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目送》讀書筆記1000字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她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是臺灣女作家龍應臺《目送》中扉頁的一段話,話說得令人心酸又無奈。下面是關於《目送》讀書筆記1000字的內容,歡迎閱讀!

《目送》讀書筆記1000字

《目送》讀書筆記

初識龍女士是她的《野火集》,那犀利,一針見血的筆桿子給我以公民意識的啓蒙。而《目送》與《野火集》大有不同,少了那種犀利,多了柔情,親切而含蓄,令人感嘆。

《目送》共有七十三篇散文,寫了父親的逝,母親的老,兒子的離,朋友的牽掛,兄弟的攜手共行,字裏行間,寫盡悲歡離合,令人動容,感同身受。這部跨三代人共讀的人生之書,用流暢的筆法寫出了三代人的心情。全書以時間爲軸,以親情角色爲卷,作者遊走於“女兒”與“母親”的雙重角色,用細膩的情感之筆勾勒出每寸光陰中觸動自己的“背影”。

目送,一個簡單溫暖的動作卻穿插了我們的一生,那些倏忽而去的背影是否應經帶走了人們太多的記憶、溫情和牽掛?在目送中,時光悄然帶走了滿頭的黑髮,帶走了挺拔的身軀,帶走了如火一般熾熱的凝望。然而,在那個不斷變化成長背影后,目送的人一直都在,那份落寞與希冀一直都在,直到有一天,他或她再也無法目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這是一個談不上奢望的等候,目送的落寞便悄然由那些轉身而去的背影再也沒有回頭開始延……那些倔強的背影一次次傷者母親或是親人最柔軟的內心,那些等候中的一瞥一次次充塞着生命中的悽傷,而原本不該是這樣,原來也不是。

那些長大了的身體總渴望擺脫父母、家庭的束縛,那些渴望飛翔的翅膀,總有一天希望高舞晴空,卻從來沒有想過回頭,從來沒顧忌過曾經棲息過的溫暖胸懷……

生與死,也許就在這目送之間,也許,別離是每一個生命必須的演繹。然而,站在生命之路上的兩個人,有一個卻始終緊緊拽着那根牽絆的絲線,把自己的柔情一絲絲年捻進短暫卻又漫長的時光裏,等候。

“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訴你:不必追。”讀着這樣的落寞,我久久不語。今生今世,已說不清有多少次目送。然而,每一次背影轉身的瞬間卻始終刻在心間,那是一個母親漫長時光裏最真切的回憶,也是一個母親最落寞的回憶。

《目送》一書,可視爲龍應臺的人生筆記,不僅僅就內容而言,從寫作態度來說,本書體現了她真正的實質,比較接近生命本體的、巨大問題的關注和回答。作爲讀者的我,彷彿也進行了一次“目送”人生的旅程,有些情緒體驗能夠感同身受,有些因爲缺乏經歷而不能體會。沒關係,這本書足夠強大,留待日後慢慢品味。

《目送》讀書筆記

《目送》記敘了逝、老、離、牽掛和攜手共進。龍應臺的文字,時寒氣逼人,如刀光劍影;時溫柔婉轉,如微風過麥田。把書中的一個個故事描繪的淋漓盡致。用魯迅的一句詩句來形容,就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爲孺子牛。”

翻開書,第一篇散文就是《目送》,文章透過寫送華安去機場的事反映了當今子女們排斥父母的現象。“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頭一瞥。但是他沒有,一次都沒有。”讀到這兒,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一幅幅和父母告別時的畫面。那時,我是否也是這樣的?也許,那時,他們正在心裏悄悄的流淚。“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們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幾句短短的話語,透露出當時作者內心淡淡的憂傷。父母含辛茹苦培養我們,大半輩子時間都花在我們身上,告別時控制不住的感情,卻被我們排斥、漠視。他們想得到的,不是金錢,不是權利,更不是什麼榮華富貴的東西;他們希望得到一個擁抱,渴望聽到我們說幾句溫暖人心的話語,更想得到告別時的回頭一瞥,回眸一笑。這些用金錢買不到的東西,往往是最可貴的。等我們長大以後,告別,也許意味着一兩年都見不到,而不是一兩天。告別時父母內心的不捨之情,或許比較誇張,但我們必須接受,因爲他們是辛辛苦苦撫養我們長大的父母。

