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書筆記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通用9篇)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收穫肯定不少,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通用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通用9篇)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1

堂吉訶德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時,騎士早已絕跡一個多世紀,但主角阿隆索·吉哈諾(唐·吉訶德原名)卻因爲沉迷於騎士小說,時常幻想自己是個中世紀騎士,進而自封爲“唐·吉訶德·德·拉曼恰”(德·拉曼恰地區的守護者),拉着鄰居桑丘·潘沙做自己的僕人,“行俠仗義”、遊走天下,作出了種種與時代相悖、令人匪夷所思的行徑,結果四處碰壁。但最終從夢幻中甦醒過來。回到家鄉後死去。

堂吉訶德讀書筆記:

讀這本書時候,我覺得這本書很荒唐,感覺是一本以一種很荒唐的故事來寓意人生的諷刺小說。它講的是堂吉訶德喜歡看騎士小說,並且走火入魔,還自封爲騎士,想着能像書中的騎士守護女神,行俠仗義,遊走江湖。主人公做出了很多很奇葩的事情,比如收把風車看成是巨人,把綿羊看成是軍隊,等等。

給我一個非常大的感觸:我們當中的很多人也許因爲看了很多書,或者說自己的閱歷比別人大,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按照自己腦中既定的模式或者說是書中的看法說法,或者是道聽途說的事情,不分場合、不分當時的條件和情景,生搬硬套,東施效顰,最終鬧出一出出鬧劇。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2

《堂吉訶德》的作者塞萬提斯,是西班牙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小說家,這本書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初讀時,發現這本書太好笑了。主人公堂吉訶德因爲愛看騎士的書,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個遊俠騎士,在行程中做一些自以爲“正義”的事情。他將風車當成巨人,與它開戰;將小旅店當成城堡,將旅店老闆當成城堡主人;和鏡子中的自己大幹一場……這種種行爲是多麼的滑稽呀!

西方那時應該沒有騎士和“那個時代”的邪惡了,堂吉訶德卻還在很有興趣地做“安民除暴”的事,——他其實做的,只是盤旋在腦海中的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和身邊人說話,身邊的人總是聽不懂,有的只好配合堂吉訶德把“戲”唱下去,有的卻立刻反駁,結果毫無疑問地遭到堂吉訶德的打罵。

雖然堂吉訶德做的事情樣樣使我們感到好笑,但是,在一本“名著”身上,我們總能發現那些並不過時的閃光點。

堂吉訶德受過許多苦難,但他從沒放棄,他的執着在今天仍閃現別樣的光芒。他堅持不懈地朝着自己的夢想前進,做自己認爲應做的事,就算不被身邊的人認可,甚至多次遭到打擊,他也不放棄。他有時露宿在荒郊野外,就算耳朵被割掉了,也一個人咬牙堅持;他不管別人的嘲笑和排擠,對身邊的人總是以騎士的禮儀相待;在熟悉的人之中,沒有人真正瞭解過他的想法,全都認爲他是瘋子,甚至還在他不知情的時候,把他最愛的騎士小說毀於一旦。這樣看來,他還有些許可憐,在自己的世界中,他幾乎沒有可以交流的人。他孤獨地走在騎士旅程,卻無摯交。也許在社會大浪潮下,有些東西會被淘汰,不與時代相符的人註定孤獨。

堂吉訶德在種種場合中,一直爲了追求真理正義、剷除罪惡,而置自身安危於不顧。那些宣揚正義的行爲一點都不可笑,堂吉訶德如果有使人發笑的,那也只是因爲他做的事不符合時代潮流,或者說那個時代已經很少見了。而他最後安然地死在牀上,明白了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也只是想當個“騎士”,讓他的社會重振騎士的風采。

堂吉訶德當屬傳奇,他是一個瘋子,但不可笑,反而引人深思。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3

