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篇一、林海音《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這是我第一次讀林海音《城南舊事》。很奇怪,過去許多次,拿起書了,就是沒有耐心讀下去。或許,那些年月,燥熱不安,是讀不進去的吧。

林海音《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冬天來了。天氣真冷。周遭一片冷落。是百無聊賴的日子。就隨手翻翻這本書吧。沒想到,很好讀,一口氣,就讀完了。意境很美,故事很淡,但總有那麼點點的憂傷。因爲寫的都是離別的故事。不知怎的,突然想起奈保爾的《米格爾街》。自然,兩本書是八竿子打不到一塊。但就是莫名地想起了。或許是,都是寫的離別的原因吧。

現在是隻喜歡讀散文化的小說。小說腔太濃,總懷疑了作者的不真誠。我現在,喜歡讀真一點的東西。

用童年視覺,去寫往事,往往容易動人。但真沒想到,林海音寫得那麼感人,那麼真切。閉上眼,能夠感受到那冬天裏呵出來的白氣,能感受到透過槐樹葉子,灑落下來的陽光,能感受到噼噼啪啪地打落在磚地上的北京的雨,能感受到那個藏着童年祕密的草地,能感受到那散散落落的夾竹桃,和掉在地上的石榴。心中,一片柔和,很軟,又有些痛。

看過了大陸不少寫童年往事的,有共鳴,但缺乏一種情感上的認同。到底是《城南舊事》,到底是朱天文《童年往事》,讓人浸在她筆下所散發着的氣息裏,不能自拔。人物形象是飽滿的,是立體的,是活生生的人,日常生活中的人。喜怒哀樂,平平常常,卻實實在在。北京的風,北京的塵,北京的雪,北京的雨,北京的花開花落,北京的日出日落。那剃頭擔子,那賣驢打滾兒的攤子,那戲院。一一落入作者的筆下,一段段難忘的城南的舊事,也就鋪陳而來,讀後,讓人不能忘懷。

篇二、林海音《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當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再次觸動我的心絃時,我彷彿又看到學駱駝吃草的小英子,瘋瘋癲癲的秀珍和身世可憐的妞兒。

《城南舊事》是我看過的最震撼人心的一本名著,它是女作家林海音的自傳體小說,寫了小英子用她童真的雙眼,觀察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主要寫了小英子眼中的老北京,寫出作者林海音對時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嘆。“惠安館”、“我們看海去”、“爸爸的花兒落了”,這些故事都讓我久久不能忘懷。讀完這本書,我好像長大了,看得清事物的`是與非,對與錯了。

拿起《城南舊事》的時候,書中描寫的一切是那麼有條不紊,緩緩的流水,緩緩的駱駝隊和緩緩而逝的歲月完美結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詩。讀書的時候,最讓我感動的是,這文字中間盪漾着一種淡泊與純潔。在半個世紀離別中,城南的落花依舊,然而飄零的,只是人們記憶的碎片。

看罷,心頭漾起一絲絲的溫暖,因爲已經很少看見這樣樸素的東西,因爲它不可以表達什麼,只一個場景接一個場景地從容描繪一個孩子眼中的老北京,就像生活在說它自己一樣,那樣的不疾不徐,溫厚醇和,那樣的純淨淡泊,彌久恆新,那樣的滿是人間的煙火味,卻無半點追名逐利。

全文的最後一章—“爸爸的花兒落了”是我感觸最深的一章,寫出了作者所感受到的那種影響自己一生的最真摯的父愛。當我讀到“夾竹桃是你爸爸種的,帶着它,就像爸爸看見你在臺上一樣”,就明白父親不能看見女兒上臺做代表,僅僅以一朵夾竹桃襯托女兒渴望父親去看的心情。作者一直以來都把父親的話銘記於心,努力拼搏。文章寫英子父親病危,以花暗示了父親的病情加重,直至死亡。英子不再逃避現實,她鎮定地接受了事實,決定擔負起幫助家人的責任,長大就意味着不再讓人擔憂。文中以“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孩子了”結尾。是呀,長大了就得負責任。雖然生活的重擔壓在了幼小的生命的肩上,但是人的心靈已經長大,不再任性。

暮然回首,滿地零落的花瓣兒,訴說着盛夏的情懷。沉沉的情思之中,少了一絲懵懂,爲了一份緬懷。落寞之後,那清越悠然、古樸婉轉的音樂仍在耳畔縈繞着:“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篇三、林海音《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吟唱這耳熟能詳的曲子,我再一次拿起了《城南舊事》這本書。

