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溝通的藝術》的讀書筆記

《溝通的藝術》的讀書筆記1

看到推薦這本書就放到了書單裏,第一次錯買了《溝通聖經》,第二次買對了不過一直沒有看,結果過了一段時間發現自己買了兩本書,由此可見我是多麼想看這本書。一直以來我自詡是一個還比較善於溝通的人,那麼我爲什麼要買這本書呢?我最近對方法論比較癡迷,所以聽到說這本書是一本關於溝通的方法論書籍,就迫不及待的想看看。這本書從心理學和社會學等多個方面論證了溝通的必要性,有效溝通的方法,影響溝通有效性的因素,但是必須清楚的是溝通不代表理解,更是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溝通的藝術》的讀書筆記

人之所以對溝通的需求格外強烈,源於人需要透過溝通來獲取自我認同,自我認同是透過內在和外在,以及與參照羣體的社會比較得到的。因爲獲取資訊、生理因素、文化差異、社會角色多個因素會使人在知覺上有傾向,所以我們需要“知覺檢核(Perception Checking)”,方法是描述注意到的行爲——列出至少兩種詮釋——請對方對詮釋做出澄清,這樣可以消除知覺傾向帶來的溝通誤會。

認識複雜度是溝通能力的特質,複雜度越溝,溝通的效力就越強。枕頭法是一種提高認識複雜度的方法,從五個角度來分析問題:

1、我對你錯;

2、你對我錯;

3、雙方都對雙方都錯;

4、這個議題不重要;

5、所有觀點皆有道理。

透過五個角度的分析,可以對問題進行全面的剖析,有助於走出誤區。

溝通中,要努力減少無用的情緒,學會監控自己的情緒反應,注意引發情緒的事件,記錄自己的內心的想法,用建設性思考取代自我打擊,重新評估非理性信念。

溝通使用語言儘量避免使用“你”作爲開始,這樣會讓人本能的開啓自我保護的防禦心理,增加知覺傾向和誤解的機率。使用“我”更容易讓人卸下防禦心理。非語言的方法也可以起到作用,但是記住一點非語言的方法是模糊不清的,應該注意避免產生歧義。

有效的傾聽纔能有效溝通,可以不過多說話,順勢而爲,也可以真誠的提出問題,或者對別人的意思進行解釋確認,還可以對他人的內心掙扎提供支援,但不表達自己的贊同或者否定的想法。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是發生在存在相互依賴關係的雙方,他們擁有共同的目標,但發現目標不一致,資源不充足的時候,所表達出來的鬥爭。這時要避免破壞式的模式,如批評、防衛、蔑視和迴避。要使用建設性方法處理衝突——合作,確認自己的需求和問題,描述需求和問題,思考對方的觀點,商量解決之道,追蹤解決方案的後效。

在我看來,溝通首先是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到對事不對人,積極尋求解決之道。還是那句老話,方法是拿來用的,只有在用的過程中才能夠體會到方法的好處和如何使用纔對自己有效。

《溝通的藝術》的讀書筆記2

書分爲很多種,有的書可以讓你掌握某項知識和技能,在某個領域有所長進。而有的書旨在開拓你的視野,更新你的觀念,給你一個看世界的不同角度,幫助你重新構建認知的底層。

起初捧讀時,以爲《溝通的藝術》是前一種書,讀完之後才發現,他應屬於後一種。

每個年輕人,在完成學業,踏入職場的最初那段日子裏,應該都經歷了一段惶恐不安、戰戰兢兢的歲月,適應新的環境、學習工作的技能、學習職場遊戲規則……那時整個人的狀態都會繃得有些緊,甚至走路都是輕聲細步,雙目低垂。

我想很多人都是這麼過來的。

在人生的那個階段,多數人都會臨時抱佛腳地找來一些《職場祕籍》、《辦公室生存法則》、《商務溝通技巧》之類的書來讀,以此來求得一份心安和內心強大起來的捷徑。熬過那幾年之後,回過頭看,這些書裏講的東西,除了最基本的常理之外,其它都是沒用的。