《堂吉訶德》的小說主人公原名叫阿倫索·吉哈達,是一個鄉坤,他讀當時風靡社會的騎士小說入了迷,自己也想仿效騎士出外遊俠。他從家傳的古物中,找出一付破爛不全的盔甲,自己取名堂吉訶德·德·拉曼恰,又物色了一位僕人桑丘和鄰村一個擠奶姑娘,取名杜爾西尼婭,作爲自己終生爲之效勞的意中人。然後騎上一匹瘦馬,離家出走。堂吉訶德還按他腦子裏的古怪念頭行事,把風車看作巨人,把羊羣當做敵軍,把苦役犯當作受害的騎士,把酒囊當作巨人頭,不分青紅皁白,亂砍亂殺,鬧出許多荒唐可笑的事情,他的行動不但與人無益,自己也捱打受苦。他最後一次到家後即臥牀不起,臨終才明白過來。他立下遺囑,唯一的繼承人侄女如嫁給騎士,就取消其繼承權。

初看《堂吉訶德》,我認爲它只是一部滑稽可笑的庸俗之作,主人公神經質的“勇敢精神”在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讓人越發看不起他。但是細細品味,又覺得書中蘊涵了一種道理。人們的最基本的本質就是爲了自己的目標不顧一切地去實現它。在實現的過程中,那位瘦骨嶙峋像根高梁杆兒似的遊俠騎士,那位奇想聯翩的紳士,時刻體現出他正直、善良的本性,這是人類最崇高的精神,因爲過於單純了,才鬧出許多笑話

書中的主人公原本名叫吉哈納,年過五旬,是一位紳士,雖說是地位顯赫,但家境卻也不寬裕。由於生活的清閒,這位紳士愛上了騎士小說,而且已經走火入魔,到了手不釋卷,廢寢忘食的地步。別人讀小說,都只當消遣,對小說的情節多持笑料態度,而吉哈納紳士則截然不同,他對騎士小說中的的荒唐故事深信不疑,對小說中的騎士佩服得五體投地。漸漸地,他失去了理性,想入非非要去做個遊俠騎士,全副武裝,漫遊世界,去克服一切的困難和險阻,消滅一切邪惡的,殘暴的力量,鋤強扶弱,見義勇爲,名留千古。於是,他從老屋裏找到了一件鏽跡斑斑的祖傳的一套盔甲,並異想天開地用硬紙做了一個面盔。可惜不太結實,他沒辦法,只好用鐵皮條重新做了一個,這纔將這面盔的事情算是完成了,接着,他又找來一匹老馬,然後美其名曰駑馬難得,趁着給馬取名的東風,他又給自己取了個騎士般的名字,唐?吉訶德。然後又無比荒唐地請一個客棧老闆爲他受了封,就這樣,他開始了他的遊俠騎士之旅。

堂?吉訶德的騎士之旅可謂是滑稽透頂了,把風車當成巨人,把美麗的農家女當成公主,把一家普通的小客店當做被實施了魔法的堡壘。第一次出行被人打得動彈不得,被馱在驢背上回到村裏;第二次出行最終以被人裝在木牢裏帶回村裏告終;第三次出行在被同村學士裝扮的騎士打敗後鬱鬱寡歡地重回故里,直到最終一病不起。

如果說堂?吉訶德的存在於他本身是一出悲劇,那麼堂?吉訶德臨終前的清醒則是對於我們所有人的悲哀。“去年的雀巢,今年沒有鳥。我過去是瘋子,如今頭腦已經清醒;我曾經是臺?曼?拉的唐?吉訶德;如今,只是好人阿隆索。吉哈納。但願我的悔悟和真誠能夠換回諸位從前對我的尊重。……”唐?吉訶德的這番話出現在他生命的終點似是所謂的清醒卻更像是他對現實的一種妥協,這其中包含了一切的辛酸與淒涼,諷刺與無奈。當唐?吉訶德的最後時刻終於到來時,他遺囑的公證人剛好在場,他說,從未在任何一部騎士小說中看到過任何一位遊俠騎士能像唐?吉訶德那樣安祥而平靜地死在自己的臥榻之上。然而事實上,他卻是一對矛盾中極大的一個受難者,不平的冤魂。

