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關於《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精選11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書筆記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精選11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精選11篇)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1

六便士隨處可撿,而我只珍惜那片月光。

——題記

每個人身邊都會有一個默然的人,人們只知道他家境殷實、沉默寡言,又有誰能想到他將有一天會離家出走呢?《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查理斯·斯特里克蘭德便是其中的一個。

斯特里克蘭德是一個在證券交易所工作的普通的經紀人。他的前半生中,他安守本分,在愛社交的妻子旁扮演着一個普通的丈夫,有時甚至被妻子扣上“十足的小市民”的稱號,有誰能料想,他在某一天忽然辭別了妻子,拋棄了兒女,一個人棲息在巴黎的破旅館中。這是怎樣一種隨性超脫?當所有人都認爲他在巴黎的某個大酒店中花天酒地,妻子認爲他出軌時,他獨自一人固執而古怪地畫畫。他只上過一年夜校的繪畫課,沒有人欣賞他的畫作,而且他只有百十英磅來供給他追逐心中的“月亮”。但他絲毫不在意:“我告訴你了,我必須得畫畫,我控制不了我自己。”正是這種常人難以想象與理解的堅定,使他最終來到了太平洋上的一個小島——塔希提,在那兒實現了他的涅槃。

有些人會如此譴責斯特里克蘭德:他粗魯無禮、蠻橫冷血、固執己見,但在這些詞的背後,是他對繪畫的執着追求。查理斯從來未因繪畫能爲他帶來什麼物質財富、榮華富貴而選擇繪畫,他僅僅只是熱愛罷了。當他棲息在巴黎,在塔希提時,他過着比顏回“一簞食,一瓢飲”更清貧的生活。但他的內心是多麼的富有:他熱愛自己的繪畫事業,他有一個令他癡迷的小島,他有一個可以令他不斷追求的夢想,這便夠了。

人的一生,除了吃喝等生活上的必需,剩下的就是自己心中所想,所追求的事。當年的倫敦,俯首皆是六便士,而查理斯卻選擇仰望天空的月亮。他的仰望不是對自己的滿足,而是對生命的一種最高禮讚,他來過這世上,他完成了生命賦予他的光榮——做自己想做的事,爲了他心中那一輪“明月”,他葬身於大火之中,與其最傑出的作品一起。正如毛姆本人所說的:“他可以說死而無憾了。他創造了一個世界,也看到了自己創造的世界多麼美好。臨了,在驕傲和輕蔑的心情中,他又將它毀掉了。”他執着地追逐着夢想,儘管其帶來的物質回報微乎其微,但他所帶給後人的勇於追夢,不爲世俗流言的示範熠熠閃光。

人生路上,哪有誰不畏世俗流言?但《月亮與六便士》告訴我們:當我們在社會的滾滾潮流中前進,一定要擡頭看看天上的月亮,它警示着你,始終不要放棄夢想、放棄初心。並且,無論身處何方,年齡幾何,都要記住:我們要選擇一生中最想爲之努力的事物,併爲其自由而奮鬥。當我們有勇氣作出決定時,就已經身處生命的自由之中了。

在許多時候,我也迷惘過,甚至天真地認爲自己是個無用之人,但是毛姆教會了我一件重要的事:隨心所欲,不要讓自己爲別人所活,那麼當你真正熱愛一項事業時,你便成功了。其後,我慢慢地放平了心態,生活並非只有灰色的自卑和他人的嘲笑,還有詩和遠方。當然,還有埋藏在自己內心深處的夢想。所以,大膽追夢吧!當你仰望天上的月亮時,它的清輝是地上的六便士無可比擬的。

願每個追逐夢想的人,無意將生活摔得支離破碎,卻讓靈魂更加偉大。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厄運。

——後記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2

這篇文章是來源於《左書向上》讀書羣裏的書友分享和書友們的討論,覺得很有價值,所以整理成篇,分享給各位廣大的愛讀書的書友們。

一位家庭美滿、事業成功的證券經紀人,突然有一天給妻子寫了一封告別信,拋棄了妻子和家庭,他的妻子覺得他愛上了別的女人,然而他是去巴黎畫畫,他有自己的人生理想。

然後他又勾引朋友的妻子,還害得她自殺,他不覺得是他的原因。他對關心他的朋友,愛他的人,世俗的一切表現的冷嘲熱諷,但卻對藝術有着獨特的追求。

最後他來到了南太平洋的一座美麗的小島,娶到了他心愛的阿塔(因爲她不打擾他,不佔有他,照顧他,這也許就是他愛她的原因),生了孩子,也創作了偉大的作品。

月亮代表理想,六便士代表現實,這就是這本書所要表達的,斯特里克蘭放棄六便士,追求月亮,代表了他對理想和藝術的追求,這也讓我們現在的人深刻反思,當理想與現實發生衝突時,我們該如何選擇。

