我們嫌棄、忽略的班主任工作,總能爲我們從事教育科研提供極爲豐富的資源。接觸學生機會多了,越能瞭解學生,牽引學生。

其次,青年老師要學會爲自己定一個切實可行的工作目標。這是我們成長的方向。因爲只有確立了奮鬥的目標,才能在工作中體驗到爲成功拼搏的快樂。哪怕遇到困難或逆境,也能樹起信心繼續前行。

第三,青年老師要樂於請教。人不是天生的智者,是需要在一次次失敗過程中總結經驗,尋找方法。年長的老師或班主任擁有積累多年的豐富經驗,只要青年教師誠心請教,樂於多問,多學,不管形式是交談也好,聽課也罷,哪怕偷學,跟班,也能潛移默化吸取到優秀的教學教育方法。

最後,多讀書,多積累,勤於筆耕,更有助於青年教師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那麼看什麼書好?我認爲感興趣是最爲重要。教育類的書能幫助我們提高業務理論水平,反映青少年學生生活、心理的各類讀物能讓我們更瞭解自己的學生,教育名家的書籍能讓我們少走彎路。但是,我覺得一位優秀的老師還應當多瞭解除教育之外的知識,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常言道:“要倒半桶水給學生,自己必須先有一桶水。”當教師自己先愛上閱讀,才能以廣泛的興趣來感染人,以豐富的知識來培養人。當然,閱讀是我們與作者進行心靈上的交流,而要將這些東西內化成我們自己的知識,青年教師還應多提筆寫作。平時的工作記錄,教育隨筆,教學論文,各種總結,都是我們提升自我理論水平的基本方法。

青年教師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樣一個成長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細微的感情都需要青年教師自己慢慢去體會,儘管會充斥着非常多的遺憾與酸苦,但那都是成長過程中的必需品。且行且看,生命過程中總有一些美好與遺憾。

教師讀書筆記3

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想使自己有所成就,都在尋求幸福的人生,但是,並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在讀了(創造幸福的教師生活)後感受頗深。

究竟什麼是幸福?是平時感受不到而在生活的某一瞬間才能感受到的一種體驗?是人們一心渴望的人生境界?抑或是更多地表現爲一種終極的目的?也許印度哲學家克利希那穆爾提說的更深刻:“幸福是一種你未曾意識到的狀態,是一種你未曾感知的狀態。當你知道你幸福的時候,你也就沒有幸福了。不是嗎?而當你感受到幸福時,幸福也就消失了。你能總是說你是快樂的嗎?只能是後來,某個時刻或一個星期之後你纔會說‘我曾經多麼幸福,我曾經多麼快樂’在現實的那一刻你是不曾意識到幸福的,而這正是幸福的美。”“活着真好”這是一種對幸福感受的質樸的表達。曾經有心理學家對數千人進行了隨機問卷調查,“什麼是使人幸福的最重要因素?”結果表明不是錢、成功、健康,甚至不是美滿的愛情、婚姻和家庭,真正幸福的人只有兩點是共同的:他們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標,同時他們也感受到自己正在穩步地向目標前進。這是以存在的完美爲指向的幸福,是人身潛能不斷展開、創造力不斷髮揮、朝着自由全面發展的方向展開的一種生活的實在和對未來的憧憬。這就是幸福。

幸福是一種感受和體驗,也是一種實在的生活境遇。人之所以能在生活中克服千難萬險,最根本在於人有精神動力或精神支柱,而追求幸福是最根本的精神動力。

求真、求善、求美的過程既是感受幸福的過程也是創造幸福的過程。知識和文化修養是感受和創造幸福的關鍵,教師是培養祖國人才的核心力量,因此學習就顯得更爲重要,就應該“把終身學習看作是生存的需要和實現幸福的重要途徑。”這也是(創造幸福的教師生活)一文所倡導的理念。我們很難斷言,有知識、有文化教養的人一定比缺乏知識和文化教養的人幸福,但世界上絕大多數人都會同意活着比死了好,健康比疾病好,自由比奴役好,教育比無知好……有知識有文化比無知和沒文化更容易達到幸福,對一個人的成功和幸福起決定作用的是知識文化,它對一個人的生活具有深厚意蘊。

