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是時候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記錄一下了。那麼如何寫讀書筆記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1

你聽說過《父與子》這本書嗎?它是德國的著名漫畫家埃·奧·卜勞恩的作品。卜勞恩對自己的父親和孩子那真摯的愛是他創作《父與子》的源泉,這種愛是偉大的。

最近一段時間,我閱讀了節選自《父與子》中的一篇漫畫。在有趣之餘,我還感受到一種父子倆無私奉獻的精神。有一天,父與子悠閒地在廣場上散步,兒子邊走邊津津有味地吃着點心。突然,耳邊傳來咕咕的叫聲,他擡起頭,看到幾隻雪白雪白的鴿子,他想:鴿子一定是餓了吧!於是兒子毫不猶豫地就將手中的食物一點點分給鴿子吃。瞧,鴿子快樂地啄着食,兒子臉上也溢滿了滿意的笑容。這時,從遠方走來了一位穿着華麗的貴婦人和一位穿西裝的先生,貴婦人手上抱着一些鴿子的食物,另一個人則捧着照相機。趁着鴿子簇擁在食物周圍時,這位先生拍了一張照片。做完了這些事之後,他們揮揮手將鴿子趕走,便得意地走了。兒子看到貴婦人走了,繼續細心地給鴿子餵食。這時,一個善良的天使飛過來吻了他一下,他快樂地露出了笑容。

看完這幅漫畫,我對那些裝腔作勢的人十分厭惡。如果他們對鴿子施捨只是爲了炫耀或是爲了達到某種自私的目的,那又有什麼意義呢?而兒子爲了給飢餓的鴿子們餵食,把自己美味的食物讓給了鴿子,這是多麼可貴!也就是因爲這樣,他纔會受到天使的讚美。我要多學習他這種難能可貴的精神———奉獻。我想我們的社會上如果少一些爲了某種目的而“奉獻”的人,多一些像父與子這樣無私奉獻、善良的人,那世界將多麼美好啊!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2

《朝花夕拾》裏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已編進了語文課本,所以在家自由閱讀時就避開了,很感興趣地讀了其中《父親的病》,一開始我想這篇文章是寫魯迅父親得什麼病怎樣醫治結果怎樣的,可看後知道,文章一開始的主角卻是醫生。

開頭並不寫醫生怎樣來看父親的病,而是寫十多年前紹興城內盛傳的一個名醫的故事:給一戶城外人家的閨女看急病,診費特別高。後來魯迅的父親患上了重病,這些“名醫”給病人診斷和開處方往往也是以意爲之,不要任何科學依據,拿病人的生命開玩笑。例如秋天看病開藥方就要加一味梧桐葉,“梧桐先知秋氣”,這樣便可望“霍然而愈”,這樣想要治好病簡直天方夜譚。又例如後面來的陳蓮河先生,他的藥方是一種特別的藥丸和一種奇特的藥引,尤其奇特的是“蟋蟀一對”還要原配!對於這種荒謬的做法,魯迅諷道:“似乎昆蟲也要貞潔。否則連做藥的資格也喪失了。”這真是太可笑了。這位名醫吸飽私囊後,卻又厚着臉皮溜之大吉了。不久,魯迅的父親就死了。

這篇文章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就社會庸醫的無能,他們明明知道病已經沒法治了還故意矇騙,騙取他人金錢。看似開的是神丹妙藥,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使用障眼法,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

對於當前社會上坑蒙拐騙的遊醫,我們要與他們鬥爭到底。辨明是非,廣泛宣傳、共同促進精神文明的時代進步。並從小懂得追求真理、學會揭穿醜惡事物的本質、辨明是非,並呼籲大家、廣泛宣傳、共同促進精神文明的時代進步!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3

