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體裁作文 > 讀後感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通用17篇)

讀後感1.43W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讀後感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通用17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通用17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1

校領導給我們每位老師贈了一本《蘇菲的世界》,希望我們能從這本哲理性的書籍中收穫非凡。零零散散一個冬天,早自習的間隙,一個假期,讀了《蘇菲的世界》,讀起來有些艱澀、枯燥。常言道:讀一本好書,讓我們得以明淨如水,開闊視眼,豐富閱歷,益於人生。我堅持讀下來,也從中讀懂一些人生哲理。

十四歲的少女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層層謎團一股在她眼前展開,使她不得不開始注意起這些惡作劇般的問題,在一位神祕導師的指引下,蘇菲淌徉在這個充滿哲學的世界裏,她開始不斷思索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真相遠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書中更是有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瞭解,更有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垢印刷機。更讓我們學習到康德黑格爾,弗伊德甚至馬克思的哲學思想 ……

哲學家們不停地追問,不停地前行,同時也不停地呼喚着沉睡的人們。他的呼喚只能喚醒少數有頭腦的人,而贏得大多數人的厭惡,蘇格拉底最總最終將生命獻於哲學服毒自盡,耶穌亦如此。我佩服他們的勇氣於精神。有的人活着,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着。德謨特里克斯在沒有任何先進設備的情況下,僅靠好奇與思索提出原子理論,柏拉圖的兩個世界論,亞里士多德的黃金中庸。我思故我在。一千年,兩千年,中世紀,浪漫主義。慢慢我陷入整個歐洲哲學史,開始時很茫然有很多的不瞭解,越來越發現,其實哲學離生活並不遠,我可能不瞭解一些地域,一些風土人情,但思想是沒有限制的。人面對生活的態度也是互通的。蘇菲最終只是希德書中的一個虛擬人物,我們又是誰呢,蘇菲又是智慧的意思,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的世界,也喚醒我們生活的智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2

在這本哲學書中,《蘇菲的世界》是艾勃特(席德的父親)寫給席德的一本哲學教育書,是送給席德十五歲生日的禮物。而喬斯坦·賈德成功的描繪了一個“書中書”的世界,令人大開眼界。

一切故事從蘇菲的哲學課說起,一切故事以蘇菲和他的哲學老師艾伯特跑出書中結束。蘇菲的哲學課太漫長,太詭異、離奇。這本書的結局實在是一個神祕的結局(這只是關於蘇菲的故事)。而書中的知識也是很廣泛的,包括哲學、宗教、歷史、科學,以及許多個哲學家對哲學問題的研究、思想。另外,我也學到了哲學家研究問題的態度:一絲不苟,認真鑽研。

書中的哲學問題實在令人難懂,不過關於哲學這門課程,事實上是很有趣的,裏面包括的內容也很廣泛,而關於哲學中有些難懂的思想也被講的很生動,用一個個例子說明的通俗易懂,這實在是一本很好的哲學課本。在生活中,很少有人提出這些問題,儘管對於我們來說這些問題的確值得思考,因爲人隨着年齡的增長漸漸的失去了好奇心,而把這一切(我們所擁有的這個世界,包括這個世界中的所有事物)當做理所當然。也許,哲學家便是一個對世界充滿好奇的孩子,或是嬰兒,而他們在探索者這個世界上所有未知的奧祕以及被我們當做理所當然的事物。而對於我們來說,我們認爲自己沒有看見過的事物,便是不存在的,顯然我們已經太習慣這個世界,習慣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事實上,我們並不能說,那些我們沒有看過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就像我們沒有見過白色的烏鴉,就說他們不存在,這是不合理的。或許我們應該用一個嬰兒的眼光來看世界,也許這樣才能更深度的瞭解這個世界。習慣並不是太好的。

這個世界就像魔術師從禮帽中變出的一隻兔子。有些人已爬到兔子的毛皮深處,過着舒適安康的生活;而另一些人,就是那些哲學家,卻在兔子的毛皮頂端,想去看看魔術師是這樣變出的這個世界。你呢,你是否願意一睹魔術師的風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3

