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家的讀書筆記(通用6篇)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要怎麼寫好讀書筆記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的讀書筆記(通用6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家的讀書筆記(通用6篇)

家的讀書筆記1

假期裏透過網絡觀看了巴金老先生的《激流三部曲》中的《家》,看過之後,心裏不知道有一種什麼感覺,忽然對封建社會的封建家庭非常痛恨。

這個家中有三個兒子。大哥覺新是個典型的孝子,他求學中途回來給爺爺祝壽,當時,他有一個深愛着的人——梅。他們青梅竹馬,我本以爲他們可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但是讓我沒有想到的是,因爲有另外一個女子也和覺新的生辰八字相配,所以,他爺爺做主用抽籤的方法來替他決定了婚姻大事。也許是上蒼捉弄人,抽中的偏偏是另一個女子,他爲了滿足爺爺的意願,放棄了自己心愛的梅,犧牲了自己的幸福,和那個女子結了婚。與此同時,他也捨棄了自己的學業。他是老師最器重的學生,老師惋惜的告訴他,只要他繼續學下去,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爲。但是,就因爲他爺爺的一句話“你是這個家的長子,還是早點完婚,找個營生,打點這個家吧!”葬送了他的愛情、前途和幸福。

不僅如此,他還想讓別人也成爲這樣的人,所以,在爺爺又給二弟覺民訂婚時,他竟然也去逼二弟完婚。

他很愛他的妻子,但卻保護不了她,讓她任人擺佈,聽着她生第二個孩子時痛苦的呻吟聲卻不能進去看她,當她因爲難產而死時竟不能見她最後一面卻只是默默流淚。

我們能因爲這些就憎恨他嗎?不,不能,是那個家庭造就了他的順從,他們雖然因爲他受到了傷害,但他也同樣受到了傷害,而且受到的傷害更深,他纔是最大的犧牲者啊!

二弟覺民,雖然擁有較進步的思想,但意志薄弱,可是後來經過自己的努力,在大哥和三弟的幫助下,終於和自己心愛的人——琴,一個充滿自信的新女性走到了一起,他可以算作《家》中最幸運的一個人了。

三弟覺慧,思想進步,意志堅定,他最初與婢女鳴鳳相愛,但無情的長輩把她逼得投河自盡,這件事情成了覺慧心中永遠的痛,同時也堅定了他反抗封建禮教、封建家庭、封建社會的信心,他離家出走,追求自己的生活,最終走向光明的前途。

《家》透過三個年輕人的愛情故事,揭露了封建社會的種種弊端,我痛恨封建社會的殘酷現實,也同情那些被封建制度迫害的人們,同時也體會到,只有積極向上,努力奮鬥,順應時代要求的人,纔有光明的前途。

家的讀書筆記2

今年暑假,我讀了一本名著,名字十分簡短,叫《家》。它的作者是衆所周知的大作家李堯堂,筆名巴金。

這本書講述的是一個成都地區封建大家庭走向崩潰的故事,其中有好多人物,給我映像最深的是覺新、覺民和覺慧三兄弟。可是他們家受着高老爺的封建控制,年輕力壯的他們雖說受過新思想的薰陶,可是又不敢頂撞長輩,暗戀着梅表姐的覺新只好被迫受父母安排娶了珏。覺民喜歡着琴,可是高老爺給他訂婚,他玩起失蹤,最後終於勝利了。覺慧喜歡着鳴鳳,馮樂山卻要納鳴鳳爲妾,鳴鳳最終投湖自盡……覺新憤憤離開了家,來到了大城市上海,參加革命。可以說,這本書幾乎是寫的悲劇故事。

從這本書中,不難發現,巴金用羽筆揭開了封建制度的險惡,也描繪出來在溫情的表面下,封建時的家庭存在着無數的勾心鬥角,寫出了封建大家庭的無恥。令人欣慰的是,在這麼不好的社會條件下,依然有着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們在社會上做着一系列有關於宣揚改革開放的活動,在封建家庭中英勇的鬥爭着,一代代青年逐漸的.覺醒,千千萬萬的青少年勇敢地、積極地站起來,封建勢力再怎麼強大,也敵不過這些年輕人。雖說這本書中那麼大的一個家庭衰落了,不免讓人覺得有些惋惜,可是從珏因爲祖規而分娩時死亡的各種結果中,我們也可以發覺封建制度的不可取。

在歷史這條波濤洶涌的長河中,我相信,《家》這本名著永遠不會被淘汰,因爲它鼓勵着青年們要追求新時代,做一個新青年,永遠的循規蹈矩只會害了自己。

家的讀書筆記3

今天爲大家分享巴金的《家》,對於巴金,我們如果沒讀過他的作品,可能也不太瞭解。我們在讀書的時候也很少接觸到巴金,差不多是一筆帶過。知道他的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而已。我在讀《家》之前對巴金也沒有什麼瞭解,在讀了巴金的作品後纔開始有點了解巴金。