德國偉大的漫畫大師埃.奧.卜勞恩創作的《父與子》是一本幽默連環畫,它用一幅幅小巧精湛的畫面淋漓盡致地流露出純真的赤子之情與融融的天倫之樂。

父與子是一對可愛而有趣的人物,父親梳着禿頭、長着高個子、總穿一件馬甲,兒子梳着刺蝟頭。

爸爸慈祥、友善,兒子聰明調皮。

他們善良、正直、真誠和寬容,懂得生活,有幽默感。

他們對生活中的奇遇或凡人小事,總是抱着樂觀的態度,平和的心情,有時甚至顯得天真,去消釋矛盾,去自尋其樂。

讀完這本書後,讓我深刻體會到父親對兒子的愛。

有一篇叫《尋找出逃的兒子》,兒子用球打破了玻璃,父親打他,兒子逃走了,父親在家等,等了幾個小時也不見兒子,心急了出去找,沒找到,回家時兒子又打破一塊玻璃,還被球撞了一下,看見兒子,父親激動地抱起兒子……孩子犯錯是不可避免的,父親雖然嚴厲,但是愛子情深呀!還有一篇《哄兒入睡》,父親用盡了各種方法,哄他的兒子睡覺,可兒子十分頑皮,不管父親怎麼哄,他就是精神十足,最後,父親哄得筋疲力盡,倒在兒子的身邊睡了,這時候,兒子也摟着父親的脖子甜甜地睡着了……,真是父子情深啊!看着看着,我情不自禁地也想起爸爸哄我入睡的情形,我也甜甜地笑了,沉浸在濃濃的幸福之中。

《父與子》跟我國的動畫片《大頭兒子小頭爸爸》一樣都在告訴我們,不論是小孩或大人,只要具有幽默情趣與平和的心態,生活中處處有快樂。

讓我們健康成長,讓我們的父母盡情享受生活中的快樂!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4

說起父愛,就不能不說說父親,正是他把無私的愛當做最好的禮物送給了我們,自從讀了《奇蹟的名字叫父親》後,我就對父愛更有感觸了。

我讀到“他卻微笑地說沒事,只是摔了一摔絞。然後輕輕地拔出刀子,很慢很慢地爬起來,不引人注意地用大拇指揩去了刀鋒上的血跡。”時,我不禁想起去年冬天的一件事:那一天,寒風呼呼地吹,真是寒風刺骨。爸爸便把身上的大衣披在我的身上,看着爸爸凍紅的雙手,一股股暖流傳遍了我的全身,我的熱淚禁不住滾了下來。我看着爸爸,抑制不住激動,脫口而出:“爸爸,你真是我的好爸爸!”可見,父愛是多麼偉大啊!當我讀到“抵達的前夜,父親來到女兒身邊,對女兒說:‘明天見到媽媽的時候,請告訴她,我愛她,女兒不解地問:‘可是你明天也要見到她的,你爲什麼不自己告訴她呢?’他笑了,俯身在女兒額上刻下一個吻。”時,我感覺一股暖烘烘的熱潮涌上心頭,眼淚情不自禁地流淌下來,我被他的精神所感動,心裏像翻卷着的海浪,起伏不定:父親在死神面前也不忘記他對妻子和女兒的愛。我“刻”這個字知道了父愛是深沉的、含蓄的,是不太容易被察覺的,這個吻已經包含了父親對他女兒的所有愛。最後我讀到“‘夠了!’這時,一位坐在首席的老醫生,鬚髮皆白,皺紋裏滿是人生的智慧,他此時大喝一聲,然後一字一頓地說:‘這個奇蹟的名字,叫做父親!’”時,我已淚流滿面:父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它能使人從傷心變回開心,從沮喪變回快樂!

