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醫學類的讀書筆記(精選5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醫學類的讀書筆記(精選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醫學類的讀書筆記(精選5篇)

醫學類的讀書筆記1

羅伊。波特的《極簡醫學史》,是我這幾個月以來看到的十幾本書中,令我感覺最好的一部。

首先是我對於醫學的無知。從小到大,醫學是與自身關係最密切,但也是我最薄弱的知識環節,薄弱到了看到微信裏大量轉發的“千萬轉發量:健康養生你不得不讀的N條軍規”之類的標題黨,都忍不住點進去看,看了嚇個半死,又去百度作者和是否真實。

愚昧源於無知。這書又讓我想起了家裏很早的一本五幾年出版的繁體字的,連作者都沒有的《中國文學史》中冊。那本書抽取了唐詩宋詞的精華,最後成爲了我中學6年最好的課外書,甚至是我一切文字基礎和文學審美的第一個源泉,以至於每到備考之前最疲憊最緊張的時候,都會翻一翻,從中找到愉悅和鬆弛。

好書的第一個標準:就是可以用最簡單的語言,推開你對一個陌生領域的門,微言大義,引人入勝。如果你對醫學什麼都不懂,又想有所瞭解,這本書是我迄今爲止看到的最好的啓蒙。

其次,資訊結構合理。讀這本書可以看出作者的閱讀量是非常大。以史爲名的書,很容易變成按照時間順序的史料羅列,但由於時間線過長,就會給讀者的記憶造成很大的障礙,單一的時間線索對於寫史來說,是非常大的考驗,一般的作者都會在時間線裏引入新的邏輯,並不斷的回顧。

比如《極簡歐洲史》,就是用不同的專題對歐洲歷史的時間線重複回顧,本書也是一樣,將醫學發展中幾個最重要的要素按其起源和發展的邏輯單獨成章,每一章都有一條時間線,,每條時間線都清晰簡短,各條時間線有重合又不相同,這樣對理解起來非常有幫助。好書的第二個標準:邏輯主幹簡潔清晰,邏輯枝幹彼此呼應,加深理解。

最後,迴歸本源。人類文明的所有枝幹的歷史,朔源起來,都會回到人類文明歷史本身。本文對醫學發展上那些著名的人和事,波折和糾結,都有非常客觀的描述。即使是對最極端的社會現象,也沒有道德評價,只有客觀描述。好書的第三個標準,就是平實客觀的描述了此時彼刻那些人和事,極少作者主觀的評價。

其實,大到人類羣體,小到我們自身,從來就沒有什麼絕對的理性,只有在具體的情境下,無數個不得已的選擇,這些選擇,推動了我們的進步。比如人類聚居和對家禽的馴化造成了疾病的爆發和微生物向人體的轉移和集聚,又比如外科一直都和理髮匠一起歸類,直到1745年,英國國會才讓理髮匠脫離外科行會,自行組織行會,而真正推動外科發展,是戰場上的無數傷亡;再比如直到1800年前後,由於通風和消毒問題,醫院都是老百姓避之不及的地獄。

醫學類的讀書筆記2

《行爲醫學》是研究和發展關於行爲科學中與健康和疾病有關的知識和技術,並把這些知識和技術應用於疾病的診斷、防治和康復的一門多學科領域。行爲醫學作爲一門與多個學科相關的交叉性學科,覆蓋面寬,應用範圍廣,目前,行爲醫學的研究已涉及基礎醫學、臨牀醫學、預防醫學、社會學、人類學、流行病學、營養學、心理學、疾病防治、醫學教育、中西醫結合、醫學哲學以及健康教育等領域。

行爲醫學發展迅速,但其基本的學科體系與研究內容包括以下五個方面:

