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精選18篇)

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書筆記了。那麼你會寫讀書筆記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精選18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精選18篇)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

阿長與《山海經》是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裏的一篇文章,講了童年的魯迅與長媽媽之間發生的一些事。魯迅對長媽媽態度也是時常變化的。

長媽媽地位低下,不受關注,沒有一個人記住她的名字。但也渴望能被重視,哪怕只是一個孩子。她沒有文化,甚至可以說她很愚昧無知,種種行爲也能看出她的粗俗。但她對生活有美好的願望,是一種真誠的,發自內心的,最美好的願望——讓他,讓魯迅和所有人都有好運,一年到頭,順順利利。她對孩子的一種愛,也是從內到外散發出來了。當所有人不理魯迅想買《山海經》的這種小小願望時,連《山海經》名字都讀不準的長媽媽,卻把書遞到我的前面……這是一多好的人呀!雖然她愚昧,迷信,饒舌多事,粗俗,卻掩蓋不住她的愛孩子,她的善良與她的淳樸。

我想起來在我們身邊的一羣人,他們因一些小事瞻前顧後,我們也常因他們的絮絮叨叨而心煩意亂。但當我們再想起他們的種種行爲的時候,也許就品味到了濃濃的親情之愛。他們就是我們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我們陪伴在他們身邊的時間也許不長,那麼,就在現在牢牢記住他們的名字,並珍惜屬於我們與他們的時光。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

魯迅先生回憶童年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寫過:“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牆根一帶,就有無限趣味。”可見他的童年多麼有味道,即使時光久遠,也記憶深刻。就像日出時的桃花,在陽光的照映下綻放出它的美,在清晨中散發出它的香,那美就映在你心中,令人回味無窮。

每個人的童年就像五味瓶,有苦有甜。我讀過魯迅先生的一篇篇童年回憶畫面,一切是那天真爛漫。他很頑皮,在百草園,牽連不斷地拔着何首烏根。最讓我有印象,是魯迅先生聽故事被教訓:所以倘有陌生的聲音叫你的名字,你萬不可答應他。

這句話使我想起小時候出門上一課,父母常常叮囑我們不要聽陌生人的話,別跟他走。有時卻不以爲是,很不耐煩,可那是父母對我的關心。

我只迷迷糊糊記得,我的童年大部分被壓在學習下,被埋在堆積如山的試卷下,周圍的視野被擋在教室中。快樂的時光卻在節假日裏,能有出去玩耍的時間,然而要好好珍惜,尤其是過年到溫州買衣服,甭提有多興奮了。童年並無多少美好時光。

童年就像星空中璀璨的明珠,我是多麼嚮往魯迅的童年,嚮往魯迅的百草園無窮無盡的趣味!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

“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

魯迅先生的晚年,也是重病在身,不知在那樣的時刻,回憶是怎樣的一番滋味。《朝花夕拾》,正如它的名字,超凡脫俗。

看了這本書後,童年的點點滴滴浮現在心頭。兒時的所有,遠去後再次品嚐,似乎也只是“不過如此”。沉澱在那個名叫“歲月”的時間裏,一切都會像陳年老酒般甘甜。魯迅先生的兒時豐富多彩。百草園中的老樹、小草、野花便是他的朋友。他還坐在枝頭吃野果,雖然啓蒙老師對他嚴厲,但也改變不了他的幼稚天真。

魯迅先生兒時是長媽媽一手帶大的。長媽媽是個不完美的人,出生在農村,身上帶着迷信、無知、粗魯等種種缺點,但長媽媽對魯迅先生的關愛,讓我們體會到她的樸實誠摯。魯迅先生對她無言的感激、敬佩和思念,究其原因,無非是一個“真”字。寫真事,表真性,訴真情罷了。

書中的一切都是那樣天真爛漫,令人回味,引起了我們的共鳴,纔會讓我們覺得魯迅先生兒時的生活充滿真意。

童年已然遠去,一去不復返了,不如在生活中乘風破浪,讓往事在回憶裏波濤洶涌吧。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4

朝花夕拾,就像是早晨的花朵,芳香撲鼻。到了晚上,再去拾起這朵花,這花肯定已經枯萎了。這一定非常讓人感到這花在早晨的美好吧!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和書名一樣。童年的往事,老了再回憶,也一定有情趣吧!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有苦也有笑。但都可以留下無限的回憶。這就像《朝花夕拾》的文章一樣,是一條回憶的長河。