內容敘述過程寫了主人公的一生,寫了很多人對主人公的看法,我覺得這就代表了,當你做出選擇後,旁人對你的看法和意見,同時也包含一些鼓勵與嘲諷,此時,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這很重要,這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

這本書很出名,書名看着就很有意境,書名是內容的象徵。理想和現實對許多人來說,是矛盾體,要如何面對生活不易。爲了理想不顧現實的人,周圍的人會評價自私,但生活是自己的,別人都無法爲你負責。

真正可以爲了理想去放棄一切的人,還是很難的,因爲會有愛,會有牽掛,所以就出現了矛盾,而主人公在裏面所作所爲,在讀的過程中,真是對其恨的咬牙切齒。

但是我想我不是一個藝術家,我只是一個平凡的上班族,站在他的立場去決定的話,有可能我也會努力追求理想。

其實,大部分普通人更像是作者或者那個收藏家,可能主人公如此感性以及對理想的熱愛追求,讓他的作品能夠成爲一個優秀的藝術家,但行爲方式很極端,可以說是因爲他追求熱愛的是藝術,所以人們還能夠比較寬鬆的看待,因爲最終結果也是造就了美好的事物,創造了藝術,如果主人公追求的是金錢或者權利,那他的行爲方式就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就是另一個版本的故事了。

對於我們每個人,要是能找到自己的月亮就好了,如果很明確自己的月亮是什麼,相信很大部分人應該都有勇氣去追求,只是大多數人的月亮不那麼突出,不那麼明顯罷了,月亮就是自己本身的天賦,這本書的主角是幸運的,他追到自己的月亮了,對於沒有追到自己月亮的人,結局會很悲催的`。

聽說讀完這本書的人,都辭職了。對於“當我們在做出自己的選擇時,不要在意別人的看法”這一思維觀點,其實,現實生活中N多的人是做不到這一點的。

人,是很容易被身邊的事、人、環境所影響的,然後,就會有情緒,情緒產生之後,近而會影響自己的判斷。所以,凡是追求自己理想的人,都是很能去屏蔽掉TA人帶給自己的情緒左右,理性去分析對待。追求理想,並不僅僅是感性地去追求,而更應該是理性去追求。

中國人最喜歡乾的一件事就是“管別人”,但是,這些人其實沒搞明白一點,別人的決定,之後產生的後果,只有當事人自己承擔,而那些“管別人”的人卻不承擔任何風險,這不是很有問題麼。所以,只要有邏輯思維能力的人,好好思考一下就能想明白了的。

對於,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一部分人爲了“月亮”放棄“便士”,一部分爲了“便士”而選擇放棄“月亮”,而沒有那麼堅定的人,就會揣着“便士”望着“月亮”。

不論怎樣,只要你能遵循自己的內心而活,那麼,也是一種活法。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3

思特里克蘭德,一位證券交易家,就如大多數人一樣,他有自己的家庭,有一位美貌但有些虛榮的妻子、兩個可愛而活潑的孩子。他的生活,就像英國貨幣最小的單位“六便士”那樣,平凡普通。可是,他偏偏不想以這種平凡的方式過完一生。他在撿六便士的時候,月光灑在了他的身上,他擡頭看到了天空中虛渺朦朧的月亮,他的眼睛裏燃起了對月亮的渴望。因爲這一望,他放棄了六便士,拋棄了美麗的妻子與可愛的孩子們,啓程去了巴黎。大家都以爲他有了外遇,但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去巴黎只是爲了追求自己以前並不擅長的畫畫。他的畫作蹩腳沒有品位,並不爲他人所認可。在追求藝術坎坷的道路上,他有幾次都險些因飢餓和疾病而死,但幸運的是,他活下來了,並不停地流浪。他最後來到了一個小島,和一個土著姑娘結爲伴侶,共同完成了一卷巨幅畫作,然後思特里克蘭德便染疾而死。死後,新婚妻子依照他的遺言,焚燬了滿壁畫作。

