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談讀書》的優秀讀書筆記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書筆記怎麼能落下!怎樣寫讀書筆記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談讀書》的優秀讀書筆記,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談讀書》的優秀讀書筆記

《談讀書》的優秀讀書筆記1

有一份心情,我們從未停下腳步去追尋;

有一份夢想,我們從未放下翅膀去採擷。

讀書之夢、之樂。關於讀書,我們儲存着心情,娛情,寫實以記錄精彩人生。

——題記

“讀書可以作爲消遣,可以作爲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幹。”文章一開始就指出讀書的目的。“消遣、裝飾、增長才幹”。猶如站立在一片浩瀚大海之前,我們張開雙臂,擁抱清新空氣與燦爛陽光。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最重要的散文作家,唯物主義哲學家,被馬克思稱爲“英國唯物主義和整個現代實驗科學的真正始祖。”他不但在文學,哲學上多有建樹,在自然科學領域內,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他是經歷過生活坎坷磨難的貴族子弟,生活的磨難使他的思想成熟,言論深邃,富含哲理。她的整個世界觀是現世的而非宗教的,她崇尚理性主義,是一位經驗論者和現實主義者。

《談讀書》是培根較爲重要的作品之一,其中提出了讀書的重要性等。其實一個學生似乎已然對讀書這一名詞並不陌生,而讀書之好、之樂、之用,我們卻如嬰孩,仍在認識世界裏處於感知階段。

怎樣去讀書?培根在文章中將書籍比作食品,或淺嘗、或吞嚥、或仔細咀嚼、或請人代讀,都是較爲科學且蘊含哲學意味的方式了。

讀書的重要性,培根則是較爲重點的進行論述了。他指出:“讀書可作爲消遣,可作爲裝飾,可增長才幹。”實際靜心、專心,莫不是如此!

我們的世界裏,書書本本並不是什麼難見之物,似乎它們已是如同空氣分子一般的存在。而我們,是不是有一份心情,一份追求去對待閱讀呢?

高爾基曾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林語堂也曾發文特指出閱讀的好處,其實文人是應該最瞭解讀書的好處的罷。“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改變命運”等等關於知識,關於教育的口號,亦已顯出讀書作用了。

或許,我們讀書,是爲了它的作用,而更多的,這是一份關於人生漫步的幽靜小道,不是麼?生命之源,源於力量;力量之起,起於精神;精神之始,始於我們思想文化內涵,而讀書則真如一片浩瀚之海,擁有無盡的能量了。

《談讀書》的優秀讀書筆記2

不久前我看了一篇培根寫的《談讀書籍》,從中收益非淺。感覺裏面句句都是真言,使我對讀書籍有了新的認識。

“讀書籍足以怡情,足以博採,足以長才。其怡情也,最見於獨處幽居之時;其博採也,最見於高談闊論之中;其長才也,最見於處世判事之際。其說的是讀書籍可以陶冶情操,增長知識,開闊視野。使我們能夠從中學到很多前人留下的寶貴知識和吸取他們成功的經驗,減少我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許多不必要的麻煩使我們在前進的道路上少走彎路。

但是讀書籍又不能費時太多,費時過多易惰,文采藻飾不易太盛,太盛則矯。因此我們要善於挑選,只因全憑條文斷事乃學究故態。“讀書籍還可以補先天的不足,而經驗又能補讀書籍的不足,蓋天下生才幹猶如自然花草,讀書籍然後知如何修剪移接;而書籍中所示,如不以經驗範之,則又大而無當。”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人不是生來就知道任何事的,都是經過慢慢積累,以補先天的不足之處。而積累的經驗多了又能補讀書籍時所不能學到的東西。

“書籍有可淺嘗者,有可吞食者,少數則須咀嚼消化。”換句話說,有隻讀其部分者,有隻須大體涉獵者,少數則須全讀,讀時須全神貫注,孜孜不倦。而且不可盡信書籍中所言,也不可只爲尋章摘句,而應該仔細推敲思考。讀書籍使人充實,討論使人機智,筆記使人準確。因此我們要多讀書籍,讀好書籍。同時對各個領域都要有所涉獵,蓋因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