塞萬提斯在《堂吉訶德》中一方面揭露批判社會的醜惡現象,一方面讚揚除暴安良、懲惡揚善、扶貧濟弱等優良品德,歌頌了黃金世紀式的社會理想目標。所有這些,都是人類共同的感情,它可以穿越時空,對每個時代,每個民族,都具有現實感。

我個人在覺得堂?吉訶德在滑稽之餘,上文所體的追求夢想的精神,也的確是蘊涵在他的內心當中。對唐?吉訶德這個看法,在嘲笑之外卻也帶着一種淡淡的敬佩。畢竟再經受了重重挫折之後還能爲了自己的理想不懈奮鬥的人的確是百裏挑一的。這種精神,唐?吉訶德如果運用得體,不去追尋什麼騎士道,而去專注於其他的事業,我們也很難否定他不是一個成功人士。爲此,笑過之後,卻也爲他深深的惋惜。

本書中一些所謂的配角也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浪子回頭的費蘭多。費蘭多故事本可以訴說一下,但在這裏爲了節省篇幅,也就不再提及了。還有善良聰明的神父。高明睿智的參孫學士。以及同樣傻但對主人忠誠的騎士侍從桑丘,桑丘算得上是本是中的第二大可憐人了,被堂?吉訶德的“花言巧語”騙得了桑丘的信任。使得桑丘答應做了唐?吉訶德的侍從。從那以來我們的桑丘就沒少受苦,在客店裏被人用毯子包起來扔來扔去的戲弄,又被大家一起把他矇在鼓裏把他當作一個笑料,但是桑丘卻以驚人的毅力爲了自己根本不可能得到的所謂堂?吉訶德口中的“海島總督”而堅持着。就憑這份堅毅,我們不得不對這個小丑角色投去欽佩的一瞥。桑丘直到最後也被蒙在衆人設計好的圈套裏。他雖如願以償地當上了海島的總督(實際上是一個小鎮),但自始至終,因爲唐?吉訶德給他開的騎士玩笑而被迫去做做一件件的荒唐事。

《堂吉訶德》每一個讀者都會對堂吉訶德騎士的主觀臆想和不切實際而哈哈大笑,然則,堂?吉訶德不僅僅具有令人發笑的地方,更有令人敬佩之處,每一個深刻的讀者,都會在這位大名鼎鼎騎士的荒唐行爲裏,看到他的執着而公正的品質。他嫉惡如仇,總是正面向他的“敵人”發起不屈不撓的衝鋒,他從不從背後捅刀子,更不用說用下流的中傷和惡意的詆譭來進行戰鬥了。然而,堂?吉訶德騎士這種令人敬佩的品質,在如今這個時代已經蕩然所剩無幾了,尤其是在人類社會一些非公開的場合,這種品質早已無影無蹤,譬如,在令人眼花繚亂的網上,我以爲就很難看到堂吉訶德“公正”的品質。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4

堂吉訶德原名吉哈納,是塞萬提斯筆下的一個既滑稽可笑又有些悲劇性的人物。

在書中,堂吉訶德干了許多令人哭笑不得、滑稽可笑的事,但拋開這些事再來看他,我會無比的羨慕他,因爲他是一位真正的男子漢,他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能付出行動,他不在意別人異樣的眼光,執着的自己的夢想。僅僅這些就足夠令人羨慕和嫉妒。

在現在這個社會,許多曾經的年少輕狂和胸懷大志都被歲月壓力磨洗的沒有了棱角,躊躇不前。就像歌德所說的那句“爲了生存而放棄生存。”現在又有幾個人還懷揣着自己的夢想在打拼?不都還是爲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奔波於市井。兒時的夢想早已丟棄,像是灰燼,風一吹便成了塵埃,悄無聲息。只等待着老年時的自己回過頭來獨自傷心嘆惋。

