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國富論讀書筆記範文300字(精選5篇)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體會呢?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現在你是否對讀書筆記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國富論讀書筆記範文300字(精選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富論讀書筆記1

在國富論中,第四章起名爲論政治經濟學體系,可通讀全章,看到更多的是亞當斯密對重商主義、限制進口、出口退稅、獎勵金、通商條約、殖民地等涉及國際貿易的內容,可能在亞當斯密的概念中,凡涉及國家干預經濟的內容就屬於政治經濟學。

由於我所理解的政治經濟學更多的是強調國家與市場的相互作用,尤其是國家維持社會穩定及國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各種管理制度,所以在理解上,無法同意亞當斯密將自己所寫的第四章納入政治經濟學理論中,在我看來,重商主義、限制進口等更準確而言應該歸屬於國際貿易的內容。

這裏有一個名詞解釋一下:

“重商主義——18世紀在歐洲受歡迎的經濟管理體現,它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上:一國的國力基於透過貿易順差——既出口額大於進口額所能獲得的財富,這是16、17世紀西歐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一種經濟理論或者說經濟體系,反映了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和政策體系。”(引號內容來源於國富論236頁)。

這個理論目前依然有許多經濟學家引用,包括中國國內目前奉行的國際貿易政策。從具體表現上看就是,爲了維持貿易順差,一國政府會傾向於透過關稅(提高進口商品的成本)、出口退稅(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獎勵金(降低出口商品的成本)等手段,在國際貿易體系中,提高本國商品的國際競爭力,從而實現出口大於進口的目的,達到吸收貿易逆差國的資本流入本國,藉以提高本國的資源條件,從而增加本國的國民總收入,以實現經濟的增長。

亞當斯密由於是堅定的市場經濟倡導者,其一直提倡小政府理念,所以在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第四章幾乎每頁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意思——重商主義提出的絕大多數的維護貿易順差的手段,都在某種程度扭曲了市場在資源調配中的決定性作用,從長期看都是不利於經濟發展的,國家應該減少監管,應該放手由市場自發調節進出口。也許是由於時代背景,也可能由於其他原因,亞當斯密並沒有完成對重商主義的批判,只是在字裏行間表達了與重商主義觀念不一致的思想和理論。

回到現實,回到本文所述的國際貿易體系,在我看來,國際貿易的最大作用和好處主要是兩個,其一讓市場擴大,其二促進了社會分工並使得生產效率提升。市場擴大比較容易理解,比如中國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商品生產國,各種細分市場的商品,尤其是家電類產品(手機、空調、冰箱、洗衣機、電視機等),其主要生產地都是中國,如果沒有國際貿易,中國已經形成的生產體系就會出現生產過剩。所以對於目前的中國而言,因爲國內的生產體系已經形成,我們已經建立並形成了自己的工業體系,短期內實現改變不是太現實的事情,所以相比於世界上的任何國家,中國都更需要國際貿易的自由但又有序的發展。但是否意味着我們必須要追求貿易順差呢?我的觀念是,貿易順差來源於國際分工的比較優勢,由於我國的勞動力成本日益上升,我國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也有限度,貿易順差用最簡單的言語表述就是,我們透過勞動及資源投入,生產出來了商品,但本國消費不完,那麼就出口到外國,而外國給予的是本國無法流通的紙幣,其實這種貿易順差實現的外匯儲備,類似一種債券。也就是逆差國用債券,購買了順差國的各種商品。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短期看順差有利,但長期看,貿易順差就如同幾個世紀前的殖民地一般,順差國就是逆差國的殖民地。