因此我們教師就更應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 充電”,實現“工作、學習、生活一體化”。誠然我們的基本狀態是時間緊、任務重、壓力大,工作和學習矛盾十分突出,但這並不應成爲我們不加強學習的理由,我們應該把學習視爲每天的一項重要工作,每天不斷繼續學習,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幸福,才能用知識創造出更高層次的幸福。透過學習才能形成一種積極的、向上的、對人類生活充滿愛的心態。

我們在平凡中見到了偉大,在平淡中見到了持久。在媽媽平凡的瑣碎的對自己的照料中感受到了人性的偉大;在體力勞動後喝杯白開水感受着甘露般的清香與甜蜜;在握住一雙溫暖的手時,體會到了君子之交淡如水的人間真情;在與學生交談時感受到了最純真的童心,感受到了他們對自己的尊敬和愛,更感受到了獲得教育的幸福。

學習不是外在的異化自己的工具,而是實現人的幸福的基本力量,我們應該永遠敞開心胸,讓宇宙的每一處風、每一種資訊都吹入胸膛,那麼這樣我們就能獲得更美更好的幸福,就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會創造幸福的人,即是一個會創造幸福生活的教師。

教師讀書筆記4

假期讀了朱永新先生的《我的教育理想》使我對教學中的一些問題有了進一步的認識。

一、教學方式應當有所轉變。

1、變封閉的課堂教學爲開放的課堂教學。開放的課堂教學形式,組織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創新型的教學內容是以教材爲主,輔之以與教材有關的生活材料,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指導他們觀察生活、認識社會。開放型的教學手段不再是“教師一張嘴,從頭講到尾”,而是藉助於現代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使課堂教學實現由平面向立體、單向向多向的轉變,既開闊學生的視野又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廣闊的天地。

2、教師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爲主體,提倡民主化的教學風格。綜觀目前教學狀況,課堂教學中教師絕對權威,重師道尊嚴,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我們應強調以學生爲對象,以學生髮展爲目的。把學生看做能動的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爲主體,拋棄以教師爲中心,倡導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

強調個性的發展,學生有個性發展是學生自身發展的落腳點和最終體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滲透民主意識,提高學生民主參與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只有民主化的教學,才能促進學生主體主動活潑、自由生動的發展。反之,專制型的教學會扼殺學生創新思維的萌芽,使學生失去進一步探索的興趣和動力。

3、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問難。發現問題,大膽質疑。巴甫洛夫指出:懷疑是發現問題的設想,是探索的動力,是創新的前提。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哪怕是幼稚可笑的,也不能簡單地加以否定,而要正確引導,耐心解答,使學生思想中產生的微弱即逝的求知火花得到燃燒發展。

二、應當具備一定的教學藝術。

1、在教育過程中善於針對學生個性特點和當時的情境隨機應變地對意想不到的偶發事件進行迅速巧妙而正確的處理。重視培養學生的個性,善於發現學生潛在素質的閃光點,能認清每個學生的優勢與發展方向,給學生創造一個自主發展的空間,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的個性與特長充分而自由地發展。

2、注重知識的整體結構。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整體性、系統性以及各知識點相互之間的聯繫,使學生具備較強的知識遷移能力,達到思想跨度大、跳躍性強的效果

3、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和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掌握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教學技巧,積極注重啓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主動學習和探究中體驗成就感。教師在教學中要善於發現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及時的表揚和鼓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很有必要。而在我們平時的教學中,尤其當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提出一些出乎教師意外的問題時,有些教師會不自覺地扼殺學生的創造性。這不利於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興趣。

4、營造創新的環境,儘可能地創造條件,讓學生了解不同的思想和觀點,接觸多種材料和工具,以幫助學生更敏銳地感受和理解周圍的世界。

新教育理念的提出無疑是對我們的一次挑戰,我們應當轉變觀念逐步完善自己的教學。

教師讀書筆記5

讀了蘇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給教師的建議》,我受到了深深感觸。的確,這些建議使作爲教師的我們有了更明確的方向,給了我們極大的幫助,它就象一盞指路明燈一樣。

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霍姆林斯基所寫書的年代有了很大的變化,但他的閃光的思想、精練的語言,對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來說,絲毫不顯過時,它仍像一場及時雨,滋潤着一顆顆乾渴的靈魂。

它像與教師面對面一樣,針對着教師的苦《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建議:那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他還在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師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開課,她的風采吸引了在場的所有老師。

