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精】《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但是讀書筆記有什麼要求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朝花夕拾》讀書筆記,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朝花夕拾》讀書筆記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

細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走進他與衆不同的生活,品味他真實而又豐富的情感,在一陣風過後留下的是滿心的芬芳。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記錄下了魯迅的童年生活,那份天然質樸的童真童趣不經意間流露在字裏行間,一下子把我拉回了趣味橫生的百草園。幼年的魯迅獨自一人蹲在牆角,他閉上雙眼,聚精會神地聆聽着大自然的交響樂,心中的雜念似乎被這美妙的音樂所淨化,快樂與自由溢滿心田,沒有了大人的束縛,可以與昆蟲玩耍,是極好的。突然間,我又猛地被拉回了枯燥乏味的三味書屋。當壽鏡吾先生手捧課本正忘我的朗誦時,學生們的心思卻早已跑到了九霄雲外,他們饒有興趣的做着各式各樣的事,有的正用紙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游戲,而魯迅先生正投入自己的畫畫世界中……

魯迅先生熱愛自然、嚮往自由的那股熱情早已躍然紙上,而我也一直被他所深深感染着,希望能自由自在地玩耍,與大自然親密接觸,不希望父母整日管束着我們,這正是兒童特有的。曾幾何時,童年離我們漸行漸遠,每天都在這忙忙碌碌的學習、紛紛擾擾的生活之中,腦海中只留下一些零星的記憶,每當陽光將回憶曬得蓬鬆起來,心情似乎也明朗了許多。

幼年的事情到了晚年再去回想,一定別有一番風味,回憶童年時與夥伴嬉戲玩鬧,生活似乎增添了一份色彩。莎士比亞說過:“在好的東西都有失去的一天;再深的記憶也有淡忘的一天;再愛的人也有遠走的一天;再美的夢也有甦醒的一天。”懂得珍惜是一件重要的事,常常回憶是一件美好而又幸福的事。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2

午後,手捧一杯茶,仔細品讀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別有一番滋味。書中的十則故事,給我映像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當時,中國在領邦日本的心中的卻是一個弱國,可當我看到那段話,便不由的心痛起來“中國是弱國,所以中國人自然是低能兒。”這種中國人,希望祖國強大卻不去努力,只是無助的祈禱,讓人不禁憐憫他,但是那些看着自己的同胞在影片裏被殺,而且還與日本人一同歡呼的國人,那種骨子裏的麻木不仁,不僅可恨,而且可憐。

作者在此則中更着力描寫的是藤野先生嚴謹的教學作風,對作者真誠的關懷還有對於中國,作品洋溢着無比的牽掛與讚揚。

藤野先生對魯迅的耐心輔導,是希望將精湛的醫學傳入中國,爲中國的人們治療身體上的疾病,在此,藤野先生還原到了它本來的面目——爲所有人的健康而學醫,而不是以自己個人的利益爲目標,着實可敬!

在文章的末尾,魯迅先生依然被藤野先生的影子鞭策着,不斷的寫爲正人君子所厭惡的的文字,又一次表達了對藤野先生的懷念與敬佩。

魯迅先生是我們民族的脊樑,他以筆作槍。字字擲地有聲,這本《朝花夕拾》,雖是回憶性的散文集,但絲毫不改其風貌,對於作品所指出的舊中國的弊端,我看過後尤觸目驚心,一面慶幸自己出生在了祖國富強的年代,一面又下定決心,盡我所能不讓悲劇重演。

在過往的日子裏,我們偉大的祖國有着太多屈辱的歷史,而如今,在祖國繁榮富強的今天,身爲祖國棟樑的我們,怎能不爲了祖國而去努力呢?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3

去年暑假我讀了魯迅先生的《朝花夕拾》其中有十篇散文,十分優美,在這組文章裏,作者追懷青年時代的往事,既描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回憶和對師友的懷念,有真實地書寫了辛亥革命前後作者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國內到國外所經歷的種種生活,其中寫了許多關於少年兒童的事,使我在讀文章時,彷彿也在品味着自己的生活。

