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哈姆雷特讀書筆記800字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你有什麼體會呢?何不寫一篇讀書筆記記錄下呢?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哈姆雷特讀書筆記800字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哈姆雷特讀書筆記800字5篇1

有一位王子,本來過着十分幸福美滿的生活,災難突然降臨,上天將他逼上了一條復仇之路,他就是丹麥的王子哈姆雷特。《哈姆雷特》是着名劇作家莎士比亞的代表作之一,這次讀完之後,頗有感觸。

《哈姆雷特》講述了一個丹麥王子十分悲慘的復仇故事。哈姆雷特是丹麥的王子,他的父親是丹麥的國王。不幸的是,他的父親被他的叔父毒死了,奪走了王位。不久後,他的母親也背叛了他的父親,嫁給了他的叔父。一下子,哈姆雷特身邊所有的人,包括他的母親,同學,朋友。甚至他的愛人歐菲莉亞都差點成爲了他叔父對付他的工具。就在這樣的情況下,哈姆雷特毅然選擇了復仇這條艱辛的道路。

這雖然只是一個故事,但卻折射出一個最現實的社會現象。雖然說,現在已經是現代社會,不再是以前的那種封建社會了,總是發生着這種帝位之爭。可是,我們又有誰能否認,現在就沒有這種“戰爭”呢?

我想,答案也許是沒有吧!只是,昔日的“帝位”變成了今日的“帝位”,金錢,權利罷了!現在這個社會已經物質化,還有什麼真情可言呢?存在的只有利益。每個人都在想方設法地去贏取自己的利益,即使是朋友之間,親人之間。現在,人與人的心相隔太遠了,人之間的情感也被沖淡了,被利益沖淡了。親情還是利益,我想現在的人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後者吧!

我曾在電視上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老人,辛辛苦苦工作了一生,賺下了較爲豐厚的家業。在他七十歲的時候,拿出了自己的積蓄爲兒子買了一套房子!但他的女兒見此就不肯了,她說:“同樣是子女,爲什麼我就沒份?我也要得一半……”爲此,兩兄妹不停地爭執,甚至還鬧上了法庭,老人見了十分傷心,被自己的女兒給活活地氣死了!大家也許還不知道,他的女兒亦是十分的富有,不但已經有了一套很大的房子,還買了一部幾十萬的小車。可是,她就是要爭得那點利益,結果將自己的父親給活活地氣死了!

也許,這就是生命之悲吧!現在,人們的心靈都被這利益的灰塵給矇蔽了。人們只是看到了眼前的這點蠅頭小利,而忽略了真正珍貴的親情,友情!

不要再讓這樣的生命悲劇發生了!

哈姆雷特讀書筆記800字5篇2

第一次閱讀《哈姆雷特》這部世界文學鉅著,約估摸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父親學外語出身、很喜歡外國文學名著,又對我管教極嚴,規定了閱讀書目,當時就選擇了這本書。現在重新拾卷,想到《王子復仇記》書籍本身講述的就是王子爲父報仇的歷程,而身爲讀者的自己又是在父親的啓發下接觸此書的,於是,在翻開書本時,不禁爲這種奇妙的偶然而產生一種近乎“百感交集”的感受。

《哈姆雷特》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著名劇作家莎士比亞創作的四大悲劇之一,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是在中世紀的北歐國家丹麥,故事的主人公是丹麥王子哈姆雷特,劇中人物也以丹麥王室和大臣及其家庭成員爲主,講述了王子哈姆雷特爲父報仇的艱辛歷程。

作品的開篇地點是厄爾錫諾的城堡露臺,借士兵和哈姆雷特摯友霍拉旭之口講出了舉國戒備的原因——先王與挪威王依決鬥獲勝而獲得土地,挪威王之子急於爲父報仇、招兵買馬,引發丹挪兩國爭端以致戰爭陰雲密佈,爲丹麥先王鬼魂出現的原因——“前世孽障未盡”做了交代,鬼魂也隨之出現,遊走在城堡露臺。與孤獨的先王形成對比的是,先王的弟弟克勞狄斯在繼承王位後迎娶了哈姆雷特的母親、王后葛特露,舉國歡慶新王大婚的盛景掩蓋了先王逝世的悲痛。新婚之夜的宴會上,只有哈姆雷特一個人鬱鬱寡歡,爲母親的迅速改嫁而不滿,“短短的一個月以前她還哭得像個淚人似的……她就改嫁給了我的叔父……”幽怨的情感溢於言辭之中。新王面對哈姆雷特的愁容,說出了“你是王位的直接繼承者……我要給你尊榮與恩寵…”之類的話來安慰他,但無濟於事。新王懷着對篡位的深深不安對哈姆雷特給予王位傳承的許諾,妄圖以此贏取哈姆雷特的忠誠,但實際對王子有着極大的擔憂。而哈姆雷特對自己叔父的`評價中也可以看出,對於功績、德行遠不如父親並佔有自己母親的叔父,王子本人是及其蔑視和鄙夷的,這些情感中似乎也包含着對叔父取得王位合法性的某種懷疑。