笛卡爾,一個註定被歷史所銘記的人。回首他光輝的一生,你將驚訝於他太多的成就:座標系的發明,第一套重要哲學體系的創立者,還有那句世代傳誦的名句:我思故我在。

笛卡爾迫切地想要了解靈魂與身體的關係,因此,他將這個複雜的問題儘可能細分爲許多不同的因素,並從其中最簡單的問題出發。爲了確保它們的正確,笛卡爾主張我們應該對每一件事物加以懷疑,因爲他不希望他的思想是建立在一個不確實的基礎上。“他想清除房屋地基上的所有舊瓦礫……”

笛卡爾不僅懷疑前人的理論,甚至認爲我們不能信任自己的感官,因爲感官可能會誤導我們。最終,笛卡爾懷疑每一件事物,在他之前的許多哲學家走到這裏就走不下去了,但他卻設法從這個零點開始。等待他的是漫長的思考,他日思夜想,廢寢忘食……終於,他悟出了一個道理:有一件事必然是真實的,那就是他懷疑,即“我思故我在”!從此,他開始將他獨特的思維與見解傾灑在哲學史上,影響了一代代人。

“我思故我在”名垂青史,受到後人的膜拜。但我認爲,這句話的背後,笛卡爾的懷疑精神更值得人敬佩。他敢於反抗當時的哲學權威,獨立創建自己的哲學體系。而在創立的過程中,他不被前人的理論所迷惑,只相信自我的認知,終於大有所成,被後人尊爲“現代哲學之父”。

在現實生活中,擁有懷疑精神也是至關重要的。所謂懷疑精神,即指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當今資訊量爆炸、繁雜的社會環境中,看待事物有自己的見解、不隨波逐流,是極爲可貴的。在學習上亦是如此,如果總是借鑑他人的思想而不鍛鍊自我、轉化爲自己的東西,待到真正考試時,一旦轉換個考法就不會做了,吃虧的必定是自己。這些都是我從“我思故我在”中學習到的精神,我個人認爲是一個寶貴的經驗。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4

蘇菲的世界像是虛無的,又像是真實的。亦真亦幻,存在着許許多多未知的奧祕。我們的世界就是如此。

從收到第一封信起,蘇菲的世界也許就就不再平凡。“你是誰?”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包含了許多哲學的道理。在這位神祕導師的引導下,蘇菲漸漸有了更寬闊的知識面,那些不尋常的來信,似乎也喚醒了這個14歲女孩的悟性和天賦。她遊於各個知識領域,探究着一件件難理解的哲學問題。但未知的世界遠遠比她想的更復雜,更怪異。不知覺中,蘇菲的世界越來越不同尋常,可能,世界本就是這樣的。

本書的作者是挪威的一位世界級作家,喬斯坦·賈德。主修哲學,神學及文學,是當代重要的北歐作家。也許蘇菲就是他的一個縮影,是他寄託感情的人物。因此,蘇菲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起來了,同時,也在人們心裏留下了重要的地位。

在網上的論壇我見過這樣一句話“科學的盡頭即爲神學”。而我認爲,組成神學的重要因素就是哲學。《蘇菲的世界》大概是一本哲學入門書吧。它喚起了我們隱匿的,潛藏的對世界的一個個問號,而後又不禁使我們產生了一個個恍然大悟的感嘆號。哲學就是這樣的吧,存在於世界的各個角落,任何時間。

我們可以構思一下,若天地真是由盤古開天劈地而來,那麼宇宙又是怎樣的存在?那麼世界到底是怎麼來的?總有人說宇宙是無限大的,而無限大到底是多大?沒有邊際,甚至我們對此一無所知。這足以見人類的渺小,世間的寬廣了。於是人類便試着去認識,去理解這個他們賴以生存的世界。哲學的大門就這樣被悄悄開啟了。

