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數學讀書筆記

數學讀書筆記1

由於傳統的數學教學過分注重機械的技能訓練與抽象的邏輯推理,而忽視與生活實際的聯繫,以致於使許多學生對數學產生了枯燥無用、神祕難懂的印象,從而喪失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爲此,我們必須摒棄過去“斬頭去尾燒中段”的做法,力求做到數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讓學生感悟和體驗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生活中處處要用到數學,必須認真學好數學。

數學讀書筆記

㈠尋求知識背景激起學生內需

小學數學中的許多概念、算理、法則等都可透過追根尋源找到其知識背景,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把數學知識向前延伸,尋求它的源頭,讓學生明白數學知識從何處產生,爲什麼會產生。

如:在教學“釐米”的認識時,一位教師讓學生選擇工具量一量課桌的長度,結果學生中有的說六支鉛筆長,有的說五把尺長,有的說有八支鋼筆長,也有的說七個信封長……這時,教師再讓學生討論交流:爲什麼同樣的桌子量得的結果卻各不相同?你又有什麼想法?這樣同學們就會深深地感悟到統一測量單位的必須性。在此基礎上再來教學新知,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內在的學習動力。

㈡利用生活原型幫助學生建構

衆所周知,數學學科的抽象性與小學生以形象思維佔優勢的心理特徵之間的矛盾,是造成許多學生被動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實,佷多抽象的數學知識,只要教師善於從學生生活中尋找併合理利用它的“原型”進行教學,就能變抽象爲形象,學生的學習也就能變被動爲主動,變怕學爲樂學。

㈢用於現實生活領略數學風采

在數學教學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知識從哪裏來,更要讓學生知道往何處去,並能靈活運用這些知識順利地解決“怎樣去”的問題,這也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最終目的和歸宿。例如:學習了“求平均數”這一知識後,便可讓學生圍繞“在唱歌等評比活動中,各個評委給同一參賽者打的分不一樣,怎樣確定其最後得分?”等實際問題思考並展開討論;使學生透過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體味到數學的巨大魅力。

數學讀書筆記2

創意法教育實質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新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成爲課堂教學的主人。爲了使學生更能自主地學習,用創意法教育理念上好六年級數學課,顯得尤其重要。歸納有如下幾點:

一、出示學習目標,落實基礎知識,實現“三維目標”的統一

創意法教育課堂教學的目標是指學生自己學習目標,不是教師的教學目標,它包含“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統一。六年級數學教學,一方面要完成本年級新知傳授,另一方面,還要幫助學生對小學階段的所學知識進行梳理、查漏補缺,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養成學生對學習、對生活、對人生良好的情感態度。不是爲了應付考試,不恰當地提出教師自己的教學目標。我們常常聽到老師發出這樣的感嘆:學生太粗心了!許多題目連中下等生都應該做得起來,可練習考試的時候學生錯誤的情況很多。即出現所謂的“過失”失分現象。學生產生“過失”失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智力方面的因素,也有非智力方面的因素,但不能原因簡單地歸究爲“學生粗心”。就教師本身而言,教學中,在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同時,要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對課本的基礎知識、基本概念,我們教師要捨得花時間,引導學生自己去探索,去實踐,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只有幫助學生夯實了基礎知識,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才能落到實處,“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統一纔不至於是一句空話。

二、用好現有教材,提高教學效率,培養自主探究的意識與能力

現行“九義”小學數學教材已形成一個較爲完整的知識體系。如何充分發揮現行六年級數學現有教材的作用,體現創意法教育的理念,提高教學效率呢?實踐證明,透過改編例題、習題,引導學生思考、辨析,可以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一)改編例題促思考,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要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六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實際,透過改編例題、習題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在學生掌握新知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分數乘整數這一部分,教材在講解了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法則以後,補充了一例,說明“好約分的先約分再乘比較方便”。可以在教學中不受教材的限制。可在學生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並進行了一定練習以後,出示下面一道題:2/9999×7777,激發學生興趣說:看哪位同學計算得又對又快。當學生覺得2與7777相乘比較麻煩時,可以點撥到:看題中的數字有什麼特點,怎樣算比較簡便呢?許多學生透過思考,恍然大悟,自覺地運用了先將7777與9999約分,然後,再把7和2相乘除以9的方法。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得出了分數和整數相乘,先約分再乘比較簡便這樣一個結論,這比告訴學生一個簡單的方法讓他們單純地做計算效果好得多。