更簡單的說,我反對維護貿易逆差,從社會分工的角度,出口等於進口是對一國人民最公平和合理的勞動獎勵。

除了順差逆差外,關稅、出口退稅等都可以單獨成文書寫,本文不做累述。

希望看完本文,你對重商主義有所瞭解,對國際貿易有初步認識,最好能理解貿易順差的意義和缺陷。

國富論讀書筆記2

《國富論》是亞當。斯密的作品,其中他跟我們一一分析了經濟與國家的種種關係,讀後筆者覺得受益匪淺。

亞當?斯密在230年前就熟悉牛頓的思想,他還撰文讚揚過牛頓,後來他用牛頓的物理學原理作爲經濟體系,造出了一本擲地有聲的《國富論》,後來西方就出現大量的所謂經濟學名著。因此,世界就像開設了一個經濟文化大賭場,所謂的經濟學家就像賭場中一個個旁觀他人輸贏的馬仔,圍繞着博弈實體經濟學理論憑個人感覺進行猜測,憑個人主觀意願盲目欣賞。但《國富論》裏沒有引入輸贏與均衡的標準,沒說怎樣取勝,沒有給出一個整體如何對大小的區分,沒有開端,沒有終結,也就是沒有邊界,都是一些宏觀抽象的概念。無論混沌和有序怎樣互相轉換,《國富論》中並沒有給出任何博弈行爲取勝的依據。全世界經過230多年的研究,沒有發現什麼有效可示範的依據。230年以來,無數人渴望從書中挖掘有用的東西,最終發現了一句話“看不見的手”,它在《國富論》中只出現過一次,衆所周知,一篇鉅著裏一個詞出現一次,最多隻能稱其爲一個文化資訊,一個詞偶然地出現,這不是經濟學思想,更不是理論,亞當?斯密也就沒有定性解釋過它的本質特性。人們對它似懂非懂,幾乎所有人的解釋都是自圓其說,一傳十,十傳百,無限的放大,“看不見的手”就成了神話。今日我們用《博弈聖經》實體與性質的觀點解釋“看不見的手”,它就是博弈實體法則的威力。博弈實體法則的癮魂是市場經濟的靈魂,其內在邏輯是道德與博弈的法則,市場經濟就是根據一套“博弈法則”使資源配置透過道德協同與博弈協同得到調整,亞當?斯密的“自發秩序”和“看不見的手”都是在觀察博弈實體時得到的感覺。他宣稱市場經濟要自由放任,一切追求最大化,他是爲了維繫兩個假設,一是效率,二是窮人的生活。亞當?斯密的“比較優勢”只有對那些追逐自我利益的人們才格外地積極,這會帶來你死我活的競爭和掠奪。西方的經濟學大師,今日的大政治家、博弈專家都明白,二人同性質的博弈對局不是博弈實體就不存在“看不見的手”,對個體瘋狂的掠奪就無法干預。可以想象在230年前亞當?斯密已經模模糊糊地感覺到了博弈實體的威力,可惜他還沒有認識到博弈實體的本質特性,他感覺到,“人類行爲的結果是非存心出現的”,好像參與者帶來的利益不是上帝,也不是政府,都是吉祥慈善是“看不見的手”給予的,這是一個賭徒,對賭博結果的無奈,對博弈實體的無知纔有這種莫名其妙的感覺。

我們從邏輯的哲學出發,研究科學發展觀的博弈實體戰略,發現它的文化結構複雜而宏大,人們難以理解,語言也很難表達,它比《國富論》描寫的“看不見的手”複雜得多。“看不見的手”只有簡單的幾個邏輯步驟就可以告成,特別對哲學素養準備不足的經濟學家他首先感覺到“看不見的手”語言流暢,琅琅上口,還有一個“手”以穩固的形象在場景中的表現,它還抽象而高度概括了市場執行機制恰是“看不見的手”,人們就深信不疑,學者也相信它,傳播它,把它神話了。

馬克思、恩格斯也諷刺過“看不見的手”,“這種關係就像古代的命運之神一樣逍遙於環球之上”。

“看不見的手”沒有表述政府特殊宏觀調控對市場干預產生的社會效應,沒有談到政治人物和政府行爲追逐國家利益的外交動機會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沒有表述官員的行爲是代表國家實體戰略的手,這是亞當?斯密理論的缺失。

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不會演繹出正理均贏論,這是一個政治、經濟、外交的通用名詞,不談正理均贏論,人們就會缺失道德,缺失人性,缺失對博弈實體社會的凝聚力。經濟學的理論忽略博弈實體政治的社會特性也只能稱爲個體經濟學和窮人經濟學。如果不談正理均贏論,一切追求最大化,它會逐步地使經濟資本不斷的擴張、掠奪、侵略,一定會跨越良知和人性,它沒有具體闡明博弈實體法則的重要性,這不是一個完整的經濟學理論。

