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0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0篇),歡迎大家分享。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筆記範文(通用10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筆記1

前段時間爲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亂作一團感到煩惱,正打算讀讀《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沒想到我們的讀書分享會就分享了這本書。

參加完分享會後,覺得這本書和我所預期的不大一樣。我本以爲它會講一些具體方法以便幫助讀者提高工作效率,沒想到它主要是講的一些思維層面上的東西。

目前本書尚未讀完,只能針對書中一些引起我共鳴的話,寫寫讀後筆記。

1、別人對你的評語不一定代表真正的你,與其是說是影像,不如說是投影,反映的是說話者自身的想法和性格弱點。

2、消極被動的人還會受到“社會天氣”的影響。別人以禮相待,他們就笑臉相迎,反之則擺出一副自我守護的姿態。心情的好壞全都取決於他人的言行,任由別人的弱點控制自己。積極主動的人理智勝於衝動,他們能夠慎重思考,選定價值觀並將其作爲自己行爲的內在動力。但這並不意味着積極主動的人對外界刺激毫無反應,只不過他們有意無意地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來選擇對外界物質、心理與社會刺激的迴應方式。

我,就是一個很受別人評價影響的人。記得未讀書的時候,我是一個很皮的女孩,是一堆孩子中的孩子王。帶着小夥伴們行俠仗義。她們也都很信服喜歡我。那時候真是快樂而無憂無慮。

可是,讀書後發現學習成績好可以得到他人的表揚,便金盆洗手,用功學習。起先,並沒意識到自己的變化。後來發現自己越來越溫順,也越來越沒有了生命最初的生氣。

有一次上課的過程中,我問學生,你不希望得到表揚嗎?他說“我幹嘛要別人的表揚,我給他們表揚我的權利了嗎?“我心裏暗暗覺得他活得很通透。有些表揚,看似是表揚,其實是一種操縱和綁架。如果你渴望得到他人的表揚,就得按照他們的預期生活。最後,可能就丟了自己。

所以,作爲老師,我一直提醒自己,警惕用“表揚“來綁架孩子。無論什麼樣的孩子,本身都是很可愛的孩子。沒必要根據”分數,智力,頑皮程度來區別對待他們。要看到他們每個人身上的閃光點。不要用自己現有的價值觀去評判他們。

3、不要受制於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這句話,道理同“人役物,而非役於物”。

我們確實是社交型動物。可能別人的一個冷臉,或者一個漠不關心的眼神都會對我們心情產生影響。可是如果受制於別人對待自己的方式,那麼終其一生,只是一個唯唯諾諾的人,無法真正瀟灑地活。我們應該讓自己的心智強大起來。讀後感·不是別人對我們的批評和指責我們都得全盤接受,更無需透過吐槽的方式去緩解心中的幽憤。

取其精華,取其糟粕就夠了,沒有什麼比成長更重要。我們的工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學生,各種各樣的家長,不要因爲學生是否喜歡自己,家長是否認可自己的工作,影響了工作的積極性。要記得自己的初衷是因爲自己喜歡這份工作,希望給孩子們帶去幫助。

4、我們的問題可以分爲三類:可直接控制的(問題與自身的行爲有關),可間接控制的(問題與他人的行爲有關)和無法控制的(我們無能爲力的問題,例如我們的過去或現實的環境)

可直接控制的問題:可以透過培養正確習慣來解決。可間接控制的問題:可以透過改進施加影響的方法來解決,例如採取移情的方式而不是針鋒相對,以身作則而不是口頭遊說。

無法控制的問題:以微笑,真誠和平和來接受現實。這個觀點和張德芬提出的“自己的事他人的事老天的事”很類似,不過更官方一些,也更具體一些。

對於自己的(和自身行爲有關)的事,我們一定要對自己負責。可以透過培養良好的習慣來變爲更好的人。我希望自己的思維模式能轉化爲“以終爲始“。記得自己的初衷,一路執着,不要被道路上其它影響。和他人的相處也一樣。話出口之前,要思考一下,這句話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能否對對方產生正面的作用(改掉毒舌的說話習慣)。

至於他人的事,要學會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期待對方因爲自己而改變。更不能因爲對方的沒有改變而惱怒。不要期望心思不在學習上的學生因爲自己而愛上英語。要擺正自己的心態,不去討厭這樣的學生,依然認認真真爲他備好每堂課。如果學生因爲感受到老師對英語的熱愛而愛上英語最好,如果實在不感興趣,尊重他的選擇。