《談讀書》的優秀讀書筆記3

都說《春江花月夜》孤篇冠全唐,王佐良先生的談讀書,竊以爲孤篇冠翻譯界(如有異議,恕我孤陋寡聞),信達雅的範本,恰到好處的措辭。大學的時候初讀《談讀書》,以爲培根先生談讀書。快到十年,再讀談讀書,方知培根先生用1600個英文單詞,講盡了學院派讀書行事的原則。

天賦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上升到一個全員膜拜的高度。彷彿天賦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如同英文天賦的gifted那般,西方那個造字的倉頡或許也認爲那是上帝愛一個人的證明?

我不這麼想,所有的得到都是失去的藝術。天賦充其量只是上帝在某一個屬性上爲某個人多分配了一點,但是這一點一定會在其他地方勻出來。

把天賦發揮得淋漓盡致的人不多,揮霍天賦的卻大有人在。

永遠最佩服的是生活中如同羅蘭羅蘭所言充滿英雄主義色彩的戰士們。有沒有天賦,TA並不在意,但是TA把自己的屬性發揮到極致,爲之付出了太多代價。

我喜歡叫TA們,勤奮的學院派。

我不信命運,也不信運氣。我信因果,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我不相信一個人有音樂上的優勢,但沒有學習/訓練就可以成爲優秀的歌手。我也不信一個人命中富貴什麼也不做就能大富大貴。更不信一個人學業運好,能中狀元,從來不看書就能辦到。

我最喜歡的MariaCarey經過了極其艱苦的音樂學習和訓練才製作出了E=MC2(愛的相對論)這種專輯。

不管是藝術界、文學界、還是學術界,都有大量的“我們以爲人家是靠天分,實際人家靠努力就已經完爆別人”的例子。

如果一個人的天賦並沒有對自身及社會起到一絲一毫的作用,並沒有產生一絲一毫的影響;這個天賦的效益等於零,等於並不存在。

真正的天賦該如何運用?

瞭解自己的優勢or聽從內心的召喚,並且沿着這條路努力,在經過艱苦地訓練和勤奮地耕耘過後,發揮出自己的天賦,把自己生而爲人的使命完成。

天賦只有兩個時刻有用:

1、需要了解自己所長。

2、勤奮值滿格以後。

除此之外,天賦沒有任何存在感。

況且多少自己認爲具有的天賦,其實是自己的自以爲是和孤陋寡聞呢?有沒有一種可能一個人並不知道真正的有天賦是什麼樣,而對自己稍微高於周圍他人的一點點先見而沾沾自喜呢?又有多少人展露出來的,其實只是TA的部分實力,並沒有拼盡全力人家在玩亢龍有悔呢?

還是當一個勤奮滿格的學院派好了。

這很像一道數學題。

如果一個最理想的情況逐級遞減是(以對物理認知舉例):史詩(牛頓/愛因斯坦)、傳奇(費曼)、大師(丁肇中)、優秀(約翰考克饒夫爵士)、以此謀生(大哥哥)、業餘(我爸)、小白(我媽媽)、門外漢(小仙女)

假如沒有天分或者選錯了方向,勤奮滿格的學院派如果不是天資駑鈍到極點,肯定能做到優秀偏下的程度,介於謀生及優秀之間。假如真的有天分也就是選對了方向,勤奮滿格可以做到優秀以上,優秀到史詩還是傳奇就只能看天賦值有多高,是否符合歷史的進程了。不過無論哪個時代,命運總是垂青那些咬牙切齒和生活死磕的人。

學院派的特徵在培根先生的談讀書裏解釋得很清楚:

練達之士雖能分別處理細事或一一判別枝節,然縱觀統籌、全局策劃,則舍好學深思者莫屬。有一技之長者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然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學院派們做事很有條理,通常都有自己的流程,過程簡潔幹練,絕不拖泥帶水,無法刪減,也不該增加。他們熟悉奧卡姆剃刀,如無必要,勿增實體;也熟悉三段論。他們知道選擇最具有性價比的路徑,也重視行走中需要採擷的物資。

學院派們堅持原則,但也非常有彈性,如名臣李賢。讀書多,卻擅長實踐,如於謙、楊慎。學院派們講究原則邏輯,並非按照規定和條文辦事。

昨天,大哥哥給我講了楊小凱和林毅夫先生的世紀辯論:後發到底是優勢還是劣勢?