老醫生說奇蹟的名字叫父親是因爲父親爲了不讓自己心愛的女兒擔心和痛苦,在刀子穿了心臟後毅然一切如常地堅持着,直到女兒等到母親的到來。這是愛的力量,一種父愛的力量。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5

父愛平淡如水,深摯卻勝過太平洋。這一點是我讀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催人淚下的文章後得到的感受。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文章主要講了那年美國洛杉磯發生了大地震,樓房倒塌幾十萬人遇難,其中一所學校的部分學生被困在坍塌的廢墟之中。一位父親在沒有任何挖掘工具的條件下堅定而執着地,不顧自己的生死,克服重重困難救出自己的兒子及其同伴的故事。譜寫了一首父與子情深的頌歌。

讀完這篇課文,我不由爲這位偉大的父親豎起大拇指。他高大的形象浮現在我的眼前。我真想的喊:你是世界上最偉大最了不起的父親。你不顧個人安危,這樣執着。充分體現了你的無私和偉大,父愛比山高,父愛比海深。

以前,我不懂得什麼是父愛,只知道和父親在一起有一種安全感溫暖在我心頭。在我8歲時,我再三央求重病的爸爸,陪我到小河裏游泳,父親捂着肚子,步履蹣跚地來到小河邊蹲在河沿上看着我用汽車內胎做的游泳圈在水上游動。我當時不知怎麼竟然放開了游泳圈。只覺得身子往下沉,又喝了幾口河水,在水裏掙扎着。後來,我出現在爸爸溼漉漉的懷抱裏。當時的事記不清了。只要父親憔悴的臉上神情不安的表情至今還記憶猶新。現在想來,這不正是一種偉大的父愛的真實寫照嗎?父親啊!你身患重病,甚至連自己走路的力氣都沒有,在我危險的時刻,你卻做出了一個健康人才能做到的事。父親啊!我是我是池塘裏的紅蓮,你就是一片荷葉。風雨來了,除了你誰還是我的保護神呢?

《地震中的父與子》使我不但體會到了人間真情,而且也點燃了我幼小心靈的火把!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6

今天,我讀了一篇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這是美國作家馬克·漢林寫的,我有很大的收穫和感想。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是1994年美國洛杉磯大地震中,一位父親冒着生命危險,抱着堅定信念,不顧勸阻,歷盡艱辛,經過38小時的挖掘,終於在廢墟中救出兒子和同學的故事,歌頌了偉大的父愛,讚揚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讀到這裏,我想到了其實每一位父親都是這樣,都有堅忍不拔,恪守諾言,崇高父愛的精神。這時我想到了一句名言:“父愛是一座宏偉的山川,爲我們阻擋一切風風雨雨”,可不是這樣麼?我記得6歲那年,我在我家後院裏跑來跑去,不亦樂乎。這個時候剛下完了雨,地上溼漉漉的。姥姥在看電視,沒有管我。我有點悶得慌,便想找點好玩的東西。此時此刻我看到了一堵牆,便想爬上去玩,我手腳並用,一步一步向上爬,我顯得礙手礙腳,一點兒也不靈活。哇!前面是懸崖絕壁,後面是追兵,我看了看下面,哇!好高啊!我嚇的不敢出聲,怕一不小心就掉下去,我嚇得哇哇大哭,哭聲把我爸爸震醒了,我撐不住了,在迅速往下降,就在這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爸爸衝進後院,把我接住了,我氣喘吁吁,好像還沒有離開剛纔那恐怖的場景,我對爸爸說:“有驚無險啊!”這時,爸爸腳下一滑,摔了個狗啃泥,全身摔倒了,而我卻毫髮無損,我對爸爸說:“您沒事吧?”爸爸說:“這就叫有險無驚,哦,不!應該是有驚有險,放心吧,我沒有事,進屋吧!”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

透過《地震中的父與子》我明白了,世界上的父親都是一樣,都是偉大的,可以爲自己的孩子付出一切的。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7

故事發生在魯迅年輕時的紹興城,魯迅的父親患水腫,長年無法康復,請了兩位診金高昂的人稱的“神醫”來看,開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藥,卻無一見效,最終父親還是死了,而聽說那神醫還天天坐着驕子闊氣着呢、生活好得很、還康健,聽了如何不叫人生氣。

這篇文章十分生動地體現了當時舊社會庸醫的無能,他們明明知道病已經沒法治了還故意矇騙,看似開的是神丹妙藥,其實就是故弄玄虛,使用障眼法,對病是沒有一點療效,搞得家人東奔西走到頭來還是白忙活一場,並且對治病只是忙於應付而草草了事,給人看病都只爲的是那些身外之物——金錢。