這條回憶的長河裏,眼前彷彿看到了魯迅被他爸爸逼着讀書的樣子,十分的令人着急。且小魯迅爲了背書,連五昌會怎麼盛大都沒有寫。只寫了父親叫他背書和自己背書的情景,甚至連父親爲什麼要叫他背書也沒寫。

魯迅的童年也讓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的童年也是這樣有些歡樂和無奈;既快樂又寫澀味。七歲以前,是我最歡樂的時代,有時會被批評,但也非常的有花樣,每個週末都過的不一樣,非常的快樂。可一到小學,便有了補習班與作業,時間就少了,批評就多了。每次作業都會有錯。這樣,我就會開始嚮往小時候的時光。我那段快樂的時光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童年的快樂,就讓我想起了這本書。這本書,也讓我想起了我那快樂的時光。這朝花啊!就像這五昌會的快樂。那麼,這快樂也就像那甜酸味,讓人回味…………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5

《朝花夕拾》是魯迅先生晚年爲了追憶那些難於忘懷的人和事,抒發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而寫的回憶散文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則是裏面的一篇文章。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在魯迅的故鄉浙江紹興。百草園是魯迅兒時的樂園,而三味書屋則是書塾。

“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這就是魯迅的.百草園。鳴蟬,黃蜂,叫天子,雲雀都爲百草園增添了鳥語花香的氣氛。

冬天的百草園,下了雪,小魯迅就喜歡在雪地裏捕鳥,雖說沒捉到幾隻,但小魯迅依舊樂此不疲,在雪地裏快樂的折騰。

三味書屋是當時最嚴厲的書塾。魯迅和他的同學們每天上學進門就向一塊匾和一幅畫上的鹿行禮。第一拜孔子,第二拜先生。魯迅的先生非常嚴厲,也很有學問。當小魯迅跨入三味書屋的大門,他將不能常常在百草園裏玩耍,“只讀書,習字,對課......讀的書漸漸加多,對課也漸漸地加上字去,從三言到無言,終於到七言。”

《朝花夕拾》裏我最喜歡這篇文章,魯迅生動活潑,栩栩如生的文字引起了我的共鳴,讓我回想起童年無憂無慮的快樂,還有那些成長中的壓力和收穫。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6

《朝花夕拾》作於一九二六年,共十篇,前五篇寫於北京,後五篇寫於廈門。最初以“舊事重提”爲總題目陸續發表於《莽原》半月刊。

一九二七年,魯迅在廣州重新編訂,添寫《小引》《後記》,並改名爲《朝花夕拾》,是瞭解與研究魯迅早期生活、思想和當時社會風貌的重要藝術文獻。十篇中《阿長與》《二十四孝圖》《五猖會》《無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父親的病》六篇,爲回憶童年生活,讓讀者看到先生故鄉民俗風情,也見到當時人心世道。《瑣憶》《藤野先生》《範愛農》乃人生懷念文字。

藤野是一位正直、熱誠的日本學者,範愛農是一個在黑暗中,抑鬱、憤懣的愛國青年,《瑣憶》憶的則是,作者自己爲尋“另一類的人們”所經歷的艱難和熱望。

作品記述了作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作品在夾敘夾議中,對反動、守舊勢力進行了抨擊和嘲諷。最初以《舊事重提》爲總題,陸續發表於《莽原》半月刊。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7

其實《朝花夕拾》並不陌生,有幾篇在課本中已經學到。我在細讀《朝花夕拾》時,最喜歡其中描寫童年美好回憶的文章,有不拘小節的長媽媽將美女蛇的故事;閏土的父親在雪地中捕鳥的故事;坐上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去東關看“五猖會”……對童年生活描寫最爲詳盡的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寫得十分有趣,讀過之後彷彿又看到自己的童年,不過沒有魯迅先生所見所聞多,心中是十分羨慕。

《朝花夕拾》中也有表現青少年時期的生活感受,當然,對舊社會的批判,封建思想文化的諷刺自然少不了。在魯迅小時,長輩給了他《二十四孝圖》,開始他很開心,但古人事事都以孝來約束人,讓作者有些反感。除此之外,對懷念師友、對當時迎神賽會都十分詳細。