在我看來這不是先發和後發的問題,而是有沒有意識到正確道路到底是哪條的問題。如同這場辯論所圍繞所關心的問題,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擅長的地方,勤奮費費力氣也能辦到;而學院派們很輕而易舉做到的尋找合適路徑,並不是很容易做到的,需要智慧實踐也需要心智堅韌。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天賦所在,並且當一個勤奮滿格的學院派;任何事都有自己的章法,自律地執行下去,把自己發揮的潛力發揮出最大的可能。

《談讀書》的優秀讀書筆記4

"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是啊,在歷史的長河中書承載着今天與過去,他是我們最真誠的朋友,也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更是我們受用一生的鉅額財富。

學了培根的短文《談讀書》,使我感悟很大,明白了讀書的目的,方法及作用。從而也讓我想起前段時間學的一篇課文《心聲》。它講述了主人公對於《萬卡》故事的情感以及他的內心世界。他多麼想在課堂上滿懷感情地朗讀《萬卡》,而老師卻說嗓音沙啞,拒絕了他的'請求。

終於他實現了他所想的,滿懷感情地高聲朗讀了它。故事中的萬卡有着和主人公相差無幾的生活,主人公也正是感觸到萬卡的那份情感,纔會朗讀的那麼富有感情。這正是讀書的目的啊。一本書及至一篇好的文章會讓你瞭解整個世界,叫你讀懂生命的意義,能叫你變得更加聰慧,能叫你成爲一位智者,能叫你對人類真理有更深的認識,也能讓你感受到那份至高無尚的人間情感。

與《談讀書》相對的另一篇文章《不求甚解》,它主要講述了讀書的要決——會意和虛心。是啊,想要真正去弄懂一本書時,可能會有困難,但是當你虛心去領悟時,你將會了解到它真正的意境,而對於會意,陶淵明則是有獨到之處的見解,那便是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的意境,而我們也許不必做到如此,只需深深探究,鑽研再加上虛心便可以和書合爲一體,想一想人書合一將會是何等境界?

書是朋友,在你困難的時候幫助你;書是精神家園,在你煩惱的時他是一顆解憂的靈丹妙藥;書是財富,是一筆永遠賺不完的鉅額資產。

我的同學們,書,在你們生活中又扮演着怎樣的角色呢?

《談讀書》的優秀讀書筆記5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遇。”我覺得“善讀”不僅僅是指多讀書,也在告訴我們讀書需要講求方法。就讀了培根的《談讀書》一文後,的確是啓迪多多,感到受益匪淺。

首先讀書可以陶冶情操,培養一個人的學識氣度,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的古典名著有許多都值得品讀。文中說道:“人之才智但有滯礙,無不可讀適當之書使順暢。”所以說書籍如浩瀚海洋,應取己所需而讀,我們應有選擇性地去尋找對自己有幫助的某一方面的書籍去讀,而其次在其它一些方面的書籍則應大體涉獵,取其精華去讀。不過這也並不代表不去讀其它書籍,只是應在讀書的比例中能正確分配。

在讀書的過程中應適宜地做一些批註,在讀懂全文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後,用筆將一些關鍵性的句子圈點勾畫出來也是很好的讀書方法。同時培根也說“狡黠都鄙讀書,無知者羨讀書,唯明智之士用讀書。”在讀書過程中要明確書是死的,人是活的,不能只是讀書中的表面文字,也應將它們與生活實際起來,再將自己從中得到的啓示實踐於生活,將它們變成自己的東西。

總之,讀書的方法各有不同,像陶淵明認爲應“好讀書,不求甚解”,朱熹認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以說我們應參照前人的讀書方法,結合自身實際,用自己的讀書方法去“善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