書中有一句我很喜歡的話“生命中最難的階段不是沒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這個世界太美好,清晨的曙光,傍晚的晚霞就足以溫柔,每一顆星星,每一片雲朵都讓人忍不住駐足觀望,浮想聯翩。所以才讓人們留戀,惋惜,從而認識生命的可貴。

所以,這不止是蘇菲的世界——更是你的世界。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5

我也不知道從哪得知這是一本哲學入門書籍,於是就找來看了。此前也從來沒有對‘哲學’這個概念有一個清楚的認知。讀完這本書以後,果然還是沒能有,但多少不是一張白紙了。

在蘇菲的老師開始出現的時候並開始教授她有關哲學的知識時,儘管有些離奇,我還是從真實性故事的角度來看的。後面卻愈發的跑偏了,我又轉換成奇幻故事的心情來看,再後來看到蘇菲是少校書中的角色,這樣一種劇中劇的寫法,這個腦洞確實有驚豔到我。

讀完書我有了一個自己對於哲學的理解:哲學是對於精神理性的探求。而理性這個詞的理解,我認識就是把事物尋根問底得拆分到最小單位。

前期大部分的內容都是在闡述人文發展,不論科學、宗教,都是對於身邊事物的解釋。對於可以理解的東西,我們稱其爲常識,還沒能力對解釋的,我們把解釋交給神。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滿足於神的解釋。而更加理性的解釋就是科學,隨着科學的發展我們有愈來愈多的能力去理解世界。

我以爲科學是理性的,宗教某種意義上來講也是理性的。它們爲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性、方向性和解釋性。而換個角度來講,他們又都不理性,因爲他們劃定了邊界。我總能從書裏感覺到一切皆有可能的暗示。

就上面兩者所帶來的方向性,我是說人生的方向性。如果我們有能力全都搞清楚,應該就能發現,自己是有選擇的,而並不全包括在現在給出的選項中。大到宇宙的運轉,小到衣食住行。再看看現在科技發現的今天,當然發展的不僅僅是科學,但他最顯性。變化是永遠不變的。在這樣環環相扣的世界裏,我們不斷打破了邊界,從而重新建立新的邊界。

我思故我在,所有這些東西的背後的動力,應該就是思想了。

我們這些浩瀚宇宙裏的渺渺星塵,擁有着最珍貴也最強大的能力。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6

是否以往想過,我是誰?我爲什麼會在這兒?

我只明白,看這本書之前,我從沒思考過。可能不只是我,幾乎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因爲我們早已熟悉這個世界。世界的多姿多彩,彷彿與我們無關。就如作者用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一隻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我們都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服的躺着,對魔術師的祕密毫無興趣。僅有哲學家,不停的順着兔子的細毛向上攀爬,想探究魔術師的祕密。

這本《蘇菲的世界》,帶着主人公蘇菲爬回兔毛尖端的同時,引領讀者進入了哲學殿堂。讓我學會用自我的方式去理解:哲學是什麼?我想,可能,哲學就是認識自我,不一樣的自我。

合上這本書,回憶起帶給我感觸最深的“我思故我在”。或許,我們活着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寫的一本小說罷了,連我們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證明。笛卡爾說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麼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麼人生就意味着虛無縹緲。”他認爲,我們應當要懷疑一切,但不能懷疑“懷疑”這件事本身。這種觀點,讓我覺得與“莊周夢蝶”相類似。到底是周公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周公?在處於“毛皮深處”的人看來,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雖然,“醒”是一種境界,“夢”是另一種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可是,這樣的一個思考,卻讓我犯迷糊,讓我感到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

類似的種種,這不禁讓我用最初的目光重新打量起這個世界。馬爲什麼叫“馬”?鳥兒爲什麼會擁有翅膀?難道僅有人才會有思想嗎?