不可否認的是,思特里克蘭德,他對夢想的渴望和對藝術的追求已遠超他人。但是在我看來,這樣的做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不免偏激。生而爲人,我們就有自己的責任與義務,我們不能因爲追求理想,就丟失掉自己對家人的責任感,拋妻棄子,更不能去拆散朋友幸福美滿的家庭,出軌朋友的妻子。

我們可以不甘於平凡的現狀,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但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已有的生活的基礎上的,我們不能不顧一切地捨棄掉這個基礎和平臺。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平凡的社會中用自己的行爲讓自己變得不凡,在現有的平凡的生活中有趣味、有目標活着,明白人生的意義,直麪人生的痛苦與歡樂。在擁有六便士的同時,細細品味月光的柔和美好,和家人一起仰望月空,腳踏實地。

如何在平凡的大環境中做出不凡的事,去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追求自己的理想,纔是更多人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吧。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4

作者毛姆以第一人稱“我”的視角來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沉悶的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擁有可愛好客的妻子,面容姣好、健康的一雙兒女,在大多數人看來都感到穩定的生活狀態下,在一天寄出了一封信件給相伴17年的妻子,大概內容爲:房子裏的一切我都安排好了,我不會在家裏迎接你和孩子們了,下定決心和你分開過,此刻我人已經到了巴黎。

但沒有說明詳細的離開原因,妻子和家裏的親戚都在猜測,斯特里克蘭到底是爲什麼離開在大多數人看來穩定的生活狀態,隻身一人跑到了巴黎,但絕大多數的猜測都是“女人”,因爲愛上了一個女人跑到巴黎,拋妻棄子;而作者“我”則是受斯特里克蘭夫人之託,前去巴黎看看斯特里克蘭到底是什麼情況,當“我”在巴黎看到斯特里克蘭住在全巴黎最破舊的旅館裏,內心難以相信,而他在那裏開啓了自己畫畫的天地,在追逐畫畫夢想的過程中,經歷了物質上的匱乏,病痛的折磨,有兩段婚外情,最後死在了一個小島上,但他的畫作在他死後卻讓人們一擲千金,“我”由最開始的不能理解到見證一系列事件發生後由此成爲整個故事的講述者。

這個故事的男主人和現實生活中的人們是多麼的格格不入,他突如其來的出走去到巴黎追逐自己的繪畫夢想,這裏的夢想的確不是大衆傳播出來的價值觀中的夢想,不是藍領白領之上的那個金領,不是獵人給麻雀設的圈套裏的那點兒米粒,感覺像是和現實背道而馳,大多數本本分分過日子的人應該都無法認可克里斯特蘭的這一決定,作爲一個女人,如果將我放在斯克裏特蘭太太的角度我應該也是無法接受的!現實中大多數女子都是想擁有一個愛她的丈夫和一份穩定的生活狀態,其實寫到這裏我的思想是很糾結的,同樣身爲女子,但相比較年代的不同,與時俱進下教育文化對個人心靈思想的滋養有了以下的內容。

摘錄了本書第四十一章的內容和我的個人感想:

當一個女人愛你的時候,直到她佔有了你的靈魂才能心滿意足。因爲她是弱者,所以具有強烈的統治欲,不把你完全佔有和統治,她就不會甘心。她的思想狹隘,所以對不能掌握的抽象之物就深惡痛絕,滿腦子都是物質的東西,對男人的理想充滿妒忌。而男人的靈魂在宇宙的最高處徜徉,她卻尋求用收支賬本把他囚禁在日常生活的圈子中,你還記得我妻子嗎?我看出布蘭奇一點一點地施展出她所有的伎倆,帶着無限的耐心,她準備誘捕我,囚禁我。她想把我拉下來直至和她一樣的水平,她對我什麼也不關心,只想讓我成爲她的獵物。她願意爲我做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除了一個我真正想要的事情:那就是讓我一個人待着。

從斯特里克蘭留下字條給他的老婆孩子後,到獨自一人來到巴黎追尋自己畫畫的夢想,“我”一路看着這些事情的發生,最開始是不理解,在斯特里克蘭後面對待斯特羅伊夫的種種不屑一顧、冷漠、不知感恩,並且因爲斯特里克蘭的原因導致布蘭奇死亡,“我”氣憤,不想理斯特里克蘭,而這段摘錄恰恰把斯特里克蘭內心的想法寫出來了,從一個女性的角度去看待這樣一段文字,不免反問自己,真的是這樣嗎?毛姆寫出這樣一個人也是爲了把這一類男性的思維表達給大衆吧!也讓作爲女性我會反思,如果我作爲當事人,我內心真實的想法,會促使自己怎麼樣行動呢?