忽略博弈實體政治,單一的追求主體效率最大化,有權有錢的人不知道自己與實體的關係,就會藐視博弈實體法則,使人的利益透支,權益透支,肆無忌憚,變本加厲,最後的瘋狂形成鉅貪罪惡,一切追求經濟最大化的經濟衍生物,像道德與誠信將會消失,一切浪費、污染、錯誤都包藏起來,表現虛擬的實體假象,最後造成經濟危機,物價膨脹和市場經濟大蕭條。我們看《博弈聖經》二人對局的取勝原理,再看科學發展觀的定義可知,以人爲本的行爲纔是經濟學的核心議題。《博弈聖經》在開篇中有一句話:“博弈並不關注目的的本身,而關注達到目的的行爲,達到目的的行爲纔是經濟研究的內容。”

國富論讀書筆記3

經典的可貴之處在於你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收穫。亞當·斯密的《國富論》無疑就是這樣的經典。對於經典著作,我總習慣於帶着批判和疑問去閱讀和思考。這使得我的閱讀之路充滿了荊棘,也充滿了樂趣。這次的閱讀,我把切入點選在了“斯密之於當代中國的意義”。帶着這個疑問,我再次回到《國富論》尋找答案。

21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即將過去,中國在這十年中的變化是舉世矚目的。簡而言之,成就顯著,問題依舊。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是中國在第二個十年中不得不面對的首要問題。中國能夠跨越資本主義走過的路嗎?不能!馬克思給我們指出了罪惡,卻沒有找到改變的方法。事實已經證明,馬克思開出的藥方並不合適。當我們尋找新的方向時,亞當·斯密會是我們的選擇嗎?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這是我重讀《國富論》的第一個啓示。

中國現在最需要的是一個真正根植於社會的自由和法治傳統,亞當·斯密或許能帶給我們一個契機。因爲他代表着一種新的思維,一種顛覆兩千年中國封建傳統的思維。這就是自由主義,一種基於個人至上理念的哲學。亞當·斯密生於蘇格蘭,在十八世紀的蘇格蘭,有一個思想傳統,叫做“自然秩序”理念。這種自然秩序是透過未預期的社會結果形成的,也就是說,市場,像語言、法律體系和許多其他現代社會制度一樣,不是中央計劃或集體調整的結果,而是因很不相同的原因而行事的個人行爲的未預期的的社會結果。這種思想乍看平凡無奇,細味其中蘊含的經濟意義卻極爲深刻。因爲一旦接受這一觀點,就意味着我們必須放棄讓政府指導市場執行的傳統觀念,讓自由市場機制成爲指導我們進行經濟活動的“看不見的手”。也就是說,某種程度上,所謂的“看不見的手”、“自由放任”都可以說是由這一傳統衍生的思想。顯然,對市場的強調將極大地釋放它蘊含的力量。中國三十年的“改革開放”印證了這一點。但過往的成功有一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忽略了市場體系的基礎——自由和法治。

國富論讀書筆記4

沒想到英國的《國富論》和美國的《獨立宣言》都發表於1776年,他們都對世界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一個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一個促進了美國的誕生。

其實在我今天看來最值得學習的要算是作者的觀察力、思考力、概況力,他搜尋瞭如此豐富的資料,又如此敏銳地發現了規律,而且還如此精煉地做出了概況。其中有關“社會分工的作用,貨幣起源與發展,影響工資的因素”的分析在我讀來真的是思路清晰、通俗易懂。他巧妙的將政治、歷史、經濟甚至是哲學結合起來,無愧乎獲得“第一部系統的偉大的經濟學著作”的稱譽。亞當·斯密於239年前就提出了社會的的分工促進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的觀點,於239年前就倡導自由貿易,足見其非凡的觀察力、思考力及預見性。