“名醫”居然對臨之將死的人說“不要緊的”果不其然治死了人,卻仍然提筆寫下百元的藥方爲死人服下。荒唐!從這篇文章——根據看得懂的文章分析,魯迅前輩透過大量的諷刺而讓人們認識自己的錯誤,魯迅先生是爲了民族的崛起而批判,全是出於公心。我只能深深地在他身後的風塵裏鞠躬了。“

接下來,就是“名醫”用大量雜亂的藥治了父親兩年,沒有醫好,就介紹別人來醫治。“名醫”的形象如雕刻般越刻越深,爲了保全名聲不顧病人的死活。唉,我只能嘆氣。

看看他們用的藥:河邊的蘆根、經霜三年的甘蔗、原配的一對蟋蟀、舊鼓皮製成的敗鼓皮丸。看到這裏,我已經快說不出話了,也只能向老牛喘月一樣撲哧撲哧地大口地喘氣。

對於社會上游蕩、坑蒙拐騙、我們要與他們鬥爭到底!並從小懂得追求真理、學會揭穿醜惡事物的本質、辨明是非,並呼籲大家、廣泛宣傳、共同促進精神文明的時代進步!

對於他的文學功底,不是我最欽佩的;而他那大無畏的精神和滿懷爲國的火紅的心,是令我崇敬的。魯迅前輩也是人,然而他不甘做一個平常的人,他不願在沉默中死去,而願意在沉默中爆發。他像一道雷鳴閃電,炸醒了沉睡的人們,震驚了後人的我們。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8

我們學了《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後,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

這個故事講述了,1994年,美國洛杉磯發生的地震,一位年輕的父親爲救兒子奮力挖掘36小時,終於救出了兒子和同學的故事。譜寫了父子情深的頌歌。

在這篇文章中,有一處地方讓我深受感動。當我讀到“他挖了8小時、12小時、24小時、36小時……”這句話時,我被這父親深深地感動了,不由得豎起大拇指讚歎道:“真了不起呀!”這時侯我想,當時有許多人都上來勸這位親說:“已經沒有希望了。”但是,文中的父親知道他常跟兒子說,不論發生了什麼事,我總會跟你在一起。所以不聽勸告,還是依然用手挖掘。他已經幾天幾夜沒閤眼了,甚至連一秒鐘都沒有。

這裏的父親真偉大,他不顧自己的安全,不聽別人的勸告,一心只要救兒子。因爲這位父親答應過兒子,所以父親信守諾言。父親的心中似乎只有這麼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這使父親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我要救我的兒子!因爲我的兒子在等我!父親的信守諾言,使自己的兒子——阿曼達及十三名同學得以生還。父親即使雙眼佈滿血絲,衣服破爛不堪,到處都是血跡也要救兒子。

本文的兒子也有偉大之處,他先人後已,即使自己早已疲憊不堪,也要先讓同學出去。他和父親一樣,腦袋中只有一句話:“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所以,阿曼達讓自己的父親先救他的同學。因爲父親答應過自己的兒子:“不論發生什麼,我總會和你在一起!”阿曼達鎮定,勇敢,無私,因爲這幾個優點,才能使阿曼達在沒有水和食物,到處一片漆黑的世界裏堅持38小時,甚至比這更多的時間!阿曼達還鼓勵自己的同學,讓他們相信自己的父親,相信自己的父親一定會回來救他們的!