老天的事,那就充分相信命運,以微笑和真誠來面對人生的每一際遇。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筆記2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一本帶有典型的美國精神的書。書中講的道理通俗易懂,字裏行間都帶着闖勁和拼搏精神。全書中的重點的7個習慣:

習慣一: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

習慣二: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

習慣五:知彼解己——將心比心交流的原則。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

這七個習慣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它們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

一、“積極主動”也就是常說的積極的心態,這種心態是一切成功的前提。積極的人是主動的改變者,他們依據原則作出決定,敢於爲自己的決定負責;而消極的人總是輕易說出“我不行”,這種語言完全體現出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結合實際,我們在做後勤支撐工作時,需要積極主動的與各部門、班組保持有效溝通,瞭解他們的需要;對領導佈置的各項工作,我們要認真負責,積極主動,做到“沒事找事”,儘可能及早地完成該項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不是被動地讓事情來找我們。

二、“以終爲始”指人應該要樹立一個始終如一的人生目標和行爲準則,才能在紛繁的事務中把握前進的方向。我們無論做任何事需要有始有終,一定得有目標和方向。並向目標不斷的努力,才能在事業上取得更大的進步。任何一項工作都需要嚴謹、細緻、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這種好的作風,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好的工作習慣才能養成的。這就需要我們自己的工作表現和態度,始終如一堅持良好的行業行爲準則,“幹一行,愛一行”,按章辦事,踏實工作。

三、“要事第一”也就是把時間分配給重要的事,而不是緊急的事。

不管每天被緊急的事情如何纏得無法脫身,也要抽一點時間來幹自己重要的事情。畢竟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永遠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在安排每天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妥善安排,分清主次,其原則就是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所以我覺得書中提出的事務分類表非常的好。我們可以按這個表來進行每天的工作安排。列出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不重要緊急,不重要不緊急這四大類再進行綜合排序。這樣可以做到事事有條理,從而不會忘記最重要的事。這種工作習慣,對於一個管理者或是基層員工同樣重要,工作安排的有輕重緩急,才能夠理出頭緒,做好本職工作。

四、“統合綜效”通俗的說就是既不按照我的方式,也不遵循你的方式,而是透過合作創造出更好的辦法,達到1+1>2的效果。

我們在工作的時候,要時刻注意合作性的原則。團結就是力量,“合作”也就是我們常強調的“團隊精神”。在工作中要相互學習、相互幫忙,發揚團結協作的精神才能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我們的每個同事都有自己的特長,比如老同事工作經驗豐富,年輕同志思維活躍,我們需要發揮大家的長處,一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可以透過大家綜合討論進行解決,充分發揮團隊的力量。

五、“知彼解己”是我們中國人非常的熟悉詞語。

古代兵書《孫子·謀攻》曰:知彼知已,百戰不殆。其實在生活中是沒有或者很少有敵人的,更多的是朋友,同事,“親人”。我們常常把“彼”理解成爲自己的對手,忽略了去瞭解我們周圍的環境和同事。靠自以爲是的瞭解去判斷事物,去評價工作。這樣的低效率的溝通情況下,集體的效能就不能有效的發揮出來。所以,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應當注意常常設身處地的替其他工作崗位的同事,還有我們的“親人”來考慮一下。如果我們大家都學會換位思考,以此來加強團隊戰鬥力和協作精神,關鍵時候就能夠打硬仗,齊心協力,透過每個人的切實努力,把我們郵政做得更好更強。

六、“雙贏思維”通俗的說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這是人人都懂的道理,但是我們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可以聽到一些人在集體利益面臨損失的時候沒有“積極主動”,而是說“無所謂”。如果只是簡單的發發牢騷,倒也無可厚非,但要真的這麼想那就是背棄了“雙贏思維”。在一個集體裏面,只有集體好了,個人才能好,每個個人都要盡力去維護集體,最終受益的也還是個人。

反過來也一樣,集體利益受了損失,我們個人也會受到損失。正所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我們每個人出色的完成好每天的工作,並且給身邊的人有一個提醒,互相檢查工作的質量,共同討論,一起提高,在整個集體中建立濃厚的“雙贏思維”,我們才能在實際的工作中更“積極主動”,讓郵政不斷的去贏,我們個人也就能不斷的贏!