(二)改編例題引發散,培養學生能力。

要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六年級數學教學中,如果能真正把“用教材教”落實到實處,透過改編例題、習題的方式發散學生的思維,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起到積極的作用。如在教學“一段公路,甲隊單獨修10天完成,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兩隊合修幾天可以完成?”這一工程問題時,在學生掌握了此道題解題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可以將“乙隊單獨修15天完成”改成:1.乙隊單獨修比甲隊多用5天。2.乙隊單獨修的時間是甲隊的1.5倍。3.乙隊的工作效率是甲隊的2/3。還可將問題改爲:1.兩隊合修幾天完成這段公路的?2.兩隊合修幾天後還剩這段路的?3.甲獨修2天后,剩下的乙獨修還需幾天?這樣圍繞例題這一中心發散,例題的作用得到充分的發揮。“源於教材,高於教材”的教學機制,在本堂課得到充分體現。

(三)改編例題促思辨,提高反思能力。

反思是一種學習和生活的策略。學生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總會發生這樣那樣的錯誤。教學中,如能適時地運用改編例題、習題促進學生進行思考、辨析,進行前饋控制或反饋矯正,一方面可以達到有效防治錯誤的目的,另一方面還可以提高學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1.前饋控制。即教師根據教學規律或班級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在解答有關問題時易錯的一些情況,透過改編例題、習題的方式讓學生進行對比、辨析,防患於未然。

2.反饋矯正。即當學生在練習中發生錯誤後,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透過改編例題或習題讓學生繼續練習,學生在繼續練習中產生頓悟,從而有效地糾正學生的錯誤認識,提高反思能力。

三、抓住典型題材,發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數感與直覺思維能力

發展學生的思維,要落實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之中,六年級數學教學也是如此。教學中,教師如能抓住一些典型題型,分層遞進,對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數感將是十分有益的。

如在講解型如:“一個三角形三個內角度數的比是3∶2∶1,按角分這個三角形是角的三角形。”這一類題時,透過分層遞進,既引導學生自己解決了問題,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耐人尋味。

第一層次:求出三個內角判斷法。這是學生開始時常用的方法。第二層次:求一個角判斷法。“我們能不能只求出一個角就能判斷出這個三角形是什麼角的三角形呢?”學生透過思考懂得:只要求出的角,因爲的角是90°,所以這個三角是直角三角形。這一層次比第一層次學生思維上進了一層。

第三層次:直接判斷法。“我們能不能不求出任何一個角,直接從三個角的比份上判斷這個三角形是什麼角的三角形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的思維一下子被調動起來。透過討論,學生懂得:因爲3=2+1,的角的度數等於其他兩個銳角的和,所以可以判斷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在此基礎上,教師又引導學生總結出:

1.如果角的比份等於其他兩個角的比份之和,則這個三角形爲直角三角形。

2.如果角的比份大於其他兩個角的比份之和,則這個三角形爲鈍角三角形。

3.如果角的比份小於其他兩個角的比份之和,則這個三角形爲銳角三角形。

學生的思維,在本堂課得到充分發展,培養學生的數感得到落實,課堂教學取得較好的效果。

四、隨機進行復習,完善知識結構,創設學生終身發展的空間與平臺

六年級教學的難點之一,在於最後複習階段,學生知識遺忘、缺陷較多,知識的綜合更成問題。如何來解決這一難題呢?“寓複習於六年級平時的教學之中,幫助學生逐步完善知識結構”是許多老師的'經驗之談,也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妙藥。只有這樣,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髮展才不至於是一句空話。

