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人間草木》的讀書筆記

《人間草木》的讀書筆記1

《人間草木》一書曾經聽過很多人的推薦,但我向來不喜跟風,總特意和別人錯開來,於是別人讀完之後說“嗯,好啊好啊,真好!”我就嗤之以鼻,轉過頭去讀別人的書。再後來,心性成熟了些,也不再管別人的評價,只要對我眼緣的書,我都搜來看看。於是,我就開啟了這本書。我本以爲標題已是足夠清晰明瞭,大致內容就講些草啊花啊,對於我這種平時毫無雅興去觀察花鳥魚蟲的人來說興許還會很無聊。但是,翻開書之後,我還是驚呆了。

《人間草木》的讀書筆記

人間草木啊,一草一木,處處都是家的氣息。

記憶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對於人來說,它是相通的。別人回憶的時候,你的記憶點也會被觸發。於是,我就像剛出生的小孩,重新又成長了一次。我看見自己的童年裏的夏天,看見自己的家鄉的板栗,看見帶有溫度的花草與景觀。我並不是作家或是評論家,亦無法衡量文字的水平,但是真正的好作家,我想,就是能帶給你觸動,能給你共鳴的文字玩弄者吧。

從開始對草草木木的敘述,到後來的一些玩物或食物,最後以人物結尾,正好,世界一切全部齊活了。你會發現原來山丹丹過一年開花的時候會多開出一朵,枸杞頭也可以作爲野菜,葡萄原來也能開出花朵,而北京的許多人都對養鳥情有獨鍾。羅漢嘛,昆明筇竹寺的大氣粗獷而蘇州紫金庵的則是秀氣書生。我做摘抄時,在書裏抄了不少菜譜,韻味十足,每一筆每一畫都那麼親切。改天也要親手試一試,汪曾祺老先生在吃與製作上面頗有心得。到後來寫人時,汪先生回憶了在西南聯大的日子。那是一段動盪但又愉悅的日子,物質上並不富足但卻擁有充盈的生活。無事下下茶館,跑跑警報,閒時讀讀書,西南聯大的自由民主校風已是不言而喻,這與當時培養出那麼多人才是分不開的。作者寫到沈從文先生的時候,就好像沈先生坐在你的對面教授課,字如珠璣,你不能不感嘆“妙”。同時,汪先生也在書中指出了沈從文先生的寫作要理,例如,小說的對話要接近人物,要“樸素”。當然金嶽霖老師也是有趣得很,終生未娶的他養了一隻大公雞,吃飯時可與他並桌。

生活是有哲理的,人物是美妙的。這大概就是《人間草木》最美的地方了。

木心說“有時人生真不如一句陶淵明”。古有歸田園的陶淵明,今有生活中城市裏的汪曾祺。人生啊,還是要自己活出樂趣,纔可以感染他人。

《人間草木》的.讀書筆記2

在讀《人間草木》之前可謂是對汪曾祺先生毫無所知,如果搜尋記憶中姓汪的名人大概只能說出汪精衛來。讀罷此書想出兩個字最能代表我的感受“用心”和“生活”。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醬醋茶來之不易。細一想所謂“柴米油鹽醬醋茶”全都指着人的那張嘴,這些也全都出現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中。

以前讀季羨林先生的散文裏面多是對大自然的歌頌,現讀汪曾祺先生的散文裏面多是對生活的感觸,縱使是遊記也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與人貼的很近不是像純粹歌頌自然之美的文章那般孤冷。汪曾祺先生對吃是很有造詣的,在文章中有專門的一輯介紹各種各樣的吃食,我是個饕餮客什麼都是胡亂的扒拉到嘴裏,往往是肚子已經填飽而飯菜的味道還毫無所覺。關於吃,讓我回憶的話我第一想起來的便是小時候母親每天都要煮的麪條如果幸運的話還能加上一盤醋溜白菜,再回憶便能想起紅燒肉,小時候家裏比較困難很少吃肉,所以現在如果別人問我最喜歡吃什麼菜我可能會回答紅燒肉的。

如果讓我回憶各種吃食的美好滋味我根本就回答不上來,我是對生活不用心的人,所以很多事情在我身邊發生了又在我記憶中消失了。散文集中最讓我喜歡的是對西南聯大的回憶,其中對西南聯大老師學生還有抗戰間生活狀態的回憶讓我着迷,由書中我得知爲什麼那時候的學生比現在的學生要優秀何止千倍萬倍,誰能冒着生命危險穿越大半個中國到達昆明僅爲了考取西南聯大求得學問。西南聯大爲什麼會在八年的時間裏比北京大學三十年時間出的人才都多,原因就是汪曾祺先生說的那句話“自由”。他也在文中說之所以考西南聯大是因爲那裏的學生“瀟灑”。

《人間草木》的讀書筆記3

看汪曾祺的《人間草木》,惹起我無盡鄉思。

他說:“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難聞死人。”小時,上學前,放學後,就愛在亂草叢中鑽,有時會不小心,沾惹上那些臭兮兮的臭芝麻,粘在衣服上怎麼也揮掃不去,有時竟就帶着那身臭氣進學堂,好在那時有幾個孩子沒這樣被臭芝麻沾惹過呢,倒也沒覺得與衆不同。