記得和同學們去三亞玩的那一次,到了機場,和同學們會面後,和爸爸媽媽說了再見,又強忍着聽了幾句媽媽的叮囑,立刻玩了起來。好像監獄裏的犯人被囚禁了十年後獲釋了一樣。“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我們在和父母道別時的不耐煩,他們,只能在心裏默默地流淚。我們留給他們的,只有背影。告別時,父母內心深處的不捨、憂傷只能透過目送我們的背影來緩解。

處在叛逆期的'我們,渴望自由的飛翔,不想再想溫室裏的花朵一樣。離開父母的同時,也許,心裏正在暗暗的竊喜:終於可以自由生活了!但是,不論我們走到海角天涯,遇到困難時,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父母;最掛念我們的,也一定是父母。告別時給他們的回頭一瞥,回眸一笑,就能讓他們一顆懸掛的心立馬放下,對我們一萬個放心。

告別時,我們不能讓父母目送我們的背影漸行漸遠,我們要用行動告訴他們,我們在外面不會有事的,讓他們對我們的出行一萬個放心。不管怎樣,請做到:勿留背影!

《目送》讀書筆記

生何其難,死何其易。有人悽悽慘慘離去,有人萬衆矚目到來,但人的離去卻比到來要快的多。見證着這一切的人,就如古時神話故事中守護在奈何橋的孟婆一般,注視着人們來來往往步履匆匆,只有自己任然站在原地,無可奈何。《目送》便是這樣一本生死筆記,深邃,憂傷,美麗。

龍應臺,這最犀利的的一支筆也有最難以言盡的時候:“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女子一場,只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這一端,看着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面對人生的無奈,她的寫作境界逐漸轉往人生的深沉。生命不過一次又一次虛無的輪迴,留下的東西屈指可數,重複的不過是“目送”這一動作罷了,目送着離去,目送着到來,得到痛苦或快樂只有“目送”的這個人而已。時間的火焰靜靜爬過,帶着一條不可泯滅的慘淡的灰燼。

世人皆爲到來者,又爲離去者,更爲目送者。“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一個人出生到世上是何等幸運,在父母期待的目光中,衝破了萬千阻礙地到來,得到了生的自由與喜悅,享受着一切生而爲人的快樂。但殊不知這到來只是自己無奈與悲痛的開始。一個時期的結束就是另一個時期的開始,一個時期的成長就註定要遇到一些人,隨着時間的流逝,正在經歷着的這段時期悄然過去,有些人,這輩子,就可能再也不見了。

這是對時間的無言,對生命的目送。

“沙上有印,風中有音,光中有影。死亡至深處,不無魂魄之漂泊”。啊,淡黃綿綿的沙地上烙印着漸行漸遠的足跡,淡淡微風中傳來若隱若現的清靈的駝鈴聲,附近水面上波光瀲灩,刺眼地映射着這離別的倒影。我所摯愛的人兒,你現在離去的魂魄是否正隨意地漂泊,帶着我對你那最後的目送,遊戲人間。

愛我之人目送着我的成長,我愛之人卻讓我目送着他們的離去,可悲又可泣,離的傷與愛的美緊緊相依,無法分離。有時想要放棄,結束自己的生命,一了百了,可想到要目送我之人的痛苦,便對這個世界有了期待。有時想到要死,一定是因爲自己活的太過認真。人生如此短暫,不過彈指一揮間擦身而過。過往無謂的的爭吵、打罵只會在你目送一些人的離去之後才充滿悔恨,充滿悲傷到胸口快要裂開的痛苦。人不過一死,何不更樂觀地生活?殊不知對於離去的人來說死亡或許是一種解脫,對於目送這一切的留下來的人才是最殘忍的。不過一死,生不如死纔是最痛苦的。

太宰治說:“是等待的人最痛苦,還是讓人等待的人更痛苦呢?無論怎樣,我已無需等待了,這纔是最痛苦的事”。目送是無奈的,更是幸福的,我們要在有限的時間裏,將無盡的愛寄託給目送之人。被迫進行目送這一動作的我們是痛苦的,但當我們連目送這一權利都失去的時候,生活便再無了期望,也無願望。

標籤:目送 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