其中有一篇“藤野先生”讓我十分的感動:讓我懂得了知識是沒有國界的,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學醫時的老師,對作者非常關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太講究,但爲人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苟,他一一糾正作者筆記上的錯誤,“不但增加了許多脫漏的地方,文法的錯誤,也都一一訂正,這些值得我們去學習,像他那樣去研究,鑽研。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聯想到了抗日戰爭以前,有一位加拿大的自求恩大夫來到中國,他兢兢業業的工作,“救死扶傷”成了他的成了他的最高使命,他拼搏這,奮鬥着,而且有着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反不僅讓我感動了,也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我想:我們現在作爲一名學生,最大的使命不就是學習嗎?就像作者說的那樣:“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便使我突然良心發現,而且增強了勇氣。在繼續寫一些“正人君子”之類的深惡痛疾的文字。

在想要放棄時,當我們想到身邊辛勤的老師時,當我們想到身邊含辛茹苦的父母時,便更加努力的學習,去實現自己的夢想,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讓我再次感到了好好學習的重要性,朋友們,就從現在開始,用雙手放飛理想的翅膀!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4

《朝花夕拾》初看這書名便讓我覺得奇怪,《朝花夕拾》,是早上的花到傍晚再去把它撿回來嗎?

翻開書,我想看看作者到底是如何朝花夕拾的。一目十行地,一會兒書便看完了,我看不懂。作者寫的到底是什麼?哪有什麼朝花夕拾,裏面可是連一朵花也沒有啊。心中的失望感使我把書扔到了一邊。那時的我還小。

再翻開《朝花夕拾》,現在的我明白了。作者的確是朝花夕拾,的確是在傍晚撿起了早晨的花,只是這花有些特別,這花是作者童時的記憶。

其中首先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和《五猖會》了。百草園在我們眼中除了雜草什麼也沒有,是枯燥的乏味的,三味書屋則更是無味,可這些在作者眼中卻別有一番滋味。百草園是作者童時的一片樂土,那兒有着作者無盡的歡樂,美女蛇的傳說更是讓作者喜愛百草園,三味書屋固然無味,可其中的孩子卻也天真可愛,壽鏡吾老先生也算是位明理的老師吧,但這些都是身處二十一世紀,整天呆在電腦與電視前的我們無法體會的。五猖會是一直令作者念念不忘的一場盛會,但父親的一句“背書”卻使作者失去了一切看戲的興致,不禁令人嘆息,我們恐也無法體會這種心情吧。

作者寫這些文章雖是別有深意,可我最深的體會卻是要珍惜童年,比起那個時代,現在的我們是多麼幸福啊!伴隨着朝花夕拾,當我們老了,累了,回味起童年時的點點滴滴,心中還是會有當初的味道,想必還別有一番滋味吧。清晨綻放的鮮花有了晨曦會顯得更加嬌嫩,到了夕陽西下時分去摘取,失去了剛剛盛開時的嬌豔與芳菲,晚霞的照射卻使它平添了一種風韻。

窗外桂花已謝,拾起一小朵,那若有若無的清香在風的導送下,讓人浮想聯翩,像是在嘗一道佳餚,細細咀嚼,幼年時童真的味道留在心頭,慢慢漾開……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5

《朝花夕拾》是作者寫關於童年、少年、與青年時期的回憶性散文,有着豐富的思想內容,提供了一個關於風俗、瑣事和人物的美醜的價值觀念。

故鄉的自然風物,童年生活中的人和事都給作者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睡覺時,保姆長媽媽會講美女蛇吃人的故事,還能做“別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給童年的“我”買來帶圖畫的“三哼經”;小夥伴閏土的父親善於在雪地裏捕鳥;另據衍太太又圓滑又陰詭……坐上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去關東看“五猖會”,正月十四夜等着看花紙上畫的老鼠成親那樣尖腮細腿的儀仗隊的出現,事實使他“極其神往”的。他津津有味地講述看目連戲裏無常時的種種情形,並由衷的喜歡那通人情的“鬼麪人,理而情可愛而恐怖的無常”。

對童年的描述最爲詳盡的莫過於《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百草園是他童年時代的樂園,裏面有菜畦、皂莢樹、桑葚,還有鳴蟬、黃蜂、叫天子、油蛉、蟋蟀等,那是他的整個世界。冬天,閏土的父親還教他如何在雪地裏捕鳥。最終,作者還是要告別他的蟋蟀們、覆盆子們和木蓮們,去最嚴厲的書塾也就是三味書屋唸書。三味書屋的先生是及方正、質樸、博學的老人,但先生似乎很不高興他問“怪哉蟲”的事情。在三味書屋,雖然要認真讀書,卻也仍然可以在後面的小園裏折臘梅、尋蟬蛻,也可以在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用“荊川紙”蒙在小說的繡像上畫畫兒。