七、不斷更新。

人生最值得投資的就是磨練自己,因爲生活與服務人羣都得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他告訴我們,要更新四個方面,那就是身體方面要適當運動助健康;精神方面要盪滌心靈的塵埃;心智方面要不要停止自我教育;社會情感方面要歷練待人處事之道。

這七個習慣合在一起,不管運用在生活、工作還是學習當中,都能讓人達到完美的程度。但相信大多數人無法做到全部,人的性格早就決定了在某些方面會強,而某些方面會弱,形成七個習慣也會有不同的難度,並且不同的人會對這七個習慣有不同的理解和領悟。七個習慣的前三個習慣可以使人從依賴別人到自立,而進一步養成了後四個習慣的人則是最高境界的人。不過,我相信每個讀過它人都能從這本書中受益、從這七個習慣中受益。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筆記3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是美國作家史蒂芬·柯維寫的一本教育類型的書。這本書以作爲美國公司員工、政府機關公務員、軍隊官兵裝備書而出名,在美國這本書的影響力僅次於《聖經》”。

我認爲這本書可以有它這樣的成功是因爲它徹底的改變了讀者對自己思維的理解。

它讓讀者們認真思考:爲什麼我會有這樣的思想,有這樣的行動?

如柯維博士在書中所說“人們是如此的相似,又是那樣的不同”。

爲了生計或實現自己的理想願望,現代人每一天都在忙忙碌碌中度過。可是,如果細心觀察一下身邊的人,每個人的工作效能是不同的,效能差異源於習慣的不同。

柯維博士認爲習慣是知識、技巧與意願相互交織的結果,知識是理論範疇,即“做什麼”以及“爲何做”,技巧告訴我們“如何做”,意願促使“想要做”。

養成一種習慣,三者缺一不可。要透過閱讀觀察來學習總結規律和方法,同時要透過實踐獲得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打破思維定式,依照意願去做該做的事。

以上的7個習慣,密不可分,相輔相成。

1、積極主動–個人願景的原則:積極主動不僅僅指行事態度,還意味着人一定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個人行爲取決於自身的抉擇,而不是外在的環境,人應該有營造有利的外在環境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2、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以人生目標作爲衡量一切的標準,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論發生在何時,都必須遵循這一原則,即由個人最重視的期許或價值觀來決定一切。牢記自己的目標或者使命,向着目標堅定不移的努力。

3、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把握重點的管理,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領導決定什麼是重點後,再靠自制力來掌握重點,時刻把他們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覺、情緒或衝動所左右。

4、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生活即是一個合作的舞臺,不必將他人之得視爲自己之失。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鼓勵我們解決問題。

5、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後再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改變心態,在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聆聽別人,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6、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合作,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有分歧纔有收穫。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7、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則: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鍊自己,因爲生活與服務人羣都是靠自己,這是最珍貴的工具。工作本身並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安全感,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立於不敗之地。擁有財富,並不代表經濟獨立,擁有創造財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在四個基本生活方面,即生理、社會、情感、心智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七個習慣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習慣就是積極主動。作者相信的是一個人,環境對他的影響是有限的。不同的人在同樣的環境中作出的反應是不同的。柯維提倡的就是不能讓環境對我們造成太大的影響,而是鼓勵我們去積極的改變這個環境和調整自己來得到最大的成功和效能,能夠更清楚和正確地看待環境與成功的關係。

除此之外,這本書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內心品德的重要性。真正的成功來自於內心品德的強大,就像發自內心的、真誠的友好要比一個機械化的微笑和優美的着裝更能說服別人。這也就體現出了現在社會的一個問題:重點從對內心的培養轉移到了對外表的注重。這樣的轉移會讓人們更難獲得成功。

這本書告訴我們的第二點就是人必須以原則爲中心纔可以高效和成功。原則是指引我們行動的價值觀,是指引着我們的思想,而思想引導着行動。有些原則無法否認地給人們帶來成功和幸福,比如公正、安全、勤勞等等。如果我們所有的行動都是以這些原則作爲標準,那我們就更可能獲得成功和幸福。但是如果我們忽略這些原則,那麼效率也許就會變低。用一個例子來說明:有了付出纔有收穫是無法否認的事實,正如沒有耕地就沒有收穫似的。如果我們把它作爲一個價值觀,一個原則,並讓它來指引我們的行動,那麼我們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我們就不會因爲去嘗試各種各樣的捷徑而浪費時間,而是踏踏實實地解決這個問題。這時我們就會更成功、更高效。因此我自己創建了一些我認爲可以幫助我成功的原則,比如勤勞和誠實。如果我要做的事情與這些原則互相矛盾,那我就會立即放棄做那件事來避免走彎路。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筆記4