於是明白,有些東西是書上學不來的,只有經歷過焦慮苦痛的煎熬、血淚傷疤的洗禮,人生纔會有真正的收穫。

最初看到這本《溝通的藝術》是抱着不屑一讀的態度,並且它的書名用的不是技巧或是法則,而是藝術,可見在裝上又上了一個臺階。

翻了翻簡介,以及噹噹上的一些書評。發現說的跟自己想的不太一樣。這本書上世紀70年代出版,如今英文都已經出到第12版了,一本行銷40年的書應該不會是一本爛書。

縱觀全書,35萬字的厚重篇幅超過了絕大多數這一主題的快餐書。並且,結構如教科書般嚴謹細緻,且條理分明,有理有據,從理論,到分析,再到實例,構建了一個完整的關於溝通的知識譜系。全書分爲除了第一章《溝通入門》(算是綜述和前言)之外,共分爲《看入人裏》、《看出人外》、《看人之間》三個部分。分別從情緒心理、語言傾聽、人際溝通等三個維度全面分析了人際交往的各個方面因素。

如同一位網友的評論,「往往大多時候我們只是看到問題的表象,卻沒有深究其源」。人際關係是在人與人互動中建立的,而我們往往不是絕對理性的,很多時候溝通產生問題除了「硬技巧」問題就是「軟技巧」問題,把握了人際溝通中的心理學因素,可以大大提高溝通「軟技巧」。這本書並不是枯燥地陳列心理學詞彙,而是透過有趣的詩歌、漫畫、影視劇、電視節目等材料吸引讀者,將心理學知識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絲毫不會讓讀者產生晦澀難懂的感覺。

當然,看明白一個道理和真正懂得一個道理,永遠都不是一回事,僅就溝通和人際交往而言,技術層面的學習和改進其實都不是問題,關鍵還是性格層面的障礙,你先天的性格,氣質、後天的經歷、視野,已經決定了你95%的行爲方式。你能夠改善的可能只有剩下的5%左右。不是說,之前的95%改變不了,但是非常困難,需經歷一個痛苦的過程,因爲總和自己作對的生活是很分裂的。

隨着成長,每個人終會同自己和解,試着以一種平常心,將所有的處世處事迴歸到根本,立足於現實,立足於自身,選擇自己合適的表現形式,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因爲,你就是你,不一樣的煙火!

抱着這樣的心態去讀這本書,還是會收穫一些知識,澄清一些認識。

第一,對“溝通”這個行爲的認識。

溝通時人的基本需求,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自尊需求、自我實現需求,溝通則是滿足以上各層次需求最必要的方法。

關於溝通我們經常忽視的幾個事實:

1、溝通可以是有意識也可以是無意識的行爲。

2、溝通不可逆,不可複製(不能總用同種方法不同時間場合溝通,人時刻在改變着)。

3、溝通不是越多越好,溝通不僅限於字眼裏。

4、溝通是相互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應對方式。

5、要有溝通動機,願意主動去交流。

6、溝通不足容易產生問題,溝透過頭也會製造問題。有時候過度溝通只會浪費時間,而且適得其反。

第二、提高溝通技巧的階段:

1、覺醒期:學習任何事物的出發點,比如,讀到這本書。

2、笨拙期:初次使用新技巧與人溝通的時候同樣也會有些尷尬。這就需要反覆的練習,並且不斷總結,這階段要進行“自我袒露”,“知覺判斷”,“情緒控制”,“語言理解”,“傾聽”等等方面的嘗試,隨着多次嘗試,慢慢熟練,這些技巧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好處。

3、熟練期:克服了尷尬之後的持續練習階段,熟練的把握自己。這個階段由大量的前期思考與計劃以及好的結果組成。

4、整合期:沒有特意思考一件事情,卻能表現得很好。行爲舉止自然而然的,成爲了你行爲資料庫的一部分。

第三,處理人際衝突的方法

所謂衝突,就是在至少兩個個體之間,感到不相容的目標、不足的資源和達成自己目標是來自另一個個體的阻撓。

必須承認,衝突是無處不在的,尤其是在職場中,更尤其是在機關這樣錯綜複雜的地方。如何處理衝突則凸顯出一個人的成熟程度。衝突的解決最終會造成建設性和破壞性兩種後果。

建設性的處理衝突技巧包括:

1、確認你的問題和未滿足的需要。

2、訂立約會。

3、描述你的問題和需求。

4、思考對方的觀點。

5、商議解決之道。

6、追蹤解決的後效。

《溝通的藝術》的讀書筆記3

看這本書的感覺,不像是國內見到的常規意義上的書,倒像是一篇論文。作者大量地引用了其他人的研究,可以窺見作者輸出這本書有多大的輸入。同時,本書也給出了很多具體可執行的建議,也難怪能再版14次,深受大學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了!