這篇文章的父與子讓我感動!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9

人的一生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有的時候會遇到患難、痛苦,或者會遇到一些突如其來的災難,應對着一些意外的發生,我們該怎樣辦呢

《地震中的父與子》這篇課文給了我們很好的啓發,裏面的父親在困難中永不言棄,不理解放任的勸告,而在被地震震塌的學校裏,苦苦挖掘,因爲他明白,他經常對孩子說:不論發生什麼事,我總會和你在一齊!最終因爲父親的努力,最終把孩子從廢墟中救了出來!啊,這是一個多麼感人的故事啊,父親這永不放棄,堅守信念的精神實在令人敬佩。我的爸爸也不例外,上次在上海,由於我貪玩,我與爸爸媽媽醫院裏走丟了,我爸爸着急萬分,最終把整座大樓都“掃”了一遍,最終纔在大樓的電梯裏遇見了淚流滿面的我,我們父子倆緊緊的擁抱在一齊!

不管是地震中的父與子,還是別的地方的父與子,它們都有自我獨特的愛。我聽說過一對父與子,他們家境貧困,家裏沒有車也沒有房,每一天睡在大街的角落,父親爲了讓孩子上幼兒班,攢了三年,最終攢夠了。有一位好心人聽說他們很貧窮,便開始注視他們,他想等他的孩子回來再借他們一些錢。他就這樣等着,最終,他看見父親揹着孩子微笑着的走了過來。他剛剛要給錢,卻看見疲憊的父親拿起自我在工廠裏拿來的兩根鋼管,他把鋼管斜着放在石頭上,把孩子抱上去讓孩子順着鋼管像滑滑梯一樣滑了下來,孩子笑着,他滑了一遍又一遍……那位好心人感動的哭了,淚水溼透了他的眼睛,他……啊,我讀到那裏,也禁不住熱淚盈眶。是呀,這位雖然父親很窮,可是這是他絞盡腦汁想出的一個好辦法。這位仁慈的爸爸實在太好了,我被他的所作所爲深深的打動着。

父愛比一切都可貴,父親給予我們的精神力量是無窮的,無論是在災難中,還是在平安穩妥的時候。此時此刻,我不禁高歌一曲:“世上還有爸爸好,沒爸的孩子像根草,躲進……”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10

說實話,《父與子》是我看得最久的漫畫書,我記得第一次看它是在寒假的時候,老師推薦我們買,我就立即把它買回了家,一屁股坐在沙發上,一邊吃東西,一邊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我一看封面,咦,就很有意思。畫面上的三個人,有一個坐在木馬上的小孩,還有一個長得像甘蔗的人和一個長得像皮球的人,其中:“皮球”在倒立,“甘蔗”在扭着頭,給小孩子剪頭髮。而且“皮球”的屁股上還頂着一頂帽子。我一下子明白了,坐在木馬上的是兒子,那根“甘蔗”是理髮師,而倒立着的就是孩子他爸了,於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開書看了下去,我發現,這本書裏面的故事更好看,每一頁都有一個真實發生的故事。

《雪人的反擊》讓我明白了做人不能太過分;《會走的箱子》告訴我,人不要動歪腦筋;《我們還缺少的晨報》告訴我們要敢於創新。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失敗的音樂會》。一天,父親和兒子想辦一場音樂會,於是,父親買了一把薩克斯,兒子買了一把小號。兩個人回到家,滴滴滴地開始練習。可是,兩個人都認爲對方吹的不夠好,所以最後只是各自坐在一邊生悶氣,音樂會最終也沒有舉辦。後來,他們兩個盯着自己的樂器看了很長時間,父親發現自己的薩克斯像個大X菸斗,兒子覺得自己的小號像個平常玩的吹泡泡玩具,於是父親倒了幾盒菸絲在薩克斯的鬥裏,點上火,美美地抽了起來;兒子拿來一大桶泡泡水,把小號的口泡到裏面,吹起泡泡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任何東西都不是絕對的只有一個功能,要學會開動腦筋,開發出新的功能。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11

《父與子》是本幽默的漫畫。這本書我已經讀了不下三遍。

第一遍讀這本書時,媽媽常聽見從書房裏傳來的笑聲。的確,這本書很有趣,父子倆之間常常鬧笑話。就比如說《夕陽西下圖》:父親是個光頭。一天,父親在沙發上讀報。兒子叫來他的夥伴,把父親露出沙發的半個光頭當做夕陽,在沙發上畫畫,還加了畫框。父親突然轉頭,“夕陽”就有了眉毛、眼睛、鬍鬚、耳朵。父親幽默、樸實、善良、愛玩,兒子聰明、天真、可愛、調皮,這兩個人物很受大家喜愛。