曾經看過一句話,大致是這樣子的“好的愛情是讓彼此成爲更好的樣子,愛不是負擔,要折斷你的翅膀,真正愛你的人會希望看到你展翅飛翔的模樣”。

文中的小女人思想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不過透過閱讀,我們反省自身,讓一本本知識的積累幫助我們跳出小女人思想,因爲關注自身的成長,會給彼此自由的空間,所以愛不是佔有,我不需要去想着如何才能佔有一個男人的靈魂,因爲那樣反而會失去我自己的靈魂。

小說之所以存在是因爲它可以給與我們釋放現實,實現理想的空間,也許在我們有代入感的去看一本小說時那原本不可能實現的理想也實現了片刻,跳出這本書,迴歸生活,還是相信大多數男人都是有擔當和責任的,斯特里克蘭也並非是沒有這些,只是他更服從宿命,夢想擊中了他,就像他說的,“我跟你說過我必須畫畫。我控制不住自己,假如有人掉進水裏,那麼他游泳的本事高明也好,差勁也好,都是無關緊要的:他要麼掙扎着爬出來,要麼就被淹死”。

大多數讀完這本書的人,都會在讀後把感悟上升到理想這樣的高度,如同這本書名背後的含義: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現實與卑微,而月亮的皎潔則象徵着理想與崇高,所以本篇讀後感對這一部分沒有進行過多的表達,加入了自己從愛情中女性看待理想的角度。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5

最近剛剛讀完一本書,是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故事很好,總讓我有所明白。

首先,我對毛姆,有了很大的好感,因爲我是真正喜歡了這本書。除開其他,我最喜歡的,就是主人公對藝術的奉獻。藝術是無價的,對於現實,我們都屈於安穩。有多少人,在熱愛藝術的道路上,最終敗給了現實。那些熠熠生輝的人們,有多少人在最初面臨生存和堅持藝術中,選擇了生存。藝術好像離我們遙遠,似乎是有錢人的娛樂。

有多少人,兒時有着一個充滿期望的藝術夢啊。我在學素描的時候,經常感到累覺不愛。記得有一次,在畫的時候,旁邊看劇的姐姐,隨手拿走一張紙,慢慢的畫起來。她畫得很好,也是素描,對於我來說,級別也是老師級的了。可是姐姐是一名護士。中學時期,想過走藝術生,因爲爸媽的不支援,和自己的一種不確信,放棄了這條路。其實藝術生,也不是那麼好走的,競爭力也很大,也不算一條完美的捷徑。

而姐姐有時候會覺得,如果當時自己堅持內心所想要的,會不會以後都會少一點遺憾?

當我們失去的時候,我們都會面臨這一個問題——“如果當初”。可事實是,沒有如果,也回不到當初。

《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在眼前看似美滿家庭和穩定的工作中,最終選擇了藝術。這個瘋狂的舉動,無論小說,當時或是現在,都讓覺得不可思議。所以,如果你是爲藝術而生,你真的熱愛藝術,請別放棄,我們都需要這種勇氣。

如果覺得爲藝術獻身是一件無悔的事情,做一件無悔的事情,爲什麼要有所猶豫呢?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6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爲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擡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該作品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爲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突然着了藝術的魔,拋棄妻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圓筆譜寫出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全部注入絢爛的畫布的故事。

我想我願意成爲這樣子的一個人,夢想一旦付諸行動,就會變得神聖。當時的生活是刻板規矩的理性的節奏,在這樣的環境下,她的創造性日益萎縮,於是他選擇了畫畫。藝術是極大自主獨立的性的東西,而畫恰是畫家情感的真實流露。書中曾寫道:“你可能不知道那些國家的冬天是什麼樣子的,他們那兒的冬天特別長,又陰又冷。他們喜歡看我畫中的意大利,他們希望意大利就是這個樣子的,那也是我來這個國家之前所想象的意大利。”一幅幅畫寄託了畫家的精神嚮往,也蘊含了買畫人對美的期待和對真實的追求,而不是所謂虛假的面具。