在得知父親鬼魂出現的消息後,哈姆雷特迫不及待的前往露臺查證。果然遇見了鬼魂,而此前一直沉默的鬼魂的開了口:“必須替我報仇。”鬼魂向哈姆雷特講述了先王遭到自己兄弟陰謀謀害、奪取王位和霸佔愛人的可怕真相,悲劇就此埋下禍根。哈姆雷特心中的疑問得到了證實,復仇之路由此開始。

哈姆雷特讀書筆記800字5篇3

近日我看了莎士比亞所作《哈姆雷特》它是由五幕悲劇組成的。在這位戲劇大師的幾部悲劇中間《哈姆雷特》是最撲朔迷離的也是最富有哲理性的。其中如父王爲惡叔所弒王位被篡母后與兇手而婚王儲試圖復仇而裝瘋等基本情節。十分吸引我卻又十分悲慘。

這次我想聊聊劇中的三個人物。

第一位是本劇的主人公——哈姆雷特。讀完這本書我認識了他從“時代脫臼了真糟糕天生我要把它扳正過來”這句豪言壯語到“是活下去還是不活這是個問題”這句絕望的嘆息的全部心理背景。實際上哈姆萊特的尷尬,在於一個纖弱而又明達的心靈,肩負着與其行爲能力不相稱的重任,比坦特魯斯更難堪飢渴比西緒弗斯更枉費心力。用歌德的說法“這是一株橡樹給栽在一個只應開放嬌紅嫩綠的昂貴的花瓶裏。”在哈姆萊特身上人的脆弱性和環境的殘暴性是如此相反,而又相成以致這個獨特的性格在內涵方面顯得密緻而厚重在外延方面也顯得博大而深廣。

其實就是如此的撲朔迷離,讓我的同情也不得不轉移到配角奧利菲亞的身上,她是如此的年輕心靈和身體,都沒有成熟。種種柔情,連她自己都不明其所以然,便提前油然而生愛和恨一起壓擠着、煎熬着她脆弱的身心。她愛人同時渴望被愛卻往往意識到自己愛人勝過被愛。

她不幸而又無助不是因爲品質上的弱點,完全只是由於自己也不瞭解的天真無邪,她當然十分痛苦卻從未流露出來。所以在我看來她更像一隻小鳥爲了尋求庇護投向哈姆萊特的懷抱;可嘆他在神經錯亂中竟把她從自己身旁摔開去摔的那麼重終於無意間殺死了她。她死在了她愛的人手上上天對她還是仁慈的。

最後我想聊的這個人物與前兩個人物相比,他出場次數並不多卻對情節發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無論在外國,還是中國鬼魂,往往是一個有濃厚的人情味,因爲前世有莫大的冤屈在墳裏不得安寧,只得向活人顯靈直至冤屈得以昭雪正義得以伸張爲止。

老哈姆萊特正是這樣一個鬼魂,以致他一出場便發出令人毛骨悚然的呼喊,後來把他如何被人謀害的。經過口齒清晰的描述給哈姆萊特聽,他談到他所受的痛苦並不是消極的哭訴,而是積極地要求復仇這就是老哈姆萊特。

《哈姆萊特》是一個很悲慘的故事但從幾個人物中我瞭解了許多懂了許多許多……

哈姆雷特讀書筆記800字5篇4

《哈姆雷特》是大文豪莎士比亞的悲劇傑作,成於1601年,那時正是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夜,“圈地運動”正在進行中,社會中充滿矛盾。這本書也表現出了這一點。

哈姆雷特因爲父親的死亡放棄了一切,包括他的尊嚴、愛情甚至於生命。然而這樣有沒有意義呢?爲什麼要爲死亡而生出怨恨呢?哈姆雷特並不清楚,他甚至連死亡是什麼都不知道。“當我們擺脫了這一具腐朽的皮囊之後,在那死的睡眠裏究竟要做些什麼夢”。