巴金的作品有點戰鬥性,讓人讀的時候有點亢奮。但是文字又很優美,很婉約,給人以很柔的感覺。巴金在書中情節轉換方面做的不錯,人物情感描繪方面非常的細緻,善於用很多表達情感的詞彙。

“他看見她這樣難過,一種追悔、同情和愛憐交織着的感情猛然來襲他的心。”

這是覺新和梅表姐的遇見讓覺新生出這樣的感情來,追悔他是有的,他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去和梅表姐在一起。同情和愛憐也是有的,梅表姐現在悲慘的現狀讓她非常憐惜。

巴金描寫人物感情方面所用的詞語不多,但都會引起讀者的認同感,抓住讀者的心,並且一步步引導讀者進入這樣的故事中。

這本書講的是五四運動後成都高家公館大家族的故事。主人公是三兄弟:覺新、覺民和覺慧。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剛開始是很討厭覺新,因爲他奉行“作揖主義”,很懦弱,不敢去反駁老太爺所說的話,一直這樣唯唯諾諾。書中有點篇幅是講他的過去的。他是大哥,又是長房的長孫,從小受到大家的讚美。在他中學時期是過得比較快樂的,他夢想着自己的美好前程,也喜歡着表妹。但是隨着母親的去世,畢業後,他的夢碎了。他被家裏安排婚事,終止了學業開始工作。他很絕望,很痛苦,但是父親的去世讓他更受打擊。他要挑起家裏的重擔,無形的壓力讓他對生活失去了鬥志和希望。只有他的孩子能夠去給他點安慰。他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希望孩子能夠幫他完成他想要完成的。

在這個封建家庭裏面,覺新是順服的,他就是舊社會的一份子,但是在有着新思想的兩個弟弟面前,他又像是一個新青年。但是他不可能成爲一個新青年,家庭的環境、責任讓他無法去改變自己。其實讀到後面的時候,我真的有點同情他,他爲這個家庭犧牲了很多,放棄了自己所愛的人,放棄了自己的理想,只爲了去維護這個家庭。最後他又得到了什麼呢,妻子被封建制度所害,梅表姐也死得悽慘,只留下兩個孩子。看到後面,我對覺新更多的是同情而不是討厭。

覺民和覺慧都是接受進步思想的新青年,他們厭惡這個封建大家庭。但是覺民沒有覺慧那麼激進,稍微好一點。覺民更多的是和琴在一起,當然他們彼此互生情愫,不顧家族的反對,最後在一起。覺慧着實是一個激進的青年,不能說他是個敢愛的人,因爲有時候他都忽略了鳴鳳,但他絕對是個敢恨的人,對家族的規矩,對封建制度的痛恨在書中表現得非常清楚。他與家族中的人格格不入,他不止一次的說到不會去走大哥走過的路,他和別的朋友一起辦報,討論時事,傳播進步的思想。他和鳴鳳是相愛的,鳴鳳知道她只是丫鬟,不能和被稱爲三少爺的覺慧走在一起的,所以她只希望自己能夠陪伴在他身邊。殊不知鳴鳳的命運早就註定,她被許給一家人做小老婆,這讓她怎麼去面對,最後她帶着對覺慧的愛投河自盡。這着實悲慘,當然覺慧是有責任的,但從大的方面來看,是這個社會,封建的制度害死了鳴鳳。

《家》是激流三部曲中的一部,但是也是巴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其中看到各樣人的人生,有些人成爲了封建制度的犧牲品,有些人則走出了舊社會的桎梏,迎接新的時代,不禁讓人唏噓。

家的讀書筆記4

《家》,巴金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激流三部曲》的第一部,生動地展示了青年一代的覺醒忽然封建勢力的沒落,是文學史上的里程碑。

覺新是這部小說裏塑造得最成功的一個人物。由於他處在長房長孫的位置,因此,爲維護這個四世界同堂大家庭的“和睦相處”,他凡事都採取“不抵抗主義”。他與他的梅表妹有一段美好的戀情,但是在這個封建大家庭裏,婚姻大事是不由得他們作主的。他的父親爲他做了親,他沒有反抗,有的只是默默地接受父親爲他安排的一切。雖然他的內心十分痛苦,但他不敢說一個“不”字。而後他與妻子瑞鈺成了親。祖父死後,陳姨太以“血光之災”爲由,不許瑞鈺在家生孩子,叫覺新送她到城外去。這事對覺新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但他還是接受了,結果封建迷信吞噬了她的生命。而在這之前,他的梅表妹也因爲他,鬱鬱寡歡而死。然而對於這一切悲劇的發生,他無力反抗,甘願繼續痛苦地過着“舊式”的生活。

小說中的另一個典型角色覺慧,覺新的弟弟,卻有着與他哥哥完全不同的性格。小說典型地塑造了覺慧這個大膽幼稚的叛逆者的人物形象。他積極參加了學生聯合會組織的的反帝反封建活動,猛烈抨擊封建家庭。在婚姻問題上,他敢於衝破封建等級觀念,毅然和丫頭鳴鳳相愛。對於長輩們裝神弄鬼等迷信行爲,他也敢於大膽反抗。最後,他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家庭。