語言原本是我們交流思想的主要方式,當我們發現語言也會成爲謊言時,斯特克李蘭敏銳地選擇了用畫發聲。不知你是否看過這樣一篇文章——《好的畫,通常都是有氣味》。我們都向往誠信,因爲當謊言被戳破的時候,噩耗便會不請自來,而氣味正是被賦予了真實的特性。我們可以看到桃花盛開,卻不曾知曉落花時的滄桑;我們可以看到網上一句句優美的詩詞,卻不曾真正的體會到詩人對春天欣欣向榮的讚歎;我們可以在照片中看到親人的笑容,卻不曾將笑容映在眼裏。在畫中,斯特里克蘭找到了屬於靈魂的自由。他的一副靜物畫,畫裏的一個盤子上有很多橙子,那盤子甚至都不是圓的,橙子則偏向一邊。他的肖像畫,要比真人大一點,看起來非常難看。世界上有太多世俗阻礙了人們思想的開放,當我們提出一個新的觀念時,不合潮流的評論便噴涌而現,可是他並不需要迎合,不需要理解,在孤獨中專注於自己的創作。所以後來他成爲了天才,全世界都同意了這個觀點。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滿天都是世俗的眼光,他卻成爲了傳奇。而現在的我們,能否爲了心中的理想,奮不顧身,甚至奮鬥到底?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7

事實上截止到今天中午,我就已經不小心花了6個多小時的工夫讀完了整部小說。這件事還要“歸咎”於一檔我新發現的節目,叫《一本好書》(騰訊視頻搜尋即可)。節目組找了些演員以話劇的形式講述一本本經典著作,看介紹好像下一本是《萬曆十五年》,總之相較於衆多淺薄的娛樂綜藝又發掘出一檔好看且相對有趣的節目,而第一集就是將毛姆的這本《月亮與六便士》頒上了熒幕。

注:此文並非一氣呵成。事實上我前幾天寫完了以上第一段時就沒有繼續書寫下去的慾望了,直到剛纔我突然看了存在電腦裏好久的講弗吉尼亞·伍爾夫的電影《時時刻刻》:看到第70分鐘17秒時戛然而止,我暫停了,強迫自己將其暫停,決定繼續把這篇寫關於《月》的文字完成。所以下面應該是與我之前構思的寫作方向完全不同的。

當然名字不打算有所改動,讀這本小說之前的感受似乎依然存在在腦子裏,但因爲《時時刻刻》而變得又模糊了,只是有一點我清楚了:我的餘生很有可能在“沉默中死亡”。正如毛姆所說:“海如此鎮靜,如此沉默,如此冷淡,你心頭驀然略過一陣隱隱的不安。也許這只是我天生的情結,那時候已經非常強烈,覺得這種生活,這種隨大流的生活,有點不對勁。我承認其社會價值,我清楚其安穩的幸福,血液中卻有一股熱流需要更狂放的通道。這種輕而易得的快樂似乎應該警惕,我心底渴望更驚險的活法。若能改變,改變並體驗未知的激情,我隨時準備攀越嶙峋的怪石,涉足陰險的淺灘。”可惜我不敢,即沒有出衆的才華又沒有那樣的過人膽識,但內心依然波瀾,只是看似平靜,這應該就是小衆中的大多數悲劇者。日常的繁瑣、繁複和冗雜且毫無意思的種種只能讓我更加覺得悲涼和毫無連結欲,不甘心之餘又無法和衆人講明;正如我一個“一隻手數得出的”朋友勸我:不要什麼都和大家講,對大衆只聊一般性話題就可以了。我向來不聽人勸,但這件事我聽他的。