總之,用創意法教育理論去指導六年級數學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創造新意去激發學生學好數學將顯得更重要。爲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用創意法教育理念指導六年級數學教學也是擺在我們全體六年級老師面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現實問題。

數學讀書筆記3

儘管原來教授過學前兒童數學教育這門課程,不過很久了,去年曾經給畢業班的學生帶過數學教育的校內實訓課,但還是感覺了了。其實去幼兒園,也經常和老師們探討幼兒園的數學活動設計和實施,但很慚愧。這幾天又重新開始學習有關數學教育的材料,既包括網上很多相關文章,也包括黃謹編著的《學前兒童數學教育》、張俊主編的《給幼兒教師的101條建議:數學教育》、金浩主編的《學前兒童數學教育概論》等書籍。

閱讀的收穫還是有的,也就明白爲什麼幼兒園老師們會把數學活動簡單化(小學化),爲什麼很多老師會感覺爲難。如果我們自己的學科知識以及相關的教育學知識欠缺的話,確實很難把幼兒園數學教育做到位。單純照着教材上兩節課,任何一位老師都能做到,可是如何確定每個數學活動的關鍵經驗、如何很好地把數學融入主題又不破壞數學本身的系統性、如何結合孩子的思維發展特點設計活動、如何把孩子引入邏輯思考而不僅僅是數學知識的學習……這些問題對老師們真的都是難題。

數學教育的核心是發展幼兒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而運用語言教育的方法是永遠達不到這個目的的。而我們的老師太習慣語言教育的方法了。學科的特點還是不能忽視。

閱讀還發現教材的東西太多,有關兒童數學教育的書籍最多的一是師範專業的教材,二是幼兒園孩子的教材,當然給孩子的教材最多,亦喜亦憂。幼兒園的孩子可以依靠教材學到的數學不足10%,請大家都不要迷信教材。

還是需要繼續學習。

數學讀書筆記4

語言就彷彿一座橋樑,教育科學就是透過這座橋樑變成教師的教學藝術和教學能力的。“教師的語言,是感化學生心靈不可取代的手段。教育的藝術,首先是靈犀相通的說話藝術。”教師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是從其說話藝術上體現出來的。作爲一名教師,必須認真地揣摩自己的語言,在實踐中堅持不懈地訓練自己的語言。語言有有聲和無聲之分,我要說的是有聲語言,即教師將其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從無聲化爲有聲的語言進行施教的魅力。

第一,數學教師的語言要準。

教師的語言要科學、準確。這樣的語言纔會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例如,“平年2月只有28天,閏年2月有29天”這句話如果說成“平年2月有28天,閏年2月有29天”就不科學了。還有諸如“26這個數字”這樣的話也不科學,因爲在阿拉伯數字中只有0——9這10個數字,26是一個數而不是一個數字。數學是一門科學性很強的學科,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不能犯科學性的錯誤。

第二,數學教師的語言要精。

能用一句話說的,就不用兩句話去說。必要時,當學生有積極主動地學習行爲和發言慾望時,你甚至可以不說話,要學會“不爲”,先做一個旁觀者,在旁邊觀察,伺機引導。“此時無聲勝有聲”,教育過程中應該多留給學生一些寧靜與沉思的時間。一個好老師,不應該是一種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口若懸河,鋒芒畢露的形象,而應該是一個懂得適當地“藏巧”,會激發學生潛能的智者,應該學會等待。

教育是一門藝術,在適當的時候教師可以表現得低調一點,弱勢一點,因爲這樣做可以爲學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機會,提供更多的獨立思考的機會,提供更多的涵泳的時間。

第三,數學教師的語言要傳情。

教師的語言應該象催化劑一樣,深入學生的性格特徵和情感、知識基礎之中,與其匯合,發生反應,從而啓發學生的心智,振奮學生的神經,促其深入思考,這樣的語言對學生纔有吸引力,才能開啓學生思維。

由於學生認知水平的差異,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不盡相同。當學生的回答有失偏頗的時候,以往大多數老師便以“錯了,請坐!”“不對!誰再來?”這些單一的語言來否定學生的回答,並期盼其他學生的正確回答。而現在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老師們善於運用自己巧妙、機智的語言來糾正、鼓勵學生的回答,注意情緒導向,做到引而不發。