《家》還重點描寫了幾個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鳴鳳和瑞珏。這三個女子雖然性格不同——梅悒鬱,瑞珏賢慧,鳴鳳善良卻柔中有剛;她們的社會地位也不同,但她們的悲劇結局卻是相同的。作品透過對這幾位女子悲劇遭際的描寫,進一步控訴了封建禮教以及封建道德對弱小、無辜、善良的人們的迫害,強化了全書主旨。

《家》是一部充分體現了巴金創作成就和風格的優秀作品,它充分顯示出了巴金在現代文學小說創作領域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家的讀書筆記5

有人說:"《家》是一個近代版的紅樓夢。"我想他只看了一半的《家》,家不僅僅是描寫了一個封建家族的崩潰,作者更主要的描寫是在於新舊兩個時期的衝突與矛盾,有一個很著名的場景,原文如下:"他(覺慧)把祖父的瘦長的身子注意地看了好幾眼。忽然一個奇怪的思想來到他的腦子裏。他覺得躺在他面前的並不是他的祖父,這只是整整一代人的代表。他知道他們,這祖孫兩代,是永遠不能夠了解的。但是他奇怪在這個瘦長的身體裏面究竟藏着什麼東西,會使他們在一處談話不像祖父和孫兒,而像兩個敵人。"

從這一幕裏就是最鮮明的時代的衝突,祖父象徵着舊時代的封建禮教,頑固,保守,而覺慧代表着新時代的"叛逆者",在本應該溫馨的家庭中卻好似敵人一樣敵對,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黑暗無恥的舊社會,壓迫了無數的人民,造成了無數場悲劇。而這個封建家族在新舊兩個時代的對抗中,誰都沒有勝利,而是兩敗俱傷,最終家破人亡。

作者巴金自己也寫到,他寫這本書是爲了控訴,爲了控訴那個還依舊殘餘着一些的舊社會,殘餘的封建制度。如果說巴金是爲了控訴的話,那麼我從這本書中深切的感受到了一種對自由的呼喚,對人性尊嚴的渴望,對幸福的渴望。

西方的文藝復興也是如此,人權與神權的衝突,就如家中新時代與舊時代的衝突,但是正如文藝復興最終人權顛覆神權一樣,新時代最終顛覆了舊時代,人們擁有了自由,擁有了尊嚴,得到了幸福。

在巴金那樸實而深刻的文字中,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封建家族在時代的浪潮下分崩離析的悲劇。也令我們充分的感受到了新時代的美好,更加珍惜自由,更加維護尊嚴,更加珍惜幸福,珍惜我們所擁有的一切,並且,我們要敢於反抗,反抗一切罪惡,反抗一切壓迫,爲自由而戰!爲幸福而歌!

家的讀書筆記6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雖然暫時只看完《家》這篇,發現巴金老爺爺對其中的人物刻畫可謂是活靈活現、惟妙惟肖,讓我銘記於心。深刻的感受到巴金老爺爺不愧爲偉大的作家。

現在正在讀第二本,當我讀完第一本《家》後,給我的感覺真可謂身臨其境,巴金老爺爺透過對一個大家庭的描寫折射出對舊社會舊制度的厭惡與憎恨,痛斥了人與人在交往中黑暗、違心和奉承,透過三兄弟間性格的不同和對未來社會的不同看法進行了層層更加深入的分析,真讓人眼前一亮。在三兄弟中我最欣賞的是老三覺慧他是一個對前途未來充滿信心,堅定不移的相信舊社會一定會過去,舊制度一定會被捨棄的有志青年,也就是因爲他的這種性格使他和老大覺新的性格剛好背道而馳,就像兩條平行線不可能有任何交叉點一樣,也就註定着他們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老大覺新的性格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懦弱到極點的那種人,在以前就稱他爲“無抵抗主義”,也就是因爲他的這種性格導致他身邊最親的人死的死,走的走。雖然他感到無比的痛苦,但這種痛苦卻並沒有讓他改變自己的性格,只是在思想上有了些許轉變,但這種轉變並不足以讓他有所行動,他還保留着那分懦弱。而三兄弟中的老二覺民則是站在覺慧那邊,但他並不象覺慧那樣衝動,有着沉穩的性格,在必要的時候也回積極主動的爭取幸福,從這點上來說我還是很欣賞他的。因此在整個大家庭中,只有覺民和覺慧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其他人則全是舊社會,舊體制的擁護者,可見覺民、覺慧和這個大家庭的隔閡有多麼深,所以覺慧除了恨透了這個舊社會、舊體制外,也恨透了這個只有舊體制和舊制度的大家庭,一氣之下離家出走了!以此表明他抵抗這個舊社會的決心。

整本書就是圍繞着覺民、覺慧兩兄弟怎麼和那個舊社會、舊制度作鬥爭並最終獲得勝利的故事,整篇文章以“家”爲主題貫穿始終,讓人看了愛不釋手、欲罷不能。

標籤:讀書筆記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