他說捉天牛,他們也以爲天牛頭上的觸鬚有一節就有一歲。想其小時,捉到天牛,用繩子系在觸鬚上,我們也是數它的觸鬚有幾節就認爲它是幾歲,如果剛好是十節的話,那是很高興的事情,我們會很隆重的給它過生日,用很多的青草葉嫩樹葉來做生日禮物。天牛是童年時期的好夥伴呢。

他說:“我每天醒在鳥聲裏。我從夢裏就聽到鳥叫,直到我醒來。我聽得出幾種極熟悉的叫聲,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個固定的枝頭。”我有何嘗不是呢,清晨在有鳥鳴做背景音樂的夢裏醒來,聽着熟悉的啄木鳥清脆的“篤篤”聲,喜鵲的嘰嘰喳喳聲,其它鳥兒婉轉的歌唱聲,一天就從此明快起來。尤其是早春時節,當幾天連綿的冷雨後,一清早能聽見窗外婉轉清脆的鳥鳴,就知道窗外肯定是一個陽光的明媚,心情一掃幾天的陰霾,彷彿所有的好心情都是鳥鳴所賜,聽着就是那般的喜悅。

他說:“我愛逗弄含羞草。觸遍所有葉子,看都合起來了,我自低頭看我的書,偷眼瞧它一片片的開張了,再猝然又來一下。”似乎就是我小時逗弄含羞草的一幅白描,舅公家在陽臺上養的一盆含羞草,每次去時,就會粘住不走,一遍又一遍用手指輕觸柔嫩的葉,看她含羞的低頭,不勝的嬌羞,竟怔怔。

他說昆明人家喜歡在門頭上擺放一盆仙人掌以辟邪。我想起了我家門頭上那一盆長得極肥大的仙人掌,倒垂着披掛下來,肥綠的掌葉,猝然開出極燦爛極豔麗的黃花,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那一片明黃,給遊子一種熨貼的溫暖。

俗話說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醬醋茶來之不易。細一想所謂“柴米油鹽醬醋茶”全都指着人的那張嘴,這些也全都出現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中。

《人間草木》的讀書筆記4

一花一世界 印象中汪曾祺先生的文字是平實親切有生活滋味兒的。而我呢,在十幾歲的時候,總盼望着被什麼醍醐 灌頂,一語驚醒。一心想看更壯烈的、跌宕的、發人深省的經典大部頭,所以對這樣一位被以平實稱道的 作家,並不上心。是老師推薦,纔去拜讀了《人間草木》 ,書裏頭,他寫院子、寫花卉、寫昆明的雨天,寫 枸杞子寫葡萄寫北京人遛鳥,不疾不徐地。像是一位在山間閒庭信步的老農,把昨晚上趕路的馬車不小心 抖露出的零碎細軟一一拾起來那樣。

院子裏的雜草、 野花, 雨後冒出來的菌菇, 路邊姑娘叫賣的梔子花…… 這些都是最平常的事物,是今天的我們不太會去停下來關心的事物。大多數時候,我們更向往 “深刻”,借 由“深刻”帶來成長的滿足。“平凡”、“平常”,這是我們有意去避諱的字眼。 其實成長並不就意味着走向成熟深刻,而是我們越來越關注生活,熱愛生活。以前的我行走在校園裏總 是腳步匆匆,總想着快些到班,快些到宿舍,擠出那麼一點時間來學習。卻往往忽略了許多身邊的景色。 記得有一親戚曾說:你們八中門口那個愛的雕像還挺好看的,我上次去辦事看見了。我的心裏一驚,我在 八中也快有一年了,怎從來沒注意到那雕像有愛這個字呢,親戚路過一次便幾下了,實在是慚愧,我只得 應和道:是,是挺好看的。我總是覺得在學校的生活單調,卻突然發現自己甚至沒有好好去觀察我的生活, 學校的樹我叫不出來名字,學校的小書屋我從來沒進去過,住在一層樓裏的同學我叫不上來名字。

而汪曾祺寫《人間草木》 ,從花草講到食物,再到各地風俗,然後是他在西南聯大的大學生活及對老師的 回憶,最後是自己的家人及寫作。這其中,我感覺到他對生活的熱愛,細緻的觀察,真正融入生活感受生 活創造生活。他並不像許多作家一般在作品中抒發自己的悲涼孤獨之感,而是喜歡描寫自己簡單的快樂, 讓每一個讀者都感受到他的樂觀與豁達。然而,我們都知道,汪老吃過的苦不比任何人少。

《人間草木》少有華麗的辭藻,少有大段的抒情,少有內心的悲傷,取而代之的是平實的描寫,淡淡的 熱愛和豁達的心境。書畢,再走在路上,不免放慢了腳步,上揚了嘴角,用心去看周圍的一切,屬於我的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