第四,數學教師的語言要激趣。

如果你的語言極具感染力,吸引力和信服力,那麼就會產生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所謂親其師信其道,你的語言親切,飽含思想與感情,與學生的智慧和心靈進行活生生的交流,學生就會信服你,跟隨你,這樣就會形成良好的互動。

師生之間需要一種心犀相通的交流,需要對話。“對話”不是“對答”。“對話”的實質是師生與文字之間的、心理與社會的相互作用,是在學習過程中,師生腦海裏固有的知識、經歷、觀念、資訊與文字

的碰撞,是師生對知識的理解、感悟和昇華,它是一種情感上的交流與美好生命的共享,具有生成新思維、新思想的特質。對話的質量表現爲:或者增長見聞,或者增強技能,或者提高認識,或者昇華精神。

總之,作爲教師應該樹立一種信念:用一生的時間去打造自己,錘鍊教育教學語言,立志成爲一個講究審美與教育藝術的教育家。讓我們把文化、思想和對學生的愛與責任的理想、信念都內化爲自己的東西,形成自己的獨特的教育教學語言,因爲這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武器、工具,是用來開啓學生心靈的鑰匙。

數學讀書筆記5

數學是一種技術,文化,更是一種思想方法,它具有豐富和深邃的文化內涵。數學與自然現象緊密相聯。數學不再是課本中的加減乘除。它可以開啟學生的視野,把過去、現在、將來的有關知識濃縮在一起,供學生採集,讓學生分享人類的文化精神財富。

《小學數學教學策略》一書,讓我對小學數學教學有一個清晰的認識,領悟了小學數學教育教學工作的真諦,掌握了小學數學教學基本策略,從而提高了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基本能力。

讓我覺得作爲一名合格的教師,要不斷提高小學數學教師的科學文化素養。

只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有一個全心全意做好工作的願望是遠遠不夠的。向學生傳授文化科學知識應該是教師的一項基本任務。教師的文化科學知識素養決定着教師對教學內容把握的準確度,決定着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質量的高低,也直接關係着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智力的發展與能力的培養。現代數學教師的科學文化知識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數學專業知識。這是數學教師的知識結構的核心部分,專業知識豐富的教師,才能正確地理解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與結構,熟知各年級教材的地位、較好地掌握小學數學中的概念、性質、定律、法則、公式及數量關係的確切含義。

要想當好小學數學教師,還必須具有紮實的初等數學知識、一定的高等數學知識以及一些數學史知識。只有掌握了這些知識,小學數學教師才能透徹地分析小學數學教材體系,準確地把握數學知識的結構體系,爲數學教學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2、教育基本理論。這是教師專業科學知識的重要內容,是教師教學工作必須具備的理論知識。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教學觀、學生觀、價值觀。正確的觀念源於正確的理論,它指導着教師的教育教學實踐。教師應學習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以提升教育理論修養。

3、教育科研的基礎知識。教育科研是一種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發現、掌握教育、教學規律的認識活動,是一個立足於已知去探求未知的過程。爲了能正確地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教師必須具備相關的基礎知識,如教育科學研究的選題如何確定,如何選擇研究與論證的方法和手段,研究結果的定性與定量分析等。教師要着重學習教育研究方法、教育統計方法、教育測量、教育評價等有關進行教育科研的基礎知識。

4、相關學科知識。小學數學教師除了應具備數學專業知識、教育基本理論外,還應該具有與數學學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其他方面的知識,既有數學專長,又廣泛涉獵其他知識領域,其中包括社會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生活常識及新興學科等。總之,教師在這些知識結構中,對於與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參加各項社會實踐活動有關的方方面面的知識與資訊,都要有所涉略。有條件的教師,還應該使用多媒體技術,使計算機成爲課堂教學的輔助工具,推進教學手段的現代化。這既可以擴大教師自身的知識面,增強教育、教學的效果,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又有利於建立起教師在知識方面的權威性,贏得學生的尊敬、愛戴與信賴,使教師成爲學生探求知識與追求真理的楷模。

