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中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4篇

教師讀書的目的在於增強教育涵養、完善行動技能、提高幸福指數;教師讀書的內容涵括基於任教學科的、關於成功人士生活和事蹟的、關於教育學與心理學等人學方面的內容。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中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歡迎大家閱讀!

中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4篇

中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一)

本書探索教師的內心生活。

這是目前幫助教師走了專業發展之路的最優秀的一本書。此書將重新點燃你教育的熱情,帶領你進行一次激動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學本質的精神之旅。這本書直逼教師的心靈世界,讓你在紛亂的教學中反顧內心。

這本書適合這些教師:他們體驗過快樂和痛苦的時日,而且其痛苦時日承受的煎熬僅僅源自其所愛。

”別樣的身份與角度,深深吸引了我。我是用心的教師。“

這是全書開篇之句,讀來親切、自然,開啓了誠懇的促膝交談。

那天,我懷着感激的心情走進教室,感激又一個教書的機會,因爲教學滋養着我的心靈,在我所知的任何工作中,教學對心靈最有益。但是那天晚上我下班回到家裏,卻再一次確信自己永遠幹不好教書這一行,這個令人頭疼的職業。我既惱怒於某些學生,又爲自己束手無策而尷尬。我反覆思考一再在腦海中浮現的問題,到了我這個年紀,是否可以改行?也許在教學之外我還可從事一種新的行業,一種我知道怎樣做好的工作?

這是帕克·帕爾默講述自己開始教學生涯的第三十個年頭進的經歷與感受,瀰漫全書的是袒露心聲的勇氣。故事是描述這種真實的最好方式。這樣的講述、這樣的故事,文中俯拾皆是。源於實踐的理論,是長青之樹。在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裏,帕克·帕爾默深入到書中提及的非同一般的組織中開展工作。源於帕克·帕爾默教授身上收穫感動與幸福。

真正好的教學不能降低到技術層面,真正好的教學來自於教師的自身認同與自身完整。

在探索教師的內心生活後,人的心靈是值得萬珍惜的教學之源。教師唯有立足於自己的內心民辦,纔可能和外部環境實現完美和諧的交織,從而生成優質教學。這裏心靈是取它古代的含義,是人類自身中整合智能、精神和意志的所在。好的教學來源於教師的自身認同和自身完整。自身認同在於構成生活的多種不同力量的彙集,自身完整與這些力量的聯合方式有關,使我們自身完整協調,生機勃勃,而不是七零八落,死氣沉沉。

由此可見,“人的心靈”與“自身認同、自身完整”在帕克·帕爾默的《教學勇氣》一書中表達的是相同的意思。

中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二)

教師成長的問題不僅是一個教師教育教學技術不斷嫺熟的過程,也不僅是把教育教學技術逐漸變成了教育教學藝術的過程,這其中更主要地包含着的內容,或者說教師的成長的關鍵,乃在於個體教育意識的全面覺醒,即個體是否開始擁有了自己獨到的對於教育教學實踐的理解與覺悟,並把這種覺悟滲透在自己新的教育教學實踐之中,從而使得個體的教育教學實踐的思想資源逐漸擺脫外在的`常規或者權威性認識,而轉向個體自身,來自個體對教育的真實悟知。

一般說來,教師的成長會經歷這樣幾個過程:適應或者說順應常規——對常規性教育行爲的抗爭與個人教育意識覺醒的萌芽——教育藝術的成熟與個人教育意識的覺醒——個人教育意識的不斷完善與個體教育實踐中的自覺創造。教師的成長一方面需要不斷地吸收外來的教育知識、教育思想資源,不斷觸動自己對教育實踐的思考;另一方面又需要教師對自我教育生活不斷反思,把自身的教育經驗作爲文字來解讀,真正把自我納入對個體教育生涯的覺知之中,從中獲得教師自主意識的提升。