《蘇菲的世界》——夢的世界,智慧的世界,亦是哲學的世界。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未知、探索的世界讓讀者恍然發現自我原先已經在兔毛深處躺了那麼多年……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7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朋友必須會這樣認爲:它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它以往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興趣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這矛盾中斷斷續續地讀完了整本書。

14歲少女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的思考。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構成與發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爲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一樣。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境。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並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僅有有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我們纔有機會去做好自我想要做的事情。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髮,目的是爲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祕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爲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後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當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祕,也爲我們後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讚歎、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並且也爲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8

這是一本關於哲理的書,我開始是被它的名字所吸引,我認爲這會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書。

我開始並不明白,這本書是講些什麼的,當我看到第一章,我便明白這是講哲學,每當我看到一個問題,我也會思考,但往往都是以失敗告終。就比如,第一個問題“你是誰?”我當時的第一個回答就是,我就是我,但蘇菲卻比我們想的還要多,她還聯想到了其他的一些事物。比我們想的還要深入,還有“世界從何而來”“哲學是什麼”“奇怪的生物”這些問題把我弄得暈頭轉向,使我對這本書沒有了興趣,讓我之後讀下去的是那個寄信胡神祕人,她是誰呢?爲什麼要寄信給蘇菲呢?

我繼續的往下讀,後面的資料並不象前面那樣難以解讀,並且越往後面讀,我就覺得我的四周被金燦燦的陽光照着。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那次雅典之旅。艾伯特的穿越和雅典兩千四百年前的樣貌,使我大吃了一驚,我當時的思想是和蘇菲一樣的,這是不是在拍電影呀!怎樣會有人一下子就回到古代的雅典呢?可能是在做夢,對於雅典之旅,這就像是在講一個故事,讓人通俗易懂。

這本書講了許多關於哲理的知識,都發生在我們身邊,但我們都沒有提出疑問,並認真思考過。哲理是一門很複雜又是很簡單的一門學問,但這門學問最重要的就是動腦筋和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會認真思考,直到尋找到答案,我們應當學習蘇菲那種愛思考,堅持不解的精神。

如果我們每個人都懂得思考,並且都深入的去探究,那這個世界的知識分子肯定會比此刻多得多。《蘇菲的世界》帶給了我另一種感覺,一種難以解說的感覺,就好像如果你站在宇宙,你就是宇宙中渺小的塵埃,你十分地想去探索,但宇宙太大了,不論你怎樣努力,永遠都觸碰不到它的邊緣,既然望不到邊,那就讓我們更加努力去探索吧!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9

14歲的少女蘇菲在放學回家後收到了兩封奇怪的信:你是誰世界從哪裏來從此開始,蘇菲的命運改變了。在一位神祕導師的引導下,蘇菲開始學習哲學,試着破解這個世界的謎團。可是蘇菲發現這個世界遠比她想象中更離奇古怪……

一開始,我真的以爲這是一本偵探小說,否則怎會如此引人入勝讀着讀着,才發現這是一本關於哲學的書,我今年12歲,上五年級,在我的概念裏只明白有哲學家的存在,並不明白哲學是怎樣回事。媽媽說,哲學這個詞,解釋起來有點複雜,能夠打個比方,醫學家研究怎樣治病救人,植物學家研究怎樣栽培植物,使花開得更好看,果實結得更豐滿,味道更鮮美,史學家研究國家政權怎樣興盛怎樣衰亡。哲學家呢,不研究具體的東西,他們會把剛纔那些學者的成果進行一一比較,發現不管是人也好,植物也好,國家政權也好,它們都得貼合一個生長、興盛、衰弱、死亡的過程,沒有例外。哲學家就會把這個過程用到其它地方,分析其它事物,比如動物、人性、等等。所以哲學應當就是研究事物普遍規律的一門學問。

如此說來,哲學應當枯燥乏味、神祕而深奧的,可《蘇菲的世界》卻如此生動,它刻畫的蘇菲就是一個勇敢、聰明的女孩,她有着強烈的好奇心,有不斷探索這個世界的慾望,從蘇菲身上,我也開始學會了思考,人必須得堅持一顆“好奇”之心,我明白天是藍色的,草是綠色的,這種理所當然的存在讓我失去了思考的價值,就像學習,對書中的知識、教師傳授方式,從不咀嚼就欣然吞下。一個人失去了好奇心,便也失去了對事物探索的精神,進而我們的思維開始被固定,最終因爲惰性變得呆板,毫無創新可言。