還好在讀《月》前看了看那個節目。“月亮”和“六便士”一直是古今中外亙古不變的話題之一。作爲一個有藝術類教育背景的人,以高更爲原型的故事自然會引起共鳴,不管我真的是不是一個藝術家,至少它總會讓我想想,再想想(可能其他人看了就是看了),甚至是哲學角度的“再想想”。40歲的斯特里(高更)突然離開他生活無憂的環境,離開他的家庭,無聲無息、一走了之,從一個普通小職員變成了畫家。一條天才的邏輯和一條平庸者的邏輯,或許在大部分小衆人中“德克”比較多一些。之所以是“讀前感”,是因爲我還不能用語言把我的“讀後感”順利的組織出來。對於這樣的故事,我會非常自然地偏向作者在文中的態度和斯特里(高更)的選擇。

之前我還一直在問自己一個問題:什麼是我的理想生活。這是一個每個人都應該問問自己的問題。除了做喜歡的事外,我以爲,在如此糟糕且實際上大家都過得不是那麼開心的現實中,我們更應該“談笑有鴻儒”一些、在語言和行爲上體面一些,來平衡世俗所帶來的糟心:比如喝喝茶、聊聊大家讀過的書、看過的電影、聽過的音樂、參觀過的美術館。但事實就是如此無比的吊軌。每個人在生活中都過得不是太順利太舒心,卻偏偏要演一個積極的、正能量的人;一方面人的內心向往金錢、名利、上流社會,一方面鍵盤俠們又都在仇富;在虛擬社會中我們“殺富濟貧”,在現實社會中如果看到自己老闆的車被人刮碰,一定馬上衝出來先極力否定對方以達到拍馬屁的效果……不勝枚舉。

我以爲那是我認爲的理想生活,而實際上只是爲自己的貧乏和膽怯找了一個看似合理的藉口而已。假如我是布蘭琪的話,如果真的遇到了斯特里這樣的天才,讀後感我也無法預判我會做出什麼事來。一方面我祈禱我的生活各方面都可以平平淡淡平平安安,另一方面其實是我在擔心和害怕出現造成意外的契機,畢竟看似死水的水面一旦被攪動起來將一發不可收拾。最誘人的東西永遠不會是金錢和地位,它們都只是爲了應付大多數麻木者的虛榮心而已。

弗吉尼亞·伍爾夫,我很喜歡她的文字,儘管不確保都能讀懂,也或者是我害怕讀懂她,畢竟她是惡魔。我想到了一個比喻:生活就像演播室中管控聲音設備的推動杆(專有名詞叫什麼?不知道),大多數人都覺得生活不是“1”就是“100”,殊不知合適的聲音都在2~99這個區間內。正如和盧先生對談時我經常表達的觀點……我極其厭煩這種粗鄙的野蠻……具體我們聊過什麼,不太正確,不好寫。當然,毛姆還是個聰明的作家,也是聰明人。聰明成就了他也阻礙了他的卓越,至於是何種聰明,只有聰明人才知曉了。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8

毛姆的寫法,和預料中有所不同,可能如知乎所說,他已經收放自如,不需要刻意去吸引讀者,字裏行間就已經把人性剖析得很清楚。以“我”的視角去切入主人公的故事,加上中間不時的小插曲,一開始看時,容易讓人不習慣。比較遺憾的是,看完全書,我都沒有明顯感到很大的觸動,即便書中刻畫的人物都算是個性鮮明。我想,或許是我已經看過《異鄉人》,也更喜歡《異鄉人》,所以《月亮與六便士》已難以讓我覺得驚豔。

“爲什麼你認爲美——這世上最寶貴的東西,會像沙灘上的卵石,一個漫不經心的路人,隨隨便便就能撿到?美是美妙,是奇異,藝術家唯有透過靈魂的煎熬,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創造出美。而當美出現,它並非爲了讓每個人都認出它自己。”

整個閱讀過程,我一直在困惑,爲什麼斯特里克蘭能夠做到,一夜之間,拋家棄子,甚至對於友人的關愛,都能無情至斯。思來想去,始終不得其解,只能猜想他擡起頭,望見的月亮夠大夠明亮,足以讓他放下世間萬物,忘情追逐。若當真如此,恐怕我一生都難以明瞭,當然也非要明白不可。我也曾想,是否因爲西方人素來思想較爲自由開放,方能做到如此,但印象裏卻有個李叔同先生,不知他走出家門的那個早上,是否望見了一條芳草連天的證道之路。

“人活在這世界上,免不了有些罪惡感。”

