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皮囊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你想知道讀書筆記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皮囊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皮囊讀書筆記範文(精選5篇)

皮囊讀書筆記1

選擇《皮囊》這本書,大概是因爲作者蔡崇達。一次偶然的機會,曾聽過他的講座,講座的具體內容已記不清,但對於那一系列頭銜卻記憶深刻。曾任職於《新週刊》、《三聯生活週刊》。24歲擔任《週末畫報》新聞版主編,27歲任《GQ》中國版報道總監,現任《中國新聞週刊》主編。一個80後,從記者一步步做到主編,年少有爲,蔡崇達本身就是一個奮鬥勵志的榜樣。出於一種崇拜的心理,我開始閱讀《皮囊》。

在書的封面,有這麼一句話,“這些刻在骨頭裏的故事,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書中的故事,關於親情,關於故鄉。那些問題,關於人生,關於活着。其實這些都是我們每個人需要面對的問題,但因爲人與人之間的不同,所以在差異中又存在着共鳴。

書中寫的最好的,讓我印象最爲深刻的,就是第一篇《皮囊》。故事的主人公是作者活到九十九歲的阿太,一輩子活得坦然而硬氣。家裏人祭祀殺雞時,有隻雞撒着血在祠堂裏亂跳,阿太將雞抓起,扔在地上摔死,說:“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魂靈”。阿太很狠,切菜像切排骨那樣用力,甚至有次在切菜時切斷了手指,她也只是很淡然地“哎呀”一聲,而全家都因此慌亂開來。

阿太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她的生活觀: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慾望的污濁給拖住。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阿太不是什麼文化人,只是個神婆,然而這話卻說的很有哲理,大概也是《皮囊》這本書的意義所在。我們都是戴着皮囊在世間忙碌的靈魂,這副皮囊的用處就是來經歷各種風吹雨打,讓靈魂有地方可以安放。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活在皮囊之下,皮囊包裹着人心。它可以是溫暖的,逸樂的,也可以是疼痛的,脆弱的,亦或是可恥的。我們活在這世上,周圍充斥着喧囂和永不滿足的慾望,我們一刻不停地往前走,卻從不曾給自己一個清醒的時刻,讓自己從紛擾的塵世中暫時釋放出來,思考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很慶幸,藉着讀《皮囊》這本書的時間,我認真回顧了自己之前二十幾年的生活,並對自己的未來有了明確規劃。

評論家李敬澤在這本書的推薦語裏說:“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着一顆心的羈旅。心醒着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

皮囊讀書筆記2

一個看似平凡的書名,背後卻包含着那些並不簡單的道理......

本書作者蔡崇達,1982年生人,閩南人。韓寒口中的“寫作高手”。現任《中國新聞週刊》執行主編。“南方國際文學周”聯合發起人。曾任職於《新週刊》《三聯生活週刊》;24歲擔任《週末畫報》新聞版主編;27歲任《GQ》中國版報道總監,爲全球17個國家版本的《GQ》最年輕的報道總監。

《皮囊》是他第一部文學作品。

第一章節,作者就介紹了他的阿太——一個活到99歲的“很牛”的人。但阿太雖很絕情,但卻是作者心靈的歸宿。讀完這本書已經很久了,但我始終記得作者的阿太所說的一句話:“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被拿來伺候的。”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八章:“天才”文展。其實書上並沒有在天才上面打雙引號,但我爲什麼在上面打了雙引號呢?本章節主要講了黑狗達因病遇見了被母親帶到家裏和黑狗達一起玩的文展。從文展的一言一行中,我能看得出他是一個很有主見、很有想法的人,也是因爲文展的話讓黑狗達的病漸漸好了起來。

文展總是在爲未來做打算、定計劃,他做什麼都很努力。他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不想要什麼。甚至在學習上還精打細算的,各科成績都一定要和自己預想中的成績一模一樣,而且是訓練自己的領導能力纔跟小夥伴玩的。

但是我認爲,他即使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卻不知道自己會得到什麼。他一次次地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遠,自己的計劃總是趕不上自身的變化。這樣的患得患失,才導致最終變得越來越迷茫、越來越頹廢的文展。也許這樣的學習方法並不適合文展,在這件事情上我並不認爲他是一個天才。最後的一句話是深深的`震撼着我的心靈:“對不起,其實我也說不清楚,自己爲什麼厭惡你。你說,憑什麼是你?爲什麼不是我?”這句話可能是對彼此命運的拷問吧。這個故事也給了我人生的啓示:生活永遠是不盡人意的,也許努力了,你會失敗,但是你若不努力,你一定會失敗!至少像文展這樣的人,他們爲自己的未來努力了,即使是失敗了,也不感到遺憾。只可惜……命運多麼不公平……

《皮囊》中這些可在骨頭裏的故事,那些我們始終要回答的問題……。

皮囊讀書筆記3

一直以來最喜歡讀的一本書,《皮囊》,作者蔡崇達用冷靜以及細緻的手法,將自己最在意,最難忘的故事透過文字表述出來,所以整本書讀下來,會有些壓抑,傷感。

當時自己在書店去看書時,正好看到這本書,就被這本書的名字吸引了,皮囊,總而言之,就是將自己的敏感,脆弱,善良,一一被隱藏起來。

故事的開篇講了自己的阿太,也就是自己外婆的母親,已是一位有九十九歲的老人家,阿太一直認爲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自己在切菜時切斷一根手指,家裏的人都非常着急,她卻一副莫不在乎的樣子,也曾面對白髮人送黑髮人,在自己摔傷腿,靠着一把椅子挪到門口,等着孩子放學回來。阿太的堅強和忍耐,讓我切身體會到什麼叫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