多對這個世界問幾個爲什麼,你會發現這個世界的一切好像也不是那麼理所當然的存在着。《蘇菲的世界》是值得一讀的,它所展示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哲學,更多的還是關於生命等的有意義的問題,它讓我學會了用哲學的角度,重新看待世界,重新認識自我。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要用它來尋找光明!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10

這算是我哲學入門的一本書吧,但是哲學啓蒙的書還是多次在書中提到的《三體》和《走到人生邊上》。哲學類書籍果然不像小說、社科簡單易懂,雖然這是沒有什麼很多大道理的書,都讓我看得疲憊,多次都有放棄的慾望。

本書主要有兩條線,一是哲學入門知識,二是蘇菲的故事。

哲學方面

書裏從希臘哲學一直講到了現代哲學,我對看本書的期待也只是想大概瞭解一下西方哲學發展,對哲學有那麼一丟丟理解而已,沒想到就抱着這麼簡單的一個要求都看的如此痛苦…不過感觸挺深的。在接觸哲學之前,我問自己哲學跟宗教對區別。我以前並沒有想過這個問題,而且對宗教的瞭解也…

看本書給我的第一刺激理性是哲學基礎。雖然到後來也有經驗主義浪漫主義這種以感官爲基礎的哲學,但以嚴格的理性來思考哲學問題的這個觀點對我有點衝擊。

因爲剛看完,筆記部分還沒整理,大概會從古典派哲學、中世紀哲學、人文主義哲學、經驗主義、浪漫主義和存在主義這幾個方面來整理(憑印象寫的,可能有錯)。

故事方面

因爲我看本書是爲了學習哲學知識,所以對故事這條主線沒有做過多瞭解,介紹完弗洛伊德後的章節就算是整個故事的高潮了,席徳的父親所講解對宇宙的故事因爲在《三體》和《人類簡史》中有所瞭解就粗略看完了。但蘇菲的哲學派對發生的那些事以及最後兩個世界重合的故事還是挺吸引我的,看了很多人對結尾的理解都是說蘇菲的世界在少校的書裏,而少校的故事是在作者的書裏,我們的世界又會是在哪呢?因爲看的不走心所以有疑問,那根鬆掉的船繩到底是蘇菲的世界影響了少校的世界,還是本文作者對少校世界的控制呢?《蘇菲的世界》這本書又是如何到蘇菲的世界中去的呢?

雖然有疑惑,但是目前,暫時不想讀第二遍了(主要是我目前靜不下心來),感覺哲學入門還是得聽課程才行呢。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11

《蘇菲的世界》是我的哲學啓蒙書,也讓我瞭解到,一個哲學家應該具備什麼樣的條件。

從何瞭解?就是從本書的主人公——蘇菲身上了解。從最世俗的開始瞭解:主人公的成績不錯,公民課與作文課尤其如此,數學要落後一些。不過,老師問她“從哪裏學到這些的時”,她回答:“因爲我正在研究哲學。”所以我們找到的成績只是種表現形式,體現不出什麼,那麼,繼續隨我探尋。

爲何蘇菲會“正在研究哲學?這與一個人脫不了關係——沒錯,蘇菲的哲學老師艾伯特,不論是最開始的書信授課又或是後來面對面授課,艾伯特引領蘇菲從蘇格拉底認識到佛洛伊德,給予了蘇菲一條哲學的`道路。這樣說來,成爲一名哲學家,就僅需要一名優秀的導師嗎?我們的確得有一個引領者,可以是書也可以是老師,但好果你成天呼呼大睡,而不去思考、探尋,書、老師,有用嗎?