在大學時期讀過這本書,當時也只是讀完也就完了,當時沒有什麼特別的體會,甚至於都忘了書裏面的內容,最近又翻出來了這本書,於是重新翻閱。

“習慣”的定義

本書將習慣定義爲“知識”、“技巧”與“意願”相互交織的結果。知識是理論範疇,指點“做什麼”及“爲何做”;技巧告訴“如何做”;意願促使“想要做”。要養成一種習慣,三者缺一不可。想要做會更有動力做好一件事,更容易的去養成一種習慣。

七個習慣

前三個習慣在於自律,着重在自我約束,屬於個人領域成功的範步。如果你注意觀察的話,上面的圖列的只有六個習慣啊,還少一個也,第七個是什麼?疇。後三個習慣在於團隊,着重的是團結,合作與溝通,帶來的是團隊的成功,屬於公衆領域的成功,比上個階段又進了一作者講第七個習慣涵蓋了其他六個習慣,談的是自我更新——在人生的四個層面上實現平衡而有規律的更新。它是不斷改進、螺旋向上的成長過程,幫助我們自我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在此水平上我們將會更好地理解和實踐其他幾個習慣。成長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永遠向上的,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會有反覆,但整體應該是向上的。

“效能”的定義

本書介紹的七個習慣都能產生高效能,因爲它們基於原則,效果持久,是品德的基礎,能幫助你更有效地解決問題,把握機會,不斷學習並結合其他原則以實現螺旋向上的成長。

“產出/產能平衡”(P/PCBalance)的原則

此外,它們以符合自然法則的思維定式爲基礎,我把這個自然法則稱爲“產出/產能平衡”(P/PCBalance)的原則。作者舉了個我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伊索寓言中關於鵝生金蛋的故事。這個故事是無人不知,但我們卻經常違反這個原則。

真正的效能包含兩個要素:一是“產出”,即金蛋,二是“產能”,即下金蛋的鵝,生產的資產或能力。效能在於產出與產能的平衡,P代表希望獲得的產出,即金蛋;PC代表產能,即生產金蛋的資產或能力。

人類所擁有的資產

人類所擁有的資產,基本上可分爲物質資產、金融資產以及人力資產三大類。金融資產的有效利用也是一樣。有多少人本息不分,或者爲了改善生活水平(獲得更多的金蛋)而動用本金?讀後感·本金與利息就相當於產能與產出,本金減少,產生利息的產能就減少,收入當然也會減少,財產縮水,最後連起碼的生活水平都無法維持。

我們最寶貴的金融資產就是賺錢的能力。如果不能持續投資以增進自己的產能,眼光就會受到侷限,只能在現有的職位上踏步,每天忙忙碌碌,就怕老闆對自己的印象不佳,既在經濟上受制於人,又擔心職位不保。這同樣稱不上效能。

產出與產能平衡的原則是效能的精髓,放之四海而皆準。不管你是否遵從,它都會存在。它是指引人生的燈塔,是效能的定義和模式,是本書中七個習慣的基礎。

就算知道所有的執行步驟,人也不能像計算機那樣精確執行,一是因爲人的執行力問題,二是因爲人對自己沒有那麼精準的掌控,達不到1就是1,0就是0的程度。所要做的是怎麼去增加自我的執行力,更多的增加對自己瞭解和掌控,這些我們要做的。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筆記5

“人的行爲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亞里士多德

在知識大爆炸的21世紀,似乎每個人都在追求高效,追求成功,這也讓《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成爲了一部永恆的暢銷書,該書所介紹的七個習慣分別是積極主動、以終爲始、要事第一、雙贏思維、知彼解己、統合綜效以及不斷更新。這七個習慣看上去似乎是老生常談,平淡無奇,但其實它們相輔相成,且最重要的點都在於付諸行動。然而現實情況是對於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定目標容易,付諸行動難,我們在心裏或是在朋友圈立完了各種Flag,比如早睡早起、減肥、每天跑步、閱讀等等,然後,就沒有了下文。最後只能感嘆一句“立志早起(減肥)由得我,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

其實很多時候不在於我們想不想,而在於我們有多想。

之前有段時間我特別想晨跑,但擔心自己不能早起,於是我下載了一款鬧鐘APP,將關閉鬧鐘的方式設定爲在宿舍陽臺對着門拍一張照片,並且我在前一天晚上就將運動衣放在了牀頭。當我換好了衣服,並且已經起牀走到了陽臺,此時大腦基本已經清醒,不去跑步都難。當然,如果你照着我說的方法,做完了這些,卻又爬上了牀去睡回籠覺的話,那直接忽略這一段吧!