一是健康行爲。如充足休息和睡眠,適度運動等。包括這些行爲的特徵、產生、發展、鞏固。

二是異常行爲。包括飲食、吸菸、酗酒、致胖等不良習慣行爲;包括這些行爲的特徵、產生、發展、鞏固、轉變的原因和機制。

三是行爲評價和診斷。研究發展一套測量評價各種行爲的方法和技術,包括心理測驗、智力測驗、人格測驗、神經心理測驗、行爲評定量表等。

四是行爲干預與治療。包括認知行爲治療、行爲矯治法、行爲塑造法、經典分析療法、鬆心理諮詢等。

五是行爲醫學知識和技術的具體應用。在應用研究方面,產生了行爲流行病學、預防行爲醫學、臨牀行爲醫學、女性行爲醫學、等以應用研究爲主要內容的分支學科。在基礎研究方面涉及到行爲生理學、行爲藥理學、行爲解剖學、行爲病理學、行爲毒理學、,並逐步形成相對獨立的分支學科。

研究表明,人類46.7%的疾病均與自身生活習慣、行爲方式等密切相關。在我國,佔前三位死因順位的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和腫瘤的病因中,人類的生活方式和行爲因素已超過生物因素、環境因素而成爲第一位與死亡有關的重要因素。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醫學模式的轉變及人們對健康的追,行爲醫學將越來越被重視。因此,學習、研究行爲醫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醫學類的讀書筆記3

每次寫作業的時候,心裏都滿懷感恩。我想這種感恩的心情如果不是親身經歷過類似於我的七年時間與抗生素和寒涼藥物所導致的嚴重後果抗戰、久治不愈甚至被庸醫越治越嚴重、想自救自學中醫卻苦於找不到明師指點的經歷的人是完全不能體會和明白的。我很感恩可以成爲讀書羣的一員,也特別感恩若素的無私分享和指點!看完董洪濤的《選擇中醫》,我是既感動又感慨。感動於作者“醫者佛”的慈心,感慨於我就是董醫生筆下那類因庸醫濫用西藥抗生素、寒涼藥把病邪趕入三陰而致重病大病之人。所幸的是,我今天尚有機會。感恩!

書中內容豐富,從正確的健康養生語錄觀念(包括中醫如何看待和治療疾病、濫用抗生素的危害、得了慢性病中醫如何處理、恢復健康等)、防病之道、養生之道、治療之方、鍼灸、排病反應到飲食禁忌、服藥注意事項皆全,是一本非常有參考價值的健康指導書。以下是我個人認爲比較觸動的理念和部分養生方法的讀書筆記,有關辯證的內容因所學尚淺,今後有所得後再來總結。

醫學類的讀書筆記4

簡單地說,世上行醫的人大致可以分爲幾類:醫匠(爲賺錢陌生而行醫)、醫生(爲治病救人而行醫)、醫師(爲弘揚醫學而行醫)、醫學家(爲人類健康而行醫)。

大致說來,廣義的醫學在數千年的發展過程中,先後經歷的三個不同的、相互交替的階段:神道醫學(MagicalorReligiousMedicine)、經驗醫學(EmpiricalMedicine)和理性醫學(ScientificMedicine)。

神道醫學:將人類疾病歸因於神靈的懲罰或魔鬼的作祟,而以祈禱、驅邪爲主要手段,球的疾病緩解。

經驗醫學:醫生運用自己的感官,對患者所表現的症狀進行直接觀察、描述,根據經驗作出適當診斷,基本上派出了超自然因素(魔鬼、神靈)致病的可能。醫生根據對患者的觀察與分析,結合自己或他人的經驗,使用藥物或其他相應的輔助治療,獲得疾病的緩解。也被稱爲感性醫學。