《朝花夕拾》在語言方面也十分值得研究,大都清新自然,讀起來似乎是和一位好朋友交談一樣,書中把議論和抒情完美結合,即使是簡單的幾筆描寫,就可以勾勒出人物形象,場景氣氛等,書中只有十篇文章,每一篇都色彩紛呈,各顯個性。在中學課本上的幾篇文章給中學生帶來極大的影響,長媽媽、藤野先生等人物已經在腦海中揮之不去了……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8

朝花夕拾,很好聽的名字,這是中國的大文學家,魯迅的一本散文集,當我翻開這本書的第一頁,我便被深深的吸引……

書中包含着許多文章,但有一篇,令我記憶猶新,它的名字是——阿長和山海經,主要講的是魯迅家的長工,長媽媽,喜歡在人背後切切查查,懂的許多麻煩的老規矩等等,一次,魯迅先生特別希望得到山海經,是長媽媽帶給了我……

這篇文章主要寫的,其實是長媽媽,她不拘小節,很多地方並不招人喜歡,卻可以做到別人不肯做的,或不能做到的,在魯迅小小的心靈裏留下深深的印記……長媽媽雖然表面上不拘小節,實際上卻能看出魯迅心中所想,對魯迅的寵愛。

長媽媽是典型的農村婦女,又黃又矮,還愛嚼舌根,懂那些麻煩的老規矩,但對魯迅,卻付出了她的愛,表面上粗枝大葉,實際上卻很細膩,那種深藏的愛,讓魯迅忘記了她踩死隱鼠的仇恨……

在魯迅年幼時,可能像山海經這樣的書籍,並不是隨意可以拿出來看或臨摹的這可能正是舊社會腐敗的原因,魯迅先生的文章中,在我看來,是暗含着這一點的……

但是,這位長媽媽卻能得到山海經,更反應出她對魯迅的疼愛……

合上書,我深吸一口氣,這本書,真的令人受益匪淺……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

回憶就像一塊塊拼圖,需要一個人去復原,自己可以體會到他或她或我的心情,體會出它的味道,開心、悲傷和失落。有時長大的我們回憶童年,就會覺得當初的自己有點幼稚和可笑,這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回憶就像一場場小雨,最後合在一起,形成一副別有洞天的漫畫。回憶就像是照片,眼睛把看到的拍了下來,永遠存留在心底。

《朝花夕拾》記錄下了魯迅小時候的遊樂園,帶給他無限樂趣,在裏面與小草、小花、小蟲子作伴,一起玩耍。這讓我回憶起以小時候,在S樓裏,和一些朋友玩。

《朝花夕拾》有很多事,和我的童年相似,比如,魯迅在三味書屋後面的小院子裏,爬山樹去摘梅花,我在上一二年級時,學校裏,兩幢教學樓之間有二棵大樹,我抓起地上的枯樹枝打樹葉,葉子紛紛落下來,彷彿正在下着一場奇特的小雨。又比如小時候遇到了一個個十分要好的朋友,他的名字,我現在還知道,他叫董文博,是我姐的朋友的弟弟。

書就像是一面鏡子,可以在裏面找到別一個自己;書就像是自己的老家,裏面充滿了溫馨。

我的回憶就是一盆雨水,傾盆而下。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

對魯迅的作品裏最喜歡的,就是這本《朝花夕拾》了。

對於善良又愚昧的同胞,先生是“怒其不爭哀其不幸”,但是在這一本書裏全部藏起來了,用了一種帶着哀愁的回憶的方式。比如,《父親的病》裏雖然也是溫婉的柔和的,但是還是隱藏着他中醫黑的本質(我的一位教醫學的先生卻教給我醫生的職務道:可醫的應該給他醫治,不可醫的應該給他死得沒有痛苦——這位先生自然是西醫。);以前課本上就讀過《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藤野先生》,還依稀記得那時候只覺得無趣,像一些碎碎念。

但是現在再讀,卻瀰漫着一股鄉愁,那些書塾、拜先生的故事,諷刺和批判已經藏起來了,讀到的卻是有一點對少年時候的追憶,更不用說藤野先生那唯唯諾諾的氣質,讓人懷念讀書的時候那些給你鼓勵的,之後卻消失了的長輩老師。