當然,在今天我們看來“完全的自由貿易”有其弊端,從紐約金融危機到亞洲金融危機,再到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足可見市場是會有失控的時候。因爲企業或者人性吧,在有利可圖時是不會主動罷手的,所以太多資金投入到某些看似有利可圖之處時便醞釀成了一場危機——利潤已經到達頂峯時所有人便無利可圖了,此時再掉頭時因資金量太大、所需時間較長便要付出沉重的代價。大多數人的貪婪性、盲目性,註定市場也會偶爾成爲“瘋子”。另外,從某種角度而言,確實存在某些野心家,他們企圖壟斷其他國家的市場,如果他們的野心一旦得以實現將會使得被壟斷國家在該行業方面的研究、發展處於停滯或者中斷的狀態,是不利於該國科技、教育發展的。所以,適當限制某些產品的進出口是爲了本國的發展着想。儘管,亞當·斯密點到了政府特殊情況下對市場經濟的干預是有必要的,但是總體而言他將貿易的完全自由化的好處過分誇大了,也可能是他對我們人類的期望過於理想化了——世界連成了一體竟然出現瞭如此之多的爲投資而投資,爲先富而投資的沒有實際社會生產意義的行爲!

但是,我又想,或許金融危機也是件好事,讓那些盲目者、貪慾過重者來幾次教訓,只是此種教訓似乎太慘重了——政府可能要垮臺,國家經濟實力可能要大大衰退,因此沒有哪個政府敢於冒這樣的風險吧?

另外,我想問問,什麼是“財富”?對於國家和對於個人而言是一樣嗎?

僅僅是所擁有的金錢或者所生產的商品?美麗的自然環境算不算?國民的高素質(身體與文化)算不算?保護現有的美麗環境就等於節約了將來治理環境污染所花費的大量資金,等於減少了國民的因污染而導致疾病的醫療開支,美麗的環境其實就是難得的旅遊資源;國民文化素質高,講道德、懂法制,犯罪率自然低,對社會的破壞性也就低了,國民身強體壯,自然可以更好地工作(生產)。如果國家對於“財富”的觀念發生了變化,推行的政策也自然就會發現變化的。

在國家而言,貨幣、經濟總產量、消費能力、資源的佔有量、教育的水平、科技的創新能力、國防的實力都是財富。但是對於國民個人而言,往往許多人在乎的是眼前的利益,那就是所能佔有資源的能力,其實質就是有錢。如果真有利可謀(尤其是暴利),國民個人(其實也可以指企業)往往不會在乎犧牲眼前的環境、或者他人的、國家的利益,因爲他們賺了錢就可以去享受惡劣環境中相對較好的生活,甚至可以帶着資金去國外享受(如果他們感覺國內不好,如果國內被他們破壞夠了)。其實對於國民個人而言,國防開支便是財富的損耗,要是國家將這部分費用用來投入教育、醫療、法制、環保,那社會整體環境很快就會進入良性循環。多次的國家之間的戰爭,尤其是兩次世界大戰,損耗了多少財富呢?看來地球上的國是否有必要都消亡而只成爲一個家?

國富論讀書筆記5

《對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簡稱《國富論》)的作者亞當?斯密,在經濟學界有近乎神的地位。按約翰?梅納德?凱恩斯的說法,至少300年內,人們都將在市場經濟中生活,不會有人像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推翻牛頓力學那樣推翻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亞當?斯密不僅是一位經濟理論學家,他也爲這種理論提供了有力的證據與準確的數字,確實做到了“有七分證據,不說八分話”的治學態度,而這種治學態度正是大多數中國經濟學家所缺少的態度。所以,熊彼得說亞當?斯密注重實際,將各種不同的數字與因素一併考慮,對以後作爲抽象的理論奠立了基礎。

斯密《國富論》一書從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各個不同側面詳細而嚴謹地論證瞭如何增加國民財富和促進經濟的發展繁榮。他採用了以微觀經濟分析爲基礎的宏觀分析方法,綜合了人性論、法律與政治理論及經濟思想理論的分析視角,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經濟學理論體系。