所以,我個人認爲,對於許多優秀的習慣我們無法養成的原因在於我們還不夠渴望,我們對自己還不夠“狠”,我們的內在還未更新。然而,就像書中說的,“誰也無法說服他人改變,我們每個人都守着一扇只能從內開啓的改變之門,不論動之以情或說之以理,我們都不能替別人開門。”

“人生最值得的投資就是磨鍊自己。”如果你真的想要提升自我,那就從現在開始由內而外地造就自己吧!在書的最後一章中有這麼一段話:上帝行事由內而外,塵世行事由外而內;塵世讓世人擺脫貧困,耶穌則先讓世人擺脫內心的貧窮,然後由他們自己擺脫貧窮;塵世透過改變環境來造就人,耶穌則透過改變人來造就環境;塵世塑造人的行爲,而耶穌改變人的本質。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筆記6

“統合綜效的基本心態是: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麼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瞭解。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益處不大,要有分歧纔有收穫。”昨天中午休息的時候,我又看了一遍習慣六,同事問我,這書好麼,看幾遍了?我當時回答,書寫的很深,每一個習慣,看一遍有可能看不懂吃不透。每看一遍都有不同的理解,比如說這段話,就寫的特別好,給你們讀讀,然後我就念了一遍。

平時大家聚在一起都是工作上的事情,很少有這種時候,所以我就多說了幾句。我說第二個習慣,以終爲始,最開始我就沒看懂,迷迷糊糊的。直到第二遍我打算寫讀書筆記的時候,仔細的來回翻看,才理解什麼是終,什麼是始。什麼是以終爲始。就是你先想好你要在你的墓誌銘上留下什麼字,在別人眼裏,你要什麼樣的評論。你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想清楚這個,就是人生的終點大致什麼樣子的。然後按照這個去開始走你的人生之路。這就是以終爲始。我就這麼解釋的。

但這不是重點,重點是我中午和同事聊起來別的事情,後來聊到做飯,我說我不會做飯,很少做飯,也沒那個心情。我有一段時間,迷上了做慕斯,每天就想着要做什麼樣的,怎麼做,需要買什麼材料,要做什麼口味的,硬一點還是軟軟的。我當時的那個感覺就是,有那個心情就想用做點什麼來表達一下,而那時的我,心裏甜美,就選擇了做慕斯來表達我這種心情,柔軟,香濃,美好而甜蜜。也是失敗過好幾次,做了幾次後,纔有了起先心裏勾勒的樣子,滿足感油然而生。說到這裏,得到了同事的共鳴,然後她滔滔不絕的講起她做飯的感覺,其實做完吃不了多少,也不見得有多好吃,就是滿足於先有個想法,想做什麼,然後自己去買,動手去做,最後的結果一點點接近原先自己在頭腦中勾勒的樣子。這個過程,是自己完成的,所以特別滿足而開心,很享受。

幾乎是那一瞬間我豁然開朗,這個過程就是以終爲始的最接地氣的詮釋。我說出來,同事也覺得這個例子更好理解。終就是一頓飯做完的樣子,始就是想好後,開始按照這個終去行動。人生亦如此。我忽然覺得每個人喜歡做的事情不一樣,但是之所以喜歡,應該或多或少有一些原因是他們在這個喜歡的事情上找到了這種以終爲始的感覺。

這個中午的談話,讓我有所得,我選擇及時的記下來。收穫的不止是更深刻的理解了以終爲始。還讓我覺得這是一次統合綜效的典範。

先談一下什麼是統合綜效。我的理解:就好像是一盤象棋,一方共16個子,每個子代表一個有生力量,16個加在一起,就是16個有生力量,但是他們之間的關係,你若能讓他們開誠佈公的去交流理解創造,就會產生20,甚至2000的力量。而現實中,能否下好棋,下贏棋,是看掌控棋子的人,是否瞭解每個棋的用法及相關走法上的配合,還有是否有足夠的下棋經驗和次數,來進行試驗與熟練。每個棋子都有自己的優點缺點,關鍵在於如何調配。若把每個棋子比作人,每個人也是都有自己的優缺點,關鍵在於要尊重差異,取長樸短,這樣就能使整體大於部分之和,也就是說各個部分之間的關係是最重要的。而能做到整體大於部分之和,就是統合綜效。