教師正是在對自身教育實踐不斷適應——超越之間,透過外來思想資源與個體內在教育經驗、教育知識的不斷碰撞,獲得個體教育意識的生長生成。

個體教育意識的覺醒並不是個體教育行爲模式中的簡單創新,並不是簡單地跳出常規,跳出他人,自產門戶,獨立特行,它更多地涉及到教師對其職業生涯所面臨的最基本問題的自我解答:究竟什麼是教育?什麼是教學?什麼是好的教育?什麼是好的教學?個人教育教學實踐的意義究竟在哪裏?個人究竟應該以一種什麼樣的姿態參入教育教學實踐之中才使得個體的教育教學實踐更有意義?以教育爲業的個體人生怎麼才能更有意義?個體教育意識的覺醒,從其實質而言,就是個體對自我教育生涯的反省和覺悟。

教師教育意識的全面覺醒,首先意味着教師對教師職業的整體參悟,即對教師職業活動的意義與價值的自我理解與獨到發現,並儘可能地在自我與外在社會要求的協調中來完善自己的職業行爲和職業生活。更深層面的教育意識的覺醒,還包括對個體教育人生的領悟與覺知,即把教育生活與個體人生內在地結合,把個體在教育實踐中的探求、創造、悟知轉化成教師個體職業人生之意義與價值的發現。

換言之,教師的成長,不僅是教師作爲職業人的成熟和發展,同時也是作爲人的成熟與發展,是作爲教師存在的個體人生的不斷髮展與完善。教師個體不斷將外來知識融入個體內在教育意識之中,轉化爲個體對自我教育世界的發現與覺知,這種覺知擴展到其整個教育人生的價值與意義的思考與覺悟,從而促進教師個體教育人生的整體覺知。

教師的成長與教育意識的覺醒並非一而就,特別是在一種開放的社會與開放的教育中。個體教育意識的不斷覺知,意味着個體對日常教育生活的不斷超越與提升,以及對自我既有教育知識不斷超越與提升。一個相對成熟的教師要超越自我經驗、超越個體日常教育生活習慣,乃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個體教育意識覺醒的更高層次,乃是個體能把自我教育意識提升到民族、時代、社會、歷史發展的高度,自覺地把自我教育意識納入人類教育發展的歷程之中,不斷領悟時代教育的真諦,經由個體的本真性的教育理解、探悟,達到對歷史發展中社會整體教育意識之本真性的理解與接近,從而把個人教育意識的覺醒上升到歷史與人類的教育理想探尋的高度。說到底,個體教育意識並不是一個純個體性的問題,個體教育意識的覺醒與羣體、社會整體教育意識的覺醒密切關聯,從而把個人自身的教育努力自覺地納入現代教育自身發展的內在脈絡之中。

在此意義上,“活到老,學到老”,就不僅僅是一種謙辭,而是當代教師成長和教師教育意識發展的需要。

中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三)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這樣說道:“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一些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

開啟陳大偉教授撰寫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一書,心情豁然暢快。爲了提高自身的科研管理能力,所以也一直翻閱相關的教育科研方面書籍,但終因這些書籍的理論術語過陌生,對我而言過於蒼白,讀起來總感覺索然無味而最後棄之。而陳大偉教授的《教育科研與教師成長》以對話的形式,用直白的語言向我們一線教師清新自然地述說着教育科研的幸福感,我想每一位閱讀者肯定十分欣喜地接受書中的觀點。

書中圍繞“教育科研和教師成長”分別從五個話題進行闡述:教育研究,我心有主,修煉發現研究問題的慧眼,規劃研究行動,腳踏實地地研究,成爲優秀的研究型教師。

其中的話題二——修煉發現研究問題的慧眼,的確是我們一線教師最爲迫切需要的。透過平時的教學研究發現,我們的一線教師教育教學困惑很多,到真的要去找尋進行研究時,卻總是找不到一個有價值的教學問題。我們的很多教研組活動要提高教研活動的真正有效性,關鍵是要從平時的教育教學問題出發,在實踐中解決問題,這纔是真正的教學研究。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爲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數字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都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的確,問題是研究的起點,但很多教師在實踐中卻很難發現自己的問題。僅不能完成教學任務,還會令學生在問題的轟炸中失去信心,無效學習。可見大家還是缺少了一雙發現問題的慧眼。