理性醫學:完全排除了超自然的致病因素,以生物科學坐位臨牀實踐的基礎,又被稱爲生物醫學或現代醫學。

醫學類的讀書筆記5

對臨牀思維的主體和過程進行哲學分析是《黃帝內經》醫學哲學思想的一個亮點,《黃帝內經》的哲學指導思想是《易經》,《黃帝內經》的基本理論是陰陽五行學說,《黃帝內經》的科學性是陰陽兩氣源動力學說,《黃帝內經》以預防爲主,《黃帝內經》認爲疾病可知、可防、可治,這充分體現了唯物觀中“世界的可知性”和“人的能動性”的觀點。倡導醫務人員應“敬用五事”,即“容貌要恭敬,言語要有條理,視察要清楚,聽受要聰敏,思慮要通達”,應具備“三德”,即剛正不阿、以剛制勝、以柔制勝。在古希臘,哲學家和醫生有着共同的理論和實踐背景,他們之間的關係緊密而複雜。《希波克拉底文集》中的許多文章與之前或當時的哲學分享同一個普遍假設,使用相同的概念範疇和推理方式。希波克拉底是西方醫學之父,他認爲醫學的藝術乃是一切藝術之中最爲卓越的藝術,他強調醫學與藝術的結合,將藝術手段引入醫學等努力和嘗試正是這種認識的體現,他認爲名副其實的醫生應具備:“醫學僕人”的思想和患者生命大於天的理念,高尚的醫學人文品格、人文精神和深厚的人文修養、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廣闊的知識視野、團結協作的精神、仁愛和同情之心、審美修養。

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病痛,而且包括在身體、心理和社會方面的完好狀態,醫學是人學,所以醫學的目的就是人的目的,具有客觀性和主觀性,也具有超前性和差異性,科學的醫學目的應當是客觀性和主觀性的統一,是真善美的統一,它激勵人們對醫學科學真理的虔誠嚮往和孜孜追求,激發人們對醫學科學技術追求的奮進精神,引導醫學可持續健康發展,合理界定醫學實踐活動的領域和範圍,正確地利用各種資源,推動醫學向前發展。醫療危機是指當前醫療衛生服務所面臨的困難,是指當代醫學的現實和未來走向與社會公衆期望之間的矛盾,其核心是醫學的現狀滿足不了人民的健康需求。具體表現在:醫療費用昂貴,衛生資源分配不公,高技術濫用和浪費,醫療服務商業化傾向,醫學誠信缺失,醫務人員職業道德不盡如人意,誤診率居高不下,醫療事故頻發,醫源性與藥源性疾病增多,忽視預防保健和基層衛生服務,對病人冷漠,醫患關係“物化”和緊張等。要解決全球性的醫療危機,必須對醫學目的作一根本性調整。

第一,把醫學發展的戰略優先從“以治癒疾病爲目的的高新技術追求”轉向“預防疾病和損傷,維持和促進健康”。

第二,只有以“預防疾病,促進健康”爲首要目的的醫學纔是供得起、可持續的醫學,纔有可能是公平、公正和健康的醫學。醫學哲學化的觀念始終堅持醫學的善良總原則和醫學倫理準則,對醫學發展觀起着矯正作用,醫學哲學化的辯證法認爲,過度醫療的根源有兩個方面:

1、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和價格機制的不合理性沒有得到完全、徹底解決。

2、醫療服務的創收機制:“以藥養醫”的機制誘導誘導醫院和醫生開貴重藥、開大處方、做高檔檢查和治療,“以醫養院”的機制誘導醫生推崇醫療技術主義。

此書得到的收穫:醫學作爲科學的一部分,爲哲學提供了思考的素材,並推動哲學開闢新的研究領域;同時哲學也爲科學、醫學提供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理論武器,如古代的自然哲學,構建了中醫學和古代希波克拉底的西醫學;古代唯物主義是生物醫學的前導,併爲其提供了理論基礎;20世紀的唯物主義、辯證法和系統論催生了生物—心理—社會醫學,哲學是構建醫學體系的靈魂。恩格斯說過:“不管自然科學家採取什麼樣的態度,他們還是得受哲學的支配。”醫學需要慧根、醫學需要哲眼。醫學是一門歷史非常悠久的科學,又是一門不完整的科學,許多疾病的發病原因還不瞭解,人類戰勝疾病的許多道理還不清楚,以致有的疾病到現在還被稱爲“不治之症”,有的疾病雖然治好了,但還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醫學的作用是有限的,有時是治癒,常常是幫助,總是在安慰。

此書得到的啓示:醫學不僅是科學而且是人學和仁學,一個優秀的醫生必是博學、儒雅、謙卑之人,一個優秀的醫生必須有理科的思維、工科的技術、文科的思想,必須懂得哲學與人文、經濟學與政治學、法學與社會學,中西方皆如此。要增強職業精神與社會責任,倡導儒家仁愛精神,學習醫學家的光輝思想及人文精神,爲醫療模式的轉變做出自己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