而統合綜效的前提,是尊重,溝通,互信,合作,進而才能創造出額外的價值。大部分人在一起共事時,都能做到起碼的尊重,但是不會敞開胸懷的溝通,沒有氛圍。而不能敞開心的溝通,那就談不上互信,合作也只是表面文章而已,更談不上創造。以前的我一直想不通,爲什麼大家要一起出去吃飯,我不是一個善於交際的人,但是我會去思考。這個問題困擾我很久,近期我終於想明白了。重要的不是吃飯,是大家在一個相對不緊張的環境中一起做些放鬆和快樂的事,進而能夠營造出一種氛圍,增加彼此的瞭解,擴大彼此的資訊,增進情感,加深彼此的敞開程度。這樣建立了更多的情感帳戶,相處更加融洽,彼此能夠更加坦誠,相互尊重,即使意見不一,也會真心實意去努力理解對方。

領導者是透過營造氛圍來提升績效的人。這句話是《可複製的領導力》一書中的話,我覺得感觸很深,很多概念由模糊變清晰。有時間會把這本書也寫一個讀書筆記。

回過頭來總結一下,昨天中午的談話,讓我深刻的感受到了,氛圍的重要性,也體會到了氛圍帶給大家的不是嚴肅不是壓抑,而是圍繞話題,自由表達自己的意願,想讓別人知道在這個話題上我的感受是什麼樣的,這種感覺和在會議上不想表達出自己的想法甚至是沒想法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感覺。讓人熱血沸騰,坦誠交流的效果就在於此,我們完成了創造。一個不經意間的談話,昇華了對人生的感悟。激起了所有參與者的談話的慾望,這就是統合綜效中說的放心大膽的表達情感或者顧慮,你會看見你的收穫與進步。雖然坦誠往往與風險相伴。作者:尼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筆記7

讀了史蒂芬·柯維博士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使我受益良多,非常深刻的觸動,可以使人的思想境界提高了。

他在書中介紹如何培養良好的習慣以修養品性,並用實例闡述如何更好地爲人處世。

一、關於個人成功的三個習慣

書中提及的前三個習慣是針對事情需要養成的習慣。史蒂芬·柯維博士將其總結爲關於個人領域的成功:從依賴到獨立。

積極主動的態度是實現個人目標的原則,很多事情是需要我們主動去創造、規劃,如果每天都是被動、消極,不好好考慮要做什麼,更不採取任何實際上的行動,將永遠無法成功。所有我們應該要主動去考慮自己想幹什麼並付諸行動。

有效能的人士總是積極主動地選擇自己要做的事情,併爲自己的行爲負責。這種“負責”的精神就是書中所說的“以始爲終”。許多人一開始確實“積極主動”地確定了目標,但在埋頭苦幹的過程中,便漸漸淡忘了做事的初衷,事情便成了虎頭蛇尾。所以史蒂芬·柯維博士建議,在完成事情的整個過程中要確保自己的行爲與目標保持一致,全力以赴,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並把事情做對。

史蒂芬·柯維博士並建議我們凡事要分出主次,這個習慣作爲自我管理的原則,完全要靠自已來掌握和堅持。以往的自己偶爾會爲一些瑣事而破壞了原有計劃,如此看來,以後需要分清次要事情上的牽絆,時刻集中精力於急要事務。

二、關於公衆成功的三個習慣

擁有好的人際關係等於爲自己鋪平了更多的道路。想要在公衆領域取得成功,必須經歷一個從獨立到互賴的過程,擁有雙贏思維,能夠知彼知己,並懂得綜合綜效。

主動了解對方,知彼知己並對自己性格做出清楚明瞭的剖析,爭取讓對方瞭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鍵,也是造就“雙贏”必不可少的一點。

在雙方有了充分的相互瞭解後,就需要將各自的力量集合在一起,即利用“綜合綜效”。綜合效益是有效而正確的原則,其成效超出此前的所有習慣,代表了互相依賴的環境中的高效能,代表了團隊協作和團隊建設精神,能讓團隊成員透過合作實現創造。

三、不斷更新,平衡自我素質的習慣

自我提升和完善的過程必須包括天性中的所有四個層面:身體、精神、智力、社會/情感。每個層面的更新都很重要,因此只要平衡好四個層面的更新進度,才取得理想的效果。

具備良好的思考、學習、創造與適應能力,才能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也就是說,創造財富的能力纔是真正的財富。

可見,七個習慣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將習慣貫徹到實際的工作生活中,我們才能循序漸進地獲得實質性的變革,成爲真正的高效能人士。所以讀了《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本書給我的感觸非常深。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筆記8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安放更精彩的青春和夢想?養成好習慣,成爲一名高效能人士,爲自己的每一個選擇負責,這本書將循序漸進地教會我們掌握自己的人生。