堂吉訶德卻敢想敢做,他似知道時間不等人,它不會等你把家裏打點好了,等你賺夠足夠的盤纏,再收拾細軟去追尋夢想,等你準備好出發時,就會發現世間早已把歲月侵蝕的面目全非,你最重要的東西已經落在了青春那裏,再也換不回來了。是的,堂吉訶德出發了。他行俠仗義、打抱不平、見義勇爲,縱使有些走火入魔,倒也無傷大雅。堂吉訶德體驗過自己所選擇的路,他經歷過、嘗試過,縱使不成功,在中年也不會因此而感到可悲——在血氣方剛的年齡沒有爲了夢拼一下。

所以,現在的年輕人啊,不要只是空想。腦海裏繁華如花,卻什麼也不曾留下。放開手腳大膽的嘗試吧!年輕就是資本,不要怕,年輕人就是城市最新鮮的血脈,爲城市注入新的激情與沸騰吧!

有夢想是幸福的,爲了夢想而打拼更是令人羨慕的。讓我們像堂吉訶德那樣擁有夢想,勇於實現,爲生命添道亮色,爲了子孫後代做一個好榜樣!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5

初初看這本書,荒唐可笑是第一印象,那個名爲堂·吉訶德的自封的遊俠騎士彷彿是世界上最瘋最傻最荒謬的人。把村姑當公主,把旅店當城堡,把山羊當騎士,把風車當巨人,作者極力渲染他的荒唐,堂·吉訶德甚至成了標籤式的詞語。但每每爲他的瘋癲而發笑的同時,卻又會爲他偶爾清醒時字字珠璣的高談闊論而感動,爲他不顧一切飛蛾撲火般的想建立一個烏托邦而悲哀。

堂·吉訶德這個人物形象因小說需要設定的單薄,但又極爲生動。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他心中那唯一的理想:做一名遊俠騎士,行俠仗義,懲惡揚善;他所做的一切,沒有是爲自己的,都是爲了他人,捱餓、受凍、捱打都沒有關係,都不能打擊到他心中的信念。屠格涅夫說:“他是這個世界上最有道德的人。”由於他的頭腦不清楚,他做了許多啼笑皆非的事,但他的心中是非分明,有自己的道德準則。他更像是一個剪影,一種象徵,而不是一個人,人沒有像他一樣的,他象徵着人的一種精神:對真理的信仰,對理想的執着。而堂·吉訶德忠實的僕人桑丘,則更像一個真實的人,他關心生活,關心錢財,有着老實人的淳樸,也有着人類共有的缺點。難得的是他能不離不棄的跟隨着瘋癲的主人,而不僅僅是爲了海島總督的稱號,這使小說在堂·吉訶德荒謬的悲壯之外有了人性的溫暖。

《堂·吉訶德》諷刺騎士小說,但我認爲作者反而推崇騎士精神,他借他人之口道出騎士小說的庸俗無聊,又借堂·吉訶德之口道出騎士精神的崇高。就如同批判遵守道德而衍生出的虛僞陳腐來保護推崇道德一樣,塞萬提斯批判騎士小說來保護推崇騎士精神,而這時便有一種保護美的神聖感。人們總是在美麗的事物上覆蓋以低俗無聊的事物來混淆是非,在原本純潔無害的事物上亂加陰謀論猜想來譁衆取寵,人類每天猜疑這些破壞那些,損人不利己,卻又樂此不疲。再說騎士精神,古代歐洲的精神財富,沒有法律去規範,騎士們所依靠的只是內心的道德法則,懷着崇高的理想拯救世人,神聖得不真實,這也確實只是人們心中所向往的,現實中卻少有甚至不存在。像喬治·馬丁說的一樣,騎士也不是隻有黑白兩面,也有灰色地帶,但至少古代的人們還保有這樣一個純潔的願望。