一直以來,我都妄圖窺探人性,雖然經常遭報應,但依舊屢犯不改。大概是這個東西有毒,一旦上癮了就戒不掉了。畢竟當你有了試探的意味,就容易放縱,就容易不真誠。我有時候也感覺自己越來越無情(也可能我只是單純地變自私了)。即使我常常表現出對友人、陌生人的熱情,但實際上,我越來越做不到花時間去對朋友,尤其是老朋友好一點。而且麻煩的是,我又很難去接納新的朋友,雖然去到哪裏,基本都能和大家打成一片,但是真要交心,並做不到。當然,這也沒什麼關係。

“我知道這世界我無處容身,只是,你憑什麼審判我的靈魂。”

前段時間交了個女朋友,一中師妹,華南師範大學,高中化學老師,喜讀詩書,善寫文章。性格體貼,還喜歡我,也沒有諸多要求。連她都說,“你以後再也遇不到像我這麼好的人了”。可是呀,問題偏偏就在於此,那麼多的優點,卻獨獨漏了,是不是真的喜歡呢?我沒有經驗,卻抱着給自己機會的想法,去嘗試,任由事情一步步地進展。

“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我偏不喜歡。”

“人要學會珍惜。”可是感情的事情,又怎可如此丈量呢?那天我想起來要看《月亮與六便士》,其實我是想看看,主人公是如何做到那麼決絕,他是如何去逃避良心和道德上的責難的,然而最後,我並沒有找到答案。我的朋友告訴我,“一段感情裏頭,沒有對錯,沒有說付出得多,就應該得到該有的回報。”道理我都懂,但是當你明知會傷害一個人,卻不得不去傷害時,終究不是好事。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9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

我們每個人都習慣了帶着鐐銬跳舞,以至於忘記了自由本身是什麼樣子。

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生活在一個既定的規則之中、標準之下,生命的價值如何,也是來自一個普世的標準來判斷。也因此,職業有了優劣之分,人的生命也有了輕重之別。

站在城市的最高處,看着沉沉的夜幕徐徐落下,璀璨的燈火冉冉升起,熙熙攘攘的人羣,擡眼望去,好像羊羣。

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靈魂,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埋藏了一絲原始的野性。獨特的靈魂,讓我們活成了自己;原始的野性,讓我們學會了反抗;然而,當社會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纔是人生,當職業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纔是生活的時候,我們與過去的自己相比,恐怕早已面目全非。正如北島的詩所寫的那樣“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大多數人是撿起地上的六便士,爲數不多的人在撿那六便士的時候看看月亮,極少數的人能夠一直駐足把所有都給天上的月亮。

即便是作者自己,估計也是那撿六便士時,擡頭看看月亮的人。所以他把思特里克蘭德最後的歸宿安排在了孤島之上,因爲只有在孤島上才允許思特里克蘭德這樣的人的存在。

思特里克蘭德爲了追求藝術,辭掉了體面的工作,離開了美滿的家庭,拋棄了對他忠實的朋友。

在常人的眼裏,他無疑是怪物般的存在,是對所謂人性與責任的背叛。但是在他的世界裏,繪畫即使他的全部,世上任何東西與之相比,皆爲枉然。他的思想彷彿回到了人類最初、最原始的一個狀態,沒有既定的規則,只有對自我的探尋與追求。

在那個孤島之上,他把他的天才發揮到了極致,創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品。最後在他雙目失明,疾病纏身,彌留之際,他囑託他島上的妻子把他創造的一切都全部燒掉。

思特里克蘭德致死都在叛逆着整個世界。

在浩渺的宇宙中,總有一片自由的天空屬於藝術家。在那個世界裏,他們即是世界,他們用他們的精神勾勒出了一幅不同的鉅製。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思特里克蘭德夫人的淚水,先後兩次,第一次估計是對自己“命運不幸”的自艾,第二次則是對思特里克蘭德離去的“傷心”。與其說是感情的流露,不如說是普世標準下,虛榮的表達。作者如此安排,估計也是對這個世界最辛辣的諷刺。

記得朴樹在《平凡之路》中寫到“我曾經毀掉我的一切,只想永遠的離開。”《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蘭德則是真的毀掉了他的一切,選擇了永遠的離開。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10

“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爲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擡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