第二遍讀這本書時,我感受到父子之間濃濃的親情。其中有一個漫畫故事是這樣的:父與子去海邊度假。兒子在海邊發現了許多小石子,就往海里投石子,直到找不到石子爲止。父親看到了,就在晚上推着小車,一遍遍地往海邊運石子。第二天,兒子發現一大堆石子堆在沙灘上,高興極了。父親看了也很欣慰。我仔細觀察第五幅漫畫,發現父親爲兒子運石子時,流了很多汗。父親能爲兒子做一切,兒子也愛父親,也曾令我落淚。

第三遍讀這本書時,我結合了前言,才知道埃。奧。卜勞恩是在納粹法西斯統治德國的黑暗年代創作《父與子》的。這本溫馨、感人的漫畫集竟是在這種兵荒馬亂的年代創作的,他真是一個樂觀積極的人,也是一個非常愛兒子的人。他還是個憂國憂民的好畫家。他不像一些人爲了保全性命和家產而臣服於納粹黨,他大膽創作了反對納粹的漫畫。可是,這樣的幽默大師卻被萬惡的法西斯無情地扼殺了。我想,我們讚美父與子的同時,更應該讚美他們的`創作者——埃。奧。卜勞恩。

我讀了三遍《父與子》,每次都有新的發現。希望我讀每本好書都是如此。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12

很久沒讀紙製書了,已然忘記紙張清脆的聲音和油墨的味道,書架上一摞摞書就像一個個小世界等着去發掘。從早到晚地忙碌,忘記了每週與孩子踢足球、騎單車的必修課,或許理由是爲了家庭,是爲了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但請不要忽視對孩子的正確教育方式。

感謝《父母課堂》給了我們家長一個靜下心來讀書和學習的機會,你可以不贊同文章的觀點,但你必須承認作者的良苦用心。夜深人靜時分,我讀完了《父母課堂》第58期的全部文章,認爲教育孩子應先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溝通是教育孩子的基石。

《傅雷家書》中的傅雷給傅聰的一封信中曾經說過:“我高興的是我又多了一個朋友,兒子變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麼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呢?”從這封信來看,這種“父子如朋友”的境界體現在哪裏?“朋友”的意義,首先在於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與慰藉。當傅聰情緒消沉時,可以毫無顧慮地向父親傾訴,而父親並沒有高高在上、橫加訓斥,或者說些教條式的訓誡。相反,他能夠充分理解兒子的痛苦,首先盡力地安慰他,讓兒子覺得溫暖、放心;然後娓娓而談,以十分平等的口氣給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

如何和孩子溝通,如何贏得孩子的喜歡和信任,既是一門學問,也是一門藝術,是每個父母都需要了解和學習的。希望能透過《父母課堂》期刊與孩子建立起一個能夠快樂交流的平臺,使孩子非常願意與我們配合,“與孩子平等溝通,能和孩子做朋友”,與孩子達成美妙的情感交流,讓孩子在我們家長的引導下身心健康地成長。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13

《父》是一片讓人感慨頗深的文章。

《父》沒有華麗的語言,沒有矯飾的情節,一切都是那麼舒暢,那麼流淌。就連極爲辛苦的情節,都是那麼順理成章,緩緩地被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龍之介道了出來。

《父》一文,用三個詞來概括就是辛酸、辛辣、辛苦。

第一辛:

辛酸。本質上來說,我對於日本人是有極深偏見的。但是我不得不承認,只要是人,都是有着強烈父愛的,哪怕是作惡多端的“小鬼子”。不過,芥川龍之介筆下的父親,卻充滿了愛心。衣着的簡陋之下,卻擁有一顆金子般的心靈。他,就是“我”的同學能世五十雄的父親。在一個等電車的機會裏,“我”和五十雄相遇了,能世五十雄功課平平,但人緣極好,喜歡拿別人的開心來引起大家的注意。就在等電車那會兒,其他的同學陸陸續續的來了。大家都登上了電車,五十雄也隨着“我”一起上去了。“我”和其他人互相說着其他乘客的壞話。