一、溝通和自我

1、自我的生物性和社會性根源

研究發現人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

即使你的人格特質具有害羞或者攻擊傾向,你仍然可以在實際溝通的過程中進行調整或控制。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人格不僅是變化的,動態的,而且是可以被經驗塑造的。

我一直相信,性格也可以隨着環境和閱歷改變。從小我很害羞,但媽媽一直教我,見到長輩要打招呼問好,我就一直這麼做,到後來主動打招呼並不覺得害羞了。所以我給別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熱情的,外向的。

而在深入交談方面,從小就被要求少說多做,家裏沒有鼓勵閒聊的氛圍,因此受到的訓練較少,以至於現在和別人一聊天,老想着解決問題,而不是去傾聽,不願和人聊有的沒的,很榮幸地成了羣聊終結者。

所以,非常認可後天的訓練對改變性格,改變溝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慢慢地去做一些改變,學會愛、信任、獨立、自強、表達和分享,把這些好的東西不斷地在人生中進行一遍又一遍的重複。終有一天,會看到一個更加喜歡的自己!

2、社會化與自我概念

事實上,我們每個人得出的自我概念反映的是我們認爲別人看待我們的方式。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覺得自己沒有價值、不可愛和沒能力,很可能是因爲他人釋放了破壞自我的信號。同樣,如果我們自我感覺良好,很可能是因爲他們承認了我們的價值。

這些形成自我概念的原則在我們未來的生活中會持續進行,特別是來自“重要他人”(家人,某個特別的朋友,某個老師,約會過的對象)的資訊。

此外,我們每個人還透過社會比較形成我們的自我形象,即與他人對照的方式評估自身。

由此可見,重要他人的意見是多麼重要了,這一點我也深有體會。從小是周圍人眼中的“別人家孩子”。可是在媽媽眼中,我既不會幹家務,也不會打理自己的着裝,做什麼事也都慢里斯條,做不利索。因此家裏給我的評價都是“笨手笨腳”、“書呆子”、“反應遲緩”、“不會說話”……長期下來,我在學習上很有自信,而在社交上總是缺乏自信,不敢開口跟人聊天,在動手能力上,更是深深的自我懷疑。工作以後,我也覺得有些事是自己無法勝任的。直到現在,看了一些書,有了一些實踐,我才知道,透過自己的努力,找到一些方法技巧,我也是可以做到的。相信自己,沒錯!

3、自我應驗預言和溝通

自我應驗預言有四個步驟:

(1)持有某種期待(對自己或別人)

(2)表現出與期望一致的行爲

(3)期待如實發生

(4)強化期初的期待

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會成爲自己相信的那個樣子,也就是說,我們和我們身邊的人在不斷地建構和重構着我們的自我概念

想起畢業前的一場面試。

(1)在準備的時候,我告訴自己:哎呀是個外企,面試都要用英語,我肯定不行的。

(2)既然不行,那就不去吧!不準備了,免得耽誤時間

另外一場面試:

(1)我想進這個公司,我認爲自己的條件滿足要求,希望非常大

(2)全力以赴,準備面試,包括專業問題準備,形象準備

(3)非常自信地參加面試和交流,收到面試透過的電話

(4)看吧!我還是可以的。這類工作於我小CASE

這告訴我們:

(1)要清醒地知道2和3的關係,是2行動導致3結果的發生。而並非1的作用。

(2)要認識到好的預言的好處。樂觀,多給自己加油打氣!