喜歡的,還是《小引》裏對“朝花夕拾”這幾個字的闡述,他說本來這個集子叫《舊事重提》,但是改了,因爲:帶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夠。便是現在心目中的離奇和蕪雜,我也還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轉成離奇和蕪雜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雲時,會在我的眼前一閃爍罷了。

這幾天剛好高考,而年近四十的我,再讀到魯迅,想起高中時候,也是“朝花午拾”了吧。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1

初讀魯迅先生的作品,就像品一杯淡雅的茶。開始時可能會覺得很平淡,但回味後,脣齒間都是餘香。初讀時,你也許感到有一些不知所云。細細想來,才能感到其中之真諦,然後便能深深震撼你的心靈。亦如這本《朝花夕拾》,我感受到的是信念的力量。

朝花夕拾中,寫魯迅先生年少時發生的一些故事,如二十四孝圖中那些孝子的事,父親生病就醫時……但細讀下來並不是只有故事這麼簡單,更多的是想透過故事來揭露社會。他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來使大衆清醒。

站在這樣一個和平年代,去看戰爭年代的魯迅,去看他的朝花夕拾,我覺得這本書滿含着無奈。一場大火之中,所有人都被困在了火海之中,所有人都在沉睡之中,但卻有些人醒了,他希望讓周圍的人能清醒,然後一起逃出去。可週圍的人卻無法喊醒,魯迅無疑是這早醒的人,他也想用他的文字使人們清醒,但這卻收效甚微。

即使是這樣,魯迅先生也不願意放棄,從《朝花夕拾》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信念,一種堅信,堅信着中國能夠站起來的信念。在今時今日的我們身上有看到信念嗎?有的人是有的,但大多數人身上是沒有的,你沒有自己堅信的東西,沒有指路標,那必然會迷路,《朝花夕拾》中傳遞的信念給了我很大的啓迪,讓我明白了很多,希望更多人能從中參悟出更多的道理,指引更多人在信念的光輝下不斷前行。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2

寒假期間被迫讀了讀魯迅的朝花夕拾,爲什麼要說“被迫”呢,因爲我一直認爲我的思想和魯迅或許大有不同。曾經抱着不理解的心情認爲魯迅是在儒家思想薰陶下成爲大家的,而我這種深信墨家“非攻,兼愛”思想,略有排斥儒家思想的人,經不起這樣的思想撞擊。可是纔讀了一篇,就發現,原來魯迅的想法和儒家思想完全沒有什麼關係,讀朝花夕拾還真是讀對了。

才翻開就看到一篇篇密密麻麻的文章,說長其實都沒短篇小說長,說短它也有個幾千字,再看看題目《狗·貓·鼠》,從題目中完全不知所云,抱着排斥的心情,根本看不下去。直到看到了那段話:

“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辨話。蟲蛆也許是不乾淨的,但它們並沒有自命清高;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爲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他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牌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爲止,還是一味的佩服讚歎它們??”

這段話很像震撼過我的另一句話“原來人都是打着正義的旗號去殺人的”,至此我感覺魯迅的想法或許和我的想法有所交集,略有興趣的把剛剛渾渾噩噩瞎看的東西重新看了一遍,確實感觸到魯迅厭惡那些打着旗號的人,厭惡沒有實質意義的填塞式教育,厭惡過於奢華的禮節??

自此我真的理解了魯迅,相信之後對魯迅的文章會更有感覺的。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3

初讀了《朝花夕拾》不覺得像一本名著,反而覺的像是一個朋友在與你閒聊家常,原來這纔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

我正在讀無常這一篇章是,也正好是全書的一半,無常與之前五猖會上的堂報,高照,高蹺,擡閣,馬頭,等,一定是魯迅愛看的,不然怎麼會寫的如此詳細呢!從此看來魯迅小時候一定也是很貪玩的,不過這裏主要還是反映了魯迅思想中戀鄉的一面。