數學讀書筆記6

最近讀《數學思維與小學數學》(鄭毓信著),感觸頗深。書中講到:小學數學,特別是低年級數學教學的一個特殊之處:我們應以數學爲素材,也即透過具體數學知識的教學幫助學生學會抽象、類比等一般的思維方法,同時又應當幫助學生超越一般思維走向數學思維,也即初步的領悟到數學思維的特殊性,從而就能在“學會數學的思維”這一方向上邁出堅實的第一步。只有透過深入的揭示隱藏在數學知識內容背後的思維方法,我們才能真正的做到將數學課“講活”、“講懂”、“ 講深”。這就是指,教師應透過自己的教學活動向學生展現“活生生的”數學研究工作,而不是死的數學知識;教師並應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有關的教學內容,而不是囫圇吞棗,死記硬背;教師在教學中又不僅使學生掌握具體的數學知識,而且也應幫助學生深入領會並逐漸掌握內在的思維方法。

小學生學習數學,是在基本知識的掌握過程中,不斷形成數學能力、數學素養,獲取多角度思考和看待問題的方法,從而“數學的”思考和解決問題。基本知識的掌握是途徑,多角度的思維方式的獲取纔是最終目的。法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一個不好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學生學習數學是一種活動,一種經歷,一個過程,活動和過程是不能告訴的,只能參與和體驗。因此,教師要改變以書本知識、教學爲中心,以教師傳遞、學生接受的學習方式,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使學生在操作體驗中獲得對知識的真實感受,這是學生形成正確認識,並轉化爲能力的原動力。正如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牆上醒目的格言:“做過的,浹髓淪肌。”

平日的教學中,面對教師的提問,若是簡單的問題,迴應的學生比較多,一旦遇上思考性強、有深度的問題就只有個別同學試探性地舉起自己的手,多數同學選擇沉默,更有甚者,有時教室裏鴉雀無聲,真的,學生連大氣都不敢出.........這是我教四年級上課提問時的情景,每到這時,我的心就開始顫動,課間時還滿臉興奮的孩子怎麼到課堂提問時就這幅摸樣,我開始尋找答案,原因是他們缺乏思考,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的思考能力幾乎喪失了。學生的思考來源於何處?答案是老師的啓迪和培養。我們做教師的往往都把主要力量用到讓學生掌握現成的東西,死記硬背,久而久之,學生從不用思考,慢慢發展到不會思考,最後遇到問題也就不願意思考了,這就會發生以上的情景。

我們教師在課堂上應做兩件事:一, 要教給學生一定範圍的知識,二要使學生變得越來越聰明。而我們不少教師往往忽視了第二點,認爲學生掌握了知識自然就聰明,其實不然,一個好奇的愛專研的和勤奮的學生纔是真正意義上的聰明學生。那麼這種聰明在於教師的啓迪和培養。現在的課堂重視小組合作學習,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其實這些做法都是在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今年我帶四年級數學,除了每週一節的數學思維訓練課外,平時的教學中鼓勵和適時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知識形成的全過程,併爲他們的探究活動創設廣闊的思維背景,力求做到:“學生能夠獨立思考的,教師絕不提示;學生能夠獨立操作的,教師絕不示範;學生能夠獨立解決的,教師絕不替代。”這樣做我覺得對啓發他們的思考有一點作用,有時候我也會泄氣,因爲學生的答案往往和題

目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在努力的堅持着.......在我們忙着應付各種考試的時候,請留一點時間讓孩子思考。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師是學生數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參與者,是學生數學智慧的啓迪者。智慧的教師眼中,不能只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某個知識,而更應該關注整個教學過程對學生成長的意義以及對學生人生的影響。做一名智慧型教師,着眼於未來,啓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數學智慧,讓學生學會學習,促進終身發展。