當別人問她:“你花了多少時間來準備這節課”時,這位老教師說:“對這節課,我準備了一輩子,而且,對每一節課,我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感動之餘,我也豁然開朗。我們總在抱怨着時間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總是最公平的,它給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天24小時,問題還是出在疲於應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後面追着自己而沒有主動去做是事。

教師讀書筆記6

之所以向大家推薦《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這部書,確實是因爲這個書名很討巧,我想借助它,強化我們自己的理念。作者常生龍,是位特級教師,“教而優則仕”的虹口區教育局長——這種成長路徑看似正常卻已極爲罕見。

一名物理教師,一位教育局長,十年閱讀500多本書,不容易,不簡單。作者從中精選50本與教育相關的著作,輔以自己的讀後感,向讀者推薦原著的同時,也在推薦他的教育思想——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說這部書是雜糧,因爲這部書融合了50多本教育著作的思想;說它是細糧,因爲這部書是一位博覽羣書的教育人精讀後的精彩回放。在這個閱讀的快餐時代,對於我們這樣一批閱讀量有限的“知道分子”,或許是適合的。

《讀書是教師最好的修行》第一輯:教學即創造,堪稱全書最爲精彩的部分。遴選了10本課堂教學和學生成長方面的著作,聚焦課堂和學生,奉獻了不少智慧。

一、如何讓學生喜歡自己

訣竅一:自己先變成孩子。意思是說,我們只有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才能理解教育對象,走進他們的心靈,贏得他們的信任和愛戴(喜歡、尊重)。

訣竅二:遵循教育的規律。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我們不能揠苗助長。作者結合漢語的音樂性,論及朗讀之於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教學要做到不越位、不缺位。

訣竅三:要時刻以身示範。言傳身教的道理很簡單,作者以語文教師“下水作文”爲例,告誡我們,要完善自我,博聞強記,愛好廣泛,將自己和學生一起成就,做幸福的教師。

二、電影的教育價值

1、好電影是一本書。每一位老師(成人),都有自己關於電影的故事,也會有自己關於某部電影的故事,電影因其綜合性的藝術特點,能夠較爲輕易地感染人、打動人,影響人,教育價值不菲。

2、用電影建構學習共同體。教育遭遇了新的教育對象,獨生子女以及獨生子女的獨生子女。教育的功利化傾向明顯,填鴨式教學盛行。依託電影鑑賞,建立學習共同體,有助於迴歸人的教育。

3、懂鑑賞才能收穫更多。原著作者夏昆有計劃、有步驟地讓學生在高二年級完整欣賞多達16部電影,把“看電影”當成教育的內容,較好地發揮了電影的教育功能,教師本身也成爲電影藝術鑑賞的.行家。需要指出的是,夏老師遴選的16部好電影,多數值得我們向學生推薦。

4、發現身邊的真善美。透過電影引導學生認識世界,培養真善美的情感,能夠成全孩子的一生。有一個“放電影”的老師,是孩子的幸福。

三、用心寫就的成長故事

1、培養想象力的重要途徑。史沃普發現了培養想象力的辦法:找到一條“絲線”。語文中培養的這種想象力,其實對歷史學科也是很重要的能力。學科是相通的,語文是學科之母。

2、教學需要協調各方資源。史沃普總結的三個力量:校長、任課教師和家長,很有道理。其中,家長是最被我們忽視的因素。利用QQ羣,微信羣等方式,加強和家長的交流,是互“聯網+”時代的家校合作新思路,對於我們,是一個路徑,對於留守學生,是一個福音。

3、用愛譜寫教育的傳奇。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無需討論的話題。教育就是陪伴學生成長,和學生玩心眼是得不償失的。要想讓學生感受到你的愛,就只能真的付出你的愛。

四、邁考特是世界上做好的老師

1、一個爲人誠實的教師。邁考特是最好的老師,首先因爲他是個誠實的老師。現實中,我們往往用說教的方式教學生誠實,最好的方式,當然是我們和學生真誠交往。

2、一個勇於創新的教師。從歷史的角度看,我們生活在一個急劇變化的年代,沒有創新就沒有出路。教育的理論體系和技能方法已經足夠龐雜,教育的創新多數爲微創新。做一個個性化的老師,往往能夠贏得學生的喜愛。當然,創新要有方向,個性要飽含正能量。