塞萬提斯同莎士比亞屬於一個時代,歐洲文藝復興,“人”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態崛起,與莎士比亞這個堅定的人文主義鬥士不同,塞萬提斯處於矛盾。,他一方面倡導以騎士精神爲代表的拋棄自我,追逐理想,爲國爲民的崇高美德,卻又以堂·吉訶德的形象表達出這種精神的空想、荒謬、違背真實人性;另一方面他以桑丘和神父等其他人的形象表現了人文主義的人性至上帶來的利己、庸俗,而桑丘的不離不棄和神父等人的幫助又體現了人性中不同於騎士精神崇高偉大的平常中的善良與溫暖。書中的人物也帶有這種矛盾,牧羊學士的葬禮一節中,瑪賽娜獨立思想正是人文主義的光輝,堂·吉訶德也贊同她,但其他人仍沉浸在形式化的愛情故事中,認爲她這種非形式化的女主角冷酷無情。到了最後,堂·吉訶德悔悟,像常人一樣病死,表明了作者最後的觀點,人文主義戰勝了騎士精神。但這種觀點也許是無奈的,屈從於現實中人文主義浪潮的觀點,作者的心中,也許更向往騎士的時代。

其實我們的心中何嘗沒有對騎士精神的嚮往,但當我們理所當然的認爲堂·吉訶德可笑的時候,我們的心中利己主義的根就扎得更深了一點。是了,騎士已經是不復存在,騎士精神也被遺失在歷史的塵硝中,我們的時代是進步的,理性的。但我仍希望,我們的心中可以留出一個角落給那個瘦弱的、老朽的、荒唐的最後一個騎士堂·吉訶德,來盛放他所代表的精神力量。像一個童話一樣,供我們做荒謬但美麗的妄想。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6

這本書講了一位名爲吉哈達的紳士,他本來是一個正常而又斯文的人,但卻迷上了騎士小說。

他買了一本又一本騎士小說,看得廢寢忘食,終於有一天,他有了一個全世界瘋子也從來沒有過的念頭——他要去做一個遊俠騎士,爲人們打抱不平。

他帶上村裏一個名爲桑丘的人,做自己的侍從,騎上馬,全身披掛地出發了。

他去到一個客店,門口站着兩個娼妓,在他看來這就是一間城堡,他認爲那兩個婦女是富家小姐。晚餐的黑麪包散發着臭味,卻被堂吉訶德說成是上等白麪包。

這次出行很短暫,三天後他回了家,一天到晚都在胡言亂語。

村裏的神父決定將那些害人的騎士小說全部燒掉,只留下不害人的書。可是這樣做也無濟於事,因爲他已經全部記住了。

他再一次出了門,答應桑丘,自己一定會給予他一個海島。

他們日夜行走,他把騎士書裏的一切搬到現實生活中來。他虛構的心上人,令他瘋得更加過分了。

他前去一個村子裏尋找他心中的這位小姐,見到的卻是奇醜無比的村姑,他認爲一定是魔法師,把她變成這樣的。

後來,他們遇上了十分富有的.伯爵夫婦,他們給堂吉訶德最好的待遇,堂吉訶德感覺到自己已經成爲了一名真正的騎士了。因爲不管在哪一本奇書中讀到的,都是上千僕人管家,圍着騎士們,每天都能吃到美味的佳餚,而現在這一切都成真了。

這對於他的僕人桑丘來說,十分不可思議。伯爵夫婦決定把這個玩笑開久一點,於是拿了一塊自家的地,充當桑丘夢寐以求的海島。

可是海島總督幹了沒多久,海島就被敵人包圍了,他覺得自己擔不起這個重任,下臺了。

終於,堂吉訶德在外當騎士的日子結束了,他和桑丘向老家的方向走去,臨終時,堂吉訶德對神父本人說,他這輩子都被騎士小說毀了。

大家發現,他頭腦終於清醒了。不久後,這位著名的騎士便與世長辭了。

讀完這本書,我體會到了堂吉訶德雖瘋癲,卻也做了一些好事,他的大膽令人佩服。還有桑丘,他忠心耿耿爲主人服務,主人將自己的家產給了他一部分,他如此忠誠,獲得獎勵也是應該的。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7