數學讀書筆記7

我所看的這本書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XX年2月出版的《中學數學教學論》一書。

書中論述了中學數學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中學數學學習過程、教學過程與方法、教學手段、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諸多方面,對中學數學教師的教學有很大的指導意義。它有一個特點,就是本書的作者結合了現在的新課程標準以及新教材進行分析,做到理論與當今教材相結合,讀後獲益匪淺。

介紹了中學數學概念教學、計算教學、幾何問題及其教學,尤其是其中關於計算教學的論述使我對中學數學中計算教學的理解提高了一個層次,書中談到“計算更多的是一種內隱的心智活動”。下面我就結合書中的一些的觀點並結合我在計算教學中的一些體驗,談談我對計算教學的一個新的認識,即:應關注計算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很多教師在計算教學中都喜歡採用操作的方法,本來結合操作讓學生理解算理無可厚非。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算法的建構離不開操作的直觀感知來獲取算理,但並不意味着有了操作就可以理解算理、建構算法。事實上動手操作所獲取的只是對算理的直觀感知,迫切需要教師透過有效引導來搭建平臺,幫助學生進一步內化整理,以便溝通算理與算法之間的內在聯繫。也就是說:操作不能停留在對結果的追求和對算理的理解上,還應及時概括和提煉出算法。教師在學生操作之後引導學生用語言表述出操作過程,幫助學生實現“實物操作”向“算法操作”過度,讓學生體驗從直觀到抽象的逐漸演變過程,逐步擺脫對操作的依賴,從而促使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把操作活動與知識教學緊密聯繫起來,幫助學生把抽象的思維外顯爲直觀的操作活動,學生的思維由動作到半動作半表象,再到表象思維,最後到抽象思維,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拾階而上不斷深入。

另外,課堂上讓學生充分操作,在操作中充分理解算理,這就爲抽象出算法儲備了豐富的感性認識和感性經驗,爲算法建構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此基礎上,再展開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將學生零散的經驗和認識進行整理、匯聚,幫助學生將認識進一步明晰化、系統化,從而自然地促進算法的建構。

如果僅停留在操作層面,不能讓學生在頭腦中對獲得的感性經驗進行必要的重構,而讓仍沉浸在直觀形象算理中的學生運用抽象的算法進行計算,則欲速而不達,不利於算法建構。

書中提到:要用綜合的思維方式對數的運算結構教學進行整體改革,即融口算、筆算、估算和簡算爲一體。我想,在教學此類知識時,在思維方法上,應該突破原有的單一凝固的某種算法前提下的教學格局,不是用簡單的“加法”,而要用綜合的方法來關注和處理單一打破後出現的複雜的多維變化的資訊,透過價值判斷和結構化的處理,形成有核心的豐富的統一。這纔是融合以後形成的“多”與“一”的統一。新形成是的“一”不是“單一”,而是有“主”有“從”、有“層次”、是多方面的和諧統一。這種融合可以喚醒學生靈活判斷與主動選擇的自覺意識,意味着學生的思維有了更大的空間,是一個更深層次的靈活主動。這纔是計算教學深層次的教育價值。

總之,這本書對我而言在教學方面非常有幫助,可以大大地提高我對中學數學新課程改革的認識,讓我可以學到很多新理念,並嘗試着運用課堂教學中,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地去摸索經歷,從而獲得寶貴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成果。

數學讀書筆記8

今天在數學的課本中看見了一道題“生活中的數學題”。題目是:“我們國家大約13億的人口,如果我們每人每天節約1角錢,如果這樣的話,我國全國就節約了約1300萬元了。如果小學生從一年級到大學大約要節約1萬幾千元錢了,那麼這筆錢可以供給1805位失學沒錢上學的小朋友,把這筆錢給那些人,那豈不是很好嗎!”

看了上面的資訊,我想啊:可真是人多力量大啊。突然我想起來了,人多力量大?不好的啊,因爲我想了想:如果這大約13億的人口,都浪費了1滴水,那麼一共約浪費13億滴水了,那麼大家想一想13億滴水大約有多重呢?