林海音筆下北平,沒有那麼多悲歡離合,沒有多那麼禮尚往來,但一個個文字,雖然平凡,卻在溫潤中把南城的故事娓娓道來。

歲月不饒人,當年那個在衚衕邊和妞兒玩耍的姑娘,轉眼間,已成了一位雙鬢斑白的老婦人。再回想起童年,記起的不僅有駝鈴,有沙果,有流水,還有那西廂房的小油雞。。

遙望遠處,走來的是一個天真活潑的小女孩——英子,她純真而善良、聰明而勇敢。在她眼裏,整個世界都是天真的:她不懂爲什麼大家要把衚衕口的秀貞稱之爲“瘋子”;她不知道爲什麼大家要說那個厚嘴脣的哥哥是“小偷”;她不明白爲什麼媽媽會以仇視的目光去看“蘭姨娘”。於她而言,這個世界她不知道、不理解的還有很多很多,但她也正是用她那雙童稚的雙眼,向我們講述了大人世界裏的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

細觀林海音童年經歷你就會發現,這些其間提到的故事,都是她自己的親身經歷。我還記得當初作家曹文軒先生來我們學校舉辦籤售會時說過:“財富不在遠方,財富就在你自己腳下。”那時的我還小,還不能深刻領會這句話的內涵,只清晰地記得語文老師在聽到這句話後,有共鳴般地、重重的點了兩下頭。 時至今日,我終於明白了中間的奧祕:“寫作文不能光寫虛,一定要有寫實。而寫實的素材來源於我們的生活經歷,來源於我們的學習經歷。而“財富”不一定指的是錢財,更是我們生活閱歷的積澱和所能支配的精神財富” 。比如,書中寫到的碧雲霞這個人,妞兒說她在城南遊藝園唱戲。我以前從未聽說過,但憑感覺就知道不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人,那她是英子書中虛構的人物還是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的人物呢?後來,我上網一查,碧雲霞是真有其人,她是當時北京戲院裏,唱的最好的旦角,在當時,曾轟動一時,是最早在“遊藝園”一唱而紅的第一批坤角女演員。這就是一起典型寫實的例子,我應該多多鑑賞它其間的寫法,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來。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再次輕快地哼唱着這首歌,我放下了手中的書。

篇四、林海音《城南舊事》讀書筆記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首傳唱了近百年的歌曲,用憂傷、哀怨的曲調,長亭、古道、芳草、夕陽幾個場景,爲我們勾勒出一副經典的離別景像。從古至今,文人墨客們低吟淺唱,一次次述說着肝腸寸斷的離別之情。 日記

《城南舊事》就是這樣一本書。它講述了主人公英子童年成長的故事。英子的成長是一條不斷離別的道路,曲折而充滿誘惑,憂傷而幾多幸福。在她身邊發生了許多看似平凡又極不平常的故事,經歷了許多從陌生到熟悉又不斷離別的各種人物。這一件件事情,一個個人物都在英子懵懵懂懂中悄然離別,暮然回首時,英子便隨着時光的穿梭長大了。

英子很小的時候就隨着父母離開家鄉,來到陌生的北京城,住在惠安館邊上。她結識到北京後最初的朋友——秀貞和妞兒。因爲英子的善良和細膩,使得秀貞和妞兒母女相認。在與秀貞和妞兒離別時,英子感受到了親情的溫暖,秀貞對女兒的愛讓人感動,同時英子也感受到了離別的傷痛。

英子分不清“海與天”,也分不清“好人與壞人”,她卻與素不相識的“厚嘴脣男人”立下了約定:“我們去看海。”因爲英子感受到了他的善良。對於他弟弟,他是一位無私的哥哥;對於那些失主,他又是一位羞愧的小偷。英子無法區分他是好人、壞人,但他表現出來的善良卻牽動了英子的心。畢業會上第一次聽到“長亭外,古道邊。”這首歌,與後來看到“厚嘴脣男人”被抓,英子體會了離別的無奈。

蘭姨娘的命運十分悲慘,她的前半生被別人操控着。可命運終究要自己去控制,幸福究竟要靠自己爭取。在英子的幫助下,蘭姨娘找到自己的方向,走向了幸福的彼岸。又一次的離別,讓英子無比的惆悵。然而父親的離去讓英子刻骨銘心,因爲這一次是生離死別。那一瞬間,英子長大了,經歷了一次又一次離別的洗禮,英子讀懂了人生。

我和英子差不多同齡,小小年紀的我也曾經經歷過生離死別。在我讀一年級時,愛我的外婆就去世了。那天,我跟着媽媽去外婆家,看見外婆就這麼靜靜地躺在那,眼睛卻是睜開的。我想,她是想見我最後一面吧,可是這願望竟也沒有實現。外婆靜靜地躺着,我默默地站着,腦海一片空白。“多情自古傷離別”,與自己最親的人從此天各一方,這種感覺,又是我這樣一個小孩子怎麼可以體會盡的!

不記得從哪本書上看過,你生命中出現的每一個人終究會成爲過客。同學們畢業後會各奔東西,朋友們會紛紛離去。當你長大後,會離開自己的父母,去追求自己的人生,而父母終究也會有老去離開的那一天。每個人都是這樣,在離別中長大,在離別中讀懂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