作者史蒂芬·柯維是美國著名管理學大師,被譽爲“影響美國曆史進程的25位人物之一”,其思想成就在領導理論、個人管理等領域久負盛名,不亞於我們熟悉的傑克·韋爾奇、德魯克等大師中的任何一位。

書中主要介紹了七個好習慣,分別是:

1.積極主動:主動爲自己的選擇和行爲負責,把精力放在影響圈而不是關注圈。

2.以終爲始:以人生目標作爲衡量一切的標準,以原則而不是任何具體事物爲人生中心。任何事物都要經歷兩次創造,一次是在頭腦中,一次是在實踐中。

我們做每一件事情,都必須先明確目的(即終點)。我們總是先看見終點,然後奔向終點。做每一件事都如此。而漫長的人生,也應當有這樣一座遙遠的燈塔可供眺望,繼而將我們的每一步、每一件事都統納到正確的航向上,安全出行。以終爲始說的就是我們應以原則爲中心,指導自己規劃人生,並要始終牢記這座“燈塔”的位置,使自己不致偏離航向。

3.要事第一:分清主次與事物的輕重緩急,爲最重要的事留出時間;從對人生的意義來看,時間管理矩陣給我們很多啓示:(Ⅱ類)重要不緊急≥(Ⅰ類)重要且緊急≥(Ⅲ類)不重要要但緊急≥(Ⅳ類)不重要也不緊急。

經營家庭,照顧親人,陪伴孩子這些人生最重要的事,卻未必是我們眼前最緊急待辦的事項。這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因爲沒有截止日期的催促,常常就被我們一拖再拖,令我們陷入永遠在處理Ⅰ類甚至Ⅲ類那些緊急事務的焦慮狀態。而一旦有了空閒,我們又將時間毫無知覺地投入了Ⅳ類那些打發時間的娛樂或者無關緊要的瑣事裏……

另外,角色管理可以保證這些角色與我們的人生目標方向一致,然後優先完成它們;責任型授權可以讓我們解放自己,有時間和精力去處理(Ⅱ類)重要不緊急的事物。

以上三個習慣可以讓我們從依賴性人格(以“你”爲核心)成長爲獨立性人格(以“我”爲核心),成就個人領域的成功。

4.雙贏思維:建立雙贏關係,達成互信;如果不能建立互信,不合作也是一種雙贏的局面;達成第三選擇(或擁有更多選擇的權利)

雙贏思維不是簡單的1+1>2,需要雙方努力。既要顧及他人利益,以維持合作關係,同時也需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輕易退縮,雙方需要進行真誠的溝通、理智且適度的後退,以達成的確令彼此都滿意的成果。

5.知彼解己:學會傾聽,移情式的聆聽。

先了解清晰的狀況、不要爲了迴應而回應,隨便地提出解決方案……這種看似我們在與對方認真談話,但卻並不屬於有效溝通。有效溝通始於準確的聆聽。另外,感同身受地瞭解對方此番談話的真正目的,並掌握準確清晰的事實,再透過對對方情感的客觀反饋,來實現真實有效的溝通。

6.統合綜效:尊重差異,調動創意。

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各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與所見略同的溝通,益處不大,要有分歧纔有收穫。此外,溝通的三個階段層次分別是:互相提防→互相尊重→統合綜效。

以上六個習慣可以讓我們從獨立(以“我”爲核心)走向互賴人格(以“我們”爲核心),幫助我們成就公衆領域的成功。

這其中,有一個情感銀行的概念,父母與子女或者擴大來看人與人之間都可以看看帳戶裏是否有在足夠的存款。要達到互賴,就要懂得投資情感銀行,更多的關心、付出會增加我們的銀行存款;傷害、索取則會掏空我們的銀行。

7.不斷更新:身體、智力、社會/情感和精神的不斷螺旋上升的一個過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筆記9

讀完史蒂芬·柯維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掩卷沉思,感觸頗深。透過研讀這本書,不僅讓我學到很多,更讓我更加認識自己,瞭解自己,認識到自己的諸多不足。以前的自己認識太淺顯,只是浮於表面,認真的讀過之後,纔會發現自己需要在很多方面改進自己,這就是精神的力量,我相信自己在以後會做的更加出色。

下面是我的一些讀後的一些認識:俗話說:“思想決定行動,行動決定習慣,習慣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因爲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着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着我們的成敗。書中論述的七個習慣不僅僅對於高效能人士有價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煉的信條,是非常精闢和正確的人生道理。它表達的是一種新的思想水平,強調以原則爲中心,以品德爲基礎,要求“由內而外”地實現個人效能和人際效能。