我做了一個小實驗:在水龍頭下面滴1000滴水,用稱稱了一下,1000滴水重200克,我又動筆算了一下。

1300000000÷1000×200=260000000(克)

260000000克=260噸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呀:如果按每人一個月用了一噸水計算的話,那麼260噸水就足足可以用上2年了。我去問我爸爸:“1噸水能夠發多少度的電?”爸爸說:“1噸水能發100度的電。”那也就是說260噸的水可以發26000度的電了。

哇!我一下子驚呆了,260噸水竟然可以發揮這麼多的作用啊!所以我們現在要節約所有的水,不要浪費掉一滴滴的水了,我們要養成節約這個好習慣,不能再浪費了。

數學讀書筆記9

我在暑假期間看了以一本書,名叫《馬小跳玩數學》,書的作者是楊紅櫻。她寫的《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很受兒童喜愛。當我拿到這本書時,我心裏蹦出的第一個想法就是:馬小跳是着麼玩數學的呢?。

這本書裏,主要講的是馬小跳教我們怎麼去學奧數。書中的主人公有:笨女孩——安琪兒、數學小達人人——馬小跳、又胖又可愛的唐飛、體育健將將——張達……

《馬小跳玩數學》中,馬小跳用生動的例子告訴我,怎麼樣去學數學,學好數學的方法。比如說拿到題目後第一步要先算什麼,跟着算什麼,如何正確的審題目,怎麼樣又快又正確的做好題目。最後還給我們小測試呢!我特別愛在故事中學知識,而《馬小跳玩數學》這本書中的主人公的性格正好和我的性格差不多,所以就更喜歡這本書了。這裏有很多有趣的數學故事,透過這些故事把數學的有趣喚醒了。

我喜歡這本書!因爲它透過生活教會了我很多以前不懂的知識,並告訴我解題的訣竅,讓我們的大腦靈活起來,是一本很不錯的書。在今後的生活中,我要做一個善於觀察,善於總結,善於動腦的人,並不斷的發現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數學。

數學讀書筆記10

修煉,需要沉心靜氣,需要簡單一些,需要內心的堅守。

偶然在書店看到《小學數學教師5項修煉》一書,便買了下來。花了兩天時間讀完。這本書作者是福建廈門實驗小學的李玲玲老師,書中所謂的5項修煉是:讀懂孩子、理解數學、有效研究、追隨智者、全面學習,似乎也沒有什麼玄乎,但細細品讀,卻能引發很多的思考和回味,因爲講述的就是我們自己的故事、身邊的故事。

從個人的理解看來,李老師這本書不是專門寫的書,而是多年來日常思考、隨筆論文結集而成,乃水到渠成之作。因而更有真實性、樸素性與可讀性。

讀懂孩子,爲人師者之根本。唯有讀懂孩子纔會真正站在孩子的視角去思考、去努力,也才能思考成人應該給與孩子的是怎麼的幫助和支援。讀懂孩子,更多要求從教育的視角而不是教學的層面去看待我們日常瑣碎的工作、頑皮的孩童。“孩子的精彩纔是教師的精彩”中的“逸凡發現”“開元格言”,“每個人都有獲得滿分的機會”中的教育契機的把握,“多量出一些好孩子”中的“別急,慢慢來”“老師今天你給了學生什麼面孔”,還有“不浪費沒一個錯誤”、“教育,有事可以糊塗點兒”“分數不妨多點人情味”等等無不給人啓迪,感動於李老師的兒童立場。

理解數學,專業發展之根本。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如何理解數學本質,如何理解兒童數學影響着日常對數學的解讀。李老師透過自己對新課標的學習理解帶領讀者理解把握20xx新版課標的精髓。

有效研究,植根於課堂的小研究:問題中的、練習中的、日常教研發現的,點點滴滴的細節折射出一位智者的理性思辨和課堂情懷,“留一隻眼睛看自己”是給她自己也是給每位埋頭耕耘的教師的啓迪。

修煉,需要沉心靜氣,需要簡單一些,需要內心的堅守。

標籤:數學 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