《堂吉訶德》他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的著名代表作。這本小說講述了年逾五旬的紳土吉哈納因讀騎土小說走火入魔而改名堂吉訶德鬧出不少令人笑掉牙的事情,這本書乍一看十分荒謬。其實它極其現實的映射了當時的社會問題。堂吉何德是一個正義的鬥土、他不屈不撓、勇敢無畏、行俠仗義。他深深的厭惡施暴者和黑暗的社會企圖透過自己的遊俠行徑振興騎土道,但是事與願偉,騎土道已經被時代所淘汰。再加上他深受騎土小說的毒害,成爲一個行動盲目的人,將幻想與現實融爲一體,他把風本當巨人,羊羣當軍隊,理髮師的金盆當成頭盔,因此大家都認爲他是個瘋子。尤其是在住旅店那幾章,他被衆人耍得團團轉,而自己卻糊裏糊除。完全沒有察覺。讀到這裏。我不禁爲學吉何德感到悲哀。

再者,他是一個純粹的理想主義者,他希望建設一個高度自由的新社會,可惜他的理想是超現實的,凌駕於現實和法律之上的,而且在這樣的驅動下,他做出了打傷押送囚車的衛兵並釋放國王因犯這擇瘋狂的舉動。他希望囚犯們能自由,但他不知道,囚犯是設有權利獲得自由。所以他的理想無法實現。

有哲人說,以爲世事能夠一塵不變純粹是癡心妄想,恰恰相反,一切都像是在輪轉,確切地說是周而復始。春去而夏來,夏初則酷暑至,繼酷暑的是清秋,接清秋的有寒冬,冬過重又見陽春,歲月就這樣反反覆覆地循環不止。唯獨人生有限,猶如流光般地倏忽,去而無返,直抵永無盡期的冥世。如果說堂吉訶德的存在於他本身是一出悲劇,那麼堂吉訶德臨終前的清醒則是對於我們所有人的悲哀。“去年的雀巢,今年沒有鳥。我過去是瘋子,如今頭腦已經清醒;我曾經是拉曼查的堂吉訶德;如今,只是好人阿隆索。吉哈諾。但願我的悔悟和真誠能夠換回諸位從前對我的尊重。……”堂吉訶德的這番話出現在他生命的終點似是所謂的清醒卻更像是他——諷刺啊!這個社會——唉!

作爲一個人,我們最起碼要有自己的夢想,或許這個社會很殘酷,或許這個理想我們窮其一生也不能實現,但我們也要沿着夢想的道路一路狂飆。夢想就像一場沒有盡頭的馬拉松比賽,我們都在賽道上奔馳,有些人跑着跑着累了,他停了下來開始休息,有些人一直在奔跑從不嫌勞累,休息的人笑那些跑的人“都沒有盡頭你們還跑什麼”,可跑着的人呢?到底是誰可笑呢?

這個社會少的是“堂吉訶德”呀,唉……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8

堂·吉訶德曼查的落魄鄉紳,書中的主人公。喜好讀騎士小說,整日耽於幻想,立志恢復古代的騎士道。一番荒誕的“證險”後,他返回故里,臨終時幡然醒悟。

整本書的主要內容是說拉曼卻地方一個鄉村的小紳士叫吉桑諾,將近五十歲,身段頎長,面孔瘦削,有一匹瘦馬,還有—支長矛.一面舊盾,家中有—個四十來歲的女管家,一個二十來歲的外甥女,還有一個幫工,一般生活可以維持,但並不大富裕。他有—個嗜好是喜讀騎士小說,讀得入迷了,不打獵,不管家事,後來竟然把土地賣了去買這類書,並見人就與人議論書中的義理。從黑夜到白天,從白天到黑夜,他每天這樣談,以致腦汁漸漸枯竭下去,終於失掉了理性。他腦子裏滿是魔法、戰車、決鬥、挑戰、受傷、漫遊、戀愛、風波以及書中種種荒唐無理的事,凡是書中所寫的他都信以爲真。於是發生奇想,爲了增進自己的聲名利謀求公衆的福利,他要去做遊俠騎士,把書中見到的都實行起來,去解救苦難,去親歷危險,去建立功業。他於是結馬起了名爲羅齊南脫,意爲從前勞役的馬,找出矛和盾,把一個鄉間女子臆想爲身爲騎士的自己的夫人,便出了村子去行俠仗義,遊走天下。