我覺得《月亮和六便士》是這樣一個故事:全世界都在追逐着夢想和成功,思特里克蘭德卻在追逐着他的噩運。所謂噩運,就是說思特里克蘭德被夢想擊中、被夢想脅迫。這裏所說的夢想是真正的夢想,不是父母、老師、輿論繪製出那個藍圖。

於是他疾步如飛,如願以償地追上了他的噩運。他在巴黎貧病交加,躺在小閣樓裏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幾乎一命嗚呼。後來他又淪落街頭成了碼頭工人。又過了幾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個小島上,身患重病,雙目失明,臨死之前叫妻子把他的作品付之一炬。15年之內,這個倫敦的股票交易員風馳電掣,越過城市、越過大洋、越過文明、越過階級,越過人性,終於追上了命運這匹烈馬。

《月亮與六便士》並不單純是一個勇敢追夢的故事;也並非批判現實,彷彿大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崇高的的夢想,是那遙不可及的月亮;可還是要穿梭於高樓大廈之間,穿梭於燈紅酒綠的夜色裏,爲了養家餬口,卑躬屈膝地撿拾散落地面的六便士。因爲思特里克蘭德所做的一切都是他自己的選擇。

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像思特里克蘭德那樣與世俗一刀兩斷,不管不顧,再不回頭。也不是所有的夢想都要以現實爲代價,也就是說,月亮與六便士並不矛盾。每個人都應該也都有權力選擇自己理想的生活,不管是不可企及的月亮,還是卑微平凡的六便士,它都應該是能照亮我們內心的追尋之路。

未來我們會面對太多這樣那樣的選擇,會站在合適各式各樣的十字路口。相信只要是心之所向,不管我們追求的夢想是高雅還是庸俗,不管是月亮還是六便士,都可以光芒萬丈。

願我們明心知往,力行求至。好比思特里克蘭德拿起畫筆時,卻覺得自己是一個君王。

《月亮與六便士》的讀書筆記11

“只要月亮你會餓死,只要六便士你會活得庸俗。若是想月亮六便士兩手抓,又會陷入這樣一個困境——月亮你夠不着,六便士你嫌少。”

也許我們都一樣,總是在理想與現實之間躑躅。告訴自己要忠於理想可最後還是會跪倒在現實面前。

現實蒼冷,就在腳下,觸手可及,在平俗的包圍中,偶然間瞥見了一抹月光——那種前所未有近似玄幻的光輝被我們冠以理想之名,讓爲生計奔走到疲憊麻木的人們覺得熱血沸騰,恨不得立刻順着那道光束攀爬以擺脫一味苟且的自己。

克蘭德——一個年過不惑、生活體面的男人,背井離鄉拋妻棄子來到巴黎畫畫,他毫無畫畫功底、作品也不斷遭人否定,可是在追逐夢想的路上仍然頑強不屈。但最終的最終幸而大獲全勝,作品好評如潮。一切皆苦盡甘來功德圓滿。

對於男主,我只想說,他是個狂熱而冷漠的人。癡狂於理想,卻對至親之人冰冷甚至可謂殘忍。

尤記得小時候爺爺給我講的一個笑話:說兩喝的爛醉之人開啟手電筒,看着光束非要往上爬。許是爺爺的繪聲繪色和自己年幼尚小吧,反正現如今聽到類似故事是不再會笑的滿地打滾嚷嚷着讓爺爺再講一遍了。我想,如果真有那束光柱,爺爺定是攀爬之人。因爲我見過他年輕時的照片,眸裏,是真的有火。並非星點,而是熠熠的一簇。可是他終是撤下雲梯,轉身把拽住他衣角的媽媽的手牽起,抱着牙牙學語的姨姨往回走。月光再亮,他還是選擇了姥姥留給他的那盞微燈。

高曉鬆說:“誰都有苟且的時候,當我們低下頭去撿六便士的時候,也不要忘了擡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但同時,當我們醉心月光之時,總還是會惦念着六塊便士。畢竟,月光再美,終是填不飽肚子的。

無論是克蘭德還是我的爺爺,同是朝着自己本心而去。對於人生道路的選擇,我認爲不應總是站在道德制高點去批評誰抑或褒揚誰。

對於理想與現實的自我心理戰,永遠難做辯駁。因爲你我三觀不同,價值觀互異。但無論選擇哪條路,既已選擇,那就堅定地,不回頭的走下去。

蛇有蛇道,狼有狼道。子非魚,勿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