但他不得不報仇,他受到一股巨大的使命感的驅使。這使命感從何而來?是因爲正義嗎?消滅代表邪惡與醜陋的叔父克勞狄斯,恢復王國的秩序。這似乎是一個理由。但正義的伸張又必將伴隨着流血和新的仇恨。

哈姆雷特爲了避免這些遲遲沒有動手,他選擇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完成這個使命。但在那時劇中的主要人物幾乎都死了,只留下一個霍拉旭。或許這也是最好的結局,涉及這段仇恨的人都不在了,仇恨也就消失了。

哈姆雷特臨死時對霍拉旭說:“啊,上帝!霍拉旭,我死之後,要是世人不明白這事情的真相,我的名譽將要蒙受極大的損傷!你如果愛我,請你暫時犧牲一下天堂的幸福,留在這個冷酷的人間,替我傳述哈姆雷特的故事吧!”這很奇怪,哈姆雷特爲什麼留下這樣的遺囑?爲了他的名譽嗎?

可哈姆雷特爲了復仇已經什麼都不顧了,爲何還要在乎名譽?我想他當然不是爲了名譽,傳播這個故事是爲了給世人以警醒,讓世人替他繼續思考仇恨、生命、死亡、人。遺囑中還提到了天堂,連死亡爲何物尚且不清楚又何來天堂呢?我實在不明白,或許哈姆雷特仍對死亡懷有恐懼,想給自己一個精神安慰罷了。

哈姆雷特的迷茫也反映了作者迷茫。莎士比亞是人文主義者,但當時各個階級爲了利益而不停鬥爭,使英國社會現狀與他的人文主義理想差距越來越大。莎士比亞能怎麼辦呢?躊躇滿志的他卻無法“負起重整乾坤的責任”,於是他陷入了無盡的思考與矛盾中,《哈姆雷特》正是這思考與矛盾畫出的省略號。他想借這個省略號引發世人同他一起思考,希望得到一個最終的答案。

哈姆雷特讀書筆記800字5篇5

《哈姆雷特》取材於12世紀丹麥歷史中“丹麥王子爲父報仇”的故事,是莎士比亞“四大悲劇”中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學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不僅代表了莎士比亞的最高戲劇藝術成就,也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的最高成就。細細讀來,慢慢咀嚼,愈發讓人感到內心的震撼。

本文最初的哈姆雷特是天真、單純,也是幸福的一個王子,他對未來充滿着美好的希望。後來,父親的暴死、母親的改嫁,讓他覺得一切都天翻地覆了。於是,他失望、孤寂,開始憂鬱了,他無目的地,渾渾噩噩地生活着。

恰在此時,父親的鬼魂告訴了他事情的真相,這下,哈姆雷特憤怒了,他從渾噩中覺醒過來——他要爲父報仇。

哈姆雷特憑着自己的智慧,驗證了事情的真實性之後,他開始平靜下來,並認真地沉思着自己是否應該擔起重任。最終,哈姆雷特做出了決斷,他放棄了安逸的生活,放棄了自己的愛情,放棄了許許多多安逸的物質生活。

然而,就當一切按照他自己的想法做好安排的時候,卻中了國王的奸計,被毒劍刺傷,但他最後還是殺死了國王。他雖然沒有完成自己的使命,但卻爲實現自己的理想鋪平了道路。他的靈魂因爲自己的抉擇而走得更遠了,直到消失在那條通往天堂的大道上。

哈姆雷特是英雄,他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有人性和愛情。正因爲如此,他能對母親發出心底的憤怒,面對奧菲利婭的死,他悲痛欲絕,而當他面對自己的仇人、國家的仇人時,善良的本性又使他猶豫不決、遲遲不願行動。如今讀來,我仍能感受到他當時內心的矛盾和痛苦的掙扎。

他從“時代脫臼了,真糟糕,天生我要把它板正過來”這句豪言壯語,到“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這句話中,我從中體會到了深深地無奈。他一系列的語言表明他是一個純潔,高尚,有道德,有知識,有決心,欲挽救世界,而又無能爲力的人的人,但他卻不停地與不平抗爭!

什麼纔是英雄?我認爲,像哈姆雷特這樣能拋棄個人情感,維護大衆利益,做出正確選擇的人,纔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