3、一個崇尚自由的教師。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像邁考特一樣做到讓學生獲得完全的自由,似乎不可能。但是在可容忍的限度內,讓學生自信一些,開放一些,自由一些,想必是有益的。

五、第56號教室的文化場

1、建設互相信任的教室文化。早就聽過這部有關56號教室的書,56號教室一個教育的符號,一個“有教無類”的教育標籤。雷夫艾斯奎斯的貢獻不小,爲一羣弱勢羣體創設了一個溫馨的家。

2、創造適切的管理文化。一是讓學生確立做事標準,漸漸形成自己的行爲準則。二是用經濟管理方式運營班級,讓學生了解社會規則,爲適應規則做準備。

3、錘鍊育人的課程文化。被高科技生活慣壞了的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雷夫先生用創新的課程吸引學生,激發學習興趣。

六、如何構建以學生爲中心的課堂

1、教師和學生都對學習充滿期待。書中列舉的教學方式很有借鑑意義,如,讓師生關係和諧: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重視;注重教學內容與生活的關聯;傾聽學生;根據反饋主動調整教學策略等。

2、教學是爲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一個好故事:幼兒會背繫鞋帶的口訣,但不會繫鞋帶。教師不僅要關心教學進度,更要關心學生的學習質量。給學生話語權、提問權。優秀教師不僅教知識,更讓學生接受心靈洗滌。

3、讓學生明白靠單幹完不成學習任務。課堂的意義在於:互動、合作。高質量的學習問題,造就高質量的課堂互動。高科技將助推課堂的高效率。

七、教學始於技巧

1、設定高的學習期望。每一個孩子都有極大的發展潛能,“杜絕退出”!不要讓孩子養成逃避的習慣。

2、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又一個好故事:好的教練往往都不是出身於高水平運動員。直覺和頓悟不屬於大部分學生。教師要從學生角度考慮問題,讓“思維可視化”。課堂上的教師要勤走動,以便掌控整個教室。

3、創建和諧課堂文化。五大原則:訓練、管理、控制、影響、參與,都是課堂教學的實用技術。

八、教師和學生說話的藝術

1、防止暴力。語言暴力,如罵人和訓話,侵犯隱私,質問,歸結起來都屬於:教師自己爽了,但教育效果有限。

2、善用鼓勵。鼓勵的功用:讓學生有安全感;鼓勵的技巧:鼓勵的同時給予恰如其分的期望。

3、學會傾聽。傾聽技巧:全神貫注,看着對方,聆聽內心的聲音。培養傾聽能力的一個做法:複述。

4、拒絕僞善。教師要講真話,不講假話,不聽假話,纔不會培養學生善於迎合的惡習。

九、轉化“問題生”,你可以這樣做

1、尋找問題的成因。解決問題生,講求對症下藥。教育期待鍾老師對待卓同學的方式:細心、方法科學。

2、做好“病情”反覆的心理準備。教育中有很多重複性的勞動,鍾老師的處理方式給我們的啓示:耐心、不放棄。

3、關注“問題生”身心發展的新動態。鍾老師藉助“情竇初開”這件事,讓人眼前一亮。

4、構建相互信任的師生關係。師生相互信任不易,和“問題生”相互信任更難。鍾老師成功的關鍵在於,善於發現“差生”身上的亮點,不歧視,不放棄。

十、瞭解學生是教育的前提

1、聯絡簿的作用。類似我們常常提倡的“週記本”,使師生加強溝通的有效渠道,好的老師能夠將它利用好,有的老師限於自己的批語不夠豐富,往往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2、深層次的溝通。又一個善待“差生”的故事:不抱偏見,不輕易下結論,坦誠溝通。

3、當孩子的“放大鏡”。一系列小的教學技巧,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發現學生的優秀特質,鼓勵並保持,缺點則加以引導和改變。

4、體驗大人的工作。善於捕捉教育契機的體現。有了換位和角色體驗,能夠收穫學生的理解,感動,以及態度的轉變。

讀完第一輯,有幾個深刻的體會。第一,教育是有意義的,有趣的事。第二,教育工作是複雜的,艱辛的,但是,也是有規律可循的工作。第三,閱讀是一件有意義的事,靜靜地閱讀,是一種享受。第四,任務驅動,永遠都有用。閱讀也是這樣的,一開始需要一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