運用新興古典經濟學關於勞動分工的理論,分析了勞動分工的決定因素,並進一步結合新興古典分工理論和新制度經濟學分析了不同經濟實力的欠發達區域在不同的階段如何選擇最優分工網絡,並藉此分析了我國中西部區域經濟發展緩慢的內在原因。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開篇就談到了勞動分工。他認爲勞動分工和市場競爭是國民財富增加的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但經濟學發展的一百多年間,市場競爭理論得到了極大豐富,而勞動分工理論卻相對顯得蒼白。近年來發展迅速的新興古典經濟學,利用超邊際分析方法,復甦了斯密關於勞動分工的重要思想。

新興古典經濟學的勞動分工理論認爲,勞動分工是透過制度安排而與交易費用相互決定的,即:由交易費用決定的制度安排決定勞動分工,而勞動分工透過分工經濟提高制度收益,並進而降低交易費用。作者給出了兩個理論模型及其修正。

接着,作者證明了勞動分工理論中的三個重要命題。

命題1:勞動分工產生遞增的規模報酬,是經濟進步的源泉。

命題2:勞動分工依賴於勞動分工,沒有任何外生優勢的單純分工也能實現經濟進步。

命題3:經濟發展依賴於一定的人口規模和經濟制度,在地理上表現爲一個波浪式的推動過程。

另外,新興古典分工理論證明,不同區域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對應於不同的分工水平,產生不同的增長效果。因此,欠發達區域面對不同的人口規模、制度供給、交通條件,應選擇不同的分工模式。作者據此將欠發達區域分成三類,並分析了各自的分工抉擇。

區域模式1:人口較多、居住密集的欠發達區域

根據命題2,此類區域即便沒有任何優越的資源稟賦或比較優勢,依靠自身的市場需求,選擇合適的分工模式,也能實現經濟進步。

作者認爲,應將此類區域細分爲若干個子區域,將相關產業分類聚集,發展“園區經濟”,以節約交易費用,提高專業化水平,進而產生產業簇羣。

區域模式2:人口較多、居住分散的欠發達區域

此類區域以中國中西部的農業大省爲典型代表。因爲多數居民都分佈於廣大農村,交通不便,相互之間貿易的交易費用很高,制度創新的成本更高,制度供給水平低下。當務之急是提高專業化水平,以便與高水平的分工網絡對接。

提高市場分工水平有兩種途徑。一是大力發展中小城鎮,提高城市化水平,使人口更加集中,從而減少交易費用和制度創新成本。政府工作的重點是鼓勵專業化的生產和服務,爲個體私營企業的成長和發展提供服務。根據命題1,政府即便是有意扶持某些產業,也應該是在專業化的基礎上選擇以農產品爲核心的分工網絡。

二是融入臨近區域的分工網絡,即給發達區域“打工”。因爲在經濟發展初期或工業化前期,沒有足夠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來支付交易費用和學習成本,也難以承受爲集中人口而進行的城市化所需耗費。而此類區域勞力成本相對低廉,因此可選擇有資源稟賦或內生比較優勢的臨近區域,爲其提供配套生產或服務。值得注意的是,政府有必要鼓勵企業向專業化發展,透過產業集聚加強企業之間的資訊、要素的交流,提升企業家的管理素質。

區域模式3:人口較少的欠發達區域

此類區域人口較少,無論是否集中,從理論上講都難以獨立形成一個合意的分工網絡。最重要的是提高本區域在某些方面的專業化水平,以便融入發達區域高水平的分工網絡。在積累了一定的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經濟環境得以改善後,在分工網絡上可以逐步擺脫對地理交通條件的依賴,從而逐步與較高分工水平的其他區域進行貿易往來。在此過程中政府應重點扶持有一定比較優勢或競爭優勢的龍頭企業,鼓勵龍頭企業併購、擴張,帶動其他企業形成連鎖效應和學習效應。

《國富論》是一部偉大的著作,亞當?斯密把人的自利心與公利心做了和諧的統一,讓我們知道了自利與公利並不是彼此矛盾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有利於整體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社會自然有一隻“看不見的手”來引導着人們做出有利於社會與個人的最佳選擇,沒有任何政府與個人會代替這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如要取代這隻“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必會帶來混亂。這隻“看不見的手”是什麼呢?斯密雖然沒有直接表達,但是全書已經告訴我們,那隻“看不見的手”正是人類的利己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