沒用的!哲學要我們一種最本源的力量——好奇心。在艾伯特未出場時,書的一開頭就寫蘇菲想:人應該不止是一臺機器吧?這就是好奇心。大部分社會人沒有好奇心帶給自己的巨大力量,也就缺少成爲一個哲學家的基礎。我們可以看到在蘇菲找到艾伯特暫居的地方後,艾伯特在回信中寫:“如果你在追求哲學問題時,也有同樣好奇心,那你的前途真是不可限量。”

好奇心乃何方神聖?它很普通。你對新事物珠連炮般發問時,你的心中就充滿了好奇;你對你的發問作出解答時,這也叫好奇。人們往往因爲好奇心普遍存在於小孩子中而認爲好奇心很幼稚,這種主觀臆斷的判決,本人不敢苟同。到這裏,我們基本可斷定,要想成爲一名哲學家,先要恢復你的好奇心。

提起好奇心,人們想到的職業大概是哲學家,偵探,怪盜。如果每個人都具備好奇心又會是怎樣一種場面?也許那時所有人都不會再甘於平凡,每個人都會去追尋未知;也許沒有人會再自曝自棄。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12

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讀了《蘇菲的世界》第一章,今天我們討論了第一個——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我覺得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就是明白爲什麼而活?

我認爲,只要知道了自己想要幹什麼,就不會感到空虛迷茫。其他人也各執己見,老師並沒有否認我們的想法,而是給我們分享了她認爲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身、心、靈得到成長,開始變得成熟和自由,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老師說,身體指的是健康,包括身體的完整性和種族延續。古語有云: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不敢輕易損壞;天地之道,造端於夫婦。這都說明了身體的成長和成熟包括了身體的健康完整性和種族延續。

心呢,則是代表着精神成長。精神的成長的標誌是人格偉岸,情感健康,思維正常,認知無誤。

靈性如果一直得不到成長會痛苦。這裏的痛苦指的是莫名的空虛無聊,沒有價值感,就像感覺自己像大海中的一葉扁舟,不知去向何方。

這樣的人就得了一種病,名叫“終極關懷缺失症”,會不斷的有空虛,無聊,沒有價值感的體驗。

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人,沒有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所以纔會在該成熟的年齡中,有不成熟的表現。像是網絡上的那種熊孩子給人搗亂還不服管教,他們的父母還向着他們;也有那種大爺大媽在籃球場裏跳舞,音樂的聲音放得特別大,吵到別人,他們不在乎其他人的想法,我行我素,給人搗亂。這些都是精神沒有得到成長的人。

經過那些實例的引導,我總算是明白了,沒有身心靈得到成長是一種怎麼樣的情況,這實在是太可怕了。我們雖不能像孔子那樣,把“溫良恭儉讓,仁義禮智信”做到極致,但也要往這個方向去努力“靠”。

我感覺老師說的十分有道理,老師讓我們靜想一會兒,她在電腦屏幕上敲出來了五個問題。她問我們,你對羅老師的解讀的理解有沒有補充或者有沒有疑惑?我覺得老師今天教給我們的內容非常深奧,雖然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向我們解釋,但是我們依舊需要去想明白,去“聽懂”她的話。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13

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世界上沒有任何東西是理所當然,這部哲學書讓人懷着對生命的崇敬和對人生的思考,讓我們在經營生活的同時學着成爲一位思想家。“你是誰?”“世界從何而來?”這兩個聽起來簡單卻神祕莫測無法回答的問題你想過嗎?這本書常讓我讀到一半便問題重重,不得不再仔細地回頭。卻也大大地激發了我的好奇心就好像在讀一部偵探小說,腦海中不斷映出“爲什麼?”。

百科全書上寫有人信仰上帝的存在,可是“上帝是否存在?”

很多人說人死後靈魂會升上天堂,可是“人死後是否還有生命?”