《朝花夕拾》中也透過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生活感受,對封建習俗的和封建思想文化給予尖銳的諷刺和批判。童年的魯迅是熱愛圖畫的,當他收到長輩贈給他的《二十四孝圖》時,先是高興極了,接着便是掃興和反感,因爲封建孝道是違揹人性的。魯迅十分同情玩着“搖咕咚”的郭巨的兒子,郭巨爲了奉養母親卻要把親生的兒子埋了,這委實使童年的“我”感到可怖。不但自己不想再做孝子,而且怕“我”的父親去做孝子。家景正在壞下去,倘若父親去學郭巨,那埋下去的豈不正是“我”麼?甚而怕見“我”白髮的祖母,總是覺得是與自己勢不兩立的人。

《藤野先生》和《範愛農》是懷念師友的兩篇文章。藤野先生是作者在日本學醫時的老師,對其甚爲關心。藤野先生在生活上不大講究,但爲人卻誠懇、公正,對學生誨人不倦,對研究一絲不苟,對學術更是有着超越國界的博大胸懷。他一一糾正作者筆記上的錯誤。在異國土地上,藤野先生嚴肅認真的教學態度和真摯無私的愛給了青年魯迅極大的鼓舞。“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瞥見他黑瘦的外貌……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了勇氣,於是點上一支菸,再繼續寫些爲‘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絕的文字。”範愛農是友,是魯迅在尋找別樣的人們的路途中遇到的。作爲一個普通的愛國知識分子,他的遭遇是有典型意義的。他耿介、偏激,革命後,他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得很,卻最終在那個社會受到排擠,溺水死亡。作者對此充滿同情和憤慨,且又無奈。

《父親的病》這篇文章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就社會庸醫的無能,明明知道病已經沒法治了還故意矇騙,看似開的是神丹妙藥,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使用障眼法,對父親的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走到頭來還是白忙活一場,並且對治病只是忙於應付而草草了事,給人看病都只爲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錢。說白了,其實那時的社會就像父親一樣病重了。

《瑣記》介紹了魯迅先生衝破封建束縛,爲追求新知識,離家求學至出國留學的一段生活經歷。文章從作者的切身感受出發,寫出了進化論及資產階級民主主義思想對進步青年的影響。

《二十四孝圖》則明確喊出“只要一切反對白話來加以謀害者,都該滅亡”!他立志要尋求一種最黑最黑的咒文來詛咒一切反對白話、妨礙白話者,即使是墮入地獄,也絕不悔改。作者鬥爭的決心是不可動搖的。

魯迅對風俗民情是很感興趣的。《五猖會》、《無常》中他對浙鄉的迎神賽馬會做了甚爲詳細的描述,賽神會上的“塘報”、“高照”、“高蹺”、“擡閣”、“馬頭”等,都是魯迅愛看的。他津津有味的講述着無常的形象:渾身雪白,戴着白紙的高帽子,拿着破芭蕉扇。勞動羣衆所創造的花紙、活無常、目連戲和迎神會等民間藝術,是他們追求美的一種表現,雖然是在套着迷信外殼的某些宗教活動中尋找精神寄託,卻反映了他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和美好的願望,算是一種羣衆性的娛樂活動。這反映了魯迅思想中戀鄉的愛民的一面。

《朝花夕拾》以《範愛農》結束,說明了魯迅是重視辛亥革命失敗的教訓的。透過範愛農的遭際,作品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性。範愛農之死,便是對辛亥革命的不徹底所做的形象的批判。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6

看書的時候,會不時擡頭,看看藍天下變幻的白雲,白雲後依舊淡藍的天空。今天有風,窗前兩盆蘭和椰子竹輕輕顫動。我常常沉醉於這樣的場景,坐在門沿上,擡首看天,或雲捲雲舒,或星辰璀璨。

過幾天就要離開了,又是一場需要全力以赴的仗。

年幼的魯迅當年不知道爲什麼家裏的人要將他送進書塾裏去了;年長的我其實亦不甚清楚爲什麼要離開。我有什麼必須的理由離開?