再後來,面對自己的父親因爲中風癱瘓,在期間母親不顧家庭窘迫,不顧家人的反對,堅持要完成父親的願望,想盡辦法讓父親高興,讓家人驕傲,哪怕自己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累,也值得也願意。作者在期間回憶了父親因癱瘓後脾氣的改變,性情的轉變,因身體的不便,導致父親有時候會像個小孩子會鬧,會哭,也會因爲絕望每天和家人說要“抓緊死”,過世之後又託夢給兒子責怪他不給小汽車,不給摩托車,細緻的文字記述了看似堅強的外表,其實也是有軟糯的內心,細緻入微。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可能,當我們第一次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們都會想起這句話,但是,在讀完這本書之後,卻有另外一番滋味。生活是殘酷的,但是也有細膩柔弱的一面。評論家李敬澤在評鑑語中提到“人生或許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攜帶着一顆心得羈旅,心醒着的時候,就把皮囊從內部照亮”我們都是擁有一具鮮活的皮囊,心就是一盞明燈,用心感受生活,用心感受愛,心到的地方,就會有光明,就會有溫暖。

皮囊讀書筆記4

這兩天一直在看《皮囊》,福建作家蔡崇達寫的,感覺很真實、語言簡練、內容有趣,非常精彩。我很喜歡看。該書主要是一篇篇的散文集,講述了作者的父親、母親和他家鄉的故事,風格有點類似魯迅的《朝花夕拾》,有點淡淡的悲傷在裏頭,又飽含溫情,真的值得一看。

我還能記起他其中幾個故事。

他的父親年輕時是兼職混黑道的老大,27歲結婚,之後女兒出生,在3年後,蔡崇達出生,之後他父親去寧波做了海員,想要養活家人,幾年後帶着賺來的錢回老家造了一間大房子。後來,他父親可能因爲老是抽菸,身體不好,40歲以後做了一次心臟病手術、2次中風住院,之後又經歷了多次手術,最後因爲中風去世了。結局很淒涼,但是過程中有一家人的溫情,他父親中風後爲了能夠康復,積極鍛鍊,他們一家人都陪着他父親鍛鍊,但是其實蔡崇達早就知道這種病康復的可能性極小極小,一家人爲着一個不可能實現的目標一起努力着……看到這裏,我看到了一種悲壯感,就好像是一個英雄到了窮途末路,依然奮勇拼殺……

文章的整體基調是像昏暗的燈光,有點壓抑,但是很冷靜,同時冷靜中帶着強烈的愛,作者對父親母親的愛。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自古文章憎命達。寫出好文章的作者基本上都經歷過很大的痛苦,這個道理自古依然都是如此。

所以很多東西都是有失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就看我們怎麼看待。蔡崇達的青少年時期可謂相當苦悶,但是他把這個生活當做題材寫出來《皮囊》;我們很大人的青少年都很順利,但是寫不出像《皮囊》這麼好的文章來。你說,誰的生活比較好呢?你喜歡過什麼樣的生活?

其實這個道理也在教會我們:無論命運給了我們什麼,我們都要盡力去看到好的一面,堅強而積極的活着。也許這就是生活的答案。

皮囊讀書筆記5

在當代作者中,已經很難得見到這樣的好作品了,他的文字簡潔而鋒利尖銳,沒有一絲累贅,更沒有華麗的辭藻。有的,只是樸實到近乎口語化的語言,卻蘊含着最深刻的道理,讓每一個讀書着感受着如同一支銀針刺入心房的顫動、清晰。該書用樸素的語言講出了人生的哲理,值得一看。

阿太的故事

《皮囊》是一個散文集,書的名字用的就是第一篇,關於阿太的故事。在一開始,作者就刻畫了一幅閩南風情小鎮裏的一位高齡老太的形象。這位老太在不經意間道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諦"肉體不就是拿來用的,又不是拿來伺候的,如果整天伺候你這個皮囊,是不會有出息的,只有會用肉體的人才能成才。"就是這個堅硬如石頭的老太,九十多歲的高齡還可以攀到屋頂去修補漏洞;接受了女兒死去事實的淡然;切斷自己手指時的冷靜;臨死前的豁達……

書中寫道:"阿太的生活觀:我們的生命本來多輕盈,都是被這肉體和各種慾望的污濁給拖住。"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或者,這就是他們那一輩人的生活哲學。""別讓這肉體再折騰它的魂靈……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感受阿太的豁達和睿智。"我想蔡崇達的人生,能夠堅強的面對一次次挑戰,從那個大海邊的小鎮走到北京,走向更遼闊的世界,老太的人生觀應該是他成長路上的第一份人生禮物吧。

十四個故事

整本書有14個小故事,我在通篇的書裏感受着母親對父親、兒子的愛,感受着母親對於兒子寄予的無限的信賴。書中寫父親母親的幾個故事背後,我可以想像出這個家庭所經歷的苦難和掙扎,可是蔡崇達沒有刻意去渲染任何悲苦的情緒,只是客觀地在陳述故事,剖析人物

前方,依然有希望,帶着皮囊,一起勇闖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