就在這時,高潮來臨時,出現了短暫的沉默——一個同學發現了五十雄的父親,開始偷笑起了五十雄父親的模樣。作者精心的描寫了一番:“他身穿暗褐色西服上衣,深灰色粗條紋褲子裏的兩條腿細的像跳高用的撐杆一樣,寬邊舊式黑禮帽下面露出花白頭髮,看起來已上了歲數,脖子上卻圍了一條黑白格子的醒目手絹,腋下輕輕地加了一根長長的不論是服裝還是舉止,活像是把《笨拙》裏的插圖剪下來。”多麼辛酸的描寫!多麼讓人嘆氣的一位關愛兒子的父親!字字透着辛酸,行行露出悲苦。這麼一段文字,怎能不讓人“獨愴然而涕下”啊!

第二辛:

辛辣。就在這個地方,大家都期待着五十雄會如何嘲笑他(五十雄的父親)。而五十雄,居然說了一句讓“我”震驚的話來:“那傢伙嗎?他是個倫敦乞丐。”雖然僅僅是寥寥十一個字,卻形象的描寫出五十雄對於父親殺傷力巨大的語言攻擊。難道五十雄沒有一顆人心?難道五十雄從未尊敬過他的父親?所有的疑問,都不如這句“那傢伙嗎?他是個倫敦乞丐”來得更爲有力,更爲震撼,更爲辛辣!這樣的一句話,讀起來怎麼不讓人嘆息,怎麼不讓人心潮澎湃?這樣的一句話,簡直是把讀者的心靈重重的撞擊了一下,把五十雄的刻薄寫活了!從“我”低頭的這個舉動,更加形象的烘托出了五十雄的刻薄與無恥!我不得不感嘆,語言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無敵的!我們都願意相信,或許五十雄只不過是逞一時之勇,或許,五十雄不知道那是他的父親?可是五十雄與他的父親朝夕相處,怎麼可能不知道?五十雄的這句話,更是深深使五十雄在“我”心目中的形象轟然倒塌了!五十雄不是一個壞孩子,但是,他對於自己父親的一種態度,難道不值得我們去痛斥,去悲哀嗎?這樣的高潮部分,寥寥數字,卻讓人讀後辛辣萬分,感慨萬分!

第三辛:

辛苦。這個辛苦,和幹活辛苦完全是兩碼事。辛苦可以拆成兩個音節:“辛”和“苦”。“辛”體現在那個時代,體現在五十雄父親的模樣;“苦”體現在最終《父》一文有了一個悲劇的結尾——五十雄在中學畢業後,就患肺結核去世了。但是,即使是在五十雄死了後,“我”不得不辛苦的加上了一句更加辛苦的話——“你素日孝敬父母……”多少千言萬語,都抵不過這七個字和一個省略號。更多的空間讓我們遐想,可是又能想些什麼呢?五十雄就這樣拋下老父不管,難道不辛苦?五十雄的老父白髮人送黑髮人,難道不辛苦?我加上了這麼一句具有諷刺意味的話,不辛苦?也許,在那個時代,五十雄是一個悲劇,但是不可否認,那個時代,更是一個悲劇的時代啊!辛辣、辛酸、辛苦,又有哪個時代可以避免呢?