4、自我的展現:認同管理

我們使用的溝通策略會如何影響他人看待我們的方式?我們傳遞的很多資訊是以創造我們想要的認同爲目的的。認同管理意味着選擇自己的哪幾個角色或者哪個部分加以展現。

溝通者可以透過三種方式管理他們的認同:舉止、外貌和配備。在職業溝通中,職場形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你試圖傳達你很可靠的資訊,而對方並未從你的言談舉止和形象中感受到。這也是作爲新人的我們時常忽略的.問題。

這三個方面可以透過這樣幾個途徑改善:

1、禮儀學習視頻

2、健身、學習化妝、服飾搭配

3、挑選合適的身份象徵物(手錶、汽車、佛珠等)

二、知覺:看到什麼就是什麼

1、知覺檢核

如果我們一廂情願得認定我們對事情的解釋就是事實,恐怕會產生很多嚴重的人際困境。就像大多數人一樣,我們也不喜歡別人對自己行爲的原因草草下結論。

即便你的詮釋是正確的,然而義正詞嚴、一針見血的評論很可能讓對方產生防衛。知覺檢核的技巧提供了處理這些詮釋的更好辦法。

知覺檢核完整的程序包含三個部分:

(1)描述你注意到的行爲

(2)列出關於此行爲至少兩種可能的詮釋

(3)請求對方對行爲詮釋作澄清

知覺檢核是幫助你正確瞭解別人的一項工具,它並不假設你的第一印象是正確的。

打破先入爲主的思路,承認自己有時看問題並不準確全面。先客觀地描述取得對方的認同;然後給出幾種合理的詮釋;最後由對方澄清正確的詮釋是怎樣的。非常聰明的技巧,不僅得到對方的反饋,而且還保住了對方的面子和雙方的關係。

《溝通的藝術》的讀書筆記4

人們在生活、學習、工作中都要相互接觸,與家人、朋友、同事、上下級間都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溝通關係,不管你是性格開朗還是沉默內向都離不開溝通,可以說溝通無處不在。它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必須方式,也是人的一項最基本的需要。在生理方面,沒有溝通健康會產生重大影響,疾病率會增大。在認同方面,溝通也是自我認識的重要方法,透過對方的反應、評價等認識到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新生兒也是透過周圍人的各種表現逐漸認識自我。在社會交往中,溝通是與他人之間重要的聯結方式,是表達目的的方法。

那麼溝通是什麼樣的呢?

“交流式的溝通並不是我們‘對’別人做了什麼,而是我們‘跟’別人做了什麼。”

溝通是雙方面的,各方的表現會相互影響,甚至於會決定進一步交流的方式、走向。有時候無意識的行爲也會被對方接收併產生效果,而溝通又是不可逆回的,一旦進行了就不可能回到最初的狀況。這也讓我想到了,有時因一些情緒問題(當然影響情緒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也許根本就和現在溝通的對象無關)而對對方說了一些帶情緒或是負面的話,這很可能給對方造成傷害或負擔,而事後雖然盡爲挽回,也不可能全當沒這回事,發生的事情已經留下印跡。這也說明溝通是與他人息息相關的。

溝通很重要,但有時也不是越多越好,當雙方固執己見鑽牛角尖時,溝通往往會陷入僵局,也達不到良好的效果。“太多的負向溝通只會導致更多的負向結果。”在溝透過程中自己所想表達的和對方理解的資訊很可能不是同一個意思,可能被誤解,也可能是自己表達的方式有問題。相同的話在不同的情形下效果很可能是不一樣的,溝通是變化的,不會有一模一樣的情況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要依情境而定。

那溝通高手是什麼樣的呢?

溝通高手擁有多樣性的行爲反應。比如在面對對方的無禮時迴應的方式有許多種。許多時候,面對這樣的情況自己往往找不到適合的方式,要麼是沉默、要麼是強硬回擊以保護自己,這些方式簡單,但同樣也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而高手總能挑選適當的行爲。

良好的溝通還應以對方的角度去感受事物,不斷觀察自己的行爲並進行調整,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生活中確實有這樣的人,善於爲對方着想,從而贏得了更多的良好關係。

現在的生活還會有許多與不同文化交流的機會,跨文化間的溝通也很重要。不同文化間有許多事情觀點不一樣,在交流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有開放的心胸。首先要有意願進行交流,然後要接納理解。自己所不認同的事情對對方來說可能是正常的,開放的心胸也是要承認差異接受不一致,這樣也能贏得更多的尊重。

標籤:讀書筆記 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