作者把習慣定義爲“知識”、“技巧”與“意願”相互交織的結果,並透過一些細緻生動的故事來漸進入自己的觀點,它涵蓋的不僅僅是一些大的道理和人生方面的東西,更可貴的是他還探討了一些具體到家庭、教育與人相處等方面的事物。

書中所論述的七個習慣是密不可分的整體,相輔相成。

習慣一:主動積極——個人願景的原則,即採取主動,爲自己過去、現在及未來的行爲負責,並依據原則及價值觀,而非情緒或外在環境來下決定,創造改變,積極面對一切。

習慣二:以終爲始——自我領導的原則,個人、團隊和組織在做任何計劃時,均先擬出願景和目標,並據此塑造未來,全心投注於自己最重視的原則、價值觀、關係及目標之上。

習慣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則,要事第一即實質的創造,是你的目標、願景、價值觀及要事的組織與實踐。

習慣四:雙贏思維——人際領導的原則,雙贏思維是一種基於互敬,尋求互惠的思考框架與心意,鼓勵我們解決問題,並協助個人找到互惠的解決辦法,是一種資訊、力量、認可及報酬的分享。

習慣五:知彼解己——移情溝通的原則,當我們改變以回答的心態,而以瞭解對方的心態去聆聽別人,便能開啓真正的溝通,增進彼此關係,知彼需要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氣,能平衡兩者,則可大幅提升溝通的效率。

習慣六:統合綜效——創造性合作的原則,統合綜效是創造第三種選擇,既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你的方式,而是第三種遠勝過個人之見的辦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使整體獲得一加一大於二的成效。

習慣七:不斷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原則,在四個基本生活方面(生理、社會、情感、心智)中,不斷更新自己,這個習慣提升了其它六個習慣的實施效率。

讀書使人進步,這本書讓我學到很多東西,僅有事業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顧事業、家庭、人際關係、個人成長等人生其它層面的和諧發展纔是真正的成功。在以後的工作中,我們不僅需要一個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做任何事情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把要事時刻作爲第一位,避免被偏見、情緒所左右。另外要有雙贏的思想,做到誠信,成熟和自信。在工作中要注意與人的交流合作,如遇到兩

人意見不同時,要多與人溝通,在分歧中尋求收穫。因此,我們在學習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時,重要的是一天一點實踐,一天一點努力,才能提升自己成功的高度。最怕看書時一陣激情,結果轉眼就又恢復了原來的自己。在不斷實踐“七個習慣”的過程中,完善自我。自我提升和完善是一種原則,也是一個過程,一個在成長和轉變之間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一個人不斷完善自我的過程。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的讀書筆記10

看到這本書的第一章重新探索自我的時候,我就已經被驚豔到了。書中羅列出的困惑,恰恰是我現在正好遇到的:

我很忙,確實很忙,但有時候我自己也不清楚是否有價值。

要做的事太多了,我總是感到時間不夠用。

看到別人有所成就,或獲得某種認可,表面上我會擠出微笑,熱切地表示祝賀,可是,內心卻難受得不得了。

爲什麼我會有這種感覺?這些問題已經困擾我很久了,我也嘗試過去解決這些問題,可是我壓根不知道如何解決。所以在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就知道,這些問題從此不會再困擾我了。

整本書很的內容很豐滿,最使我記憶深刻的思維定式那一部分。作者舉了自身的例子,以生活中教育自己的小孩爲引子,講述了自己的思考以及一系列闡述。同一件事物,你看到的不一定是客觀的,因爲每個人的經驗不同,也許雖然別人看到的和你不一樣,但是可能比你客觀的多。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也會遇到很多問題。在業績不好的時候,我就會忙的焦頭爛額,要做的事情有很多,然而一天下來,感覺忙碌了一天,回過頭來想想,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幹了什麼,感覺是在瞎忙活。當看到人家項目組好的時候,我的內心只會更加焦慮。

那麼業績不好的時候,到底應該怎麼辦?我可能忽略了很多東西,我只看到了業績不好,可能這段時間,諮詢的轉化率還是上升的,這就不能一概而論了。假使諮詢員的轉化率是下滑,那麼我應該相信,諮詢員個人比我還要着急。而我也不應該盲目的去責怪諮詢員,可能諮詢員這陣子遇到了什麼棘手的問題,所以導致了不在狀態,從而導致了業績的下滑。

正如書中所講,固步自封的思維只會把失敗歸咎於別人和環境的缺陷,如果我們認真的剖析自己去發現問題,換位思考去解決問題,那麼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