再往前看《二十四孝圖》還真讓人摸不着頭腦,只是覺的這篇文章一定還有深層的含義,看來我還得慢慢的滲透一下,才能得出結論

說起《狗·貓·鼠》與《阿長和〈山海經〉》可是我在這書中最感興趣了的,一開始,看這本書的第一篇文章像是在聽故事一樣。文中的魯迅可是把他仇貓的原因一五一十的說了一遍,說實在的,我也挺討厭貓,也是因爲它吃了我的最愛紅燒魚。不過,如果當時的我把這件事紀錄下來的話,就能與魯迅先生媲美一下了,題目就叫做《我·貓·老鼠》雖然我平時不喜歡老鼠,但看了這篇文章,突然覺的其實那隻老鼠也不錯啊!可當我看到阿長踩死隱鼠時,感覺有點氣憤同時也爲魯迅失去隱鼠也感到惋惜。更感覺阿長真壞,不僅踩死了可愛的隱鼠,還把罪名強加在了貓身上!使魯迅錯怪了貓!

從看了阿長與《山海經》開始,如今我不記恨她了。阿張雖然多嘴,禮節多,但是她爽直,淳樸,又能幫魯迅買《山海經》,人品也是不錯的。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4

對《朝花夕拾》極相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約略地記得百草園是魯迅小時候家裏的後花園,那裏有很多的蟲子,蟲子的名字都很陌生,不過總是很有趣。對於三味書屋的記憶便是老師引領我們分析魯迅是按什麼順序描寫的書屋佈局,分析的結果大概總不過這樣幾種:從四周向中間,或反之,從上到下,或反之,或由遠及近,或反之。然後模仿習作寫自己的教室。

油然生起一種沉重感:我不知道爲什麼家裏的人要將我送進書塾裏去了,……也許是因爲拔何首烏毀了泥牆罷,也許是因爲將磚頭拋到間壁的樑家去了罷,也許是因爲站在石井欄上跳了下來罷,……都無從知道。

先生在大段回憶性的寫實中夾了這樣一小段不是議論的議論:究竟爲什麼讀書呢?父母沒說,自己也不清楚。孩提時代的魯迅對於父母爲什麼要送自己去讀書的理解便是如此:要限制你的淘氣,爲了你的安全,找一個管束你的地方。所以要被送到“全城中稱爲最嚴厲的書塾”。然而,也許其實連父母關於爲什麼讀書也是不清楚的罷。古人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然高在哪裏?爲什麼高?終是迷茫。關於爲什麼讀書,周總理有一句名言: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曾經被奉爲圭臬。然這標尺究竟太高,非普通大衆所能持有。即如我問女兒:你爲什麼讀書呢?女兒沉吟半晌,回答我說:不知道。做一件事,十幾年,幾十年地去做,然爲什麼要做卻不知道,這不是很奇怪的事麼?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是《朝花夕拾》值得再回味的。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5

偶然收到一條朋友的短信,才發現已許久沒有聯繫,突如其來的關心讓人覺得溫暖。

不自覺地想起初中的生活,彼此形影不離的那段日子,平凡而冗長,卻依然清晰無比,甚至是每個細節。很早就讀過魯迅的《朝花夕拾》,文中描繪了許多他童年的生活以及早年的經歷。當讀到《範愛農》中的一段:“從此我總覺得這範愛農離奇,而且很可惡。?第二天愛農就上城來,戴着農夫常用的氈帽,那笑容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在書上躊躇滿志的魯迅,原來也像我一樣,在那個糾結的年齡裏,對範愛農又愛又厭,正如我們那年爲一顆糖而與好朋友爭吵,繼而又在好友安慰中與她深深擁抱。“油蛉在這裏低唱,蟋蟀們在這裏彈琴??”當這些字句映入眼簾,我彷彿回到了自己那無憂無慮的童年時代。小時候也許就是這樣吧,有着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所以不管什麼都會觸動我們甜甜的笑。

或許每個人都在回憶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時光吧。即使是曾經的不開心,也會因爲時間的流逝,鍍上一層淡淡的金色,彷彿當下的生活永遠比不上過往的歲月。每個人都擁有不同的過去。正如黃磊說,“你在某個午後看見一位老人,很老很老,陽光下,坐在街角。你哪能知道他經歷過什麼,你哪能知道他的一生。”

《朝花夕拾》或許不僅是魯迅寫給讀者看的,更是寫給他自己看的。可讀着讀着,又覺得它不僅指引我們體會魯迅,更讓我們回味自己。於是本不該是朝花夕拾的年紀,卻也有許多值得回憶的片段。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6