如何尋找問題所在,讓問題真正成爲我們教學時的朋友?我們不妨可以從這些方面去探究。

一、是在實踐活動中發現研究問題。

比如說,課堂上孩子的傾聽情況,尤其是當同伴發表見解時,傾聽的效果就更不佳了。這是何爲?如何提高?這些都值得我們進一步去研究。又如,課堂上很多時候教師“以讀帶悟”,而靜默時間很少,難道只有出聲的閱讀纔是讀?思考之餘,如何有效促進以讀帶悟等問題也誕生了。我們在實踐的過程中,肯定會遇到困難,思考困難形成的原因,探尋問題解決的途徑,這就是研究。

二、是從學習思考中發現研究問題。

學校在教研活動中中經常安排聽課活動,但很多時候我們的聽課教師總是帶着本子來聽課,聽完後又合上本子回去了,聽課的效果甚小。其實,無論是什麼性質的聽課,只要有所準備,有所思考,我們都會受到啓示,無論是精彩的,還是糟糕的。這學期我們的聽課還是執行上學期的,希望我們都能夠從有效的觀課議課中點亮教師課堂的智慧。

三、是從熱點難點中發現研究問題。

在學校裏,上級和學校不時就有新的任務和要求,一線教師往往窮於應付。整天處於應付中,根本沒有時間研究自己的問題。如果你也遇到這樣的情形,我覺得我們何不把學校的這些任務和要求變成自己的研究問題去做呢?我想這樣去思考,去研究,我們的行動後產生的效益是最大的,也不會感到那麼痛苦,而是付出之後的幸福感。

四、從教學實際所急需解決的問題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不妨問問自己:在工作中哪些問題是急需解決的?是課堂教學質量不盡人意?還是學生的學習效果不理想?這樣做往往能幫你發現你所需要的問題,如:在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同時,如何確保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又如,有些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很有成效,特別是對一些“搗蛋”的學生的教育管理很有一套,於是有些教師就提出:能否用非常規方法對班級進行管理?

五、從平常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

如果多加留心,教師往往可以從看似平常的教學工作看出問題來,這些似乎都已成爲了一種習慣,但卻是我們可以解決的、有價值的問題。比如,有些教師透過大量的聽課發現,課堂上不少學生聽講時注意力不集中,而在講課的老師看來,他所講的這些話又是對學生的學習很有幫助的,於是聽課教師就提出了“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的問題。

又如,有些教師深入鑽研教材後發現有些教學內容互相滲透、關聯比較密切,如果按照教材安排進行教學,雖然難度降低了,但不易於培養學生的綜合思考問題和應用知識的能力,於是他就提出“能否重新安排這部分內容的教學順序,做到既分散學習的難度,又能逐個突出重點”的問題。再比如,一些老師常常因爲小組合作學習而影響教學進度,因此提出“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如何有效完成教學任務”的問題。

中學語文教師讀書筆記(四)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着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

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着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裏。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爲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現在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心情(其實我知道這些都是找藉口)。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工作幾年,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肯定,心裏自然很高興,但又覺得自己做得實在是太少了,有點愧對家長的信任,領導的表揚。

“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教育爲教師提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所謂的所謂……教師自身的前進動力,外在的推動力。不論怎樣,都去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教師,努力的教師。

在《教師人文讀本》中,還收錄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種類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讓我有所獲益。《學習的革命》一文告訴我:“做教師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學生都是天才,你纔會認真地教每一個人。”我領悟到,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變一個人,而是要幫助一個人。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爲金錢去奮鬥還是爲理想奮鬥,只要是正常的奮鬥,正當的爭取。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助別人,他都可以說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爲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資訊的過程真正成爲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爲“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爲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

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啓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吧!——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