沒有書籍能夠回答,除了我們思考、思考、再思考。

有哲學家說人死後會透過某種形式存在,要不就不再存在,如果我認爲人死後會住在一顆星星上,會活在一朵雲彩中,當我們敲開每朵雲,可以拜訪這朵雲的主人嗎?這樣帶有好奇的思考還叫哲學嗎?亞里士多德說“人與動物有許多相同的特徵,但最明顯的不同是:人會思考。”

哲學的種種問題被每一種文化關心着,歷史上,有不同的人對這些問題提出過不同的答案。哲學家如同魔法師,用自己的想法,好奇而產生的念頭給出不唯一的答案。所以喬斯坦·賈德說:“成爲一個優秀哲學家的唯一條件就是要有好奇心。

嬰兒,剛剛落於這個世界,對於周圍陌生的一切都好奇着,她們閃亮的瞳孔正向世界傳遞着“爲什麼”,可惜的是嬰兒不會寫,不會說,不然一定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哲學家,他們只需提出問題就好,都說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困難得多,提出問題是一種創造力,是一種好奇心。

在我們一天天長大時,似乎對世界開始習慣,認爲一切理所當然,其實不然,這是我們缺乏了嬰兒時代的好奇心的一種表現,我們缺乏了提出好奇心的能力,所以哲學家比常人所多的只是孩子的視角。

當你在鋼筋混凝土中來回穿梭,在城市喧嚷中來回奔波,是否要靜下來,找回一份好奇心,思考哲學問題,不再認爲世界的理所當然呢?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14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會這樣認爲:它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它曾經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興趣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這矛盾中斷斷續續地讀完了整本書。

14歲少女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的思考。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與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爲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似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慾。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與哲學的大門。並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我們纔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似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髮,目的是爲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非常多事情等着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祕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爲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後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祕,也爲我們後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讚歎、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爲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15

有一本書,它改變了我的世界,也改變了我的一生,它就叫做《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的哲學問題,我覺得它是無數個世界的概況與總結,讓哲學不再枯燥和乏味,而是可以開啟每個人心中的那個世界。

本書講述了一位叫蘇菲的少女不斷收到一位神祕人寄來的信,在神祕人的引導下,她開始思索,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後生的知識,企圖嘗試解開一個個哲學問題,從而開啟了蘇菲那個充滿好奇心的世界。

“你是誰?”“你從何而來?”這一個個哲學問題看似簡單,卻富有深奧而遠大的答案,這個答案從不分對與錯,只是追尋着心中所想。“我是誰?”“我是蘭博雅。”“我是地球人。”“你從何而來?”“我從媽媽的肚子裏來。”還是“這個世界創造了我?”這些都有無止境的思考,無止境的答案。

爲什麼現在有很多人認爲哲學是個不切合實際的學問?爲什麼現在有很多人不願意去思考這些哲學性的問題呢?也許是因爲他們已失去好奇心,把這個世界視爲理所當然的存在,他們只相信具有實際性的科學證據,並且就此任自己陷入柴米油鹽的生活中而渾然不覺,這些人的世界中只有一定,沒有猜想。

就如我們碰到一個新奇的事物,我們必然會一時注意,讓這樣東西變得不再新奇,去接近它,去接受它。就像小孩子碰到狗,就會對着狗汪汪直叫,而大人卻不會,因爲他們已經不再有興趣。但內心裝有好奇心的人,不會厭倦每一樣東西,哪怕已經看過成千上萬遍,他們也從不厭倦,而是去研究這件東西沒有人發現的點,找出不一樣的內容出來。人一生下來,除了養活自己的本命以外,還有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那就是--探索世界,觀察世界,發現世界。那樣的人生才具有意義。

少女蘇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夢開始的地方。她用自己的好奇心,聰明的才智,開闢出一個全新,不一樣的世界。蘇菲也教會我們很多哲學問題,它將會喚醒每個人內心深處對生命的讚歎與對人生終極意義的關懷與好奇。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16

蘇菲,她追求哲學,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她在艾伯特的指點下,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甚至馬克思的哲學思想有了初步瞭解。

這何嘗不是在給我上哲學課啊!可是,也正是因爲我對哲學的無知,使我感到書中那些句子是那麼艱澀難懂,我真想“逃學”,但我又不禁被那種神祕感所吸引。一篇篇摸索着看下來,我竟越看越入迷。就這樣,《蘇菲的世界》成了我的枕邊書。讀着想着,我進入了夢鄉,也進入了蘇菲的世界……

“咦?這不是艾伯特的小木屋嗎?”我坐着小船,來到小木屋門前。“吱——”門開了,喬斯坦.賈德先生竟從門裏走了出來,“進來坐坐吧。”他對我的到來似乎絲毫不感到驚訝。“尊敬的喬斯坦.賈德先生,您好,《蘇菲的世界》寫得真是太精彩了。請問,您的靈感來自哪裏呢?”