寒假期間被迫讀了讀魯迅的朝花夕拾,爲什麼要說“被迫”呢,因爲我一直認爲我的思想和魯迅或許大有不同。曾經抱着不理解的心情認爲魯迅是在儒家思想薰陶下成爲大家的,而我這種深信墨家“非攻,兼愛”思想,略有排斥儒家思想的人,經不起這樣的思想撞擊。可是纔讀了一篇,就發現,原來魯迅的想法和儒家思想完全沒有什麼關係,讀朝花夕拾還真是讀對了。

才翻開就看到一篇篇密密麻麻的文章,說長其實都沒短篇小說長,說短它也有個幾千字,再看看題目<狗·貓·鼠>,從題目中完全不知所云,抱着排斥的心情,根本看不下去。直到看到了那段話:

“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辨話。蟲蛆也許是不乾淨的,但它們並沒有自命清高;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爲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他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牌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爲止,還是一味的佩服讚歎它們……”

這段話很像震撼過我的另一句話“原來人都是打着正義的旗號去殺人的”。至此我感覺魯迅的想法或許和我的想法有所交集,略有興趣的把剛剛渾渾噩噩瞎看的東西重新看了一遍,確實感觸到魯迅厭惡那些打着旗號的人,厭惡沒有實質意義的填塞式教育,厭惡過於奢華的禮節……

自此我真的理解了魯迅,相信之後對魯迅的文章會更有感覺的。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7

童年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最快樂,最難忘的時光。童年的故事到了晚年再去回想,就猶如清晨開放的鮮花到傍晚去摘取,雖然失去了盛開時的迷人芳香,但在夕陽的映照下它卻顯現出獨特的韻味,那躲躲藏藏的香氣更給人留下無盡的想象空間,使人忘記一切煩惱,只留下清純的回憶。

首次捧起魯迅的《朝花夕拾》,從目錄,細細品讀下去。魯迅的文筆綿密細膩、真摯感人,猶如小橋流水,沁人心脾。它真實地紀錄了魯迅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道路和經歷,追憶那些難以忘懷的人和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師長的懷念之情,生動地描繪了清末明初的生活風俗畫面。

魯迅是家喻戶曉的作家,第一次讀到他的文章,是在課本里,課文叫做《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自從讀過魯迅那《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下子,似乎把我和魯迅的距離拉近了。他那質樸的語言把兒時的生活描繪得栩栩如生,彷彿又回到了魯迅的兒時。

合上書,心中感慨萬千,想起我的童年,對比着魯迅的童年,這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魯迅的童年是完全與大自然結合在一起的,而我的童年則是與毛絨熊一起度過的。這根本上的差別是我多少有些嚮往,嚮往與大自然的親密接觸,嚮往和小夥伴一起打鬧,更向往魯迅那稀奇多彩的童年。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8

四五個月的纏綿。是我的天真,亦是我的過錯。

早點說破也好。免得繼續和你無謂的糾纏,免得繼續安心地沉浸在你編織的夢境裏。那個突然之間想到的例子,形象得讓人悲慼:我和她站在你兩邊,你的刻意遮蔽讓我不看不見她,我正對着你,你正對着我,而你選擇正對我背對她的原因,是因爲她一直背對着你。

這個比喻我認爲可以解釋清楚很多。比如爲什麼你會爲我的即將消失而難受。原來我的存在,於你,僅起着安慰的作用。阿,還有學習上的促進作用。

感觸良多。或許你對她,稱得上是愛。他們說的那種愛。以前我一直鄙視那些輕易用“愛”這個字眼的男男女女。他們表情生動,溢於廉價而虛榮的愛情之上,無疾而終,無關痛癢。

我清晰地記得那些不眠又不醒的日子。像是一幅塞尚的油畫,灰暗而斑斕,凌亂又很優美。沒有定義只有展示出來的傷口和甜蜜。可是我現在以晦澀的口吻把它們展示出來的時候,記錄變得蒼白無力。那些花朵一樣搖曳的過去,像時光一樣沒有辦法庫存。

忘記,如果沒有忘,何以記。

關於你,其實我想說,我沒有騙你關於我說的那些最字。

我想說,我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喜歡過你。

不過既然已經走到這,我心疼不已但是緘默。

想到一句很經典的話:若沒有離別,成長也就無所附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