或許還是那個永恆的問題,人爲什麼要活着。史鐵生說,這是一個不需要想太多的問題,既然已經被拋來了,姑且活着試試看吧,也許會有意外的禮物。那麼,怎樣的活着,纔會有意外的禮物呢?

朝花夕拾是出外闖蕩後的魯迅的回憶,筆調恬淡。

百草園是心中的桃花源,卻未必是心靈的伊甸園。

我常常害怕自己在日益紛雜的社會中迷失自我,在鋼筋水泥的城市中虛弱的呼吸。

我想,我是如此捨不得我的桃花源,只因我還未找到將來可以讓我奮鬥不悔的方向罷。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7

《朝花夕拾》是魯迅在受到政府的壓迫、“學者”們的排擠,又歷經戰亂後寫下的回憶。作者在這樣紛擾中尋出一點空閒來,委實不易,目前是這麼離奇,心裏是這麼蕪雜。一個人到了只剩下回憶的時候,生涯大概總算是無聊了,但有時竟會連回憶也沒有。

對往事的'回憶,只是現實生活的一點安慰,而每一個美好的回憶又都有一個悲慘的結局:百草園和繡像摹本賣掉了,長媽媽也匆匆告別了人世,本應是激發人們的愛心的《二十四孝圖》背後,卻隱藏了謀人性命,教人看的醜惡禍心。去留學,並且碰到了一位令自己敬仰的師長,卻因爲感受到醫治人的精神比醫治身體病症更重要而離別了,在學校辦事兼教書,實在勤快的可以的老友範愛農,終究擺脫不了貧困潦倒落水而逝的命運。

在對這一連串苦樂參半的事件的記敘中,作者還追究了自己的一些思想根源,例如仇貓,小小的,帶給作者遐想的隱鼠的失蹤,只是個象徵的意念:當我失掉了所愛的,心中有着空虛時,我要充填以報仇的惡念!這纔是作者仇貓的動機:它在奪人所愛。從魯迅先生一生的經歷看:嫉惡如仇,不過是對缺乏愛、失落愛、痛惜愛的一個自然反應罷了。

對這個細節下作者又給自己開了個傷心的玩笑:他的仇貓是毫無道理的,雖然貓吃老鼠,但他的隱鼠卻不是貓吃的,而是被長媽媽踏死的,那麼是否要恨長媽媽呢?在下一節回憶中,長媽媽也確實有些讓人生厭,睡覺時佔領了全牀,滿腦子的窮規矩和愚昧的信念,就是這樣一位長媽媽,卻把作者日思夜想的,別人都不能重視的渴望化成了現實,不懂識文斷字的長媽媽把她自己都叫不出名的《山海經》買來,送給了“我”。正因爲長媽媽這顆未被舊道德泯滅的愛心,使作者記起她,追念她。

在朝花夕拾的回憶中,作者多次寫到封建教育的失敗和狹隘。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8

寒假期間被迫讀了讀魯迅的朝花夕拾,爲什麼要說“被迫”呢,因爲我一直認爲我的思想和魯迅或許大有不同。曾經抱着不理解的心情認爲魯迅是在儒家思想薰陶下成爲大家的,而我這種深信墨家“非攻,兼愛”思想,略有排斥儒家思想的人,經不起這樣的思想撞擊。可是纔讀了一篇,就發現,原來魯迅的想法和儒家思想完全沒有什麼關係,讀朝花夕拾還真是讀對了。

才翻開就看到一篇篇密密麻麻的文章,說長其實都沒短篇小說長,說短它也有個幾千字,再看看題目《狗·貓·鼠》,從題目中完全不知所云,抱着排斥的心情,根本看不下去。直到看到了那段話:

“它們適性任情,對就對,錯就錯,不說一句分辨話。蟲蛆也許是不乾淨的,但它們並沒有自命清高;鷙禽猛獸以較弱的動物爲餌,不妨說是兇殘的罷,但他們從來就沒有豎過‘公理'’正義‘的牌子,使犧牲者直到被吃的時候爲止,還是一味的佩服讚歎它們??”