書中的主要人物爲了自己的理想,奔赴各個地方,但是神智不清的,瘋狂而可笑的,但又正是他代表着高度的道德原則、無畏的精神、英雄的行爲、對正義的堅信以及對愛情的忠貞等等。作者用極其喜劇的方式描寫了這麼一個悲劇性的人物,在看的過程中會深刻的同情他,但是又覺得這個人物相當的搞笑,是一個極端理想主義的人。

《堂吉訶德》的讀書筆記9

我最愛讀的書是《堂吉訶德》。我喜歡它不僅因爲書裏面有趣的故事情節,更主要的是我從這本書裏悟出了一個人生的哲理。《堂吉訶德》是一部難得的文學名著,它是西班牙作家塞萬提斯寫的。作者透過瘋瘋癲癲的堂吉訶德的可憐遭遇,給遊俠騎士畫了一幅漫畫像。堂吉訶德是一位落魄的鄉紳,他沉迷於各種騎士小說,整天胡思亂想,甚至找了他的鄰居桑喬做他的侍從,和他一起去各地冒險,完成他的騎士夢。他走在路上平白無故地居然救了一羣要被押去做船伕的囚犯,因此躲進了山裏。在山裏,他竟然異想天開,學騎士小說裏的樣子對着一個他捏造出來的杜爾西內婭夫人發瘋,一定要桑喬去找那個子虛烏有的杜爾西內婭夫人。最後,他卻可悲地被他的朋友神父和理髮師裝在木頭箱子裏運回了家鄉。這還沒完,堂吉訶德還要再次出去冒險呢!

我認爲書中的堂吉訶德的形象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他不分青紅皁白地把現實中所有的東西都給想象成了騎士小說中的東西,把供人們消遣的騎士小說當了真,不聽別人的勸告,一意孤行地把自己當成了遊俠騎士,一大把年紀了還騎着一匹瘦馬羅南爾多到處“征戰”,把周圍的東西都給當成騎士的敵人,去和他們決鬥。結果把自己搞得到處是傷。如果他無法解釋眼前發生的事情,就把它說成是魔法師在捉弄他,把這事物變成如此這般。他真是太可笑了。如果他能用他聰明的腦袋去思考一下,也不會到處去出醜了。我想堂吉訶德的腦子裏要是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要是沒有那些騎士小說中描述的情節,又怎麼會如此瘋狂呢?他變得這樣的瘋瘋癲癲全是因爲他過量的看了這些騎士小說了,看得太入迷了。

我從堂吉訶德的所作所爲中想到我們讀書一定要仔細地挑選有益的書來讀,不能盲目地、不加選擇地讀。如果自己沒有思考能力,讀再好的書都沒有用,相反,如果自己會思考,自然也不會去讀一些對人無益的書了。那些供娛樂的書不是不能讀,但是要控制自己,不讓自己被這些書給迷倒了。適當讀這些書也是有好處的,可以放鬆心情,使自己更快樂一些。但如果過量地讀,就會變得像堂吉訶德一樣,控制不住自己,發瘋似的去各地“徵險”。由此,我想到了現在社會上的一些青年,他們整天沉迷於電腦中的虛擬世界,什麼事也不管,工作甚至連家庭都不要了,不是整天呆在網吧裏就是抱着電腦,不是打遊戲就是聊天,陷入網絡裏的世界無法自拔。他們其實就是堂吉訶德的化身,和堂吉訶德一樣沉迷在自己想象的世界裏,脫離了現實。

讀《堂吉訶德》讓我受益匪淺,它讓我明白了讀書要學會思考,不能盲從書中的的那些故事情節,不要老是沉浸在自己編造出來的世界中,要活在當下,要活在現實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