這“三辛”,何其悲哀啊!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14

《父與子》是俄國十九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屠格涅夫的代表作。作品主要描寫了年輕的知識分子與自由貴族之間的衝突。透過父輩的頑固保守與子輩的自由新潮的衝撞,表現了當時俄國農奴制的社會生活狀況及社會矛盾的激化。書中人物較少,情節也不復雜,讀來比較輕鬆,是讀外國名著中少有的感覺。

掩卷而思,卻總也抹不去巴扎羅夫的父親對巴扎羅夫的那份摯愛的真情。雖然認識與觀念不一致,伊萬諾維奇對兒子的關愛卻無時無刻不存在。害怕兒子走了,害怕兒子吃住不好,不忍傷着,愛到“畢恭畢敬”的地步。有一種“惹”不起的意味。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言語過重了,兒子便不理他了;關心得過繁了,兒子覺得麻煩也關門不理了。兒子一有點高興,兩口子也高興不已,讓人覺得他們一切都是爲兒子而活,爲兒子而忙碌。兒子得了傳染病死後,還一直在兒子的墳前祭奠,其悲苦,其哀痛,深深震撼着讀者的心靈。

這與現實中的父母有何區別啊,兒女們上了二十多,有幾家不是湊乎着批評與湊乎着關心?把小時明明白白的愛都轉入隱蔽與地下,惹不起的兒女們一一一一他們敢頂撞,敢笑你老古董,敢離家出走。父母只能握着風箏軸,看遠近得放線,怕飛遠見不着,拉太緊怕線斷。一顆懸着的心經常牽掛着,愛得更加艱苦,更加酸楚……

讀後深感作者對小說整體的把控。每每是情節高潮時,便也戛然而止了,讓人回味無窮,和詩的那種張力一般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有一種餘韻未盡、玩不盡興的感慨!使人想起“花未開全月未圓”的話來,或許這就是文學作品的黃金分割點?就是文學作品的穴位所在?

一書一得,每讀一本好書就是對靈魂的一次洗禮,就是對心田的一次澆灌。其中的美妙與驚喜,不讀者何以知之?古今中外多少偉人大家終生手不釋卷、孜孜苦讀,苦耶?樂耶?

讀書筆記之五:辛酸、辛辣、辛苦作文15

《朝花夕拾》是魯迅所寫的唯一一部回憶性散文集,所以最初發表時總題爲”舊事重提“。這本集比較完整的記錄了魯迅從童年到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同時也生動地描繪了一幅清末民初的生活畫卷。魯迅以閒適從容的筆調營造了自然親切的氛圍。但行文中還滲透着他濃郁的情感和深沉的思索。

其中《父親的病》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也許,後來魯迅去日本學醫也有此原因吧。文章一開始講述了一位名醫的事蹟,而後引入到少時魯迅爲父親請醫找藥治病,與兩位重金聘請的所謂的名醫周旋數年的經歷。文章以生動的語言描寫出幾位名醫明知病無法治療還騙取醫費,治不好就開些奇怪的藥引,故弄玄虛,或者推卸責任說一句”醫能疫病,不能醫命,對不對“。他們種種行爲都是爲了金錢。也表達了作者對庸醫誤人的深切的痛恨,對父親的不捨與愧疚之情。

我想,周父的病在現在哪怕治不好,可那些神奇的藥方一拿出來,也一定會成爲人們的笑柄,兩個”名醫“也會被揭穿,被世人所唾棄。可在那個時代,那個社會背景下,這樣的醫生反而受人推崇,身價不菲,人們對其毫無質疑。反映了舊中國的科學、醫術的落後和平民的愚昧無知,封建落後的思想深入國人。這不僅僅是醫學技術的低人一等,在思想觀念上、綜合國力上又何嘗不是是固步自封。人們對中醫盲目相信,而對西醫卻一無所知,甚至反對。那時的社會也就像周父一樣病入膏肓,魯迅透過諷刺那些庸醫來對當時的封建腐朽的社會進行批判。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親,是父親痛苦死去,遺留給作者的”最大的錯處“與無盡的悔恨。這也是因爲當時的人們腐朽封建的思想。在歐洲人經過工業革命進入了機械的時代,中國卻盛行女人”裹足“、”巫醫不分“,延續了千年的封建思想、迷信意識,使中國人難以走出落後的泥沼。

所以,我們如今更丟棄封建腐朽的思想,相信和努力發展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