這段話很像震撼過我的另一句話“原來人都是打着正義的旗號去殺人的”,至此我感覺魯迅的想法或許和我的想法有所交集,略有興趣的把剛剛渾渾噩噩瞎看的東西重新看了一遍,確實感觸到魯迅厭惡那些打着旗號的人,厭惡沒有實質意義的填塞式教育,厭惡過於奢華的禮節??

自此我真的理解了魯迅,相信之後對魯迅的文章會更有感覺的。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9

拿起那本剛剛買來的《朝花夕拾》,慢慢地看,細細地讀,我彷彿到了魯迅先生的童年,看他和狗,貓,鼠的故事,看他在百草園中快樂嬉戲,在三味書屋中刻苦讀書。朝花夕拾,表面上是說早上的花到了傍晚纔去摘,暗指魯迅先生到了晚年後去回味童年生活的快樂與點點滴滴。

《朝花夕拾》的開篇之作《狗,貓,鼠》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魯迅先生用了對比與諷刺的手法,借物喻人。他的仇貓,理由,怎麼仇貓都寫得惟妙惟肖,趣味十足。還有魯迅先生無意中救的那隻小隱鼠,看了他的描述,我都想養一隻呢!小隱鼠不懼人,很可愛,像小墨猴一般也喜歡舔墨,滿足了魯迅先生一度想養一隻小墨猴的願望。讓我感受到了魯迅先生小時候的天真爛漫。也讓我感受到他對小動物的喜愛。最有趣的是當他知道心愛的隱鼠並不是被貓吃了,而是被長媽媽踏死時,發覺自己錯怪了貓,從而對貓頗爲客氣。還有魯迅先生寫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也表達出了兒時最真的想法:在百草園中無憂無慮地玩耍,與小蟲爲友,以冬天捕鳥爲樂,生活是多麼有趣,多麼自在啊!細緻的描寫讓我很羨慕魯迅先生在百草園的日子。比起現在相對緊張的生活,那簡直是樂園!但是魯迅先生被家裏人送到了最嚴厲的私塾讀書,使他很懷念百草園的一切。私塾的千篇一律使他有些厭倦,不過他也會自己找樂,讓生活多些色彩……

《朝花夕拾》以小孩子的目光寫了魯迅先生兒時,青年時的一些事情,平淡而不乏有趣,讓我真切的瞭解了偉人的童年。也使我很羨慕他自由的生活。雖然有些地方看不懂,讀不深,但也能多多少少了解一些。有時間,你也來看一看吧,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收穫的!

《朝花夕拾》讀書筆記10

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童年。在童年裏有苦也有笑。但或多或少都在自己的心裏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而魯迅寫的《朝花夕拾》裏就是寫他的童年和青年的回憶。《朝花夕拾》是魯迅唯一的散文集。在這本書中他的真情流露比其它任意一本書都要多。

他的童年並不很快樂,他做的很多事都得不到長輩的認同。這使他感到難過,但樂觀的他沒有認爲這是人生的黑暗,而是把那些長輩的不認同化爲動力,寫進這部《朝花夕拾》裏。他告訴我們,要珍惜童年,更應及時把童年中的無奈釋放出來。同時也給那些喜歡批評孩子,不理解孩子的家長敲響了警鐘。所幸我的家長是理解我的,但我的一些同學就不那麼幸運了,曾有一位小學同學因一次考試發揮失常而被父母限定每天休息時間,其餘時間全得用來做作業他她的童年可真是“不幸”啊!

但是童年畢竟是美好的。從作者對百草園那一串充滿詩情畫意的描述中,我似乎隨着他的心情愉快的回到了那個充滿童趣的,碧綠的,生機勃勃的院子裏,體驗一個孩子與大自然相處的無憂無慮。即使去了學堂,有一位古板的老師,讀一些難懂的語句,也壓抑不了孩子們折梅,尋蟬蛻的天真。作者的童年樂趣中,還包括畫畫和看戲到來的渴望和滿足。

我真的很羨慕作者有這樣豐富多彩的童年,能有說不完的話,還有閏土那樣一位好夥伴。他那時雪地捕鳥的樂趣是我們這些生長在城市裏的孩子無法感受到的。文中的一切對於我都是那樣的新鮮,鮮活,充滿吸引力。一切感受都是那麼令人回味,真不懂自己怎麼會那麼喜愛《朝花夕拾》中的這一篇,也許是引起了我心中的共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