陽光透過窗戶,折射在地面上,閃現出耀眼的光芒。

喬斯坦.賈德先生往上推了推眼鏡,微笑着說,“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這本書卻截然不同。我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着:‘你是誰?’的極不尋常的信開始,蘇菲每天都會充滿好奇地等待着艾伯特寫來的信。‘信裏會說些什麼?’不僅是蘇菲,連讀者的心也被牢牢抓住了!”

“叮鈴鈴~”鬧鐘響了。我回想着剛纔的畫面,輕輕撫摸着這本書,不知不覺,又睡着了……

“我在信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我想只有這樣,對於一個十五歲的少女來說才更好理解哲學吧。”艾伯特先生眨了眨眼,顯得更加精神,“書中有一段精彩的比喻……”他手舞足蹈,滔滔不絕,我陶醉其中,許多事物的影子從我眼前閃過,我依稀辨認出,雅典的高城,巴特農神殿,酒神劇院……

漸漸地,我的眼裏幻化出一隻小白兔,我癡癡地想着,我到底是細毛頂端的生物,還是深入兔子皮毛的生物呢?

《蘇菲的世界》讀後感700字17

寒假裏,因受到老師的推薦,我買了《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一進入書中,我就被迷住了。

主人公蘇菲的經歷真是讓人感到神奇。書中涵蓋大量的知識,神祕人艾伯特與蘇菲一起研究了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伽利略、牛頓、馬克思、達爾文等許多著名的人物,蘇菲卻並不覺得枯燥,相反,還提起了她的興趣。同時,蘇菲身上勇敢而又具有冒險精神的氣質值得我學習,她敢一個人獨闖神奇少校的小木屋,在我看來,那裏就像鬼屋一樣可怕:柴火在舊爐子裏發出嗶嗶剝剝的聲音,屋裏很少的傢俱,有一整面牆是書架,上面放滿了書。一個白色五斗櫃上方掛了一面圓形的大鏡子,外面鑲着巨大的銅框,看上去就像老古董……沒想到,蘇菲的經歷也能使我變得勇敢呢。

寒假裏,爸爸帶着我和弟弟一起去弘陽廣場遊樂園玩兒。弟弟一定要去那個鬼屋裏面看看,光站在門口,就已經很嚇人了,原來在珍珠泉我進過鬼屋一次,從頭到尾都是閉着眼睛,靠在媽媽肩膀上的,聽聽聲音就讓人毛骨悚然。可弟弟死纏爛打非要我也進去,只好多買了一張票,捨命陪君子了。

進入鬼屋,可怕的聲音響了起來,弟弟雖說歲數小,可膽子不小,竟然還唱起了歌。我嚇得兩腿直髮抖,他卻又跳又笑跑到前面去了。不必擔心他會跑丟,鬼屋只有一個出口,也就是說,我走快一點就能追上他了。心裏這麼想,可兩腿卻像灌了鉛一樣,怎麼也邁不開步子,前面又傳來了弟弟的呼喊:“姐姐你快點啊!”可我就像木頭人,一動不動,都可以在這裏扮鬼嚇嚇別人了。

這時,我想到了蘇菲。接到神祕人的信後,她一直努力勇敢探究,她也才十四歲,我爲什麼不能學學她呢?想到這兒我,把眼睛迷成一條縫,能看見路就行了,把這兒當做就我一個人,加快步伐,很快趕上了弟弟,勇敢地走出了讓我害怕的鬼屋。

《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不但讓我學到了勇氣,書中的哲理知識也非常耐人尋味,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書。